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素标记抗体与抗原亲和常数及结合容量测定 被引量:3
1
作者 苗积生 沈毅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11-313,共3页
目的 测定每个抗原细胞结合单克隆抗体 (McAb)的最大分子数和亲和常数。方法 用放射性核素标记McAb ,并行McAb与靶细胞抗原结合实验 ,平衡方程式近似为T/B =1+1/Ka·C +T/C (1)及F/B =1/Ka·C +F/C(2 )。结果 直线回归法分... 目的 测定每个抗原细胞结合单克隆抗体 (McAb)的最大分子数和亲和常数。方法 用放射性核素标记McAb ,并行McAb与靶细胞抗原结合实验 ,平衡方程式近似为T/B =1+1/Ka·C +T/C (1)及F/B =1/Ka·C +F/C(2 )。结果 直线回归法分析表明 ,公式 (1)的T/B对T ,公式 (2 )F/B对F都呈极显著直线相关性。公式 (1)直线与T/B轴交点的倒数为标记McAb的反应活性分数 ,用恒定浓度的的标记McAb与不同浓度未标记的McAb代替T ,直线与免疫反应活性分数的倒数T/B值的交点至T/B轴的距离为标记McAb的真实浓度。每个抗原细胞结合McAb的最大分子数是公式 (2 )直线斜率的倒数 ,亲和常数是斜率除以直线与F/B轴的截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抗体亲和力 碘放射性同位素 同位素标记
下载PDF
ARGINYL-tRNA SYNTHETASE FROM Escherichia coli AFFINITY LABELING WITH 3'-OXIDIZED tRNA^(Arg)
2
作者 程晓东 林胜祥 +1 位作者 施建平 王应睐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1991年第3期297-305,共9页
The covalent modification of E. coli arginyl-tRNA synthetase by the 2',3'-dialdehydederivative of tRNA^(Arg) (tRNA_(ox)^(Arg)) resulted in the complete inactivation of the ATP-PPi ex-change and aminoacylation ... The covalent modification of E. coli arginyl-tRNA synthetase by the 2',3'-dialdehydederivative of tRNA^(Arg) (tRNA_(ox)^(Arg)) resulted in the complete inactivation of the ATP-PPi ex-change and aminoacylation activities of the enzyme. 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electrophoresis of the ArgRS-tRNA_(ox)^(Arg) covalent complexes indicated that two bands simulta-neously appeared on the gel parallel with inactivation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higher mo-lecular weights. This result wa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other aminoacyl-tRNA synthetaselabeling systems as previously reported. Upon the ribonuclease treatment of the modifiedArgRS, less than 15% of both the initial ATP-PPi exchange and aminocylation activities wererecovered. During the whole process of labeling and RNase treatment, the two activities ofthe enzyme were closely associ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inyl-tRNA SYNTHETASE ARGININE specific TRNA affinity labeling E. COLI
原文传递
Photo-affinity labeling strategy to study the binding site of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3
作者 Yihui CHEN 《Frontiers of Chemistry in China》 2011年第3期200-205,共6页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are involved in the control of every aspect of our behavior and physiology.GPCR can be involved in pathological processes as well and are linked to numerous diseases,including cardiov...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are involved in the control of every aspect of our behavior and physiology.GPCR can be involved in pathological processes as well and are linked to numerous diseases,including cardiovascular and mental disorders,retinal degeneration,cancer,and AIDS.