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床旁超声指导重症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0
1
作者 要莉莉 贾丽静 +2 位作者 段希洁 张丽 张婷婷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12期1320-1323,共4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重症监护早期液体复苏治疗过程中选择床旁超声指导方式的先进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00例重症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化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平...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重症监护早期液体复苏治疗过程中选择床旁超声指导方式的先进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00例重症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化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选择床旁超声指导液体复苏治疗,对照组患者选择脉搏指示剂持续心排血量法(PICCO)指导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液体复苏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液体复苏治疗后各时间点(治疗后6 h、24 h、72 h)的达标率、液体复苏达标后的最终液体复苏量与药物用量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复苏治疗6 h后的平均静脉压(MVP)(79.1±9.8 vs.78.3±9.2) mm Hg、中心静脉压(CVP)(13.4±3.7 vs.11.2±5.3) mm Hg均明显高于复苏治疗前(P <0.05)(67.8±12.5 vs.68.5±13.4) mmHg、(8.6±3.3 vs.9.1±2.1) mm Hg,复苏治疗24 h后的MAP明显高于复苏治疗前(P <0.05);观察组患者复苏治疗6h后的CVP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液体复苏治疗后各时间点的治疗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最终液体复苏量(3 128.6±316.7) ml明显低于对照组(3 544.3±304.8) ml(P <0.05),两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8±1.52 vs.4.37±1.47)μg(P> 0.05)。观察组患者最终需要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率(14.0%)和3 d内肺水肿发生率(4.0%)明显低于对照组(60.0%、14.0%)(P <0.05)。结论床旁超声检测指导早期液体复苏,能够有效提高脓毒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液体复苏用量以及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比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早期液体复苏 床旁超声
下载PDF
早期康复理疗对危重症患者肌肉质量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5
2
作者 朱春艳 刘宝 +3 位作者 杨田军 梅清 潘爱军 赵东升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9-572,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理疗对危重症患者肌肉质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安徽省立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住院时间超过7 d且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理疗对危重症患者肌肉质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安徽省立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住院时间超过7 d且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8分的成人危重症患者,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于入科24 h内给予康复理疗,包括肢体主动/被动活动、呼吸肌功能训练及经皮神经电刺激等。于治疗1、4、7 d使用床旁超声测量患者左侧股直肌面积和厚度、股中间肌厚度,同时采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肌力评定法对清醒患者的肌力进行评估,并记录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ICU费用等。结果最终入选40例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1 d与4 d、4 d与7 d、1 d与7 d的左侧股直肌面积差值(cm2:0.19±0.02比0.31±0.19、0.02±0.01比0.08±0.05、0.04±0.02比0.38±0.23)以及1 d与4 d、1 d与7 d的左侧骨直肌厚度差值(cm:0.01±0.01比0.14±0.13、0.03±0.03比0.16±0.14)和股中间肌厚度差值(cm:0.02±0.02比0.11±0.09、0.03±0.02比0.16±0.12)均明显减小(均P〈0.01)。治疗组治疗7 d时MRC肌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分:52.06±3.52比47.94±3.96,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5例和13例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h:138.5±34.5比185.0±40.9,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发生率明显降低〔5.0%(1/20)比40.0%(8/20),P〈0.05〕,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d:17.67±4.91比22.06±5.94,P〈0.05),ICU费用明显减少(万元:7.53±2.09比9.55±1.73,P〈0.05)。 结论早期康复理疗能有效改善危重症患者肌肉质量、功能和肌力,缩短ICU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理疗 经皮神经电刺激 ICU获得性肌无力 床旁超声
