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2篇文章
< 1 2 1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特征 被引量:120
1
作者 傅立新 郝吉明 +1 位作者 何东全 贺克斌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8-70,共3页
定量分析计算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特征 ,对城市汽车污染控制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在利用实测数据确定基本参数的基础上 ,用 MOBILE5模型计算了北京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因子 ,获得了城区和全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排放分担率 ,并分析了不同... 定量分析计算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特征 ,对城市汽车污染控制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在利用实测数据确定基本参数的基础上 ,用 MOBILE5模型计算了北京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因子 ,获得了城区和全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排放分担率 ,并分析了不同车型车种在城市区域汽车污染中的贡献率 .结果表明 ,北京市城区 CO,HC和 NOx 的排放总量中 ,汽车源排放分担率分别为 :78% ,83%和 4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污染排放特征 排放因子 北京
下载PDF
大气细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48
2
作者 陶燕 刘亚梦 +1 位作者 米生权 郭勇涛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2-597,共6页
采集兰州市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的大气颗粒物(TSP、PM10、PM2.5、PM1.0),分析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相关关系,并采用时间序列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GAM)分析了可吸入颗粒物与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日入... 采集兰州市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的大气颗粒物(TSP、PM10、PM2.5、PM1.0),分析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相关关系,并采用时间序列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GAM)分析了可吸入颗粒物与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日入院人次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显示,TSP和PM10的质量浓度在春季较高,PM2.5和PM1.0在冬季较高;气象因子与大气颗粒物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来说,PM10、PM2.5和PM1.0每升高10μg·m-3或10粒子数·m-3,入院危险分别增加0.052%、0.604%和0.652%;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来说,PM10、PM2.5和PM1.0每升高10μg·m-3或10粒子数·m-3入院危险分别增加0.046%、0.697%和0.935%.由此可见,兰州市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PM10、PM2.5和PM1.0对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入院人次均有一定影响,且PM10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较心脑血管疾病明显,而PM2.5和PM1.0则正好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物 污染特征 人体健康 时间序列
原文传递
垃圾渗滤液污染特性及其处理技术研究和应用趋势 被引量:99
3
作者 喻晓 张甲耀 刘楚良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3-45,共3页
总结了垃圾渗滤液复杂的污染特性 ,概述了国内外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提出了国内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污染特性 处理技术
下载PDF
中国地表水环境中药物和个人护理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0
4
作者 王丹 隋倩 +3 位作者 赵文涛 吕树光 邱兆富 余刚 《科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43-751,共9页
随着环境痕量物质分析检测技术的提高和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新兴环境微量有机污染物药物和个人护理品(PPCPs)引起了学术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尽管PPCPs在地表水环境中浓度仅为纳克每升至微克每升量级,但仍对水生生物等具有生态风险.与西... 随着环境痕量物质分析检测技术的提高和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新兴环境微量有机污染物药物和个人护理品(PPCPs)引起了学术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尽管PPCPs在地表水环境中浓度仅为纳克每升至微克每升量级,但仍对水生生物等具有生态风险.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地表水环境中PPCPs的研究起步较晚,报道有限,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对中国地表水环境中PPCPs现有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分别从存在特征、地理分布、主要来源和迁移转化四方面对现有研究进展加以总结,讨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有机污染物 药物和个人护理品 地表水 污染特征
