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TO规则对当代中国司法理念建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谢丽琴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3-15,共3页
司法审查是WTO规则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中国政府已承诺建立与WTO规则相符合的司法审查制度。司法制度的构建有赖于司法理念的支撑。在WTO的全部法律文本中凝聚着一系列当代司法的基本理念,厘清这些司法理念,对于确立当代中国的司... 司法审查是WTO规则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中国政府已承诺建立与WTO规则相符合的司法审查制度。司法制度的构建有赖于司法理念的支撑。在WTO的全部法律文本中凝聚着一系列当代司法的基本理念,厘清这些司法理念,对于确立当代中国的司法理念,构建符合WTO规则的中国司法审查制度,进而使中国真正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主流,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O规则 司法理念 当代中国 司法审查制度 建构 世界经济体系 有效实施 中国政府 司法制度 基本理念 法律文本 承诺
下载PDF
农村集体土地权属之争:问题、成因与司法终局之路径选择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向玉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5期94-100,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显示出极大的活力。但相对于耕地的产权承包到户,其它登记在集体名下的土地,因管理不当或使用者的不确定性,日益暴露出权利人缺失或因集体权利淡化而引发的冲突等问题。随着原有维护村庄秩序...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显示出极大的活力。但相对于耕地的产权承包到户,其它登记在集体名下的土地,因管理不当或使用者的不确定性,日益暴露出权利人缺失或因集体权利淡化而引发的冲突等问题。随着原有维护村庄秩序的传统方式势微,部分村民基于利益驱动不断侵占集体地权。在依法治国的当下,从法律层面上化解集体地权之争难题,要采取多管齐下的手段和方法。其中包括:在对村内土地合理规划的基础上界定集体土地权属,准确定位集体角色并强化村委权利意识,加大对地权纷争案件司法终局裁决力度,破解法规与乡情交织之下的案件执行困局。从农村更为长远的发展来看,维护好集体土地的合法权益,还需要探索创新农村集体权益保护方法,不断落实并完善集体土地权利实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治理 集体地权 土地权属 司法终局
下载PDF
评奥贝泰克有限公司诉美国案
3
作者 陈卓尔 《商事仲裁与调解》 2023年第6期131-143,共13页
“奥贝泰克有限公司诉美国案”的仲裁裁决主要针对该案的管辖权和可受理性问题,围绕适格投资的定义、司法终局性的分析和权利诉请请求期限的确定问题展开论述。仲裁庭秉持司法谦抑的理念,严格恪守文义解释,强调投资的领土联系,并要求所... “奥贝泰克有限公司诉美国案”的仲裁裁决主要针对该案的管辖权和可受理性问题,围绕适格投资的定义、司法终局性的分析和权利诉请请求期限的确定问题展开论述。仲裁庭秉持司法谦抑的理念,严格恪守文义解释,强调投资的领土联系,并要求所有诉诸仲裁的国内司法行为须已实现司法的终局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合理平衡了诉权的实现与滥诉的防范,构筑起国际投资仲裁中滥诉防范机制的雏形,但也暗含了东道国司法主权受冲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投资仲裁 投资定义 司法的终局性 用尽当地救济
原文传递
民事诉讼当事人申请再审次数规定之重构
4
作者 赵亚利 唐路阳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70-172,共3页
司法终局性强调司法机关对纠纷作出判断后,裁判应具有稳定性和权威性,不能任意启动。而在我国民事司法实践中,有些案件当事人反复申请再审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导致终审不终、司法公信力不足的原因之一。当事人申请再审与司法终局性在理... 司法终局性强调司法机关对纠纷作出判断后,裁判应具有稳定性和权威性,不能任意启动。而在我国民事司法实践中,有些案件当事人反复申请再审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导致终审不终、司法公信力不足的原因之一。当事人申请再审与司法终局性在理念上、制度上、价值实现上存在冲突,应对民事诉讼当事人申请再审次数规定予以重构,以更好地发挥再审程序的功能,实现司法终局和权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终局 再审 次数限制
下载PDF
WTO与中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
5
作者 高新华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5-67,共3页
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是一个庞大的国际行政法体系,其中的许多内容将对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发 展产生重大影响。WTO司法最终理念所确立的"不利影响标准"对我国现行的"合法权益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WTO... 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是一个庞大的国际行政法体系,其中的许多内容将对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发 展产生重大影响。WTO司法最终理念所确立的"不利影响标准"对我国现行的"合法权益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WTO法制统一原则要求行政相对人有资格对更多的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行政行为提请司法审查;WTO争端 解决机制则进一步扩大了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护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告资格 行政相对人 行政诉讼 法制统一 WTO法 行使 行政法 中国 中国 不利影响
下载PDF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行政诉讼基本原则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晨 李亚兰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7-40,共4页