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methods of approaching photo-affinity labeling strategy to obtain the possible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s binding s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CR photo-affinity labeling RHODOPSIN TRANSMEMBRANE structure binding
原文传递
鸡胚肝乳糖凝集素专一性的研究——SEM-ARG技术的应用
4
作者 陈清轩 史瀛仙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457-459,共3页
本文利用扫描电镜放射自显影(SEM-ARG)技术研究鸡胚肝凝集素的专一性。该凝集素经乳糖尿素液抽提和离心分离后,再用DE-52纤维素柱和蓝色葡聚糖柱进一步纯化。纯化后的鸡胚肝凝集素用^(125)Ⅰ标记。以标记的^(125)Ⅰ-凝集素为探针再标记... 本文利用扫描电镜放射自显影(SEM-ARG)技术研究鸡胚肝凝集素的专一性。该凝集素经乳糖尿素液抽提和离心分离后,再用DE-52纤维素柱和蓝色葡聚糖柱进一步纯化。纯化后的鸡胚肝凝集素用^(125)Ⅰ标记。以标记的^(125)Ⅰ-凝集素为探针再标记来自不同组织的细胞。标记的细胞经过放射自显影,用扫描电镜对细胞表面凝集素受体的位点进行直接观察。实验结果表明鸡胚肝凝集素对细胞的凝集作用具有相对的专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肝 凝集素 SEM-ARG技术
下载PDF
胎羊3β,20α-羟类甾醇氧化还原酶活性位点的组氨酸残基的鉴定
5
作者 陈清轩 FREDERICK SWEET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13-117,共5页
为进一步研究胎羊3β,20α-羟类甾醇氧化还原酶活性中心的特性,我们合成了放射性的16α-溴乙酸基孕酮和5α-二氢睾酮-17-溴乙酸酯作为亲和标记试剂。二者都是以不可逆的方式,活性位点定向地竞争性抑制酶的活性。当酶的浓度为1μmol/L,... 为进一步研究胎羊3β,20α-羟类甾醇氧化还原酶活性中心的特性,我们合成了放射性的16α-溴乙酸基孕酮和5α-二氢睾酮-17-溴乙酸酯作为亲和标记试剂。二者都是以不可逆的方式,活性位点定向地竞争性抑制酶的活性。当酶的浓度为1μmol/L,抑制剂的浓度为100μmol/L时,使酶失去一半活性所需时间(t_(0.5))分别为75 min(16α-BAP)和480 min(5α-DTB)。当在反应混合液中有底物孕酮或5α-二氮睾酮存在时,可降低抑制剂对酶活性的抑制速度。把标记的酶用盐酸水解,用氨基酸分析仪进行分析,最后确定,位于酶的活性中心的被标记氨基酸为组氨酸,它可能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D 活性位点 组氨酸
下载PDF
棉花黄萎病菌毒素的分离提纯及致萎活性测定 被引量:11
6
作者 甘莉 吕金殿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49-52,共4页
经超滤,Con.A—Scpharosc 4B亲和层析,从棉花黄萎病菌的Czapck′s培养液中,分离纯化致萎毒素。成分分析和致萎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棉花黄萎病菌产生的毒素是一种致萎力极强的糖蛋白。其含糖量为14.74%,蛋白质量为85.26%,其致萎活力是半... 经超滤,Con.A—Scpharosc 4B亲和层析,从棉花黄萎病菌的Czapck′s培养液中,分离纯化致萎毒素。成分分析和致萎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棉花黄萎病菌产生的毒素是一种致萎力极强的糖蛋白。其含糖量为14.74%,蛋白质量为85.26%,其致萎活力是半纯化液的10~15倍,活力回收为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菌 致萎毒素 糖蛋白
下载PDF
基于聚类分区的中国夏季降水预测模型 被引量:14
7
作者 杜良敏 柯宗建 +2 位作者 刘长征 肖莺 刘绿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96,共8页
文章基于近邻传播客观聚类方法对中国夏季降水进行了气候分区,以中国不同分区的夏季降水为预测对象,使用前期的海温和海平面气压场为预测因子,利用图像标签算法提取高相关封闭区域的预测因子信息。结合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预测模型。采... 文章基于近邻传播客观聚类方法对中国夏季降水进行了气候分区,以中国不同分区的夏季降水为预测对象,使用前期的海温和海平面气压场为预测因子,利用图像标签算法提取高相关封闭区域的预测因子信息。结合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预测模型。采用Ps评分、距平符号一致率和距平相关系数三种评分方法检验了该预测模型,比较了四种不同的因子配置方案的预测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冬春季海温的演变特征结合海平面气压的年际变化为预测因子的分区预测模型效果较好,在1982—2009年期间的平均交叉检验平均Ps得分为81.4,距平符号一致率为63%,距平相关系数为0.35,2010—2014期间的独立样本预测检验的平均评分分别为77.1,58%和0.19,且逐年回报效果较为稳定,表明该方法对中国夏季降水有较好的预测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该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出2014年中国夏季降水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邻传播聚类 分区 夏季降水预测 图形标签算法
