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平荷载下大直径嵌岩桩的承载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王建华 陈锦剑 柯学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94-1198,共5页
通过某大型码头桩基工程的现场试验结合数值分析研究了水平荷载作用下大直径嵌岩钢管混凝土桩的工作机理。根据桩身变形、内力和地基抗力的测试结果分析了大直径嵌岩桩的水平承载特性、桩岩共同作用性状及套箱填砂对深水嵌岩桩水平承载... 通过某大型码头桩基工程的现场试验结合数值分析研究了水平荷载作用下大直径嵌岩钢管混凝土桩的工作机理。根据桩身变形、内力和地基抗力的测试结果分析了大直径嵌岩桩的水平承载特性、桩岩共同作用性状及套箱填砂对深水嵌岩桩水平承载力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方法并考虑桩岩(土)界面在受力后滑动脱开的影响,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进一步探讨了大直径嵌岩桩的合理嵌岩深度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嵌岩桩 水平承载力 桩土界面 静载荷试验 有限元法
下载PDF
超长灌注桩桩-土界面剪切试验研究 被引量:35
2
作者 李永辉 王卫东 +1 位作者 黄茂松 郭院成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981-1988,共8页
为研究超长灌注桩桩侧与土体接触界面的剪切力学行为,采用大型界面剪切仪,开展混凝土与粉质黏土、粉细砂土接触界面剪切试验。针对钻孔灌注桩泥浆护壁施工特点及后注浆工艺的应用,在混凝土与粉细砂土界面设置膨润土泥皮或膨润土泥皮与... 为研究超长灌注桩桩侧与土体接触界面的剪切力学行为,采用大型界面剪切仪,开展混凝土与粉质黏土、粉细砂土接触界面剪切试验。针对钻孔灌注桩泥浆护壁施工特点及后注浆工艺的应用,在混凝土与粉细砂土界面设置膨润土泥皮或膨润土泥皮与水泥浆,以研究泥皮及存在泥皮时注浆对界面剪切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界面剪切应力随剪切位移增加逐步达到极限值,之后,剪切应力保持基本不变或出现软化现象;土体类型及法向应力大小对界面剪切力学行为具有较大的影响;粉细砂土-混凝土界面摩擦角与土体有效内摩擦角相近,存在泥皮时,界面摩擦角降低达40%,泥皮的润滑作用较大地削弱了界面的剪切性能;存在泥皮情况下,注浆后界面摩擦角较泥皮界面提高近1倍,水泥浆的注入不仅消除了泥皮产生的不利影响,也有利于进一步改善界面剪切性能,提高其抗剪强度;泥皮及注浆对界面剪切应力与剪切位移关系亦有较大的影响;界面剪切作用对土体具有一定的影响范围,并在接触界面附近土体中逐渐形成剪切破坏带,剪切过程中界面呈现出由剪切位移阶段逐步过渡至剪切滑移阶段;此外,在剪切过程中,不同界面类型的土体变形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灌注桩 桩-土界面 剪切界面 剪切应力 剪切位移
下载PDF
桩-土界面的数值模拟与单桩Q-S曲线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段文峰 廖雄华 +1 位作者 金菊顺 王幼青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4-38,共5页
回顾和总结了平面接触问题经典无厚度Goodman界面单元法的主导思想,针对竖向受力承载单桩的Q-S曲线数值分析模型给出了一种轴对称等参无厚度界面元,以模拟两者的相互接触界面。利用所建立的桩-土数值模型对一实际工程的大直径承载桩的Q-... 回顾和总结了平面接触问题经典无厚度Goodman界面单元法的主导思想,针对竖向受力承载单桩的Q-S曲线数值分析模型给出了一种轴对称等参无厚度界面元,以模拟两者的相互接触界面。利用所建立的桩-土数值模型对一实际工程的大直径承载桩的Q-S实测曲线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和预测,并且利用数值实验技术对不同接触条件下的单桩Q-S曲线特征进行了数值分析,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 单桩 数值模拟 轴对称 界面单元
下载PDF
循环荷载作用下单桩动力模型试验与桩土界面特性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章敏 王星华 +1 位作者 杨光程 谢李钊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37-1044,共8页
通过开展红黏土中单桩轴向循环振动模型试验,研究不同循环荷载比和加载频率对桩长期动力特性的影响,从桩侧土剪切刚度和侧阻退化两方面出发,对循环荷载作用下桩顶累积沉降机制进行分析。在FLAC3D中,实现能够反映剪切刚度疲劳退化的修正H... 通过开展红黏土中单桩轴向循环振动模型试验,研究不同循环荷载比和加载频率对桩长期动力特性的影响,从桩侧土剪切刚度和侧阻退化两方面出发,对循环荷载作用下桩顶累积沉降机制进行分析。在FLAC3D中,实现能够反映剪切刚度疲劳退化的修正Hardin-Drnevich(H-D)模型,并对常法向刚度(CNS)循环剪切下侧阻退化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发现,循环荷载幅值是桩顶累积沉降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桩顶动刚度在加载初期要先经历一个迅速降低的短暂过渡阶段,之后则不随振次的增加而改变;桩身振动在桩周土中引起的超孔压较小,有效应力的降低不足于使侧阻力发生较大程度的退化;随着加载速度的增大,桩顶动刚度和加速度均随之增大。采用修正H-D模型得到的理论滞回曲线与数值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程序编制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桩 黏性土 动力模型试验 循环特性 桩-土界面 疲劳退化
