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2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的白车身轻量化 被引量:32
1
作者 王登峰 卢放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9-37,共9页
建立某国产轿车的整车有限元模型,依据侧碰法规及NVH性能要求对白车身结构进行了多学科集成优化设计。根据侧碰及NVH仿真结果,选取白车身关键零件的板厚及材料为变量,以白车身质量和刚度为目标,以侧碰加速度及侵入量为约束条件,建立了... 建立某国产轿车的整车有限元模型,依据侧碰法规及NVH性能要求对白车身结构进行了多学科集成优化设计。根据侧碰及NVH仿真结果,选取白车身关键零件的板厚及材料为变量,以白车身质量和刚度为目标,以侧碰加速度及侵入量为约束条件,建立了白车身刚度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近似模型及侧碰二阶逐次替换的响应面模型(Stepwise-RSM),利用模拟退火算法进行了多目标优化,在保证了车辆的安全及NVH性能的前提下使白车身质量下降了15.7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白车身轻量化 多学科优化 近似模型
下载PDF
Kriging与响应面方法在气动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晓锋 席光 王尚锦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3-425,共3页
近似模型方法在工程优化设计中开始得到重视。本文分别应用Kriging方法和响应面方法进行了翼型气动优化设计。结果表明,Kriging方法的设计结果,升阻比较参考翼型提高了81%;在初始设计空间,响应面方法的结果很差,通过不断缩减设计空间,... 近似模型方法在工程优化设计中开始得到重视。本文分别应用Kriging方法和响应面方法进行了翼型气动优化设计。结果表明,Kriging方法的设计结果,升阻比较参考翼型提高了81%;在初始设计空间,响应面方法的结果很差,通过不断缩减设计空间,设计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升阻比提高了70%,但需要的计算量远远高于Kriging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似模型 试验设计 响应面方法 KRIGING方法
下载PDF
粒子群优化的Kriging近似模型及其在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3
作者 陈志英 任远 +1 位作者 白广忱 高阳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22-1530,共9页
将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引入Kriging建模过程,依靠PSO算法的群体搜索能力克服了模式搜索法单点序列搜索方式的局限性以及严重依赖于初猜解的缺点,保证了在任意初始条件下都能获取极大似然意义下的最优相关参数,从而有效确保了Kriging预... 将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引入Kriging建模过程,依靠PSO算法的群体搜索能力克服了模式搜索法单点序列搜索方式的局限性以及严重依赖于初猜解的缺点,保证了在任意初始条件下都能获取极大似然意义下的最优相关参数,从而有效确保了Kriging预测结果的最优无偏性.涡轮盘低循环疲劳可靠性分析实例表明,粒子群优化的Kriging(PSO-Kriging)近似模型对危险点周向应变变程的预测精度相对神经网络有数量级上的优势(最大误差由5.94%降低到0.09%),可不牺牲精度地代替有限元程序进行Monte Carlo模拟;同时PSO-Kriging建模与预测的总时间不及一次有限元分析的1/10.由于预测精度高(其最优无偏性由PSO算法保证)且计算开销不大,提出的PSO-Kriging对于实际工程结构的可靠性分析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 近似模型 KRIGING方法 涡轮盘 疲劳可靠性
原文传递
汽车车身耐撞性与NVH多学科设计优化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张勇 李光耀 孙光永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760-1763,共4页
将多学科设计优化运用在汽车车身耐撞性研究中,通过拉丁方试验设计获取采样数据点,同时,为了提高了计算效率,构建了考虑整车正撞安全性和白车身扭转模态优化设计的多学科系统的响应面近似模型,然后运用序列响应面方法结合多学科可行性... 将多学科设计优化运用在汽车车身耐撞性研究中,通过拉丁方试验设计获取采样数据点,同时,为了提高了计算效率,构建了考虑整车正撞安全性和白车身扭转模态优化设计的多学科系统的响应面近似模型,然后运用序列响应面方法结合多学科可行性方法对近似模型进行优化。避免了传统整车耐撞性和白车身NVH相结合的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计算量大,且在碰撞非线性系统优化中常常易导致收敛缓慢甚至不收敛的缺点。在较好地满足CMVDR294安全法规的同时,使得白车身的扭转模态值得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平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设计优化 NVH 近似模型 拉丁方试验设计
