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8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控制对策 I.21世纪初期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势估计 被引量:1111
1
作者 张维理 武淑霞 +1 位作者 冀宏杰 Kolbe H.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008-1017,共10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重要的湖泊和河流水域如五大湖泊、三峡库区、滇池、白洋淀、南四湖、异龙湖等氮、磷富营养化问题急剧恶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水体污染严重的流域,农田、农村畜禽养殖和城乡结合部的生活排污是造成水体氮、磷...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重要的湖泊和河流水域如五大湖泊、三峡库区、滇池、白洋淀、南四湖、异龙湖等氮、磷富营养化问题急剧恶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水体污染严重的流域,农田、农村畜禽养殖和城乡结合部的生活排污是造成水体氮、磷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其贡献率大大超过来自城市生活污水的点源污染和工业的点源污染。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在各重要流域菜果花(蔬菜、水果、花卉)播种面积增加了4.4倍。菜果花种植为新型产业,农民并未掌握合理的施肥技术。由于种植效益高,菜农为了追求效益,超高量使用氮、磷肥料,单季作物化肥纯养分用量平均为569~2000 kg·ha-1,为普通大田作物的数倍甚至数十倍,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潜在威胁之一。与此同时,农村养殖产业带的发展,使得一些地方畜禽养殖产生的氮、磷数量剧增,最大已达到1 721 kgN·ha-1和639 kgP2O5·ha-1,大大超过了农田可承载的安全负荷,成为各大水域的重要污染源。而城乡结合部地带缺少排污管网等基础设施,加上这一地带城区快速扩张,使之成为城区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分析结果还显示,尽管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程度已十分严重,然而,各主要驱动因素仍然有增无减,进入21世纪初,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剧,农业和农村发展引起的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业面源污染 21世纪初期 形势估计 控制 水体富营养化
下载PDF
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被引量:434
2
作者 全为民 严力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1-299,共9页
随着点源污染得到逐步的治理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 ,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简要地概述了农业面源污染在水体富营养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同时介绍了国内外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措施 ,指出了防治农业面源污... 随着点源污染得到逐步的治理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 ,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简要地概述了农业面源污染在水体富营养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同时介绍了国内外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措施 ,指出了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难点和建立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富营养化 面源污染 农业 防治
下载PDF
中国近岸海域潜在性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 被引量:314
3
作者 郭卫东 章小明 +1 位作者 杨逸萍 胡明辉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8年第1期64-70,共7页
根据中国近岸海域的富营养化普遍受营养盐限制的特征,提出了潜在性富营养化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富营养化分级标准及相应的评价模式。运用该模式分别评价了厦门海域及中国近海的富养化程度。结果表明,厦门东海域尚处于... 根据中国近岸海域的富营养化普遍受营养盐限制的特征,提出了潜在性富营养化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富营养化分级标准及相应的评价模式。运用该模式分别评价了厦门海域及中国近海的富养化程度。结果表明,厦门东海域尚处于贫营养水平,而西海域则为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水平;与厦门西海域相近,中国近海主要河口、海湾总体上处于磷限制或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富营养化 评价模式 中国 近岸海域
下载PDF
人工湿地的氮去除机理 被引量:265
4
作者 卢少勇 金相灿 余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670-2677,共8页
