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的普适与包容——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承平 万伟珊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64-69,共6页
异质文明的文化特质,决定于构成其特定的民族、历史、宗教、经济等社会文化土壤的形态差异;不同的文化特质,又决定了该文化是否具有跨文化传播及移植的普适性与包容性。这些都反映在中、西方的传统节日中。与时俱进地改造社会文化土壤,... 异质文明的文化特质,决定于构成其特定的民族、历史、宗教、经济等社会文化土壤的形态差异;不同的文化特质,又决定了该文化是否具有跨文化传播及移植的普适性与包容性。这些都反映在中、西方的传统节日中。与时俱进地改造社会文化土壤,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历史内涵,是增强文化传播竞争力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播 社会认同 普适性 包容性 传统节日 社会土壤
下载PDF
岭南文化区域系统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叶岱夫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9,共5页
从整体的发展历程来看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最活跃的区域文化之一。岭南文化区域在历史上曾是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本世纪末的改革开放 2 0年来 ,岭南地区成了一块经济发展的热土 ,使岭南文化一跃成为推动中... 从整体的发展历程来看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最活跃的区域文化之一。岭南文化区域在历史上曾是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本世纪末的改革开放 2 0年来 ,岭南地区成了一块经济发展的热土 ,使岭南文化一跃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高势能文化之一。岭南文化在其孕育、成长、定型和演变过程当中受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大 ,构成了其特有的文化整合与演变模式。本文从区域系统分析的角度对岭南文化进行初步研究 ,得出结论 :(1)岭南文化是山水型的实用文化 ;(2 )岭南文化是开放性和兼容性极强的区域文化 ;(3)重实践 ,讲创新 ,少说多干是岭南文化的精髓 ;(4 )岭南文化系统在发展变化过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文化 区域系统分析 地理环境 文化兼容 文化景观
下载PDF
金黄壳囊孢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的培养性状和营养体亲和性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星耀 陈海燕 +2 位作者 梁军 田呈明 吕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9-105,共7页
金黄壳囊孢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是一类重要的树木腐烂病菌,其培养性状和真菌菌丝的营养体亲和性能够反映真菌的遗传、形态、生理、病理和生态等方面的差异。为了探讨金黄壳囊孢菌的遗传变异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对采自我国9个省份... 金黄壳囊孢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是一类重要的树木腐烂病菌,其培养性状和真菌菌丝的营养体亲和性能够反映真菌的遗传、形态、生理、病理和生态等方面的差异。为了探讨金黄壳囊孢菌的遗传变异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对采自我国9个省份的12个杨树品种上的30株C.chrysosperma在4种培养基中的培养性状进行了观察,并在PDA培养基上进行了真菌的营养体亲和性试验。结果表明,供试金黄壳囊孢菌在培养性状上存在明显的种群分化,通过模糊聚类可将30个菌株划分为8个组,且其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地理来源有明显的相关性;30个菌株在PDA上的亲和性配对试验结果表明,绝大多数菌株间产生黑色色素带,少数菌株以及同一菌株不同菌落间不产生此色素带,30个菌株归为25个营养体亲和群(VCG),其中21个VCG各只含1个菌株,1个VCG含3个菌株,只有3个VCG各含2个菌株。研究结果说明供试菌株的营养体亲和性与其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壳囊孢 培养性状 营养体亲和性
下载PDF
组织兼容性、跨国并购知识转移与企业国际化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向阳 齐莹 金慧琦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28-1836,共9页
跨国并购是企业获取知识的有效方式,也是企业获取OIL优势实现国际化的重要途径。组织兼容性是影响跨国并购知识转移的关键变量,且企业不同类型的知识似乎与OIL优势存在内在联系。在跨国并购中,企业究竟应如何通过提高组织兼容性而有效... 跨国并购是企业获取知识的有效方式,也是企业获取OIL优势实现国际化的重要途径。组织兼容性是影响跨国并购知识转移的关键变量,且企业不同类型的知识似乎与OIL优势存在内在联系。在跨国并购中,企业究竟应如何通过提高组织兼容性而有效地提高知识转移,进而增强OIL优势?基于一致性理论和折衷理论,本文将技术知识、管理知识、市场知识与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进行了匹配,在此基础上,将技术兼容性、文化兼容性、战略兼容性、技术知识、管理知识和市场知识纳入到统一框架中,运用SPSS22.0和LISREL8.70软件对182家中国跨国并购企业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兼容性的不同维度均对跨国并购各类型知识转移产生积极影响,进而提升OIL优势。具体来讲,技术兼容性对技术知识转移影响程度最大,进而增强所有权优势;文化兼容性对管理知识转移的促进最强,进而使内部化优势得到增强;战略兼容性最有助于促进市场知识,从而增强区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并购 知识转移 技术兼容性 文化兼容性 战略兼容性
