期刊文献+
共找到3,679篇文章
< 1 2 1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创新驱动力测度及其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研究 被引量:295
1
作者 刘思明 张世瑾 朱惠东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3,共21页
研究目标:探讨国家创新驱动力的有效测度方法,考察国家创新驱动力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和机制。研究方法:运用2009~2016年40个主要国家的数据,编制创新驱动力指数,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国的创新... 研究目标:探讨国家创新驱动力的有效测度方法,考察国家创新驱动力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和机制。研究方法:运用2009~2016年40个主要国家的数据,编制创新驱动力指数,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国的创新驱动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发达国家的创新驱动力指数明显较高。中国的创新驱动力指数在考察期内特别是2014年以来迅速提升,但是制度创新建设明显滞后于科技创新水平。无论是创新驱动力综合指数,还是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指数,抑或是各二级分项指数,均对一国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无论是科技创新指数还是其下4项分项指数,均与制度创新指数存在正向交互效应。研究创新:突破了国家创新驱动力测度中只局限于科技创新的不足,在创新的经济效应分析中将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同时纳入考察。研究价值:为中国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更好发挥创新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提供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创新驱动力 科技创新 制度创新 经济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内在逻辑和实现途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能 被引量:268
2
作者 蒲清平 向往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5,共9页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在信息化、智能化社会中,随着科技创新的提质增速和高端产业的勃兴融合呈现的高级形态,主要包含“高素质”劳动者、“新介质”劳动资料和“新料质”劳动对象三大要素。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作...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在信息化、智能化社会中,随着科技创新的提质增速和高端产业的勃兴融合呈现的高级形态,主要包含“高素质”劳动者、“新介质”劳动资料和“新料质”劳动对象三大要素。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作为先进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同中国式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指向、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平发展的实现路径具有高度适配性,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能。为使新质生产力真正增益于中国式现代化,要以新质生产力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以科技创新涵养新质生产力;要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推动新质生产力茁壮成长;要塑造劳动者的科学思维、增强劳动者的创新能力、培育劳动者的协作精神,确保新质生产力竞相迸发与充分涌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 共同富裕
下载PDF
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66
3
作者 戴景瑞 鄂立柱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总结了60年来我国玉米育种成功的主要经验,指出玉米育种水平的提高对玉米生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从玉米消费量的增长、资源环境的制约和气候的变化以及国际竞争对玉米育种的挑战,分析了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存在的问题,提出依靠科技进步... 总结了60年来我国玉米育种成功的主要经验,指出玉米育种水平的提高对玉米生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从玉米消费量的增长、资源环境的制约和气候的变化以及国际竞争对玉米育种的挑战,分析了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存在的问题,提出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国玉米育种水平和育种创新能力的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育种 科技创新
原文传递
我国煤炭工业科技创新进展及“十四五”发展方向 被引量:265
4
作者 刘峰 曹文君 +2 位作者 张建明 曹光明 郭林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5,共15页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工业原料,长期以来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作为煤炭工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核心动力,“十三五”以来,我国煤炭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实现了从跟踪、模仿到部分领域并跑、领...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工业原料,长期以来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作为煤炭工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核心动力,“十三五”以来,我国煤炭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实现了从跟踪、模仿到部分领域并跑、领跑的转变,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系统总结了“十三五”以来我国煤炭科技取得的主要成果,梳理了煤炭地质勘探、矿井建设、煤及共伴生资源开采、矿井灾害防治、煤机装备与智能化、洁净煤技术、节能环保与职业健康等7个领域所取得的理论、技术及工程应用方面的进展。分析了当前煤炭科技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指出煤炭科技创新支撑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依然不足。提出了煤炭科技自立自强、完善现代化煤炭开发利用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十四五”煤炭科技发展目标。围绕煤炭安全绿色智能开采和清洁高效低碳利用,明确了“31110”科技创新主要任务,包括煤炭绿色智能开采、煤矿重大灾害防控、煤炭清洁高效转化三大煤炭基础理论研究,煤炭资源勘查与地质保障、大型现代化矿井建设、煤炭与共伴生资源协调开采、煤矿灾害防治、煤矿智能化与机器人、煤炭清洁高效加工、煤炭高效转化利用、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煤矿应急救援、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保护十大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攻关,煤矿井巷全断面快速掘进、复杂地质条件煤层智能综采、智能化煤矿建设、智能精细高效洗选、煤炭分质利用技术、煤炭液化及高端化工品制备、废弃矿井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利用、矿区大宗固废资源利用、大型矿区生态修复、煤炭产品质量精准调控10项重大技术创新示范,复杂地质构造槽波地震探测、导井竖井掘进机凿井、掘支运一体化全断面岩巷掘进、煤矿井下水力压裂增透、干法矿物高效分离、采煤沉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工业 科技创新 煤炭开发 清洁利用 发展方向 “十四五”
下载PDF
科技创新、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21
5
作者 上官绪明 葛斌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5-104,共10页
新发展理念下,中国地方政府有采取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双管齐下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典型事实,探明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有助于破解经济发展与改善环境的困惑。文章采用2007-2016年间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借... 新发展理念下,中国地方政府有采取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双管齐下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典型事实,探明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有助于破解经济发展与改善环境的困惑。文章采用2007-2016年间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借助构造的空间Durbin模型以及工具变量法系统地考察了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具有显著的直接提升效应,科技创新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环境规制则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同时,环境规制和科技创新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时还存在协同效应。为化解内生的环境规制导致估计结果产生偏误问题,本文以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中环境词汇占比作为环境规制的工具变量,为了体现地级市政府环境治理意愿和强度的异质性,采用地级市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与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中环境词汇占比相乘,创新性地构造出异质的地级市环境规制的工具变量。基于工具变量的再估计发现,环境规制的内生性导致低估了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导效应,而高估了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对大中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显著低于小城市,十八大以来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效应越来越显著。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愿景,不仅需中央引导地方政府进一步强化环境规制的倒逼效应和深化科技创新供给侧改革,还需引导区域间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环境规制 经济高质量发展 空间Durbin模型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与转换途径 被引量:200