为了实现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伟大目标,必须充分发挥法律规范的作用,以不断发展的法制予以制度化的保障。在这一过程中,行政诉讼的作用将是举足轻重的。而行... 为了实现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伟大目标,必须充分发挥法律规范的作用,以不断发展的法制予以制度化的保障。在这一过程中,行政诉讼的作用将是举足轻重的。而行政诉讼基本原则作为行政诉讼的基本精神和指引导向,其修正与完善将为和谐社会的最终形成提供有力保证。具体而言,应当进一步强化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促进司法公正;确立司法终局原则,切实发挥司法裁判作为人权保障最后一道屏障的作用;明确调解原则,和缓矛盾,节约司法成本和社会成本,利于执行;引入案卷排他性原则,进一步规范行政主体的执法行为,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司法终局原则 调解原则
下载PDF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制度竞争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大勇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4-142,共9页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是解决行政争议、监督权力、保障权利的两条基本路径。两者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在运行过程中优势互补、功能并存,呈现出制度竞争的格局。由于理论认识和制度设计等方面的不足,两种行政监督救济制度所形成的良性竞争并...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是解决行政争议、监督权力、保障权利的两条基本路径。两者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在运行过程中优势互补、功能并存,呈现出制度竞争的格局。由于理论认识和制度设计等方面的不足,两种行政监督救济制度所形成的良性竞争并未显现,反而趋于相互抵触、消解。立足现行法律规定,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竞争理论,以健全行政争议多元化解机制的国策目标为导向,对现有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模式提供一种制度经济学和规范法学的双重观察视角。两种制度的竞争要素包括纠纷解决主体、制度更新能力、法律服务产品。制度竞争的逻辑体现为共同性稀缺性的竞争目标、竞争应遵循共同规则、竞争并不排斥合作等三个方面。通过对行政复议制度的完善,可营造一种良性互动、开放合作的多元化行政争议制度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 制度竞争 司法政策 司法终局
原文传递
浅议司法最终解决原则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晓茹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71-73,共3页
司法最终解决原则,是指以法院的审判作为解决民事纠纷最终手段的原则。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应在我国确立严格的司法最终解决原则,赋予其“凡私法调整范围内的社会纠纷都可由法院以民事诉讼程序解决”的含义。但在此过程中,... 司法最终解决原则,是指以法院的审判作为解决民事纠纷最终手段的原则。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应在我国确立严格的司法最终解决原则,赋予其“凡私法调整范围内的社会纠纷都可由法院以民事诉讼程序解决”的含义。但在此过程中,要有以下两方面的改革与之配套:提高司法效率,增强民事诉讼解决纠纷的机能;开发新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方法,以减轻诉讼机制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最终解决原则 法律特征 民事诉讼 诉权
下载PDF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机制之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17
9
作者 谢尚果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12,共5页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制度是两种不同的行政救济途径,在基本目的上具有一致性,即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免受具体行政行为的不当侵害。由于立法本身的缺陷,这两种制度的衔接不尽合理,使其并未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应构建行政复议前置与...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制度是两种不同的行政救济途径,在基本目的上具有一致性,即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免受具体行政行为的不当侵害。由于立法本身的缺陷,这两种制度的衔接不尽合理,使其并未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应构建行政复议前置与司法终局相结合的统一衔接模式,积极探索并赋予该模式以崭新的内容,并遵循保护相对人权益原则、司法最终原则、高效便捷性原则等三项原则,以此制度设计来调整和完善中国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关系,对于保护相对人权益和防止政府行为偏差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 复议前置 司法终局
原文传递
论我国法院立案登记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8
10
作者 汪擎卓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83-186,共4页
