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4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页岩气成藏机理和分布 被引量:1231
1
作者 张金川 金之钧 袁明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5-18,共4页
对页岩气成藏机理进行了全面分析 ,获得了四个方面的认识。①页岩气成藏机理兼具煤层吸附气和常规圈闭气藏特征 ,体现出了复杂的多机理递变特点。②在页岩气的成藏过程中 ,天然气的赋存方式和成藏类型逐渐改变 ,含气丰度和富集程度逐渐... 对页岩气成藏机理进行了全面分析 ,获得了四个方面的认识。①页岩气成藏机理兼具煤层吸附气和常规圈闭气藏特征 ,体现出了复杂的多机理递变特点。②在页岩气的成藏过程中 ,天然气的赋存方式和成藏类型逐渐改变 ,含气丰度和富集程度逐渐增加。③完整的页岩气成藏与演化可分为 3个主要的作用过程 ,自身构成了从吸附聚集、膨胀造隙富集到活塞式推进或置换式运移的机理序列。④相应的成藏条件和成藏机理变化对页岩气的成藏与分布产生了控制和影响作用 ,岩性特征变化和裂缝发育状况对页岩气藏中天然气的赋存特征和分布规律具有控制作用。研究了我国的情况 ,认为我国的许多盆地存在工业性页岩气藏发育的基本地质条件 ,其中 ,吐哈盆地吐鲁番坳陷的水西沟群是页岩气发育的重要区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成藏机理 分布特征 天然气 干酪根 有机质 压力 渗透率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天然气特征及气源 被引量:214
2
作者 朱光有 张水昌 +4 位作者 梁英波 马永生 戴金星 李剑 周国源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4-248,共15页
四川盆地是一个大型复合含气为主、含油为辅的叠合盆地。多旋回的沉积演化过程,孕育了多套海相、陆相烃源岩,且不同区域发育不同成因类型的烃源岩。目前下寒武统、志留系、下二叠统、上二叠统和上三叠统五套主要烃源岩均已进入高演化阶... 四川盆地是一个大型复合含气为主、含油为辅的叠合盆地。多旋回的沉积演化过程,孕育了多套海相、陆相烃源岩,且不同区域发育不同成因类型的烃源岩。目前下寒武统、志留系、下二叠统、上二叠统和上三叠统五套主要烃源岩均已进入高演化阶段,并以成气为主。由于多阶成烃、混源聚集和后期遭受TSR次生蚀变等成藏过程的复杂性使得天然气组分较干、碳同位素组成复杂,常规方法进行气源对比较困难。文中在对四川盆地沉积演化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有效烃源岩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的探讨,分区域进行了气藏的分析,特别是对天然气组分、非烃组成(H2S、CO2、N2等)和碳同位素等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基本确定了各区块各含气层系的主力源岩。认为川东主力产层石炭系、三叠系和二叠系的气源分别为志留系、上二叠统龙潭组和下二叠统;川南气区震旦系灯影组、寒武系、二叠系和三叠系产层的气源分别主要来自下寒武统,上、下二叠系源岩;川西气区侏罗系和三叠系须家河组主产层的气源主要来自三叠系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下二叠统和嘉陵江组产层气源则可能主要来自二叠系;川中主要为产油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群原油应来自侏罗系源岩,浅部层系气源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陆相烃源岩,深部气藏则为寒武系烃源岩。由于川东北部烃源岩发育层数最多,且质量都较好,因此川东北部是烃类最富集的地区,也是勘探潜力最大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天然气 气源 碳同位素 硫化氢 TSR
下载PDF
常规-非常规天然气理论、技术及前景 被引量:184
3
作者 邹才能 杨智 +8 位作者 何东博 位云生 李剑 贾爱林 陈建军 赵群 李易隆 李君 杨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75-587,共13页
中国天然气进入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时期,成为向清洁能源过渡不可逾越的桥梁。通过对国内外天然气发展现状、理论技术、潜力前景进行重点研究和阐述,结果表明:(1)全球天然气资源丰富,剩余探明可采储量186×10^(12) m^3,储采比为52.4,... 中国天然气进入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时期,成为向清洁能源过渡不可逾越的桥梁。