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3篇文章
< 1 2 1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PS和GIS的田间土壤特性空间变异性的研究 被引量:165
1
作者 张淑娟 何勇 方慧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9-44,共6页
以一块面积约为 13 .3 hm2 的冬小麦田为研究区 ,利用 GPS接收机定位 ,按 5 0 m× 5 0 m设置网格 ,共取 63个采样点 ,测定土壤表层 (2 0 cm)内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容重、田间土壤含水率和电导率 ,研究麦... 以一块面积约为 13 .3 hm2 的冬小麦田为研究区 ,利用 GPS接收机定位 ,按 5 0 m× 5 0 m设置网格 ,共取 63个采样点 ,测定土壤表层 (2 0 cm)内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容重、田间土壤含水率和电导率 ,研究麦田土壤特性的空间变异规律。采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取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利用 Arcview3 .2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 ,绘制了表达这些土壤特性随机性和结构性的半方差图和空间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 :所有土壤特性均服从正态分布 ;土壤容重具有弱变异强度 ,其它土壤特性具有中等变异强度 ;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和电导率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土壤容重、速效磷和含水率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 ,土壤特性的相关距变化范围为 2 46.8~ 42 6.8m。该成果可为农田的定位施肥、灌溉以及其它的农田精细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农业 GPS 地统计学 GIS 土壤特性 空间变异性
下载PDF
低丘红壤肥力的时空变异 被引量:144
2
作者 孙波 赵其国 闾国年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0-198,共9页
利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我国中亚热带低丘红壤区土壤肥力的时空变异。1 985年和 1 997年 ,在 1 .35km2 的区域内以 1 0 0m× 1 0 0m的网格采集了 1 0 5个表层土壤样品。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肥力性质具有较大的空间变异 ,速效磷的变异... 利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我国中亚热带低丘红壤区土壤肥力的时空变异。1 985年和 1 997年 ,在 1 .35km2 的区域内以 1 0 0m× 1 0 0m的网格采集了 1 0 5个表层土壤样品。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肥力性质具有较大的空间变异 ,速效磷的变异系数最高 ,而pH的变异系数最低。土壤pH空间相关性强 ,而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空间相关性中等。未开垦前 ,土壤肥力性质的空间相关间距大于等于红壤丘陵的直径 ;开垦 1 2年后 ,土壤肥力性质的相关间距减少 ,其中pH和速效钾的相关间距与红壤丘陵的半径相当。土壤肥力性质及其变化值的克立格插值结果显示出一定的空间相似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丘 红壤 肥力 时空变 地统计学 土壤
下载PDF
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58
3
作者 余海英 李廷轩 周健民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81-586,共6页
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是我国设施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限制因子。本文根据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了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基本特征、形成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并阐述了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对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微生物状况的影响。
关键词 设施土壤 次生盐渍化 影响因素 土壤性质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地区土壤石漠化的本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143
4
作者 龙健 江新荣 +1 位作者 邓启琼 刘方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9-427,共9页
喀斯特土壤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诱发重要地质灾害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制约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贵州喀斯特地区土壤的机械组成、物质成分、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特性,探讨了土壤石漠化的本质。结果表明:土壤侵蚀,细粒... 喀斯特土壤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诱发重要地质灾害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制约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贵州喀斯特地区土壤的机械组成、物质成分、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特性,探讨了土壤石漠化的本质。结果表明:土壤侵蚀,细粒物质减少,表层土壤消失,岩土界面缺少风化母质的过渡层,或者被裸露基岩取代;土壤质地出现砂化,颗粒变粗;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减少,保水保肥性能减弱;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降低;超载的社会经济压力等是导致喀斯特地区土壤石漠化最重要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土壤石漠化 土壤性质 机械组成 物质成分 理化性质 微生物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农田沙漠化演变中土壤颗粒分形特征 被引量:138