下载PDF
复合材料加筋板结构的二级协同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20
5
作者 吴莉莉 姚卫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5-649,共5页
针对复合材料加筋板结构的布局和铺层优化问题,发展了一种二级优化设计技术。第一级采用基于近似模型技术的布局优化方法,以筋条形式、个数、截面形状和铺层厚度作为设计变量,以结构质量最轻为目标函数,实现加筋板结构布局形式和截面尺... 针对复合材料加筋板结构的布局和铺层优化问题,发展了一种二级优化设计技术。第一级采用基于近似模型技术的布局优化方法,以筋条形式、个数、截面形状和铺层厚度作为设计变量,以结构质量最轻为目标函数,实现加筋板结构布局形式和截面尺寸的布局优化;第二级借助于等效弯曲刚度法和遗传算法,考虑层合板的制造和工艺约束,以层合板的各铺层角作为设计变量,以层合板弯曲刚度系数与上一级优化所给最优弯曲刚度系数之间的误差最小为目标,实现了复合材料加筋板在固定铺层层数下的铺层顺序优化;在二级优化的基础上,通过协调稳定性约束,实现综合优化。算例表明:采用二级优化设计方法,可以很好地实现复合材料加筋板的布局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加筋板 近似模型 布局优化 等效弯曲刚度 铺层顺序优化
下载PDF
基于组合近似模型的轻量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17
6
作者 童水光 何顺 +5 位作者 童哲铭 范慧楚 李元松 李明辉 谭达辉 钟玉伟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37-1343,共7页
针对传统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效率低、计算量大等缺陷,提出一种基于组合近似模型的轻量化设计方法。以某型号内燃叉车的两级门架结构为例,通过熵权TOPSIS综合贡献度分析方法筛选出对门架性能影响最大的上下翼缘及腹板厚度作为轻量化的设计... 针对传统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效率低、计算量大等缺陷,提出一种基于组合近似模型的轻量化设计方法。以某型号内燃叉车的两级门架结构为例,通过熵权TOPSIS综合贡献度分析方法筛选出对门架性能影响最大的上下翼缘及腹板厚度作为轻量化的设计变量,采用最优拉丁超立方设计方法进行样本点采集,得到包含设计变量和性能响应的100个样本点,分别构建外门架质量、最大应力、最大变形的组合近似模型,结合二次序列规划算法展开轻量化设计,结果表明:外门架经过优化后,质量减小13.36%,最大应力减小4.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似模型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 轻量化 综合贡献度分析 最优拉丁超立方设计 二次序列规划算法
下载PDF
基于多物理场近似模型的高速永磁电机多目标优化设计 被引量:16
7
作者 戴睿 张岳 +2 位作者 王惠军 张凤阁 张何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5414-5423,共10页
高速永磁电机(HSPMM)由于具有功率密度和效率高、体积小、质量轻及动态响应快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HSPMM的设计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的多物理场耦合设计过程,难以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对其进行优化设计。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物理... 高速永磁电机(HSPMM)由于具有功率密度和效率高、体积小、质量轻及动态响应快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HSPMM的设计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的多物理场耦合设计过程,难以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对其进行优化设计。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物理场近似模型(MPAM)的HSPMM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采用MPAM进行多物理场的并行计算,并在优化过程中直接调用MPAM,可以有效地解决有限元模型(FEM)计算耗时的问题,同时也可以避免有限元优化过程中FEM迭代计算收敛困难的问题。最后,研制了一台1.1MW,18000r/min的高速永磁电机,并进行了相关的实验,验证了该文所提出的HSPMM优化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永磁电机 多物理场 近似模型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基于近似模型的高速磨床零部件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文桂林 崔中 彭克立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06-910,共5页
