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低碳带动农业绿色转型:中国农业碳排放特征及其减排路径 被引量:223
1
作者 金书秦 林煜 牛坤玉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9-37,共9页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的倡导者,切实主动作出减排承诺,积极贡献了中国力量。通过分析农业碳排放数据发现,农业碳排放以非二氧化碳为主,总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在近几年...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的倡导者,切实主动作出减排承诺,积极贡献了中国力量。通过分析农业碳排放数据发现,农业碳排放以非二氧化碳为主,总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在近几年已出现下降趋势,趋近达峰。由于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仍有待提高,农业机械能源消耗带来的排放或将成为农业碳达峰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低碳带动农业绿色转型"的减排思路,具体建议为:在"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中增加碳约束指标,加快构建农业碳排放核算的方法学,积极发展农业碳市场,用好财政手段推广低碳农业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农业碳排放 绿色发展
下载PDF
中国钢铁行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路径研究 被引量:60
2
作者 汪旭颖 李冰 +4 位作者 吕晨 管志杰 蔡博峰 雷宇 严刚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9-346,共8页
钢铁行业是我国重要的CO_(2)排放源.作为典型的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钢铁行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尽早实现碳达峰并有效降碳,既是行业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支撑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客观要求.本文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 钢铁行业是我国重要的CO_(2)排放源.作为典型的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钢铁行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尽早实现碳达峰并有效降碳,既是行业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支撑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客观要求.本文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资源能源利用、工艺结构调整、低碳技术应用等因素影响,开展了基于情景分析的钢铁行业CO_(2)排放达峰路径研究,对不同情景下钢铁行业CO_(2)的排放趋势进行测算,识别钢铁行业CO_(2)减排的主要驱动因素,判断推动钢铁行业碳排放达峰的关键举措,为制定“双碳”目标背景下钢铁行业CO_(2)排放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测算结果表明,我国钢铁行业CO_(2)总排放量有望在2020—2024年期间达到峰值;行业CO_(2)总排放量峰值为18.1×10^(8)~18.5×10^(8)t,达峰后到2030年降幅将超过3×10^(8)t.研究显示,粗钢产量是决定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能否快速达峰的关键,加大废钢资源利用、推进外购电力清洁化以及提高系统能效水平是2030年前钢铁行业实现碳排放达峰并有效降碳的重要途径.到2030年,粗钢产量降低、加大废钢资源利用、推进外购电力清洁化、提高系统能效水平以及氢能炼钢和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前沿技术对钢铁行业CO_(2)减排的贡献率分别为11%~52%、34%~52%、7%~20%、5%~13%和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情景分析 排放预测 驱动力 控制路径
下载PDF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路径探索 被引量:58
3
作者 周守为 朱军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共8页
“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是中国未来40年能源革命的两个里程碑,是构建新型能源消费体系的重要阶段。为了回答碳中和是否就意味着放弃化石能源从而实现零碳排放的问题,首先剖析了“双碳”目标的概念,对比分析了中国能... “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是中国未来40年能源革命的两个里程碑,是构建新型能源消费体系的重要阶段。为了回答碳中和是否就意味着放弃化石能源从而实现零碳排放的问题,首先剖析了“双碳”目标的概念,对比分析了中国能源结构与低碳国家的差异,然后从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向的角度明晰了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基本认识,进而提出了协调发展助力实现碳中和的8项举措:①节能提效;②规模化发展新能源;③大力发展天然气产业,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④多样化制氢;⑤加大森林碳汇;⑥大力发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⑦建设国家级“绿色工厂”;⑧充分发挥碳交易市场的巨大潜力,助力新产业、新工艺不断派生。结论认为:①中国实现碳中和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急于依赖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来实现,而应该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多能互补、多元发展等措施最后再过渡到非化石能源主导的能源结构;②如果上述助力措施能够得以实现,203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可以节约大约17×10^(8) t(标准煤),碳排放量可减少至约74×10^(8) t,届时中国碳排放量达峰的峰值将介于74.16×10^(8)~113.85×10^(8)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实现路径 能源结构 化石能源 新能源 碳排放量峰值 天然气产业
