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ant food sources and stone tools' function at the site of Shunshanji based on starch grain analysis 被引量:9
1
作者 YANG YuZhang LI WeiYa +6 位作者 YAO Ling CHENG ZhiJie LUO WuHong ZHANG JuZhong LIN LiuGen GAN HuiYuan YAN Lo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8期1574-1582,共9页
The upper-middle Huai River valley(HRV) is located in the transition zone in the middle of eastern China.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past populations in the upper HRV obtained plant food through gathering an... The upper-middle Huai River valley(HRV) is located in the transition zone in the middle of eastern China.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past populations in the upper HRV obtained plant food through gathering and cultivation of both rice and millet during the middle Neolithic. However, for the middle HRV it is not very clear what methods were used by humans to obtain plant food in that time. In this paper, starch grain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on 17 stone tools and 29 cauldron pottery sherds unearthed at Shunshanji(8.5–7.0 kyr BP), which is known as the earliest Neolithic site in the middle HRV excavated so far. Here, ancient starches from Coix lacryma-jobi, Triticeae, Oryza sativa, Trichosanthes kirilowii and one unidentified specie were recovered.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limited knowledge of food strategies as observed in the middle HRV. It demonstrates that both gathering and cultivation of rice took place during the middle-Neolithic. Among the identified species, Coix lacryma-jobi appears to have been the main plant food at Shunshanji. Moreover, it is clear that Oryza sativa was not consumed as much as other plant species according to the occurrence frequency of different starch grains. Starch grains were also found on the used surfaces of grinding stone implements as well as pestles, which means that these stone tools were used for food processing. In addition, axes from Shunshanji may also have been used for food processing as well as wood working because starches were also found on the edge of axes. Information about subsistence strategies and tool use at Shunshanji will also be helpful to understanding the utilization of plants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middle HRV during the early-middle Neolithic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unshanji Starch grain analysis utilization of plants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Function of stone tools
原文传递
土壤剖面不同土层硝态氮植物利用及运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丽娟 巨晓棠 +2 位作者 文宏达 夏晓平 刘慧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2-91,共10页
