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9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强高韧化钢的研究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56
1
作者 罗海文 沈国慧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4-512,共19页
超高强韧钢同时拥有超高强度和优良韧性,因而在国防和民用工程机械领域中广泛应用。本文首先综述了各类型传统超高强韧合金钢的典型钢种、成分、性能及应用和发展历程,并重点阐述了各典型钢种的组织和强韧化机理;然后介绍了近年所研发... 超高强韧钢同时拥有超高强度和优良韧性,因而在国防和民用工程机械领域中广泛应用。本文首先综述了各类型传统超高强韧合金钢的典型钢种、成分、性能及应用和发展历程,并重点阐述了各典型钢种的组织和强韧化机理;然后介绍了近年所研发的具有代表性的新型超高强韧钢的成分、组织、强韧化机理及力学性能;接着梳理了我国近年来由于快速发展的经济需求和地理、资源等特点,出现了对现役超高强韧钢进行升级换代的迫切需求,包括新型轻质装甲防护钢、大型球磨机用钢、高山隧道挖掘的盾构机刃具用钢以及石油工程机械中的高压压裂泵用钢等;最后介绍了作者团队近期在超高强韧钢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并据此提出超高强韧钢未来发展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钢 韧性 析出强化 马氏体 残余奥氏体
原文传递
高速铣削难加工材料时硬质合金刀具前刀面磨损机理及切削性能研究 被引量:46
2
作者 龙震海 王西彬 刘志兵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3-87,共5页
采用涂层硬质合金刀具和细晶粒硬质合金刀具对超高强度合金钢(硬度>50HRC、抗拉强度σb>1.4GPa)和马氏体不锈钢(硬度>30HRC)等难加工材料进行了干式高速端面铣削试验;选择刀具寿命作为刀具切削性能的评价指标,利用X射线能谱仪... 采用涂层硬质合金刀具和细晶粒硬质合金刀具对超高强度合金钢(硬度>50HRC、抗拉强度σb>1.4GPa)和马氏体不锈钢(硬度>30HRC)等难加工材料进行了干式高速端面铣削试验;选择刀具寿命作为刀具切削性能的评价指标,利用X射线能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硬质合金刀具前刀面的磨损形态、磨损机理以及刀具的切削性能.结果表明:在难加工材料的高速铣削过程中,涂层硬质合金刀具主要失效形式为前刀面磨损,细晶粒硬质合金刀具主要失效形式为前刀面月牙洼磨损与剥落;2种刀具的主要磨损机理均为扩散磨损和氧化磨损.对细晶粒硬质合金刀具而言,在考虑刀具材料与工件材料适配性的基础上,必须利用合理的刃口强化处理来降低磨损初期的刃口微崩刃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加工材料 高速切削 干切削 硬质合金刀具 磨损
下载PDF
回火马氏体与回火索氏体辨析 被引量:46
3
作者 李雪峰 王春芬 王嘉敏 《热处理》 CAS 2012年第4期12-16,共5页
介绍了珠光体的传统的和新的定义。简述了淬火马氏体回火后的形态及其形成机制。淬火马氏体高温回火时发生分解,形成α相和渗碳体的复相组织,与正火或退火形成的珠光体(索氏体、托氏体)的形成机制不同。根据组织形态和形成机制,高温回... 介绍了珠光体的传统的和新的定义。简述了淬火马氏体回火后的形态及其形成机制。淬火马氏体高温回火时发生分解,形成α相和渗碳体的复相组织,与正火或退火形成的珠光体(索氏体、托氏体)的形成机制不同。根据组织形态和形成机制,高温回火后的淬火马氏体应称之为高温回火马氏体而不是回火索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光体 马氏体 回火索氏体 高温回火马氏体
下载PDF
超临界与超超临界汽轮机耐热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4
作者 赵成志 魏双胜 +1 位作者 高亚龙 王艳华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共5页
从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汽轮机耐热钢的发展、组织结构、强化机理、性能、热处理和应用等方面阐述了该耐热钢的研究、发展和应用等方面的概况和发展趋势。指出了超超临界汽轮机耐热钢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未来超超临界汽轮机技术的发展... 从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汽轮机耐热钢的发展、组织结构、强化机理、性能、热处理和应用等方面阐述了该耐热钢的研究、发展和应用等方面的概况和发展趋势。指出了超超临界汽轮机耐热钢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未来超超临界汽轮机技术的发展,对超超临界汽轮机耐热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汽轮机 铁素体 马氏体 奥氏体 耐热钢
下载PDF
深冷处理技术在金属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40
5
作者 邱庆忠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07年第2期150-153,共4页
介绍了金属材料深冷处理技术的发展历史,阐述了国内外深冷处理工艺对工件性能影响的研究及金属材料的深冷处理机理.
