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变混合共轭梯度盲提取算法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柳 张杭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58,共8页
针对传统独立分量分析(ICA)方法对时变信道跟踪能力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时变混合共轭梯度盲提取算法。该算法有效利用了各源信号的时序结构差异,仅利用其二阶统计量解决了具有不同功率谱密度的信号的分离,而无须估计信号的概率密度和... 针对传统独立分量分析(ICA)方法对时变信道跟踪能力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时变混合共轭梯度盲提取算法。该算法有效利用了各源信号的时序结构差异,仅利用其二阶统计量解决了具有不同功率谱密度的信号的分离,而无须估计信号的概率密度和计算高阶累积量,减少了运算的复杂度并可用于杂系信号混合的盲分离问题;同时,算法利用仅具有一个全局最优解的凸代价函数,采用计算简单并具有较好数值表现的自适应共轭梯度算法进行迭代,获得了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好的稳定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与传统ICA算法相比,具有对时变系统更好的跟踪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 二阶统计量 共轭梯度 杂系混合 跟踪能力
下载PDF
甲烷/石松子粉尘混合体系爆炸下限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7
2
作者 喻健良 纪文涛 +2 位作者 孙会利 闫兴清 张新燕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24-930,共7页
基于标准20 L球形爆炸装置,在相同测试条件下,分别测量了石松子粉尘、甲烷和不同浓度配比的甲烷/石松子粉尘混合体系爆炸下限,并将测试结果与Le Chatelier’s law、Bartknecht curve、Jiang method等混合体系爆炸下限预测结果进行了对... 基于标准20 L球形爆炸装置,在相同测试条件下,分别测量了石松子粉尘、甲烷和不同浓度配比的甲烷/石松子粉尘混合体系爆炸下限,并将测试结果与Le Chatelier’s law、Bartknecht curve、Jiang method等混合体系爆炸下限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低于爆炸下限的甲烷和低于爆炸下限的石松子粉尘混合后仍具有爆炸危险性。石松子粉尘爆炸下限随混合体系中甲烷体积分数的增高而减小。Le Chatelier’s law、Bartknecht curve、Jiang method均不能准确预测甲烷/石松子粉尘混合体系爆炸下限。Le Chatelier’s law对甲烷体积分数φ与甲烷爆炸下限φ_L之比φ/φ_L<0.5的混合体系爆炸下限的预测值偏小,而对φ/φ_L>0.5的混合体系预测值偏大;Bartknecht curve在预测φ/φ_L>0.5的混合体系爆炸下限时适用性较好,而对于φ/φ_L<0.5的混合体系预测值偏小;Jiang method不适用于预测甲烷/石松子粉尘混合体系爆炸下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爆炸 爆炸下限 气粉混合体系 石松子 甲烷
下载PDF
气粉两相体系爆炸动力学特性及机理研究进展
3
作者 苏彬 董浩伟 +3 位作者 罗振敏 邓军 王涛 程方明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09-2122,共14页
可燃性粉尘与易燃易爆气体广泛存在于工贸行业的各个环节之中,即使当粉尘和气体浓度都低于爆炸下限时,混合体系仍有发生爆炸的可能性,所以与单一粉尘或气体相比,气粉两相体系具有更高的爆炸危险性。主要从气粉两相体系的爆炸条件、爆炸... 可燃性粉尘与易燃易爆气体广泛存在于工贸行业的各个环节之中,即使当粉尘和气体浓度都低于爆炸下限时,混合体系仍有发生爆炸的可能性,所以与单一粉尘或气体相比,气粉两相体系具有更高的爆炸危险性。主要从气粉两相体系的爆炸条件、爆炸效应以及爆炸机理三方面分析总结了两相体系爆炸敏感度参数、爆炸强度参数、火焰传播特性变化规律及其爆炸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气粉两相体系的爆炸特性主要是受粉体粒径、粉体浓度、粉体物理化学特性、可燃气体浓度等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且不同体系之间具有较大差异性。此外,依据粉体热稳定性将两相体系分为两大类别,并分别探讨了其爆炸机理。基于此,对气粉两相体系爆炸防控亟待解决的方向和今后研究重点进行展望,为工矿气粉涉爆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 爆炸 混合物 爆炸敏感度 爆炸特性 爆炸机理 两相体系
下载PDF
甲烷/石松子两相混合体系爆炸强度参数 被引量:6
4
作者 喻健良 孙会利 +3 位作者 纪文涛 闫兴清 张新燕 蔡林锋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2-97,共6页