采用外源标记15NO3--N微注射技术的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我国北方灌溉农作体系中,由于氮肥的高量投入导致作物收获后土壤剖面大量残留NO3--N对后作的氮素供应潜力及其去向。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水氮管理条件下,菠菜(Spinacia oleraceaL.)... 采用外源标记15NO3--N微注射技术的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我国北方灌溉农作体系中,由于氮肥的高量投入导致作物收获后土壤剖面大量残留NO3--N对后作的氮素供应潜力及其去向。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水氮管理条件下,菠菜(Spinacia oleraceaL.)对土壤剖面15、457、5 cm位置标记氮的利用率分别为28.2%、22.3%、16.3%;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L.)小偃54对相应位置标记氮的利用率分别为21.8%、17.4%、11.5%,而京411为21.8%、11.6%、7.4%。菠菜对土壤不同层次残留氮的利用率显著大于小麦,小偃54显著高于京411。菠菜的根长密度低于小麦,土壤剖面多数层次两个小麦品种的根长密度差异不显著,小麦的根长密度与相应土层标记硝态氮的利用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根干重在土壤剖面多数层次呈现小偃54>京411>菠菜的趋势。生长季结束标记氮发生了向下移动,3个标记处理分别在土壤剖面60—80、60—80、80—100 cm出现积累峰;但菠菜15 cm位置收获后整个剖面的%Ndff值均很低,标记氮在剖面中几乎没有积累峰;不同标记位置的残留氮均发生向上运移,上移距离分别为15、453、5 cm,残留氮标记的层次越深,其在土壤中再分布能力愈弱,残留越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 小麦 菠菜 根系 累积硝态氮 植物利用
下载PDF
基于同位素的神东矿区植物吸水深度及生态水位研究
3
作者 赫云兰 杨英明 +3 位作者 王玺凯 李可新 房鲁鹭 刘卓鸣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9-203,共5页
为了研究神东矿区煤炭开采造成的地下水位下降是否会对地表植被的生存产生威胁,以神东矿区分布最广泛的植物沙蒿为研究对象,采用水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神东矿区成年沙蒿的根系吸水深度,通过MixSIAR同位素混合模型分析成年沙蒿的土壤... 为了研究神东矿区煤炭开采造成的地下水位下降是否会对地表植被的生存产生威胁,以神东矿区分布最广泛的植物沙蒿为研究对象,采用水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神东矿区成年沙蒿的根系吸水深度,通过MixSIAR同位素混合模型分析成年沙蒿的土壤水分吸收策略。结果显示,研究区成年沙蒿的吸水的极限深度为2.5~3 m,沙蒿会较均匀的吸收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但其水分利用策略也会受到土壤含水率高低的影响。该研究揭示了研究区成年沙蒿的根系吸水深度和水分利用策略,从植物角度说明了该区域生态水位的下限是2.5~3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半干旱煤矿区 根系吸水深度 植物水分利用 生态水位
下载PDF
华北植物强化利用和禾本科粟、黍等驯化栽培的成因
4
作者 王连德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88-96,共9页
中国北方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气候干冷事件(尤其是Younger Dryas)造成了食物短缺和人口压力,人们由广谱性采集-狩猎转向植物强化利用.新石器中期(尤其是7 000~8 000 a BP),气候转向温暖潮湿,引起食物资源丰度增加、聚落密度增大和... 中国北方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气候干冷事件(尤其是Younger Dryas)造成了食物短缺和人口压力,人们由广谱性采集-狩猎转向植物强化利用.新石器中期(尤其是7 000~8 000 a BP),气候转向温暖潮湿,引起食物资源丰度增加、聚落密度增大和人口数量增加.而聚落密度的增大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带来了战争风险并引起艺术、宗教等的演进.二者又导致聚落成员凝聚力增强以至聚落内人口超过聚落成员生存资源控制利用区域内资源的负荷能力.于是其生业模式由植物的强化利用向禾本科粟、黍等作物的驯化栽培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冷事件 植物强化利用 人口集居 粟作驯化
下载PDF
用低沸点工质的朗肯循环(ORC)方法回收低位工业余热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红 《节能》 2004年第11期22-24,共3页
我国的中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尚不很成熟。本文介绍以低沸点的有机物 (正戊烷N - pantane)作为工质来回收废气余热、汽化进入汽轮机膨胀作功 ,带动发电机发电的有机朗肯循环 (ORC)余热发电技术 ,对于低位工业余热及地热能的开发 ,都有重要... 我国的中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尚不很成熟。本文介绍以低沸点的有机物 (正戊烷N - pantane)作为工质来回收废气余热、汽化进入汽轮机膨胀作功 ,带动发电机发电的有机朗肯循环 (ORC)余热发电技术 ,对于低位工业余热及地热能的开发 ,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肯循环方法 回收技术 余热发电技术 有机物 地热发电
下载PDF
滇西北藏民(族)利用植物资源的实践和理念 被引量:6
6
作者 吴兆录 许又凯 +1 位作者 蔡传涛 刘宏茂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8-21,共4页
概述了围篱有机农业、轮牧活动、管理草地、植物采集、社区自然保护区等滇西北藏民(族)利用植物资源的实践活动,认为藏族利用植物资源的理念是在以村寨为地理中心的耕地、放牧草场和山地森林中多层次多目的地利用植物资源,通过牲畜转换... 概述了围篱有机农业、轮牧活动、管理草地、植物采集、社区自然保护区等滇西北藏民(族)利用植物资源的实践活动,认为藏族利用植物资源的理念是在以村寨为地理中心的耕地、放牧草场和山地森林中多层次多目的地利用植物资源,通过牲畜转换获得更多收益,以解决人类生计,并在融合了藏族本教和佛教教义的神山传统思想控制下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资源利用 藏族 有机农业 轮牧 神山信仰 滇西北
下载PDF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硕士案例式教学的探索研究
7
作者 王颖 曹进军 +2 位作者 王国昌 李卫海 秦雪峰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年第7期147-149,153,共4页