原文传递
广州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07
5
作者 李雷 李红 +2 位作者 王学中 张新民 温冲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558-4564,共7页
于2009年11月5~9日,采用在线监测方法对广州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中31种VOCs物种进行了观测,对其浓度水平与变化特征、组成与来源、化学反应活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国际公认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VOCs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3... 于2009年11月5~9日,采用在线监测方法对广州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中31种VOCs物种进行了观测,对其浓度水平与变化特征、组成与来源、化学反应活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国际公认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VOCs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31种VOCs物种的平均质量浓度为114.51μg·m^-3(范围为29.42—546.06μg·m^-3),烷烃和芳香烃是含量最为丰富的组分;31种VOCs浓度之和及烷烃、烯烃、芳香烃3类化合物的各组分浓度之和都呈现出早晚高,中午低的日变化特征.机动车尾气排放是研究区环境空气中VOCs的主要来源,同时汽油、液化石油气的挥发以及涂料和溶剂的挥发也是其重要来源.研究区VOCs气团对臭氧生成潜势贡献率最大的是芳香烃(42.5%)和烯烃(38.6%);甲苯、反-2-丁烯、间/对二甲苯、正丁烷、1,3,5-三甲苯等是VOCs中的关键活性组分.机动车尾气排放、汽油蒸发是导致研究区环境空气中臭氧形成的重要VOCs排放源.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己烷、1,3-丁二烯和BTEX对人体的非致癌风险(HQ)在3.95E-03~2.45E—01之间,对暴露人群不存在非致癌风险;1,3-丁二烯、苯的致癌风险值(RISK)分别为1.47E-05、5.34E-05,对暴露人群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本研究结果与国内其它部分城市环境空气中苯系物健康风险评价结果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城市环境空气中苯对暴露人群存在着较大的致癌风险,因此,我国有必要采取措施严格控制环境空气中苯的污染水平,尽早研究并制定环境空气中苯的环境基准和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空气 挥发性有机物 污染特征 健康风险评价 广州市
原文传递
2001~2003年间北京大气降水的化学特征 被引量:90
6
作者 杨复沫 贺克斌 +5 位作者 雷宇 马永亮 余学春 田中茂 奥田知明 岩濑珠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8-541,共4页
为了了解北京大气降水的化学组成与时间变化特征,连续进行了2年的降雨采样与分析.在65个降雨样品中,12%的降水呈酸性;全年降水的酸度主要取决于夏季的降水.SO42-、NH4+与Ca2+是含量最丰富的组分,其平均浓度均接近或超过200礶q/L.比较分... 为了了解北京大气降水的化学组成与时间变化特征,连续进行了2年的降雨采样与分析.在65个降雨样品中,12%的降水呈酸性;全年降水的酸度主要取决于夏季的降水.SO42-、NH4+与Ca2+是含量最丰富的组分,其平均浓度均接近或超过200礶q/L.比较分析表明,在近几年,SO42-对降水酸度的贡献显著降低,降水的硫污染特征减弱,而NO3-的贡献显著增加.人为污染元素和地壳元素的浓度均在冬春季较高,在夏季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化学组成 季节变化 污染特征 北京
下载PDF
北京大气PM_(2.5)中微量元素的浓度变化特征与来源 被引量:85
7
作者 杨复沫 贺克斌 +4 位作者 马永亮 陈旭 Steven H.Cadle Tai Chan Patricia A.Mulawa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3-37,共5页
为了解北京大气细粒子中微量元素的污染水平和来源 ,在车公庄和清华园进行了连续 1年、每周 1次的PM2 5采样和全样品分析 .微量元素浓度的周变化大 ,尤以冬季为甚 ,相邻 2周最大相差达 1 6倍 ;但除冬季的平均浓度较高之外 ,其季节变... 为了解北京大气细粒子中微量元素的污染水平和来源 ,在车公庄和清华园进行了连续 1年、每周 1次的PM2 5采样和全样品分析 .微量元素浓度的周变化大 ,尤以冬季为甚 ,相邻 2周最大相差达 1 6倍 ;但除冬季的平均浓度较高之外 ,其季节变化并不显著 .微量元素的富集因子在春季最低 ,反映了频繁发生的沙尘天气的影响 .Se、Br和Pb的浓度比来自于北京A层土壤中的含量要高出约 1 0 0 0~ 80 0 0倍 ,表明它们主要来自于人为污染 .其中Se的富集度最高 ,反映了北京细粒子来自于燃煤污染的特征 .Pb的年均浓度 (0 31 μg·m- 3 )虽然未超过WHO的年均标准 ,但与洛杉矶和布里斯班相比处于较高的水平 ;与Br、Se的比较分析表明 ,燃煤可能是Pb除机动车排放之外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大气细粒子 污染特征 来源 北京 污染水平
下载PDF
广东省臭氧污染特征及其来源解析研究 被引量:95
8
