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粒体DNA用作分子标记的可靠性和研究前景 被引量:55
1
作者 牛屹东 李明 +1 位作者 魏辅文 冯祚建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93-598,共6页
mtDNA作为分子标记的广泛应用 ,使得系统进化、生物地理、群体遗传、人类学及法医鉴定等领域的研究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但随着对线粒体基因组遗传特性的了解不断加深 ,以mtDNA作为分子标记的潜在问题便逐渐暴露出来。本文从 7个方面对m... mtDNA作为分子标记的广泛应用 ,使得系统进化、生物地理、群体遗传、人类学及法医鉴定等领域的研究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但随着对线粒体基因组遗传特性的了解不断加深 ,以mtDNA作为分子标记的潜在问题便逐渐暴露出来。本文从 7个方面对mtDNA应用的可靠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并对今后线粒体基因的应用前景做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mtdna 分子标记 可靠性
下载PDF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2
作者 凌杏元 周培疆 朱英国 《植物学通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19-332,共14页
本文从线粒体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线粒体转录RNA、线粒体蛋白、转基因植物以及花粉败育机理六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技术和方法。综述了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研究的进展 ,并对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 本文从线粒体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线粒体转录RNA、线粒体蛋白、转基因植物以及花粉败育机理六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技术和方法。综述了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研究的进展 ,并对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的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质雄性不育 分子机理 线粒体 植物
下载PDF
栉孔扇贝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的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40
3
作者 刘亚军 喻子牛 +3 位作者 姜艳艳 张留所 孔晓瑜 宋林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7-483,共7页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线粒体DNA的 1 6SrRNA基因片段 ,PCR产物经T载体连接之后进行了克隆、测序 ,得到 634bp的核苷酸序列 ;分析了该片段的大连、烟台、青岛、朝鲜 4个自然群体 31个个体的核苷酸序列多态性 ,共...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线粒体DNA的 1 6SrRNA基因片段 ,PCR产物经T载体连接之后进行了克隆、测序 ,得到 634bp的核苷酸序列 ;分析了该片段的大连、烟台、青岛、朝鲜 4个自然群体 31个个体的核苷酸序列多态性 ,共检测到 2 6个多态性核苷酸位点、1 8种单倍型。结果表明 ,4个群体中以朝鲜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 ,其次为烟台、青岛群体 ,大连群体最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线粒体dna 16SRRNA基因 dna序列测定 PCR技术 克隆 核苷酸序列 多态性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44
4
作者 顾明波 柳杰 +3 位作者 杜庆新 王剑 曹秀岭 李晓平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6-9,共4页