原文传递
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评估机械通气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 被引量:35
3
作者 王会娟 贾彤 +4 位作者 李树铁 乔志飞 丁维敏 王立坤 李福龙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551-555,共5页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测量下腔静脉直径及其呼吸变异指数(respiratory variation index,RVI)评估机械通气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感染性休克并行机械通气患者40例。于30 min内输入6%羟乙基淀粉(万...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测量下腔静脉直径及其呼吸变异指数(respiratory variation index,RVI)评估机械通气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感染性休克并行机械通气患者40例。于30 min内输入6%羟乙基淀粉(万汶)500 ml进行容量负荷试验,依据补液试验后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增加(ΔCI)是否≥15%分为容量有反应(R)和容量无反应(N)组,应用床旁超声记录补液前后吸气末下腔静脉最大直径(D_(max))及呼气末下腔静脉最小直径(D_(min)),以公式RVI=(D_(max)-D_(min))/D_(max)×100%计算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RVI与容量反应性的关系。结果 4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中容量有反应19例,容量无反应21例。有反应组患者下腔静脉直径明显小于无反应组(P<0.05),RVI显著高于无反应组(P<0.01);补液后RVI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液前RVI与ΔCI呈正相关(r=0.848,P<0.01),RVI-ΔCI≥15%预测容量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0.03(95%CI 0.846-1.00,P<0.05),以RVI 28%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6%和92.2%。结论超声测量的RVI与容量反应性呈正相关,能够预测机械通气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超声 机械通气 下腔静脉直径 呼吸变异指数 容量反应性
下载PDF
床旁超声技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心源性肺水肿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周树生 查渝 +3 位作者 王春艳 吴筠凡 刘卫勇 刘宝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58-562,共5页
目的 探讨床旁实时超声诊断技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单盲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9例呼吸衰竭患者,其中临床诊断为COPD 3... 目的 探讨床旁实时超声诊断技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单盲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9例呼吸衰竭患者,其中临床诊断为COPD 32例,心源性肺水肿31例,间质性肺病8例,肺部感染12例,其他6例.另选择30例非肺部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于入院后24 h内进行床旁超声扫描,观察是否存在胸膜线平行线(“A”线)和彗星尾征(“B”线),同时完成胸部X线检查.超声检查“A”线阳性被定义为COPD,“B”线阳性被定义为心源性肺水肿.结果 89例患者中,超声检查“A”线阳性33例、平均(2.94±1.87)条/例,超声检查“B”线阳性38例、平均(3.27±1.72)条/例;对照组“A”线(1.94±0.96)条/例,“B”线(1.74±0.82)条/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线:t=3.835,P=0.000;“B”线:t=6.540,P=0.000).32例临床诊断COPD患者中有26例“A”线阳性,符合率为81.2%;31例临床诊断为心源性肺水肿患者中有25例“B”线阳性,符合率为80.6%.超声“A”线阳性诊断COPD的敏感度为81.30%,特异度为87.70%,阳性预测值为78.80%,阴性预测值为89.30%;超声“B”线阳性诊断心源性肺水肿的敏感度为80.60%,特异度为77.60%,阳性预测值为65.80%,阴性预测值为88.20%.而X线胸片诊断COPD的敏感度为65.50%,特异度为86.00%,阳性预测值为72.40%,阴性预测值为81.70%;X线胸片诊断心源性肺水肿的敏感度为74.20%,特异度为69.00%,阳性预测值为56.10%,阴性预测值为83.30%.在诊断COPD方面,超声“A”线和X线影像学技术均可用于诊断,且诊断价值相当[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833比0.816,P>0.05],但“A”线Kappa值大于X线影像学诊断技术(0.685比0.527).在诊断心源性肺水肿方面,超声“A”线的诊断价值不大,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超声 肺疾病 阻塞性 慢性 心源性肺水肿 重症医学科
原文传递
基于循证的成人床旁超声护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29
5
作者 金歌 +4 位作者 黄海燕 郭晓岚 贺文静 刘延锦 孙同文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29-1039,共11页
床旁超声在重症患者病情评估及护理实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使临床护士能够规范化地应用床旁超声,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危重医学专业委员会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危重医学专委会护理研究学组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重症患者床旁超声肺部... 床旁超声在重症患者病情评估及护理实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使临床护士能够规范化地应用床旁超声,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危重医学专业委员会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危重医学专委会护理研究学组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重症患者床旁超声肺部评估、床旁超声引导营养管置入、床旁超声评估胃残余量、床旁超声引导动静脉置管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及总结,制定了《基于循证的成人床旁超声护理专家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超声 护理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应用床旁超声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8