案例教学已成为培养专业硕士实践能力的主要方法。结合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技术进展课程教学,根据专业硕士的教学理念和特点,选取教学过程及生产实践中的典型案例,从案例教学的必要性与意义、案例的选择原则、案例资源设计、教学案例的... 案例教学已成为培养专业硕士实践能力的主要方法。结合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技术进展课程教学,根据专业硕士的教学理念和特点,选取教学过程及生产实践中的典型案例,从案例教学的必要性与意义、案例的选择原则、案例资源设计、教学案例的使用与评价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推进教学改革,培养真正能够推进农业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创新农业人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硕士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技术进展 案例教学
下载PDF
云南东川玉碑地遗址(2013年度)植物遗存浮选结果及初步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杨薇 蒋志龙 陈雪香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1,共9页
玉碑地遗址是一处春秋晚期至西汉末年的与青铜冶炼有关的聚落遗址。2013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发掘,并采集一批浮选土样。这批样品中发现稻、粟、大豆和小麦等农作物,藜科、莎草科、蓼科等野生植物遗存,以及花椒、桑科等果类遗... 玉碑地遗址是一处春秋晚期至西汉末年的与青铜冶炼有关的聚落遗址。2013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发掘,并采集一批浮选土样。这批样品中发现稻、粟、大豆和小麦等农作物,藜科、莎草科、蓼科等野生植物遗存,以及花椒、桑科等果类遗存,为研究本地区该时段农作物及其他植物资源的利用提供了新材料。分析显示,该遗址先民利用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粟、大豆和小麦作为补充。其他可利用植物包括蔬果、药材或饲料。与海门口和河泊所等遗址中小麦种植逐渐强化的趋势相比,该遗址出土小麦的比重较低,或与自然环境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碑地遗址 农作物构成 野生植物资源利用 粮食储藏
原文传递
农业硕士研究生开展耕读教育的思考——以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明敏 岳建英 +2 位作者 魏瑶 郑红丽 周洪友 《高教学刊》 2023年第28期23-26,共4页
耕读文化是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形成的独特文化形态,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在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方面提出“开展耕读教育”的要求。耕读教育对于高校... 耕读文化是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形成的独特文化形态,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在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方面提出“开展耕读教育”的要求。耕读教育对于高校研究生教育尤为重要,特别是涉农高校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进行耕读教育的实践,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提升学生道德素养,还可以激励专业学位研究渗入农村实践,激励学生献身乡村振兴,为乡村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该文结合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特点,提出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应开展耕读教育的思考,可为耕读教育的实施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读教育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 专业硕士研究生 农村实践 乡村振兴
下载PDF
洞口县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10
作者 王臻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2期88-94,共7页
为揭示湖南洞口县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区系特征,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查阅,对洞口县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进行了统计分析,就其植物区系及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洞口县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共22科60属145种(含种下分类群)。该地区石松类和蕨类... 为揭示湖南洞口县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区系特征,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查阅,对洞口县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进行了统计分析,就其植物区系及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洞口县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共22科60属145种(含种下分类群)。该地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含热带和寒带性质成分,但属温带性质,复杂的地理成分体现其中。该地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有5个优势科、7个优势属,优势科与优势属的种数分别占所有种数的61.38%、38.62%,优势科属明显;单种属近50%,占总属数的46.67%,但种数却只占总种数的19.31%。中国特有种21种,说明富有特有现象,且较明显。生态类型有5类,以土生为主。垂直分布上,以800~1500 m分布较为丰富,达104种。建议就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加强宣传教育,设立自然保护区,整体保护次生林,加强稀有蕨类的繁育保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松类和蕨类植物 植物区系 植物资源利用
