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的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19例19眼的临床资料。采用玻璃体腔注射一次初始剂量为0.5 mg(0.05 m L)康柏西普眼内注...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的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19例19眼的临床资料。采用玻璃体腔注射一次初始剂量为0.5 mg(0.05 m L)康柏西普眼内注射液。术后1、3、6个月随访复诊,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压检查。随访期内若发现仍为活动性CNV、CNV病灶扩大或新病灶出现则再次行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结果术后1、3、6个月随访,BCVA均较术前(0.14±0.03)提高(均P<0.05),在6个月随访时为(0.43±0.04);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均较术前(304.80±17.62)μm降低(均P<0.05),在6个月随访时为(230.1±6.85)μm。术后6个月FFA检查16眼CNV完全闭合,3眼CNV大部分闭合。治疗中9眼行1次玻璃体腔注射,8眼行2次注射,2眼行3次注射;仅2眼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经药物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的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19例19眼的临床资料。采用玻璃体腔注射一次初始剂量为0.5 mg(0.05 m L)康柏西普眼内注射液。术后1、3、6个月随访复诊,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压检查。随访期内若发现仍为活动性CNV、CNV病灶扩大或新病灶出现则再次行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结果术后1、3、6个月随访,BCVA均较术前(0.14±0.03)提高(均P<0.05),在6个月随访时为(0.43±0.04);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均较术前(304.80±17.62)μm降低(均P<0.05),在6个月随访时为(230.1±6.85)μm。术后6个月FFA检查16眼CNV完全闭合,3眼CNV大部分闭合。治疗中9眼行1次玻璃体腔注射,8眼行2次注射,2眼行3次注射;仅2眼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经药物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