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素营养与大豆生长和共生固氮的关系 被引量:41
1
作者 丁洪 李生秀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7-70,共4页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磷素营养对2个大豆品种生长和共生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培液中磷含量在2.3~9.3mg/L时,2个大豆品种的植株生长量、根瘤数、根瘤干重、固氮活性和氮积累量均随磷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而在9.3~...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磷素营养对2个大豆品种生长和共生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培液中磷含量在2.3~9.3mg/L时,2个大豆品种的植株生长量、根瘤数、根瘤干重、固氮活性和氮积累量均随磷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而在9.3~37.0mg/L时则大大降低。磷浓度过高会造成毒害,但植株的磷积累量却与施磷量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植株不同部位磷含量是根瘤>根>地上部分;氮含量是根瘤>地上部>根。2个大豆品种对磷肥反应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磷素营养 营养生长 共生固氮
下载PDF
禾本科/豆科间作促进豆科共生固氮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2
作者 王新宇 高英志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2-149,共8页
综述以往研究发现,大多数禾本科/豆科间作都会显著增加豆科作物的固氮比例(%Ndfa),并认为这种增加是由于禾本科作物对豆科作物根际氮素的耗竭作用引发的.但豆科作物体内通常会在氮磷之间保持稳定的化学计量关系,豆科作物共生固氮的增加... 综述以往研究发现,大多数禾本科/豆科间作都会显著增加豆科作物的固氮比例(%Ndfa),并认为这种增加是由于禾本科作物对豆科作物根际氮素的耗竭作用引发的.但豆科作物体内通常会在氮磷之间保持稳定的化学计量关系,豆科作物共生固氮的增加会使作物生长受到磷的限制.在这种磷素限制条件下豆科作物会被激发出潜在的磷吸收策略,即通过根系分泌物或丛枝菌根真菌增加对土壤磷素的获取满足其自身固氮对磷素的大量需求,进而增强豆科作物自身的结瘤及固氮.此外,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新近研究发现禾本科作物根系分泌物能上调豆科根部关键结瘤基因NODL4,ENODL2,ENOD93,固氮基因FixI3,查尔酮-黄酮异构酶CFI基因和生长素响应基因GH3.1的表达,这些基因超量表达可促进豆科作物类黄酮物质的分泌、根毛卷曲、结瘤并促进豆科作物固氮.间作作物间通过根际氮素耗竭作用、磷素活化作用以及固氮基因分子调控等三个层面上互相偶联来促进间作系统氮素吸收、优化氮素利用效率和提升作物产量,这些研究对促进和发展禾本科/豆科间作固氮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固氮 根系分泌物 丛枝菌根真菌 间作 根际过程
原文传递
共生固氮在农牧业上的作用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3
作者 曾昭海 胡跃高 +2 位作者 陈文新 隋新华 赵晓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1-24,共4页
共生固N是生物固N的主体部分,具有固N效率高、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叙述了主要豆科作物年固N量及固N量占豆科作物本身所吸收N的比例,阐述了豆科作物在与非豆科作物间套轮作中固定N素的转移及对非豆科作物的影响,并介绍了影响豆科作物-根... 共生固N是生物固N的主体部分,具有固N效率高、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叙述了主要豆科作物年固N量及固N量占豆科作物本身所吸收N的比例,阐述了豆科作物在与非豆科作物间套轮作中固定N素的转移及对非豆科作物的影响,并介绍了影响豆科作物-根瘤菌共生体共生固N效率的主要因素。开展豆科作物-根瘤菌共生体系方面的研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固N 共生固N 豆科作物 间套轮作
下载PDF
豆科植物共生结瘤的分子基础和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4
作者 丑敏霞 魏新元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76-888,共13页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互作的结果导致了一个新的植物器官——根瘤的形成,根瘤菌生活在根瘤中,它们具有将氮气转化为能被植物同化的氨的能力。该文阐述了根瘤的形成过程和类型,并主要以模式豆科植物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和日本...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互作的结果导致了一个新的植物器官——根瘤的形成,根瘤菌生活在根瘤中,它们具有将氮气转化为能被植物同化的氨的能力。该文阐述了根瘤的形成过程和类型,并主要以模式豆科植物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和日本百脉根(Lotus japonicus)为例,对近年来共生结瘤过程中宿主植物对根瘤菌结瘤因子的识别和信号传递、侵入线形成和固氮的分子基础,以及宿主植物对根瘤形成的自主调控机制、环境中氮素营养对结瘤的影响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当前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互作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分析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植物 根瘤形成 结瘤素基因 信号传递 共生固氮