6
作者 卫兴华 侯为民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5-22,共8页
经济增长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在实际运行中仍具有粗放型特征,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从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现实国情看,集约型增长是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在实际运行中仍具有粗放型特征,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从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现实国情看,集约型增长是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克服资源供给、投资与消费结构协调、产业优化与扩大就业等难点问题,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实现经济的良性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效率 科技创新 体制创新
原文传递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态势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210
7
作者 董志勇 李成明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1,共11页
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稳定器和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力度,尤其是中美贸... 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稳定器和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力度,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后,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视更是提到了新的高度。现阶段,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主要表现为创新体制机制不健全、应用基础研究服务能力弱、数字化转型面临“数字鸿沟”、创新生态体系中主体间协作活力不足。未来我国应重点从体制机制、基础投入、营商环境和数字赋能四方面着力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具体来看,要强化政策支持,夯实创新发展制度保障;强化平台建设,形成有活力的创新生态;强化产权保护,充分激发企业家精神;强化升级改造,推动传统企业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数字化转型 “卡脖子”问题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逻辑、内涵及路径 被引量:199
8
作者 蒋永穆 乔张媛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8,211,共10页
作为人类社会进步决定性力量的生产力总是处在不断新质化的运动当中,它的每一次新质化都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迈进。其中,生产力的系统性新质化牵动着人类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人类社会诞生至今,已经发生过两次生产力的系统性新质化,分别... 作为人类社会进步决定性力量的生产力总是处在不断新质化的运动当中,它的每一次新质化都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迈进。其中,生产力的系统性新质化牵动着人类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人类社会诞生至今,已经发生过两次生产力的系统性新质化,分别推动人类社会步入农耕时代和工业时代。当前,第三次生产力系统性新质化正在发生,推动着人类社会由工业时代转向数字信息时代,而新质生产力正是这次生产力跃迁的科学写照。新质生产力的“新”展现为新要素、新技术、新产业,“质”体现为高质量、多质性、双质效,“力”表现为数字、协作、绿色、蓝色和开放五大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运行机理,就是以科技创新为轴心,将要素系统革新的牵引力通过技术系统这一媒介传导至产业系统,最终实现对传统生产力三大系统的全面重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包括全面塑强科技创新整体能力、积极促进新要素迅速成长、聚力推进核心技术研发应用和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新质化 科技创新 数字信息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煤炭安全区间与绿色低碳技术路径 被引量:180
9
作者 刘峰 郭林峰 赵路正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5,共15页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原料,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在今后较长时期内,特别是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发展中还将发挥不可或缺的兜底保障作用。作为“双碳”目标的主战场,能源产业的减碳、降碳是我国“双碳”工作的...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原料,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在今后较长时期内,特别是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发展中还将发挥不可或缺的兜底保障作用。作为“双碳”目标的主战场,能源产业的减碳、降碳是我国“双碳”工作的重点方向。由于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禀赋现状,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上,降低煤炭消费总量及其消费过程中的碳排放强度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当前,“双碳”目标已对煤炭行业整体技术布局和攻关方向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煤炭行业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需要用系统思维谋划、从多个方面统筹未来煤炭科技发展路径,全面推动能源安全新战略向纵深发展。以科学定“量”、绿色提“质”、创新领“路”为纲,探索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的技术路径。阐述了开展煤炭安全区间研究的现实紧迫性,分析安全区间上下限影响因素,提出煤炭安全区间需要研究的科学命题;结合世界主要煤炭生产消费国家的绿色低碳科技发展布局和国内低碳科技发展动态,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煤炭绿色低碳科技发展历程,阐述了煤炭工业开拓前进、发展改革、洁净煤技术框架建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炭高质量发展等5个阶段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的理论、技术和工业应用等方面的进展,提出了双碳背景下我国煤炭科技创新发展存在的短板与科技攻关需求;围绕技术升级、低碳融合、颠覆突破、负碳固碳等4种类型,提出了智能绿色开采、清洁低碳利用、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矿区生态修复+碳汇、矿井空间开发利用、绿氢(电)与煤炭转化融合、煤与生物质/废弃物协同利用、地热资源利用、井下流态化开采与转化一体化、煤基高能燃料合成、先进煤基碳素材料制备、深部原位CO_(2)与CH_(4)制氢、煤矿采空区/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煤炭安全区间 科技创新 绿色低碳技术 负碳固碳 技术路线
下载PDF
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73
10
作者 贾洪文 张伍涛 盘业哲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60,共11页
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已经成为我国新发展格局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大战略举措,探究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对于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08-201... 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已经成为我国新发展格局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大战略举措,探究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对于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08-2017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实证考察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均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升级显著抑制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但科技创新能够矫正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负向效应,从而间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双重路径,即科技创新不仅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直接效应,而且存在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间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产业结构升级 经济高质量发展 SBM模型 联立方程模型
