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西方书信体小说与主体性话语的建构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德明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6-42,共7页
近代西方人的主体性不是自然的或天赋的 ,而是一种被人为地建构起来的现代性话语。这种建构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涉及到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方方面面 ,其中也包括文学在内。 1 8世纪兴起并广泛流行于欧洲各国的书信体小... 近代西方人的主体性不是自然的或天赋的 ,而是一种被人为地建构起来的现代性话语。这种建构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涉及到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方方面面 ,其中也包括文学在内。 1 8世纪兴起并广泛流行于欧洲各国的书信体小说在建构近代西方主体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历史性作用。它以其私密化的性爱题材、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主观的和即时性的时空模式以及充分的对话性 ,建构了符合时代要求的主体性话语 ,最终将近代西方历史主体从传统的集体性社会引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信体小说 现代性 主体性 话语
下载PDF
“流亡”文学群体的民族意识与生命意识——论“东北作家群”的乡土小说 被引量:3
2
作者 丁帆 李兴阳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9-124,共6页
“东北作家群”是出现在现代民族战争中的“流亡”文学群体,其乡土小说叙事话语的精神指向是多重的,“抗日话语”及其强烈的民族意识是其显性层面;“阶级话语”成其为“左翼”标识,但并没有成为乡土叙事的重心;其社会批判、文化批判与... “东北作家群”是出现在现代民族战争中的“流亡”文学群体,其乡土小说叙事话语的精神指向是多重的,“抗日话语”及其强烈的民族意识是其显性层面;“阶级话语”成其为“左翼”标识,但并没有成为乡土叙事的重心;其社会批判、文化批判与自由而雄强的生命意识的张扬融合在一起,更多地承续了五四启蒙思想命题,而又与关内的中原文化格调有着明显的区别。所有这些共同点,都蕴含在具有浓郁东北地域文化色彩的“风景画”、“风俗画”和“风情画”的描绘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作家群 乡土小说 叙事话语
下载PDF
论徐小斌小说中的杂语化叙事
3
作者 李燕妮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6-62,共7页
当代作家徐小斌的小说《羽蛇》《敦煌遗梦》《天鹅》《双鱼星座》等,凭借纷繁的杂语、复杂的关系、深刻的隐喻,诠释着人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诸多联系。杂语化的叙事不仅为徐小斌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一处莽莽苍苍的话语之林,更为其小说中繁多... 当代作家徐小斌的小说《羽蛇》《敦煌遗梦》《天鹅》《双鱼星座》等,凭借纷繁的杂语、复杂的关系、深刻的隐喻,诠释着人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诸多联系。杂语化的叙事不仅为徐小斌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一处莽莽苍苍的话语之林,更为其小说中繁多的“声部”提供了交锋与论辩的广阔平台。徐小斌笔下不论是曾经煊赫的权力话语,还是一时失语的民众话语,或者是呓语、巫语、鬼语等迷幻不清的另类话语,均跟随着时代的脚步日趋发展与完善。徐小斌小说中的杂语化叙事在当代文坛中体现出独特的文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小斌 小说 叙事话语 话语权力 杂语
下载PDF
现代家族小说叙事的话语解码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永东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6-19,共4页
家族小说的叙事话语隐含着丰富的文化密码。家族小说的叙事机制和主题建构相当程度上与文本话语系统的参与密切相关。参与家族文本叙述的话语模式主要有西式话语、政治话语和古典家族话语。现代家族故事就是一场话语之争,是西式话语、... 家族小说的叙事话语隐含着丰富的文化密码。家族小说的叙事机制和主题建构相当程度上与文本话语系统的参与密切相关。参与家族文本叙述的话语模式主要有西式话语、政治话语和古典家族话语。现代家族故事就是一场话语之争,是西式话语、政治话语解构古典家族话语的历史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小说 叙事话语 文化密码
下载PDF
从传统走向现代──略论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的小说语言的变革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德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3-18,22,共7页
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小说语言经历了一场历史性的大变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小说的现代化进程,这场大变革在19世纪末到五四前夕主要偏重于语言形式,努力为小说语言注入新的血液;到了五四时期,小说语言的变革具有革... 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小说语言经历了一场历史性的大变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小说的现代化进程,这场大变革在19世纪末到五四前夕主要偏重于语言形式,努力为小说语言注入新的血液;到了五四时期,小说语言的变革具有革命的意义,不仅是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而且.个人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语言 文言文 白话文 个人话语 启蒙话语 政治话语 小说现代化