下载PDF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对碳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57
4
作者 张艳 郑贺允 葛力铭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9-63,共15页
在我国新时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突破"碳锁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基于2003-2018年我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文章检验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对碳排放的影响,并探讨了该政策影响碳排放的... 在我国新时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突破"碳锁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基于2003-2018年我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文章检验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对碳排放的影响,并探讨了该政策影响碳排放的具体路径。结果表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能够显著地促降碳排放。机制分析表明,该政策能够通过优化技术选择、提升财政扶持力度和提高生活质量三方面促降碳排放,但产业协调对碳排放的影响尚不明显。异质性分析得出政策效果会随着不同的区域位置、不同投入程度的创新驱动要素、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资源种类的资源型城市而产生差异,其中东部地区、南方地区、高水平的科技投入和人力资本积累更能显著地促降碳排放。文章扩充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与碳排放的研究,有利于更全面地了解该政策对碳排放的传导途径,对进一步推进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资源型城市 碳排放 双重差分法
原文传递
城市碳排放达峰和低碳发展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33
5
作者 张哲 任怡萌 董会娟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18,共7页
在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政府提出“2030年前后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加快实现”等一系列新阶段目标。城市是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集聚区域,推动城市低碳发展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采用STIRPAT模型,探究上海市过去20年发展总体... 在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政府提出“2030年前后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加快实现”等一系列新阶段目标。城市是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集聚区域,推动城市低碳发展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采用STIRPAT模型,探究上海市过去20年发展总体形势,分析碳排放影响因素,判断上海在2025年是否可以达峰。结果表明:无论基准情景还是超低碳情景,上海市在2025年之前达峰的目标均可以实现。在对上海市碳排放各影响因素中,城市化率对其影响最大,其次是人均GD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对气候变化 碳排放达峰 低碳城市 STIRPAT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碳达峰路径的Meta回归分析 被引量:30
6
作者 赵明轩 吕连宏 +4 位作者 王深 白梓函 张楠 罗宏 付加锋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056-2064,共9页
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内在需求,开展碳达峰路径研究对中国合理制定2030年碳达峰目标和措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该文筛选发表于2015—2020年间的18篇文献,采用Meta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中国碳达峰路径... 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内在需求,开展碳达峰路径研究对中国合理制定2030年碳达峰目标和措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该文筛选发表于2015—2020年间的18篇文献,采用Meta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中国碳达峰路径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多数文献预测中国将于2030年或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平均预测峰值水平约10.9 Gt CO_(2);碳达峰时煤炭占比平均值为51.9%,非化石能源占比平均值为22.4%,经济年增长率平均值为5.4%,碳排放强度下降率平均值为54.0%.②该文筛选的样本对碳达峰路径预测结果与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一致,文献发表时间越晚预测的达峰时间越早且峰值越高.③除碳达峰时碳排放强度下降率(peakCEI)外,其余变量均对碳达峰峰值具有显著性;除文献类型(PTY)、影响因子(IF)、碳达峰时煤炭占比分类(yblcoal)、碳达峰时非化石能源占比(pnf)外,其余变量均对碳达峰时间具有显著性.未来中国应从基于成本效益的最优达峰路径、完善温室气体清单核算方法、大力推动清洁能源技术进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Meta回归分析 达峰路径
