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8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碳交易市场现状和趋势 被引量:61
1
作者 王玉海 潘绍明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7-63,共7页
我国碳交易市场已经兴起,未来的碳减排潜力巨大。但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还很不完善,存在着交易价格过低、开发项目领域过窄等问题。作为一种战略性的资源,碳排放权的低价出售,可能会给我国带来风险。当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碳交易... 我国碳交易市场已经兴起,未来的碳减排潜力巨大。但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还很不完善,存在着交易价格过低、开发项目领域过窄等问题。作为一种战略性的资源,碳排放权的低价出售,可能会给我国带来风险。当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碳交易市场短期内将经历低谷,但长期看前景依然乐观。因此,应加强碳交易方法学研究,尽快培养碳交易专门人才,加快相关中介咨询、金融服务机构的建设,尤其要部署争取碳交易市场的定价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交易 金融危机 市场影响 发展趋势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基本要素 被引量:45
2
作者 段茂盛 庞韬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0-117,共8页
通过对碳排放权交易的理论和各国实践的调研和分析,本文从法律基础、基本框架设计、相关机构安排和调控政策四个方面分析了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missions Trading Scheme,ETS)的15个基本要素,分别是法律基础,体系的排放上限目标,体系... 通过对碳排放权交易的理论和各国实践的调研和分析,本文从法律基础、基本框架设计、相关机构安排和调控政策四个方面分析了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missions Trading Scheme,ETS)的15个基本要素,分别是法律基础,体系的排放上限目标,体系的覆盖范围,配额的初始分配,覆盖对象的排放量监测、报告与核查,遵约机制,遵约期和交易期的确定,登记注册系统,市场监管,金融机构的参与,排放交易平台,价格调控机制,排放交易的税费,配额的存储,连接与抵消机制。本文依次介绍了各要素的内涵,并对国外实践中的相关考虑和做法进行了简单分析;根据我国具体情况,针对各个要素提出了我国ETS设计中的一些初步建议。法律制度建设应与ETS机制设计同步进行,相互促进。基本框架设计要充分考虑我国发展速度较快,区域、行业发展不均衡,以及部分行业受到严格管制等情况。相关机构安排要从现有管理体系出发,考虑市场需求,明确功能定位。调控政策应根据政策目标进行设计,避免过度增加体系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权交易体系 碳交易 要素 碳市场
下载PDF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体系的连接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33
3
作者 庞韬 周丽 段茂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12,共7页
我国正在7个省市进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但多数试点体系的企业纳入门槛较低、覆盖的排放量较小,不利于充分发挥碳排放权交易降低实现减排目标的社会总成本的作用。连接可以扩大体系覆盖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降低连接区域实现温室气体减排... 我国正在7个省市进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但多数试点体系的企业纳入门槛较低、覆盖的排放量较小,不利于充分发挥碳排放权交易降低实现减排目标的社会总成本的作用。连接可以扩大体系覆盖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降低连接区域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总社会成本,有利于解决"碳泄漏"问题,并减少碳指标价格的波动。本文分析了连接我国不同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体系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面临的主要障碍,认为试点体系连接有利于我国碳市场的长期和健康发展,但连接面临不同层面的障碍,包括国家层面配套政策的缺失以及各试点体系在关键规则设计中的不一致,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建议。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成尚需时日,中央政府应鼓励试点体系进行连接探索,并制定与此相适应的对各省市GDP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办法;有连接意向的体系应该在配额分配方法、遵约机制、价格调控机制、存储与借贷规则、抵消机制等要素方面进行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权交易 碳交易 连接 区域碳市场
下载PDF
碳鉴证业务是审计的一个自然领域 被引量:33
4
作者 王爱国 王一川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53,共5页
碳鉴证是一种独立的新兴业务,随着碳交易市场的迅猛发展而为社会所广泛关注。尽管从非财务性、非会计性、非报表性、非规范性和非效益性等几个角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否定碳鉴证是审计业务的自然延伸。但是,我们认为,从准则体系、组织机... 碳鉴证是一种独立的新兴业务,随着碳交易市场的迅猛发展而为社会所广泛关注。尽管从非财务性、非会计性、非报表性、非规范性和非效益性等几个角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否定碳鉴证是审计业务的自然延伸。但是,我们认为,从准则体系、组织机构、服务网络、工作程序、道德规范、独立要求、质量控制、社会信誉和公众认可等几个方面看,审计行业具有从事碳鉴证业务的天然优势,碳鉴证业务应该是审计的一个自然领域。在此基础上,从审计标准、审计目标、审计道德、质量控制、审计团队和人员培训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审计从事碳鉴证业务的基本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交易市场 碳鉴证 审计应对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张洁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1-93,共13页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要想保证国内经济稳步可持续发展态势,就必须调整国民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升级。而绿色金融作为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活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要想保证国内经济稳步可持续发展态势,就必须调整国民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升级。而绿色金融作为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活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柱,目前相关政策已逐步完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在绿色金融制度、绿色金融评估、绿色金融产品等方面还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因此,本文从完善绿色金融制度体系、建立绿色信贷评估系统、拓宽绿色金融综合服务的角度给出相应的建议,有助于金融机构精准识“绿”、用心助“绿”、耐心护“绿”,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绿色金融 绿色信贷 绿色债券 碳交易市场 低碳经济 ESG