下载PDF
文明旅行:多丽丝·莱辛的“有毒话语”批判 被引量:3
6
作者 沈洁玉 黄波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21,共4页
英国文坛大师多丽丝·莱辛一生作品主题丰富,享誉世界文坛,其后期创作风格发生明显变化,使得评论界颇感困惑且争议较多。其实,莱辛这些作品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即"毒物意识"和"有毒话语"叙事。正是关注人类生存... 英国文坛大师多丽丝·莱辛一生作品主题丰富,享誉世界文坛,其后期创作风格发生明显变化,使得评论界颇感困惑且争议较多。其实,莱辛这些作品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即"毒物意识"和"有毒话语"叙事。正是关注人类生存状况的"毒物意识"使莱辛放弃传统现实主义写作风格,用"有毒话语"叙事激发人类对现代文明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预言式小说 有毒话语 毒物意识 荒原
原文传递
象征和权力——哈葛德小说She的性别话语关键词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潘红 《话语研究论丛》 2015年第1期38-48,共11页
英国通俗作家哈葛德的小说She以独特的话语方式,再现和建构了英国维多利亚末期男女性别意识和社会权力的关系。本文追溯小说She的历史语境,以批评话语分析为视角,对小说文本中指涉女性力量的'蛇''面纱''她''... 英国通俗作家哈葛德的小说She以独特的话语方式,再现和建构了英国维多利亚末期男女性别意识和社会权力的关系。本文追溯小说She的历史语境,以批评话语分析为视角,对小说文本中指涉女性力量的'蛇''面纱''她''白色''厌女症'和'母权'等关键词及其深层话语意义进行阐释,揭示小说话语所指向的男权意识和性别伦理,探究小说话语与19世纪末英国社会权力结构及意识形态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葛德 小说She 性别话语 女权 性别秩序
原文传递
现代小说中“乡村外来者”话语模式与文化启蒙——以鲁迅和徐訏为个案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艳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84-189,共6页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源头,徐訏作为海派市民小说的巅峰之一,二人均在自己的小说世界中塑造了一批"乡村外来者"形象。通过"乡村外来者"话语模式的隐喻内涵,曲折地反映出二人或者说两类不同创作倾向的作家的...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源头,徐訏作为海派市民小说的巅峰之一,二人均在自己的小说世界中塑造了一批"乡村外来者"形象。通过"乡村外来者"话语模式的隐喻内涵,曲折地反映出二人或者说两类不同创作倾向的作家的启蒙理想,以及他们始终无法回避的文化认同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小说 乡村外来者 话语模式 文化启蒙
下载PDF
成长小说的话语建构:以三部作品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董国超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93-96,共4页
"成长小说"的话语建构可以从三个方面获得资源:意识形态话语、心理学话语和神话学话语。对这三方面的研究,可以揭示出"成长小说"的某些美学特征。
关键词 成长小说 话语 建构
下载PDF
构建华文微型小说话语体系的重要资源与路径——兼评龙钢华教授《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综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袁龙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92-95,共4页
构建华文微型小说话语体系的重要资源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华文微型小说作者的创作理念和作品,二是华文微型小说的批评与理论,三是时代与媒介对华文微型小说发展的影响。构建华文微型小说话语体系的路径由内部研究转向内部研究与外部... 构建华文微型小说话语体系的重要资源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华文微型小说作者的创作理念和作品,二是华文微型小说的批评与理论,三是时代与媒介对华文微型小说发展的影响。构建华文微型小说话语体系的路径由内部研究转向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相结合,力图"致广大而尽精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小说 话语体系 资源 路径 《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综论》
下载PDF
葛藤语与荆棘岭——小议全真教观念对《西游记》文本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宏 韦静怡 《文学与文化》 2019年第4期13-26,共14页
明盛于斯评《西游记》之《清风岭唐僧遇怪,木棉庵三藏谈诗》,认为其为后人伪笔,理由为文字不"关合性命真宗",而这与百回本《西游记》第六十四回的文本现实殊不一致。后者存有唐僧与拂云叟相论的"性命真宗"语。不过... 明盛于斯评《西游记》之《清风岭唐僧遇怪,木棉庵三藏谈诗》,认为其为后人伪笔,理由为文字不"关合性命真宗",而这与百回本《西游记》第六十四回的文本现实殊不一致。后者存有唐僧与拂云叟相论的"性命真宗"语。不过,这段宗教文字并非与叙事天然一体,似为某一改写者为了宣道目的"加塞"进去,且主体部分都是来自署名冯尊师所撰的《升堂文》,属于典型的全真教影响之留痕。而本回故事中的意象如"荆棘""葛藤""薜萝""萝蓏"等,与"加塞"的宗教文字特别是"葛藤谜语"一词,存在着依托和映射的关系,荆棘岭这一地名和相关景观的写作设定,亦立基于此。故结合盛于斯之言,可以推测他幼年所阅读的三藏谈诗,可能仅是叙述一个"草木之灵""雅会一宵"的韵事,及至世德堂以还之百回本《西游记》,则在此文本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全真化的有限改写环节。但这种改写受制于成熟的故事文本和人物形象塑造,对小说的文学性影响非常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于斯 诗话小说 佛道争衡 葛藤谜语 荆棘岭