下载PDF
静压桩桩-土界面滑动摩擦机制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胡永强 汤连生 李兆源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88-1294,共7页
静压桩侧阻力的实质是桩-土之间的摩擦,但其机制研究并未使用目前成熟的摩擦学理论。系统地介绍了摩擦学中黏着摩擦机制和变形摩擦机制,进而利用其分析解释静压桩桩-土界面的滑动摩擦机制,并得到较好的效果,为桩侧摩阻力的研究提供了新... 静压桩侧阻力的实质是桩-土之间的摩擦,但其机制研究并未使用目前成熟的摩擦学理论。系统地介绍了摩擦学中黏着摩擦机制和变形摩擦机制,进而利用其分析解释静压桩桩-土界面的滑动摩擦机制,并得到较好的效果,为桩侧摩阻力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结果表明,桩-土之间的干摩擦是外摩擦;沉桩过程中桩-土之间的滑动摩擦是泥浆润滑下的湿摩擦,从而使桩侧阻力远小于载荷试验时的桩侧阻力;沉桩停顿使压桩力急剧增大的主要原因是:泥浆润滑膜的消失使桩-土之间的摩擦从湿摩擦变为干摩擦;载荷试验在桩破坏前桩-土之间的摩擦是干摩擦;桩端附近桩侧阻力强化的主要原因是:桩端土的强度提高引起桩端附近切向力的增大,从而导致桩-土之间摩擦系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桩 桩-土界面 滑动摩擦 黏着摩擦机制 桩侧摩阻力
下载PDF
随钻跟管桩桩-土接触面作用机制大型直剪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胡贺松 陈晓斌 +2 位作者 唐孟雄 廖湘英 肖源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325-4334,共10页
随钻跟管桩(DPC桩)是一种新型工程桩,其设计方法在工程实践中已得到应用。但是研究现状表明,关于DPC侧摩阻力方面仍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专门研究:多个界面导致的结构层破坏模式不清楚、注浆加固机制有待明确和侧阻力参数的精确性有待加... 随钻跟管桩(DPC桩)是一种新型工程桩,其设计方法在工程实践中已得到应用。但是研究现状表明,关于DPC侧摩阻力方面仍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专门研究:多个界面导致的结构层破坏模式不清楚、注浆加固机制有待明确和侧阻力参数的精确性有待加强。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DPC桩-土接触面作用机制和破坏模式的大型直剪试验研究。选用粉质黏性土与中密砂土作为代表桩周土,共完成了14组DPC桩-土接触面大型剪切试验,包括8组未注浆及6组注浆试验。基于试验结果,明确了破坏面位于注浆体-土体层的破坏模式;采用线性Mohr-Coulomb强度理论获得了注浆前后接触面剪切强度参数;将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揭示了注浆加固机制。试验成果加深了实践中DPC桩设计与施工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跟管桩 桩-土结构层 极限侧摩阻力 大型直剪试验 破坏模式
下载PDF
超长灌注桩桩-土界面剪切模型及其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卫东 李永辉 吴江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818-3824,3832,共8页
由于超长灌注桩为摩擦型桩,建立合适的桩-土界面剪切模型将成为合理且有效地模拟分析其承载变形特性的关键。基于超长灌注桩桩侧摩阻力随桩-土相对位移w发挥性状,将-w关系定义为硬化和软化两种类型,进而将桩侧摩阻力发挥模式分为全硬化... 由于超长灌注桩为摩擦型桩,建立合适的桩-土界面剪切模型将成为合理且有效地模拟分析其承载变形特性的关键。基于超长灌注桩桩侧摩阻力随桩-土相对位移w发挥性状,将-w关系定义为硬化和软化两种类型,进而将桩侧摩阻力发挥模式分为全硬化模式、全软化模式和混合模式。建立超长灌注桩桩-土界面剪切硬化模型和软化模型,运用ABAQUS二次开发子程序FRIC将建立的剪切模型嵌入有限元,实现剪切模型的有限元模拟,单桩算例表明,剪切模型在ABAQUS中实现是成功的。运用建立的桩-土界面剪切模型对现场试验试桩进行有限元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吻合,表明所建立的桩-土界面剪切模型及其有限元模拟对于超长灌注桩承载变形计算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灌注桩 剪切模型 桩-土界面 有限元模拟
下载PDF
桩土界面荷载传递双曲线模型的改进及其应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曹卫平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4-151,共8页