将近似模型方法和多目标优化方法引入高速磨床零部件设计中,建立基于近似模型的高速磨床零部件优化设计方法。以结构尺寸为设计变量,利用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方法选取样本点,建立径向基函数近似模型。在遗传算法的基础上,采用权重和方法... 将近似模型方法和多目标优化方法引入高速磨床零部件设计中,建立基于近似模型的高速磨床零部件优化设计方法。以结构尺寸为设计变量,利用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方法选取样本点,建立径向基函数近似模型。在遗传算法的基础上,采用权重和方法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以高速磨床主轴为例,运用该方法,对其质量和一阶固有频率进行优化,整个过程采用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基于近似模型的高速磨床零部件优化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高速磨床零部件设计的效率,为其结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降低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似模型 高速磨床 零部件 结构优化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地坑式架车机轻量化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程兵 于兰峰 +1 位作者 吴永明 符康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06-611,共6页
传统架车机设计方法往往趋于保守,为了充分发挥地坑式架车机材料的承载性能,将响应面近似模型法与优化技术相结合,提出一种以地坑式架车机结构自重为优化目标的优化方法.该方法基于多学科优化软件ISIGHT和ANSYS,通过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 传统架车机设计方法往往趋于保守,为了充分发挥地坑式架车机材料的承载性能,将响应面近似模型法与优化技术相结合,提出一种以地坑式架车机结构自重为优化目标的优化方法.该方法基于多学科优化软件ISIGHT和ANSYS,通过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方法分析设计变量对响应的灵敏度,获得最终设计变量,并建立响应面近似模型,利用多岛遗传算法对近似模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极大提高优化效率,同时使地坑式架车机结构自重降低20.64%,轻量化效果显著.研究结果可为地坑式架车机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坑式架车机 近似模型 最优拉丁超立方设计 多岛遗传算法
下载PDF
基于Kriging近似模型的车架轻量化优化 被引量:13
10
作者 任明 孙涛 +2 位作者 石永金 郑松林 李玉刚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72-1377,共6页
为了在减轻车架重量的同时尽可能提高其动、静态结构性能,以车架纵梁、横梁结构参数为设计变量,特别采用最优拉丁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了样本数据设计,并运用Kriging方法构建了车架NVH、扭转刚度、弯曲刚度及车架质量等性能参数的多目标优... 为了在减轻车架重量的同时尽可能提高其动、静态结构性能,以车架纵梁、横梁结构参数为设计变量,特别采用最优拉丁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了样本数据设计,并运用Kriging方法构建了车架NVH、扭转刚度、弯曲刚度及车架质量等性能参数的多目标优化系统的近似模型,利用模糊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对近似模型进行了优化,得到了Pereto最优解集。结果表明,所建立的Kriging近似模型适合解决组合优化问题,在多个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成功实现了车架结构的轻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架 近似模型 最优拉丁实验设计 KRIGING 方法 模糊多目标粒子群算法 轻量化
下载PDF
基于耐撞性的汽车多腔结构吸能盒轻量化设计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婷婷 张姗 +1 位作者 秦东晨 马迎坤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1-114,共4页