湖泊等水环境的富营养化给人类带来诸多损害,如环境、生态和经济等方面的损害。富营养化的原因和控制途径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的关注。我国针对水环境的富营养化问题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氮是引发水环境富营养化的主要营养物之... 湖泊等水环境的富营养化给人类带来诸多损害,如环境、生态和经济等方面的损害。富营养化的原因和控制途径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的关注。我国针对水环境的富营养化问题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氮是引发水环境富营养化的主要营养物之一。外源氮负荷(分点源和非点源两部分)是水环境污染负荷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污水处理技术应用于收集系统欠缺的非点源污染的治理时成本过高。人工湿地是有效削减水环境中外源氮负荷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处理非点源污染源带来的氮负荷时更是如此。人工湿地具有氮去除效果好、耐冲击负荷能力强、投资低和生态环境友好等优点。因此人工湿地非常适合于水环境富营养化的防治。阐明人工湿地中氮的去除机理对水环境的富营养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防渗人工湿地的氮去除机理主要包括挥发、氨化、硝化/反硝化、植物摄取和基质吸附。未防渗的人工湿地中,周围水体与人工湿地的氮交换影响着人工湿地中氮的去除。一般情况下,人工湿地中硝化/反硝化是最主要的氮去除机理。pH值小于7·5时,氨挥发可忽略。pH值在9·3以上时,氨挥发很显著。处理生活污水的人工湿地中氮的去除主要是依靠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在进水负荷低、气候适宜、植物物种适宜和收割频率与时机适宜的条件下,植物收割可能成为主要的去氮途径。人工合理导向的湿地的氮去除效果通常优于天然湿地。合理的设计(填料的搭配、植物物种的配置以及布水和集水的优化)对人工湿地系统中氮去除的改善有重要影响。合理的运行,如有效的水位控制,正确的植物培育、合理的植物收割等,能有效地改善湿地中的氮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人工湿地 去除机理
下载PDF
太湖富营养化现状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230
5
作者 朱广伟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26,共6页
根据2005-2006年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的监测结果,结合历史监测记录,评价了近5年来太湖富营养化的趋势.结果显示,从2000年以来,太湖的富营养化状况有加重趋势.主要表现在:1)与历史监测资料对比,近5年来无论梅梁湾还是湖心区,夏季水体T... 根据2005-2006年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的监测结果,结合历史监测记录,评价了近5年来太湖富营养化的趋势.结果显示,从2000年以来,太湖的富营养化状况有加重趋势.主要表现在:1)与历史监测资料对比,近5年来无论梅梁湾还是湖心区,夏季水体TN、TP含量均呈增高趋势,如1992-2001年,太湖湖心区夏季(6-8月份)水体TN的平均值为1.706 mg/L (范围1.238-2.266mg/L),而2002-2006这5年间该平均值为2.344mg/L(范围1.924-2.717mg/L),明显高于前10年(p=0.005),另外,同期湖心区夏季的水体透明度则明显下降(1992—2001年夏季平均值为0.63 m,而2002-2006年则为0.34 m,p=0.003); 2)从野外调查看,太湖夏季水华暴发的范围越来越大,从2000年以前的梅梁湾、竺山湾及部分湖西区为主,发展到2006年的整个西太湖,夏季暴发水华的面积占太湖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且一年中出现水华的时间越来越长,水华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微囊藻水华为特征的藻型生态系统在大太湖似乎越来越稳定;3)近年来太湖沉水植物分布区的面积有所下降.研究表明,太湖近年来富营养化的现状不容乐观,原因可能与近几年异常的气候和水文条件有关,也可能与水草区的不断破坏而减弱了微囊藻水华的生态竞争有关,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富营养化 营养状态指数 微囊藻水华 长期监测 浅水湖泊
下载PDF
富营养化水体的水生植物净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96
6
作者 童昌华 杨肖娥 濮培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8期1447-1450,共4页
利用水生植物净化和底泥遮蔽的方法对养鱼池的富营养化水体进行控制研究 .结果表明 ,金鱼藻等 6种水生植物对水中总氮、总磷和硝态氮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而以狐尾藻和微齿眼子菜两种效果最好 ,1个月后对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 83 84 %和 77 ... 利用水生植物净化和底泥遮蔽的方法对养鱼池的富营养化水体进行控制研究 .结果表明 ,金鱼藻等 6种水生植物对水中总氮、总磷和硝态氮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而以狐尾藻和微齿眼子菜两种效果最好 ,1个月后对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 83 84 %和 77 5 4 % ,对硝态氮的去除率分别为 95 85 %和 90 6 5 % ,磷的去除率都达到了 91 7% .但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稍差 ,1个月时去除效果只有 14 %~ 70 % .底泥进行塑料遮蔽处理后在前期 (15~ 2 0d)能控制底泥中营养盐的释放 ,但不能保持长久 ;并在后期表现出“补偿效应” .试验结果还表明 ,水生植物能有效提高水体透明度和水体观感 ,但对改善COD和DO的效果不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植物修复 底泥 水生植物
