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度近视眼底改变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
作者 訾迎新 金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97-1200,共4页
近视是全球发生率最高的屈光不正,我国有近6亿近视患者,其中高度近视(high myopia,HM)患者超过8000万。HM随着眼轴的进行性增长,眼底出现一系列退行性病变,如视盘斜入、颞侧脉络膜萎缩弧、后巩膜葡萄肿、后极部视网膜和脉络膜病变及周... 近视是全球发生率最高的屈光不正,我国有近6亿近视患者,其中高度近视(high myopia,HM)患者超过8000万。HM随着眼轴的进行性增长,眼底出现一系列退行性病变,如视盘斜入、颞侧脉络膜萎缩弧、后巩膜葡萄肿、后极部视网膜和脉络膜病变及周边部视网膜改变等,病理性近视多伴随或者导致黄斑病变、白内障、玻璃体病变、视网膜脱离与劈裂等严重并发症。目前,近视的发生趋于年轻化、高度化,HM眼底病变尤其黄斑病变是东亚国家主要的致盲原因。本文回顾近年国内外文献,就HM眼底改变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病理性近视 眼底改变 综述
下载PDF
病理性近视眼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褚仁远 倪鹏生 +1 位作者 倪敏健 沈福民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8-180,共3页
目的 对上海市眼耳鼻喉科医院病理性近视眼患者 6 2个家系的遗传方式进行研究 ,探讨可能的遗传模式。方法 用 SEGRANB软件进行简单分离分析 ,计算确认概率 π,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分离比 p和散发概率 x,用 SAGE- REGD软件进行复合分离分... 目的 对上海市眼耳鼻喉科医院病理性近视眼患者 6 2个家系的遗传方式进行研究 ,探讨可能的遗传模式。方法 用 SEGRANB软件进行简单分离分析 ,计算确认概率 π,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分离比 p和散发概率 x,用 SAGE- REGD软件进行复合分离分析 ,探讨可能的遗传模式和致病基因概率。结果 婚配类型为 N*N的家系表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A*N婚配类型则可能为隐性遗传模式 (不能排除显性遗传模式 ) ,两种婚配类型均存在一定的散发病例 ,其散发病例比例分别为 6 5 .72 % ,35 .14%。 SAGE-REGD软件分析可能的遗传模式为隐性遗传模式 ,基因频率为 0 .147385。结论 病理性近视眼主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部分可能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伴有一定的散发病例 ,基因频率为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 遗传流行病学 研究
原文传递
改良的后巩膜加固术治疗病理性近视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7
3
作者 薛安全 王树林 +3 位作者 朱双倩 常枫 陈敏 王勤美 《眼视光学杂志》 2007年第5期332-334,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后巩膜加固术对病理性近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异体巩膜材料,采用改良的单条带后巩膜加固法,对58例(103眼)病理性近视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随访1年。结果患者术前眼轴为(29.92±2.68)mm,术后第1个月、第3个... 目的探讨改良的后巩膜加固术对病理性近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异体巩膜材料,采用改良的单条带后巩膜加固法,对58例(103眼)病理性近视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随访1年。结果患者术前眼轴为(29.92±2.68)mm,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1年眼轴分别为(29.69±2.87)mm、(29.71±2.97)mm、(29.84±2.56)m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近视屈光度术前为(-18.33±7.64)D,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1年分别为(-18.26±7.50)D、(-18.19±7.22)D、(-18.47±7.80)D,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矫正视力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1年时稳定和提高的分别为99眼(占96.12%)、101眼(占98.05%)和100眼(占97.09%);2例术后出现短暂复视,2眼术后出现少量眼底出血,3个月后吸收,无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的后巩膜加固术并发症少,可稳定眼轴,稳定和改善视力,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 外科手术 后巩膜加固
下载PDF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王秀 何晴 +2 位作者 路晓晓 薛安全 魏瑞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随访2 a观察41例76眼患有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行后巩膜加固术患者术前术后眼轴长度、最佳矫正视力、视网膜劈裂的贴附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3 d、1个月、3个... 目的探讨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随访2 a观察41例76眼患有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行后巩膜加固术患者术前术后眼轴长度、最佳矫正视力、视网膜劈裂的贴附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眼轴长度分别为(27.71±1.60)mm、(28.11±1.62)mm、(28.58±1.80)mm和(29.01±1.92)mm,均较术前的(30.29±2.01)mm缩短,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术后1 a眼轴长度逐渐增长至术前水平,术后2 a眼轴长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0)。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即得到提高,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术后3个月、6个月、1 a、2 a最佳矫正视力持续提高,且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4眼术前伴视网膜劈裂者,术后27眼(79.41%)视网膜完全贴附;4眼(11.76%)基本贴附;3眼(8.82%)改善。术中未见并发症发生,术后有结膜刺激征、高眼压、眶内炎症反应、浅前房、复视及视物变形、黄斑出血复发等并发症发生,均在3个月内恢复。结论后巩膜加固术是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它可以有效地控制病理性近视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巩膜加固术 病理性近视 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劈裂
