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资本协议》对商业银行信贷运行的影响——兼论其宏观经济效应 被引量:16
1
作者 赵锡军 王胜邦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6-42,共7页
《新资本协议》的出台和实施是银行监管历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本文认为,《新资本协议》特别是内部评级法极大地提高了资本监管的风险敏感度,将对商业银行的信贷增长方式、信贷结构调整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以及宏观经济运行... 《新资本协议》的出台和实施是银行监管历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本文认为,《新资本协议》特别是内部评级法极大地提高了资本监管的风险敏感度,将对商业银行的信贷增长方式、信贷结构调整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以及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按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水平和资产质量,无论是实施标准法还是内部评级法都将强化信贷扩张的资本约束效应。我国应慎重选择《新资本协议》的实施时机,避免由此对信贷供给和宏观经济运行造成的负面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资本协议 资本充足率 内部评级法 违约概率 违约损失率 预期损失 非预期损失 贷款损失准备 信贷供给 亲经济周期效应
原文传递
对Basel Ⅲ逆周期资本缓冲效果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6
2
作者 邹传伟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72,共13页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Basel Ⅲ逆周期资本缓冲有两个效果:一是在降低银行破产概率方面,相当于把资本充足率提高1%;二是消除Basel Ⅱ对信贷供给约50%的顺周期影响。但Basel Ⅲ逆周期资本缓冲主要针对企业信用状况驱动的信贷顺周期性,应...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Basel Ⅲ逆周期资本缓冲有两个效果:一是在降低银行破产概率方面,相当于把资本充足率提高1%;二是消除Basel Ⅱ对信贷供给约50%的顺周期影响。但Basel Ⅲ逆周期资本缓冲主要针对企业信用状况驱动的信贷顺周期性,应对资产价格驱动的信贷顺周期性的效果可能有限,应发挥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控功能并与逆周期资本监管相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EL Ⅲ逆周期资本缓冲 银行破产概率 信贷供给
原文传递
资产证券化对银行流动性、贷款供给和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3
作者 李志辉 黄璐 李丛文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5,共13页
以资产证券化提高了贷款组合流动性为前提,引入"贷款组合流动性指数",考察资产证券化对银行流动性、贷款供给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资产证券化减少了银行资产负债表内持有的流动资产占比,同时扩大了银行融资来源,削弱了贷... 以资产证券化提高了贷款组合流动性为前提,引入"贷款组合流动性指数",考察资产证券化对银行流动性、贷款供给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资产证券化减少了银行资产负债表内持有的流动资产占比,同时扩大了银行融资来源,削弱了贷款供给对外部融资成本的敏感性,提高了信贷供给能力。危机期间,资产证券化对银行流动性管理和贷款供给的影响并无明显变化;但金融监管框架的完善,使其影响效果有所改变。对于资产规模不同的银行,资产证券化对银行流动性和贷款供给产生的影响效果也有所差异。对于小银行,贷款组合流动性较差,资产证券化对其流动性管理产生的边际收益大于大银行;而对于大银行,贷款组合流动性较高,证券化对其贷款扩张产生的边际收益大于小银行。但无论大银行还是小银行,证券化都通过提高信贷资产的流动性,改善了银行收益状况和风险水平,最终提高了银行的稳定性;危机期间,资产证券化对小银行稳定性的影响有所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流动资产 贷款供给 银行稳定性
下载PDF
农户异质性影响金融机构农地抵押贷款供给吗?——基于农户家庭土地禀赋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松泽 王颜齐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7-76,共10页
研究目的:探讨农户异质性作用下金融机构农地抵押贷款供给意愿及其行为,考察金融机构在异质性农户农地抵押贷款供给中是否存在结构性差异。研究方法:采用Probit和Tobit模型对黑龙江省4县(区)1057户农户实地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 研究目的:探讨农户异质性作用下金融机构农地抵押贷款供给意愿及其行为,考察金融机构在异质性农户农地抵押贷款供给中是否存在结构性差异。研究方法:采用Probit和Tobit模型对黑龙江省4县(区)1057户农户实地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相对于流转型土地经营权,农户承包型土地经营权面积增加对金融机构农地抵押贷款供给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农户土地实际经营面积增加仅会提高金融机构农地抵押贷款供给意愿,但难以扩大农地贷款规模;农户租金年付制土地占比过高会抑制金融机构供贷积极性,且这种影响对规模主体更显著;土地依赖性、有无社会关系等变量对金融机构供给不同类型农户的影响在作用方向和强度上存在区别,金融机构在异质性农户农地抵押贷款供给中存在结构性差异。研究结论:政府应制定差异化的金融政策,探索建立稳定长期的农地流转合作机制,提高流转型农地稳定性,鼓励开展中长期农地金融业务,以满足异质性农户金融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金融 农户异质性 金融机构 农地抵押贷款 贷款供给