下载PDF
模式植物蛋白质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尹文兵 黄勤妮 印莉萍 《生物信息学》 2004年第2期47-50,共4页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研究的热点,而植物蛋白质组是此研究领域的一块奇葩。这主要归功于模式植物蛋白质组的成就。本文综述了模式植物拟南芥、大豆、水稻、大麦、小麦、玉米蛋白质组的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本实验室的工作.最后展...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研究的热点,而植物蛋白质组是此研究领域的一块奇葩。这主要归功于模式植物蛋白质组的成就。本文综述了模式植物拟南芥、大豆、水稻、大麦、小麦、玉米蛋白质组的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本实验室的工作.最后展望了植物蛋白质组学今后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 基质辅助的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 同位素译码亲和标签(ICAT) 多维蛋白质鉴定技术(MudPIT)
下载PDF
磷蛋白组的研究技术及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杨珺 邹全明 +2 位作者 蔡绍皙 郭刚 朱永红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4-248,共5页
真核细胞中蛋白质磷酸化是一个重要事件。真核细胞利用可逆的蛋白磷酸化来控制许多细胞过程包括信号转换、基因表达、细胞周期等。磷蛋白组的研究涉及磷蛋白的分离和鉴定 ,磷酸化残基定位和定量分析。由于蛋白质磷酸化是一个动态过程 ,... 真核细胞中蛋白质磷酸化是一个重要事件。真核细胞利用可逆的蛋白磷酸化来控制许多细胞过程包括信号转换、基因表达、细胞周期等。磷蛋白组的研究涉及磷蛋白的分离和鉴定 ,磷酸化残基定位和定量分析。由于蛋白质磷酸化是一个动态过程 ,在细胞中磷蛋白含量低 ,磷酸化位点可变 ,且磷酸肽的质谱信号常常会受到抑制 ,所以磷蛋白的分析存在更多的困难。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在磷酸蛋白的分离鉴定及定量分析方面的研究技术以及进展情况。目前 ,质谱仍然是核心的鉴定技术 ,寻找更好富集方法是最大的挑战。定量蛋白组学是对蛋白质的差异表达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目前还不存在一种独立的方法可以完成磷蛋白的分离、鉴定 ,以及磷酸位点的定位和定量分析。随着样品分离技术和相关仪器的发展 ,磷酸蛋白快速、准确、全面分析鉴定将能够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蛋白组学 二维电泳 多维液相 固定金属亲和层析 质谱 定量蛋白组学 稳定同位素标记
下载PDF
四氯化碳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低亲和力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立英 杨立元 +7 位作者 王晓红 孙玥 王伟 王茜婷 田珑 陈胜国 张书永 张卫光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研究四氯化碳(CCl4)对大鼠脑海马CA1区神经元低亲和力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的表达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Cl4组。对照组每周一、四背部皮下注射橄榄油(0.12ml/100g),CCl4组分别在每周一或/和... 目的研究四氯化碳(CCl4)对大鼠脑海马CA1区神经元低亲和力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的表达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Cl4组。对照组每周一、四背部皮下注射橄榄油(0.12ml/100g),CCl4组分别在每周一或/和周四背部皮下注射60%CCl4-橄榄油溶液(0.3ml/100g)1次(1d组)2、次(1周组)和4次(2周组),实验结束时处死大鼠。取脑后沿正中矢状面切开,右侧半脑石蜡切片,行Nissl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行p75、Bax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p75、Bax的表达,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凋亡。结果Nissl染色显示对照组CA1区神经元染色较深,细胞数目较多,排列整齐,神经元内可见大量尼氏体;CCl4组CA1区神经元排列较对照组紊乱,部分锥体细胞体积缩小,核固缩,呈三角形,胞浆内尼氏体数目减少或消失。对照组海马CA1区可见少量表达p75和Bax的阳性细胞;CCl4组海马CA1区表达p75和Bax的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以1周CCl4组增多最为明显;Western blotting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一致。