下载PDF
病理性近视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的初步探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莫亚 殷庆瑞 +2 位作者 段俊国 肖西立 曹斌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4年第5期317-321,共5页
目的分析病理性近视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及病理性近视与中医体质之间的相关性,初步探讨病理性近视患者的易感或倾向性体质。方法调查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和住院的确诊为病理性近视的患者共200例,正常人600例。通过回答《... 目的分析病理性近视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及病理性近视与中医体质之间的相关性,初步探讨病理性近视患者的易感或倾向性体质。方法调查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和住院的确诊为病理性近视的患者共200例,正常人600例。通过回答《中医体质分类及判定表》中的所有问题,计算体质分型积分并判断体质类型,并通过统计分析与正常人比较得出病理性近视患者的体质特征。结果 (1)与正常组比较,病理性近视组中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气郁体质明显高于正常组,其中阳虚体质最多;阳虚体质、阴虚体质和气郁体质人数与平和体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26.124,P<0.01)。(2)不同性别病理性近视患者中医体质比较,女性以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男性以阴虚质和气虚质者最为多见(c2=25.09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不同年龄段病理性近视患者中医体质的比较(c2=25.9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病理性近视患者视力不能矫正者气郁体质明显高于视力能矫正者(c2=15.73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病理性近视与中医体质有一定的相关性,病理性近视患者体质分型以阳虚、阴虚及气郁体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 中医体质 阳虚 阴虚 气郁
下载PDF
单纯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患者眼后段结构的形态学改变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维锋 徐月圆 +1 位作者 袁雪芳 石浔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53-1156,1160,共5页
目的对比单纯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患者视盘区域、眼球壁等形态学改变,探讨用于评价高度近视眼的可测量指标。方法收集18~45岁高度近视患者29例52眼,采用深度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DRI-OCT Atlantis等影像设备检测相关数据,将患眼分... 目的对比单纯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患者视盘区域、眼球壁等形态学改变,探讨用于评价高度近视眼的可测量指标。方法收集18~45岁高度近视患者29例52眼,采用深度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DRI-OCT Atlantis等影像设备检测相关数据,将患眼分成单纯高度近视组和病理性近视组。对比两组视盘、近视弧、脉络膜萎缩弧形态;不同区域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脉络膜、巩膜的厚度等形态特征。结果本研究中单纯高度近视组27眼,病理性近视组25眼。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8),病理性近视组比单纯高度近视组的屈光度更大、眼轴更长、最佳矫正视力更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1)。单纯高度近视组、病理性近视组患者的视盘水平长度分别为(1440±419)μm和(1228±331)μm;垂直长度分别为(1906±430)μm和(2085±304)μm;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视盘椭圆指数分别为0. 78±0. 16、0. 63±0. 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按照视盘椭圆指数0. 8以上为正常分类(8眼因视盘界限难以确定未纳入该项分析),单纯高度近视组中视盘正常形态13眼、异常12眼,病理性近视组视盘正常形态3眼、异常16眼,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两组单侧弧和环形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84)。两组单纯近视弧和色素上皮脉络膜萎缩区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视网膜厚度:单纯高度近视组和病理性近视组患者视网膜厚度中心区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病理性近视组患者的其余各区域视网膜厚度均比单纯高度近视组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神经纤维厚度:两组颞侧区域神经纤维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病理性近视组的其余各区域神经纤维厚度均比单纯高度近视组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1)。病理性近视组患者各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病理性近视 近视弧 视网膜厚度 脉络膜厚度 眼轴
下载PDF
