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肉嫩度评定方法及其指标间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11
1
作者 李同树 刘风民 +3 位作者 尹逊河 廉爱玲 唐辉 曲江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1-177,共7页
采用剪切值、胶原蛋白(总胶原蛋白、热溶性胶原蛋白、热残留胶原蛋白)和肌纤维结构(肌纤维密度、肌纤维直径)3种方法,分别评定了7个不同鸡种的嫩度。结果表明,应用3种评定方法可以划分出鸡种间的嫩度等级,但各指标间的嫩度排序有差异。... 采用剪切值、胶原蛋白(总胶原蛋白、热溶性胶原蛋白、热残留胶原蛋白)和肌纤维结构(肌纤维密度、肌纤维直径)3种方法,分别评定了7个不同鸡种的嫩度。结果表明,应用3种评定方法可以划分出鸡种间的嫩度等级,但各指标间的嫩度排序有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剪切值、总胶原蛋白、热残留胶原蛋白和肌纤维直径是嫩度评定的主要指标。其中剪切值与热残留胶原蛋白、热残留胶原蛋白与肌纤维直径和总胶原蛋白与热残留胶原蛋白为极显著正相关(P<0 01),剪切值与肌纤维直径为显著正相关(P<0 05)。经综合分析,剪切值的分辨率最高,热残留胶原蛋白、肌纤维直径综合代表性较强。以上评定结果与感官评定的嫩度对比有一定差异,感官评定与组织结构评定的结果相近,与剪切值、胶原蛋白两种方法差异较大。胸腿肌的嫩度不同方法存在差异,鸡种间比较建议采用胸肌为代表进行嫩度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肉 嫩度 剪切值 胶原蛋白 肌纤维结构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品种、日龄及饲养方式对鸡肉肌苷酸和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0
2
作者 周小娟 朱年华 张日俊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51-1256,共6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品种、日龄和饲养方式对鸡肉肌苷酸(IMP)和肌内脂肪(IMF)含量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选取爱拔益加(AA)肉鸡和北京油鸡各240只,每个品种均分笼养和地面平养2种饲养方式,每种饲养方式120只鸡(均为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在21... 本试验旨在研究品种、日龄和饲养方式对鸡肉肌苷酸(IMP)和肌内脂肪(IMF)含量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选取爱拔益加(AA)肉鸡和北京油鸡各240只,每个品种均分笼养和地面平养2种饲养方式,每种饲养方式120只鸡(均为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在21和42日龄分别比较2种饲养方式下鸡的胸肌IMP和IMF含量,并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1)IMP含量北京油鸡显著高于AA肉鸡(P<0.05),42日龄显著高于21日龄(P<0.05),品种和日龄对鸡肉IMP含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2)IMF含量北京油鸡显著高于AA肉鸡(P<0.05),42日龄显著高于21日龄(P<0.05),笼养显著高于平养(P<0.05),3个因素对鸡肉IMF含量的影响无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3)脂肪酸含量除C18:2和C24:0为北京油鸡显著高于AA肉鸡(P<0.05)外,其余脂肪酸则为AA肉鸡显著高于北京油鸡(P<0.05);AA肉鸡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其与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显著高于北京油鸡(P<0.05);除C18:0、C20:0和C22:0外,品种对其他脂肪酸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日龄对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平养显著降低了饱和脂肪酸含量及其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P<0.05);3个因素对鸡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无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由此可知,北京油鸡鸡肉的IMP和IMF含量以及脂肪酸C18:2和C24:0含量显著高于AA肉鸡,42日龄鸡鸡肉的IMP和IMF含量显著高于21日龄鸡,平养鸡鸡肉的IMF含量、饱和脂肪酸C14:0、C18:0、C20:0和C22:0含量以及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均显著低于笼养鸡,品种和日龄对鸡肉的IMP含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肉 品种 饲养方式 肌苷酸 肌内脂肪 互作效应
下载PDF