关键词 深冷处理 残余奥氏体 马氏体
下载PDF
高铬耐热钢的发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34
6
作者 胡正飞 杨振国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0-65,共6页
高铬(9%~12%)耐热合金钢是典型的马氏体钢,以其突出的抗蠕变性能、良好的抗腐蚀和高温抗氧化能力在热电厂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从材料的发展、性能、组织结构和应用实践等多个侧面反映了高铬耐热合金钢目前研究和应用的概况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高铬耐热合金钢 显微组织 性能 马氏体 热损伤 失效
下载PDF
1500 MPa级低合金超高强钢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40
7
作者 王立军 蔡庆伍 +2 位作者 余伟 武会宾 雷爱娣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7-694,共8页
设计了一种新型1500 MPa级Si-Mn-Cr-Ni-Mo多组元系低合金超高强度结构钢,对比研究了控轧+控冷(TMCP)、控轧+空冷、控轧+直接淬火、控轧+直接淬火+250℃回火4种不同工艺对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淬火态钢板抗拉强度最... 设计了一种新型1500 MPa级Si-Mn-Cr-Ni-Mo多组元系低合金超高强度结构钢,对比研究了控轧+控冷(TMCP)、控轧+空冷、控轧+直接淬火、控轧+直接淬火+250℃回火4种不同工艺对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淬火态钢板抗拉强度最高,可达1890 MPa,屈服强度为1280 MPa,延伸率为13%;250℃回火30 min后抗拉强度降低为1820 MPa,而屈服强度升高为1350 MPa,分析认为这归因于位错亚结构的回复软化过程与残余奥氏体分解为马氏体、析出ε-碳化物强化机制的综合作用;空冷与TMCP工艺获得板条贝氏体+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的复相组织,贝氏体分割马氏体板条束,使实验钢具有良好的强塑性.低碳马氏体相变过程存在C扩散现象.研究发现,回火过程不仅包含残余奥氏体分解,也包含C从马氏体或贝氏体向奥氏体的分配过程.证明了立方结构的析出粒子在奥氏体中形核,在整个冷却过程长大、粗化,而相变后的马氏体或贝氏体未出现大量第二相析出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合金超高强钢 直接淬火 马氏体 贝氏体 残余奥氏体
原文传递
双相钢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27
8
作者 党淑娥 《山西机械》 2002年第4期14-15,18,共3页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双相钢的生产工艺及研究应用状况,阐述了双相钢的显微组织特征及其综合机械性能,讨论了双相钢在我国生产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我国加速开发、研制、生产双相钢的建议。
关键词 双相钢 研究现状 应用前景 铁素体 马氏体
下载PDF
低碳钢中残余奥氏体的调控及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6
9
作者 任勇强 谢振家 尚成嘉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74-1080,共7页
采用完全淬火+两相区再加热淬火-分配(IQ&P)热处理工艺对0.23C-1.8Mn-1.35Si钢进行处理,获得了具有亚温铁素体、马氏体以及广泛分布于原奥氏体晶界、相界等处的残余奥氏体等构成的多相组织.利用SEM,XRD以及EBSD等对不同热处理阶段... 采用完全淬火+两相区再加热淬火-分配(IQ&P)热处理工艺对0.23C-1.8Mn-1.35Si钢进行处理,获得了具有亚温铁素体、马氏体以及广泛分布于原奥氏体晶界、相界等处的残余奥氏体等构成的多相组织.利用SEM,XRD以及EBSD等对不同热处理阶段钢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表征.结果证实,该多相组织低合金钢中残余奥氏体的获得主要依赖于以下两点:一是两相区再加热阶段逆转变奥氏体组织中的富Mn富C,二是淬火-分配阶段残留奥氏体在分配过程中的二次富C,通过上述的两步元素富集处理可以使该低碳钢在室温下获得超过10%含量的残余奥氏体,而残留奥氏体在分配过程中的二次富C则对该类钢中残余奥氏体的形成及其在室温下的稳定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广为分布的残余奥氏体在形变过程中的TRIP效应,使得该类钢种在拉伸变形过程中获得了持续的加工硬化能力,从而实现了强度与塑性的良好结合.测试结果表明,IQ&P钢的强塑积超过了26 GPa%,屈服强度大于600 MPa,抗拉强度超过900 MPa,均匀延伸在16%以上,常温半厚冲击韧性达到了39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钢 残余奥氏体 马氏体 亚温铁素体 TRIP效应
原文传递