高度近视眼底改变与年龄和近视度数变化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石一宁 方严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0年第3期137-141,共5页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的豹纹状眼底改变及其与近视度数和年龄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近10年354例不同年龄、不同近视度数的高度近视眼患者按年龄、近视度数、超声及眼底形态进行观察,并分组记录。结果①眼底变化:13.6%无眼底变化,8.8%局...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的豹纹状眼底改变及其与近视度数和年龄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近10年354例不同年龄、不同近视度数的高度近视眼患者按年龄、近视度数、超声及眼底形态进行观察,并分组记录。结果①眼底变化:13.6%无眼底变化,8.8%局部改变,33.3%和44.4%分别为豹纹改变和弥漫性病理改变;不同年龄组分析,20岁组眼底无改变占44.8%,20~40岁组豹纹状眼底占46.1%,40岁以上的弥漫性病理改变超出50%;不同近视度数组分析,-6~-10D组眼底改变呈多样化,阴性改变占28.1%,弥漫性病理改变占33.3%,-10~-15D组眼底主要为豹纹状眼底39.1%和弥漫性病理改变48.3%,-15D以上组混合改变占70.8%。②从A超结果分析,眼轴在25mm时眼底无改变40.5%和豹纹状眼底18.9%,弥漫性病理改变27%,27mm时豹纹状眼底占51.9%,>27mm时弥漫性病理改变比例逐渐增加从53.4%到73.9%;从B超结果分析,阴性改变(61.10%)与25mm组基本相同,均匀扩张改变(58.90%)与25~27mm组对应,葡萄肿改变(70.20%)与27mm以上眼轴组对应。结论高度近视视网膜退行性病变早期(20岁后青春期、眼球扩张初期、豹纹状眼底改变)阶段介入医源性干预可能作为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预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眼轴 豹纹状改变 病理性近视 后巩膜葡萄肿
下载PDF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青少年病理性近视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8
作者 易姝 易娟 余时智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732-734,共3页
目的:探讨对病理性近视的青少年施行改良型SynderThompson式后巩膜加固术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于我院应用牛心包膜行后巩膜加固术的病理性近视患儿21例40眼,以同期未予手术治疗的病理性近视患儿13例26眼为对照组,随访3a,比... 目的:探讨对病理性近视的青少年施行改良型SynderThompson式后巩膜加固术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于我院应用牛心包膜行后巩膜加固术的病理性近视患儿21例40眼,以同期未予手术治疗的病理性近视患儿13例26眼为对照组,随访3a,比较两组的屈光度、最佳矫正视力以及眼轴长度的变化情况。结果:随访3a后治疗组的平均等效球镜度为-12.90±3.22D,对照组为-13.40±1.85D,两组平均等效球镜度分别增加-1.13±0.45、-1.93±0.44D,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最佳矫正视力分别增加0.25±0.11、0.16±0.07,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眼轴增长分别为0.71±0.34、1.18±0.40mm,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无1眼出现视网膜脱离、眼前节缺血综合征、排斥反应、眼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后巩膜加固术可以安全、有效地阻止青少年病理性近视的眼轴延长、控制近视进展,并能提高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巩膜加固术 病理性近视 眼轴长度
下载PDF
先天性近视豚鼠眼球生物学参数及巩膜病理改变 被引量:13
9
作者 赵小云 黄悦 +2 位作者 赵少贞 张未娟 张文静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465-468,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先天性近视豚鼠眼的屈光度、眼轴和巩膜病理改变,了解先天性近视豚鼠眼球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于40只3周龄英国种短毛三色豚鼠中发现先天性近视豚鼠6只,验光示12眼的屈光度为-6.00^-12.00 D,以-10.00 D为界分为高度近视组(<... 目的通过检测先天性近视豚鼠眼的屈光度、眼轴和巩膜病理改变,了解先天性近视豚鼠眼球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于40只3周龄英国种短毛三色豚鼠中发现先天性近视豚鼠6只,验光示12眼的屈光度为-6.00^-12.00 D,以-10.00 D为界分为高度近视组(<-10.00 D,7眼)和超高度近视组(≥-10.00 D,5眼),同时选用6只同批正常视力豚鼠12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均行视网膜检影测屈光度,A超测量眼球生物学参数,取眼球做病理切片并行光学显微镜检查。结果正常对照组、高度近视组和超高度近视组豚鼠眼平均屈光度分别为(+2.38±1.54)、(-7.64±1.31)和(-10.80±0.76)D,3组豚鼠眼平均屈光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6.305,P<0.05),且3组豚鼠眼平均屈光度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豚鼠眼球的前房深度和晶状体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112,P>0.05;F=0.100,P>0.05);高度近视组、超高度近视组豚鼠眼球的玻璃体腔长度分别为(3.75±0.09)和(3.79±0.13)mm,显著长于正常对照组的(3.41±0.07)mm(F=50.306,P<0.05),但高度近视组与超高度近视组豚鼠眼球的玻璃体腔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组、超高度近视组豚鼠的眼轴长度分别为(7.95±0.45)和(8.10±0.27)mm,显著长于正常对照组的(7.63±0.21)mm(F=4.924,P<0.05),但高度近视组与超高度近视组豚鼠的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豚鼠眼巩膜厚度正常,胶原纤维分布均匀,排列整齐,细胞外基质少;高度近视组豚鼠巩膜明显变薄,胶原纤维分布稀疏,排列紊乱,细胞外基质增多;超高度近视组较高度近视组以上改变更加显著。结论先天性近视豚鼠眼的屈光状态、眼轴长度及巩膜病理学改变均符合病理性近视特点,可用于近视眼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近视 高度近视 病理性近视 豚鼠 巩膜
下载PDF
加减驻景方对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色素上皮衍生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田楠楠 亢泽峰 张庆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06-908,共3页