原文传递
儒家文化缓解员工工作压力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常赛超 陈春花 +1 位作者 晁罡 刘子成 《外国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5-120,共16页
中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强国,如何缓解中国员工面临的巨大工作压力,一直是中国企业界和学术界面对的重要议题。本文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通过对宁波兴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单案例纵向研究,发现企业通过深入、持续地开展包括"... 中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强国,如何缓解中国员工面临的巨大工作压力,一直是中国企业界和学术界面对的重要议题。本文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通过对宁波兴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单案例纵向研究,发现企业通过深入、持续地开展包括"言教""身教""境教"在内的儒家文化教育实践,能够从情感和认知上影响员工,进而改善员工对待工作和同事的态度和行为,并最终实现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这一良好效果。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基于文化传统这一独特视角,提出了"文化相宜-工作压力缓解模型",剖析了儒家文化缓解员工工作压力的内在机制,认为其表层原因在于儒家文化是员工生活的主要传统,而深层原因在于儒家文化倡导自强不息和内求自省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工作压力缓解 文化相宜 程序化扎根理论
原文传递
护理结局分类系统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黄蓉 袁倩 +1 位作者 易继群 曹英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3655-3659,共5页
从护理结局分类系统的发展历程、结构及编码、与其他标准化护理语言比较、临床应用性、文化适应性、系统兼容性等方面综述护理结局分类系统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 护理结局分类 标准化护理语言 临床应用 文化适应 系统兼容 综述
下载PDF
概念隐喻翻译的文化适应性探要 被引量:10
7
作者 邓宇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76-81,共6页
隐喻作为认知的一种方式,其概念系统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概念隐喻翻译的核心是恰当处理好原文和译文的文化意象转接问题。文化适应性是文化翻译的一个重要概念,文章从隐喻的理解实质和隐喻模式对翻译思维的启发谈起,从文化与认知的层... 隐喻作为认知的一种方式,其概念系统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概念隐喻翻译的核心是恰当处理好原文和译文的文化意象转接问题。文化适应性是文化翻译的一个重要概念,文章从隐喻的理解实质和隐喻模式对翻译思维的启发谈起,从文化与认知的层面对概念隐喻翻译的文化适应性问题提出了三个原则:(1)把隐喻翻译看作是一个双重认知过程,传达准确的文化意义;(2)在译语中找到概念和形式的统一,考虑译文读者的接受程度,促进文化融合;(3)保持隐喻特征,达到适境的审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概念隐喻 翻译 文化适应性
下载PDF
对国内翻译研究本体回归的思考 被引量:8
8
作者 耿强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31-35,共5页
国内译学界一些学者认为,翻译研究文化范式已然占据了学界的中心位置,却抛弃了语言层面翻译问题的求解,因此讨论的不是翻译研究的本体。他们呼吁翻译研究的本体回归,即回归到对语言转换的研究。然而,呼吁翻译研究回归本体的学者对翻译... 国内译学界一些学者认为,翻译研究文化范式已然占据了学界的中心位置,却抛弃了语言层面翻译问题的求解,因此讨论的不是翻译研究的本体。他们呼吁翻译研究的本体回归,即回归到对语言转换的研究。然而,呼吁翻译研究回归本体的学者对翻译研究文化范式的理解出现偏差,对国内目前研究真正的需求调查不足,没有对翻译实践层面和学科层面的本体作出有效区分,因此得出了偏颇的结论。国内译学界应该在文化范式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充分吸收各种研究范式的长处,真正实现研究的综合性和多元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本体回归 文化范式 多元互补
下载PDF
作为文化认同的抒情美学传统 被引量:8
9
作者 刘毅青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1-105,共5页
本文提出,对于海外华人学者提出的中国抒情传统的建构,必须置于中西比较的语境,以海外华人学者文化认同的视角来理解。抒情传统的建构是以中西文学美学类型的比较展开,抒情传统的文化认同乃是建立在文化自身的连续性和兼容性基础上的文... 本文提出,对于海外华人学者提出的中国抒情传统的建构,必须置于中西比较的语境,以海外华人学者文化认同的视角来理解。抒情传统的建构是以中西文学美学类型的比较展开,抒情传统的文化认同乃是建立在文化自身的连续性和兼容性基础上的文化比较。其意义在于,从当代的学术和艺术实践来看,抒情传统仍有着强大生命力,能够为我们提供美学的双重借鉴,成为当代艺术中具有生命力的美学典范,推动当代中国民族审美意识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传统 文化认同 比较 连续性 兼容性
下载PDF