首先,在总结前人土–结构相互作用试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改进反应桩土界面荷载传递性状的双曲线模型,改进后的模型能够描述随着地基土固结、桩侧土初始剪切刚度随时间增长以及桩土界面的分阶段加/卸载循环剪切特性。然后,利用改进模型... 首先,在总结前人土–结构相互作用试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改进反应桩土界面荷载传递性状的双曲线模型,改进后的模型能够描述随着地基土固结、桩侧土初始剪切刚度随时间增长以及桩土界面的分阶段加/卸载循环剪切特性。然后,利用改进模型对文献中的算例进行分析,计算结果与文献结果比较接近,验证了改进模型的合理性。最后,利用该模型分析大面积荷载下,在桩顶作用大小不同的竖向荷载以及桩侧土达到不同固结度时再打桩情况下,桩身摩阻力、中性点位置及桩承载力的发展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桩身中性点位置、桩身负摩阻力随地基土的固结逐渐变化;在地基土固结过程中,桩承载力逐渐减小。该研究成果可为桩基工程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工程 桩土界面 荷载传递 双曲线模型 负摩阻力
下载PDF
桩-土接触面剪切性质室内单剪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丽君 王伟 卢廷浩 《公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09-212,共4页
土与混凝土桩的接触面力学行为随土的含水量变化。进行了17%、20%、24%共3组含水量的土与混凝土桩接触面室内单剪试验,每组试验考虑5个法向应力。试验结果表明,在含水量一定时,接触面强度破坏仍遵循摩尔-库仑破坏准则;接触面的抗剪强度... 土与混凝土桩的接触面力学行为随土的含水量变化。进行了17%、20%、24%共3组含水量的土与混凝土桩接触面室内单剪试验,每组试验考虑5个法向应力。试验结果表明,在含水量一定时,接触面强度破坏仍遵循摩尔-库仑破坏准则;接触面的抗剪强度、摩擦角随含水量的增大非线性单调减小,粘聚力则先增大后减小。随着含水量和法向应力的增大,接触面的破坏位置逐渐由几何接触界面向土体内部过渡。法向应力较小时,含水量对接触面应力应变曲线的初始段影响不大。试验结果可供相关工程数值分析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土接触面 单剪试验 抗剪强度 破坏位置
原文传递
桩土界面荷载传递模型的改进及其数值实现 被引量:13
10
作者 蒲诃夫 郑俊杰 章荣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 CAS 2010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前,在数值模拟中,桩土界面的刚度缺乏简便可靠的确定方法。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桩土界面改进双曲线模型,该模型中初始刚度由极限剪应力和极限相对位移的比值来确定,可考虑桩土相对滑移和土体深度效应的影响,并以有限差分软件FLAC3... 目前,在数值模拟中,桩土界面的刚度缺乏简便可靠的确定方法。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桩土界面改进双曲线模型,该模型中初始刚度由极限剪应力和极限相对位移的比值来确定,可考虑桩土相对滑移和土体深度效应的影响,并以有限差分软件FLAC3D为平台,利用其内嵌的FISH汇编语言编程,将改进双曲线模型应用到FLAC3D的桩土相互作用的模型中。最后,通过实例验证,将本文方法的计算值、FLAC3D内嵌理想弹塑性模型的计算值与相关文献中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双曲线模型及数值实现是合理的,能够更为合理地模拟桩土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土界面 荷载传递 双曲线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的改进桩-土接触面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赛 汪优 +1 位作者 秦志浩 刘建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47-1955,共9页
建立准确合理的接触面本构模型是研究桩基承载力、沉降及变形等问题的前提。考虑桩-土界面初始剪切刚度的深度效应,提出基于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的无厚度接触面本构模型,根据剪切试验的数据对改进的接触面本构模型参数进行拟合,得到了不同... 建立准确合理的接触面本构模型是研究桩基承载力、沉降及变形等问题的前提。考虑桩-土界面初始剪切刚度的深度效应,提出基于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的无厚度接触面本构模型,根据剪切试验的数据对改进的接触面本构模型参数进行拟合,得到了不同法向应力下的模拟曲线。