为了在保证耐撞性的前提下实现汽车吸能盒的轻量化,通过有限元碰撞仿真对比确定了符合要求的吸能盒结构,并采用基于近似模型的优化方法获得了性能最优的多腔结构吸能盒设计方案。首先建立了多种截面形状吸能盒的有限元模型,使用有限元... 为了在保证耐撞性的前提下实现汽车吸能盒的轻量化,通过有限元碰撞仿真对比确定了符合要求的吸能盒结构,并采用基于近似模型的优化方法获得了性能最优的多腔结构吸能盒设计方案。首先建立了多种截面形状吸能盒的有限元模型,使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了碰撞仿真分析。通过对单腔结构吸能盒与不同截面的多腔结构吸能盒的碰撞性能进行评价与决策,确定了符合要求的吸能盒截面形状。其次对此截面吸能盒的内外壁厚进行试验设计,拟合了碰撞性能参数的响应面模型,建立了以吸能盒内外壁厚作为设计变量,以比吸能最大作为目标函数的数学优化模型,并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得到的最优方案能够在保证碰撞安全性的基础上实现多腔结构吸能盒的轻量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能盒 多腔结构 轻量化设计 耐撞性 近似模型
下载PDF
基于变复杂度近似模型的汽车安全性和轻量化优化 被引量:12
12
作者 廖代辉 成艾国 钟志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118-2121,2129,共5页
针对汽车安全性优化过程中考虑冲压效应的计算复杂性特点,采用最优拉丁方实验设计,利用较少样本点数据在传统模型和高精度模型间建立一个差值补偿响应面模型,再通过传统模型和差值补偿响应面模型构造新的实验样本点,在此基础上建立Krig... 针对汽车安全性优化过程中考虑冲压效应的计算复杂性特点,采用最优拉丁方实验设计,利用较少样本点数据在传统模型和高精度模型间建立一个差值补偿响应面模型,再通过传统模型和差值补偿响应面模型构造新的实验样本点,在此基础上建立Kriging响应面模型,应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此响应面模型进行优化求解,进行了整车正面碰撞和轻量化多目标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保证响应面精度的前提下,快速收敛于优化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性 冲压 变复杂度 近似模型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基于近似模型的共轨柴油机喷射系统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振明 邵利民 欧阳光耀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3-67,73,共6页
基于试验设计理论和响应面近似模型对高压共轨柴油机喷射系统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对FIRE软件中的喷雾与燃烧仿真模型进行了校核与验证,得到了KH-RT喷雾破碎模型参数C2与喷嘴结构参数的关系式,提高了模型的仿真精度。运用中心复合法设... 基于试验设计理论和响应面近似模型对高压共轨柴油机喷射系统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对FIRE软件中的喷雾与燃烧仿真模型进行了校核与验证,得到了KH-RT喷雾破碎模型参数C2与喷嘴结构参数的关系式,提高了模型的仿真精度。运用中心复合法设计了优化参数的试验计算矩阵,利用FIRE软件进行数值计算。用响应面近似模型技术构造了以经济性为主的综合优化目标函数。利用全局优化与局部优化相结合的优化方法对该近似模型进行了寻优,得到了喷射系统参数的最优组合,大幅度减少了共轨柴油机喷射系统参数设计试验的工作量。与原机相比,经过优化的柴油机燃油消耗率降低了5%,NOx和碳烟排放分别降低了10%和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共轨柴油机 喷射系统 近似模型 优化设计 响应曲面
下载PDF
基于近似模型的铣削工艺参数可靠性设计优化 被引量:11
14
作者 尚宝平 闫富宏 +3 位作者 刘高峰 陈振中 邱浩波 李晓科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80-485,493,共7页
针对现有铣削工艺参数优化方法未考虑设计参数不确定性,导致优化结果难以满足实际产品性能要求的问题,引入近似模型对铣削工艺参数进行可靠性设计优化。以铣削加工表面粗糙度为目标函数,以最大铣削力小于给定值的可靠度作为约束,综合考... 针对现有铣削工艺参数优化方法未考虑设计参数不确定性,导致优化结果难以满足实际产品性能要求的问题,引入近似模型对铣削工艺参数进行可靠性设计优化。以铣削加工表面粗糙度为目标函数,以最大铣削力小于给定值的可靠度作为约束,综合考虑铣削加工过程中铣削速度和每齿进给量的变动,建立了铣削工艺参数可靠性优化模型,并分别采用Kriging近似和径向基函数近似对铣削表面粗糙度、铣削力与设计变量之间的隐式关系进行近似替代,最后采用Monte Carlo仿真-序列近似规划对模型进行了寻优求解,通过试验对可靠性优化的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降低铣削加工表面粗糙度,并且可保证加工过程中最大铣削力的可靠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铣削加工 工艺参数优化 可靠性优化 近似模型