6
作者 李婷 阚艳敏 +2 位作者 马琳 白静 张军伟 《天津医药》 CAS 2016年第4期470-473,共4页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预测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4月我院ICU收治的42例进行机械通气的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补液试验,补液试验前后均采用超声测量获得每搏量(SV)、主动脉峰值流速呼吸变异率...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预测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4月我院ICU收治的42例进行机械通气的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补液试验,补液试验前后均采用超声测量获得每搏量(SV)、主动脉峰值流速呼吸变异率(△VpeakAO)、下腔静脉扩张指数(△IVC)以及肱动脉最大速度变异率(△VpeakBA),并记录临床各项指标。根据对补液的反应将患者分为有反应(R)组和无反应(NR)组,比较2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以及△IVC、△VpeakAO、△VpeakBA与△SV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价补液前△IVC、△VpeakAO以及△VpeakBA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的应用价值。结果 42例患者进行补液试验47例次,R组25例次,NR组22例次。补液前,R组的△IVC、△VpeakAO和△VpeakBA均高于NR组;△IVC、△VpeakAO以及△VpeakBA与△SV呈正相关;△IVC、△VpeakAO以及△VpeakBA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0.853、0.866,均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结论床旁超声测定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能够预测ICU机械通气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治疗时的容量反应性,特异度和敏感度较高,可用于指导其液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脓毒性 超声心动描记术 每搏输出量 血流动力学 补液疗法 床旁超声 容量反应性
下载PDF
床旁超声在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张博 丁开方 +1 位作者 杨东星 顾庆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在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6例进入ICU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在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6例进入ICU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并指导患者进行补液治疗,观察组应用床旁超声监测指标并指导患者进行补液治疗,比较2组治疗6 h时心率(heart rate,HR)、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血乳酸、尿量、血管活性药物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输液量、用药量以及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28 d病死率。PICCO和床旁超声监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并比较不同指导方式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2组治疗前后SV、CO和C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治疗6 h时HR、CVP、MAP、血乳酸、尿量、血管活性药物评分、APACHEⅡ评分、输液量、多巴酚丁胺和去加肾上腺素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和28 d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超声具有便捷、无创和实时监测等优点,可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实时监测和指导液体复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脓毒性 床旁超声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床旁超声在ICU重症患者多发伤合并胸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27
8
作者 陈建军 邓义军 +1 位作者 王琦 何应丰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应用床旁超声对多发性创伤合并胸部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ICU救治的100例多发伤且怀疑合并胸部损伤的患者进行研究,收集时间2016-02—2017-02期间所有患者均由我院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生进行床旁超...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应用床旁超声对多发性创伤合并胸部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ICU救治的100例多发伤且怀疑合并胸部损伤的患者进行研究,收集时间2016-02—2017-02期间所有患者均由我院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生进行床旁超声检查,并于检查后2h内接受胸部CT、胸片检查,以临床最终确诊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床旁超声在鉴别诊断胸部损伤中的价值。