作者 沈劲 黄晓波 +7 位作者 汪宇 叶斯琪 潘月云 陈多宏 陈焕盛 区宇波 吕小明 王自发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449-4457,共9页
使用广东省近年大范围长期连续臭氧观测数据分析了珠三角与广东省的臭氧污染特征,并使用NAQPMS模型研究了广东省与典型城市不同季节的臭氧来源情况.结果表明:2014—2016年广东省的臭氧污染局部在改善.珠三角的臭氧浓度水平总体高于粤东... 使用广东省近年大范围长期连续臭氧观测数据分析了珠三角与广东省的臭氧污染特征,并使用NAQPMS模型研究了广东省与典型城市不同季节的臭氧来源情况.结果表明:2014—2016年广东省的臭氧污染局部在改善.珠三角的臭氧浓度水平总体高于粤东西北地区,广东省臭氧总体上呈现出珠三角中南部和粤东东部部分地区较高、粤西污染相对较轻的分布态势.广东省的臭氧夏秋季浓度较高,冬春季浓度较低.广东省臭氧主要来源于本地排放,夏季占比为57%,其余季节约占40%,臭氧的跨省输送特征明显.珠三角西南部春夏季臭氧本地贡献约为50%,但秋冬季仅占19%~28%.若要减轻广东的臭氧污染,建议实施臭氧消峰行动,即在夏秋季节严控珠三角地区的臭氧前体物排放,特别是珠三角中部广州、佛山与东莞等城市的排放要重点控制.同时,强化粤东西北地区与周边省份的协同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臭氧 污染特征 来源解析
原文传递
广州PM_(2.5)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4
9
作者 朱倩茹 刘永红 +1 位作者 徐伟嘉 黄敏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21,共7页
对广州市2008—2010年PM2.5质量浓度、影响因素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统计,通过定性分析、定量计算以及对各物理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研究,得出PM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和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M2.5质量浓度变化呈现夏季和非夏季2... 对广州市2008—2010年PM2.5质量浓度、影响因素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统计,通过定性分析、定量计算以及对各物理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研究,得出PM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和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M2.5质量浓度变化呈现夏季和非夏季2种典型的季节性特征,夏季月平均值0.049 mg/m3,主要分布在0.03~0.05 mg/m3,非夏季月均值为0.063 mg/m3,分布于0.05~0.08 mg/m3之间;夏季、非夏季PM2.5质量浓度超标率(采用美国EPA标准)分别为70.7%、77.8%,质量标准2倍、3倍以上出现的概率都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PM2.5与温度正相关,和其他因素负相关,其中与能见度相关性最大,其次是温度、风速,与降雨量相关性最差,与气压、相对湿度相关系数季节性特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 5 污染特征 气象因素 相关性 超标率
下载PDF
焦化废水污染特征及其控制过程与策略分析 被引量:86
10
作者 韦朝海 贺明和 +2 位作者 任源 李国保 陈金贵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83-1093,共11页
针对量大面广、成分复杂、具有典型的有毒/难降解工业有机废水特征的焦化废水,介绍了不同生产工艺的水质水量、污染物组成、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特性及基于其特性的废水处理方法的选择;重点分析了以脱氮为目标的A/O、A2/O、A/O2、O/A/... 针对量大面广、成分复杂、具有典型的有毒/难降解工业有机废水特征的焦化废水,介绍了不同生产工艺的水质水量、污染物组成、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特性及基于其特性的废水处理方法的选择;重点分析了以脱氮为目标的A/O、A2/O、A/O2、O/A/O工艺的特点,强调了生物流化床反应器的高效性;从溶解氧、温度、pH值、营养组成、污泥龄及有毒有害物质调控等方面讨论了焦化废水污染控制过程的影响因素,比较了不同工程工艺的技术特点与经济差异,对一些敏感性指标提出了控制策略,强调了技术创新与政策性补偿有助于解决行业环保问题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污染特征 污染控制 控制策略 工程技术
下载PDF
我国臭氧污染形势分析及成因初探 被引量:86
11
作者 姜华 常宏咪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76-1582,共7页
为揭示我国近地面臭氧的污染特征,甄别导致高浓度臭氧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该文在探究我国重点区域近年来O_(3)污染特征的基础上,对O_(3)污染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①近年来我国O_(3)污染呈缓慢上升态势,2019年夏季异常高温、干... 为揭示我国近地面臭氧的污染特征,甄别导致高浓度臭氧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该文在探究我国重点区域近年来O_(3)污染特征的基础上,对O_(3)污染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①近年来我国O_(3)污染呈缓慢上升态势,2019年夏季异常高温、干旱的极端天气导致O_(3)污染偏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O_(3)浓度明显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②从时间上看,我国O_(3)污染主要出现在夏季及其前后,O_(3)浓度峰值一般出现在午后.