目的观察加减驻景方对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驻... 目的观察加减驻景方对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驻景方对病理性近视CNV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周龄雌性三色豚鼠75只随机选取15只为空白对照组,剩余豚鼠均戴头套右眼形觉剥夺诱导病理性近视,并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每组各30只,右眼行氪激光光凝。于光凝后第1天开始连续灌胃21 d,中药组予驻景方3.285 g·kg-1·d-1(1.5 m L·d-1),模型组予等量的生理盐水。造模后7 d、14 d、21 d分别行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检测。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造模完成后14 d、21 d时中药组VEGF表达的光密度值(0.130 1±0.019 6、0.055 6±0.011 9)较模型组(0.165 9±0.054 3、0.096 1±0.025 9)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01)。造模完成后14d及21 d时中药组PEDF表达的光密度值(0.038 9±0.004 0、0.054 3±0.008 5)较模型组(0.030 5±0.007 7、0.029 3±0.0059)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01)。RT-PCR结果显示,VEGF mRNA、PEDF mRNA在各组中均有表达,中药组VEGF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减弱,而PEDF 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增强。结论中药驻景方可抑制氪激光诱导的病理性近视CNV模型中VEGF的表达,促进PEDF的表达,从而抑制CNV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减驻景方 病理性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下载PDF
驻景方对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田楠楠 亢泽峰 +3 位作者 张庆 江伟 李凌 王永贵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1525-1528,共4页
目的: 观察中药驻景方对氪激光诱导的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驻景方对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3周龄雌性三色豚鼠45只随机选出15只为空白对照组,剩余豚鼠均带头套右眼形觉剥夺诱导病理... 目的: 观察中药驻景方对氪激光诱导的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驻景方对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3周龄雌性三色豚鼠45只随机选出15只为空白对照组,剩余豚鼠均带头套右眼形觉剥夺诱导病理性近视,A超检影(诱导失败者剔除出组)并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双眼行氪激光光凝。中药组于光凝后第2d开始连续灌胃21d,3.285g/(kg·d),每次1.5mL,1次/d。21d后行脉络膜铺片、HE染色、免疫荧光、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形觉剥夺4wk后右眼均诱导出高度近视,且眼轴较左眼增长;脉络膜铺片及免疫荧光示模型组右眼CNV面积及视网膜VEGF表达均明显高于左眼(P<0.01),中药组右眼CNV的面积及VEGF的表达较模型组右眼减少(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中药组右眼VEGF的平均光密度值(0.0589±0.0146)较模型组右眼(0.0972±0.0507)减少(P<0.01)。结论: 中药驻景方可抑制氪激光诱导的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生长及VEGF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驻景方 病理性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治疗国人常见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的二年随访观察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海燕 王雨生 +7 位作者 胡丹 张鹏 贺竹宁 汪春归 苏晓娜 李曼红 李晓 武炳慧 《眼科》 CAS 2010年第4期227-232,共6页
目的研究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病理性近视(PM)和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NV)三种国内常见CNV相关疾病的长期效果和安全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西京医院眼科确诊的CNV患者91... 目的研究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病理性近视(PM)和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NV)三种国内常见CNV相关疾病的长期效果和安全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西京医院眼科确诊的CNV患者91例(101眼)。方法患者经常规PDT治疗,治疗后每3个月进行复查,复发的患者再次行PDT治疗。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12、24个月时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ETDRS视力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图像上CNV病灶情况、治疗次数及不良事件等。患者治疗后均完成24个月随访。主要指标BCVA,CNV病灶大小和活动性。结果 AMD、PM和特发性CNV的平均治疗次数分别为1.50、1.38和1.19次。AMD组治疗后BCVA和CNV病灶大小均无明显变化,保持稳定;PM组和特发性CNV组视力提高(分别为7.0和7.7个字母,7.6和11.6个字母),并且CNV病灶缩小。三组病例视力稳定和提高者12个月时分别为77.1%、76.2%和87.5%;24个月时为79.2%、81.0%和87.5%。CNV进展者12个月时各组分别为18.8%、19.0%和12.5%;24个月时为14.6%、14.3%和6.2%。除3例(2.2%)AMD患者因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导致眼部严重不良反应外,未发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2年的随访期间,PDT可安全有效地改善或稳定我国临床常见CNV患者的视功能,控制病变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病理性近视 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
原文传递
高度近视眼底形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晏鑫 亢泽峰 +1 位作者 李书娇 关瑞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2-216,共5页