结果:100例多发伤疑似合并胸部损伤患者最终临床确诊77例患者合并胸部损伤,其中合并气胸13例,合并胸腔积液50例,合并肺挫伤28例,合并心包积液6例,合并创伤性膈疝2例;床旁超声诊断与临床确诊结果的符合率:气胸84.62%,胸腔积液94.00%,肺挫伤82.14%,心包积液100.00%,创伤性膈疝50.00%,其诊断结果与CT诊断结果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床旁超声在气胸、胸腔积液、肺挫伤、心包积液中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胸片检查(P<0.05);床旁超声平均耗时显著的低于CT及胸片检查(P<0.05),CT平均耗时显著的低于胸片检查(P<0.05);床旁超声鉴别诊断胸部损伤的灵敏度为88.31%,特异度为91.30%,漏诊率为11.69%,误诊率为8.70%;CT鉴别诊断胸部损伤的灵敏度为96.10%,特异度为95.65%,漏诊率为3.90%,误诊率为4.35%;胸片鉴别诊断胸部损伤的灵敏度为76.62%,特异度为73.91%,漏诊率为23.38%,误诊率为26.09%。结论:ICU应用床旁超声对多发性创伤合并胸部损伤患者的诊断具有耗时短、诊断符合率高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床旁超声 多发性创伤 胸部损伤
原文传递
早期床旁超声测量重症患者股四头肌变化对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6
9
作者 李若祎 何怀武 +3 位作者 孙建华 李奇 隆云 刘华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5期1967-1972,共6页
目的探索重症患者股四头肌厚度(股直肌厚度、股中间肌厚度)、横截面积(股直肌横截面积)与医学研究委员会(MRC)手法肌力评分的相关性,及其随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的变化特点,并判断肌肉变化对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诊断价值。方... 目的探索重症患者股四头肌厚度(股直肌厚度、股中间肌厚度)、横截面积(股直肌横截面积)与医学研究委员会(MRC)手法肌力评分的相关性,及其随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的变化特点,并判断肌肉变化对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3至10月于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预期≥5 d的患者,前瞻性收集患者入ICU第1天(D1)、第3天(D3)、第5天(D5)、第7天(D7)、出ICU时(D出ICU)超声测量下的股直肌横截面积、股直肌肌肉厚度、股中间肌肌肉厚度以及评价D出ICU时MRC肌力评分,分析其相关性以及股四头肌变化的规律。并以D出ICU时MRC>48分作为诊断ICU-AW阳性的标准,分析股四头肌肌肉变化与ICU-AW的关系。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45例重症患者,男25例,女20例,年龄为(58±10)岁。患者的股直肌横截面积、股直肌厚度、股中间肌厚度随ICU住院时间的增长而减少。股直肌横截面积、厚度及股中间肌厚度与MRC评分呈正相关(r=0.452、0.411、0.402,均P<0.05),股直肌横截面积、厚度及股中间肌厚度的下降幅度均与MRC评分呈负相关(r=-0.682、-0.740、-0.734,均P<0.05)。入ICU第3天股直肌横截面积萎缩率预测ICU-AW阳性的临界值为6.0%,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77.8%;第5天股直肌厚度萎缩率预测ICU-AW阳性的临界值为14.5%,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66.7%;第7天股中间肌厚度萎缩率预测ICU-AW阳性的临界值为19.9%,敏感度为70.6%,特异度为87.5%。结论床旁超声测量股四头肌横截面积、厚度对ICU-AW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能够早期识别ICU-AW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ICU获得性衰弱 床旁超声 股四头肌 肌力
原文传递
床旁超声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3
10
作者 张功伟 王伟 +3 位作者 张诗渊 张烨 王义兵 李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8-13,共6页
目的对比床旁超声与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行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5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ICU)诊疗的脓毒性休克患者3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成超声组、PiCCO组... 目的对比床旁超声与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行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5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ICU)诊疗的脓毒性休克患者3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成超声组、PiCCO组,每组15例。超声组采用床旁超声检测左心室舒张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期容积,并计算每搏输出量(SV);PiCCO组通过PiCCO测得SV,分析超声与PiCCO测得SV的相关性。将SV在被动直腿抬高试验期间升高值(ΔSv)≥10%定义为容量有反应性,<10%定义为容量无反应性,分别进入液体复苏阶段。以28 d病死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为主要观察指标,以治疗后6 h和12 h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乳酸、补液量及尿量为次要观察指标,分析两种方法在指导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上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28 d病死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PiCCO组(P<0.05)。床旁超声测得SV与PiCCO测得SV呈正相关(r=0.983,P=0.002)。超声组与PiCCO组治疗前、治疗后6 h和12 h测量MAP、CVP、氧合指数、乳酸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MAP、CVP、氧合指数、乳酸有差异(F=8.596、7.485、10.236和8.124,均P=0.000);②超声组与PiCCO组MAP、CVP、氧合指数、乳酸无差异(F=0.567、0.639、0.496和0.496,P=0.457、0.532、0.375和0.375);③两组MAP、CVP、氧合指数、乳酸变化趋势有差异(F=5.485、4.125、3.985和5.452,P=0.015、0.023、0.034和0.034)。PiCCO组治疗后6 h和12 h补液量少于超声组,尿量多于超声组(P<0.05)。超声组和PiCCO组治疗后12 h补液量、尿量多于治疗后6 h(P<0.05)。结论床旁超声与PiCCO测得SV一致性较好,两者病死率及ICU住院时间无差异,但床旁超声能减少肺水肿形成及所致机械通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床旁超声 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下载PDF