通过对国内外天然气发展现状、理论技术、潜力前景进行重点研究和阐述,结果表明:(1)全球天然气资源丰富,剩余探明可采储量186×10^(12) m^3,储采比为52.4,具备长期加快发展的资源基础;(2)提出了常规-非常规天然气地质学内涵,其形成分布具有10条规律,天然气勘探地质形成以不同气源为核心的常规圈闭"单体型"大气田成藏理论、以不同岩类储集层为核心的非常规"连续型"甜点区聚集理论,天然气开发地质形成以常规"控制水侵"为核心的构造气藏开发理论、以"人工气藏"为核心的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理论;(3)中国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不含天然气水合物)达210×10^(12) m^3,整体探明率不足2%,天然气储产量将持续增长,预计2030年前年增探明地质储量约为(6 000~7 000)×10~8 m^3,预计2030年常规、非常规气产量均有望达到1 000×10~8 m^3左右,消费量需求可达5 500×10~8 m^3,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可能达到64%,2050年可能达到70%;(4)提出中国未来天然气发展应加大资源规模区勘探力度、提高非常规气开发效益、增强储气库调峰与LNG(液化天然气)规模建设等10条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天然气地质学 常规-非常规天然气地质学 页岩气 致密气 人工气藏 新能源 控制水侵 LNG(液化天然气)
下载PDF
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前景与挑战 被引量:182
4
作者 贾承造 张永峰 赵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1,共11页
中国天然气工业在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目前已建成了鄂尔多斯、新疆2大油气区和四川、南海西部2大气区,天然气骨干管网逐步形成,天然气市场不断拓展,天然气工业体... 中国天然气工业在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目前已建成了鄂尔多斯、新疆2大油气区和四川、南海西部2大气区,天然气骨干管网逐步形成,天然气市场不断拓展,天然气工业体系初步形成。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剩余资源量主要分布在岩性地层、前陆盆地冲断带、叠合盆地深层、成熟探区深层以及海洋等领域。从勘探的现实性看,碳酸盐岩风化壳地层油气藏、深层碎屑岩以及非常规油气等领域是未来天然气发展的重点,海相页岩气勘探突破、煤层气稳步发展,非常规天然气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从勘探发现潜力看,地层油气藏、深层、海域深水和致密油气是未来寻找大油气田的重点勘探领域。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勘探深度的不断增加,油气勘探成本总体呈现出明显的上升势头。天然气勘探新发现与储量增长更加依赖于理论技术进步,三维地震、水平井和压裂等工程技术作用更加凸显。通过增加天然气勘探开发投入、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我国天然气工业仍将持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天然气 资源分布 剩余资源量 地层油气藏 深层油气藏 海域深水区 致密油气藏
下载PDF
气井携液新观点 被引量:167
5
作者 李闽 郭平 谭光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05-106,共2页
在假设气井中的液滴是圆球形的前提下 ,1969年Turner导出了气井连续排液最小流速和产量计算公式。实际运用Turner模型 ,往往出现气井产量大大低于计算出的最小携液产量而气井照样正常生产的情况。事实上 ,在高速气流中运动的液滴前后存... 在假设气井中的液滴是圆球形的前提下 ,1969年Turner导出了气井连续排液最小流速和产量计算公式。实际运用Turner模型 ,往往出现气井产量大大低于计算出的最小携液产量而气井照样正常生产的情况。事实上 ,在高速气流中运动的液滴前后存在一压差 ,在此压差的作用下液滴会变形呈椭球体。考虑液滴变形因素 ,导出了新的计算气井连续排液最小流速和产量公式 ,计算出的最小携液速度和产量只有Turner公式计算结果的 3 8%。实例对比分析表明 ,符合我国积液与没有积液井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携液 流速 产量 计算公式
下载PDF
The first offshore natural gas hydrate production test in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172
6
作者 Jin-fa Li Jian-liang Ye +13 位作者 Xu-wen Qin Hai-jun Qiu Neng-you Wu Hai-long Lu Wen-wei Xie Jing-an Lu Fei Peng Zhen-qiang Xu Cheng Lu Zeng-gui Kuang Jian-gong Wei Qian-yong Liang Hong-feng Lu Bei-bei Kou 《China Geology》 2018年第1期5-16,共12页