原文传递
财政支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41
11
作者 李光龙 范贤贤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6-60,共15页
本文在理论上分析了财政支出与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以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城市为样本,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及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财政支出、科技创新及二者交... 本文在理论上分析了财政支出与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以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城市为样本,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及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财政支出、科技创新及二者交互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在不断提升,高水平的经济高质量发展集中在下游和中游区域城市。财政支出、科技创新及二者交互项对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财政支出对科技创新驱动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门槛效应。但科技创新仅对中游、下游区域以及大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作用明显,对上游区域、中小城市的作用不显著。财政科技支出与科技创新尚未实现良好的互动,对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尚未显现;财政教育支出与科技创新具有较好的关联作用。财政支出与科技创新的交互项对长江经济带上游、中游区域及中等城市、小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下游区域和大城市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财政支出规模 财政支出结构 经济高质量发展 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 被引量:135
12
作者 江锦花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15,共4页
从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各级创新课题、建立多样化的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和实行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导师制制度4方面,说明了良好的激励机制是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前提。从设立设计性实验项目、实行开放性实验项目申报制... 从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各级创新课题、建立多样化的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和实行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导师制制度4方面,说明了良好的激励机制是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前提。从设立设计性实验项目、实行开放性实验项目申报制度和建立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3方面论述了健全的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是实现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保证,以及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开放实验室利用效率评估体系的重要性。对普通高校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开放实验室管理方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开放实验室 管理模式
下载PDF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131
13
作者 陈曦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45,共4页
在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中,第二条就列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一个新提法。十八大报告明确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这个方针、路线的指引下,选择怎样的路径来完成好这个重... 在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中,第二条就列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一个新提法。十八大报告明确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这个方针、路线的指引下,选择怎样的路径来完成好这个重大的战略部署,已然成为当前的重大研究课题。根据论述认为在确立创新驱动基本格局下,搭建创新驱动平台,完善创新驱动机制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 科技创新 路径选择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一个理论框架与指标体系 被引量:127
14
作者 王珏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4,共10页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它以科技创新为关键核心,在最大程度释放人的创造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支柱,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本文从生产力三个构成...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它以科技创新为关键核心,在最大程度释放人的创造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支柱,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本文从生产力三个构成要件对应性构建了衡量指标,提出了1-2-3-4的新质生产力理论框架,为后续生产力研究奠定了基础。“1”即一个关键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关键核心;“2”即两个根本原则,即最大程度释放人的聪明智慧原则和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原则;“3”即三个基本要求,即低污染、低消耗、低投入;“4”即四个主要内容,即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现代企业群体、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建立良好生态环境。并提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四个主要路径:一是优化人力资本结构;二是健全科技创新体制;三是完善现有产业体系;四是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现代化产业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理论逻辑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11
15
作者 郭晗 侯雪花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1期21-30,共10页
面向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大国竞争加剧的历史性交汇时期,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重要机遇。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与数字智能时代关联,能够在产业结构高端化、生产流通智能化、核心技术自主化、数字实体融合化以及... 面向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大国竞争加剧的历史性交汇时期,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重要机遇。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与数字智能时代关联,能够在产业结构高端化、生产流通智能化、核心技术自主化、数字实体融合化以及产业发展低碳化等方面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当前,产业体系现代化面临着产业结构“低端锁定”、生产和流通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不充分不平衡以及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环境约束等一系列制约因素。为此,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实现路径在于:以升级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和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以创新配套基础设施、要素资源流动和创新营销模式推动生产流通智能化;以基础研究、创新人才和创新协同体系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化;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实体融合化;以绿色产业、绿色技术和绿色发展政策推动产业发展低碳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现代化产业体系 科技创新 智能化 绿色化
下载PDF
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10
16
作者 孙祁祥 周新发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0-149,共10页