我国肉鸡加工业科技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45
3
作者 徐幸莲 王虎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共5页
近年来,我国鸡肉产量增长迅速,现已成为世界第二鸡肉生产大国,鸡肉加工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无论在基础研究、设备研发还是在新技术应用等方面都还存在不小差距。本文从肉鸡屠宰、鸡肉产品深加工、鸡肉及产... 近年来,我国鸡肉产量增长迅速,现已成为世界第二鸡肉生产大国,鸡肉加工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无论在基础研究、设备研发还是在新技术应用等方面都还存在不小差距。本文从肉鸡屠宰、鸡肉产品深加工、鸡肉及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肉鸡副产物利用等几个方面对我国和发达国家的肉鸡加工科技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肉鸡加工业的科技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肉 加工业 科技现状 发展趋势
下载PDF
鸡肉蛋白质组成与分离研究 被引量:41
4
作者 周雪松 赵谋明 +2 位作者 林伟锋 芮汉明 刘通讯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12,共4页
对鸡肉蛋白构成进行了分离与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鸡肉蛋白中水溶性部分占49.23%,盐溶性部分占13.72%,总基质蛋白占37.03%。鸡肉蛋白氨基酸组成比例均衡,且鲜味氨基酸、支链氨基酸、抗氧化性氨基酸、精氨酸、赖氨酸含量高,但在鸡肉蛋白各... 对鸡肉蛋白构成进行了分离与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鸡肉蛋白中水溶性部分占49.23%,盐溶性部分占13.72%,总基质蛋白占37.03%。鸡肉蛋白氨基酸组成比例均衡,且鲜味氨基酸、支链氨基酸、抗氧化性氨基酸、精氨酸、赖氨酸含量高,但在鸡肉蛋白各组分中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鸡肉原料及其各组分蛋白疏水性值计算表明,除了非蛋白氮中蛋白的疏水性值较低(697.92Cal/mol)外,其余均在1138.66~1457.83Cal/mol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肉 蛋白组成 分离 疏水性值
下载PDF
鸡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5
作者 赵文华 王桂瑛 +7 位作者 王雪峰 程志斌 谷大海 徐志强 范江平 普岳红 葛长荣 廖国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337-343,351,共8页
鸡肉是重要的肉类来源,它以特殊的味道和较高的营养价值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鸡肉风味是由肉中水溶性化合物及烹饪过程中发生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的挥发性化合物组成,是鸡肉食用品质的特征指标。本文主要综述鸡肉中风味物质的产... 鸡肉是重要的肉类来源,它以特殊的味道和较高的营养价值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鸡肉风味是由肉中水溶性化合物及烹饪过程中发生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的挥发性化合物组成,是鸡肉食用品质的特征指标。本文主要综述鸡肉中风味物质的产生途径、风味物质的种类以及在养殖和屠宰期间影响鸡肉风味的要素,为进一步深入探讨鸡肉风味物质形成机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肉 风味 前体物 种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鸡肉风味的形成机制与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6
作者 崔小燕 苟钟勇 +1 位作者 蒋守群 蒋宗勇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00-508,共9页
风味是衡量鸡肉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鸡肉风味的形成是由于风味前体物质通过加热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从而生成具有挥发性的特征性化合物。本文综述了形成鸡肉风味的前体物质、产生风味的化学反应、提供鸡肉风味的挥发性化合物及改... 风味是衡量鸡肉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鸡肉风味的形成是由于风味前体物质通过加热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从而生成具有挥发性的特征性化合物。本文综述了形成鸡肉风味的前体物质、产生风味的化学反应、提供鸡肉风味的挥发性化合物及改善肉质风味的调控措施,为进一步研究鸡肉风味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肉 风味前体物质 挥发性风味物质 营养调控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性食品中8种抗病毒类药物残留量 被引量:26
