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代肝、肾细胞培养在保健食品原料毒性筛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戴伟 顾光 +1 位作者 高芃 徐海滨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建立肝、肾毒性的体外筛选方法,并研究其在保健食品原料毒性筛选中的应用。方法以原代肝细胞、原代肾细胞、CHL和HepG2细胞为平台,用MTT法检测毒物对细胞活性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用生化学方法检测培养液中酶学指标的变化,作为毒性... 目的建立肝、肾毒性的体外筛选方法,并研究其在保健食品原料毒性筛选中的应用。方法以原代肝细胞、原代肾细胞、CHL和HepG2细胞为平台,用MTT法检测毒物对细胞活性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用生化学方法检测培养液中酶学指标的变化,作为毒性效应标志物;用已知毒物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用该方法对大黄、苍术、红花水提物进行毒性筛选。结果该方法能够筛选出已知毒物的肝肾毒性;在本实验条件下,未发现大黄、苍术对肝肾存在靶毒性,红花可能存在潜在的肾毒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用于保健食品原料的毒性筛选;有必要对红花进行更深入的安全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筛选 原料 保健食品 肝细胞 肾细胞
原文传递
氟化钠对体外培养大鼠肾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贾丽红 张颖 +4 位作者 刘莉 杨军 赵越 李玉玖 孙贵范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075-1076,共2页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NaF对体外培养大鼠肾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以及VE、Vc、Se和GSH对其保护效应。方法 大鼠肾细胞分离培养 ,分别施加不同浓度NaF、一定浓度VE、Vc、Se和GSH ,采用ELISA方法测定OD值 ,计算肾细胞增殖率。结果 NaF对肾细...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NaF对体外培养大鼠肾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以及VE、Vc、Se和GSH对其保护效应。方法 大鼠肾细胞分离培养 ,分别施加不同浓度NaF、一定浓度VE、Vc、Se和GSH ,采用ELISA方法测定OD值 ,计算肾细胞增殖率。结果 NaF对肾细胞增殖反应具有双向性作用 ,即低浓度刺激、高浓度抑制。结论 一定浓度VE、Vc和GSH能拮抗 1mmol/LNaF对大鼠肾细胞增殖反应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细胞增殖 氟化钠 维生素E 维生素C 亚硒酸钠 还原型谷胱甘肽 氟中毒
下载PDF
肾细胞分泌HGF、IGF、TGF-β促进骨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勇敏 谭小宁 +3 位作者 马荣丽 朱克俭 王红梅 蒋士生 《湖南中医杂志》 2017年第1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索肾细胞分泌细胞因子HGF、IGF、TGF-β对促进骨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通过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h Fo B1.19和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用不同浓度HK-2细胞培养上清处理骨细胞,48h后,收集h Fo B1.19细胞培养上清,采用Elisa法检测其中... 目的:探索肾细胞分泌细胞因子HGF、IGF、TGF-β对促进骨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通过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h Fo B1.19和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用不同浓度HK-2细胞培养上清处理骨细胞,48h后,收集h Fo B1.19细胞培养上清,采用Elisa法检测其中HGF、IGF、TGF-β的含量。在确定环磷酰胺对h Fo B1.19细胞和HK-2细胞损伤的情况下,用它损伤h Fo B1.19细胞与HK-2细胞共培养,损伤HK-2细胞与h Fo B1.19细胞共培养,采用Elisa法检测共培养上清中HGF、IGF、TGF-β的含量变化。结果:环磷酰胺损伤细胞抑制率为25%、50%、75%时的条件是h Fo B1.19为5u M-24h、10u M-24h、100u M-48h,HK-2细胞为10u M-24h、10u M-48h、50u M-72h。当受损的肾细胞与骨细胞培养后,共培养上清中HGF、IGF、TGF-β的含量分泌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肾细胞损伤程度的增加,3个细胞因子分泌相应的减少(P<0.05);而骨细胞受损时肾细胞分泌的这3个细胞因子明显增加(P<0.05)。结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与成骨细胞h Fo B1.19共培养,肾细胞分泌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常见生物因子HGF、IGF、TGF-β,促进了骨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促细胞生长因子 HGF IGF TGF-Β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瑞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支晓雁 曹定睿 +2 位作者 李兴艳 郑巧芬 赵丽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8期14-15,17,共3页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瑞芬太尼后处理组(R组:R1,R2,R3)。采用结扎右侧肾蒂,无损伤血管夹夹闭左侧肾蒂45min后再灌注的...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瑞芬太尼后处理组(R组:R1,R2,R3)。