下载PDF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硕创新班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探索
11
作者 熊启中 叶新新 +2 位作者 徐刚 魏俊岭 张朝春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5-78,共4页
为切实提高专硕培养质量,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针对目前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硕培养体系与社会需求错位、研究生与生产一线脱节、研究成果应用性少等问题,提出培养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硕创新班人才的基本思路,结合当地农业... 为切实提高专硕培养质量,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针对目前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硕培养体系与社会需求错位、研究生与生产一线脱节、研究成果应用性少等问题,提出培养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硕创新班人才的基本思路,结合当地农业特色构建了专硕创新班模式,以期培养复合型专硕创新人才,为涉农高校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硕的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 专硕创新班 乡村振兴 涉农高校
下载PDF
与环境保全并存的生业的可能性:水满村的事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梅崎昌裕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8,共10页
生活在海南岛水满村的黎族的传统生业主要由水田农耕、火田农耕陆稻、根茎类作物以及其他作物)、野生植物采集和野生动物狩猎构成。在村周围覆盖着大面积的草地,这种人工环境是定期焚烧的结果。然而自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由于政府... 生活在海南岛水满村的黎族的传统生业主要由水田农耕、火田农耕陆稻、根茎类作物以及其他作物)、野生植物采集和野生动物狩猎构成。在村周围覆盖着大面积的草地,这种人工环境是定期焚烧的结果。然而自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由于政府环保政策的实施,这样的生业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变。焚烧被禁止,水田农耕也得到了强化。与此同时,人们也强化了水田可使用野生植物的利用。这样生业变化导致了村落周围二次植被的恢复,也改善了村民们日常饮食的营养摄入。从环境学或营养学上说,当今的水满村的农业生产也许是合理的生业。尽管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价值观可能会影响到这种生业的可持续性,但是这种生业还是可能成为未来亚洲各国农业的模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政策 可食用野生植物利用 生业的可持续性
下载PDF
江西省湖泊的水生维管束植物 被引量:2
13
作者 官少飞 《江西科学》 1991年第1期45-53,共9页
江西省位于北纬24°29'14"—30°04'41",东经113°34′36″—118°28′58″之间,地处长江中下游交接处的南岸,境内湖泊水域面积5837km^2.本文列出了江西省湖泊较常见的34科58属112种水生植物名录;阐述了湖泊水生植... 江西省位于北纬24°29'14"—30°04'41",东经113°34′36″—118°28′58″之间,地处长江中下游交接处的南岸,境内湖泊水域面积5837km^2.本文列出了江西省湖泊较常见的34科58属112种水生植物名录;阐述了湖泊水生植物群落的组成和分布;剖析了江西省湖泊20个有代表性的群落类型;最后列出了湖泊水生植被的10大利用途径,并对其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植被 水生植物 江西
下载PDF
土壤残留氮素生物利用效率及其提高途径综述 被引量:2
14
作者 葛建军 朱林 +2 位作者 于红梅 卜容燕 韩文节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4期303-309,共7页
综述了国内外土壤残留氮素生物利用效率及其提高途径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农田土壤氮素残留的影响因素的分析,论述了施肥、降水和灌溉、土壤性质、土地利用方式及作物种类与耕作方式等对土壤氮素残留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作物对... 综述了国内外土壤残留氮素生物利用效率及其提高途径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农田土壤氮素残留的影响因素的分析,论述了施肥、降水和灌溉、土壤性质、土地利用方式及作物种类与耕作方式等对土壤氮素残留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作物对土壤残留氮的利用状况及其提高残留氮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残留氮 生物有效性 植物利用
下载PDF
山东青岛河南庄周代遗址炭化植物遗存研究报告 被引量:2
15
作者 魏娜 艾松林 +3 位作者 郭荣臻 侯存龙 靳桂云 林玉海 《东方考古》 2017年第1期214-227,366-367,共15页
河南庄遗址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在2013年度的考古发掘中,发掘者采集了14份浮选土样。遗址采集的浮选样品中共出土了689粒炭化种子和果实,其中农作物包括粟、黍、水稻、小麦、大豆和赤豆;非农作物包括黍亚科、藜科、豆科等植物遗存,... 河南庄遗址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在2013年度的考古发掘中,发掘者采集了14份浮选土样。遗址采集的浮选样品中共出土了689粒炭化种子和果实,其中农作物包括粟、黍、水稻、小麦、大豆和赤豆;非农作物包括黍亚科、藜科、豆科等植物遗存,另有桑属和葡萄属可食用果类遗存。量化分析表明,粟和小麦是河南庄遗址最主要的农作物,黍、水稻、大豆和赤豆是农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可能利用野生植物和果类作为食物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庄遗址 浮选 周代农业 植物利用