7
作者 张颖颖 李慧晨 +1 位作者 吴彦超 李莹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3-309,共7页
建立同时测定鸡肉、猪肉、鸡肝和猪肝中阿比朵尔、金刚烷胺、金刚乙胺、泛昔洛韦、帕拉米韦、咪喹莫特、奥司他韦、拉米夫定8种抗病毒药物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检测方法。样品采用乙腈-0.1%甲酸溶液(9∶1,V/V)经一次性振荡提... 建立同时测定鸡肉、猪肉、鸡肝和猪肝中阿比朵尔、金刚烷胺、金刚乙胺、泛昔洛韦、帕拉米韦、咪喹莫特、奥司他韦、拉米夫定8种抗病毒药物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检测方法。样品采用乙腈-0.1%甲酸溶液(9∶1,V/V)经一次性振荡提取,用MCX固相萃取柱净化,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8种抗病毒药物的检出限均低于1.0μg/kg,定量限均低于3.0μg/kg,空白鸡肉、鸡肝、猪肉、猪肝中分别添加5.0、10.0μg/kg和20.0μg/kg,8种抗病毒药物的回收率均在70%~120%之间。该方法基质干扰小、灵敏度高、回收率好,可用于日常动物性样品中抗病毒类药物的残留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类药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鸡肉 鸡肝 猪肉 猪肝
下载PDF
利用PCR技术检测鸡肉产品中的空肠弯曲杆菌 被引量:21
8
作者 胡哲 王振国 +4 位作者 刘金华 蔡阳 肖成蕊 王伟利 徐宝梁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1-674,共4页
根据空肠弯曲杆菌旋转酶基因(gyrA gene)的保守序列,设计1对引物,建立了快速检测鸡肉中空肠弯曲杆菌的PCR方法。采用该方法和生化试验对送检的100份鸡肉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PCR方法能特异性地扩增出空肠弯曲杆菌192 bp核苷酸片段,其... 根据空肠弯曲杆菌旋转酶基因(gyrA gene)的保守序列,设计1对引物,建立了快速检测鸡肉中空肠弯曲杆菌的PCR方法。采用该方法和生化试验对送检的100份鸡肉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PCR方法能特异性地扩增出空肠弯曲杆菌192 bp核苷酸片段,其它结肠弯曲杆菌、肠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产气荚膜梭菌、绿脓假单胞菌等均不能获得阳性扩增结果。检测限度为8 cfu/mL。鸡肉肉水、增菌液和纯培养菌落的PCR鉴定结果,阳性率分别为16%、24%和20%,生化鉴定检出率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弯曲杆菌 PCR 鸡肉
下载PDF
相同营养条件下五种鸡肉肌苷酸及其相关代谢物含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黄涛 刘华贵 +2 位作者 徐淑芳 吕进宏 朱健飞 《饲料工业》 2005年第10期45-47,共3页
选用健康正常的1日龄宫廷黄鸡、快大黄鸡、广西黄鸡、罗曼蛋鸡和白羽肉鸡各120只,在相同营养条件下饲养至98日龄时屠宰,测定并比较各品种鸡的肌肉肌苷酸及其相关代谢物含量。试验结果如下,对于HYP的含量,罗曼蛋鸡极显著高于宫廷黄鸡和... 选用健康正常的1日龄宫廷黄鸡、快大黄鸡、广西黄鸡、罗曼蛋鸡和白羽肉鸡各120只,在相同营养条件下饲养至98日龄时屠宰,测定并比较各品种鸡的肌肉肌苷酸及其相关代谢物含量。试验结果如下,对于HYP的含量,罗曼蛋鸡极显著高于宫廷黄鸡和快大黄鸡(P<0.01),显著高于广西黄鸡(P<0.05),其它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IMP含量,宫廷黄鸡和快大黄鸡极显著高于白羽肉鸡(P<0.01)并显著高于罗曼蛋鸡(P<0.05),白羽肉鸡显著低于广西黄鸡(P<0.05),其它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INO含量,宫廷黄鸡和广西黄鸡极显著低于白羽肉鸡(P<0.01)。对于AMP含量,白羽肉鸡极显著高于广西黄鸡、宫廷黄鸡和快大黄鸡(P<0.01),罗曼蛋鸡显著高于广西黄鸡和快大黄鸡(P<0.05),宫廷黄鸡极显著低于罗曼蛋鸡(P<0.01)。对于ADP含量,宫廷黄鸡、广西黄鸡和快大黄鸡显著高于罗曼蛋鸡和白羽肉鸡(P<0.05)。校正IMP含量在各品种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条件 代谢物 肌苷酸 含量 比较研究 相关 宫廷黄鸡 快大黄鸡 白羽肉鸡 罗曼蛋鸡 品种间差异 鸡肉 试验结果 IMP 广西 HYP AMP ADP 日龄 种鸡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加工后鸡肉产地溯源的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孙潇 史岩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15-321,共7页