Natural gas hydrates (NGH)is one of key future clean energy resources.Its industrialized development will help remit the huge demand of global natural gas,relieve the increasing pressure of the environment, and play a... Natural gas hydrates (NGH)is one of key future clean energy resources.Its industrialized development will help remit the huge demand of global natural gas,relieve the increasing pressure of the environment, and play a vital role in the green sustainable growth of human societies.Based on nearly two decades' studying on th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CS)and the knowledge of reservoir system,the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CGS)conducted the first production test on an optimal target selected in Shenhu area SCS in 2017.Guided by the "three-phase control"exploitation theory which focused on formation stabilization,technologies such as formation fluid extraction,well drilling and completing, reservoir stimulating,sand controlling,environmental monitoring,monitoring and preventing of secondary formation of hydrates were applied.The test lasted for 60 days from May 10^th when starting to pump, drop pressure and ignite to well killing on July 9^th,with gas production of 3.09×10^5 m^3 in total,which is a world record with the longest continuous duration of gas production and maximal gas yield.This successful test brings a significant breakthrough on safety control of NGH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gas HYDRATE (NGH) Production test Shenhu area SOUTH Chma SEA (SCS)
下载PDF
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其鉴别 被引量:153
7
作者 宋岩 徐永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29,共6页
中国经过20年天然气科技攻关,已形成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其鉴别标志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天然气成因类型可划分为有机成因气、无机成因气、混合成因气3大类。有机成因气根据演化程度划分为生物气、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热解气和裂解气,根据... 中国经过20年天然气科技攻关,已形成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其鉴别标志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天然气成因类型可划分为有机成因气、无机成因气、混合成因气3大类。有机成因气根据演化程度划分为生物气、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热解气和裂解气,根据母质类型划分为煤成气(包括煤成热解气和煤成裂解气,在天然气资源中占主导地位)和油型气(主要是原油伴生气,包括油型热解气和油型裂解气);无机成因气以二氧化碳为主,分为岩石化学成因和幔源成因两种主要类型;混合成因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因类型气混合而成的天然气,常见的主要有3类(同一烃源岩不同热演化阶段生成天然气的混合,不同烃源岩生成天然气的混合,有机成因气和无机成因气的混合)。常用的天然气成因类型鉴别指标有天然气组分、烷烃气碳同位素、二氧化碳碳同位素和轻烃参数,其中,碳同位素是判别各类成因天然气最有效和最实用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成因类型 鉴别 碳同位素
下载PDF
微波加热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3
8
作者 杨伯伦 贺拥军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12,共5页
介绍了微波加热的基本原理 ,并就微波加热在有机合成、高分子合成及加工、无机合成、天然气转化等方面的最新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分析 ,指出应加强微波对化学反应作用机理的研究。