下载PDF
几种生态因素对西北干旱地区豆科植物结瘤固氮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卫卫 胡正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7期1163-1168,共6页
通过对西北干旱地区栽培和野生豆科植物不同环境条件固氮状况的调查表明 ,栽培豆科植物一般能自然结瘤 ,野生豆科植物种的结瘤率极低 .根瘤颜色栽培植物多为粉红色 ,而野生植物多为白色、黄色或棕色 .通过对水分、光照强度和温度等不同... 通过对西北干旱地区栽培和野生豆科植物不同环境条件固氮状况的调查表明 ,栽培豆科植物一般能自然结瘤 ,野生豆科植物种的结瘤率极低 .根瘤颜色栽培植物多为粉红色 ,而野生植物多为白色、黄色或棕色 .通过对水分、光照强度和温度等不同条件下根瘤 ARA测定 ,表明根瘤固氮活性与生态条件关系密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植物 根瘤 共生固氮 干旱地区 生态因素
下载PDF
甘肃、宁夏部分地区根瘤菌资源及其共生固氮特性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卫卫 胡正海 +1 位作者 关桂兰 孔爱琴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8-54,共7页
对甘肃中西部及宁夏南部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和野生豆科植物根瘤菌资源进行了调查,从36属98种豆科植物根瘤样品中分离得360株根瘤菌,其中44株是从30种未报道过结瘤情况的豆科植物中分离获得。以20属22种寄主植物对大部分菌株进行了回接... 对甘肃中西部及宁夏南部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和野生豆科植物根瘤菌资源进行了调查,从36属98种豆科植物根瘤样品中分离得360株根瘤菌,其中44株是从30种未报道过结瘤情况的豆科植物中分离获得。以20属22种寄主植物对大部分菌株进行了回接结瘤实验,回接结瘤率81.2%。它们与豆科寄主植物共生结瘤85%为有效根瘤。不同种根瘤固氮活性差异较大,一般比较低,小于1μmolC2H4?gFWh的占46.6%,大于10μmolC2H4?gFWh的占6.8%,最高者仅37.73μmolC2H4?gFWh。根瘤固氮活性与寄主植物生态及生长发育期有相关性。所有分离菌株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微生物研究室及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菌种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植物 根瘤菌 共生固氮 甘肃 宁夏 根瘤固氮活性 结瘤率
下载PDF
豆科作物氮素高效利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7
作者 刘颖 张佳蕾 +2 位作者 李新国 张正 万书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6-482,共7页
工业氮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作物高产的需求,但过量施用带来严重的环境生态问题,如何利用生物固氮提供的绿色高效氮素部分代替工业合成氮肥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虽然共生固氮体系效率较高,但肥料氮和根际微生物群落可能对结瘤固氮... 工业氮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作物高产的需求,但过量施用带来严重的环境生态问题,如何利用生物固氮提供的绿色高效氮素部分代替工业合成氮肥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虽然共生固氮体系效率较高,但肥料氮和根际微生物群落可能对结瘤固氮体系的利用产生消极影响。为此,本文从制约共生固氮体系高效利用的关键因素,即土壤有效氮含量及根际微生物群落入手,梳理了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体系的建立及其对外源氮的响应以及根际微生物群落与根瘤菌共生效率的关系,总结分析了氮素高效利用的生理分子机制,通过优化调控技术提高氮素利用率,为豆科作物氮素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作物 氮素高效利用 共生固氮 氮阻遏
下载PDF
固氮豆科树种和豆科树种根瘤菌资源的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韩素芬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34-440,T000,共8页