下载PDF
浅谈国内外江河湖库水体富营养化状况 被引量:155
7
作者 马经安 李红清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75-578,共4页
随着人类对环境资源开发利用活动日益增加,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工农业生产大规模地迅速发展,工业化带来了"城市化"现象,使得大量含有氮、磷营养物质的生活污水排入附近的湖泊、水库和河流,增加了这些水体的营养物质的负荷... 随着人类对环境资源开发利用活动日益增加,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工农业生产大规模地迅速发展,工业化带来了"城市化"现象,使得大量含有氮、磷营养物质的生活污水排入附近的湖泊、水库和河流,增加了这些水体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施用的化肥和牲畜粪便逐年增加,经雨水冲刷和渗透,进入水体的营养物质不断增多。以上这些人为因素的影响,极大地减少了水体由贫营养向富营养过渡所需要的时间。国内外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在全球范围内30%~40%的湖泊和水库遭受不同程度富营养化影响,我国近年来湖泊富营养化呈发展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41%上升到90年代后期的77%,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也较严重,处于富营养状态的水库个数和库容分别占所调查水库的30.8%和11.2%。总体而言,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程度和范围呈发展趋势,城市湖泊及邻近城镇的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湖泊和水库等相对静止的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现象重于河流,但河流富营养化问题也不容轻视。富营养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水环境保护中的重大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湖泊 水库 河流
下载PDF
太湖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引起的饮用水危机——原因与对策 被引量:197
8
作者 秦伯强 王小冬 +2 位作者 汤祥明 冯胜 张运林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96-906,共11页
2007年5月份发生在无锡太湖蓝藻水华引起的自来水危机事件进一步凸现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严峻局面和蓝藻水华频发的现状。从分析太湖富营养化发生、发展,蓝藻水华爆发的原因和机制入手,提出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和蓝藻水华控制的途径和措施... 2007年5月份发生在无锡太湖蓝藻水华引起的自来水危机事件进一步凸现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严峻局面和蓝藻水华频发的现状。从分析太湖富营养化发生、发展,蓝藻水华爆发的原因和机制入手,提出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和蓝藻水华控制的途径和措施。研究表明,太湖富营养化之所以如此严重而且治理起来异常艰难,主要是由于太湖发育于长江中下游洪泛平原,营养本底高;由于水浅和沉水植被的退化使得频繁的风浪扰动造成内源营养盐负荷维持在一个非常高的水平;而流域内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进一步加剧了太湖富营养化进程。蓝藻水华爆发一方面与蓝藻本身的生理特征有关,如固碳、伪空泡、光吸收及营养盐利用的能力;另一方面则与系统内物理、化学、生物环境有关,如独特的浅水湖泊水下光场结构和低的捕食压力。太湖的富营养化治理需遵循控源截污、湖泊生态修复和流域管理的原则,具体措施包括前置库和人工湿地的面源污染物控制技术;物理机械和生物去除内源营养盐削减技术;沉水植被恢复的湖泊生态修复技术。而蓝藻水华的控制技术则包括围隔拦截和导流的物理工程方法、絮凝沉降和抑藻物添加的化学工程方法以及生态浮床和生物操纵的生态工程方法。具体使用时,需要先诊断、后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富营养化 浅水湖泊 湖泊治理 生态恢复
下载PDF
水体富营养化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81
9
作者 龚志军 谢平 +1 位作者 唐汇涓 王士达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0-216,共7页
在武汉东湖营养水平不同的四个湖区 ,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周年研究。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与营养水平呈相反趋势 ,富营养化导致多样性明显降低。研究还表明 ,霍甫水丝蚓的密度与水体营养水平呈正相关系 ,在超... 在武汉东湖营养水平不同的四个湖区 ,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周年研究。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与营养水平呈相反趋势 ,富营养化导致多样性明显降低。研究还表明 ,霍甫水丝蚓的密度与水体营养水平呈正相关系 ,在超富营养水体中其密度最高 ,年平均 350 2ind ./m2 ,最高可达 1 0 52 4ind ./m2 ,这与其能忍受由于富营养导致的低氧环境有关 ;而在中营养水体中平均密度仅 2 7ind ./m2 。首次讨论了中国长足摇蚊与水体营养水平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 ,中国长足摇蚊应属超富营养水体的指示种 ,但其耐受性较霍甫水丝蚓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富营养化 物种多样性 多样性指数 湖泊