下载PDF
国际林业碳汇交易变化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31
6
作者 何桂梅 王鹏 +2 位作者 徐斌 陈绍志 何友均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共6页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碳交易体系持续增加、发展与融合,而林业碳汇交易是国际碳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概述国际林业碳汇交易进展和变化情况,总结碳汇交易发展特征与趋势,统计分析国内林业碳汇交易进展情况与面临的主要挑战;基于国内...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碳交易体系持续增加、发展与融合,而林业碳汇交易是国际碳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概述国际林业碳汇交易进展和变化情况,总结碳汇交易发展特征与趋势,统计分析国内林业碳汇交易进展情况与面临的主要挑战;基于国内外碳交易发展形势,提出多种机制并行发展、高度重视非碳效益、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持续探索推进路径4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交易 林业碳汇 市场特征
原文传递
碳标签制度的国际实践及其对我国探索的启示与借鉴 被引量:25
7
作者 邱峰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8-42,共15页
为发展低碳经济,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碳标签作为一种推动产品碳减排的有效工具,其制度一经推出之后,便迅速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推崇,成为全球性潮流。伴随新冠疫情对日常生活和消费理念的冲击,以及碳中和概念的普及,作为新... 为发展低碳经济,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碳标签作为一种推动产品碳减排的有效工具,其制度一经推出之后,便迅速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推崇,成为全球性潮流。伴随新冠疫情对日常生活和消费理念的冲击,以及碳中和概念的普及,作为新兴事物的碳标签在国内也逐渐走入视线。绿色低碳发展环境下,碳标签制度势必会对企业的生产决策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影响,其推广不乏动力,但仍面临数据真实可靠性存疑、标准不明晰、推广成本较高,以及公众认知低、接受难度大等诸多难题和挑战。碳标签作为一个“舶来品”,就减排压力巨大的中国而言,更应以更积极的姿态面对,灵活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加快探索与实践,全力打通碳标签制度的“最后一公里”,建立起一套与国情相匹配的低碳产品认证及评定制度,并协调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的统一,从而保障在承诺期限顺利实现碳中和发展目标,保护外贸不受碳标签技术壁垒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碳达峰 碳标签 碳减排 碳交易市场 碳足迹 低碳经济 绿色发展
下载PDF
碳交易机制下考虑节能减排的竞价交易模式 被引量:26
8
作者 李现忠 蔡兴国 付春梅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8-52,共5页
结合中国发电机组大多为燃煤机组以及电力调度中心无法直接获得机组实际煤耗函数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兼顾节能减排的竞价交易模式。该模式根据CO2排放函数计算出各机组单位电能CO2排放量和所有机组平均单位电能CO2排放量,以两者的比值作... 结合中国发电机组大多为燃煤机组以及电力调度中心无法直接获得机组实际煤耗函数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兼顾节能减排的竞价交易模式。该模式根据CO2排放函数计算出各机组单位电能CO2排放量和所有机组平均单位电能CO2排放量,以两者的比值作为修正因子来修正报价,以修正后的报价作为调度依据。算例分析表明,该模式不仅有效控制了能耗和CO2排放,而且可优先调度采用先进减排技术的机组。最后分析了碳交易机制的实施对该模式和发电权交易的影响。分析表明,碳交易机制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发电权交易的发展,降低了发电侧CO2的排放,并进一步促进了所提模式的实施,从而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交易机制 节能减排 发电权交易 合约电量 电力市场
下载PDF
千里“碳缘”一线牵:中国区域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与形成机制 被引量:23
9
作者 邵帅 徐俐俐 杨莉莉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58-983,共26页
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对1998–2016年中国区域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建立指数随机图模型首次对中国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机制进行了识别和解释.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可分为“各司其责... 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对1998–2016年中国区域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建立指数随机图模型首次对中国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机制进行了识别和解释.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可分为“各司其责”的四大板块并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化“俱乐部”空间分布特征;各板块在样本时期内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重组,其中净溢出板块的组成省份有所减少,主受益和净受益板块的组成省份有所增加,而经纪人板块的组成省份虽然有所变化但总数保持不变;区域间的“碳排放避难所”效应有所弱化,各区域倾向于以“互惠”或“组团”的方式参与碳排放空间关联“活动”,碳排放的空间关联存在区域间各自为政的“诸侯经济”与梯度断层现象;较高的对外开放度、清洁低碳的能源结构与能源效率的提升有利于推动区域间产生更多的碳排放接收关系;碳排放的空间关联格局随能源结构的升级而呈现出“由西向东”和“由北向南”的梯度关联趋向;区域间经济发展方式在对外开放、经济集聚、产业结构、能源效率上的互补性以及紧密的区域贸易联系,促使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随着区域间分工与协作的加强而呈现出千里“碳缘”一线牵的特点.因此,加快推进实施区域一体化和碳交易市场等协作减排政策,将有效促进区域间的协同低碳转型发展格局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空间关联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指数随机图模型 碳交易市场