关键词 微波加热 机理 化学反应定理 应用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天然气勘探 被引量:138
9
作者 陈宗清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7年第5期1-11,共11页
四川盆地的茅口组具有阳新统和志留系两套较好的生油层,是盆地的主要产气层之一。储集空间为孔、洞、缝,特别是东吴运动后产生的表生期古岩溶形成的溶蚀洞穴,在茅口组既多且大,在泸州古隆起区已于99口井中钻遇,钻遇率为9.94%,加上井中... 四川盆地的茅口组具有阳新统和志留系两套较好的生油层,是盆地的主要产气层之一。储集空间为孔、洞、缝,特别是东吴运动后产生的表生期古岩溶形成的溶蚀洞穴,在茅口组既多且大,在泸州古隆起区已于99口井中钻遇,钻遇率为9.94%,加上井中重复钻遇,钻遇率达11.35%。放空厚度一般在0.1~1.0m之间,最厚可达3.95m,并不受构造和地域限制,即使是向斜也有放空,勘探领域远较构造圈闭宽广。经开发证实,古岩溶气藏累计采气较好,连通裂缝气藏一般皆好,古岩溶形成的缝洞网络与连通裂缝形成的网络相互交织则最好,应加强地震反射资料的研究,以寻找这种网络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二叠系 茅口组 天然气 勘探
下载PDF
天然气管道泄漏扩散模型研究 被引量:119
10
作者 李又绿 姚安林 李永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02-104,124,共4页
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扩散是输气管道事故危害的根本原因 ,因此建立输气管道泄漏扩散的合理模型是正确评估输气管道事故损失后果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分析高斯 (Gaussian)模型、Sutton模型和重气模型等常见气体扩散数学模型在模拟天然气... 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扩散是输气管道事故危害的根本原因 ,因此建立输气管道泄漏扩散的合理模型是正确评估输气管道事故损失后果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分析高斯 (Gaussian)模型、Sutton模型和重气模型等常见气体扩散数学模型在模拟天然气管道泄漏扩散过程中的局限性 ,结合天然气管道泄漏扩散过程的特殊性 ,在同时考虑输气管道孔口泄漏过程的射流作用和膨胀效应 ,以及重力作用和水平风速对天然气扩散的影响效果的基础上 ,建立起了适合天然气管道泄漏特点的扩散模型。该模型从考虑因素的合理性和气体泄漏边界条件的选取上都更加符合天然气管道泄漏扩散过程的实际情况。此外还对新建模型的科学合理性和使用可靠性进行了算例模拟分析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泄漏事故 扩散模型 泄漏量 计算方法 重力作用
下载PDF
两种类型致密砂岩气藏对比 被引量:127
11
作者 姜振学 林世国 +1 位作者 庞雄奇 王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0-214,219,共6页
致密砂岩气是非常规天然气的一种,是常规天然气资源最重要的后备资源之一。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构造演化历史背景,动态的研究致密砂岩气藏烃源岩生排烃高峰期与储层致密演化史二者之间的关系,将致密砂岩气藏划分为两种类型:储... 致密砂岩气是非常规天然气的一种,是常规天然气资源最重要的后备资源之一。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构造演化历史背景,动态的研究致密砂岩气藏烃源岩生排烃高峰期与储层致密演化史二者之间的关系,将致密砂岩气藏划分为两种类型:储层先期致密深盆气藏型(“先成型”深盆气藏)与储层后期致密气藏型(“后成型”致密气藏)。对2类致密气藏成藏特征、成藏条件及成藏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总结出两种气藏的成藏模式和分布规律。“先成型”深盆气藏的成藏模式主要为凹陷中心对称分布、前陆侧缘斜坡分布及构造斜坡分布3种;“后成型”致密气藏为“早常规聚集-晚期改造”的成藏模式并划分为3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成藏特点和成藏特征。准确判识两种类型致密砂岩气藏对于指导天然气勘探和合理制定开发方案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致密砂岩气藏 深盆气(藏) 成藏条件 成藏机理 成藏模式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天然气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被引量:128
12
作者 马新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0,共10页