基于改进的20 L球形粉尘爆炸装置,在相同初始条件下分别测量了甲烷、石松子粉尘和甲烷/石松子两相混合体系的爆炸压力、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和爆炸指数等参数,系统研究了甲烷/石松子粉尘两相混合体系爆炸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甲烷的添... 基于改进的20 L球形粉尘爆炸装置,在相同初始条件下分别测量了甲烷、石松子粉尘和甲烷/石松子两相混合体系的爆炸压力、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和爆炸指数等参数,系统研究了甲烷/石松子粉尘两相混合体系爆炸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甲烷的添加能显著提高低质量浓度石松子粉尘爆炸压力而降低高质量浓度石松子粉尘爆炸压力;甲烷对石松子粉尘最大爆炸压力没有显著影响,但能显著提高石松子粉尘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甲烷/石松子粉尘混合体系爆炸指数高于单相石松子粉尘爆炸指数,但甲烷/石松子粉尘混合体系和单相石松子粉尘爆炸指数均低于单相甲烷爆炸指数。工业生产过程中应避免粉尘混入可燃气体以降低粉尘爆炸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爆炸 气/粉尘两相体系 爆炸强度 甲烷 石松子
下载PDF
基于非参数密度估计的多通道盲解卷积 被引量:1
5
作者 贾鹏 史习智 《信号处理》 CSCD 2003年第4期358-361,共4页
非参数密度估计方法被用来直接估计在自然梯度盲解郑积算法中遇到的评价函数(score function)。与用一个非线性函数简单地代替评价函数相比较,这种直接估计评价函数的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它可以用来对杂系混合信号,即同时包含超高斯和亚... 非参数密度估计方法被用来直接估计在自然梯度盲解郑积算法中遇到的评价函数(score function)。与用一个非线性函数简单地代替评价函数相比较,这种直接估计评价函数的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它可以用来对杂系混合信号,即同时包含超高斯和亚高斯的信号,进行盲解卷积。因为评价函数可以被直接的估计出来,因此,就不需要针对不同的源信号选择不同的非线性函数来代替评价函数。这种方法可以用在更加“盲”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处理 非参数密度估计 多通道盲解卷积 非线性函数 评价函数
下载PDF
酒精蒸气/烟草粉尘两相混合体系最小点火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徐伟巍 熊静文 +1 位作者 刘柏清 侯照文 《火灾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7-142,共6页
在烟草加工的加香工序,挥发的酒精和搅拌混料产生的烟草粉尘形成气粉混合体系,其燃爆特性相较于单相烟草粉尘有较大变化。对20 L爆炸球进行了部分改造,可完成20℃~80℃环境温度、100%LEL以下酒精蒸气浓度、最大2 J电火花能量组合的气粉... 在烟草加工的加香工序,挥发的酒精和搅拌混料产生的烟草粉尘形成气粉混合体系,其燃爆特性相较于单相烟草粉尘有较大变化。对20 L爆炸球进行了部分改造,可完成20℃~80℃环境温度、100%LEL以下酒精蒸气浓度、最大2 J电火花能量组合的气粉混合物的最小点火能测试。选用烘丝和加香烟草粉尘做对比,探究了环境温度和酒精蒸气浓度对酒精蒸气/烟草粉尘两相混合体系点火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同环境温度下,加香烟草粉尘的最小点火能比烘丝烟草粉尘低;加香粉尘、烘丝粉尘及混合体系的最小点火能随环境温度变化的趋势一致,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加入10%LEL的酒精蒸气后,相同温度下气粉混合体系的最小点火能低于单相烟草粉尘。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二者的差值逐渐减小,酒精蒸气诱导烟草粉尘最小点火能降低的能力逐步减小甚至消失;在电点火条件下,当酒精蒸气浓度低于50%LEL时,气粉混合体系较难被点燃,当酒精蒸气浓度高于75%LEL时,混合体系较易被点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蒸气/烟草粉尘 气粉混合 环境温度 移动电极法 最小点火能
下载PDF
气力式圆筒筛膜杂分离机改进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5
7
作者 彭强吉 李成松 +2 位作者 康建明 史高昆 张恒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6-135,共10页
针对气力式圆筒筛膜杂分离机筛分性能波动大的问题,增设运移装置、重置圆筒筛筛孔排布与大小,以保持气流分布均匀性、改善杂质通过性,提高了气力式圆筒筛膜杂分离机筛分性能的稳定性。对圆筒筛内膜杂混合物进行运动分析,选取圆筒筛转速... 针对气力式圆筒筛膜杂分离机筛分性能波动大的问题,增设运移装置、重置圆筒筛筛孔排布与大小,以保持气流分布均匀性、改善杂质通过性,提高了气力式圆筒筛膜杂分离机筛分性能的稳定性。对圆筒筛内膜杂混合物进行运动分析,选取圆筒筛转速、进风管风速、气流角度为试验因素,以膜中含杂率和杂中含膜率作为评价指标,运用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设计三因素三水平试验,分析各因素对膜杂分离作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膜中含杂率影响主次顺序依次为:进风管风速、圆筒筛转速、气流角度;各因素对杂中含膜率影响主次顺序依次为:圆筒筛转速、进风管风速、气流角度。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响应曲面图,进行了综合影响效应分析,得出当圆筒筛转速为23.8 r/min、进风管风速为5.9 m/s、气流角度为2.7°时,膜中含杂率为10.60%,杂中含膜率为0.133%。对上述优化结果进行试验验证,得出在该参数组合下的膜中含杂率平均值为10.54%,杂中含膜率平均值为0.132%,表明该整机优化方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杂混合物 分离机 运移装置 改进设计 试验