为了解决实践中存在的立案难、起诉难现象,新民诉法司法解释对理论界呼吁已久的立案登记制做出了具体规定1。但如果不对现行的起诉制度与起诉条件进行改革,不从根本上解决起诉条件高阶化的问题,立案登记则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因此,必... 为了解决实践中存在的立案难、起诉难现象,新民诉法司法解释对理论界呼吁已久的立案登记制做出了具体规定1。但如果不对现行的起诉制度与起诉条件进行改革,不从根本上解决起诉条件高阶化的问题,立案登记则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因此,必须完善我国民事立案制度的理论基础,引入程序当事人概念,将起诉要件和诉讼要件加以区分,确立司法最终解决原则,并在制度设计上,完善民事诉讼审前程序,促进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案登记制 诉讼要件 司法最终解决原则 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
下载PDF
社会治理背景下竞技体育有限自治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蓝涛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24,共3页
在社会治理背景下,由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特殊历史背景,我国竞技体育行业自治应走一条从"有限自治"到"高度自治"的发展路线。通过确立"行业自治、政府引导、部门配合、公众参与"的多元管理模式,建立竞... 在社会治理背景下,由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特殊历史背景,我国竞技体育行业自治应走一条从"有限自治"到"高度自治"的发展路线。通过确立"行业自治、政府引导、部门配合、公众参与"的多元管理模式,建立竞技体育行业有限自治体系,最终实现竞技体育行业高度自治。竞技体育有限自治体系要坚持司法最终解决的原则,并明确有限自治体系下竞技体育纠纷的救济范围和救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体育 有限自治 政府引导 司法最终解决 行业自治 管理模式 救济范围 救济路径
下载PDF
行政终局裁决探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衍明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26-31,共6页
行政终局裁决直接影响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关系到行政相对人的权益保护,是行政法理论中较为敏感的问题。应该坚持司法最终裁决原则,取消行政机关终局裁决的权力,有效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推进行政法治。
关键词 行政终局裁决 司法最终裁决 行政法治
下载PDF
权力运行视角下审判权与行政权冲突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霍敬裕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0-165,287-288,共6页
审判权与行政权同为权力分立的一支,本应处于并行不悖的状态。然而,行政权的恣意扩张招致审判权的逐步萎缩甚至失准。试观此矛盾,从权力的关联性到权力的重新定位,审判权与行政权并无强弱之分,亦无高低之别。两者的冲突解决不能依靠权... 审判权与行政权同为权力分立的一支,本应处于并行不悖的状态。然而,行政权的恣意扩张招致审判权的逐步萎缩甚至失准。试观此矛盾,从权力的关联性到权力的重新定位,审判权与行政权并无强弱之分,亦无高低之别。两者的冲突解决不能依靠权力的单方面压制,而是基于权力的合理配置,配置的基点则又回到了司法最终救济这一法治的基本原则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权 行政权 审判权与行政权 司法最终救济原则
下载PDF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立法改革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培磊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14年第3期114-124,128,共11页
受案范围的立法改革要致力于最大程度的解决行政争议,并且解决争议应以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为主要目的。但是实现这一目标有多重制约因素,既有文本内的,还有文本外的:行政争议性质认定泛政治化、特权化,司法权被过度抑制... 受案范围的立法改革要致力于最大程度的解决行政争议,并且解决争议应以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为主要目的。但是实现这一目标有多重制约因素,既有文本内的,还有文本外的:行政争议性质认定泛政治化、特权化,司法权被过度抑制,司法最终裁决原则没有真正确立,法院的裁判能力有限等。修法时应采取开放的框架,务实的设计,对制约因素进行选择性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 受案范围 行政争议 司法最终裁决
下载PDF
论特别权力关系问题之解决路径——以“否定说”为视角
15
作者 廖振权 孙瑜蓓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08-111,共4页
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在近些年已经成为我国行政法的热门话题,行政法学者也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激烈的讨论,笔者探讨了目前我国是否需要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并且对于特别权力关系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路径。
关键词 特别权力关系 正当程序 司法最终原则
下载PDF
浅析恢复性司法之适用
16
作者 马婷婷 罗鹏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1期90-92,共3页
恢复性司法的根本价值是恢复业已遭到破坏的社会关系,使得一定地区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向和谐。这一价值取向与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相契合,由此决定了恢复性司法的适用不应当仅仅局限在刑事领域,而应扩大到治安领... 恢复性司法的根本价值是恢复业已遭到破坏的社会关系,使得一定地区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向和谐。这一价值取向与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相契合,由此决定了恢复性司法的适用不应当仅仅局限在刑事领域,而应扩大到治安领域,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使社会关系恢复到和谐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性司法 管辖机关 司法最终解决原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