采用结扎右侧肾蒂,无损伤血管夹夹闭左侧肾蒂45min后再灌注的方法制备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R组于缺血后再灌注即刻按不同浓度静脉输注瑞芬太尼至再灌注末,S组及I/R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再灌注12h后处死大鼠取左肾检测细胞凋亡及Bcl-2,Bax的水平。结果与S组相比I,/R组、R组Bcl-2、Bax蛋白表达上调,细胞凋亡指数升高I,/R组Bcl-2/Bax比值降低,R组Bcl-2/Bax比值升高(P<0.05);与I/R组相比,R组Bcl-2表达、Bcl-2/Bax比值升高,Bax表达下调,肾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5);R1、R2、R3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后处理可以抑制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早期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肾脏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模式生物果蝇在肾脏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福建 陈香美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14年第1期18-21,共4页
果蝇作为经典的模式生物,已经在胚胎发育、基因的表达调控、以及神经系统的发育等生命科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果蝇的肾原细胞在结构上、功能上以及分子水平上与哺乳动物的足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十分相似。该文系统... 果蝇作为经典的模式生物,已经在胚胎发育、基因的表达调控、以及神经系统的发育等生命科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果蝇的肾原细胞在结构上、功能上以及分子水平上与哺乳动物的足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十分相似。该文系统性的回顾了果蝇在肾脏疾病研究中应用的发展历史,并展望了果蝇在肾脏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生物 果蝇 肾原细胞 基因组 RNAi筛选
原文传递
乌司他丁抑制脓毒症大鼠肾脏细胞凋亡Caspase信号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磊 王立峰 +2 位作者 康健 张彧 李永宁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讨论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肾脏细胞凋亡机制研究。方法:健康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Sham组,10只)、脓毒症组(Sepsis组,10只)、乌司他丁组(UTI组,10只)。Sham组仅行开腹、关腹手术,Sepsis组和UTI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 目的:讨论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肾脏细胞凋亡机制研究。方法:健康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Sham组,10只)、脓毒症组(Sepsis组,10只)、乌司他丁组(UTI组,10只)。Sham组仅行开腹、关腹手术,Sepsis组和UTI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作脓毒症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15min在UTI组大鼠尾静脉注射乌司他丁(20万U/kg),12h后重复给药,Sham组与Sepsis组则在相同的时间点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于6、12、24、36、48h尾静脉采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质量浓度,留取肾脏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凋亡蛋白Bax和Caspase-3在肾组织内表达情况。结果:在Sepsis组中炎性因子TNF-α和IL-6均在12h达到峰值,相对于UTI组TNF-α和IL-6差异明显。在UTI组6、12、24、36、48h炎性因子IL-6和TNF-α表达均明显低于Sepsis组(P<0.05)。在苏木精-伊红染色中发现UTI组较Sepsis组肾脏细胞肿胀及出血明显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UTI组中Bax蛋白表达明显低于Sepsis组,UTI组中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Sepsis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抑制脓毒症大鼠炎症反应同时抑制肾脏以线粒体途径的Caspase通路细胞凋亡,对肾脏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脓毒症 肾细胞 炎症 凋亡
原文传递
Cytotoxicity Research of Recombinant Human Lactoferrin on Primary Hepatocyte and Nephrocyte Cell
7