本文选择来自昌邑新昌、牟平仙坛、莱阳春雪、亚太中慧四个产地,不同厂家的180只同鸡龄同部位鸡肉样本,分别采用蒸、煮、微波三种方式加工后,经预处理粉碎过筛,利用安全、快速的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产地的鸡肉样本进行近红外扫描并对... 本文选择来自昌邑新昌、牟平仙坛、莱阳春雪、亚太中慧四个产地,不同厂家的180只同鸡龄同部位鸡肉样本,分别采用蒸、煮、微波三种方式加工后,经预处理粉碎过筛,利用安全、快速的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产地的鸡肉样本进行近红外扫描并对所采集的近红外光谱进行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针对三种加工方式分别建立鸡肉产地溯源的定性判别模型,以探究加工后鸡肉产地溯源的可行性。试验表明:在波数范围7000~4000 cm-1内,原始光谱经二阶求导(13点平滑)和矢量归一化(SNV)预处理后,经三种方式加工后鸡肉的近红外光谱图均有显著差异,其中聚类分析判别正确率均高于90%,鸡肉样本的主成分空间分布位于不同的区域。利用来自四个厂区的独立样本经相同处理后对模型进行验证,识别正确率可达90%~95%。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加工鸡肉制品的产地溯源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加工方式 鸡肉 产地溯源
原文传递
鸡肉风味物质的影响因素及其营养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1
作者 邢通 王成赞 +1 位作者 张林 高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028-3035,共8页
风味是衡量肉品质特性的重要指标。鸡肉风味是由于风味前体物质经热诱导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了挥发性气味物质和非挥发性滋味物质。本文综述了鸡肉中的主要风味物质、风味前体物质转化成风味物质的主要途径、影响鸡肉风味的... 风味是衡量肉品质特性的重要指标。鸡肉风味是由于风味前体物质经热诱导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了挥发性气味物质和非挥发性滋味物质。本文综述了鸡肉中的主要风味物质、风味前体物质转化成风味物质的主要途径、影响鸡肉风味的主要因素以及风味前体物质形成的营养调控技术,为提升鸡肉风味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味 鸡肉 前体物质 营养调控
下载PDF
鸡肉肽在美拉德反应中对生成肉味化合物的贡献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建彬 康乐 +2 位作者 刘梦娅 何聪聪 宋焕禄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1-310,共10页
以鸡肉肽为基础,本实验构建了8组反应体系对鸡肉肽在美拉德反应中生成肉味化合物的贡献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鸡肉肽在美拉德反应中主要贡献呈坚果香、烤香的吡嗪类物质(增加量14744.1μg/L),进一步贡献体系的肉味。另外,对添加了游离... 以鸡肉肽为基础,本实验构建了8组反应体系对鸡肉肽在美拉德反应中生成肉味化合物的贡献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鸡肉肽在美拉德反应中主要贡献呈坚果香、烤香的吡嗪类物质(增加量14744.1μg/L),进一步贡献体系的肉味。另外,对添加了游离氨基酸Cys的肽美拉德反应体系的研究发现,鸡肉肽可以大幅度促进Cys-木糖体系中含硫气味活性化合物如噻吩类和呋喃硫醇类物质的生成。而鸡肉肽-Leu-木糖体系中吡嗪的生成量大于Leu-糖与肽-糖体系两者之和,进一步说明添加Leu对鸡肉肽-木糖体系中吡嗪的生成具有促进作用。最后,构建不同p H值体系进行反应,结果发现,较低p H值(<5.0)对鸡肉肽参与美拉德反应吡嗪的生成具有抑制作用。结合不挥发物的定量分析最终得出,主要分布在200-500u的鸡肉肽在美拉德反应中在较高p H下对食品肉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肉 美拉德反应 气味活性化合物 风味 GC-O-MS
原文传递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鸡肉产地溯源 被引量:15
13
作者 史岩 赵田田 +1 位作者 陈海华 徐坤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98-204,共7页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辽宁大连、河北遵化、潍坊坊子、潍坊昌邑、潍坊诸城5个产地的100个鸡肉样本进行扫描,对这些样本的近红外光谱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建立了鸡肉产地溯源的定性判别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全光谱范围(780~25...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辽宁大连、河北遵化、潍坊坊子、潍坊昌邑、潍坊诸城5个产地的100个鸡肉样本进行扫描,对这些样本的近红外光谱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建立了鸡肉产地溯源的定性判别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全光谱范围(780~2500nm)内,经二阶求导(13点平滑)和矢量归一化(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预处理后,5个地区鸡肉的近红外光谱图有显著差异,鸡肉样本的主成分空间分布位于不同的区域,聚类分析树状图中不同产地也各自聚为一类。利用来自5个产区的30个独立样本对模型进行验证,识别率和拒绝率均为100%。此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准确、快速追溯鸡肉的产地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鸡肉 产地溯源