床边下腔静脉超声指标及中心静脉压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3
11
作者 高山 张永 《中华全科医学》 2021年第4期581-585,共5页
目的比较下腔静脉超声指标、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监护室(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 RICU... 目的比较下腔静脉超声指标、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监护室(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 R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27例,于液体复苏前以床旁超声测定下腔静脉直径(diameter of inferior vena cava, d-IVC)及计算其呼吸变异度(variation with respiration, v-IVC)、测定中心静脉压(CVP)、测定动脉血乳酸水平(lactate),采用PiCCO监测复苏前后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 CI)。液体复苏方法:20 min内输入乳酸钠林格液注射液7 mL/kg(理想体重),复苏后监测ΔCI≥15%定义为容量反应阳性,阳性为有反应组(R组),阴性为无反应组(NR组)。根据复苏前所测指标绘制ROC曲线评价其预测容量反应性的准确性。结果与容量反应阴性组比较,容量反应阳性组复苏前v-IVC明显增大,IVC_(min)、IVC_(max)明显减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前动脉血乳酸水平、CV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ROC曲线分析v-IVC取17.65%为截断值,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阳性的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87.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4(95%CI:0.781~1.000)。结论下腔静脉超声计算指标v-IVC可以作为脓毒性休克患者补液前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指标,当v-IVC>17.65%时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超声 中心静脉压 脓毒性休克 容量反应性 下腔静脉直径变异度
原文传递
颅脑CT和床旁超声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2
作者 蔡俊红 周建 +1 位作者 张铁耀 孙中显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颅脑CT和床旁超声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监测中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行去骨板减压术治疗的14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术后均行颅脑CT和床旁超声检查。结果床旁超声脑挫裂伤、脑梗死、... 目的对比分析颅脑CT和床旁超声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监测中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行去骨板减压术治疗的14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术后均行颅脑CT和床旁超声检查。结果床旁超声脑挫裂伤、脑梗死、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的检出率与颅脑CT监测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总检出率明显低于颅脑CT检查(P<0.05),诊断阳性率为88.06%。床旁超声在诊断出血量、中线位移动距离、脑室宽度绝对值、血肿大小等与颅脑CT监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超声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监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颅脑CT检查,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术 术后监测 床旁超声 颅脑CT
下载PDF
老年脑出血患者医院获得性重症肺炎的床旁超声影像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严春苗 黄旴宁 +2 位作者 张秋元 王乐华 范会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5094-5097,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脑出血患者医院获得性重症肺炎的床旁超声影像特点,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脑出血并发肺炎的患者178例,根据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其中94例患者为重症肺炎,84例患者为普通肺炎,对所有患者... 