对照组海马CA1区未见TUNEL阳性细胞;CCl4组海马CA1区可见大量细胞核呈棕黄色着色的TUNEL阳性细胞,以1周CCl4组的阳性细胞数最多。结论注射CCl4后,大鼠脑海马CA1区p75的表达明显增强,Bax的表达也相应增强,凋亡的神经元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化碳 低亲和力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BAX 海马CA1区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印迹法 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 大鼠
下载PDF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玉宛 周雯 +4 位作者 李欣蔚 杨开广 梁振 张丽华 张玉奎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17-826,共10页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调控着细胞内众多生物过程,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网络的绘制对解析复杂的生物过程至关重要.面对生物体中复杂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液质联用技术不仅具有灵敏度高的鉴定优势,还可以对数以千计的蛋白质进行定量分析...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调控着细胞内众多生物过程,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网络的绘制对解析复杂的生物过程至关重要.面对生物体中复杂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液质联用技术不仅具有灵敏度高的鉴定优势,还可以对数以千计的蛋白质进行定量分析.因此,对目标蛋白质进行富集、标记或共分级的处理后,结合液质联用技术对蛋白质准确而灵敏的鉴定,这类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复杂样本中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解析.目前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几种常用的方式,包括亲和纯化质谱方法(AP-MS)、近程标记质谱方法(PDB-MS)、化学交联质谱方法(XL-MS)和共分级偶联质谱方法(CF-MS)等.本综述讨论了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点和在细胞内解析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质联用技术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亲和纯化 近程标记 化学交联质谱 共分级偶联质谱
原文传递
标签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二价亲和标记试剂的制备与应用
12
作者 卢进鹏 夏超 +4 位作者 周伟 李亚平 胡小蕾 廖飞 杨晓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2-413,共12页
设计合成融合表达标签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二价亲和标记试剂,用于功能化磁珠后位点选择性固定化标签GST,为磁分离筛选配体混合物库提供固定化融合靶蛋白的候选方案。为减少疏水配体在标签GST活性位点的结合,需同时占据标签GST双活... 设计合成融合表达标签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二价亲和标记试剂,用于功能化磁珠后位点选择性固定化标签GST,为磁分离筛选配体混合物库提供固定化融合靶蛋白的候选方案。为减少疏水配体在标签GST活性位点的结合,需同时占据标签GST双活性中心内疏水结合位点并发生共价修饰的二价亲和标记试剂。以双苯环为疏水定位基、溴乙酰基为巯基修饰基团、羧基为连接官能团得单价标记试剂,以二乙基三胺为连接臂将单价标记试剂与连接臂两端伯胺连接得标签GST的对称二价亲和标记试剂,再以线性三胺连接臂中间的氨基与羧基磁珠偶联得功能化磁珠。表征目标化合物对标签GST的标记动力学、结合比;功能化磁珠对标签GST的不可逆固定化动力学和固载容量,及将磁珠表面二价亲和标记试剂转变成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加合物后对标签GST可逆固定化的效果;以碱性磷酸酶及疏水荧光配体为模型考察磁珠固定化标签GST后的非特异结合。目标化合物对标签GST半抑制浓度为(22±0. 2)μmol/L,其与GSH的饱和加合物半抑制浓度为(0. 41±0. 06)μmol/L,二者与标签GST二聚体结合比接近1∶1。功能化磁珠对标签GST不可逆及可逆固定化的容量均接近25 mg/g磁珠。偶联GST的磁珠对蛋白非特异吸附很弱,再进一步用单价亲和标记试剂和GSH加合物封闭固定化标签GST剩余的活性位点后对疏水小分子也无显著结合。结果表明,所设计二价亲和标记试剂功能化磁珠适合用于标签GST及其融合表达蛋白的位点选择性固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S-转移酶 亲和标记试剂 磁珠 固定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