原文传递
壳聚糖涂膜结合气调包装延长鸡肉保质期 被引量:13
14
作者 赵希荣 赵立 王辰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354-357,共4页
研究5℃冷藏条件下,结合气调包装(气体比例25%CO2,50%O2,25%N2)和1%壳聚糖溶液涂膜对鸡肉样品的综合保鲜效应。结果表明:感官评价贮藏期为13d,硫化氢实验贮藏期为11d,菌落数贮藏期为11d,此时pH值最佳,脂质氧化速度最慢,因此,鸡肉样品保... 研究5℃冷藏条件下,结合气调包装(气体比例25%CO2,50%O2,25%N2)和1%壳聚糖溶液涂膜对鸡肉样品的综合保鲜效应。结果表明:感官评价贮藏期为13d,硫化氢实验贮藏期为11d,菌落数贮藏期为11d,此时pH值最佳,脂质氧化速度最慢,因此,鸡肉样品保质期可达到11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肉 货架期 壳聚糖 气调包装
下载PDF
鸡肉中脂肪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5
作者 姜琳琳 刘华贵 +2 位作者 齐德生 徐淑芳 黄翠芳 《肉类研究》 2006年第1期37-40,共4页
由于人们更加注重鸡肉的营养价值和风味品质,因此鸡肉的风味品质研究已经成为畜牧业的热点问题,但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风味是由多种风味前体物经过一些基本的化学反应形成的。研究风味前体物是研究鸡肉风味的起点。本文重点综述了鸡肉中... 由于人们更加注重鸡肉的营养价值和风味品质,因此鸡肉的风味品质研究已经成为畜牧业的热点问题,但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风味是由多种风味前体物经过一些基本的化学反应形成的。研究风味前体物是研究鸡肉风味的起点。本文重点综述了鸡肉中重要的风味前体物质-脂肪酸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肉 脂肪酸 研究进展
下载PDF
GC-MS法研究矿物油在肉鸡体内残留动态变化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亮 唐善虎 +1 位作者 陈诺 刘内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87-91,共5页
在动物生产防疫中常常使用以矿物油作为佐剂成分的动物疫苗免疫食用动物,这种处理有可能导致矿物油残留问题。本研究通过用矿物油注射15日龄雌性雏鸡模拟疫苗接种,探讨鸡体组织中矿物油成分残留的变化情况。实验中采用GC-MS法分别对15... 在动物生产防疫中常常使用以矿物油作为佐剂成分的动物疫苗免疫食用动物,这种处理有可能导致矿物油残留问题。本研究通过用矿物油注射15日龄雌性雏鸡模拟疫苗接种,探讨鸡体组织中矿物油成分残留的变化情况。实验中采用GC-MS法分别对15日龄肉鸡注射矿物油后3、7、14、28d和56d时鸡腿部肌肉、鸡心脏、肝和皮肤中矿物油成分进行检测。实验发现:注射矿物油后3d或7d,注射部位肌肉中仍然可以检测出矿物油阳性对照中的11种烷烃组分,且各组分平均相对百分含量与阳性对照趋势大致相同;在14d时注射部位残留烷烃的种类与数量都有下降趋势,56d时检出种类到达最少。心脏所含烷烃种类在注射后3d时最多,7d时检出的种类数减少;但与皮肤相比,心脏56d时所能检测到的矿物油成分种类数量都比较多。结果表明:矿物油会随机体循环到达其他组织器官,使用矿物油作为佐剂会给动物性食品生产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肉 GC-MS 矿物油 残留 食品安全
下载PDF
整鸡软罐头微波杀菌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芮汉明 蒋宇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4-137,共4页
研究了整鸡软罐头在微波杀菌过程中品质的变化,研究发现:微波杀菌时间越长,总体感官品质越差;微波杀菌时间增加,整鸡软罐头温度升高,脂肪氧化速度加快,过氧化值增高;随着微波杀菌的进行,水分不断从整鸡组织中蒸发和流失,0~10min下降速... 研究了整鸡软罐头在微波杀菌过程中品质的变化,研究发现:微波杀菌时间越长,总体感官品质越差;微波杀菌时间增加,整鸡软罐头温度升高,脂肪氧化速度加快,过氧化值增高;随着微波杀菌的进行,水分不断从整鸡组织中蒸发和流失,0~10min下降速度快,此后减慢;微波杀菌时间越长,杀菌效果越好,10min时微生物被杀灭。研究结果表明:能较好的保持鸡肉软罐头的感官品质,又能实现25℃以下保藏6个月以上的最佳杀菌工艺为:整鸡重量0.8±0.1kg,微波频率2450MHz,功率670W,微波杀菌时间1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肉 软罐头 微波杀菌 工艺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鸡肉品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8