5
作者 苏永中 赵哈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74,共4页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农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的粗粒化和养分的贫瘠化特征 ,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变化特征 ,以及分形维数与土壤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 :土壤沙粒含量越高 ,土壤分形维数越低 ,表征农田沙漠化程度越高 ;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有...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农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的粗粒化和养分的贫瘠化特征 ,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变化特征 ,以及分形维数与土壤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 :土壤沙粒含量越高 ,土壤分形维数越低 ,表征农田沙漠化程度越高 ;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有机 C、全 N、粘粉粒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说明分形维数能很好地表征农田沙漠化演变中土壤结构和养分状况以及沙漠化的程度 ,可作为评价土壤沙漠化演变的一项综合性定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性状 沙漠化 分形维数 科尔沁沙地
下载PDF
长期单施化肥对土壤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9
6
作者 吕家珑 张一平 +2 位作者 王旭东 赵高霞 张春惠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69-572,共4页
1978~ 1998年在陕西关中地区农田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表明 ,长期单施化肥基本上可以维持土壤有机质和NP水平 ;单施化肥与化肥配合有机肥处理的作物产量基本相当 .但是 ,单施化肥处理使土壤腐殖质能量水平降低 ,分子缩合程度和芳构化度增... 1978~ 1998年在陕西关中地区农田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表明 ,长期单施化肥基本上可以维持土壤有机质和NP水平 ;单施化肥与化肥配合有机肥处理的作物产量基本相当 .但是 ,单施化肥处理使土壤腐殖质能量水平降低 ,分子缩合程度和芳构化度增大 ,“老化”作用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试验 单施化肥 土壤性状 产量
下载PDF
入侵种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土壤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9
7
作者 陆建忠 裘伟 +1 位作者 陈家宽 李博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7-356,共10页
生物入侵已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和经济损失,但关于植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后果还知之甚少。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入侵对土壤特性的影响已引起了生态学家的普遍关注。我们将原产北美的入侵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 生物入侵已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和经济损失,但关于植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后果还知之甚少。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入侵对土壤特性的影响已引起了生态学家的普遍关注。我们将原产北美的入侵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canadensis)和同属土著植物一枝黄花(S.decurrens)种植在具有相同利用历史的土壤中,通过检测生长后期不同植物下土壤特性的差异来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后果。测定的土壤特性包括pH值、总碳、总氮、土壤有机质、硝态氮、铵态氮、净铵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和净矿化速率等。野外选取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典型入侵地上海江湾绿地进行土壤特性调查作为辅证。移栽实验和野外调查得到了基本一致的结果:加拿大一枝黄花调节了土壤pH值,增加了总碳、氮库和有机质库,降低了铵氮库和硝氮库。加拿大一枝黄花还促进了微生物的矿化速率和铵化速率,这表明该物种提高了土壤无机氮和铵氮的供给。控制无机氮浓度和无机氮形式的独立实验表明,高氮供给和富铵氮条件有利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长。本研究不仅为外来植物入侵后果的评估提供实验证据,而且为植物成功入侵的机制探索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生态系统后果 SOLIDAGO CANADENSIS 加拿大一枝黄花 土壤特性 入侵种 外来植物入侵 土壤无机氮 土壤有机质 土壤pH值 矿化速率
下载PDF
土壤特性空间变异研究进展 被引量:75
8
作者 黄绍文 金继运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14,共7页
对土壤特性空间变异的影响因素作了扼要分析 ;对土壤特性空间变异研究方法的发展概况作了初步讨论 ,并对土壤特性空间变异定量研究中涉及的主要分析方法及其参数作了初步介绍 ;
关键词 土壤特性 空间变异 地统计学
下载PDF
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小生境及其土壤异质性 被引量:110
9
作者 刘方 王世杰 +2 位作者 罗海波 刘元生 刘鸿雁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55-1062,共8页
