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捏脊疗法作用机制及作用特点探讨 被引量:47
1
作者 蒋龙龙 刘昱材 +1 位作者 李学超 王红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852-2856,共5页
捏脊是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尤其对治疗小儿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文章通过系统回顾和分析国内捏脊疗法的相关文献,从中医的传统理论及现代研究两个方面探讨捏脊疗法的作用机制,归纳其作用特点,以促进捏脊疗法的机制... 捏脊是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尤其对治疗小儿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文章通过系统回顾和分析国内捏脊疗法的相关文献,从中医的传统理论及现代研究两个方面探讨捏脊疗法的作用机制,归纳其作用特点,以促进捏脊疗法的机制研究及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捏脊疗法 机制 特点
原文传递
捏脊疗法对胃运动过缓家兔胃饥饿素及血管活性肠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李学超 刘昱材 +1 位作者 李梦莹 王红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37-639,共3页
目的:探讨捏脊疗法调节胃肠运动可能机制。方法:以0.5mg/m L山茛菪碱注射液静脉注射复制胃运动过缓模型,观察捏脊疗法对胃运动过缓家兔耳中动脉血浆的胃饥饿素(Ghrenlin)、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影响。结果:捏脊疗法可以促进急性胃运... 目的:探讨捏脊疗法调节胃肠运动可能机制。方法:以0.5mg/m L山茛菪碱注射液静脉注射复制胃运动过缓模型,观察捏脊疗法对胃运动过缓家兔耳中动脉血浆的胃饥饿素(Ghrenlin)、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影响。结果:捏脊疗法可以促进急性胃运动过缓家兔动脉血浆内的Ghrenlin、VIP水平恢复。结论:捏脊疗法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改变神经肽类物质的浓度进而调节胃肠道的功能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捏脊疗法 胃饥饿素 血管活性肠肽
原文传递
黄芪桂枝汤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淑芳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77-79,共3页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汤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76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黄芪桂枝汤配合捏脊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汤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76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黄芪桂枝汤配合捏脊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症状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桂枝汤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能够有效减少患儿感染次数和症状持续时间,促进患儿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黄芪桂枝汤 捏脊疗法
原文传递
针刺梁丘、阳陵泉两穴联合整脊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锡 高阳 +5 位作者 杜双庆 刘海永 杨淑伶 高建宏 石连红 张瑾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8期121-124,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梁丘、阳陵泉两穴联合整脊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2月河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和河北省三河市医院门诊治疗的急性腰扭伤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目的观察针刺梁丘、阳陵泉两穴联合整脊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2月河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和河北省三河市医院门诊治疗的急性腰扭伤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梁丘、阳陵泉两穴联合整脊疗法,1次/d,5 d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通络祛痛膏外用联合整脊疗法,1次/d,5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两组的疗效。将患者治疗前后腰痛程度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临床症状与体征积分(腰部疼痛、腰功能检查、强迫姿势、腰肌紧张、前屈、侧屈、翻身、起立、行走、拾物试验、直腿抬高试验)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症状与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症状与体征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或P <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梁丘、阳陵泉两穴联合整脊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脊疗法 疼痛 针刺运动疗法 急性腰扭伤
下载PDF
捏脊疗法对脾虚证家兔血清胃动素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铁浪 赵锋 +3 位作者 张泓 袁宜勤 王欢欢 陈锐 《医学研究杂志》 2010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观察捏脊疗法对脾虚证家兔血清胃动素(motilin,MOT)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肌注射利血平法制作家兔脾虚证模型。将32只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捏脊组与四君子汤组,每组8只,空白及模型组予胃管灌喂蒸馏水,捏脊组予捏脊疗法,四君子... 目的观察捏脊疗法对脾虚证家兔血清胃动素(motilin,MOT)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肌注射利血平法制作家兔脾虚证模型。将32只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捏脊组与四君子汤组,每组8只,空白及模型组予胃管灌喂蒸馏水,捏脊组予捏脊疗法,四君子汤组予胃管灌喂四君子汤处理。采用放免分析法测定血清MOT的含量。结果造模后家兔血清MOT的含量均明显升高,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捏脊组与四君子汤组家兔血清MOT的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捏脊疗法与四君子汤均可使脾虚证家兔血清MOT含量明显降低而发挥治疗作用,且作用相当;考虑小儿服药不便,小儿脾虚证可选择捏脊疗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捏脊疗法 脾虚证 家兔 胃动素 四君子汤 党参 茯苓 白术
下载PDF
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国杰 张强 张迪 《中医儿科杂志》 2013年第1期64-65,共2页
目的:观察捏脊疗法对小儿厌食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有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20例,分别用捏脊疗法、健儿素和葡萄糖酸锌治疗,观察捏脊疗法对食欲提高的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1组为85%,对照... 目的:观察捏脊疗法对小儿厌食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有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20例,分别用捏脊疗法、健儿素和葡萄糖酸锌治疗,观察捏脊疗法对食欲提高的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1组为85%,对照2组为75%,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捏脊疗法对小儿厌食症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厌食症 捏脊疗法 疗效观察
下载PDF