探讨mtDNA多态性在法庭科学中个体识别的理论基础。应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方法 ,对 111名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群无血缘关系个体的mtDNA控制区 (HVⅠ和HVⅡ )进行测序分析。在高变区Ⅰ 15 998~ 16 40 0之间发现 10 2处碱基变异 ,10 3个... 探讨mtDNA多态性在法庭科学中个体识别的理论基础。应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方法 ,对 111名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群无血缘关系个体的mtDNA控制区 (HVⅠ和HVⅡ )进行测序分析。在高变区Ⅰ 15 998~ 16 40 0之间发现 10 2处碱基变异 ,10 3个mtDNA单倍型 ;在高变区Ⅱ 0 0 0 35~ 0 0 36 9之间的发现 36处碱基变异 ,6 9个mtDNA单倍型。其可变碱基的变异形式主要为碱基替代 (转换和颠换 )、插入和缺失 ;碱基转换 (78 9% )明显高于颠换(14 3% )、插入 (3 4% ) ,缺失 (3 4% )。分析表明 ,人群个体mtDNA控制区碱基序列 ,基因多样性为 99 9% ,两个无关个体的偶合概率为 0 9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单倍型 多态性 个体识别 汉族人群 多态性研究
下载PDF
COⅡ基因在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 被引量:36
5
作者 卜云 郑哲民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22,共5页
细胞色素氧化酶Ⅱ(cytochromeoxidaseⅡ,COⅡ)基因位于线粒体DNA(mtDNA)上,编码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Ⅱ,该亚基为细胞色素c提供重要的结合位点。COⅡ基因进化速率较快,是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理想的分子标记。目前,已经利用该基因从各个... 细胞色素氧化酶Ⅱ(cytochromeoxidaseⅡ,COⅡ)基因位于线粒体DNA(mtDNA)上,编码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Ⅱ,该亚基为细胞色素c提供重要的结合位点。COⅡ基因进化速率较快,是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理想的分子标记。目前,已经利用该基因从各个分类水平对昆虫系统发育关系、物种形成与分化、种群遗传与变异及生物地理等方面做了广泛的研究。研究表明,利用该基因可以很好地解决昆虫属、种及种下分类单元的系统发育问题,但是在解决科、亚科等高级阶元的系统发育关系时仍存在一些局限,COⅡ基因与其他mtDNA及核基因的联合分析能够更好地解决昆虫的系统发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分子系统学研究 COⅡ 系统发育关系 生物地理 亚科 种下分类 基因 细胞色素氧化酶 细胞色素c
下载PDF
红莲型和野败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线粒体DNA(mtDNA)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梅启明 朱英国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0年第1期25-33,共9页
以水稻红莲型和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材料,用不连续蔗糖梯度离心法提纯线粒体,以饱和酚-氯仿-异戊醇法抽提mtDNA。用琼脂糖电泳和电镜观察比较不育系mtDNA差异,发现不育系中有小分子mtDNA(即m_2和m_3),不同细胞质间的小分子mtDNA存... 以水稻红莲型和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材料,用不连续蔗糖梯度离心法提纯线粒体,以饱和酚-氯仿-异戊醇法抽提mtDNA。用琼脂糖电泳和电镜观察比较不育系mtDNA差异,发现不育系中有小分子mtDNA(即m_2和m_3),不同细胞质间的小分子mtDNA存在差异。在不育系与保持系间名为m_1的大分子mtDNA无差异;本文还研究了mtDNAm_1的理化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胞质雄性不育 线粒体 dna
下载PDF
尼罗非鲫和奥利亚非鲫线粒体DNA遗传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曹萤 夏德全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60-365,共6页
以酶切MitochondrialDNA(mtDNA)技术检测了尼罗非鲫和奥利亚非鲫的mtDNA。测得两种鱼线粒体基因组的大小都约为16.83kb。在使用的6种酶中,只有PvuⅡ在所检测的15尾尼罗非鲫mtDNA上产生了多态片段,3尾鱼的mtDNA产生了4个片段,12尾... 以酶切MitochondrialDNA(mtDNA)技术检测了尼罗非鲫和奥利亚非鲫的mtDNA。测得两种鱼线粒体基因组的大小都约为16.83kb。在使用的6种酶中,只有PvuⅡ在所检测的15尾尼罗非鲫mtDNA上产生了多态片段,3尾鱼的mtDNA产生了4个片段,12尾鱼的mtDNA产生3个片段。而6种酶在所有15尾奥利亚非鲫中均未检到多态片段。比较两种鱼的mtDNA酶切片段,仅PvuⅡ的酶切结果有所不同,尼罗非鲫mtDNA上有3个或4个PvuⅡ位点,但奥利亚非鲫mtDNA上有5个位点,因此,PvuⅡ的酶切位点可作为鉴别它们的分子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非鲫 奥利亚非鲫 线粒体dna 种群 遗传变异
