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观影心理看国产军事动作片的“大国叙事”表达
1
作者 叶绵耀 《新余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88-92,共5页
近几年中国的军事动作片,通过中层的行动元设置、多元化的英雄塑造以及消解“拯救”与“被拯救”之间的不平等关系等艺术手段,彰显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自觉承担大国责任的重要意义,缓解了中国的承认焦虑,切中了受众的心理诉求与认同逻辑... 近几年中国的军事动作片,通过中层的行动元设置、多元化的英雄塑造以及消解“拯救”与“被拯救”之间的不平等关系等艺术手段,彰显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自觉承担大国责任的重要意义,缓解了中国的承认焦虑,切中了受众的心理诉求与认同逻辑,最终在“大国叙事”的指涉中,完成了观众对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国叙事 军事动作片 行动元设置 人物塑造 拯救与被拯救
下载PDF
论林语堂之女性观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惠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28-131,共4页
林语堂在小说创作中表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他的小说把女性当作镜头的焦点,把传统文学中处于边缘地带的女性推到中心位置,并从各个角度加以审视、观照。但他又始终没有挣脱"男性本位意识"的局限。他的女性观既表现出尊重、崇... 林语堂在小说创作中表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他的小说把女性当作镜头的焦点,把传统文学中处于边缘地带的女性推到中心位置,并从各个角度加以审视、观照。但他又始终没有挣脱"男性本位意识"的局限。他的女性观既表现出尊重、崇拜女性的进步的一面,又表现出与男性本位意识藕断丝连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女性意识 话语中心 拯救/被拯救 男性本位意识
下载PDF
谭恩美对《沉没之鱼》中拯救与被拯救主题的颠覆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岚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1年第7期112-115,142,共5页
谭恩美一改以往表现美国华裔家庭中老一代与年轻一代,如母女之间、姐妹之间的冲突与和解来探讨东西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在《沉没之鱼》中有意识采用解构的策略对小说中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中的拯救与被拯救主题进行颠覆与解构,以全球化... 谭恩美一改以往表现美国华裔家庭中老一代与年轻一代,如母女之间、姐妹之间的冲突与和解来探讨东西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在《沉没之鱼》中有意识采用解构的策略对小说中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中的拯救与被拯救主题进行颠覆与解构,以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视角探讨人类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之间的相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没之鱼》 拯救 被拯救 颠覆
下载PDF
蔡元培在辛亥革命前后
4
作者 郭建荣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3-100,共8页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此时远在德国游学的蔡元培得到革命军已攻克武昌、汉阳等消息时,竟"喜而不寐",决计回国。回国之后,立即开始走访故旧、调和南北,不分早晚地奔波于沪宁道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于1912年1月1日在...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此时远在德国游学的蔡元培得到革命军已攻克武昌、汉阳等消息时,竟"喜而不寐",决计回国。回国之后,立即开始走访故旧、调和南北,不分早晚地奔波于沪宁道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告成立,蔡元培任教育部总长。但是政府内派系纷争,政见不一,蔡元培感到难有作为,于是辞职,并于1912年9月16日再次赴德游学。此后,几度往返于国内外。蔡元培在辛亥革命前后的行止作为,在世人面前展现了一个爱国者为救国救民、上下求索的漫漫之路。虽一路坎坷,困难重重,志士初衷不改,操守不变,为后人所景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蔡元培 救国救民 上下求索 爱国者
原文传递
燃器具能效评价指标分析研究
5
作者 陈文柳 贾林 《城市燃气》 2009年第2期3-10,共8页
燃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城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燃器具作为燃气的终端消耗设备,热效率是衡量燃气被有效利用的指标,但是,目前燃器具热效率指标的测试是在满负荷、设计压力下的指标,而实际应用中与此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为了客观评价燃... 燃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城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燃器具作为燃气的终端消耗设备,热效率是衡量燃气被有效利用的指标,但是,目前燃器具热效率指标的测试是在满负荷、设计压力下的指标,而实际应用中与此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为了客观评价燃器具的节能效果,应采用与实际运行工况相符的热效率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节能 能效评价 热效率指标 燃器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