下载PDF
中国借贷便利工具有效性研究——来自银行信贷投放的证据 被引量:8
5
作者 邓伟 欧阳志刚 +1 位作者 杨国超 肖赛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57-1976,共20页
本文基于中国银行业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借贷便利工具对商业银行贷款投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借贷便利工具可以通过商业银行合格担保品渠道发挥作用,显著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贷款投放规模,且这一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强... 本文基于中国银行业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借贷便利工具对商业银行贷款投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借贷便利工具可以通过商业银行合格担保品渠道发挥作用,显著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贷款投放规模,且这一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强。本文的研究发现首次证实了我国借贷便利工具可以通过商业银行合格担保品渠道发挥信贷促进作用,为我国借贷便利工具的有效性提供了全新的实证证据,对于完善我国借贷便利操作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贷便利 合格担保品 贷款规模
原文传递
中国不确定性信贷市场中的贷款供求微观机理分析——一个基于主观概率决策的信贷市场非均衡模型 被引量:4
6
作者 高洪民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4-97,共14页
文章立足于中国垄断竞争型的信贷市场,探讨了不确定性条件下贷款需求与贷款供给之间的微观作用机理。与新凯恩斯主义以信息不对称假设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不同,文章以借贷双方根据对项目成功概率的主观判断进行贷款供求决策为基本假设,建... 文章立足于中国垄断竞争型的信贷市场,探讨了不确定性条件下贷款需求与贷款供给之间的微观作用机理。与新凯恩斯主义以信息不对称假设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不同,文章以借贷双方根据对项目成功概率的主观判断进行贷款供求决策为基本假设,建立了一个有利于解释中国现实信贷市场运作机制的模型。结果显示,在不同的参数范围内,贷款供求之间可能出现完全配给、贷款供给限制、贷款需求限制和借贷宽松等四个区域。这种分析方法也有利于辨别货币供给的内外生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 主观概率判断 贷款需求 贷款供给
下载PDF
银行损失、资本缓冲与货币政策效果 被引量:3
7
作者 熊海芳 王志强 《投资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14,共12页
基于中国银行业1998-2010年面板数据,本文检验银行的损失对贷款供给的影响,并分析资本缓冲(buffer)和货币政策态势(stance)在这种影响中的作用,以进一步考察货币政策效果。经验结果表明:银行损失会导致贷款供给减少,这种影响在银行资本... 基于中国银行业1998-2010年面板数据,本文检验银行的损失对贷款供给的影响,并分析资本缓冲(buffer)和货币政策态势(stance)在这种影响中的作用,以进一步考察货币政策效果。经验结果表明:银行损失会导致贷款供给减少,这种影响在银行资本缓冲较少或货币政策紧缩时更明显,在危机时期这种影响也更明显;当资本缓冲较高时,货币政策紧缩使得贷款增长下降较多;货币政策对维护银行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损失 贷款供给 资本缓冲 货币政策效果
原文传递
补充银行资本能调节贷款供给吗? 被引量:2
8
作者 孙国峰 栾稀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3-63,共11页
本文研究了银行补充一级资本对银行贷款供给的影响。通过模型证明,一般情况下,补充资本会推动银行提高贷款增速,效果受银行资本调整成本和银行自身特征的影响,前者与资本工具发行门槛有关,后者与不良贷款率有关。若发行资本工具门槛过... 本文研究了银行补充一级资本对银行贷款供给的影响。通过模型证明,一般情况下,补充资本会推动银行提高贷款增速,效果受银行资本调整成本和银行自身特征的影响,前者与资本工具发行门槛有关,后者与不良贷款率有关。若发行资本工具门槛过高或不良贷款率较高,银行补充资本不一定会增加贷款供给。本文基于2013—2019年151家国内商业银行数据建立GMM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结果表明,银行一级资本工具对贷款增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不同类别的一级资本工具对贷款增速的影响不同,永续债等门槛较低的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对贷款增速的正面影响更强,门槛高的公开股份发行对贷款增速的作用效果不显著。一级资本补充对"好银行"贷款增速的作用效果更强,不良贷款率高、资本充足率低会削弱补充资本对贷款扩张的促进作用。国有大行、中小银行补充一级资本可以有效提高贷款增速,但股份制银行补充一级资本对贷款增速的影响不显著。本文研究认为,中央银行调节对银行的资本约束可以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资本 补充资本 资本工具 贷款供给