下载PDF
Formulation of thermo-hydro-mechanical coupling behavior of unsaturated soils based on hybrid mixture theory 被引量:2
8
作者 Guo-Qing Cai Cheng-Gang Zhao +1 位作者 Dai-Chao Sheng An-Nan Zhou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4期559-568,共10页
Thermo-Hydro-Mechanical (THM) coupling pro- cesses in unsaturated soils are very important in both theoretical researches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A coupled formulation based on hybrid mixture theory is derived... Thermo-Hydro-Mechanical (THM) coupling pro- cesses in unsaturated soils are very important in both theoretical researches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A coupled formulation based on hybrid mixture theory is derived to model the THM coupling behavior of unsaturated soils. The free-energy and dissipative functions for different phases are derived from Taylor's series expansions. Constitutive relations for THM coupled behaviors of unsaturated soils, which include deformation, entropy change, fluid flow, heat conduction, and dynamic compatibility conditions on the interfaces, are then established. The number of field equations is shown to be equal to the number of unknown variables; thus, a closure of this coupling problem is established. In addition to modifications of the physical conservation equations with coupling effect terms, the constitutive equations, which consider the coupling between elastop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soil skeleton, fluid flow, and heat transfer, are also deri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o-hydro-mechanical coupling Unsatu-rated soils hybrid mixture theory Constitutive equations ·Elastoplastic deformation
下载PDF
A micropolar mixture theory of multi-component porous media 被引量:1
9
作者 黄璐 赵成刚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2009年第5期617-630,共14页
A mixture theory is developed for multi-component micropolar porous media with a combination of the hybrid mixture theory and the micropolar continuum theory. The system is modeled as multi-component micropolar elasti... A mixture theory is developed for multi-component micropolar porous media with a combination of the hybrid mixture theory and the micropolar continuum theory. The system is modeled as multi-component micropolar elastic solids saturated with multi- component micropolar viscous fluids. Balance equations are given through the mixture theory. Constitutive equations are developed based on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and constitutive assumptions. Taking