下载PDF
麝、獐、麂和鹿间线粒体DNA的差异及其系统进化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李明 盛和林 +3 位作者 玉手英利 增田隆一 永田纯子 大泰司纪之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84-191,共8页
用PCR技术和序列测定方法从线粒体DNA上得到367bp的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得出,麝与獐、麂和鹿的遗传差异在12.53%~14.44%之间,处在科间变化范围之内,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表明麝应作为一独立科;獐、麂和虎间序列的平均差... 用PCR技术和序列测定方法从线粒体DNA上得到367bp的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得出,麝与獐、麂和鹿的遗传差异在12.53%~14.44%之间,处在科间变化范围之内,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表明麝应作为一独立科;獐、麂和虎间序列的平均差异为10.28%,属于业科间的差异,与形态研究结果一致。麝、獐、麂和鹿的系统进化中,麝约在600万年前与鹿科分歧,而鹿科的三个亚科是在350~500万年开始分歧;麝、獐、麂和鹿共同组成一单系群.在600万年前具有一共同祖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黄麂 水鹿 线粒体dna dna差异 系统进化
下载PDF
小麦T、K、V型胞质不育系和杂种mtDNA的RAPD分析及育性相关片段的克隆 被引量:16
9
作者 孙兰珍 姚方印 +3 位作者 李传友 李利斌 刘保申 高庆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用 RAPD技术对细胞质分别来源于粘果山羊草 (Ae.kotschyi)、偏凸山羊草 (Ae.ventricosa)、提莫菲维小麦 (T.timopheevii)的三种普通小麦雄性不育系 - - K型、 V型、 T型及相应的保持系、恢复系以及杂种 F1代的线粒体 DNA(mt DNA)进行了... 用 RAPD技术对细胞质分别来源于粘果山羊草 (Ae.kotschyi)、偏凸山羊草 (Ae.ventricosa)、提莫菲维小麦 (T.timopheevii)的三种普通小麦雄性不育系 - - K型、 V型、 T型及相应的保持系、恢复系以及杂种 F1代的线粒体 DNA(mt DNA)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如下 :(1)发现在 mt DNA组织结构上 K型、V型、T型不育系之间以及与保持系之间均呈现差异 ,这从 DNA水平上提供了三类不育系胞质来源不同的证据 ;(2 )利用 2 3个引物的扩增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 ,绘制出了 T型、K型、V型三种不育系、保持系和 K、V型共同的恢复系及杂种 F1代树式遗传关系图 ;(3)对两个特异的多态性DNA片段进行了回收 ,克隆、并制备探针 ,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不育系与保持系间存在多态性 ,有两个片段可能与育性有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线粒体dna RAPD分析 育性 杂种
下载PDF
中国大陆若干群体的黑果蝇的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贾振宇 朱定良 +1 位作者 庚镇城 青塚正志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5年第1期65-73,共9页
本文研究了果蝇D.virilis种群D.virilis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的多态性。用9种限制性内切酶XbaⅠ,EcoRⅠ,PstⅠ,HindⅢ,BglⅡ,SacⅠ,ScaⅠ,... 本文研究了果蝇D.virilis种群D.virilis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的多态性。用9种限制性内切酶XbaⅠ,EcoRⅠ,PstⅠ,HindⅢ,BglⅡ,SacⅠ,ScaⅠ,EcoRV和PuvⅡ,对青岛、南京、上海、宁波与泉州5个D.virilis群体的mtDNA进行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slengthpolymorphism,RFLP)的研究。在5群体中,发现5种不同的酶切图谱,它们彼此之间的遗传差异π为0.46%-1.76%,群体内遗传差异πij为0.00%-0.33%,群体间的差异dxy,为0.00%-0.82%。分布于中国大陆的D.virilis的群体间遗传差异在总遗传差异中所占比例γst值为24.62%。我们发现,D.virilis的栖息环境对mtDNA的遗传变异有十分明显的影响,而不同地理纬度的群体之间其遗传距离并无倾群(cline)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蝇 线粒体 dna 多态性 物理图谱
下载PDF