原文传递
基于产业异质性的银行贷款政策效应分析——来自上市银行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勇 李亚玲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46-52,共7页
在银行信贷资金配置存在产业间差异的假定下,建立引入产业因素的银行贷款决定模型,考察产业因素影响银行贷款渠道有效性的内在机制,并运用2007年到2010年14家上市银行和5组产业数据展开动态面板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从贷款需求角度看,各... 在银行信贷资金配置存在产业间差异的假定下,建立引入产业因素的银行贷款决定模型,考察产业因素影响银行贷款渠道有效性的内在机制,并运用2007年到2010年14家上市银行和5组产业数据展开动态面板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从贷款需求角度看,各个产业的产出对产业贷款的影响效应存在产业间差异;从贷款供给角度看,人民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产业贷款的影响效应也存在产业间差异。也就是说,产业因素确实影响到人民银行调控各个特定产业贷款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贷款渠道 产业间差异 人民银行 贷款需求 贷款供给 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下载PDF
管理成本对农户贷款供给影响研究——以重庆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余玮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5-40,共6页
以重庆为研究样本,考察管理成本对农户贷款供给影响,结果表明:农户贷款管理成本高,使得金融机构减少贷款供给;贷款对象与金融机构距离远近、账户维护方式、催缴贷款方式及次数、贷款额度、信用调查时间对金融机构贷款对象选择有显著影... 以重庆为研究样本,考察管理成本对农户贷款供给影响,结果表明:农户贷款管理成本高,使得金融机构减少贷款供给;贷款对象与金融机构距离远近、账户维护方式、催缴贷款方式及次数、贷款额度、信用调查时间对金融机构贷款对象选择有显著影响。金融机构倾向于选择大企业、信用调查时间短的农户作为贷款对象,排斥贷款数额小且频率高、信用调查时间长的农户。因此,应推行农户贷款精细化管理、引入贷款额度成本控制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成本 农户 贷款供给
下载PDF
我国信贷供给的空间聚集与区域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史瑛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68,共5页
本文基于金融地理的视角,采用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方法,探究近年来货币政策对各省区信贷投放的不对称影响。结果显示,地理空间效应对国内区域信贷影响显著,我国区域信贷投放表现出区域聚集和地域依赖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表明,... 本文基于金融地理的视角,采用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方法,探究近年来货币政策对各省区信贷投放的不对称影响。结果显示,地理空间效应对国内区域信贷影响显著,我国区域信贷投放表现出区域聚集和地域依赖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表明,现行货币政策的统一性形成了明显的区域差异,降低了货币政策执行的有效性;货币数量控制政策和价格控制政策,对区域信贷投放作用效果并不一样,甚至可能相互削弱、抵消,其背后是商业银行微观行为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金融 信贷投放 面板数据 空间回归
下载PDF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供求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被引量:30
12
作者 潘敏 夏频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3-73,共11页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供求行为模型 ,运用静态比较分析的方法 ,分析了中央银行降低存贷款利率后 ,国有商业银行新增贷款意愿降低、存款需求增加、存贷款差额扩大 ,从而导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内在形成机制 ;考察了...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供求行为模型 ,运用静态比较分析的方法 ,分析了中央银行降低存贷款利率后 ,国有商业银行新增贷款意愿降低、存款需求增加、存贷款差额扩大 ,从而导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内在形成机制 ;考察了形成这一机制的信贷风险硬约束、存款成本软约束及货币市场非充分竞争等方面的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 信贷资金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市场 非充分竞争 中国 供给 需求