得益于勘探认识的深化和技术的进步,四川盆地近期陆续发现了9个千亿立方米级大气田,截至目前已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3.69×10^(12) m^3,天然气年产量位居全国第二位。中石油组织的最新油气资源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量位居... 得益于勘探认识的深化和技术的进步,四川盆地近期陆续发现了9个千亿立方米级大气田,截至目前已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3.69×10^(12) m^3,天然气年产量位居全国第二位。中石油组织的最新油气资源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量位居全国各含油气盆地首位,但探明率仅10%,故勘探潜力巨大。几十年来,该盆地已形成了先进的天然气工业技术体系、最完善的天然气区域管网、最成熟的市场,被中石油确定为中国天然气工业基地,故该盆地天然气大发展的各方面条件均已成熟。为此,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以下简称西南油气田)适时推出五大天然气增储上产工程(川中地区多层系滚动勘探开发、川东北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川西北地区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勘探与开发示范、川东地区寒武系盐下大型构造气藏探索与发现、蜀南地区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以助推未来国内最大气区的早日建成。上述工程是实现中石油"西南增长极"的关键,涵盖四川盆地天然气重点、热点、难点领域,平面上几乎覆盖全盆地,纵向上包含多个含气层系。上述工程2020年预计天然气产量介于250×10~8~290×10~8m^3,占西南油气田规划产量300×10~8 m^3的绝大部分;2030年西南油气田有望达产500×10~8~700×10~8 m^3。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四川盆地的天然气都将处于发展的黄金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天然气 黄金时代 资源量 探明率 储量 产量 五大天然气增储上产工程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下载PDF
含硫化氢天然气的形成机制及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25
13
作者 朱光有 戴金星 +3 位作者 张水昌 李剑 史斗 文志刚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66-170,共5页
含硫化氢天然气在全球分布广泛。我国目前已在四川、渤海湾、鄂尔多斯、塔里木和准噶尔等含油气盆地发现了含硫化氢天然气。其中四川盆地川东北气区、华北赵兰庄气田和胜利油田罗家气田为高含硫化氢气田。在对国内外硫化氢研究现状分析... 含硫化氢天然气在全球分布广泛。我国目前已在四川、渤海湾、鄂尔多斯、塔里木和准噶尔等含油气盆地发现了含硫化氢天然气。其中四川盆地川东北气区、华北赵兰庄气田和胜利油田罗家气田为高含硫化氢气田。在对国内外硫化氢研究现状分析和对硫化氢成因机理、成因类型和高含硫化氢气田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上述3个高含硫化氢气田的硫化氢均主要为硫酸盐热化学还原成因(ThermochemicalSulfateReduction,TS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天然气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 成因机制 分布规律 膏盐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运移聚集特征 被引量:98
14
作者 闵琪 付金华 +4 位作者 席胜利 刘新社 王涛 姬红 李燕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6-29,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主要发育煤系气源岩和海相碳酸盐岩气源岩,在晚三叠世进入生气门限,早中侏罗世进入排气门限,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末达到生排气高峰期。上古生界最大埋深时古异常超压对天然气的运移富集起着重要作用,是微裂缝排...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主要发育煤系气源岩和海相碳酸盐岩气源岩,在晚三叠世进入生气门限,早中侏罗世进入排气门限,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末达到生排气高峰期。上古生界最大埋深时古异常超压对天然气的运移富集起着重要作用,是微裂缝排气的主要动力。由于排气较晚,天然气的初次运移主要为扩散排气和微裂缝排气。二次运移期间,在上古生界石盒子组出现较大面积的异常高压,形成了阻止天然气向上穿层运移扩散的压力封闭;而部分地区上古生界内部的异常高压为上古天然气向下穿层运移进入奥陶系提供了动力。分析区域构造演化和古流体势分布对天然气运移的综合控制作用后认为,地史期紧邻生气中心、处于构造高部位上的相对低势区及低压区为天然气聚集成藏的最有利地区,这一认识已被勘探实践所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生界 天然气运移 天然气聚集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南海北部自营深水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及其启示 被引量:116