下载PDF
郁达夫小说评价的理性压抑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蕾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6-90,共5页
郁达夫是20世纪取得巨大成就的作家,但是他的文学史地位一直和他的文学成就不相称(至少在中国大陆),他一直背负着“消极颓废”和“结构松散”的评价。因此,从文化禁忌和结构观念这两个方面探讨制约郁达夫小说评价的因素,可以看出对郡达... 郁达夫是20世纪取得巨大成就的作家,但是他的文学史地位一直和他的文学成就不相称(至少在中国大陆),他一直背负着“消极颓废”和“结构松散”的评价。因此,从文化禁忌和结构观念这两个方面探讨制约郁达夫小说评价的因素,可以看出对郡达夫的评价一直处于理性话语的压抑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小说 评价 文化禁忌 结构观念 理性话语
下载PDF
SPECIAL ISSUE: ONLINE LITERATURE IN CHINA: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ORETICAL REFLECTIONS Online Writing in the Course of Discourse Transformation: A Review of Ten Outstanding Online Novels of the Past Decade 被引量:2
13
作者 Ma Ji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1年第1期166-181,共16页
At the level of the reading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value identity in China is facing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particularly in the new century. New groups of writers and new writing styles are constantly springin... At the level of the reading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value identity in China is facing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particularly in the new century. New groups of writers and new writing styles are constantly springing up and existing theoretical criticism has been attacked and torn apart, with the result that it has often lost its voice.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online literature, the influence of non-mainstream literature in the domain of literary reading and consumption is increasing. Consequently, the above-mentioned problem is evolving into a new contradiction, i.e. a lack of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tolerance with regard to reading. In the past decade, an enormous number of novels have come out online, falling into over twenty categories. This paper takes into account both chronology and type of writing in selecting for review ten outstanding works of different genres from the last decade, stressing the aesthetic qualities and distinctive styles that differentiate them from their print counterpar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line writing online novel transformation of discourse
原文传递
都市话语与革命理想的暗合——刘荣恩小说创作考论
14
作者 汤志辉 郑师懿 《写作》 2023年第3期50-58,共9页
刘荣恩小说创作的前期基调偏向于刻画小资产阶级的“自怜自伤”情愫,在后期则有了明显的转向。模板化的资产阶级女性形象被注入了作者关于自由与革命的某些思考,从而生发出更多阐释的可能。借由笔下的都市女性群像,刘荣恩将自身的认同... 刘荣恩小说创作的前期基调偏向于刻画小资产阶级的“自怜自伤”情愫,在后期则有了明显的转向。模板化的资产阶级女性形象被注入了作者关于自由与革命的某些思考,从而生发出更多阐释的可能。借由笔下的都市女性群像,刘荣恩将自身的认同焦虑与价值嬗变巧妙地移植到小说之中。从“待拯救者”向“醒觉者”的转变历程,似乎正是作者自身成长轨迹的投射。而死亡、爱情与海三种意象,则成为了刘荣恩小说中重复提及的“三原色”。分析其小说作品中的情感摇摆与价值取向,有助于还原文学史叙述之外的真实现场,重塑一个更为完整的华北沦陷区文学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荣恩 小说创作 都市话语 革命理想
下载PDF
小说语篇建构的三重维度:事件基础、语境边界及主体意向性——以《外婆的日用家当》为例
15
作者 李媛霞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92-99,113,114,共10页