形变诱发马氏体对304不锈钢在活化状态下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5
10
作者 方智 吴荫顺 +1 位作者 张琳 李杰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1997年第1期75-78,共4页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形变诱发马氏体对304不锈钢在活化状态下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变形量的增加,马氏体转变量也增加,材料的电化学活性增大;通过测量各单相的电化学行为发现:马氏体的腐蚀电位比奥氏体的约负55mV...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形变诱发马氏体对304不锈钢在活化状态下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变形量的增加,马氏体转变量也增加,材料的电化学活性增大;通过测量各单相的电化学行为发现:马氏体的腐蚀电位比奥氏体的约负55mV,这是形变诱发马氏体容易被选择性溶解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相变马氏体 电化学行为 腐蚀 活化腐蚀
下载PDF
钢铁材料深冷处理技术研究和应用进展 被引量:30
11
作者 吴红艳 艾峥嵘 刘相华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共8页
综合现有文献,介绍了钢铁材料深冷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简述了深冷处理技术的工艺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实例详细阐述了钢铁材料的深冷处理机理,指出了残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晶粒细化及超细弥散碳化物的析出是材料力... 综合现有文献,介绍了钢铁材料深冷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简述了深冷处理技术的工艺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实例详细阐述了钢铁材料的深冷处理机理,指出了残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晶粒细化及超细弥散碳化物的析出是材料力学性能提高的原因。同时对深冷处理技术在工模具钢、硬质合金及有色金属等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最后针对深冷处理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冷处理 残留奥氏体 马氏体 碳化物
原文传递
选区激光熔化3D打印钛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2
作者 李海亮 贾德昌 +3 位作者 杨治华 段小明 蔡德龙 周玉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5,共15页
选区激光熔化(SLM)3D打印技术作为近年来快速兴起的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航天、国防和生物医疗用高性能钛合金及其复合材料关键及复杂结构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发展潜力巨大.SLM 3D钛合金晶粒细小且常含有大量的α′马氏体,而SLM 3D钛基... 选区激光熔化(SLM)3D打印技术作为近年来快速兴起的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航天、国防和生物医疗用高性能钛合金及其复合材料关键及复杂结构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发展潜力巨大.SLM 3D钛合金晶粒细小且常含有大量的α′马氏体,而SLM 3D钛基复合材料中则通常可以原位生成纳米尺度的TiBw和TiCp等陶瓷增强相,使得成形构件的力学性能显著优于铸件和粉末冶金制品水平.本文在介绍SLM 3D打印技术的原理与特点基础上,着重评述了其在钛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及工程应用进展,并对未来相关关键基础科学与技术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区激光熔化3D打印 钛合金 马氏体 钛基复合材料 TiBw TICP 陶瓷增强相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热成型钢及热成型技术 被引量:28
13
作者 易红亮 董杰吉 《山东冶金》 CAS 2009年第5期17-19,共3页
对热成型钢的成分设计、热成型工艺过程以及表面氧化的处理进行了论述。热成型工艺可以通过直接热成型或者间接热成型实现;热成型钢都是含硼钢,硼能抑制成型过程中铁素体形核;通过锰、铬和钼等提高淬透性防止珠光体形成;一般热成型钢中... 对热成型钢的成分设计、热成型工艺过程以及表面氧化的处理进行了论述。热成型工艺可以通过直接热成型或者间接热成型实现;热成型钢都是含硼钢,硼能抑制成型过程中铁素体形核;通过锰、铬和钼等提高淬透性防止珠光体形成;一般热成型钢中含有0.2%左右的碳。热成型钢可通过喷丸的方法消除表面氧化层或者镀层技术保护其表面不受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成型钢 奥氏体 马氏体 热成型