15
作者 谢玉洪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共8页
2014年9月15日中海油宣布,该公司在南海北部LS17-2-1井测试获得160×10^4 m^3/d的高产油气流,这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自营勘探的深水高产气田.该区的勘探经历了3个阶段:①在普查勘探阶段(2002年以前)受技术的限制主要勘探工作集中... 2014年9月15日中海油宣布,该公司在南海北部LS17-2-1井测试获得160×10^4 m^3/d的高产油气流,这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自营勘探的深水高产气田.该区的勘探经历了3个阶段:①在普查勘探阶段(2002年以前)受技术的限制主要勘探工作集中在浅水区;②对外合作勘探阶段(2002年-2012年),由于勘探发现储量规模小、开发无经济性,合作伙伴相继放弃了南海西部深水勘探权益,但证实了南海深水区发育优质烃源岩和储层,揭开了南海深水区油气勘探的面纱;③自营勘探阶段(2013年至今),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自身生产科研能力,先后开展了深水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深水优质储层分布、深水区油气成藏关键因素等多项科研攻关,优选并确定了钻探的首选目标——陵水17-2构造,取得了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陵水17 2构造位于中央峡谷乐东—陵水段内,主要目的层新近系上中新统黄流组总厚度超过150m,砂岩占比为75.4%,单层最大厚度可达52 m,孔隙度介于30.0%~33.7%,平均为31.5%,渗透率介于293~2 512 mD,平均为633mD,为特高孔、高—特高渗储层.陵水17-2气田的勘探突破,展现了该深水区域油气勘探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深水 中央峡谷 陵水17-2气田 新近纪 天然气 勘探 重大突破 启示
下载PDF
醇胺法脱硫脱碳工艺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00
16
作者 陈赓良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4-138,142,共6页
醇胺法脱硫脱碳工艺虽已有近 70年的发展历史 ,但迄今仍是天然气和炼厂气净化中应用最广泛的工艺。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醇胺法工艺最重要的进展是普遍采用配方型溶剂 ,目前我国的天然气和炼厂气净化装置几乎全部采用此类溶剂。配方型... 醇胺法脱硫脱碳工艺虽已有近 70年的发展历史 ,但迄今仍是天然气和炼厂气净化中应用最广泛的工艺。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醇胺法工艺最重要的进展是普遍采用配方型溶剂 ,目前我国的天然气和炼厂气净化装置几乎全部采用此类溶剂。配方型溶剂按其不同的功能大致可分为 3类 :加强选吸型 (Ⅰ型 )、脱硫脱碳型 (Ⅱ型 )和脱有机硫型 (Ⅲ型 )。应根据原料气的组成与净化气的规格要求来选择配方型溶剂的类型及其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胺法 脱硫 脱碳 原料气 醇胺溶剂 配方型溶剂 天然气 炼厂气 脱有机硫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油气源、油气分布与油气系统 被引量:116
17
作者 陈建平 王绪龙 +7 位作者 邓春萍 梁狄刚 张越迁 赵喆 倪云燕 支东明 杨海波 王屿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1-450,共30页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典型的多旋回叠合盆地,发育有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6套烃源岩,同时存在6大类原油和3大类天然气,广泛分布于盆地不同地区。西北缘原油总体相似,碳同位素组成轻(δ^(13)C<-29‰),胡萝...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典型的多旋回叠合盆地,发育有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6套烃源岩,同时存在6大类原油和3大类天然气,广泛分布于盆地不同地区。西北缘原油总体相似,碳同位素组成轻(δ^(13)C<-29‰),胡萝卜烷、类异戊二烯烷烃、三环萜烷、伽马蜡烷丰富,甾烷以C_(28)、C_(29)为主,基本没有重排甾烷,为第二类原油,来源于二叠系湖相烃源岩。腹部绝大多数原油与西北缘原油相似,但胡萝卜烷、类异戊二烯烷烃、伽马蜡烷等有差异,来源于不同凹陷的二叠系湖相烃源岩;少量原油碳同位素组成重(δ^(13)C-28‰^-26‰),Pr/Ph大于2.5,三环萜烷以C_(19)、C_(20)为主,藿烷丰富而伽马蜡烷极低,以C_(29)规则甾烷及重排甾烷为主,为第四类原油,来源于侏罗系煤系烃源岩。