高度近视是目前世界范围内造成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发展,近视率逐年上升。高度近视的发展与眼轴的进行性延长密切相关,而眼轴的延长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系列的眼底改变,如近视弧形斑、漆裂纹、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脉络膜萎缩、... 高度近视是目前世界范围内造成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发展,近视率逐年上升。高度近视的发展与眼轴的进行性延长密切相关,而眼轴的延长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系列的眼底改变,如近视弧形斑、漆裂纹、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脉络膜萎缩、视网膜脱离、后巩膜葡萄肿等。当前近视呈现出低龄化、高度化的特点,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致盲性原因。本文针对高度近视视盘、黄斑、视网膜、脉络膜及巩膜的形态学改变,对最新研究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以期为结合高度近视眼底形态开发智能预测模型以及临床诊断和进一步针对治疗措施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病理性近视 眼底形态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病理性近视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何玉萍 陈秋莹 +2 位作者 施靖容 赵婷婷 樊莹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6期36-41,共6页
目的评估病理性近视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应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15例门诊病理性近视患者进行焦虑和抑郁评估,分析影响病理性近视患者焦虑和抑郁相关因素。结果病理性近视患者... 目的评估病理性近视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应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15例门诊病理性近视患者进行焦虑和抑郁评估,分析影响病理性近视患者焦虑和抑郁相关因素。结果病理性近视患者SAS与SDS评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其中诊断焦虑者25例(21.70%),抑郁者28例(24.30%),合并焦虑和抑郁情绪者19例(16.52%);通过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视力损伤(SAS、SDS评分均P<0.01)和低收入水平(SAS评分P=0.034,SDS评分P=0.045)是影响病理性近视患者焦虑和抑郁的主要因素。结论病理性近视患者广泛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与视力损伤以及收入水平相关联,社会及医务工作者应予以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 焦虑症 抑郁症 视力 收入水平
下载PDF
病理性近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影 樊莹 《眼视光学杂志》 2008年第1期74-77,共4页
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al myopia,PM)是指屈光度多在-8.00D以上,近视度数持续加深,且常伴发眼后极部的变形改变及多种并发症的疾病。它是单基因遗传病,最多见的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目前国内外对其基因定位有多种认识,但尚无定论。黄斑... 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al myopia,PM)是指屈光度多在-8.00D以上,近视度数持续加深,且常伴发眼后极部的变形改变及多种并发症的疾病。它是单基因遗传病,最多见的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目前国内外对其基因定位有多种认识,但尚无定论。黄斑病变是PM患者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治疗上的难点,其病理改变与辅助检查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就以上两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 遗传 基因 黄斑病变 辅助检查 治疗
下载PDF
病理性近视是近视防控的重点和难点 被引量:11
16
作者 魏文斌 董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9-172,共4页
近年来,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近视患病率持续上升,随之而来的是病理性近视发生率也不断增加。病理性近视有别于单纯的近视,是由于眼轴过度延长导致,后巩膜葡萄肿以及多种眼底改变是其主要特征,目前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致盲性眼病,造成了严重... 近年来,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近视患病率持续上升,随之而来的是病理性近视发生率也不断增加。病理性近视有别于单纯的近视,是由于眼轴过度延长导致,后巩膜葡萄肿以及多种眼底改变是其主要特征,目前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致盲性眼病,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负担,而社会各界对其了解和关注仍十分有限。病理性近视影响因素广,并发症多,且终身进展,故而防治难度明显增加。病理性近视作为近视防控中的重点和难点,值得全社会给予高度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 防治 眼轴 述评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 被引量:10
17
作者 史志洁 王晓霞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的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19例19眼的临床资料。采用玻璃体腔注射一次初始剂量为0.5 mg(0.05 m L)康柏西普眼内注...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的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19例19眼的临床资料。采用玻璃体腔注射一次初始剂量为0.5 mg(0.05 m L)康柏西普眼内注射液。术后1、3、6个月随访复诊,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压检查。随访期内若发现仍为活动性CNV、CNV病灶扩大或新病灶出现则再次行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结果术后1、3、6个月随访,BCVA均较术前(0.14±0.03)提高(均P<0.05),在6个月随访时为(0.43±0.04);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均较术前(304.80±17.62)μm降低(均P<0.05),在6个月随访时为(230.1±6.85)μm。术后6个月FFA检查16眼CNV完全闭合,3眼CNV大部分闭合。治疗中9眼行1次玻璃体腔注射,8眼行2次注射,2眼行3次注射;仅2眼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经药物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康柏西普 玻璃体内注射