从空间上看,O_(3)污染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和苏皖鲁豫交界地区,其次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成渝和长江中游地区O_(3)污染也逐渐凸显.我国O_(3)污染程度主要以轻度污染为主,重点区域O_(3)和PM_(2.5)污染时空分异性特征明显.③前体物方面,我国NO x和人为源VOCs的排放量总体处于高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长三角为全国NO x和VOCs排放强度较大的区域.近地表大气O_(3)形成机理复杂,O_(3)浓度与前体物VOCs和NO x均呈复杂的非线性响应关系.气候变化和气象因素对O_(3)污染影响显著,O_(3)及其前体物在区域和城市之间存在相互输送影响.研究显示,我国臭氧污染形势严峻,未来针对臭氧污染防控应加强对多时空尺度下不同区域臭氧污染的形成机理与主导因素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_(3) 重点区域 污染形势 成因分析 前体物
下载PDF
河南洛阳市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82
12
作者 刘亚纳 朱书法 +3 位作者 魏学锋 苗娟 周鸣 关凤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322-2328,共7页
以河南洛阳市居民区、科教区、城市绿地、商业区、城市主干道、工业区和城乡结合处这7个功能区为研究对象,共采集63个样品.分析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重金属污染的程度,Hakanson潜在生... 以河南洛阳市居民区、科教区、城市绿地、商业区、城市主干道、工业区和城乡结合处这7个功能区为研究对象,共采集63个样品.分析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重金属污染的程度,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主成分分析重金属污染的成因和来源.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均超过河南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不同功能区重金属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平均污染趋势为Cd>Zn>Pb>Cu>Ni>Cr.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显示工业区重金属总含量最高,污染最为严重.单个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Eir表明,Cd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最高.不同功能区土壤多金属潜在危害危险指数RI依次为工业区(548.87)>主干道(466.06)>商业区(392.81)>居民区(226.27)>科教区(189.76)>绿地(153.72)>城郊(117.45),工业区、主干道和商业区达强生态危害水平,居民区、科教区和绿地达中等生态危害水平,而城乡属轻微生态危害.Cu、Zn、Pb和Cd为人为因子,主要来源于工业废物和交通排放;Cr和Ni为自然源因子,受成土母质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城市功能区 污染 特征 评价
原文传递
长寿湖表层沉积物氮磷和有机质污染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81
13
作者 卢少勇 许梦爽 +2 位作者 金相灿 黄国忠 胡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93-398,共6页
测定了重庆市长寿湖62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总氮(TN)、总磷(TP)及有机质(OM)的含量,并与国内其他城市(郊)湖库进行比较,以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了TN、TP、OM间相关性及C/N变化.结果表明,TN平均含量2 255.89 mg.kg-1,TP平均含量622.03... 测定了重庆市长寿湖62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总氮(TN)、总磷(TP)及有机质(OM)的含量,并与国内其他城市(郊)湖库进行比较,以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了TN、TP、OM间相关性及C/N变化.结果表明,TN平均含量2 255.89 mg.kg-1,TP平均含量622.03 mg.kg-1,湖区氮磷污染严重且空间分布差异明显.OM含量平均2.80%,与其他湖库相比,TN、TP及OM含量均处于中间水平.C/N的87.10%介于5~14间(其中72.58%同样介于6~13间),3.23%介于2.8~3.4间,表明长寿湖表层沉积物中OM多源于湖中藻类及浮游动植物,还有少部分源于水生生物.OM与TN间极显著相关(Pearson系数为0.849),含量均为西部与中部水体高于东部水体,分布特征相似,但OM与TP相关性较小.通过有机指数与有机氮评价湖区污染情况,表明有机指数平均值为0.386,处于Ⅲ级,属尚清洁范畴;有机氮平均值为0.214%,达Ⅳ级,属有机氮污染程度,说明长寿湖受氮污染情况相对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寿湖 表层沉积物 有机质 污染特征 评价
原文传递
太湖贡湖湾水域抗生素污染特征分析与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80
14
作者 武旭跃 邹华 +1 位作者 朱荣 王靖国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596-4604,共9页