东部存在5种类型原油,第一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特别重(δ^(13)C>-26‰),来源于石炭系烃源岩;第二类原油与腹部地区绝大多数原油十分相似,来源于二叠系湖相烃源岩;第三类原油碳同位索组成轻,重排甾烷、Ts、C_(29)Ts及C_(30)重排藿烷异常丰富,来源于中上三叠统湖相烃源岩;第四类原油源于侏罗系煤系烃源岩;混合类原油为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原油的混合,各自贡献平均分别为20%、15%和65%。南缘存在4类典型原油,为第二、第四、第五和第六类原油,其中第二、第四类分别源于二叠系和侏罗系;第五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轻(δ^(13)C<-29‰)、Pr/Ph<1.0、伽马蜡烷丰富且有两个异构体、Ts、C_(29)Ts、C_(30)重排藿烷、C_(27)~C_(29)异胆甾烷及C_(30)甲基甾烷丰富,来源于白垩系湖相烃源岩;第六类原油主要为中低成熟原油,碳同位素组成δ^(13)C^28‰^-26‰,C_(27)、C_(28)、C_(29)甾烷呈"V"型分布,甲藻甾烷异常丰富,来源于古近系湖相烃源岩。准噶尔盆地天然气有油型气、混合气和煤型气,前两类主要来源于二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原油 天然气 油气源 烃源灶 油气系统
下载PDF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藏大范围成藏机理与富集条件 被引量:112
18
作者 赵文智 王红军 +3 位作者 徐春春 卞从胜 汪泽成 高晓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6-157,共12页
以广安、合川等典型气藏解剖研究为基础,对川中地区天然气成藏条件与机理等进行研究。川中须家河组天然气为"大范围斑块式"成藏:平缓构造背景和生储盖组合"三明治"结构为大面积成藏提供了基础,但源灶生气强度平面... 以广安、合川等典型气藏解剖研究为基础,对川中地区天然气成藏条件与机理等进行研究。川中须家河组天然气为"大范围斑块式"成藏:平缓构造背景和生储盖组合"三明治"结构为大面积成藏提供了基础,但源灶生气强度平面分布不均衡和储集层横向非均质性决定不能大面积连片式成藏,而是大范围斑块式成藏;白垩纪末期以来的整体抬升是一次重要的卸载排烃、成藏事件,成藏是大范围的,成岩和构造作用以后保留下来的有效储集空间是"斑块状"而非"席状"分布的,决定经济性的天然气成藏是"大范围斑块状"而非"大面积连片式"的。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具有源控性,天然气富集主要受气源灶、主砂体、构造背景和裂缝发育的联合控制,应细化气源灶研究,在高生气强度区内,寻找主砂体和裂缝共生发育带。此外,加强与须家河组一、三、五段源岩同期沉积砂体的评价研究,应有新气藏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范围斑块式成藏 大面积连片式成藏 经济性成藏 天然气 须家河组 川中地区
下载PDF
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成因和讨论 被引量:103
19
作者 张哨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0,18,共11页
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具有高的毛管压力和束缚水饱和度,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根据致密成因可以将致密砂岩储层划分为4种类型:1)由自生粘土矿物的大量沉淀所形成的致密砂岩储层;2)由胶结物的晶出改变原生孔隙形成的致密砂岩储层;3)高... 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具有高的毛管压力和束缚水饱和度,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根据致密成因可以将致密砂岩储层划分为4种类型:1)由自生粘土矿物的大量沉淀所形成的致密砂岩储层;2)由胶结物的晶出改变原生孔隙形成的致密砂岩储层;3)高含量塑性碎屑因压实作用形成的致密砂岩储层;4)粒间孔隙被碎屑沉积时的泥质充填形成的致密砂岩储层。有关致密砂岩储层次生孔隙的成因有多种理论,但是由于致密砂岩储层的复杂性,没有一种理论可以将所有的孔隙成因完全解释清楚,因此次生孔隙的成因机制仍然存在争议。尽管致密砂岩储层经历了复杂的成岩演化历史,成岩作用对储层的致密化起决定作用,然而沉积环境依然是控制致密砂岩储层形成的基本因素。深入了解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对致密砂岩储层的共同作用,有助于对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的预测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孔隙 砂岩 致密储层 成因 天然气
下载PDF
世界页岩气资源潜力和开采现状及中国页岩气发展前景 被引量:111
20
作者 张抗 谭云冬 《当代石油石化》 CAS 2009年第3期9-12,18,共5页
介绍了页岩气的特点及全球资源潜力,分析了美国沃思堡盆地页岩气开发实例及其启示,简述了中国页岩气研究动向,指出我国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页岩气快速发展。
关键词 页岩气 天然气 美国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