小麦K型及V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线粒体DNA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传友 王斌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1998年第2期153-158,共6页
采用RFLP(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和RAPD(radomlyamplifiedpolymorphicDNA)技术对具有相同核遗传背景的小麦K型不育系K149A、V型不育系V149A及相应保持系149B的线粒体DNA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之间线粒体DN... 采用RFLP(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和RAPD(radomlyamplifiedpolymorphicDNA)技术对具有相同核遗传背景的小麦K型不育系K149A、V型不育系V149A及相应保持系149B的线粒体DNA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之间线粒体DNA的结构显著不同,atpA,atp9,coxII,cob等线粒体功能基因有组织结构上的差异。推测线粒体DNA是小麦K、V型雄性不育系胞质不育困子的载体。但由于不育系与保持系间线粒体DNA差异甚大,难以确定究竞哪些差异确与雄性不育有关。仅仅比较不育系和保持系间线粒体DNA的差异是限制本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症结所在。基于“核质工作”的思路,把“雄性不育-育性恢复”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并重视比较不育系和杂种F1代之间线粒体DNA的结构和表达的差异,所得结果对寻找和鉴定cms因子,进而阐明cms的形成机理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细胞质 雄性不育 线粒体 dna
下载PDF
基于16S rRNA部分序列探讨12种鲹科鱼类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 被引量:20
12
作者 郑文娟 朱世华 +2 位作者 邹记兴 杨迎春 沈锡权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47-854,共8页
通过PCR扩增获得了中国海域的鲹科(Carangidae)8属9种的线粒体16S rRNA序列片段约598bp碱基,结合来自GenBank的3种鲹科鱼类的相应片段序列,并以大斑石鲈为外群,生成供系统发育分析的序列矩阵,利用MEGA version3.0软件分析序列的碱基组... 通过PCR扩增获得了中国海域的鲹科(Carangidae)8属9种的线粒体16S rRNA序列片段约598bp碱基,结合来自GenBank的3种鲹科鱼类的相应片段序列,并以大斑石鲈为外群,生成供系统发育分析的序列矩阵,利用MEGA version3.0软件分析序列的碱基组成、差异百分比和转换/颠换值等,应用最大简约法和邻接法构建系统树。结果显示:(1)鲹科鱼类的16S rRNA序列片段生成的序列矩阵中发现有碱基的插入和缺失,共有146bp变异位点,转换/颠换值为2.17,表明基因序列的突变未达到饱和,碱基平均差异为8.22%;(2)支持鲹科下设四个亚科(鲹亚科,亚科,鲳鲹亚科,鲹亚科)阶元的分类系统;(3)鲹亚科鲹属下不宜设亚属分类阶元;(4)及达副叶鲹与丽叶鲹亲缘关系近,16S rRNA序列片段碱基只有1.07%的差异,未达到分属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鲹科 线粒体dna 16S RRNA序列 系统发育
下载PDF
线粒体疾病与核基因-线粒体基因的表达调控 被引量:16
13
作者 严庆丰 管敏鑫 《生命科学》 CSCD 2008年第4期496-505,共10页
线粒体与疾病是当前生物医学领域最前沿之一。本文简单介绍线粒体生物医学的基础知识、线粒体疾病的遗传模式,综述了近年来在线粒体DNA(mtDNA)突变和疾病、核基因突变和疾病等领域的研究进展,着重阐明核基因(特别是核修饰基因)调控mtDN... 线粒体与疾病是当前生物医学领域最前沿之一。本文简单介绍线粒体生物医学的基础知识、线粒体疾病的遗传模式,综述了近年来在线粒体DNA(mtDNA)突变和疾病、核基因突变和疾病等领域的研究进展,着重阐明核基因(特别是核修饰基因)调控mtDNA突变致病表达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线粒体疾病 核修饰基因 线粒体dna
下载PDF
三倍体湘云鲫及其亲本线粒体DNA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黎双飞 刘少军 +3 位作者 张轩杰 罗琛 周工建 刘筠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共5页