为评估太湖贡湖湾水域抗生素污染程度与生态风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分析了4类抗生素(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大环内酯类)在贡湖湾表层水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16种目标抗生素中,有13种在贡湖湾水体中检出,质量浓度... 为评估太湖贡湖湾水域抗生素污染程度与生态风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分析了4类抗生素(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大环内酯类)在贡湖湾表层水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16种目标抗生素中,有13种在贡湖湾水体中检出,质量浓度范围为0.005-4.720μg·L-1,其中土霉素(oxytetracycline,OTC)检出浓度最高.抗生素在南北两湖湾的检出水平也互有高低,其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北部湾要高于南部湾,而喹诺酮类和磺胺类抗生素的检出量南部湾要高于北部湾.采用风险商值法进行风险评估,初步评估结果为贡湖湾水域中检出的抗生素中,处于高风险的有5种:四环素类土霉素(OTC)及喹诺酮类诺氟沙星(norfloxacin,NOR)、氧氟沙星(ofloxacin,OFL)、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和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R),占检出种类38.5%;中风险有4种:四环素(tetracycline,TC)、金霉素(chlortetracycline,CTC)、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ROX)和磺胺甲基异噁唑(sulfamethoxazole,SMX),占检出种类30.8%;其余4种磺胺甲基嘧啶(sulfamerazine,SMR)、磺胺甲氧哒嗪(sulfamethoxypyridazine,SMP)、磺胺喹噁啉(sulfaquinoxaline,SQX)和甲氧苄氨嘧啶(trimethoprim,TMP)为低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贡湖水域抗生素存在一定生态风险,其中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尤为突出,应引起足够的注意,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贡湖湾 表层水 抗生素 污染特征 生态风险评价
原文传递
北京冬季一次重污染过程的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78
15
作者 杨孝文 周颖 +2 位作者 程水源 王刚 王晓琦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79-686,共8页
为了研究北京冬季重污染过程的污染特征及形成原因,选取2013年1月9~15日一次典型重污染过程,对污染期间气象要素、大气颗粒物组分特征和天气背景场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大气重污染过程中PM_(10)和PM_(2.5)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47.7... 为了研究北京冬季重污染过程的污染特征及形成原因,选取2013年1月9~15日一次典型重污染过程,对污染期间气象要素、大气颗粒物组分特征和天气背景场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大气重污染过程中PM_(10)和PM_(2.5)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47.7μg/m^3和222.4μg/m^3,均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规定的日均二级浓度限值.重污染时段PM_(2.5)中NH_4^+、NO_3^-和SO_4^(2-)质量浓度之和占PM_(2.5)质量浓度的44.0%,OC/EC的平均比值为5.44,说明二次无机离子和有机物对此次污染过程中PM_(2.5)贡献较大.稳定的大气环流背景场、高湿度低风速的地面气象条件和低而厚的逆温层导致北京地区大气层结稳定,加上北京三面环山的特殊地形结构,是造成此次大气重污染过程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污染 PM2.5 化学组分 污染特征 北京市
下载PDF
大辽河表层水体典型抗生素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77
16
作者 秦延文 张雷 +3 位作者 时瑶 马迎群 常旭 刘志超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1-368,共8页
为评价大辽河表层水体抗生素的污染水平和生态风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了大辽河表层水体中5类典型抗生素(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磺胺增效剂、大环内酯类、磺胺类)的污染水平和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大辽河表层水体中共检测出1... 为评价大辽河表层水体抗生素的污染水平和生态风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了大辽河表层水体中5类典型抗生素(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磺胺增效剂、大环内酯类、磺胺类)的污染水平和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大辽河表层水体中共检测出10种抗生素,其质量浓度范围为nd(低于检出限)~1.380μg/L;其中NOR(诺氟沙星)的检出率和质量浓度平均值均最高,分别为92%、0.214μg/L,其次为CIP(环丙沙星)(检出率为75%,质量浓度为0.023μg/L).与国内外其他水域相比,大辽河水体中抗生素的质量浓度总体处于较普通水平.在检出的10种抗生素中,除TC(四环素)和CTC(金霉素)外,其余8种抗生素质量浓度最高值均出现在营口市区最主要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污口之一——纱厂潮沟采样点,并且该采样点NOR的质量浓度和检出率均最高,这反映了喹诺酮类抗生素在大辽河流域有很高的使用率.大辽河抗生素总的分布趋势是上游污染水平较低,城市周围污染水平较高.评价结果表明,大辽河水体中的抗生素对相应的敏感物种存在较高的生态毒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辽河 表层水 抗生素 污染特征 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辽河流域地表水中典型抗生素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75