下载PDF
中国种植业碳排放达峰进程初判及脱钩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吴昊玥 周蕾 +4 位作者 何艳秋 刘璐 马金山 孟越 郑祥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75-1286,共12页
判断种植业碳达峰进程,可为温室气体减排提供农业领域的数据支撑。考虑农用物资、水稻种植、土壤管理和秸秆燃烧4类排放源,本文对2000—2020年中国30省(市、自治区)种植业碳排放进行核算,分类别、分量级对达峰进程展开初步探索,利用Tapi... 判断种植业碳达峰进程,可为温室气体减排提供农业领域的数据支撑。考虑农用物资、水稻种植、土壤管理和秸秆燃烧4类排放源,本文对2000—2020年中国30省(市、自治区)种植业碳排放进行核算,分类别、分量级对达峰进程展开初步探索,利用Tapio脱钩指数探讨种植业碳排放与农业产值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全国种植业碳排放量年均为23326.860万t,在2015年达到峰值26264.777万t,达峰后年均变化率为−1.560%,尚处于平台期。根据达峰进程,可将30省(市、自治区)分为下降期(北京、天津等13地)、平台期(山西、重庆等10地)、达峰期(河南、安徽等7地)。从全国层面来看,种植业碳排放与农业产值的长期关系表现为弱脱钩,短期关系已由弱脱钩转变为强脱钩。就省域层面而言,短期关系自多种类型并存格局演化为强脱钩主导的极化态势。应根据达峰阶段及特点,分区域、分类型制定全局减排策略,加快我国种植业碳排放达峰转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业碳排放 农业碳排放 碳达峰 农业产值 脱钩分析
下载PDF
“双碳”战略对我国家具产业发展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侯茂章 张典 侯晨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21,共4页
碳达峰碳中和为我国家具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在通过数据分析我国家具行业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原材料、低碳生产技术、出口竞争力、产业集聚与产业转移等方面探讨了“双碳”目标对于家具产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促进我... 碳达峰碳中和为我国家具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在通过数据分析我国家具行业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原材料、低碳生产技术、出口竞争力、产业集聚与产业转移等方面探讨了“双碳”目标对于家具产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促进我国家具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将绿色低碳融入产业链,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同时也保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家具产业 低碳技术 出口
下载PDF
中国实现碳达峰的政策建议--基于碳定价机制模型的多情景模拟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安祺 庞军 冯相昭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1年第1期58-70,共13页
碳定价机制是利用市场机制推动碳减排、减缓气候变化方案的核心内容,包括碳排放权交易和碳税等措施。尽管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经济发展节奏,但是中国主动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积极推进战略提升与政策强化。本研究构建并运用"碳定... 碳定价机制是利用市场机制推动碳减排、减缓气候变化方案的核心内容,包括碳排放权交易和碳税等措施。尽管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经济发展节奏,但是中国主动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积极推进战略提升与政策强化。本研究构建并运用"碳定价机制模型"模拟涵盖不同主体范围及政策组合下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情况,分析评估碳减排效果及经济影响,为丰富完善我国实现碳达峰的政策工具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碳达峰 碳定价 碳排放权交易 碳税 碳泄漏
下载PDF
中国中长期碳减排战略目标初探(Ⅶ)——中国能源需求暨碳排放情景分析讨论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俊武 陈香生 《中外能源》 CAS 2011年第11期1-19,共19页
预测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峰值40Gt/a出现在2025年,此后年均下降4.1%,2050年才能达到IEA Blue Map情景要求的14Gt/a,届时人均排放量为1.5t,由于总降幅未达到80%,仍需努力减排,争取2070年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10Gt/a。中国2... 预测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峰值40Gt/a出现在2025年,此后年均下降4.1%,2050年才能达到IEA Blue Map情景要求的14Gt/a,届时人均排放量为1.5t,由于总降幅未达到80%,仍需努力减排,争取2070年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10Gt/a。中国2005~2025年累积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60Gt,2025~2050年间约194Gt,2050—2070年间约75Gt.2005~2070年间合计约472Gt,约占当时世界份额的27%。希望中国碳排放峰值出现在2025年而不是2030年。即使能控制当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10.5Gt/a的水平,此后年均下降2.9%,2050年达到5Gt/a的较高水平,年人均排放量降低到3.4t,仍高于世界均值。为了与世界总降幅同步,还需要进一步减排,争取207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2.5Gt/a。