用人工选育的异源四倍体鲫鲤 (♂ )与白鲫 (♀ )杂交获得具有明显生长优势的三倍体湘云鲫。采用差速离心和核酸酶处理等方法 ,从三倍体、白鲫和异源四倍体鲫鲤肝组织中提取线粒体DNA ,并用 9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单酶酶切分析。经琼脂糖... 用人工选育的异源四倍体鲫鲤 (♂ )与白鲫 (♀ )杂交获得具有明显生长优势的三倍体湘云鲫。采用差速离心和核酸酶处理等方法 ,从三倍体、白鲫和异源四倍体鲫鲤肝组织中提取线粒体DNA ,并用 9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单酶酶切分析。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计算出各酶切片段的大小 ,测得三倍体、白鲫和异源四倍体鲫鲤mtDNA的分子大小分别为 16 .2 4kb、16 .6 0kb和 16 .2 0kb。根据各单倍型间的酶切片段共享度 ,估算出 3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 ,说明了mtDNA母系遗传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鲫 异源四倍体鲫鲤 三倍体湘云鲫 线粒体dna 限制性内切酶 遗传距离
下载PDF
线粒体功能与精子活力 被引量:14
15
作者 周秀芬 姜宏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355-357,共3页
精子活力是衡量精液质量和男性生育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男性不育患者中约19%为精子活力低下所致。精子运动所需能量来自线粒体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各种原因导致的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改变,如膜电位的降低,酶活性或表达量异常以及线粒体DNA(... 精子活力是衡量精液质量和男性生育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男性不育患者中约19%为精子活力低下所致。精子运动所需能量来自线粒体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各种原因导致的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改变,如膜电位的降低,酶活性或表达量异常以及线粒体DNA(mtDNA)的突变或缺失等均可导致线粒体能量合成障碍,精子活力降低。对近年有关线粒体功能与精子活力相关性研究进展综述,旨在探讨精子活力低下的发病机制以及临床治疗弱精子症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 活力 线粒体 线粒体dna(mtdna)
下载PDF
四个鲫鱼品系线粒体DNA的限制性酶切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黎双飞 刘少军 +2 位作者 刘筠 张轩杰 罗琛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32-436,共5页
用差速离心和核酸酶消化法从红鲫 (C auratusredvar .)、湘鲫 [F1hybridsofredcruciancarp (♀ )×commoncarp (♂ ) ]、野鲫 (C auratusauratus)和白鲫 (C auratuscuvieri)的肝组织及白鲫的卵巢中提取和纯化线粒体DNA。用 9种内切... 用差速离心和核酸酶消化法从红鲫 (C auratusredvar .)、湘鲫 [F1hybridsofredcruciancarp (♀ )×commoncarp (♂ ) ]、野鲫 (C auratusauratus)和白鲫 (C auratuscuvieri)的肝组织及白鲫的卵巢中提取和纯化线粒体DNA。用 9种内切酶 (EcoRⅠ、HindⅢ、PstⅠ、BglⅡ、BamHⅠ、XhoⅠ、XbaⅠ、SalⅠ和KpnⅠ )进行单酶酶解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检测出PstⅠ、KpnⅠ和BglⅡ 3种酶在品系间存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但并未检测出品系内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计算出红鲫、湘鲫、白鲫和野鲫的mtDNA大小分别约为 16 19、 16 0 2、 16 6 0和 16 0 6kb。根据限制性酶切片段共享度 ,计算出 4个品系间的遗传距离 ,结果表明存在直接亲缘关系的红鲫与湘鲫之间的遗传差异最小 ,证实了红鲫与子代湘鲫之间mtDNA遵循母系遗传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鲫鱼 线粒本dna 限制性内切酶 遗传距离
下载PDF
褐家鼠线粒体DNA遗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菁菁 彭统序 +1 位作者 温硕洋 谢以权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47-251,共5页