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效果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波 吕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30期106-108,共3页
目的观察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经捏脊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今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附属广安门医院收治的67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捏脊组35例,常规组3... 目的观察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经捏脊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今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附属广安门医院收治的67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捏脊组35例,常规组32例。常规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捏脊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结合捏脊疗法。比较两组患儿疗效。结果捏脊组总有效率为97.1%,高于常规组的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捏脊组发病次数改善率为85.7%,高于常规组(46.8%),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捏脊组平均病程改善率为77.1%。高于常规组的37.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捏脊疗法能提高小儿反复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且无创、安全、操作简便,患儿更易接受,值得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捏脊疗法 小儿 反复呼吸道感染 疗效
下载PDF
捏脊结合针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5例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曙辉 杨丽霞 +2 位作者 魏林林 崔星 彭志华 《针灸临床杂志》 2010年第7期4-6,共3页
目的:观察捏脊结合针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G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DG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采用捏脊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35例口服莫沙必利。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1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并观察患者治疗... 目的:观察捏脊结合针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G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DG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采用捏脊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35例口服莫沙必利。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1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总有效率71.4%,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有影响,治疗后有显著改善并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捏脊结合针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能降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明显改善DGP症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胃轻瘫 捏脊疗法 针灸疗法
下载PDF
捏脊对极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丁瑛雪 任艳芳 崔红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308-310,共3页
目的分析捏脊对极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7年3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胎龄<32周的极早产儿4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捏脊干预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早期微量喂养... 目的分析捏脊对极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7年3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胎龄<32周的极早产儿4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捏脊干预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早期微量喂养。结果给予捏脊干预后,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达到完全胃肠内喂养平均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较常规治疗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捏脊干预后,喂养不耐受症状如呕吐、腹胀很快消失,纳奶量增加,但两组治疗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捏脊辅助治疗极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安全、无害,可以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喂养不耐受 捏脊 早产儿
原文传递
黄芪桂枝汤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0
作者 高莉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66-67,共2页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汤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10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黄芪桂枝汤口服并配合捏脊疗法推拿;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对症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汤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10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黄芪桂枝汤口服并配合捏脊疗法推拿;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对症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发热次数、咳嗽天数、感染频次和病程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桂枝汤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副作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中医疗法 捏脊疗法
下载PDF
捏脊疗法对幼龄脾虚大鼠胃肠运动及SP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黎士荻 王兴桂 吴高鑫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观察捏脊疗法对幼龄脾虚大鼠胃肠运动及血清、结肠、下丘脑SP含量的影响,探讨捏脊疗法治疗小儿脾虚证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幼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方药组和捏脊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幼鼠灌服番泻叶汤建... 目的:观察捏脊疗法对幼龄脾虚大鼠胃肠运动及血清、结肠、下丘脑SP含量的影响,探讨捏脊疗法治疗小儿脾虚证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幼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方药组和捏脊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幼鼠灌服番泻叶汤建立脾虚证模型。造模结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不作任何处理,方药组灌服四君子汤,捏脊组进行捏脊治疗。治疗结束后,采用墨汁灌胃法检测幼鼠胃内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ELISA法检测幼鼠血清、结肠、下丘脑SP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方药组、捏脊组胃内残留率均降低(P<0.05),小肠推进率均升高(P<0.05);方药组血清、结肠、下丘脑SP显著降低(P<0.01);捏脊组结肠、下丘脑SP显著降低(P<0.01)。与方药组比较,捏脊组血清、下丘脑SP略微上升(P<0.05),结肠SP显著升高(P<0.01)。结论:捏脊疗法可调节幼龄脾虚大鼠胃肠运动及血清、结肠、下丘脑SP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SP分泌来改善胃肠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 捏脊疗法 胃肠运动