下载PDF
热处理对耐热马氏体不锈钢0Cr_(17)Ni_4Cu_4Nb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14
作者 杨雪春 《长沙大学学报》 2006年第5期32-34,共3页
0Cr17Ni4Cu4Nb钢是一种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多用作既要求不锈性及耐腐蚀性又要求高强度的轴类等部件,为保证性能要求,对此钢种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合理控制化学成分及调整热处理制度,摸索出热加工性能良好及在480℃时效处理后强度最高... 0Cr17Ni4Cu4Nb钢是一种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多用作既要求不锈性及耐腐蚀性又要求高强度的轴类等部件,为保证性能要求,对此钢种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合理控制化学成分及调整热处理制度,摸索出热加工性能良好及在480℃时效处理后强度最高等各种工艺参数及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性能水平,满足了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马氏体 固溶时效 性能 沉淀硬化
下载PDF
微观组织对钢抗磨料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15
作者 黄建洪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1,共11页
根据大量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和笔者实践,在金属学与摩擦学的基础上,综述了显微组织对钢抗磨料磨损性能的影响。重点讨论了热处理后以马氏体为基体的复相组织中,碳化物、残留奥氏体和下贝氏体对复合组织耐磨性正反两方面影响,以辩证的... 根据大量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和笔者实践,在金属学与摩擦学的基础上,综述了显微组织对钢抗磨料磨损性能的影响。重点讨论了热处理后以马氏体为基体的复相组织中,碳化物、残留奥氏体和下贝氏体对复合组织耐磨性正反两方面影响,以辩证的观点分析其功过利弊,探讨获得耐磨性与韧性优化组合的显微组织及其热处理工艺,并介绍了一些成功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磨料磨损性能 马氏体 碳化物 下贝氏体 残留奥氏体
原文传递
喷丸处理提高奥氏体耐热钢抗氧化性能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7
16
作者 岳增武 李辛庚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7-162,共6页
在650℃的水蒸气中对喷丸处理和未经喷丸处理的TP304H钢和Super304H钢的氧化行为进行了研究。使用GIXRD,SEM和EDX对氧化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喷丸使TP304H和Super304钢的抗氧化性能显著提高。TP304H钢经喷丸处理后提高抗氧化性能的... 在650℃的水蒸气中对喷丸处理和未经喷丸处理的TP304H钢和Super304H钢的氧化行为进行了研究。使用GIXRD,SEM和EDX对氧化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喷丸使TP304H和Super304钢的抗氧化性能显著提高。TP304H钢经喷丸处理后提高抗氧化性能的效果优于Super304H钢。喷丸在奥氏体钢表面产生的超细晶粒和滑移带促进了Cr向表面扩散并形成富Cr的氧化物。喷丸诱发的马氏体对Cr的扩散及氧化行为也起着重要作用。对经内壁喷丸处理和未处理的TP304H钢制成的锅炉再热器管,在实际工况下服役7474 h后,经过内壁喷丸处理的TP304H钢管,内壁氧化膜的厚度只有未喷丸管子氧化膜厚度的约3%。实验室短期试验及实际应用均表明,传统钢材TP304H制成的锅炉管,内壁进行喷丸处理是提高抗水蒸气氧化性能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304H钢 SUPER304H钢 喷丸 马氏体 氧化
原文传递
马氏体对C-Si-Mn冷轧双相钢屈服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17
作者 朱国明 邝霜 +2 位作者 陈贵江 陈波 任君茹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6-70,共5页