17
作者 张晓娇 柏杨巍 +3 位作者 张远 马淑芹 郭昌胜 张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553-4561,共9页
利用固相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相串联法检测分析辽河流域地表水中5类典型抗生素的污染特征并评估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辽河流域地表水中抗生素平均浓度大环内酯类最高201.88 ng·L^(-1);其次是喹诺酮类124.27 ng·L^(-1),甲... 利用固相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相串联法检测分析辽河流域地表水中5类典型抗生素的污染特征并评估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辽河流域地表水中抗生素平均浓度大环内酯类最高201.88 ng·L^(-1);其次是喹诺酮类124.27 ng·L^(-1),甲氧苄氨嘧啶113.40 ng·L^(-1),磺胺类93.93 ng·L^(-1),四环素类最低仅为24.37 ng·L^(-1);大辽河水系抗生素污染水平要高于辽河水系;来源解析结果显示人用抗生素所占比例最高为49.1%.抗生素甲氧苄胺嘧啶和脱水红霉素生态风险较高,新民市、沈阳市和鞍山市为流域内抗生素的高风险区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辽河流域地表水已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控制其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 地表水 抗生素 污染特征 生态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杭州市臭氧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3
18
作者 严仁嫦 叶辉 +6 位作者 林旭 何曦 陈超 沈建东 许凯儿 郑仙珏 王丽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28-1136,共9页
为研究杭州市夏季臭氧(O_3)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统计分析了2013—2016年杭州市O_3监测数据与杭州市气象数据,并结合AIRS卫星O_3数据探讨了台风天气系统对杭州市近地面O_3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013—2016年,杭州市O_3污染逐年加重,O_3... 为研究杭州市夏季臭氧(O_3)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统计分析了2013—2016年杭州市O_3监测数据与杭州市气象数据,并结合AIRS卫星O_3数据探讨了台风天气系统对杭州市近地面O_3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013—2016年,杭州市O_3污染逐年加重,O_3浓度高值持续时间延长.O_3浓度与太阳辐射、温度相关,每年5月和8月太阳辐射强、温度高,O_3污染最严重;全天O_3浓度呈单峰日变化,峰值出现在午后(~14:00)太阳辐射较强、温度最高时.杭州市在日降水为0且12:00—15:00太阳辐射通量均值高于200 W·m^(-2)天气条件下,风向为东、东北或东南风且风速低于3 m·s^(-1)时,O_3浓度相对较高,易出现超标情况.台风天气系统对杭州市近地面O_3浓度有明显影响,以2014年10号台风"麦德姆"为例,台风外围系统影响到杭州时,偏东气流可将杭州以东地区高浓度O_3输送到杭州,同时下沉气流导致污染物在近地层积聚不易扩散,造成近地层O_3浓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3 污染特征 气象要素 台风天气系统
原文传递
我国PM_(2.5)的污染状况和污染特征 被引量:63
19
作者 郝明途 林天佳 刘焱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06年第2期58-61,67,共5页
对中国大气中PM2.5的污染状况和污染特征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其中包括我国PM2.5质量浓度的时间、空间污染特征、来源解析以及与PM10的关系。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污染特征 PM2.5 细粒子
下载PDF
北京城郊冬季一次大气重污染过程颗粒物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72
20
作者 刘庆阳 刘艳菊 +3 位作者 杨峥 张婷婷 张美根 钟震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8,共7页
本研究分析了北京冬季一次大气重污染过程的颗粒物污染特征,通过数学统计方法分析了其形成的可能原因.观测于2013年1月24—31日进行,在西三环城区和大兴郊区使用中流量大气颗粒物采样器采集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并采用... 本研究分析了北京冬季一次大气重污染过程的颗粒物污染特征,通过数学统计方法分析了其形成的可能原因.观测于2013年1月24—31日进行,在西三环城区和大兴郊区使用中流量大气颗粒物采样器采集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并采用离子色谱和元素碳/有机碳分析仪分析了PM2.5上的水溶性离子、元素碳和有机碳浓度.结果表明,本次重污染天气的大气日均能见度低于3.0 km.PM10和PM2.5质量浓度日均最大值分别为675.5和453.4μg·m-3,平均质量浓度为349.2和260.8μg·m-3,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所规定的二级浓度限值.通过比较PM2.5上化学成分的浓度发现,在城区和郊区,此次天气形成的共同污染源为冬季燃煤燃烧、汽车尾气排放和二次有机气溶胶污染;而土壤/沙尘对郊区污染天气的形成有部分贡献.大气中PM2.5质量浓度与能见度呈对数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冬季 大气颗粒物 污染特征 能见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