为了在2050年达到期望的碳减排目标,必须优化中国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发电、钢铁、水泥是中国节能减排的重点。受生物质资源不足、煤化工生产油品只能适度发展、氢燃料替代目前尚无确切时间推广节点的制约.预计2050年中国替代石油燃料的比率在20%左右,低于欧美地区50%~70%的比率。但通过提倡绿色出行、提高发动机燃油效率、乘用车过渡到以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为主、石油替代步伐加快且替代方式多样化、提高石油加工轻质化程度、加大天然气在CHP或DES/CCHP的高效利用等措施,将2050年的原油消费量控制在6.0×10^8t仍然有可能。加工6×10^8t原油可生产1.08×10^8t化工轻油,CBTL生产的油品总量中还包含1200×10^4t石脑油,合计化工轻油量为1.20×10^8t,加之还可由煤化工MTO/MTP生产一定量的烯烃,可满足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的需求。只有通过各部门的综合努力,低碳排放的A或B情景才有可能实现,任何部门的牵制都将影响全国碳减排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 碳排放峰值 生物质 煤化工 纯电动汽车 石油替代 原油消费量
下载PDF
中国能顺利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吗?——基于效率与减排成本视角的城市层面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宁 赵玉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22,共10页
顺利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有必要厘清中国碳减排潜力和碳减排成本。利用二次型方向距离函数和随机前沿分析估算了2013-2017年中国164个地级市包含碳排放的技术效率和影子价格,从而讨论中国的碳减排潜力和碳减排成本。中国城市包含碳排放... 顺利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有必要厘清中国碳减排潜力和碳减排成本。利用二次型方向距离函数和随机前沿分析估算了2013-2017年中国164个地级市包含碳排放的技术效率和影子价格,从而讨论中国的碳减排潜力和碳减排成本。中国城市包含碳排放的技术效率呈现倒U型的变化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全国二氧化碳影子价格为1 466.98元/吨;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若2030年顺利实现碳达峰,碳减排潜力约为8.51亿吨,减排成本约为1.2万亿元;2060年顺利实现碳中和,碳减排潜力约为146.7亿吨,碳减排成本约为21.5万亿元。基于此,建议区域之间应加强联动,完善碳交易市场,优化产业结构,保证"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方向距离函数 随机前沿分析 技术效率
下载PDF
如何兑现减排承诺:我国首次实现碳达峰的启示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博庭 《水电与新能源》 2021年第3期1-6,共6页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作出承诺,我国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然而,如何兑现承诺?回顾2013年我国曾因为煤炭价格高,社会各界扩张煤电的欲望大幅下降,从而实现了我国首次碳达峰,说明...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作出承诺,我国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然而,如何兑现承诺?回顾2013年我国曾因为煤炭价格高,社会各界扩张煤电的欲望大幅下降,从而实现了我国首次碳达峰,说明实现减排承诺的关键,是要控制和减少煤电。事实说明,我国能源革命电力转型的道路,第一步先是低碳化(油气取代煤炭);第二步才是无碳化(可再生能源)。也有可能直接由高碳,进入无碳化阶段。总之,煤电的退出是不可抗拒的规律,我国和全世界各国都一样,控制和减少煤电,是实现碳减排的基本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燃煤发电 可再生能源
下载PDF
碳排放的产业空间版图、省际转移与中国碳达峰 被引量:10
13
作者 胡安俊 孙久文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3-82,共10页
我国的碳排放具有显著的产业与空间集中性,改善高排放产业与高排放区域碳排放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文章基于2000—2018年的碳排放数据,筛选出全国和各省域的高排放产业与高排放区域。从全国看,六大高排放产业的碳排放占全国... 我国的碳排放具有显著的产业与空间集中性,改善高排放产业与高排放区域碳排放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文章基于2000—2018年的碳排放数据,筛选出全国和各省域的高排放产业与高排放区域。从全国看,六大高排放产业的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的九成左右,18个省域的碳排放超过全国碳排放的八成。从省域看,六大高排放产业同样是各省域的碳排放主体,不同省域的碳排放也具有较为显著的空间集中性。由于省域之间存在较大规模贸易,因此伴随着大量的碳转移。为实现碳达峰,要在稳中求进和因地制宜基础上,以高排放产业与高排放区域为重点,综合运用价格机制与政府规制等措施,统筹碳排放的省际转移问题,促进碳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产业空间版图 省际碳转移 碳达峰
原文传递
双碳目标下我国碳市场发展分析及建议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汪繁 吴何来 《南方能源建设》 2022年第4期118-126,共9页
[目的]碳排放权交易(碳交易)在全球范围内正日益成为有效促进温室气体减排的市场机制或政策工具。面向“双碳”发展目标,适时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市场)分析研究,对推动我国碳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梳理了欧美相对成... [目的]碳排放权交易(碳交易)在全球范围内正日益成为有效促进温室气体减排的市场机制或政策工具。面向“双碳”发展目标,适时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市场)分析研究,对推动我国碳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梳理了欧美相对成熟碳市场的发展情况,总结了国内试点碳市场的建设经验,并对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期内的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我国碳市场目前主要存在制度体系建设尚不健全、覆盖行业与交易结构较为单一、碳配额分配科学性及公平性有待提升、多市场联动效应较弱等不足。[结论]建议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未来重点围绕顶层设计、市场体系、调控机制、国际合作等方面开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碳交易 碳配额分配 机制设计