原文传递
基于分类分析的中国碳交易价格变化分析——兼对林业碳汇造林的讨论 被引量:23
10
作者 张颖 张莉莉 金笙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6-124,共9页
【目的】为了加强对中国碳交易市场价格的管理,推动林业碳汇造林的发展,调动碳汇造林者的积极性,本文对2013年以来中国碳交易试点的碳交易价格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相关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研究选取2013年6月至2018年3月中国碳排放... 【目的】为了加强对中国碳交易市场价格的管理,推动林业碳汇造林的发展,调动碳汇造林者的积极性,本文对2013年以来中国碳交易试点的碳交易价格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相关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研究选取2013年6月至2018年3月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实际交易数据,采取分类分析中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的方法对2013年以来中国碳交易试点的碳交易价格进行分析。【结果】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存在明显的波动性和规律性,每年6月或7月和1月及2月份是碳市场最为活跃的时期,且在周期性波动中,交易价格明显发生变化。碳交易价格共分为3类,即1—5月份交易价格为第1类; 6—7月份交易价格为第2类; 8—12月份交易价格为第3类。另外,在碳交易价格周期性波动中,每年4月份、9月份的碳交易价对价格划分的影响较大,且对交易价格类型的划分的影响显著。另外,研究还对林业碳汇造林进行了讨论,指出按目前的碳市场价格进行林业碳汇交易,其收益远低于当前的林业碳汇平均造林成本。目前的林业碳汇造林平均成本约为28 812. 08元/hm^2,造林30年的林业碳汇平均收益为14 102. 58元/hm^2。这是在目前的碳汇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结论】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存在明显的波动和规律性,且价格的波动幅度较大。一年中的碳交易价格呈现3次近似的"V"字型变化。目前,我国林业碳汇造林的平均成本远高于按目前碳市场交易价格所获得的平均收益,从经济上来说是十分不划算的,这种情况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交易市场 交易价格 周期性波动 林业碳汇 平均收益 资源管理
下载PDF
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24
11
作者 杨锦琦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9-34,共6页
建立碳交易市场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途径之一,理清其发展现状和特点是建立完善碳交易市场的前提。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经历了试探性CDM阶段、试点配额交易阶段、2017年全面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三个阶段,碳交易市场已初具规模。但是,... 建立碳交易市场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途径之一,理清其发展现状和特点是建立完善碳交易市场的前提。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经历了试探性CDM阶段、试点配额交易阶段、2017年全面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三个阶段,碳交易市场已初具规模。但是,我国碳交易市场在实施和运行过程中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政府监管缺位等问题,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健全碳交易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政府对市场监管力度,制定控制排放总量目标,科学分配初始配额,引导金融机构参与,鼓励碳金融产品创新,通过市场机制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起规范、科学、活跃、可持续的碳交易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交易市场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清洁发展机制与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构建 被引量:23
12
作者 羊志洪 鞠美庭 +1 位作者 周怡圃 王琦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8-123,共6页
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议定书》创设的实现全球碳减排目标的三大灵活机制之一,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其在我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也对我国参与国际碳市场和构建国内碳市场带来了风险与障碍。针对于此,本文对中国清洁发展机... 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议定书》创设的实现全球碳减排目标的三大灵活机制之一,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其在我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也对我国参与国际碳市场和构建国内碳市场带来了风险与障碍。针对于此,本文对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类型、数量、注册、签发等情况进行对比,发现我国虽然项目众多,但发展极不平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法律保障机制缺失,项目减排潜力发挥不充分,缺乏对转让技术的科学评估等。然后,通过介绍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在2012年"后京都时期"的发展趋势,揭示了中国在这一过程中所承担的项目投资减少、成本增加等市场风险以及"碳泄漏"等环境风险。针对上述问题和风险,本文提出以现有清洁发展机制经验为基础构建中国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基本思路,即建立以排放交易法律体系为基础,以自愿碳交易市场构建为起点,以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为保障的中国碳排放交易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发展机制 排放交易 核实减排量 “后京都时期” 碳交易市场