燕山板栗疫病菌的培养性状与菌株的营养体亲合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秦岭 程继鸿 +2 位作者 高遐虹 刘素花 王有年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15-21,共7页
中国板栗疫病菌在菌落形态、生长速度、产孢多少等培养性状和毒力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中国栗疫病菌从培养性状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正常培养性状 :浅黄色或黄色、生长快、形成分生孢子器的野生型菌落 ;另一类为不正常类型 :培... 中国板栗疫病菌在菌落形态、生长速度、产孢多少等培养性状和毒力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中国栗疫病菌从培养性状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正常培养性状 :浅黄色或黄色、生长快、形成分生孢子器的野生型菌落 ;另一类为不正常类型 :培养性状及生长速率与野生型菌株均不相同。非正常培养性状的菌株占有较大的比例 ,分布于各取样点。中国栗疫病菌株间存在明显的毒力分化 ,培养性状不正常的菌株的毒力有下降的趋势。对燕山栗产区的栗疫病菌株的营养体亲合性 (VC)研究表明 :有 4 3个营养体亲合组(VCGs) ,从而推算至少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疫病菌 培养性状 营养体亲合性
下载PDF
论英译广告中的文化适应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小平 陆丽丽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58-61,85,共5页
广告翻译不仅是语言形式上的转换,更是文化的沟通与理解。文化适应性是文化翻译的一个重要概念,它需要准确的原语文化意义(或涵义)把握;良好的目的语读者接受;适境的审美判断。英译广告应本着“功能相似”的原则向英语的行文习惯和广告... 广告翻译不仅是语言形式上的转换,更是文化的沟通与理解。文化适应性是文化翻译的一个重要概念,它需要准确的原语文化意义(或涵义)把握;良好的目的语读者接受;适境的审美判断。英译广告应本着“功能相似”的原则向英语的行文习惯和广告模式靠拢,取得他们的文化认同和良好的销售业绩。英译广告中进行恰当的文化转换常用的方法有:音意结合法,转译法,仿译法,删减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翻译 文化适应
下载PDF
老字号品牌采用流行文化的合法性获得与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简予繁 周志民 周南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2-152,共11页
文章基于合法性理论,从老字号品牌结合流行文化塑造延伸产品的行为合法性与延伸产品合法性入手,探讨了其来源及对母品牌形象的影响。研究发现,流行文化—品牌形象诉求相关性、流行文化—品牌象征的文化相容性以及流行文化—消费者持续... 文章基于合法性理论,从老字号品牌结合流行文化塑造延伸产品的行为合法性与延伸产品合法性入手,探讨了其来源及对母品牌形象的影响。研究发现,流行文化—品牌形象诉求相关性、流行文化—品牌象征的文化相容性以及流行文化—消费者持续性涉入对品牌行为合法性有显著正向影响;流行文化—品牌象征的文化相容性与流行文化—消费者持续性涉入对品牌延伸产品合法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两种合法性对母品牌积极形象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文章还检验了两种合法性的部分中介作用。文章对于老字号品牌激活实践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字号品牌延伸 品牌行为合法性 品牌延伸产品合法性 文化相容性 品牌形象
下载PDF
炎帝与龙文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庞进 《唐都学刊》 2006年第4期126-129,共4页
《帝王世纪》等古籍称炎帝与龙关系密切,是其母感应“神龙首”后所生;流传于陕西、湖南等地的一些民间传说或直称炎帝为龙,或言炎帝死后化为赤龙。何光岳等学者考证炎帝为伏羲女娲的直系后裔,而伏羲女娲有“龙祖”之称。考古发现的属于... 《帝王世纪》等古籍称炎帝与龙关系密切,是其母感应“神龙首”后所生;流传于陕西、湖南等地的一些民间传说或直称炎帝为龙,或言炎帝死后化为赤龙。何光岳等学者考证炎帝为伏羲女娲的直系后裔,而伏羲女娲有“龙祖”之称。考古发现的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龙塑、龙纹,为炎帝族崇拜龙提供了佐证。龙的文化精神可概括为“容合(兼容、包容、宽容,综合、整合、化合之简称)、福生、谐天、奋进”,炎帝精神与龙的精神具有同一性。对炎帝文化,可从史实、人文两个方面来考察,史实炎帝是人文炎帝的生发点和基础,但不能代替人文炎帝;人文炎帝可以包括史实炎帝,是华夏儿女引以为自豪和骄傲的精神圣殿,是龙的传人世世代代都要高高举起的一面大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帝 龙文化 文化精神 多元容合
下载PDF
论国际广告翻译中的文化适应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燕琴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83-185,共3页
广告翻译与文化密切关联,并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巨大的桥梁沟通作用。由于不同的民族各自具有独特的文化,因此文化的差异使广告翻译变得更加复杂。对文化适应进行了概述,举例探讨了影响国际广告翻译的文化因素,提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恪... 广告翻译与文化密切关联,并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巨大的桥梁沟通作用。由于不同的民族各自具有独特的文化,因此文化的差异使广告翻译变得更加复杂。对文化适应进行了概述,举例探讨了影响国际广告翻译的文化因素,提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恪守文化适应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适应性 广告翻译 文化因素