下载PDF
插电式四驱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设计及优化 被引量:10
15
作者 钱立军 邱利宏 辛付龙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14-1121,1129,共9页
为有效识别驾驶员的驾驶意图,在保障插电式四驱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性的基础上,提高其燃油经济性,提出了一种转矩识别系数计算方法,设计了基于发动机输出转矩最优能量管理控制策略,讨论了每种工作模式的判别条件以及转矩分配方法.为避免单... 为有效识别驾驶员的驾驶意图,在保障插电式四驱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性的基础上,提高其燃油经济性,提出了一种转矩识别系数计算方法,设计了基于发动机输出转矩最优能量管理控制策略,讨论了每种工作模式的判别条件以及转矩分配方法.为避免单一优化算法运算时间长、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固有缺陷,使用优拉丁超立方的方法进行试验设计,利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RBF)建立近似模型,使用多岛遗传算法对近似模型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对优化后的控制策略进行离线仿真得出,混合动力汽车在满足动力性能的前提下,百公里油耗降低了16.4%;将优化后的控制策略在d SPACE上进行硬件在环试验表明,所制定的控制策略,可以实现基本的能量管理,且加入转矩识别之后平均车速误差降低了39.9%,百公里油耗降低了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 控制策略 试验设计 近似模型 优化
下载PDF
基于近似模型的车辆操纵稳定性及平顺性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荣山 袁仲荣 +2 位作者 黄向东 赵克刚 陈金华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8-22,共5页
简述了基于近似模型的车辆操纵稳定性及平顺性的优化设计方法。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Car建立了某轿车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并确定了车辆操纵稳定性及平顺性的评价目标。以悬架弹簧刚度、减振器阻尼特性和横向稳定杆刚度为设计变量,... 简述了基于近似模型的车辆操纵稳定性及平顺性的优化设计方法。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Car建立了某轿车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并确定了车辆操纵稳定性及平顺性的评价目标。以悬架弹簧刚度、减振器阻尼特性和横向稳定杆刚度为设计变量,利用近似优化数学模型对该轿车进行了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的多目标优化计算。结果表明,近似模型技术对于汽车性能的平衡优化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纵稳定性 平顺性 近似模型 优化
下载PDF
基于Isight平台的房车空调送风参数优化 被引量:10
17
作者 曹凡 李迪 +3 位作者 李耀民 冯晓志 王鹏 冷杨松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41,共8页
为了提高房车空调夏季降温效果,对房车空调的送风温度、速度、角度进行优化研究。利用CFD方法对房车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应用k-e RNG湍流模型,合理的设置热力学边界条件,并引入太阳辐射模型。以Isight软件为优化平台集成Fluent软件搭... 为了提高房车空调夏季降温效果,对房车空调的送风温度、速度、角度进行优化研究。利用CFD方法对房车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应用k-e RNG湍流模型,合理的设置热力学边界条件,并引入太阳辐射模型。以Isight软件为优化平台集成Fluent软件搭建房车夏季降温多目标优化设计流程。