原文传递
豆渣蛋白的提取及在韧性饼干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显慧 卜令娜 +1 位作者 张爱英 丁美丽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22年第2期20-24,共5页
本试验研究了以豆渣为原料提取豆渣蛋白工艺,并将提取的蛋白应用在传统焙烤食品中,制备了蛋白强化营养型韧性饼干。结果表明:豆渣在料液比(g/mL)1∶30、碱提pH值10.0、碱提时间90 min、碱提温度为40℃等条件下,调节提取液pH至等电点5.4... 本试验研究了以豆渣为原料提取豆渣蛋白工艺,并将提取的蛋白应用在传统焙烤食品中,制备了蛋白强化营养型韧性饼干。结果表明:豆渣在料液比(g/mL)1∶30、碱提pH值10.0、碱提时间90 min、碱提温度为40℃等条件下,调节提取液pH至等电点5.4附近时,豆渣蛋白的提取率可达66.05%。将豆渣蛋白按8%(占面粉原料)比例添加到韧性饼干中,有效地实现优质植物蛋白资源的充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渣蛋白 韧性饼干 植物蛋白利用 营养均衡 蛋白质提取
下载PDF
刍议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的脱硫问题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艳翠 《应用能源技术》 2018年第1期19-21,共3页
文中对当前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脱硫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对于湿法脱硫工艺中所常见的问题加以阐述,并指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如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炉内脱硫率较高,对于低硫煤产区应选择单纯炉内脱硫方式;在高硫煤地区采用炉外烟气... 文中对当前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脱硫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对于湿法脱硫工艺中所常见的问题加以阐述,并指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如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炉内脱硫率较高,对于低硫煤产区应选择单纯炉内脱硫方式;在高硫煤地区采用炉外烟气脱硫方式,对于燃料含硫较高的可以将炉内脱硫和炉外脱硫相结合。在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中应选择炉外烟气脱硫方式,同时还要根据硫含量具体多少来选用不同脱硫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 脱硫工艺 炉内脱硫 炉外脱硫
下载PDF
岳阳市壳斗科植物资源的发掘和利用
18
作者 李亚雄 《中国城市林业》 2007年第3期59-60,共2页
岳阳市大力发掘壳斗科植物资源对丰富城市树种,体现乡土特色,提高生态效益河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植物资源 壳斗科 岳阳市 发掘 乡土特色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下载PDF
粉花羊蹄甲的营养成分及作为特色蔬菜的评价 被引量:16
19
作者 许又凯 刘宏茂 +4 位作者 刀祥生 肖春芬 蔡传涛 陈光红 许自艳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1期88-92,共5页
粉花羊蹄甲(Bauhiniavariegatavar.candidaLinn)是分布于热带亚洲的苏木科植物,该植物的花是云南热带、亚热带地区许多少数民族经常食用的野生花卉.作者报道了粉花羊蹄甲1981~2002年物侯观测结果,分析了粉花羊蹄甲的矿物质、微量元素... 粉花羊蹄甲(Bauhiniavariegatavar.candidaLinn)是分布于热带亚洲的苏木科植物,该植物的花是云南热带、亚热带地区许多少数民族经常食用的野生花卉.作者报道了粉花羊蹄甲1981~2002年物侯观测结果,分析了粉花羊蹄甲的矿物质、微量元素、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的含量并与常用花卉类蔬菜黄花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粉花羊蹄甲花中的矿物质微量元素P,K,Na,Ca,Mg,Fe,Cu和Mn的含量均高于黄花菜,Zn的含量低于黄花菜.维生素中,粉花羊蹄甲维生素B1高于黄花菜,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的含量分别是黄花菜的6.4倍和4.5倍,维生素B2和维生素E的含量略低于黄花菜.粉花羊蹄甲的蛋白质总质量分数(15.79%)低于黄花菜(19.19%),但蛋白质中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为12.74%,高于黄花菜(9.99%);比较粉花羊蹄甲和黄花菜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与标准蛋白质(鸡蛋)中必需氨基酸贴近值,粉花羊蹄甲的贴近值为0.85,比黄花菜的贴近值(0.73)高.认为粉花羊蹄甲是一种营养丰富、具有很高开发潜力的野生食用花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食用花卉 粉花羊蹄甲 营养成分 资源开发 西双版纳 特色蔬菜
原文传递
《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亚敏 刘玉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1期17978-17979,共2页
针对《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对取得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教学现状 改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