通过对贵州南部茂兰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中小生境的土壤进行调查及采样分析,探讨喀斯特微地貌的土壤多样性及土壤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小生境地表微形态和微地貌空间变异的影响下,石坑、石沟、石缝、石洞和土面的土壤分布及其性质出... 通过对贵州南部茂兰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中小生境的土壤进行调查及采样分析,探讨喀斯特微地貌的土壤多样性及土壤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小生境地表微形态和微地貌空间变异的影响下,石坑、石沟、石缝、石洞和土面的土壤分布及其性质出现明显的水平空间变异。石洞土壤砂粒含量、>5 mm团聚体数量、容重明显高于石坑、石沟、石缝和土面的土壤,而<1 mm团聚体数量、通气孔隙度及腐殖酸、全氮、全磷、有效氮的含量则相反;石坑土壤<1 mm团聚体数量、通气孔隙度及有机碳、腐殖酸、全氮、有效磷、有效钾、有效铜、有效锌的含量显著高于石洞、石沟、石缝和土面的土壤,而黏粒含量、>5 mm团聚体数量、容重则明显低于土面、石沟和石缝的土壤;石沟土壤的黏粒含量显著低于土面和石缝的土壤,而<1 mm团聚体数量及有机碳、腐殖酸、全氮的含量则相反;石缝土壤有机碳、有效钾的含量明显低于土面、石沟的土壤。初步将喀斯特微地貌的土壤类型分为石洞型、石缝型、土面-石沟型和石坑型,其中土面-石沟型土壤分布最多,其次为石缝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森林生态系统 小生境 土壤性质 异质性
下载PDF
干旱沙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颗粒分形特征 被引量:107
10
作者 贾晓红 李新荣 李元寿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8-525,共8页
统计分析了干旱沙漠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颗粒分形特征及其与土壤沙粒(〉0.05mm)、粉粒(0.05~0.002mm)和粘粒(〈0.002mm)含量和土壤养分状况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随恢复时间延长有增大的趋势,土壤颗粒分... 统计分析了干旱沙漠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颗粒分形特征及其与土壤沙粒(〉0.05mm)、粉粒(0.05~0.002mm)和粘粒(〈0.002mm)含量和土壤养分状况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随恢复时间延长有增大的趋势,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大小与土壤质地的细粒化有一致的变化趋势。0.05mm粒径成为土壤各粒径的分界值——即土壤分形维数的临界粒径,大于这一粒径颗粒含量越高,土壤分形维数越小;而小于这一粒径的颗粒含量越高,分形维数越大。土壤各养分状况均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有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001),表明了土壤颗粒分形维数能客观地反映土壤肥力特征。在干旱沙漠地区,伴随着植被恢复和流沙固定,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可作为一个评价土壤演变程度的综合定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沙区 植被恢复 分形维数 土壤特性
下载PDF
土壤水盐空间变异尺度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96
11
作者 徐英 陈亚新 +1 位作者 史海滨 魏占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共5页
水文学和土壤学中的尺度问题是目前水土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该文利用空间信息科学——地质统计学、根据设计的各种田间网格,在一维和二维(平面)空间中初步研究了黄河河套平原长胜试验区中小尺度的土壤水分和盐分随采样尺度所表现... 水文学和土壤学中的尺度问题是目前水土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该文利用空间信息科学——地质统计学、根据设计的各种田间网格,在一维和二维(平面)空间中初步研究了黄河河套平原长胜试验区中小尺度的土壤水分和盐分随采样尺度所表现出的空间变异(结构性)的某些规律,表明采样尺度的划分和选取与水分和盐分的空间变异性大小有密切关系,尺度效应的研究对于指导农业技术研究中野外采样系统设计、节省外业调查的工作量及科学地进行内业计算、评估和揭示农业工程中具有地学特征的区域性自然规律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效应 土壤特性 空间变异性 地质统计学 变异函数
下载PDF
土壤过氧化氢酶活度及其动力学特征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69
12
作者 戴伟 白红英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7-41,共5页
该文研究了陕西土中过氧化氢酶活度及其动力学特征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度同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全氮量呈显著相关;土镶过氧化氢酶总量(V_(max))和酶反应速度(V_(max)/K_m)分别与土壤... 该文研究了陕西土中过氧化氢酶活度及其动力学特征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度同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全氮量呈显著相关;土镶过氧化氢酶总量(V_(max))和酶反应速度(V_(max)/K_m)分别与土壤全氮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水平,而酶-底物结合的牢固程度(K_m)与土壤性质未达到5%的显著水平;在土壤各性质中,土壤全氮量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度及其动力学特征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酶 动力学特征 土壤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不同年代小叶锦鸡儿人工林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土壤特性 被引量:87
13