下载PDF
三峡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84
10
作者 蔡庆华 胡征宇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11,共5页
三峡水库蓄水后,大部分库湾已出现富营养化态势,并暴发了数次以甲藻(拟多甲藻)和硅藻(小环藻)为主的水华现象,特别是在春季。以香溪河库湾为例,分析两周年的营养状态变化,总体上说,除冬季外,大多数月份为富营养,在春季则为重富营养。对... 三峡水库蓄水后,大部分库湾已出现富营养化态势,并暴发了数次以甲藻(拟多甲藻)和硅藻(小环藻)为主的水华现象,特别是在春季。以香溪河库湾为例,分析两周年的营养状态变化,总体上说,除冬季外,大多数月份为富营养,在春季则为重富营养。对三峡水库22条入库支流库湾的营养状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有5条(22.7%)支流库湾为中营养,17条(77.3%)支流库湾为富营养(重富营养化支流库湾有10条,占45.5%);但三峡水库本身水质尚好,仍保持中营养状态。统计分析表明,入库支流流域的年均流量和流域面积与支流库湾叶绿素a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支流库湾越小或年均流量越小,藻类叶绿素a浓度就越高,即越容易在春季形成水华。文中讨论了控制和减缓富营养化几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富营养化 藻类水华
下载PDF
湖泊富营养化综合评价方法 被引量:163
11
作者 蔡庆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1期89-94,共6页
从对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的一般方法入手,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湖泊富营养化综合评价的一些方法.提出:营养状态指数法(TSI)由于可对湖泊营养状态进行连续的数值化的分级,从而为湖泊富营养化机理的定量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应是今后湖... 从对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的一般方法入手,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湖泊富营养化综合评价的一些方法.提出:营养状态指数法(TSI)由于可对湖泊营养状态进行连续的数值化的分级,从而为湖泊富营养化机理的定量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应是今后湖泊富营养化评价中的主要方法.文中对综合评价指标的定权方法亦作了分析,认为层次分析法较理想.并给出了TSI及其修正方法中的权重分配.最后.文中讨论了综合评价与其他分析方法如聚类分析等的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营养状态指数 综合评价 湖泊 水体
下载PDF
湖泊藻型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理论及应用 被引量:131
12
作者 王国祥 成小英 濮培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73-282,共10页
湖泊富营养化防治走过了从控制营养盐、直接除藻 ,到生物调控、生态工程及生态恢复等艰难历程 ,各国为此投入了巨额资金 ,然而收效甚微 ,富营养化依然是全球性重大水环境问题 .回顾和分析富营养化湖泊治理研究与实践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 湖泊富营养化防治走过了从控制营养盐、直接除藻 ,到生物调控、生态工程及生态恢复等艰难历程 ,各国为此投入了巨额资金 ,然而收效甚微 ,富营养化依然是全球性重大水环境问题 .回顾和分析富营养化湖泊治理研究与实践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 ,无疑将有助于采取更切实可行的技术有效控制湖泊富营养化 .综观全球富营养化治理研究成果 ,不难看出 ,富营养化是一个典型的生态问题 ,生态问题只有用生态学方法解决 .在全湖性富营养化难以快速根治的情况下 ,如何集中技术优势和有限财力 ,优先解决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较大的局部水域富营养化问题 ,逐步修复受损的湖泊生态系统、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水体环境质量并建立湖泊健康生态系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湖泊治理 生物调控 生态工程 生态恢复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及其与水相磷的关系 被引量:162
13
作者 朱广伟 秦伯强 +2 位作者 高光 张路 范成新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81-388,共8页