目的分析老年脑出血患者医院获得性重症肺炎的床旁超声影像特点,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脑出血并发肺炎的患者178例,根据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其中94例患者为重症肺炎,84例患者为普通肺炎,对所有患者进行床旁超声检查,观察影像学特点,综合分析患者的超声评分结果及临床资料,评估床旁超声影像结果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重症肺炎患者发生肺实变61例,实变率64.9%,普通肺炎患者肺实变7例,实变率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患者胸膜下病变数为(4.86±2.63)个,高于普通肺炎患者的(2.09±1.1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患者发生胸膜改变的肋间个数为(8.22±2.31)个,高于普通肺炎患者的(2.54±1.0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肺超声评分为(21.28±5.49)分,低于普通肺炎患者的(30.83±5.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肺实变率100%,胸膜下病变数(5.34±2.35)个,胸膜改变肋间个数(9.26±2.51)个,肺超声评分为(14.36±2.46)分。结论老年脑出血患者医院获得性重症肺炎的床旁超声影像特点为肺实变、胸膜下病变数多、胸膜改变肋间数多、肺超声评分低,当床旁超声结果为肺实变、胸膜下病变数超过5个、胸膜改变肋间个数超过9个、肺超声评分低于15分时,往往提示预后不佳,需要临床医师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重症肺炎 床旁超声 预后
原文传递
床旁超声测量肢体骨骼肌厚度对ICU获得性肌无力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0
14
作者 支海君 郭晋平 +4 位作者 赵雅宁 聂屾 李石磊 王淑娟 李勇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4-497,共4页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测量肢体骨骼肌厚度对机械通气患者发生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入住沧州市中心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测量肢体骨骼肌厚度对机械通气患者发生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入住沧州市中心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待患者清醒后采用医学研究委员会制定的评分法(MRC)评估肌力以判断是否发生ICU-AW,同时床旁超声测量肱二头肌、桡侧腕屈肌、股四头肌及胫前屈肌的厚度,比较非ICU-AW组与ICU-AW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骨骼肌厚度对ICU-AW的诊断价值。结果共纳入41例机械通气患者,其中ICU-AW 15例,非ICU-AW 26例。与非ICU-AW组比较,ICU-AW组患者MRC评分、桡侧腕屈肌厚度、股四头肌厚度及胫前屈肌厚度更低〔MRC评分(分):36(30,40)比60(56,60),桡侧腕屈肌厚度(cm):1.09±0.19比1.30±0.28,股四头肌厚度(cm):1.57±0.58比2.23±0.58,胫前屈肌厚度(cm):1.76±0.33比2.21±0.43,均P<0.05〕,而ICU住院时间更长〔d:15(9,26)比10(4,12),P<0.05〕;尽管肱二头肌厚度在ICU-AW组也较低,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m:2.45±0.57比2.70±0.61,P=0.205)。ROC曲线分析显示,桡侧腕屈肌厚度、股四头肌厚度及胫前屈肌厚度对ICU-AW具有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0.742(0.582~0.866)、0.787(0.631~0.899)、0.817(0.665~0.920),均P<0.01〕,但肱二头肌厚度对ICU-AW无诊断价值(AUC=0.597,95%CI为0.433~0.747,P=0.296)。结论床旁超声测量桡侧腕屈肌、股四头肌及胫前屈肌的厚度对机械通气患者发生ICU-AW具有诊断价值,而肱二头肌厚度对ICU-AW无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获得性肌无力 床旁超声 骨骼肌厚度
原文传递
急诊外科医生主导的急诊床旁超声改良扩大创伤重点超声评估方案在胸腹多发创伤围手术期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9
15
作者 方艳伟 纪亚军 +4 位作者 许伟 王川 孙海滨 高庆敏 赵建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42-545,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外科医生主导的急诊床旁超声改良扩大创伤重点超声评估法(extended focused assessment with sonography for trauma, E-FAST)方案在胸腹多发创伤患者评估与救治中的作用。方法顺序依次收集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河北... 目的探讨急诊外科医生主导的急诊床旁超声改良扩大创伤重点超声评估法(extended focused assessment with sonography for trauma, E-FAST)方案在胸腹多发创伤患者评估与救治中的作用。方法顺序依次收集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外科住院的多发伤患者共计47例,随机分为急诊床旁超声检查组(A组)和常规超声检查组(B组),A组中28例多发伤患者由急诊外科医生进行E-FAST检查,B组中19例多发伤患者由超声科医生进行常规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超声检查的阳性率和准确率,并记录完成超声检查距入院的时间。结果两组多发伤患者在性别、年龄、创伤类型及新创伤严重度评分(NISS)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者的螺旋CT或手术探查结果证实,两组超声检查阳性率分别为78. 57%和84. 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A组完成超声检查距入院的时间平均用时为(15.3 ±4.9)min,B组平均用时为(37. 1 ±6.0)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V0. 05)。结论由急诊外科医生主导的急诊床旁超声改良E-FAST检查与超声科医生进行的常规超声检查,两者诊断效能无明显差异,但由急诊外科医生主导的床旁超声检査耗时短,为多发伤患者的抢救和确定性治疗赢得了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外科 扩大创伤重点超声评估法(E-FAST) 床旁超声 多发伤
下载PDF
床旁超声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守君 翟萍 王世富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1709-1712,共4页