作者 苏永中 赵哈林 +1 位作者 张铜会 李玉霖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3-100,共8页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 (Caraganamicrophylla)人工固沙林在 0、5、13、2 1和 2 8年的一个时间序列上土壤理化性状和植物群落特征及其恢复动态。结果表明 :1)土壤肥力随着人工植被建立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恢复 ,表现为土壤粘粉粒含量...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 (Caraganamicrophylla)人工固沙林在 0、5、13、2 1和 2 8年的一个时间序列上土壤理化性状和植物群落特征及其恢复动态。结果表明 :1)土壤肥力随着人工植被建立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恢复 ,表现为土壤粘粉粒含量、持水性能、土壤有机碳 (SOC)和全氮 (N)含量、潜在土壤呼吸在时间梯度上的增加 ,以及土壤容重和pH值的下降 ,0~ 5cm表层土壤的恢复显著高于 5~ 2 0cm土壤 ;2 )在人工植被建立和发育的早期阶段 (0~ 13年 ) ,土壤肥力恢复的速率明显高于群落后期的演替阶段 (13~ 2 8年 ) ;3)灌丛对土壤肥力有明显的富集效应 ,随着人工群落发育时间的延长 ,“肥岛”面积扩展 ,富集率降低 ;4 )随着土壤环境条件的改善 ,侵入的草本植物种类数量、植被盖度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锦鸡儿 土壤性状 植物群落 恢复动态 科尔沁沙地 土壤肥力
下载PDF
不同森林恢复类型对南方红壤侵蚀区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8
14
作者 郑华 欧阳志云 +3 位作者 王效科 苗鸿 赵同谦 彭廷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994-2002,共9页
为了探讨主要森林类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对南方红壤侵蚀区 4种主要森林恢复类型下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的森林恢复类型导致了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显著差异。 4种森林类型的土壤质量均比... 为了探讨主要森林类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对南方红壤侵蚀区 4种主要森林恢复类型下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的森林恢复类型导致了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显著差异。 4种森林类型的土壤质量均比长期干扰下对照的土壤质量高。人工林土壤质量又相对比天然次生林土壤质量低。其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分别为 :天然次生林(0 .95 )、油茶林 (0 .6 8)、杉木林 (0 .5 5 )、湿地松林 (0 .36 )、对照 (0 .0 4 )。自然恢复在恢复初期是提高土壤质量的有效途径。导致人工林和对照土壤质量相对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周期性的森林抚育打破土壤物理结构、凋落物质量较低、凋落物量较低、微生物生物量较低、微生物功能较差和土壤养分流失严重。在土壤质量指标选择方面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结合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是反映土壤生物学活性和土壤质量的较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 人工林 自然恢复 土壤质量指数
下载PDF
柠条人工林对晋西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3
15
作者 牛西午 张强 +4 位作者 杨治平 程滨 史清亮 刘平 李磊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628-632,共5页
对位于晋西北不同生长年限的柠条人工林土壤物理性状、养分状况、根际养分状况以及土壤酶的测定结果表明:种植柠条人工林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酶活性、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从而改善土壤肥力;由于根系分泌的有机酸降低了根际pH,活... 对位于晋西北不同生长年限的柠条人工林土壤物理性状、养分状况、根际养分状况以及土壤酶的测定结果表明:种植柠条人工林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酶活性、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从而改善土壤肥力;由于根系分泌的有机酸降低了根际pH,活化了根际土壤难溶性养分,提高了养分有效性,加之柠条根系极其发达和有较高的固氮能力,保证了柠条即使在贫瘠的土壤上也能旺盛生长,表现出极强的生态适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人工林 土壤养分 土壤性质 根际土壤 晋西北地区 理化性质
下载PDF
蔬菜大棚条件下土壤性质及环境条件的变化 被引量:72
16
作者 焦坤 李德成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4-97,共4页
原本种植一般作物的大田,在以大棚方式栽培蔬菜后,其土壤性质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本文根据国内的相关研究报道,论述了蔬菜大棚条件下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变化及其应对措施,并提出了值得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蔬菜 土壤性质 环境 大棚栽培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生物学性质
下载PDF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与作物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91
17
作者 宋春雨 张兴义 +1 位作者 刘晓冰 高崇升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8年第3期357-362,共6页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有关土壤有机质的研究已有160多年的历史。人们对土壤有机质的最初认识是:它是作物营养的唯一来源,对作物的产量至关重要,这种观点到上世纪70年代被英国洛桑实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结果所改变...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有关土壤有机质的研究已有160多年的历史。人们对土壤有机质的最初认识是:它是作物营养的唯一来源,对作物的产量至关重要,这种观点到上世纪70年代被英国洛桑实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结果所改变。该站的研究证明:很多栽培作物的产量并不依赖于土壤有机质水平的高低。随着对全球变化的关注,近期有关土壤有机质作为重要碳库的研究也得到重视。毋庸置疑,土壤有机质对作物生长所具有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但其作用会因为不同地域、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及不同的气候条件而有所不同。土壤有机质仍是土壤学和作物栽培学领域普遍关注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土壤肥力 作物生产力