利用FLAC^(3D)软件内嵌的FISH语言,对桩-土界面进行改进本构模型的二次开发,提出的无厚度接触面模型合理地模拟出桩-土界面刚度的非线性,成功实现了桩-土剪切试验过程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无厚度接触面本构模型能够合理地模拟桩-土界面的力学行为,可以描述接触面刚度的非线性变化,也适于程序化计算,拓展了接触面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的应用领域,为深入探讨桩基承载变形性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土界面 无厚度接触面 统计损伤本构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黏性土中单桩贯入桩–土界面超孔压和土压测试现场试验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永洪 张明义 +4 位作者 刘俊伟 白晓宇 杨苏春 桑松魁 闫楠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50-958,共9页
黏性土地基中静压桩沉桩过程桩–土界面受力变化是岩土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在东营某工地黏性土地基中进行了足尺静压桩的贯入试验,重点监测了桩身不同h/L位置处桩–土界面超孔隙水压力和土压力随入土深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桩身不同h/L... 黏性土地基中静压桩沉桩过程桩–土界面受力变化是岩土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在东营某工地黏性土地基中进行了足尺静压桩的贯入试验,重点监测了桩身不同h/L位置处桩–土界面超孔隙水压力和土压力随入土深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桩身不同h/L位置处桩–土界面超孔隙水压力与上覆土体有效压力的关系,在同一入土深度桩–土界面土压力的变化特性,重点研究了影响桩–土界面有效土压力分布的原因。测试结果表明:沉桩引起的桩身不同h/L位置处桩–土界面超孔隙水压力与上覆土体有效压力比值最大是1.08,且该比值沿桩身向上逐渐减小;同一入土深度桩身不同h/L位置处桩–土界面土压力存在"侧压力退化"现象,且随着h/L的增加,该退化现象会越发明显,h/L=11/12位置处桩–土界面土压力仅约为10 kPa;除h/L=11/12位置处,桩身其它不同h/L位置处桩–土界面有效土压力是桩–土界面超孔隙水压力的1.88~2.20倍。研究成果对黏性土地基中静压桩施工和承载力确定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桩 沉桩过程 桩–土界面 超孔隙水压力 土压力 现场试验
下载PDF
能量桩桩-土接触面力学特性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春红 孔纲强 +1 位作者 车平 孙学谨 《建筑节能》 CAS 2016年第3期99-105,114,共8页
基于地源热泵桩埋管形式的能量桩技术逐渐在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但是,针对冷热交换影响下能量桩的承载力特性研究相对较少,尤其针对能量桩-土接触面的摩擦力学特性研究相对更少。基于室内土工试验和南京地区3种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土样,针... 基于地源热泵桩埋管形式的能量桩技术逐渐在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但是,针对冷热交换影响下能量桩的承载力特性研究相对较少,尤其针对能量桩-土接触面的摩擦力学特性研究相对更少。基于室内土工试验和南京地区3种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土样,针对能量桩-黏土、能量桩-粉土和能量桩-砂土接触面的摩擦力学特性进行室内土工直剪试验;着重分析不同桩体温度和桩周土体含水率等情况下能量桩-土接触面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含水率情况下,能量桩-黏土接触面的温度效应最明显、能量桩-粉土接触面的温度效应次之、能量桩-砂土接触面的温度效应最小;相同桩体温度情况下,桩周土体含水率的大小对能量桩-黏土接触面力学特性的影响最明显、对能量桩-砂土接触面力学特性的影响最小;相关研究成果为能量桩承载力的设计与计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桩 桩-土接触面 温度效应 直剪试验
下载PDF
桩土相互作用研究领域的Winkler地基梁模型综述 被引量:10
14
作者 燕斌 王志强 王君杰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363-1368,共6页
Winkler地基梁模型是研究桩土相互作用问题的基本模型。在简述Winkler地基梁模型发展进程的基础上,对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Winkler地基梁模型进行描述,并对其进行评价。研究发现:Winkler地基梁模型可以简单而有效地描述桩侧土体的... Winkler地基梁模型是研究桩土相互作用问题的基本模型。在简述Winkler地基梁模型发展进程的基础上,对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Winkler地基梁模型进行描述,并对其进行评价。研究发现:Winkler地基梁模型可以简单而有效地描述桩侧土体的力学状态及其对结构力学行为的影响,进而解决桩土相互作用问题,但在应用中必须对其进行合理改进,以使其更符合工程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kler地基梁模型 桩土相互作用 土体力学行为 桩土界面