原文传递
温脾止泻散敷脐联合捏脊疗法对儿童脾虚湿盛型腹泻患儿肠黏膜屏障功能、肠道菌群及细胞免疫水平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苏家辉 刘翠瑛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温脾止泻散敷脐联合捏脊疗法对儿童脾虚湿盛型腹泻患儿肠黏膜屏障功能、肠道菌群及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儿科门诊2017年2月—2018年4月收治的110例符合临床试验标准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 目的探讨温脾止泻散敷脐联合捏脊疗法对儿童脾虚湿盛型腹泻患儿肠黏膜屏障功能、肠道菌群及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儿科门诊2017年2月—2018年4月收治的110例符合临床试验标准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随机分为中医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中医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脾止泻散敷脐联合捏脊疗法,比较治疗前后肠黏膜屏障功能、肠道菌群及细胞免疫水平,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肠道菌群比较:治疗后两组双歧杆菌、乳酸肝菌均有明显提高(P<0.05),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中医组双歧杆菌、乳酸肝菌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免疫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明显升高(P<0.05),CD8+明显降低(P<0.05),且中医组CD3^+、CD4^+、CD4^+/CD8^+、NK高于对照组(P<0.05),CD8^+低于对照组(P<0.05);肠黏膜屏障功能比较:治疗后两组内毒素、乳果糖/甘露醇(lactulose/mannitol,L/M)、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D-乳酸均明显降低(P<0.05),且中医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P<0.05),且中医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组总有效率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76.36%(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脾止泻散敷脐联合捏脊疗法治疗儿童腹泻效果显著,能显著缓解症状,促进肠黏膜屏障功能恢复,改善肠道菌群紊乱,提高患儿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儿童 温脾止泻散 捏脊疗法 肠黏膜屏障功能 肠道菌群 细胞免疫
下载PDF
小儿捏脊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3
作者 游秘秘 陈水金 +3 位作者 刘家瑞 黄敬之 林志刚 刘静利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第23期96-97,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小儿功能性便秘患儿40例,治疗组20例采用小儿捏脊手法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药物治疗。观察Bristol粪便性状分级标准表进行积分评定。结果 2组... 目的探讨小儿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小儿功能性便秘患儿40例,治疗组20例采用小儿捏脊手法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药物治疗。观察Bristol粪便性状分级标准表进行积分评定。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症状无差异。治疗后2组均有明显疗效,但是总治愈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捏脊疗法较妈咪爱药物疗法对于改善小儿功能性便秘疗效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功能性便秘 捏脊疗法 临床观察 儿科 非药物疗法
下载PDF
针灸联合整脊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4
作者 闵奇 李美珍 +1 位作者 唐莉 张佳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08-1310,共3页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整脊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93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整脊治疗,7 d为1个疗程...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整脊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93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整脊治疗,7 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6个疗程,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78%,经秩和检验,两组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Z=2.164,P<0.05)。经过6个疗程的治疗,两组FIM评分、SF-36评分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针灸联合整脊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整脊 中风后遗症
下载PDF
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厌食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艳华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222-224,共3页
小儿厌食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该病迁延日久,可使小儿气血生化不足,影响生长发育及智力发育等,并可影响患儿免疫力,使其患其他系统疾病的可能性增加。近年来,小儿厌食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以城市独生子女中尤为突出,因而受到家... 小儿厌食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该病迁延日久,可使小儿气血生化不足,影响生长发育及智力发育等,并可影响患儿免疫力,使其患其他系统疾病的可能性增加。近年来,小儿厌食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以城市独生子女中尤为突出,因而受到家长及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患儿口服中药依从性差。捏脊疗法具有独特优势,痛苦小、依从性好。中医认为,捏脊疗法可以补益气血、疏通经络、健脾和胃;现代医学认为,捏脊疗法可以调节肠道菌群、提高微量元素、调节肠道运动、增强免疫力。捏脊疗法是最有效的中医外治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捏脊疗法 小儿 厌食 源流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中医捏脊疗法联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蕊 《河北中医》 2016年第7期988-991,共4页