下载PDF
中国碳交易市场CO_2排放权地区间分配效率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傅京燕 黄芬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共9页
由于我国地区间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在碳排放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地域间的差异以选取合理的地区间分配方式对实现2016年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立至关重要。本文试图通过零和DEA模型寻求一种新的碳排放权分配方式,在考虑... 由于我国地区间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在碳排放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地域间的差异以选取合理的地区间分配方式对实现2016年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立至关重要。本文试图通过零和DEA模型寻求一种新的碳排放权分配方式,在考虑地区间人口和经济差异的基础上实现满足DEA的效率性水平。本文首先通过零和DEA模型对历史排放分配法的效率性水平进行评估,由于历史排放分配法主要受能源消费模式和产业结构决定,不能全面的反映不同地区间的发展和资源禀赋等情况,导致减排成本分配的不合理,从而缺乏效率性;然后根据初次零和DEA的评估结果,通过多次迭代法进行投影,计算出效率性最大化的地区分配方案,从最终的分配结果来看,江苏、山东和广东三省的综合产出因素值高于其他省市地区,最终的CO2排放权分配数量也最多,说明在零和DEA方法下,各地区排放权的分配数量与该地区的经济总量和人口数量成正比;最后,在影响CO2排放的因素中,能源强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最为明显。这说明从短期看,受经济发展要求和要素禀赋的限制,我国碳排放量的绝对值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将处于上升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效率 碳排放配额 碳交易市场
下载PDF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活跃度研究——基于碳价时间序列的测算 被引量:22
14
作者 郭蕾 赵方芳 《价格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8-101,179,共5页
推进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有效控制和逐步减少碳排放,对降低全社会碳排放成本,推动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碳价时间序列进行测算,对七个试点地方碳交易市场的有效性进行探索性研究,运用分形市场假说,采用重标级差分析... 推进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有效控制和逐步减少碳排放,对降低全社会碳排放成本,推动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碳价时间序列进行测算,对七个试点地方碳交易市场的有效性进行探索性研究,运用分形市场假说,采用重标级差分析法,以各试点每日有效交易碳价为研究变量,实证分析了试点碳市场的有效性。研究表明:(1)我国地方碳交易市场已初具规模,但市场活跃度还有待提高;(2)七个碳交易市场的H指数均显著大于0.5,意味着碳交易市场未能达到弱型有效市场标准,市场活跃程度不高。分析其原因:无论是碳交易的流动性低还是碳价低都表明,碳配额分配的总量过于宽松,使得碳价非市场化程度严重。但同时,不能否认我国利用碳市场让控排企业进行碳排放权自由交易,能够最大化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有效地推动我国碳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碳交易市场 碳交易价格 分形市场假说 重标级差分析
原文传递
碳交易:市场现状、国外经验及中国借鉴 被引量:23
15
作者 宋海云 蔡涛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4-77,共4页
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碳交易也成为利用市场机制实现有效减排和促进经济低碳转型、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的一种途径。中国政府也明确提出了要建立自身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而基础薄弱和经验缺乏是目前的... 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碳交易也成为利用市场机制实现有效减排和促进经济低碳转型、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的一种途径。中国政府也明确提出了要建立自身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而基础薄弱和经验缺乏是目前的一大障碍。文章在阐释碳交易相关理论基础和主要研究观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概况及EU-ETS、RGGI等国外主要碳交易体系的建设经验,最后提出了对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设计的启示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交易 排放权 市场机制 EU-ETS RGGI
下载PDF
森林碳汇交易模式的构建——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量:21
16
作者 王华 唐敏 +1 位作者 王石 王奕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在国际碳交易体系日渐壮大的带动之下,中国政府也加快了建立碳交易市场的步伐。作为碳交易项目的一种,碳汇交易市场不仅可以改善林业融资环境,更能够将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在分析国内外碳汇交易市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构建森林碳... 在国际碳交易体系日渐壮大的带动之下,中国政府也加快了建立碳交易市场的步伐。作为碳交易项目的一种,碳汇交易市场不仅可以改善林业融资环境,更能够将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在分析国内外碳汇交易市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构建森林碳汇交易市场模式,并指出碳汇交易市场的构建应秉承可持续发展原则、准入标准化原则与交易信息透明原则,并不断完善市场要素。同时,在供求机制、价格机制、风险机制及融资机制的共同调节下,建立多项市场保障制度,使碳汇交易市场从制度、经济、生态及文化四方面充分得到保障,从而使整个碳汇市场高效、稳定地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汇 碳交易市场 市场原则 市场要素 保障制度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与绿色金融:机遇、挑战与启示 被引量:22