下载PDF
基于能耗、经济性及碳排放的热电联产机组运行优化 被引量:10
15
作者 任鑫 王渡 +1 位作者 金亚飞 王志刚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1-210,共10页
针对热电联产机组运行过程中难以兼顾能耗、经济性和低碳性的问题,建立了热电联产机组多目标优化模型。首先,结合电力调峰辅助市场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火用)效率、利润和碳排放率为目标函数,考虑机组运行的相关约束,利用多目标粒子... 针对热电联产机组运行过程中难以兼顾能耗、经济性和低碳性的问题,建立了热电联产机组多目标优化模型。首先,结合电力调峰辅助市场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火用)效率、利润和碳排放率为目标函数,考虑机组运行的相关约束,利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对发电功率进行寻优。接着,利用信息熵权法结合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方法进行多目标决策。最后,通过机组仿真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供汽量为20、100和180 t/h工况下,优化后的最佳发电功率分别为115.1、89.5和89.1 MW。优化后的运行方案大幅降低了碳排放,兼顾了机组的能耗、经济性和低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产 运行特性 深度调峰 碳排放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中国省域碳达峰梯次划分与差异化排放路径——基于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双重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思博 庄贵阳 窦晓铭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6-150,共15页
中国既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也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政府迫切需要做好碳达峰顶层设计,以此统筹各地区梯次有序地协同实现碳达峰与现代化双目标。鉴于此,运用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方法与经济增长理论构建中国省域差... 中国既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也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政府迫切需要做好碳达峰顶层设计,以此统筹各地区梯次有序地协同实现碳达峰与现代化双目标。鉴于此,运用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方法与经济增长理论构建中国省域差异化碳达峰路径逻辑分析架构,借助MK趋势分析、蒙特卡洛模拟等方法,采用省际宏观经济数据对中国省域碳达峰梯次划分与差异化排放路径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第一,根据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双维度多指标综合研判,各地区实现碳达峰目标难易程度不同,时间有先后。基于此,中国内地(除西藏外)30个省域可被划分为基本实现、提前实现、较提前实现、准时实现、可能推迟实现5个碳达峰梯次。第二,相较于生产侧碳排放数据,基于消费侧碳排放数据的政策设计,既有利于收敛区域间能源消费总量与人均GDP演化路径,也有助于在碳排放总量峰值降低的前提下,拓宽能源消费总量阈值,助力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提升。第三,强化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建设,完善“碳排放强约束强激励、高质量经济增长”发展模式,是顺利实现碳达峰与现代化双目标的关键。展望未来,中国政府应遵循“谁消费、谁负责”的原则,加快建立健全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并将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建设作为省域差异化碳达峰路径相关政策措施的重要内容,提升适配区域绿色低碳发展能力的经济增速阈值,促使经济增长对碳排放脱钩,推进碳达峰与现代化双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梯次划分 碳排放 能源消费 绿色低碳经济 气候治理 生态保护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电力价格机制改革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许光建 马祎明 《价格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25,共6页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时期。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加快构建包括财税、价格、投资、金融等在内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目前我国的电力生产和消费中,火力发电占比较高且造成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时期。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加快构建包括财税、价格、投资、金融等在内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目前我国的电力生产和消费中,火力发电占比较高且造成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电力结构亟待调整。深化电力价格体制改革是电力体制乃至能源体制改革的重点,构建有效的价格激励和约束机制,有利于优化发电侧结构,调动用户和消费者合理用电的积极性。本文研究认为,通过合理的价格政策设计,可以调动发电侧企业降低碳排放的积极性,起到优化电力生产结构、鼓励用户和消费者合理用电、节约用电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电力价格改革