调查观察了48属122种豆科树种的结瘤情况,其中82种结瘤。采用VincentJM分离方法[1],从根瘤中分离获得了123个根瘤菌株的纯培养,各菌株的菌落特性和生长速度差异明显.经回接和交叉接种试验进一步确定它们为豆... 调查观察了48属122种豆科树种的结瘤情况,其中82种结瘤。采用VincentJM分离方法[1],从根瘤中分离获得了123个根瘤菌株的纯培养,各菌株的菌落特性和生长速度差异明显.经回接和交叉接种试验进一步确定它们为豆科树种根瘤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树种 根瘤菌 结瘤 共生固氮
下载PDF
苜蓿根瘤菌固氮研究进展及浅评 被引量:17
9
作者 师尚礼 《中国草地》 CSCD 2005年第5期63-68,共6页
综述了苜蓿根瘤菌资源调查及根瘤菌和寄主、环境间的相关特性和共生关系、共生结瘤过程与根瘤菌与寄主植物间的信息物质传递的研究,生物技术应用于根瘤菌系统发育及其分类的研究,进一步促进根瘤菌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并对苜蓿... 综述了苜蓿根瘤菌资源调查及根瘤菌和寄主、环境间的相关特性和共生关系、共生结瘤过程与根瘤菌与寄主植物间的信息物质传递的研究,生物技术应用于根瘤菌系统发育及其分类的研究,进一步促进根瘤菌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并对苜蓿根瘤菌固氮研究方面进行了浅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根瘤菌 固氮研究 进展 浅评
原文传递
生物固氮的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华 陈万仁 王光龙 《郑州工业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90-92,共3页
生物固氮不仅固氮量大,而且还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条件,不污染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它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价氮源,成本低,利用率高,因此,生物固氮是今后肥料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关键词 生物固氮 自生固氮 共生固氮 联合固氮
下载PDF
解磷菌和根瘤菌复合接种对大豆和紫云英共生固氮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胡倡 李慧明 +2 位作者 伍惠 林会 李友国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45,共8页
从大豆根际及根瘤中分离获得2株具有较高解磷能力的细菌PSB-1和HZP1,通过Salkowski比色法和钼锑钪比色法,对这2个菌株产生IAA(indole-3-acetic acid,IAA)的能力和溶解无机磷的能力进行了测定,同时对紫云英和大豆进行接种,并对田间栽培... 从大豆根际及根瘤中分离获得2株具有较高解磷能力的细菌PSB-1和HZP1,通过Salkowski比色法和钼锑钪比色法,对这2个菌株产生IAA(indole-3-acetic acid,IAA)的能力和溶解无机磷的能力进行了测定,同时对紫云英和大豆进行接种,并对田间栽培的大豆进行了菌剂接种试验。结果显示:PSB-1及HZP1均具有解磷及产IAA的特性;单接种解磷菌HZP1或PSB-1均有促进紫云英和大豆生长的作用;相比于单接种根瘤菌,将这2株解磷细菌分别与根瘤菌混合接种能进一步提高大豆和紫云英的地上生物量、根瘤鲜质量和根瘤数。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单独接种根瘤菌剂或解磷菌剂都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双接种根瘤菌剂和解磷菌剂的增产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磷菌 根瘤菌 大豆 紫云英 共生固氮 复合接种
下载PDF
微生物与植物共生结瘤固氮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志宏 吕柳新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7-72,共6页
以根瘤菌 -豆科植物共生体系为主要代表 ,综述了近年来在结瘤固氮分子遗传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进展 ,特别是共生双方与结瘤、固氮有关的基因的定位。
关键词 根瘤 共生固氮 共生基因 微生物 植物 分子遗传学
下载PDF
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的分子机理 被引量:9
13
作者 黄家风 李克梅 +1 位作者 王爱英 刘升学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74-78,共5页
与豆科植物 根瘤菌共生固氮有关的基因涉及根瘤菌基因和宿主基因 ,根瘤菌基因有结瘤基因 (nodD ,nodAB CIJ和hsn基因 ) ,根瘤菌细胞表面结构基因 (exs,lps和ndv基因 )和固氮基因 (nif和fix基因 ) ;宿主基因主要是结瘤素基因 (ENOD和NO... 与豆科植物 根瘤菌共生固氮有关的基因涉及根瘤菌基因和宿主基因 ,根瘤菌基因有结瘤基因 (nodD ,nodAB CIJ和hsn基因 ) ,根瘤菌细胞表面结构基因 (exs,lps和ndv基因 )和固氮基因 (nif和fix基因 ) ;宿主基因主要是结瘤素基因 (ENOD和NOD基因 )。根瘤菌结瘤基因表达后诱导产生结瘤因子。在根瘤发育过程中 ,这些基因在根瘤菌与植物之间进行着信息交换 ,并且具有不同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豆科植物 共生固氮 基因表达 信息传递 结瘤因子 分子机理