小说语篇建构是在事件基础、语境边界和主体意向性三个维度下进行的,是三个维度之间辩证和依存关系的结果呈现。事件基础是作者针对一定的交际情景而建构起来的典型事件和用例事件,确定了小说语篇的内容和结构;语境边界是作者在特定社... 小说语篇建构是在事件基础、语境边界和主体意向性三个维度下进行的,是三个维度之间辩证和依存关系的结果呈现。事件基础是作者针对一定的交际情景而建构起来的典型事件和用例事件,确定了小说语篇的内容和结构;语境边界是作者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认知维度,制约着小说语篇的意义和交际功能;主体意向性是作者在语境边界内针对特定社会生活的心智模型的体现,决定着小说语篇所要表达的思想和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语篇 事件基础 《外婆的日用家当》 语境边界 主体意向性
下载PDF
论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中作者与主人公的隐喻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万明子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63-66,共4页
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谈论复调小说中作者与主人公关系时,他真正关心并想要解决的问题,一是人与神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巴赫金关心这样重大的哲学命题的最终意图,是要消除上帝死后现代人的焦虑感,要对抗异化的人... 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谈论复调小说中作者与主人公关系时,他真正关心并想要解决的问题,一是人与神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巴赫金关心这样重大的哲学命题的最终意图,是要消除上帝死后现代人的焦虑感,要对抗异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要实现这个意图,惟有通过自我意识的普遍觉醒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话。这才是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作者与主人公关系隐喻的本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金 复调小说 作者 主人公 现代性焦虑 他人话语 平等对话
下载PDF
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的二重奏——陈毅达小说《海边春秋》的政治话语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子林 《长江学术》 CSSCI 2019年第3期75-82,共8页
《海边春秋》是一部政治色彩浓厚的长篇小说,但不是以往那种图解方针政策的作品,其中,"政治"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时代的历史语境下,小说里的"政治"已然由阶级政治延伸到人民政治,从宏观政治走向微观... 《海边春秋》是一部政治色彩浓厚的长篇小说,但不是以往那种图解方针政策的作品,其中,"政治"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时代的历史语境下,小说里的"政治"已然由阶级政治延伸到人民政治,从宏观政治走向微观政治,从显性政治转化为隐形政治。小说的创作成功跳出了以往小说叙事与历史理性的权力结构同构、沦为权力意志之载体的窠臼,生动展示了新时代创业的艰辛,预示了新时代创业的远大前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边春秋》 小说叙事 文学与政治 话语分析
下载PDF
老舍小说语境差的审美分析
18
作者 张伟 《长春大学学报》 2020年第9期72-76,共5页
语境与语篇呈现出双向互动的关系。从语境的角度看,小说话语的解构和重建既是对语境因素的颠覆,又是对新语境的重新建构。小说语境因素间的不平衡状态存在于小说各语境因素的颠覆与重构之间。老舍小说语篇中的修辞性语境差主要体现在情... 语境与语篇呈现出双向互动的关系。从语境的角度看,小说话语的解构和重建既是对语境因素的颠覆,又是对新语境的重新建构。小说语境因素间的不平衡状态存在于小说各语境因素的颠覆与重构之间。老舍小说语篇中的修辞性语境差主要体现在情与景、动与静、崇高与滑稽之间的变异与调和方面,充分体现了语境差中蕴含着的对立统一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语篇 语境 语境差 审美分析 老舍小说
下载PDF
从《霍比特人》探析J.R.R.托尔金奇幻小说的寓意性
19
作者 任佳佳 《外国语文研究》 2016年第6期42-46,共5页
托尔金的奇幻小说继承和拓宽了英国寓意文学传统,通过奇幻的第二世界真实地建构历史和反映时代精神,关注当代英国文学作品所缺失的道德关怀和精神探索,以及对奇幻文学的社会和心理功能进行阐释,全方位展现了二十世纪以来英国社会的工商... 托尔金的奇幻小说继承和拓宽了英国寓意文学传统,通过奇幻的第二世界真实地建构历史和反映时代精神,关注当代英国文学作品所缺失的道德关怀和精神探索,以及对奇幻文学的社会和心理功能进行阐释,全方位展现了二十世纪以来英国社会的工商文明、战争等问题对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生存带来的异化体验。奇幻小说《霍比特人》是在现代语境中对传统寓意的创造性运用,以蕴含丰富深层寓意的模式探讨了现代人最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幻小说 现代语境 寓意性
下载PDF
个性话语与革命话语的兼容与悖离——兼论丁玲小说《水》及冯雪峰《关于新的小说的诞生》对之的批评
20
作者 赵永刚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04-108,共5页
小说《水》是丁玲以崭新的姿态,由自由的个性主义话语跨向革命话语宏大题材写作的艰难成长、嬗变。这一嬗变有着极为复杂的原因。丁玲小说《水》等文本心理驱力有着作家极为复杂的情感心理投射和主观意图的纠结。在历史情境中,冯雪峰《... 小说《水》是丁玲以崭新的姿态,由自由的个性主义话语跨向革命话语宏大题材写作的艰难成长、嬗变。这一嬗变有着极为复杂的原因。丁玲小说《水》等文本心理驱力有着作家极为复杂的情感心理投射和主观意图的纠结。在历史情境中,冯雪峰《关于新的小说的诞生》对丁玲小说《水》的批评是其用笃信的革命话语对个性话语的规训与引导。其中,革命话语具有双刃作用:革命话语在引导"小资作家"坚定革命信念的方面,无疑有着强大的助推之功;但此一批评理路亦不乏偏颇之见,它排斥了个性话语的言说空间,忽视了作家极为丰富的写作情感内涵,对作家个人情感、心灵的深层开掘方面起了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小说《水》 冯雪峰 革命话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