原文传递
碳达峰约束下中国工业增长与节能减排的双赢发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治国 王杰 车帅 《环境经济研究》 2021年第2期7-22,共16页
在绿色转型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碳达峰目标的现实约束。本文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动态行为分析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通过对30种工业增长、节能减排和碳达峰情景的综合评估来明确中国工业经济增长与节... 在绿色转型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碳达峰目标的现实约束。本文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动态行为分析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通过对30种工业增长、节能减排和碳达峰情景的综合评估来明确中国工业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协同发展的最优路径。研究表明:2020—2030年预测区间内,减排政策实施导致潜在损失始终为负,而工业减排的潜在损失在时间维度上渐趋下降,证明工业双赢发展目标未来可期;工业产出增速8%、能耗增速4.8%且工业部门2030年碳排放达峰路径下潜在产出净值最大,即为中国未来工业双赢发展的最优化路径;最优路径下工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呈现上升态势;最优路径下碳强度下降的相对减排目标基本完成,绝对减排目标则不尽理想,省际间碳强度减排差异明显。因此,需要明晰工业部门节能减排与绿色发展的双赢路径,不断强化工业低碳转型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积极制定差异化的空间经济发展和减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强度 工业经济 碳减排 节能减排
下载PDF
闽三角城市群碳达峰的多情景模拟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侯丽朋 唐立娜 +1 位作者 王琳 钱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9511-9524,共14页
碳达峰、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手段。在闽三角碳排放核算的基础上,运用STIRPAT模型建立了碳排放与人口规模、城镇化率、人均GDP、能源强度和产业结构间的函数关系。结合情景分析法,模拟上述因素在不同变化速率下的目标值,对2021—... 碳达峰、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手段。在闽三角碳排放核算的基础上,运用STIRPAT模型建立了碳排放与人口规模、城镇化率、人均GDP、能源强度和产业结构间的函数关系。结合情景分析法,模拟上述因素在不同变化速率下的目标值,对2021—2050年的碳排放及碳排放强度进行了预测,为闽三角碳达峰提供时间和技术路径参考。此外,还引入人均GDP二次方指标,验证EKC假说的存在性。结论如下:(1)能源强度是闽三角碳排放的负向因素,其他因素均为正向因素。产业结构和人均GDP分别对闽三角碳排放有最大和最小的影响。(2)人均GDP的二次方与碳排放间的系数为正,表明碳排放和人均GDP间不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闽三角碳排放和人均GDP间的关系不符合EKC假说的描述。(3)基准情景下,闽三角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持续增加,碳排放不能达峰。厦门的碳排放强度将持续下降。低碳情景下,厦门最可能在2020年实现达峰目标。低发展、中减排情景下,闽三角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碳排放最大值为0.57亿t。(4)所有情景下,闽三角都未实现203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60%—65%的目标。基于上述结论,为闽三角碳达峰提供如下意见:(1)优化产业结构。漳州和泉州既需要升级生产技术又需要淘汰高能耗高排放产业,发展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等;(2)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漳州核电、厦门水电、泉州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工程。加快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3)尽快制定厦门的碳达峰计划,引领闽三角碳达峰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RPAT模型 EKC理论 情景分析 主成分分析 峰值预测 碳达峰
下载PDF
中国民航运输碳排放解耦分析和达峰预测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心怡 赵瑞嘉 +1 位作者 高成男 谢新连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29-733,739,共6页
为合理预测中国民航运输业的碳达峰时间,首先采用Kaya恒等式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分解中国民航运输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其次,建立Tapio解耦模型分析民航运输碳排放量与各影响因素的关联强度,运用改进可拓展的STIRPAT模型实... 为合理预测中国民航运输业的碳达峰时间,首先采用Kaya恒等式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分解中国民航运输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其次,建立Tapio解耦模型分析民航运输碳排放量与各影响因素的关联强度,运用改进可拓展的STIRPAT模型实现中国民航运输碳排放量的预测。最后,设置基准、发展、远距、节能、浅绿、深绿情景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深绿情景下中国民航运输业可以在2045年实现碳达峰。因此,基于这一情景设计了多种可将碳达峰时间提前至2030年的碳汇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航 碳达峰 因素分解 解耦分析 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