下载PDF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病理性近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贺婷 万茜茜 陶黎明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2期174-176,共3页
目的观察后巩膜加固术对病理性近视的疗效。方法对26例(46只眼)病理性近视患者施行后巩膜加固术,对其术前术后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及并发症进行对比观察,总结治疗经验。结果随访1年发现术眼的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与术前比较的差... 目的观察后巩膜加固术对病理性近视的疗效。方法对26例(46只眼)病理性近视患者施行后巩膜加固术,对其术前术后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及并发症进行对比观察,总结治疗经验。结果随访1年发现术眼的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与术前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巩膜加固术可以有效对抗病理性近视眼眼轴的持续性增长,延缓甚至阻止屈光度的加深,是一个安全和有效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巩膜加固术 病理性近视 高度近视
下载PDF
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9
作者 闫淑 杜敏 +1 位作者 邵玲 杨洁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3期31-33,共3页
目的:观察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形态学改变的特征。方法:对67例(90眼)病理性近视性黄斑病变患者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必要时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结果:病理性近视性黄斑... 目的:观察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形态学改变的特征。方法:对67例(90眼)病理性近视性黄斑病变患者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必要时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结果:病理性近视性黄斑病变的常见表现有表现8种类型:(1)漆裂纹性黄斑病变:12例18眼,占20%;(2)黄斑前膜性黄斑病变:6例9眼,占10%;(3)Fuchs斑性黄斑病变:5例8眼,占8.9%;(4)黄斑出血性黄斑病变:22例28眼,占31.1%;(5)黄斑萎缩性黄斑病变:9例14眼,占15.6%;(6)黄斑劈裂性黄斑病变:6例6眼,占6.7%;(7)黄斑裂孔性视网膜病变:4例4眼,占4.4%;(8)视网膜脱离性黄斑病变:3例3眼,占2.7%。结论:OCT能直观、清晰地显示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形态;FFA能更准确地确定病变的性质,推测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 黄斑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荧光血管造影技术
下载PDF
病理性近视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及影响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孔令菊 杨婧楠 +1 位作者 杨甜 张红方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8年第6期1088-1091,共4页
目的探讨病理性近视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病理性近视患者共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评式问卷调查法评估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焦虑、抑郁状态,调查影响... 目的探讨病理性近视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病理性近视患者共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评式问卷调查法评估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焦虑、抑郁状态,调查影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风险因素。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所有问卷全部收回,回收率100%;无缺损、字迹不清等问卷,调查有效率100%。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0例病理性近视患者中,有31例出现轻度焦虑(15.50%),9例出现中度焦虑(4.50%),3例出现重度焦虑(1.50%)。28例出现轻度抑郁(14.00%),8例出现中度抑郁(4.00%),2例出现重度抑郁(1.00%)。200例病理性近视患者SAS、SDS评分结果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水平,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工作状态、受教育程度、年收入水平、眼部手术史及视力损伤情况是影响病理性近视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风险因素(P<0.05);将单因素分析得出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中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工作状态、受教育程度、年收入水平、眼部手术史及视力损伤情况是影响病理性近视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病理性近视患者中存在心里健康问题的患者较多,且影响其焦虑、抑郁情绪的风险因素多且复杂,进行针对性预防对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 心理健康 焦虑 抑郁 风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