研究了长江中下游22个不同生态类型的浅水湖泊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形态及水相磷含量等水质特征.对沉积物中磷形态的连续提取分析发现,自然粒度下,绝大部分湖泊的沉积物中90%以上的磷是以生物较难利用的形态存在的,活性磷所占比例很... 研究了长江中下游22个不同生态类型的浅水湖泊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形态及水相磷含量等水质特征.对沉积物中磷形态的连续提取分析发现,自然粒度下,绝大部分湖泊的沉积物中90%以上的磷是以生物较难利用的形态存在的,活性磷所占比例很小.而在严重污染的城市湖泊中,活性磷含量则可以占到总磷的35%以上.沉积物中活性磷含量的高低与总磷含量并不一致.水草的存在对水相磷含量及沉积物中磷的活性都有显著的影响.水相磷的含量与沉积物中交换态磷的含量、沉积物铁磷比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沉积物地球化学性质、水体营养盐含量及浅水湖泊生态类型之间存在复杂而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沉积物 水体污染 环境保护 连续提取法 富营养化 生态系统
下载PDF
浅水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44
14
作者 朱广伟 高光 +2 位作者 秦伯强 张路 罗潋葱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14-719,共6页
对太湖不同污染状况和生态系统状况的湖区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形态及其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和磷的化学形态一般都在表层下深5~15cm发生明显的转折;草型湖区、藻型湖区、开阔湖面的大湖区沉积物的理化性质、间... 对太湖不同污染状况和生态系统状况的湖区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形态及其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和磷的化学形态一般都在表层下深5~15cm发生明显的转折;草型湖区、藻型湖区、开阔湖面的大湖区沉积物的理化性质、间隙水中的磷浓度及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存在较大的差异。东太湖沉积物间隙水磷浓度和交换态磷含量都显著低于其他湖区;风浪扰动相对剧烈的开阔湖面湖区沉积物中磷的沉积规律也不同于梅梁湾藻型湖区和东太湖草型湖区。研究表明,浅水湖泊中水生生物状况、风浪扰动状况对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行为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泊 沉积物 地球化学 富营养化 太湖
下载PDF
浮床植物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净化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5
15
作者 周小平 王建国 +2 位作者 薛利红 徐晓峰 杨林章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199-2203,共5页
以浮床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水芹(Oenanthe javanica)和无植物系统为对象,研究了其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对N、P的去除及其N2O的排放情况.结果表明,浮床植物系统对水体中N、P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植物组织所累积的N、P量分别占各自系统... 以浮床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水芹(Oenanthe javanica)和无植物系统为对象,研究了其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对N、P的去除及其N2O的排放情况.结果表明,浮床植物系统对水体中N、P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植物组织所累积的N、P量分别占各自系统去除量的40.32%~63.87%,说明植物的同化吸收作用是N、P去除的主要途径.换水周期内浮床植物系统中硝化反应进行充分,而反硝化反应相对缓慢,导致系统具有较高的NH4+-N去除率,而产生NO3--N累积.植物的存在降低了系统中N2O的排放通量.生长较好的空心菜系统在换水前后平均N2O排放量最低,为17.14μgN·m-2h-,空白高达85.08μgN·m-2h-1,水芹为37.38μg N·m-2·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浮床植物系统 N、P 硝化和反硝化 净化 N2O
下载PDF
大型海藻对富营养化海水养殖区生物修复的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130
16
作者 杨宇峰 费修绠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3-57,共5页
当前 ,中国的多数海水养殖区富营养化相当严重。富营养化可引发赤潮和养殖动物病害 ,给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海带、龙须菜、条斑紫菜等大型海藻 ,生产力很高 ,在生长过程中可大量吸收 C,N,P等生源要素 ,在水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减缓富营养... 当前 ,中国的多数海水养殖区富营养化相当严重。富营养化可引发赤潮和养殖动物病害 ,给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海带、龙须菜、条斑紫菜等大型海藻 ,生产力很高 ,在生长过程中可大量吸收 C,N,P等生源要素 ,在水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减缓富营养化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此外 ,海藻产品可食用、作为饲料、工业原料和有机肥料 ,是具有较高价值的商品。大规模栽培大型海藻是减轻养殖区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 富营养化 海水养殖 生物修复 海带 龙须菜 条斑紫菜
下载PDF