目的观察中医捏脊疗法联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2例RRTI患儿随机分为2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56例予羧甲淀粉钠溶液口服,治疗组5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医捏脊疗法联合葡萄糖酸... 目的观察中医捏脊疗法联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2例RRTI患儿随机分为2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56例予羧甲淀粉钠溶液口服,治疗组5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医捏脊疗法联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2组均3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在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2个月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 G、Ig M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2组疗效;对2组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但仅咳嗽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67.8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血清Ig A、Ig G、Ig M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g A、Ig G、Ig M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均较对照组治疗后升高(P<0.05),但CD8+水平下调(P<0.05)。结论中医捏脊疗法联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小儿RRTI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免疫功能,明显减少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中医疗法 捏脊 口服液 葡糖酸盐类 治疗应用
下载PDF
捏脊运动疗法治疗婴儿期脑瘫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家瑞 向秋阳 +3 位作者 周丽 李兰丽 陈奕宏 周莹 《康复学报》 2017年第6期46-49,共4页
目的:观察捏脊运动疗法治疗婴儿期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婴儿期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捏脊运动组和单纯运动组,每组各35例。前者采用捏脊配合运动疗法,后者采用单纯运动疗法。每天1次,2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采用GM... 目的:观察捏脊运动疗法治疗婴儿期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婴儿期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捏脊运动组和单纯运动组,每组各35例。前者采用捏脊配合运动疗法,后者采用单纯运动疗法。每天1次,2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采用GMFM-88量表评估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尼莫地平法疗效指数评价其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采集患儿体质量、食量值,分析其生长发育的变化。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2组GMFM-88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5),体质量、食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2个疗程后,2组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捏脊运动疗法可明显改善婴儿期脑瘫患儿运动发育迟缓,其疗效优于单纯运动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期脑瘫 捏脊疗法 运动疗法
下载PDF
陈朝明教授通督导气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文艳 陈朝明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第10期59-62,共4页
陈朝明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了通督导气法。本研究介绍了陈朝明教授运用通督导气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针刺胃食管反流病人督脉经上的阳性反应点及随证进行相关腧穴的加减,配合整脊疗法,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功能、调节内分... 陈朝明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了通督导气法。本研究介绍了陈朝明教授运用通督导气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针刺胃食管反流病人督脉经上的阳性反应点及随证进行相关腧穴的加减,配合整脊疗法,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功能、调节内分泌网络、调畅情志等方面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家经验 陈朝明 通督导气法 针刺 整脊疗法 胃食管反流病
下载PDF
捏脊疗法合节段性按摩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坐位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赵勇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12期30-31,38,共3页
目的探讨捏脊疗法合节段性按摩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坐位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尚无独坐能力的6~18个月痉挛型脑瘫患儿,治疗前均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中坐位功能区(A区、B区)的评分,采用捏脊疗法合节段性按摩法治疗,2次/d,20d为一个疗程... 目的探讨捏脊疗法合节段性按摩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坐位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尚无独坐能力的6~18个月痉挛型脑瘫患儿,治疗前均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中坐位功能区(A区、B区)的评分,采用捏脊疗法合节段性按摩法治疗,2次/d,20d为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后观察GMFM(A区、B区)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GMFMA区、B区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达85%。结论捏脊疗法合节段性按摩可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坐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捏脊疗法 节段性按摩 坐位能力
下载PDF
李业甫筋骨并举整脊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0
作者 殷文昊 郭庆军 +2 位作者 蒋涛 李曼 张飞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46-49,共4页
目的观察李业甫筋骨并举整脊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颈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推拿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推拿结合李业甫筋骨并举整脊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 目的观察李业甫筋骨并举整脊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颈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推拿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推拿结合李业甫筋骨并举整脊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DH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所增加(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李业甫筋骨并举整脊法可以有效调节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以减轻患者的眩晕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骨并举 整脊 李业甫 颈性眩晕 椎-基底动脉 平均血流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