通过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方法设计样本点,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建立近似模型,并结合NCGA遗传算法对不同送风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在Pareto最优解集中选取最优折衷解,并通过CFD仿真和房车静态温度实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近似模型能很好取代内流场仿真进行多目标优化,优化后的结果使房车内部能够获得更好的气流组织形式,温度场、速度场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车空调 送风参数 多目标优化 Isight平台 近似模型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航天器舱门展收机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在房 林炜 +3 位作者 程辉 樊蓓蓓 皮刚 栾浩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71-1380,共10页
针对航天器舱门展收过程中由根铰间隙引起的振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孪生和径向基模型的材料参数优化方法。首先建立根铰间隙动力学模型,并应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舱门的数字孪生模型。以根铰材料的接触刚度系数、阻尼系数和动摩擦系数... 针对航天器舱门展收过程中由根铰间隙引起的振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孪生和径向基模型的材料参数优化方法。首先建立根铰间隙动力学模型,并应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舱门的数字孪生模型。以根铰材料的接触刚度系数、阻尼系数和动摩擦系数为设计变量,以最大角加速度为优化目标,利用优化拉丁方试验设计构建样本空间;应用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构建近似模型;采用结合的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和多岛遗传算法求解近似模型的最优值。优化结果表明,与优化前相比,舱门的角加速度峰值和根铰间隙接触力明显减小,舱门的动态性能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航天器舱门 展收机构 根铰间隙 材料参数 近似模型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基于EBF神经网络模型的喷雾机吊喷分禾器参数优化 被引量:10
19
作者 崔龙飞 薛新宇 秦维彩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69,共8页
喷杆-吊杆组合式喷雾机被广泛应用于棉花催熟脱叶剂的喷施,由于棉花采用密植栽培模式,棉花冠层中下部脱叶剂喷施覆盖率低,脱叶效果差,严重影响了机采棉品质。为提高棉花中下部的喷洒覆盖率,减小喷雾机行驶阻力,提出吊杆分禾器参数优化方... 喷杆-吊杆组合式喷雾机被广泛应用于棉花催熟脱叶剂的喷施,由于棉花采用密植栽培模式,棉花冠层中下部脱叶剂喷施覆盖率低,脱叶效果差,严重影响了机采棉品质。为提高棉花中下部的喷洒覆盖率,减小喷雾机行驶阻力,提出吊杆分禾器参数优化方案,采用Box-Behnken设计制定试验方案,以分禾器前倾角、安装高度、作业速度等参数作为试验因素,通过田间试验获取雾滴覆盖率、分禾阻力等响应数据,使用椭球基神经网络(Ellipsoid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EBFNN)逼近响应和试验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精度可靠的近似模型,基于该模型对试验因素分析、优化。并得到最佳试验参数组合:分禾器离地高度210 mm、分禾器前倾角12°、喷雾机作业速度4 km/h。在此条件下进行田间试验,棉花冠层平均雾滴覆盖率为22.49%,与模型预测值相比误差为10.89%;分禾阻力试验均方根为70.9 N,与模型预测值相比误差为7.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脱叶剂 喷雾机 分禾器 近似模型 优化
下载PDF
基于气动减阻和散热需求的主动格栅优化设计 被引量:9
20
作者 贾青 陈佳萍 杨志刚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4-275,共12页
主动进气格栅可通过控制车辆前端进气开口面积提升燃油经济性。不同车辆行驶工况下的格栅转角和风扇转速控制是主动格栅研究中的一大难点。首先结合风洞试验与数值仿真验证了计算流体力学模拟与发动机冷却系统一维模型的精度,其次通过... 主动进气格栅可通过控制车辆前端进气开口面积提升燃油经济性。不同车辆行驶工况下的格栅转角和风扇转速控制是主动格栅研究中的一大难点。首先结合风洞试验与数值仿真验证了计算流体力学模拟与发动机冷却系统一维模型的精度,其次通过最优拉丁超立方抽样和神经网络拟合方法构建了主动格栅转角、冷却风扇转速、车速与阻力系数、冷却风速间的近似模型,将其输入至冷却系统模型中,根据实时的发动机冷却需求提供空气流量,并选择阻力系数最小的转角组合进行控制,最终可实现在不同环境温度下使循环工况燃油降比在0.6%~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格栅 气动阻力 冷却性能 近似模型 联合仿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