目的以床旁超声监测感染性休克患者下腔静脉内径(IVC)、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指导患者液体复苏,探讨床旁超声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该院重症医学科感染性休克患者112例,采用床旁超声指导液体管理,容量控... 目的以床旁超声监测感染性休克患者下腔静脉内径(IVC)、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指导患者液体复苏,探讨床旁超声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该院重症医学科感染性休克患者112例,采用床旁超声指导液体管理,容量控制机械通气下行床旁超声测量呼气末、吸气末下腔静脉最大内径(IVCmax)、最小径(IVCmin),计算出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RVI),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测CVP,PiCCO导管法测定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液体复苏后再次行床旁超声、PiCCO测定上述数值,比较液体复苏前后IVC、RVI、LVEDV、ITBVI、EVLWI变化,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液体复苏后超声测得IVCmax(1.69±0.31)cm、IVCmin(1.44±0.23)cm、LVEDV(122±41)ml较复苏前(1.24±0.23)cm、(0.65±0.18)cm、(106±34)ml增高,RVI(15.8±4.3)%较复苏前(46.9±6.5)%下降,与复苏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VC、LVEDV与ITBVI、EVLWI显著正相关(r=0.786、0.826、0.693、0.735、0.679、0.694、0.614、0.629、0.647、0.703、0.584、0.598,P均<0.01),RVI与ITBVI、EVLWI负相关(r=-0.635、-0.487、-0.527、-0.469,P均<0.05)。结论床旁超声监测感染性休克患者IVC、LVEDV可有效评估患者血容量,为临床液体复苏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超声 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 下腔静脉内径 呼吸变异指数 左心舒张末期容积 胸腔内血容量指数 血管外肺水指数
原文传递
急诊床旁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李铁刚 王娜娜 赵敏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24-728,共5页
目的评估急诊科医生对危重患者独立进行床旁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216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股静脉穿刺或颈内静... 目的评估急诊科医生对危重患者独立进行床旁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216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股静脉穿刺或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根据置管方式将患者分为3组,急诊科医生独立进行床旁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的72例患者纳入A组;由超声科医生辅助超声定位后再由急诊科医生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72例患者纳入B组;采用传统体表标志定位法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72例患者纳入C组。比较3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穿刺次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急诊科医生独立完成床旁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导管的总成功率较超声定位和传统体表标志定位法明显升高[98.61%(71/72)比83.33%(60/72)、73.61%(53/72),均P〈0.01],置管时间明显缩短(min:5.5±2.5比9.6±3.7、16.6±7.2,均P〈0.05),穿刺次数减少(次:1.0±0.0比1.8±0.7、2.7±2.6,均P〈0.05),穿刺失败需更换位置发生率明显减少[1.4%(1/72)比8.3%(6/72)、20.8%(15/72),均P〈0.05],机械性损伤及感染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降低[15.3%(11/72)比41.7%(30/72)、59.7%(43/72),均P〈0.05],同时也未增加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13.9%(10/72)比15.3%(11/72)、12.5%(9/72),均P〉0.05]。结论急诊科医生独立完成床旁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可以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相关并发症;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急诊科危重患者的抢救,在指导临床治疗决策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床旁超声 中心静脉置管
原文传递
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风心病合并恶液质病人术后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8
作者 潘灵爱 黄晓波 王艺萍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3-45,51,共4页