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联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前学术界鲜有相关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内在规律的研究。文章梳理了科技创新在经济增长理论演绎发展中的研究脉络,从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及其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 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联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前学术界鲜有相关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内在规律的研究。文章梳理了科技创新在经济增长理论演绎发展中的研究脉络,从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及其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并基于经济、社会、生态等多维度归纳和提炼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围绕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文章从全要素生产效率、高质量产品与服务供给、产业结构升级、消费结构升级、资源与环境和促进社会公平等六个方面,揭示了科技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提出实现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即:微观层面提升研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创新能力;中观层面提升产业链水平、价值链层次和区域科技创新增长极水平;宏观层面提升中国科技在世界的总体竞争力水平,实现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针对与高质量发展相关的科技创新议题,文章提出了确立创新的标准与边界、把握科技创新的导向、提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等六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 作用机制 内在规律
原文传递
“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驱动对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变化的影响与适应 被引量:107
17
作者 樊杰 刘汉初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共9页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从投资和外向型经济驱动为主加快向科技创新驱动和内需拉动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区域发展格局在转型发展中的变化将成为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研究新因素、新机制的新命题,而且对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对转型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从投资和外向型经济驱动为主加快向科技创新驱动和内需拉动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区域发展格局在转型发展中的变化将成为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研究新因素、新机制的新命题,而且对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对转型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统计数据分析传统发展模式——投资和外向型经济驱动下形成的区域发展格局的基本特征,得出以下结论:投资拉动区域经济的力度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降低而显著增加,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明显增加;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贡献程度在省际层面正逐步超过投资和外向型经济的贡献;当前科技创新能力的区域差距大于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科技创新能力对未来区域发展的作用及区域发展格局有可能强化"沿海—内陆"梯度的前景,提出在创新驱动下我国区域间发展差距将会进一步拉大的预测结论,从而说明统筹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同协调、均衡、共享等区域发展理念的必要性。针对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在新一轮发展中最大短板是科技创新能力落后,为避免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在新一轮起跑线上就落伍,提出了着力资源优势转化、激活"三线"科技创新潜力以及打造创新链条等培育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五”规划 创新驱动 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 区域均衡 协调发展
原文传递
新质生产力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被引量:96
18
作者 韩喜平 马丽娟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9,F0002,F0003,共12页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是科技创新,主要载体是现代化产业体系,进阶旨向是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质的跃迁。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的实践硕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显著标志,是经济...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是科技创新,主要载体是现代化产业体系,进阶旨向是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质的跃迁。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的实践硕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显著标志,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实现人才强、科技强,进而促进产业强、经济强,必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辟广阔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现代化产业体系 高质量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
原文传递
人力资本、科技创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长江经济带城市数据分析 被引量:96
19
作者 苏科 周超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79,共9页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以人力资本积累为核心线索,系统梳理和归纳了人力资本、科技创新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逻辑关系。基于长江经济带10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科技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以人力资本积累为核心线索,系统梳理和归纳了人力资本、科技创新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逻辑关系。基于长江经济带10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科技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并对科技创新在人力资本作用发挥过程中的中介效应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发现:人力资本、科技创新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推动因素。相比科技创新,人力资本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更强的推动力。人力资本对于科技创新的绿色发展效应具有显著的约束性影响,同时具有显著的"门槛值"特征。随着长江经济带人力资本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对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作用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科技创新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再论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与形成路径——以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92
20
作者 胡莹 方太坤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51,共13页
在唯物史观视角下,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为进一步深入探究新质生产力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理论基础。生产力三大基本要素及其优化组合的新质跃升是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新质生产力实质上是人更高阶地创造性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现实能力,是以科... 在唯物史观视角下,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为进一步深入探究新质生产力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理论基础。生产力三大基本要素及其优化组合的新质跃升是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新质生产力实质上是人更高阶地创造性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现实能力,是以科技创新引领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复杂系统,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相互联系和作用。基于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新质生产力从四个维度分别展现出以脑力劳动者为主的主体特征、颠覆性创新驱动的技术特征、多要素渗透融合的结构特征、数智化和绿色化产业的形态特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促进高水平科技创新,推动数字技术对生产要素全方位渗透融合,不断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着力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助力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生产要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