下载PDF
解析公司治理模式:跨文化视角 被引量:2
15
作者 曹德春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2-95,共4页
霍夫斯泰德的民族文化维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英美、日德、东南亚三种公司治理模式形成的深层次原因。中国的民族文化特征决定了适应中国国情的公司治理模式应是家长式治理模式。由于公司治理背后存在着文化差异,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 霍夫斯泰德的民族文化维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英美、日德、东南亚三种公司治理模式形成的深层次原因。中国的民族文化特征决定了适应中国国情的公司治理模式应是家长式治理模式。由于公司治理背后存在着文化差异,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应注意文化兼容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治理模式 跨文化视角 民族文化维度 跨国并购 文化兼容性
下载PDF
家庭心理治疗在中国的文化契合性探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姚峰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7期57-64,共8页
对家庭心理治疗的文化契合性进行分析和界定,根据心理学的文化契合性特点,结合家庭伦理在中国家庭的文化意义,将家庭伦理作为家庭心理治疗在中国家庭应用的契合性的文化基础。以此为视角,发现中国家庭在伦理观念、家庭成员边界、家庭弹... 对家庭心理治疗的文化契合性进行分析和界定,根据心理学的文化契合性特点,结合家庭伦理在中国家庭的文化意义,将家庭伦理作为家庭心理治疗在中国家庭应用的契合性的文化基础。以此为视角,发现中国家庭在伦理观念、家庭成员边界、家庭弹性、家庭权力结构和亲子关系上所具有的文化特点同家庭心理治疗的目标和理念均有冲突,因此提出需要尊重基本的中国家庭伦理价值,将伦理资源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调整家庭功能的伦理因素等方面进行文化上的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心理治疗 文化契合性 家庭伦理
下载PDF
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中的文化兼容——基于百胜集团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楚昕 李志勇 《邢台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92-94,共3页
跨国公司在实施跨国经营战略时,首先会遇到母国文化与当地文化的冲突,这种跨文化冲突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百胜集团的本土化战略是在跨文化冲突的背景下所实施的一种同本土文化相兼容的一种战略,实质上是在迎合并兼容... 跨国公司在实施跨国经营战略时,首先会遇到母国文化与当地文化的冲突,这种跨文化冲突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百胜集团的本土化战略是在跨文化冲突的背景下所实施的一种同本土文化相兼容的一种战略,实质上是在迎合并兼容中国文化心理,使广大中国消费者产生文化认同,从而解决跨文化冲突的一种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推广对于提升百胜集团在华竞争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国家的企业在参与经济全球化时,应当学习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切实提高自身参与全球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经营 本土化战略 跨文化冲突 文化兼容
下载PDF
大众文化批评性质论略——大众文化批评研究系列论文之一 被引量:2
18
作者 许文郁 朱忠元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26-30,共5页
多元语境下的大众文化急需健康的批评,就大众文化批评的性质而言,它应具有批评内容的精神建设性、批评导向的人文指向性、批评方式和方法的文化兼容性。坚持以上性质是保证大众文化健康发展前提,是进行大众文化批评必须坚持的方向。
关键词 大众文化批评 性质 精神建设性 人文指向性 文化兼容性 大众文化 批评方式 批评导向
下载PDF
论大唐盛世文化氛围对李白思想性格的深刻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海波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 2007年第2期66-72,共6页
本文从唐代盛世文化政策的兼容性、宽容性、对有识之士的重用等三方面,论述盛世文化氛围对诗人开放性、包容性以及追求个性自由、自我价值的思想性格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 盛世 文化氛围 兼容性 宽容性 思想性格
原文传递
关于“安乐死”立法化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3
20
作者 沈德咏 徐艳阳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4-191,共18页
"安乐死"问题事关生死大事,跨越社会、伦理、法律、医学等学科,争议由来已久。对死亡问题进行哲学思辨,目的在于揭示安乐死的哲学基础并寻求共识。对安乐死问题进行伦理分析和文化兼容性思考,有助于突破安乐死问题中国化所面... "安乐死"问题事关生死大事,跨越社会、伦理、法律、医学等学科,争议由来已久。对死亡问题进行哲学思辨,目的在于揭示安乐死的哲学基础并寻求共识。对安乐死问题进行伦理分析和文化兼容性思考,有助于突破安乐死问题中国化所面对的两大障碍。研究并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实现安乐死立法化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乐死 哲学共识 伦理正当性 文化兼容性 法理自洽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