account of compressibility of solid phases, the volume fraction of fluid as an independent state variable is introduced in the free energy function, and the dynamic compatibility condition is obtained to restrict the change of pressure difference on the solid-fluid interface. The constructed constitutive equations are used to close the field equations. The linear field equations are obtained using a linearization procedure, and the micropolar thermo-hydro-mechanical component transport model is established. This model can be applied to practical problems, such as contaminant, drug, and pesticide transport. When the proposed model is supposed to be porous media, and both fluid and solid are single-component, it will almost agree with Eringen's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 mixture theory MICROPOLAR MULTI-COMPONENT deforming porous media
下载PDF
基于复合混合物理论的热-水力-力学污染物输运模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璐 赵成刚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3-98,共6页
污染物在饱和可变形多孔介质中的输运问题属于多场耦合的范畴.为模拟含N种组分的液相污染物在可压缩固相多孔介质中的输运过程,在复合混合物理论的基础上将体积分数作为内变量引入,提出并建立了可压缩多孔介质中多组分污染物热-水力-力... 污染物在饱和可变形多孔介质中的输运问题属于多场耦合的范畴.为模拟含N种组分的液相污染物在可压缩固相多孔介质中的输运过程,在复合混合物理论的基础上将体积分数作为内变量引入,提出并建立了可压缩多孔介质中多组分污染物热-水力-力学耦合输运问题的热力学框架.将体积分数看作独立变量用于描述介质的微观结构,并形成动力相容条件来描述由多组分流体饱和的可压缩多孔介质界面处应力突变的微观力学机制.根据近平衡态理论以及线性化方法得到基于上述理论框架的线性化热-水力-力学耦合污染物输运模型.所提出的模型是在公理系统基础上建立的,输运过程中的渗流和扩散过程最终可表示为与相的密度梯度、组分浓度梯度、体积分数梯度及温度梯度有关的形式,实现了多种因素的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输运 复合混合物理论 多组分流体 多孔弹性 热力学框架
下载PDF
高温持续荷载作用下复合纤维对沥青混合料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航 徐金枝 +1 位作者 郝培文 凌天清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344-2355,共12页
为了研究复合纤维沥青混合料在高温持续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根据工程中常用纤维和已有研究成果,选用了三种复合纤维,对沥青混合料的变形发展规律及内部空隙结构特征开展试验研究。首先采用加速加载试验,对不掺加纤维和掺加复合纤维的沥... 为了研究复合纤维沥青混合料在高温持续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根据工程中常用纤维和已有研究成果,选用了三种复合纤维,对沥青混合料的变形发展规律及内部空隙结构特征开展试验研究。首先采用加速加载试验,对不掺加纤维和掺加复合纤维的沥青混合料在高温持续荷载作用下的横断面变化和车辙深度进行分析;再利用X-CT扫描技术与VG软件三维重构功能,研究不同纤维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组成及形态特征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高温持续荷载作用下,掺加纤维混合料横断面变形呈现"W"字型,不同纤维在沥青混合料中发挥"加筋"、"增黏"、"吸油"的协同作用,能显著减小沥青混合料的流动变形,且掺加复合纤维III的混合料流动变形最小;掺加不同复合纤维的沥青混合料可采用y=a-b·ln(x+c)进行车辙深度预估。加速加载试验后,掺加三种复合纤维的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最大仅增加7%,分形维数仅降低不到0.5%,表明掺加三种复合纤维基本不改变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结构特征,而且在高温持续荷载作用下,可较好地保持沥青混合料内部空隙的三维形态特征,进而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抗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复合纤维沥青混合料 加速加载试验 X-CT扫描 高温稳定性 空隙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