原文传递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委托贷款供给:“明哲保身”还是“行崄侥幸” 被引量:10
13
作者 白俊 孙云云 刘倩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7-126,共20页
采用手工搜集整理的委托贷款公告数据,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委托贷款供给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显著降低了委托贷款供给,是企业规避风险的反应,表现为"明哲保身",外部融资成本和经营风险是这一影响的... 采用手工搜集整理的委托贷款公告数据,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委托贷款供给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显著降低了委托贷款供给,是企业规避风险的反应,表现为"明哲保身",外部融资成本和经营风险是这一影响的重要渠道。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加显著抑制非股权关联委托贷款供给,同时降低委托贷款供给的规模、期限和笔数,进一步验证了企业面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时的风险规避效应。委托贷款供给方的抗风险能力越低,外部融资依赖度越高,委托贷款借款方的风险越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委托贷款供给的抑制作用越强。研究结论对深入理解委托贷款供给背后的逻辑以及科学制定相关经济政策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委托贷款供给 委托贷款特征
下载PDF
社会信任与个人贷款供给行为 被引量:10
14
作者 董诗涵 《金融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1-80,共10页
与现有的强调社会网络影响民间借贷的研究不同,本文研究个体社会信任水平与个人贷款供给行为之间的关系。运用CFPS(2014)微观数据,本文发现个体社会信任对个人贷款供给行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农村而非城市地区,且在正规金融不发达的农村,... 与现有的强调社会网络影响民间借贷的研究不同,本文研究个体社会信任水平与个人贷款供给行为之间的关系。运用CFPS(2014)微观数据,本文发现个体社会信任对个人贷款供给行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农村而非城市地区,且在正规金融不发达的农村,信任水平越高的债权人会提供更多的贷款;在社会信任水平影响下的父母辈个人贷款供给行为会影响下一代的贷款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任 社会资本 民间借贷 非正规金融 个人贷款供给行为
原文传递
存款利率上限、金融脱媒与货币政策传导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飞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92,133,共11页
文章在DSGE框架下引入抵押贷款约束和存款利率上限,研究了存款利率上限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文章允许存款利率在规定的上限内浮动,并分析了已有文献尚未涉及的存款利率上限偶然紧的情形。研究发现:(1)当央行采取... 文章在DSGE框架下引入抵押贷款约束和存款利率上限,研究了存款利率上限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文章允许存款利率在规定的上限内浮动,并分析了已有文献尚未涉及的存款利率上限偶然紧的情形。研究发现:(1)当央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存款利率上限抑制了存款利率的上升,导致存款利率偏低,家庭的银行储蓄减少,从而产生金融脱媒现象;(2)金融脱媒导致银行可贷资金减少,引起贷款供给扭曲,贷款利率大幅上升,与没有存款利率上限的情形相比,经济波动更大;(3)偶然紧的存款利率上限具有非线性性质,使主要经济变量对扩张性与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的脉冲反应存在不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款利率上限 货币政策冲击 偶然紧的约束 贷款供给扭曲
原文传递
贷款利率市场化与个体私营企业贷款供给约束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平 《金融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2-29,37,共9页
本文利用中国贷款利率浮动上限放开后的省区动态面板数据,对贷款利率上浮的个体私营企业贷款效应进行检验。贷款利率上浮将显著缓解个体私营企业贷款供给约束,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对个体私企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实证... 本文利用中国贷款利率浮动上限放开后的省区动态面板数据,对贷款利率上浮的个体私营企业贷款效应进行检验。贷款利率上浮将显著缓解个体私营企业贷款供给约束,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对个体私企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实证结果并没有表明银根紧缩使个体私营企业取得贷款会比其他借款人更难。在影响银行对个体私营企业贷款投放的因素中,银行贷款供给能力的变化可能并不重要,更为重要的也许是银行对这一群体的贷款投放意愿。因此,为了缓解个体私营企业贷款供给约束,必须加快推进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贷款利率 利率市场化 个体私营企业 贷款供给约束