目的: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风心病合并恶液质病人术后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我科收治的60例风湿性瓣膜病心脏恶液质综合征的病人,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A组(常规肠内营养计划+超声监测GRV组)和B组(常规... 目的: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风心病合并恶液质病人术后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我科收治的60例风湿性瓣膜病心脏恶液质综合征的病人,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A组(常规肠内营养计划+超声监测GRV组)和B组(常规肠内营养计划+胃液回抽监测GRV组),分别根据GRV调整营养方案,从而比较两组营养状态、并发症、营养达标时间和住ICU时间的区别。结果:两组病人在Hb、TP、ALB水平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营养状态优于B组;两组在胃潴留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上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率更低;A、B两组达到目标喂养量时间分别为(3.02±0.78)d、(4.89±0.69)d,A组达到目标喂养量的时间少于B组(t=2.278,P=0.019)。A、B两组住ICU时间两组分别为(10.41±1.98)d、(11.39±1.75)d,A组的住ICU时间少于B组(t=2.384,P=0.015)。结论:床旁超声监GRV可以更准确地指导风心病合并恶液质病人术后病人肠内营养的应用,改善营养状态,更快达到目标喂养量,缩短住ICU住院时间,减少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心病 恶液质 超声检查 肠内营养 胃残余量
下载PDF
床旁超声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江其影 黄樱菲 +3 位作者 陈矛 蔡婷婷 冯彩霞 童玉梅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9年第2期112-117,共6页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与中心静脉压监测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阳江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9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心静脉压监测组(A组,n=46)与床旁超声组(B组,...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与中心静脉压监测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阳江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9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心静脉压监测组(A组,n=46)与床旁超声组(B组,n=46)。两组患者均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液体复苏治疗。A组采用中心静脉压监测指导补液,B组采用床旁超声监测指导补液。复苏前及入组后6、12、24 h,记录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乳酸及乳酸清除率;A组患者记录每搏输出量、下腔静脉内径最大径、下腔静脉内径最小径、B线计数等超声参数;B组患者记录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下腔静脉内径最大径、下腔静脉内径最小径、舒张早期经二尖瓣血流速度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速度比值(E/e′)、B线计数等超声参数,计算下腔静脉内径呼吸变异率。记录两组患者6、12、24 h的累计输液量、尿量,并计算液体正平衡量。记录两组患者6 h复苏达标情况、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连续性肾替代治疗患者比例、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等终点指标。结果复苏6 h,两组患者心率较复苏前明显下降,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较复苏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24 h,B组心率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6 h,两组中心静脉压较复苏前明显升高,且B组中心静脉压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12 h,两组中心静脉压较复苏6 h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6、12、24 h,B组患者累计输液量、液体正平衡均少于A组,尿量多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6、12、24 h,两组患者乳酸水平逐渐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超声 中心静脉压 脓毒性休克 早期液体复苏
下载PDF
超声监测胃残余量指导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 被引量:17
20
作者 朱利娟 张琳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964-96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胃残余量(GRV)在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方法:研究纳入2018-01-2019-05期间我科收治的60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超声监测GRV)和对照组(胃液回抽监测GRV),根据GRV及临床症状调整营养计划,从而比较两组达目...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胃残余量(GRV)在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方法:研究纳入2018-01-2019-05期间我科收治的60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超声监测GRV)和对照组(胃液回抽监测GRV),根据GRV及临床症状调整营养计划,从而比较两组达目标喂养时间、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长、感染并发症、肠内营养(EN)并发症的区别。结果:实验组达目标喂养时间、机械通气时长、ICU入住时间均对照组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EN并发症、感染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监测GRV指导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可以降低EN并发症及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缩短达目标喂养时间,减少ICU入住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长,有益于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床旁超声 肠内营养 胃残余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