下载PDF
传统农业生态系统中桤木改良土壤效应研究综述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苏梅 龙春林 刀志灵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78-886,共9页
桤木(Alruts nepalensis )是一种重要的非豆科固氮植物,广泛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地区。在东南亚地区的传统农业生态系统中,多用桤木作为休耕树种,或将其与农作物间作。桤木根瘤固氮量随季节和年龄而变化,在桤木-小豆蔻(Eletta... 桤木(Alruts nepalensis )是一种重要的非豆科固氮植物,广泛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地区。在东南亚地区的传统农业生态系统中,多用桤木作为休耕树种,或将其与农作物间作。桤木根瘤固氮量随季节和年龄而变化,在桤木-小豆蔻(Elettaria cardamomum)系统中15年达到高峰(155kg·hm^-2);桤木通过共生固氮对系统产生的氮增加量在纯桤木林中7年达到高峰(117g·hm^-2)。桤木与农作物间作可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桤木-小豆蔻立地上小豆蔻的经济产量是在森林-小豆蔻立地上的2.2倍。桤木休闲地的休闲效果明显好于自然休闲地,其地上部分生物量在休闲6年后是自然休闲地的4倍,N蓄积量是自然休闲地的3倍,P、K蓄积量是自然休闲地的2倍。桤木根系特征似乎最适合混农林系统,其细根生物量(FRB)集中于土壤剖面上层10cm范围内,在此范围内,FRB在“树+农作物”间作条件下比在“只有树”条件下高5%;在两种立地条件下,60%以上的细根都分布于树干周围0.5m内,大部分木质根(直径〉0.5mm)都分布于土壤上层0~10cm处,长度都不超过1m。桤木可加速系统的养分循环。桤木凋落物降解速率比非固氮植物快,并且与其它植物凋落物混合后的降解速率与自身凋落物降解速率一样快。在传统刀耕火种系统中,用桤木替代自然林休闲在3~6年内即可恢复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显著缩短休闲周期。该文综述了近30年来桤木在传统农业生态系统中改良土壤效应的研究成果,以提高人们对桤木的生态作用的重视程度,使人们更好地将桤木利用到农业生态系统中,达到发展山区农业和保护生态环境双赢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桤木 共生固氮 氮增加量 生物量 养分循环 农业生态系统 混农林业
下载PDF
慢生根瘤菌及其与花生共生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吴月 隋新华 +8 位作者 戴良香 郑永美 张智猛 田云云 于天一 孙学武 孙棋棋 马登超 吴正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18-1528,共11页
氮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豆科植物通过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获得氮素。这种共生关系的建立包括结瘤和固氮两个过程,涉及复杂的互作调控机理,并受环境因素的显著影响。花生与慢生根瘤菌的共生对花生生产尤为重要,具有较多特... 氮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豆科植物通过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获得氮素。这种共生关系的建立包括结瘤和固氮两个过程,涉及复杂的互作调控机理,并受环境因素的显著影响。花生与慢生根瘤菌的共生对花生生产尤为重要,具有较多特异和未知的共生机制。本文综述了慢生根瘤菌及其与花生共生的相关内容,具体包括:(1)花生的慢生根瘤菌多样性和基因组功能;(2)花生与慢生根瘤菌的共生机制,包括慢生根瘤菌的裂隙侵染及与花生的共生信号交流,花生的结瘤固氮和根瘤数调控机制;(3)田间环境因素(土壤氮素、pH、温度、水分)对花生结瘤固氮及产量的影响。本文从慢生根瘤菌、慢生根瘤菌与花生的共生以及在花生田间的应用三方面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针对花生的慢生根瘤菌基因组功能研究较少、慢生根瘤菌与花生互作调节机理细节未知、慢生根瘤菌菌剂田间应用利用率差等。基于此,未来研究重点应该集中在花生慢生根瘤菌基因组及基因功能分析;慢生根瘤菌与花生的信号交流、根瘤数调节和营养交换机制;与根瘤固氮规律相配合的化学氮肥合理施用技术、通过合成生物学手段获得适用于花生种植的新型根瘤菌剂等方面。本文为深入了解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机制、提高豆科作物结瘤固氮效率和产量、减少化学氮肥施用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生根瘤菌 花生 共生固氮 结瘤固氮机制 多样性 环境因素
下载PDF
甘肃中西部豆科植物根瘤菌多样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卫民 张执欣 +1 位作者 张宏昌 韦革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3-186,191,共5页