作者 姜洪喆 王伟 +2 位作者 杨一 褚璇 赵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4298-4304,共7页
全球的鸡肉产量和消费量逐年上升,鸡肉品质已成了消费者的重点关注对象。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无损、快速、环保以及实时的检测技术,目前已快速发展成为一种应用于食品分析领域的新方法,在肉品检测方面也展现出极大的分析和应用潜力... 全球的鸡肉产量和消费量逐年上升,鸡肉品质已成了消费者的重点关注对象。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无损、快速、环保以及实时的检测技术,目前已快速发展成为一种应用于食品分析领域的新方法,在肉品检测方面也展现出极大的分析和应用潜力,近年来,已有较多国内外研究探讨了其在鸡肉品质检测方面的可行性。本文通过对近红外检测技术在鸡肉颜色、p H值、持水力、剪切力及化学成分预测方面的定量分析,肉品动物来源、鸡肉产地溯源及品质等级划分的定性分析以及其他相关方面检测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应用近红外检测各品质指标的研究现状,可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并基于分析总结对今后近红外光谱分析在鸡肉品质检测应用的发展前景及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肉 品质指标 近红外光谱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非线性数据特征分析的鸡肉鲜度检测方法 被引量:11
19
作者 汤旭翔 刘伟 +3 位作者 韩圆圆 蔡艳萍 惠国华 陈裕泉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43-1446,共4页
探讨了一种基于电子鼻和非线性数据特征分析的鸡肉鲜度检测方法。以鸡胸肉作为样品,样品在4℃温度下连续存放6天,每天检验样品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指标,并且实验检测鸡肉样品的电子鼻响应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储存了3 d的鸡肉样品TVB-N... 探讨了一种基于电子鼻和非线性数据特征分析的鸡肉鲜度检测方法。以鸡胸肉作为样品,样品在4℃温度下连续存放6天,每天检验样品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指标,并且实验检测鸡肉样品的电子鼻响应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储存了3 d的鸡肉样品TVB-N指标超出了国家标准限定值而无法食用。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和非线性随机共振方法分析电子鼻检测数据,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方法仅能定性的区分不同储存时间的鸡肉样品,随机共振系统输出相关系数曲线可以较好的区分不同鸡肉样品,并且依托互相关系数特征峰值构建了鸡肉鲜度分析模型。该方法具有检测快速、准确性好、成本低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肉 鲜度 电子鼻 挥发性盐基氮 非线性分析
下载PDF
拜城油鸡鸡肉及鸡皮脂肪酸组成分析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热娜古丽.木沙 阿曼古丽.依马木山 +2 位作者 方勇 王娟 李瑾瑜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04-108,共5页
以新疆拜城油鸡为材料,对其鸡皮和鸡肉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与拜城土鸡及肉鸡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拜城油鸡鸡皮和鸡肉总脂质中各检出25种脂肪酸。鸡皮总脂肪酸组成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鸡种间差异较小,但在拜城油鸡鸡肉中的不饱和脂... 以新疆拜城油鸡为材料,对其鸡皮和鸡肉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与拜城土鸡及肉鸡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拜城油鸡鸡皮和鸡肉总脂质中各检出25种脂肪酸。鸡皮总脂肪酸组成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鸡种间差异较小,但在拜城油鸡鸡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显著高于市售肉鸡。鸡皮和鸡肉中的主要不饱和脂肪酸为C16:1(9),C18:1(9),C18:1(11),C18:2,C18:3和C20:4,其中拜城油鸡的C18:3和C20:4含量均高于拜城土鸡和肉鸡。对于不同月龄的拜城油鸡脂肪酸含量而言,月龄大的拜城油鸡鸡肉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月龄小的拜城油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城油鸡 鸡皮 鸡肉 脂肪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