原文传递
考虑温度影响的能源桩桩–土界面荷载传递模型 被引量:10
15
作者 骆湘勤 刘干斌 +2 位作者 郑言东 钱峰 周敏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1-179,共9页
为深入揭示温度对能源桩力学特性的影响,考虑能源桩桩–土界面法向温度应力增量对初始剪切刚度的影响,对传统桩–土界面荷载传递双曲线模型进行修正,并通过合理假设桩身及桩周土中温度场分布,计算得到桩–土界面法向温度应力,建立考虑... 为深入揭示温度对能源桩力学特性的影响,考虑能源桩桩–土界面法向温度应力增量对初始剪切刚度的影响,对传统桩–土界面荷载传递双曲线模型进行修正,并通过合理假设桩身及桩周土中温度场分布,计算得到桩–土界面法向温度应力,建立考虑温度影响的桩–土界面荷载传递模型。同时,选取宁波地区典型软黏土开展不同温度下能源桩承载力特性模型试验,将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升温有助于提高能源桩单桩的承载力;桩周土温度、Q-s曲线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较为一致,验证了能源桩桩–土界面荷载传递模型的合理性;能源桩运行使得桩、土体温度升高,桩、土之间的法向应力增大,相同条件下能源桩上部(0.7 m以上)桩侧摩阻力随温度的升高(30℃→45℃→60℃)有一定的增大,发挥充分,下部反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能源桩 桩-土界面 荷载传递模型 侧摩阻力
原文传递
竖向荷载下桩土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社荣 李光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51-54,共4页
在水闸设计中,对软土地基的处理多采用桩基。但是由于桩土作用的复杂性,要获得解析解是十分困难的。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桩土相互作用的三维有限元-接触面单元的非线性数值模型,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群桩与土的相互作用机理进... 在水闸设计中,对软土地基的处理多采用桩基。但是由于桩土作用的复杂性,要获得解析解是十分困难的。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桩土相互作用的三维有限元-接触面单元的非线性数值模型,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群桩与土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采用的接触单元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桩与桩侧土体之间滑移破坏地发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土相互作用 非线性分析 接触面单元
下载PDF
层状黏性土中静压桩沉贯特性现场试验 被引量:9
17
作者 桑松魁 白晓宇 +2 位作者 孔亮 王永洪 张明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135-2148,共14页
为探讨层状黏性土中静压桩的沉贯特性,依托山东东营某桩基工程开展了现场静压桩足尺试验,分析开闭口静压桩压桩力的变化规律,明确开闭口静压桩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在贯入过程中的分布形式,揭示桩土界面径向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的分布特... 为探讨层状黏性土中静压桩的沉贯特性,依托山东东营某桩基工程开展了现场静压桩足尺试验,分析开闭口静压桩压桩力的变化规律,明确开闭口静压桩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在贯入过程中的分布形式,揭示桩土界面径向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的分布特征以及有效径向土压力对单位桩侧摩阻力的影响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压桩力的变化规律基本反映了土层性质的变化,土层的软硬程度制约着压桩力的变化,开口桩压桩力明显小于闭口桩压桩力,沉桩结束时开口桩占闭口桩的33.9%~79.7%;土层的软硬程度对桩端阻力的影响较大,并且闭口桩对桩端土层软硬程度的敏感性高于开口桩;桩侧摩阻力的发挥与土层的性质密切相关,受到土层变化的原因桩侧摩阻力临近深度并不明显,并且单位桩侧摩阻力出现明显的退化现象;桩土界面桩侧土压力的增长幅度与土层性质密切相关;孔隙水压力和超孔隙水压力的分布形式与土层的渗透性有关,基于水力压裂理论结合圆柱孔扩张理论推导的超孔隙水压力计算公式能较好地反映超孔隙水压力的分布特征;粉土层中有效径向土压力与单位桩侧摩阻力的比值为0.28左右,在粉质黏土层的比值为0.3,桩侧摩阻力的退化实质上是桩侧有效径向土压力的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静压桩 现场试验 开闭口桩 桩侧摩阻力 桩土界面 超孔隙水压力 有效径向土压力