浅水湖泊生态系统恢复的理论与实践思考 被引量:137
17
作者 秦伯强 高光 +6 位作者 胡维平 吴庆龙 胡春华 刘正文 谷孝鸿 朱广伟 陈非洲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6,共8页
随着我国湖泊生态环境越来越严峻,湖泊生态恢复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实际上,湖泊生态恢复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通过一定程度地减缓或改善环境压力,结合某种或多种水生生物的种养措施,逐步使得生态系统向良性的或者是被改变前的状态发展... 随着我国湖泊生态环境越来越严峻,湖泊生态恢复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实际上,湖泊生态恢复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通过一定程度地减缓或改善环境压力,结合某种或多种水生生物的种养措施,逐步使得生态系统向良性的或者是被改变前的状态发展.目前,湖泊生态恢复不是被单纯地理解为种草、养鱼等,就是被解释为生物群落的人为搭配或镶嵌.由于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湖泊治理中有关生态修复的实践长期以来鲜有成功的实例.最后,以太湖为例,给出了湖泊局部水体生态修复达致净化水质的技术思路--通过改善环境来恢复水生植物,通过水生植物恢复来引导生态系统向草型湖泊转变,通过水生系统恢复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这种思路能否成功用于指导湖泊水生植物与生态系统恢复,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生态 生态系统恢复 浅水湖泊 湖泊水 湖泊治理 水生植物 生态修复 养鱼 技术思路 种草
下载PDF
中国富营养化湖泊的生物修复 被引量:112
18
作者 顾宗濂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2-45,共4页
描述了中国湖泊富营养化污染现状 ,论述了湖泊富营养化形成的机理、生物修复富营养化湖泊 (尤其是去除水体和底泥碳、氮、磷 )的理论依据 ;提出了修复湖泊富营养化的技术途径 ,阐明了笔者对机械清淤和生物修复各自具有的优势和缺陷的看法。
关键词 湖泊 富营养化 机理 生物修复 理论 案例
下载PDF
有毒蓝藻及藻毒素生物降解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2
19
作者 吕锡武 稻森悠平 丁国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8-140,共3页
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对有毒藻类viridis及藻毒素RR、YR和LR进行了生物降解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好氧生物处理对供试有毒蓝藻及其藻毒素的降解远比缺氧生物处理工艺有效。同时,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好氧条件下,草履... 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对有毒藻类viridis及藻毒素RR、YR和LR进行了生物降解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好氧生物处理对供试有毒蓝藻及其藻毒素的降解远比缺氧生物处理工艺有效。同时,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好氧条件下,草履虫对有毒藻类和藻毒素降解起重要作用。研究成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富营养化水的生物处理方法,也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其处理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蓝藻 藻毒素 生物处理 生物降解 湖泊
下载PDF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防治与控制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142
20
作者 赵永宏 邓祥征 +2 位作者 战金艳 席北斗 鲁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2-98,共7页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已日益成为全球性的水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提速,资源利用强度加大,导致湖泊氮、磷营养盐严重富集,某些湖泊生态系统结构遭受破坏,功能紊...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已日益成为全球性的水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提速,资源利用强度加大,导致湖泊氮、磷营养盐严重富集,某些湖泊生态系统结构遭受破坏,功能紊乱,一些区域的湖泊蓝藻水华频繁爆发,湖泊富营养化呈现迅猛发展的趋势,并对区域经济发展与生产、生活用水保障带来挑战。尽管为了防控湖泊富营养化,我国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与物力,但在一些湖泊富营养化频繁区,一些防治与控制措施还没有收到理想而满意的效果。文章在综述国内外湖泊富营养化防治与控制策略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在富营养化研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分区、分类控制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湖泊 湖泊富营养化 控制策略 分区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