下载PDF
开垦和封育年限对退化沙质草地土壤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76
18
作者 文海燕 赵哈林 傅华 《草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1期31-37,共7页
在内蒙古科尔沁沙地选择不同开垦和封育年限的退化沙质草地,测其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质。结果表明:1)随开垦年限的增加,土壤性状发生了一系列演变,耕作层(0~15cm)<0.1mm细颗粒组分逐渐下降,2.0~0.1mm之间的中粗沙和细沙含量逐渐升高... 在内蒙古科尔沁沙地选择不同开垦和封育年限的退化沙质草地,测其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质。结果表明:1)随开垦年限的增加,土壤性状发生了一系列演变,耕作层(0~15cm)<0.1mm细颗粒组分逐渐下降,2.0~0.1mm之间的中粗沙和细沙含量逐渐升高,土壤容重增大,总孔隙度下降,土壤全量养分和酶活性也依次下降;2)封育7、11年后,土壤各性状有较大的改善,耕层土壤<0.1mm细颗粒组分较放牧草地提高了26.5%和80.3%,有机碳分别增加了73.8%和98.0%;3)犁底层(15~30cm)土壤各性状变化无明显规律;4)随着开垦后连年春翻耕作,整个土壤耕层逐渐流沙化,在开垦5年后,土壤耕作层已经损失了大量的碳和氮,采取围封措施后,植被得到恢复进而减少了风蚀,土壤性状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垦 围封 土壤性状 退化沙质草地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根际土壤性质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5
19
作者 杨承栋 焦如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9,共8页
本文重点论述一代杉木人工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生物活性、生物化学活性、土壤化学性质的差异及其在林木生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杉木幼龄林、中龄林及近熟林样地土壤中有机养分和无机养分含量,除去幼龄林土壤中全K ... 本文重点论述一代杉木人工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生物活性、生物化学活性、土壤化学性质的差异及其在林木生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杉木幼龄林、中龄林及近熟林样地土壤中有机养分和无机养分含量,除去幼龄林土壤中全K 之外,均是根际土壤养分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不同发育阶段养分变化规律:速效N 在根际和非根际均呈下降趋势;速效P 含量也呈下降趋势,仅从中龄林至近熟林略有恢复,但全P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速效K 由幼龄林至中龄林呈升高趋势,但由中龄林至近熟林呈下降趋势,全K 只是从中龄林至近熟林呈下降趋势。Cu、Zn 、Mn 含量,从幼龄林至中龄林呈大幅度下降,中龄林至近熟林在非根际土壤中略有恢复。关于土壤酶活性变化,无论是水解酶类、还是氧化还原酶类活性,在杉木幼龄林时期,均是根际土壤酶活性低于非根际土壤,随着林木生长至近熟林,则逐渐出现根际土壤酶活性高于非根际土壤。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幼龄林阶段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均多于非根际土壤,从幼龄林至中龄林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均呈下降趋势,但放线菌数量在增多,由中龄林至近熟林,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数量趋于提高。在杉木生长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人工林 根际土壤 非根际土壤 土壤性质
下载PDF
岩溶生态系统土壤及表生植被某些特性变异与石漠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74
20
作者 李阳兵 谢德体 魏朝富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6-202,共7页
岩溶山地石漠化是一种与脆弱生态地质背景和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土地退化过程。本文以重庆市典型岩溶山地为例 ,探讨了岩溶生态系统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机械组成、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土壤有机质、土壤种子库、植被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 ,经... 岩溶山地石漠化是一种与脆弱生态地质背景和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土地退化过程。本文以重庆市典型岩溶山地为例 ,探讨了岩溶生态系统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机械组成、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土壤有机质、土壤种子库、植被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 ,经开垦利用后 ,岩溶环境土壤表层砂化现象更加明显。土地利用强度越大 ,对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也越大 ,林地、灌草坡对水分的保持能力强 ,土地利用强度较大的土壤保水能力相对较弱 ,土壤有机质受土地利用强度的明显影响。土地利用强度越大 ,木本植物种子越少 ,草本植物种子越多 ,且以农田杂草为主。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 (如陡坡开垦 )是对次生植被及其种子库的主要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生态系统 土壤 表生植被 石漠化 土地退化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种子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