作者 梁佳 戴蕴青 +1 位作者 车会莲 陈敏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12期1950-1953,共4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whether recombinant Human Lactoferrin has toxic effect on Primary Hepatocyte and Nephrocyte Cell of rat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safety evaluation.[Method] Recombinant Human La...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whether recombinant Human Lactoferrin has toxic effect on Primary Hepatocyte and Nephrocyte Cell of rat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safety evaluation.[Method] Recombinant Human Lactoferrin and its digested products were taken as tested compound,cow Lactoferrin was used for contrast.Primary Hepatocyte and Nephrocyte Cell of rat were cultured and IC50 values were tested by MTT,and cytotoxic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was tested.[Result]Target toxicity was not found from recombinant Human Lactoferrin on hepatocytes and nephrocytes,in accordance with sub-chronic toxicity test.[Conclusion] This study is of reference value for further safety evaluation of recombinant Human Lactoferrin and safety of evaluation method of GM fo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ombinant Human Lactoferrin Primary Hepatocyte and nephrocyte Cell Cytotoxicity tests GM food safety assessment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RNF111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8
作者 林乐成 陈伶俐 陈志鸿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819-824,834,共7页
目的通过在线数据库挖掘分析RNF111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KIRC)患者组织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和生物学功能。方法应用GEPIA、TIMER、UALCAN、HPA、LinkedOmics和DAVID等在线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TCGA数据库中RNF111基因在KIRC组织和癌旁组织... 目的通过在线数据库挖掘分析RNF111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KIRC)患者组织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和生物学功能。方法应用GEPIA、TIMER、UALCAN、HPA、LinkedOmics和DAVID等在线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TCGA数据库中RNF111基因在KIR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水平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对相关蛋白功能和KEGG信号通路进行富集;应用GeneMANIA数据库构建RNF111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结果RNF111在KIRC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肾组织;RNF111在KIRC患者不同病理分期和分级中存在表达差异,且随着病理分期和分级的升高,其表达水平有下调趋势。生存分析表明,RNF111的表达水平与KIRC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与无病生存率显著相关,RNF111高表达组患者总体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明显高于RNF111低表达组患者。GO生物学富集分析结果表明,RNF111与RNA聚合酶Ⅱ启动子的转录延伸、蛋白酶体介导的泛素依赖性蛋白质分解代谢过程及蛋白质多聚泛素化等生物过程有关。KEGG分析结果显示,RNF111表达相关基因与胞吞作用、肾细胞癌及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等信号通路相关。结论在KIRC中RNF111的表达与患者的病理分期及预后有相关性,因此RNF111可能成为KIRC的预后标志物及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基因图谱数据库 RNF111基因 肾细胞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重组人乳铁蛋白对原代肝·肾细胞的毒性研究
9
作者 梁佳 戴蕴青 +1 位作者 车会莲 陈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22579-22581,共3页
[目的]通过模拟肝、肾毒性的体外细胞试验,研究重组人乳铁蛋白是否对小鼠原代肝肾细胞具有毒性作用,为其进一步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模拟体外消化试验所得的重组人乳铁蛋白消化产物及重组人乳铁蛋白为受试物,牛乳铁蛋白为对... [目的]通过模拟肝、肾毒性的体外细胞试验,研究重组人乳铁蛋白是否对小鼠原代肝肾细胞具有毒性作用,为其进一步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模拟体外消化试验所得的重组人乳铁蛋白消化产物及重组人乳铁蛋白为受试物,牛乳铁蛋白为对照,以小鼠原代肝、肾细胞为平台,用MTT法检测受试物对细胞活性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研究细胞毒性剂量-反应关系。[结果]在设定的试验条件下,未发现重组人乳铁蛋白对肝、肾细胞存在靶毒性,结果能与已进行的亚慢性毒性试验相互印证。[结论]为重组人乳铁蛋白的进一步安全性评价及其他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方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乳铁蛋白 原代肝 肾细胞 细胞毒性试验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