17
作者 尹振涛 夏诗园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2年第3期45-54,共10页
双碳目标和绿色金融发展政策融会贯通,双碳目标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难得发展机遇,而绿色金融也将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在分析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内涵、现状和积极效应基础上,针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绿色金融政策机制、标... 双碳目标和绿色金融发展政策融会贯通,双碳目标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难得发展机遇,而绿色金融也将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在分析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内涵、现状和积极效应基础上,针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绿色金融政策机制、标准规范有待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与绿色产业不匹配,绿色金融配套基础设施薄弱;绿色产品创新不足,疫情影响绿色产品的市场化运作;绿色理念有待提升,绿色金融主体参与度不高等困难和挑战,借鉴国际发达国家相关经验,基于我国经济现实提出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优化各部门协调合作,构建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支撑,加强绿色金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绿色金融相关技术手段、提升绿色金融实践能力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绿色转型 绿色治理 碳交易市场
下载PDF
碳达峰目标下我国能源转型的现状、挑战与突破 被引量:21
18
作者 王少洪(翻译) 《价格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2-86,172,共6页
碳达峰目标彰显出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国担当。能源转型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乃至将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环节。本文首先从能源消费和生产总量、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结构、能源... 碳达峰目标彰显出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国担当。能源转型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乃至将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环节。本文首先从能源消费和生产总量、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结构、能源生产结构四个方面分析我国能源转型的状况。然后分析碳达峰目标下我国能源转型在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能源低碳转型相关机制、技术发展、资源禀赋四个方面的挑战。最后,提出碳达峰目标下我国能源转型的主要路径和对策建议: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立足于"开源"和"节流";完善相关市场机制,从顶层设计引导、稳定和加速能源低碳转型;以增强科技进步、创新为突破,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能源转型 碳交易市场 新型电力系统
原文传递
低碳金融模式研究:实践考察与战略思考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李卢霞 黄旭 《金融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27,共9页
随着低碳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相应地衍生出诸多与碳排放相关的金融需求。在国外低碳金融市场,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其业务模式可以概括为直接融资、碳交易和银行信贷三种类型;国内商业银行和金融机... 随着低碳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相应地衍生出诸多与碳排放相关的金融需求。在国外低碳金融市场,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其业务模式可以概括为直接融资、碳交易和银行信贷三种类型;国内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也正以多种形式参与碳交易,并积极为新能源和节能减排相关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后危机时代,国内外低碳金融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我国商业银行可以经由提高"绿色信贷"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加强中间业务创新、择机介入碳交易及开发碳金融衍生产品几种模式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低碳金融模式 碳交易市场 绿色信贷
原文传递
国外碳金融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9
20
作者 张传国 陈晓庆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4-112,共9页
国际上有关碳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碳金融概念、碳金融发展路径选择、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碳金融衍生产品创新及碳市场风险管理和政策安排等方面。这些理论成果对我们更好地认识碳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我国可以从建立功能完善的... 国际上有关碳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碳金融概念、碳金融发展路径选择、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碳金融衍生产品创新及碳市场风险管理和政策安排等方面。这些理论成果对我们更好地认识碳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我国可以从建立功能完善的碳交易所、规范发展碳交易市场、拓展碳项目融资方式、多方位提高人们参与碳金融的积极性等方面尝试构建中国碳金融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金融 碳交易 碳市场 碳排放权交易 低碳经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