通过碱变性法提取线粒体DNA(mtDNA),用地高辛标记的探针Southern杂交进行限制性酶切多态性(RFLP)分析,研究中国褐家鼠Rattusnorvegicus遗传多态性。采用ApaⅠ、AvaⅠ、BamHⅠ、BclⅠ、BglⅠ、ClaⅠ、EcoRⅠ、EcoRⅤ、HindⅢ、PvuⅡ、Sc... 通过碱变性法提取线粒体DNA(mtDNA),用地高辛标记的探针Southern杂交进行限制性酶切多态性(RFLP)分析,研究中国褐家鼠Rattusnorvegicus遗传多态性。采用ApaⅠ、AvaⅠ、BamHⅠ、BclⅠ、BglⅠ、ClaⅠ、EcoRⅠ、EcoRⅤ、HindⅢ、PvuⅡ、ScaⅠ和XbaⅠ等12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来自我国8个地区26只褐家鼠的线粒体DNA,共检出20种限制性态型(morph)和11种mtDNA单倍型。其中BamHⅠ、EcoRⅤ、ScaⅠ和BclⅠ等5种限制酶检测到多态性,限制性态型间差异1~2个切点。各单倍型间的遗传距离0002~0014,平均遗传距离00095。根据已发表的资料,计算出我国褐家鼠与实验大鼠之间的遗传距离约00087。结果表明我国褐家鼠在mtDNA水平呈现广泛的种内遗传多态性,个体间、群体内和群体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处于相近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家鼠 线粒体dna RFLP 遗传多态性
下载PDF
大石鸡边缘种群的遗传结构 被引量:6
18
作者 侯鹏 卫明 +1 位作者 张立勋 刘迺发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3-338,共6页
大石鸡 (Alectorismagna)分布于青海西部、东部 ,甘肃中部和宁夏西部的干旱和半干旱区 ,由于环境变化 ,其种群向甘肃南部森林被砍伐的地区扩散 ,形成边缘种群。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和直接测序的方法获得了采自甘肃的大石鸡... 大石鸡 (Alectorismagna)分布于青海西部、东部 ,甘肃中部和宁夏西部的干旱和半干旱区 ,由于环境变化 ,其种群向甘肃南部森林被砍伐的地区扩散 ,形成边缘种群。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和直接测序的方法获得了采自甘肃的大石鸡一个边缘种群和两个中心地理种群共 39个个体的线粒体DNA (mtDNA)控制区基因 (D loop) 4 5 6~ 45 7个核苷酸的基因序列 ,16个变异位点 (占整个序列的 3 5 % )有 15个单倍型。边缘扩散种群有 3种单倍型 ,M6与另两个种群共有 ,单倍型频率为 0 10 8,而M4和M5为其特有 ,单倍型频率分别为 0 0 81和 0 0 2 7。边缘种群的单倍型比率和遗传多样性分别为 37 5 %和 0 5 49。中心地理种群 1和种群2各有 7个单倍型 ,除M 6为两个种群共有 ,其余为各自所特有。单倍型比率分别为 46 7%和 5 0 0 % ,遗传多样性分别是 0 72 9和 0 786。边缘种群的单倍型比率和遗传多样性均低于中心地理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石鸡 边缘种群 遗传结构 线粒体dna 遗传多样性 中心地理种群
下载PDF
中国红鲤四群体线粒体DNA遗传多样性、起源及分化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成辉 李思发 邹曙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0-644,共5页
用13种限制性内切酶对兴国红鲤、玻璃红鲤、荷包红鲤及瓯江彩鲤4种红鲤的线粒体DNA(mtDNA)进行RFLP分析。共产生17种限制性态型,其中5种酶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归结为5种单倍型;兴国红鲤、玻璃红鲤、荷包红鲤和瓯江彩鲤的核... 用13种限制性内切酶对兴国红鲤、玻璃红鲤、荷包红鲤及瓯江彩鲤4种红鲤的线粒体DNA(mtDNA)进行RFLP分析。共产生17种限制性态型,其中5种酶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归结为5种单倍型;兴国红鲤、玻璃红鲤、荷包红鲤和瓯江彩鲤的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0.0087、0.0059、0.0094、0.0286,瓯江彩鲤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瓯江彩鲤起源于单倍型II为主的母系祖先,推算分化时间分别约在11.5万年、9.5万年前;玻璃红鲤和荷包红鲤起源于单倍型I为主的母系祖先,推算分化时间分别约为5~5.6万年、2万年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国红鲤 玻璃红鲤 荷包红鲤 瓯江彩鲤 线粒体dna 遗传多样性 起源 分化
下载PDF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传友 孙兰珍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1期111-117,共7页
本文着重从线粒体遗传系统和叶绿体遗体系统的角度综述了近年来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指出决定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胞质遗传因子在线粒体基因组上。并对本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细胞质雄性不育 分子机理 线粒体 叶绿体 d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