原文传递
海积软黏土的强度特性与桩土界面剪切速率效应 被引量:10
18
作者 孔令伟 熊春发 +1 位作者 郭爱国 杨爱武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13-16,共4页
针对中等结构性的海积软黏土,开展了剪切速率影响下原状土的三轴CU试验与软黏土–钢管桩环剪试验,分析了其抗剪强度与桩土界面特性的演化规律,并对桩周土剪切后再固结的界面性状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该土样的抗剪强度与内摩擦角均... 针对中等结构性的海积软黏土,开展了剪切速率影响下原状土的三轴CU试验与软黏土–钢管桩环剪试验,分析了其抗剪强度与桩土界面特性的演化规律,并对桩周土剪切后再固结的界面性状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该土样的抗剪强度与内摩擦角均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单调增大,而黏聚力则相反;发现在不排水条件下,桩土接触界面的峰值强度与摩擦角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也随之增大,应变软化现象更加明显,但相应的残余强度与摩擦角变化甚微;桩周软黏土历经剪切大变形重新固结后,桩土界面的强度性状呈现出峰值强度降低与残余强度增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黏土 剪切速率 环剪试验 强度特性 桩土界面
下载PDF
后注浆钢管桩桩-土界面力学特性及微观结构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伟 张楷 +3 位作者 郭超溢 崔强 张传庆 马海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8159-8165,共7页
后注浆微型钢管桩具备施工速度快、布置形式灵活、承载力高等优点,在输电线路基础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有关注浆后桩-土界面力学行为与强度特性尚未得到定量认识,因此,需要开展后注浆钢管桩桩-土界面力学特性及微观结构的试... 后注浆微型钢管桩具备施工速度快、布置形式灵活、承载力高等优点,在输电线路基础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有关注浆后桩-土界面力学行为与强度特性尚未得到定量认识,因此,需要开展后注浆钢管桩桩-土界面力学特性及微观结构的试验研究。依托国网沧州东光北变220 kV线路工程,对原状土和不注浆钢管桩、后注浆钢管桩桩侧不同水平距离处土体及桩-土界面进行现场取样,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注浆作用对土样变形及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借助微米CT扫描仪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测试手段,从微观层面对比分析注浆作用下桩-土界面结构的变化及浆液进入原状土体的程度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注浆后浆液的渗入使得土体结构更加密实且黏聚力明显增大,但浆液影响范围有限。研究成果可为该桩型加固机理的揭示及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注浆 微型钢管桩 压缩变形 抗剪强度 微观结构 桩-土界面
下载PDF
基于桩土界面的静压桩沉桩效应与承载特性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永洪 张明义 +3 位作者 刘雪颖 马加骁 白晓宇 杨苏春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7-165,共9页
饱和黏性土地基中桩土界面的受力特性会对静压桩沉桩效应及长期承载力的发挥产生重要影响。通过黏性土地基中桩身表面嵌入式安装硅压阻式传感器的静压桩模型试验,分别对开口和闭口静压桩沉桩和加载过程的桩土界面超静孔隙水压力和有效... 饱和黏性土地基中桩土界面的受力特性会对静压桩沉桩效应及长期承载力的发挥产生重要影响。通过黏性土地基中桩身表面嵌入式安装硅压阻式传感器的静压桩模型试验,分别对开口和闭口静压桩沉桩和加载过程的桩土界面超静孔隙水压力和有效径向应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沉桩过程中,桩土界面超静孔隙水压力及有效径向应力随入土深度逐渐增加,沉桩结束时增量幅值随着h/D(h为传感器距桩端距离,D为桩径)增大而减小,同一h/D位置处闭口桩的增量幅值大于开口桩的;同一入土深度处,桩身不同h/D位置处桩土界面有效径向应力存在退化现象,且随着h/D和入土深度的增加退化越明显。在加载过程中,h/D=1和h/D=5位置处桩土界面超静孔隙水压力相比沉桩结束时减小,且随着h/D增大,减小幅度也增大;同一h/D位置处,桩土界面有效径向应力增量幅值随着桩顶施加荷载值增加而增大。沉桩过程和加载过程桩土界面超静孔隙水压力和有效径向应力均随着h/D的增加而减小,不同h/D位置处桩土间的有效径向应力变化是沉桩和加载过程桩土界面受力机理不同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桩 黏性土 桩土界面 室内试验 沉桩效应 长期承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