通过对甘肃中西部地区豆科植物共生固氮资源多样性的调查,共获得豆科植物根瘤样品452份,涉及18个属,30个种,分离得到328株根瘤菌。调查结果显示:(1)本地区豆科植物资源贫乏,但适应性强,大多数都具有抗干旱、耐盐耐碱特性。(2)土壤干旱... 通过对甘肃中西部地区豆科植物共生固氮资源多样性的调查,共获得豆科植物根瘤样品452份,涉及18个属,30个种,分离得到328株根瘤菌。调查结果显示:(1)本地区豆科植物资源贫乏,但适应性强,大多数都具有抗干旱、耐盐耐碱特性。(2)土壤干旱和土壤高盐浓度是影响根瘤形成的重要限制因子。(3)本地区豆科植物根瘤形状多为棒状、球状,部分为不规则状;颜色为红色、浅褐色、褐色、黄色,部分为白色、黑色。(4)许多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体系已被广泛应用于防风固沙、防治水土流失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固氮 根瘤菌 多样性 甘肃中西部
下载PDF
紫花苜蓿施氮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丹 谢开云 +2 位作者 何峰 万里强 李向林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8-103,共6页
纵观国内外的文献,对于紫花苜蓿生产是否需要施氮以及氮肥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还存在很大争议。针对这些问题,国内外研究人员对紫花苜蓿的氮素利用途径、施氮对紫花苜蓿生物量、光合作用和共生固氮潜力的影响等开展了大量研究,但由于... 纵观国内外的文献,对于紫花苜蓿生产是否需要施氮以及氮肥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还存在很大争议。针对这些问题,国内外研究人员对紫花苜蓿的氮素利用途径、施氮对紫花苜蓿生物量、光合作用和共生固氮潜力的影响等开展了大量研究,但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得出的结论还存在一些矛盾。建议今后在紫花苜蓿与根瘤菌共生固氮的机理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以期揭示苜蓿需氮规律,从而为苜蓿生产和环境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氮素 生产性能 共生固氮
下载PDF
减氮、加菌、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大豆固氮能力 被引量:11
18
作者 韩晓增 邹文秀 尤梦阳 《大豆科技》 2011年第1期14-16,共3页
氮是大豆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之一。大豆是豆科作物,具有共生固氮能力,据估算东北黑土区大豆共生固氮潜力在150~200kg/hm2之间,同时大豆的共生固氮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土壤中的根瘤菌对氮的响应表现为使用过多的氮肥会抑制根瘤菌的... 氮是大豆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之一。大豆是豆科作物,具有共生固氮能力,据估算东北黑土区大豆共生固氮潜力在150~200kg/hm2之间,同时大豆的共生固氮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土壤中的根瘤菌对氮的响应表现为使用过多的氮肥会抑制根瘤菌的繁殖生长,但少量地使用化肥有利于提高大豆的共生固氮能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能够增加土壤中的根瘤数量,进而提高大豆的共生固氮能力。基于上述事实我们提出了"减氮、加菌、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的模式,该模式将大豆产量提高了15.3%,氮肥节约了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氮 加菌 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固氮能力
下载PDF
花生抗青枯病材料的固氮性状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廖伯寿 姜荣文 +2 位作者 谈宇俊 饶荣华 唐桂英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4-37,51,共5页
本文对14个抗和7个感青枯病的花生材料苗期的固氮性状进行了观察比较。抗病材料的单株结瘤数和植株含氮量均低于感病材料,表明抗病材料苗期的固氮能力相对较差。两组材料在根瘤菌侵染的频率、部位以及根系形态上都有明显的差异,表明花... 本文对14个抗和7个感青枯病的花生材料苗期的固氮性状进行了观察比较。抗病材料的单株结瘤数和植株含氮量均低于感病材料,表明抗病材料苗期的固氮能力相对较差。两组材料在根瘤菌侵染的频率、部位以及根系形态上都有明显的差异,表明花生根部对外界微生物浸染的抵抗能力存在差异,初步认为花生对青枯病的抗性中包含有“抗外界微生物侵入”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共生固氮 青枯病 品种 抗病性
下载PDF
大豆共生固氮能力对土壤无机氮浓度的响应与调控 被引量:10
20
作者 韩晓增 严君 李晓慧 《大豆科技》 2010年第1期6-8,共3页
通过对国内外大豆共生固氮总量及占大豆一生需氮量的比例,以及大豆共生固氮能力对土壤无机氮浓度的响应的综述,提出了如何提高大豆共生固氮能力的途径。明确了协调土壤环境氮浓度和大豆根瘤固氮之间的关系,是充分发挥大豆共生固氮潜力... 通过对国内外大豆共生固氮总量及占大豆一生需氮量的比例,以及大豆共生固氮能力对土壤无机氮浓度的响应的综述,提出了如何提高大豆共生固氮能力的途径。明确了协调土壤环境氮浓度和大豆根瘤固氮之间的关系,是充分发挥大豆共生固氮潜力和提高产量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共生固氮 土壤环境氮浓度 无机态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