通过实验室退火与回火,采用力学测定与显微组织分析研究了马氏体体积分数与回火温度对双相钢屈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马氏体体积分数从0%增加到约15%,双相钢的屈服强度显著降低,降低值约为80~100MPa;而马氏体体积分数在15%~35%之间... 通过实验室退火与回火,采用力学测定与显微组织分析研究了马氏体体积分数与回火温度对双相钢屈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马氏体体积分数从0%增加到约15%,双相钢的屈服强度显著降低,降低值约为80~100MPa;而马氏体体积分数在15%~35%之间,双相钢的屈服强度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当马氏体体积分数大于35%,双相钢屈服强度急剧上升。当马氏体体积分数超过10%,双相钢表现为连续屈服。随回火温度从200℃升高到400℃,双相钢的屈服强度单调增加。回火温度大于300℃,双相钢重新出现物理屈服平台。对双相钢精细显微结构的观察分析得出,铁素体中的高密度相变诱发位错及残余应力是导致双相钢低屈服强度与连续屈服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钢 马氏体 屈服特性 相变诱发位错 残留应力
下载PDF
马氏体回火过程中组织转变量预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姚可夫 钱滨 +2 位作者 石伟 刘春成 刘庄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92-896,共5页
利用45号碳素钢,实验研究了不同加热速度及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条件下马氏体回火过程的组织变化.结果发现,即使在高速加热过程中,马氏体也能发生回火组织转变.通过数据处理,利用回火参数λ建立了能比较准确、方便地预测回火组织转变量的... 利用45号碳素钢,实验研究了不同加热速度及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条件下马氏体回火过程的组织变化.结果发现,即使在高速加热过程中,马氏体也能发生回火组织转变.通过数据处理,利用回火参数λ建立了能比较准确、方便地预测回火组织转变量的动力学方程.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马氏体回火组织转变量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火 组织转变动力学 马氏体
下载PDF
三评马氏体相变的切变机制 被引量:26
19
作者 刘宗昌 计云萍 +2 位作者 林学强 王海燕 任慧平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共5页
从热力学、晶体学、表面浮凸等方面逐一对切变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及试验观察分析,从多角度、多方面综合分析了马氏体切变机制存在的缺陷。研究发现马氏体相变的切变机制缺陷:①各种晶体学切变模型的切变过程需要极大的切变能量,在208~3... 从热力学、晶体学、表面浮凸等方面逐一对切变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及试验观察分析,从多角度、多方面综合分析了马氏体切变机制存在的缺陷。研究发现马氏体相变的切变机制缺陷:①各种晶体学切变模型的切变过程需要极大的切变能量,在208~320 kJ/mo之l间,为相变驱动力所不及。切变机制的相变阻力太大,约2.335 kJ/mol,相变驱动力难以克服相变阻力完成切变过程;②各种晶体学切变模型均与实际不符;③表面浮凸是试样表面的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的一种普遍表象,马氏体表面浮凸跟珠光体、贝氏体的浮凸比较,没有特殊之处,呈帐篷形,不具备切变特征。表面预先划痕在马氏体形成后出现断裂、弯曲,并非连续的折线,呈非N形。马氏体切变机制应予摈弃,建立马氏体相变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体 切变 表面浮凸 相变驱动力 应变能 位向关系
原文传递
低碳钢中微细非平衡组织的热稳定性 被引量:24
20
作者 武会宾 杨善武 +2 位作者 尚成嘉 苑少强 贺信莱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19-421,共3页
研究了同一成分的钢经过弛豫-析出控制相变RPC和再加热淬火RQ两种工艺处理后在500到700℃同火过程中组织与性能的演变.经过RPC处理后的钢板随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降低不明显.在600到650℃温度回火时硬度还有所回升:经过RQ处理后的钢板同... 研究了同一成分的钢经过弛豫-析出控制相变RPC和再加热淬火RQ两种工艺处理后在500到700℃同火过程中组织与性能的演变.经过RPC处理后的钢板随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降低不明显.在600到650℃温度回火时硬度还有所回升:经过RQ处理后的钢板同火前硬度虽然较低,但软化速度非常快.回火前两种钢板组织均为贝氏体和马氏体的复合组织,经RPC处理后的钢板随回火温度的提高组织没有明显变化,只是一些板条出现合并现象,而经过RQ处理后的钢板随回火温度的升高板条很快消失最终演变成多边形铁素体,硬度也随之大幅度下降.以上结果表明微细非平衡组织的热稳定性与其热历史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钢 微细非平衡组织 热稳定性 硬度 贝氏体 马氏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