原文传递
中国贷款利率自由化与中小企业贷款供给约束——基于S-W贷款供给曲线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平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8-88,共11页
本文立足S-W模型的信息非对称及其逆向选择效应假设,基于贷款供给曲线理论并结合中国的信贷市场现实环境,创新性地提供了贷款利率自由化改革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贷款供给约束的理论解释。本文研究的政策含义是:为了缓解中小企业贷款供给... 本文立足S-W模型的信息非对称及其逆向选择效应假设,基于贷款供给曲线理论并结合中国的信贷市场现实环境,创新性地提供了贷款利率自由化改革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贷款供给约束的理论解释。本文研究的政策含义是:为了缓解中小企业贷款供给约束,需要加快推进我国银行存款利率管制的全面自由化进程,而根本之道还在于推行能够有效减弱信贷市场非对称信息的各种政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贷款利率自由化 中小企业贷款 逆向选择 S-W贷款供给曲线
下载PDF
我国基础货币发行机制的规范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杜荣耀 胡海鸥 《上海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1-44,共4页
本文讨论了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的投放与回流机制,选取2005年3月到2008年12月的贷款投放量与贸易顺差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通过对外贸易影响基础货币发行,从而使我国基础货币发行具有内生性特点。
关键词 基础货币 内生性 货款投放与回流
下载PDF
西部贫困农村经济机会、关系型融资与农贷配给——基于对陕西、青海1138户调查数据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明 韩晶晶 戈伟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2-112,共11页
依据在陕西、青海农村调研数据做实证观察,发现农村金融机构过高估计农村金融风险,对农村潜在经济机会估计不足。关系型融资在民间借贷与正规金融借贷中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在前者降低了信贷风险,在后者却成为寻求金融租金的温床,本质... 依据在陕西、青海农村调研数据做实证观察,发现农村金融机构过高估计农村金融风险,对农村潜在经济机会估计不足。关系型融资在民间借贷与正规金融借贷中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在前者降低了信贷风险,在后者却成为寻求金融租金的温床,本质差异在于两种金融机构的产权属性与激励兼容不同。与正规金融关系型融资联系,农村金融存在逆向选择问题,即贷款投放对象向有实力的基层干部或者农村富裕户集中,结果产生马太效应和加剧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农贷市场中赖账者未必是真正的贫困农户,乡村干部置身其中搭便车、寻租责不可免。农户作为原生态信用载体是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社会基础,但是需要重新构造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从而形成农村信贷活动的"信誉触发机制",在西部农村地区亟须果断地放开民间组建金融机构,政府职责是因地制宜制定与执行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农户信用 关系型融资 农贷配给 民间金融 信誉触发机制
下载PDF
全球金融危机下的银行贷款供给冲击研究——基于符号限定的SVAR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泽昊 廖慧 刘奕辰 《金融评论》 2013年第4期79-87,125-126,共9页
本文基于符号限定的SVAR模型,考察了全球金融危机下贷款供给冲击对于我国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研究表明:贷款供给冲击和总需求冲击对于贷款规模的影响非常显著,并且持续时间较长;货币政策冲击和总供给冲击对于贷款规模的影响相对较短暂... 本文基于符号限定的SVAR模型,考察了全球金融危机下贷款供给冲击对于我国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研究表明:贷款供给冲击和总需求冲击对于贷款规模的影响非常显著,并且持续时间较长;货币政策冲击和总供给冲击对于贷款规模的影响相对较短暂;在同为一个标准差的负向冲击下,贷款供给冲击、总需求冲击和总供给冲击对于实际GDP的负向影响非常显著,并且持续时间较长;货币政策冲击对于实际GDP的负向影响较短,但波动影响较大;贷款供给冲击对于实际GDP波动的解释力度约为15%,货币政策冲击是造成实际GDP波动的最主要的冲击,其解释力度达20%左右,总需求和总供给冲击对于实际GDP的波动的解释力度相当,约达1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贷款供给冲击 贷款规模 符号限定的SVA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