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拉法辛联合团体人际心理疗法对社交恐惧症患者疗效及自我效能感、焦虑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刘振东 王文婷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9年第5期863-866,共4页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联合团体人际心理疗法对社交恐惧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社交恐惧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联合团体人际心理疗法对社交恐惧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社交恐惧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盲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联合组3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文拉法辛治疗,联合组患者同时接受团体人际心理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1)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68.42%(P=0.003);(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均显著降低,GSES评分显著升高,且联合组治疗后HAMA和GSES评分均显著低于和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12周时,联合组SAD总分和两个维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联合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团体人际心理疗法联合文拉法辛对社交恐惧症患者相比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二者相互补充能显著改善患者在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焦虑、担忧和恐惧等症状,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而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恐惧症 文拉法辛 团体人际心理治疗 社交回避 社交苦恼
原文传递
社交焦虑个体外显与内隐自尊的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肖崇好 黄希庭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9-292,共4页
社交恐惧图式理论、社交恐惧模式、和社交恐惧认知行为模式等认知理论,都认为社交恐惧产生于不良的自我图式。为了探讨社交恐惧个体是否具有不良的自我图式,要求40名高社交恐惧个体和30名低社交焦虑个体完成了自尊量表和内隐联想任务。... 社交恐惧图式理论、社交恐惧模式、和社交恐惧认知行为模式等认知理论,都认为社交恐惧产生于不良的自我图式。为了探讨社交恐惧个体是否具有不良的自我图式,要求40名高社交恐惧个体和30名低社交焦虑个体完成了自尊量表和内隐联想任务。结果发现:高社交恐惧个体在自尊量表上的得分显著低于低社交恐惧个体,但在内隐自尊上,他们都有积极的自尊,且无显著差异。这一研究结果不支持社交恐惧的认知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恐惧 外显自尊 内隐自尊 内隐联想测验
下载PDF
大学生的媒体多任务操作与个性及不良情绪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晓辉 朱莉琪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77-282,共6页
目的:调查大学生媒体多任务操作的特点、与媒体多任务操作相关的个性因素,以及媒体多任务操作与抑郁、社交恐怖等不良情绪的关系.方法:在北京某大学BBS上发帖,通过网络在线问卷调查238名大学生.使用媒体使用问卷(MUQ)测查媒体使用... 目的:调查大学生媒体多任务操作的特点、与媒体多任务操作相关的个性因素,以及媒体多任务操作与抑郁、社交恐怖等不良情绪的关系.方法:在北京某大学BBS上发帖,通过网络在线问卷调查238名大学生.使用媒体使用问卷(MUQ)测查媒体使用情况及媒体多任务操作程度(即媒体多任务操作指数,MMI),用感觉寻求量表(SSS)、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社交恐怖症量表(SPIN)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查个体感觉寻求水平、抑郁水平、社交恐怖水平和人格特点.结果:本组大学生MMI均值为(3.2±1.4).男生比女生花更多时间进行信息搜索(中位数:1.3 h vs.1.0 h)和游戏(中位数:0.7 h vs.0.2 h),女生比男生花更多的时间进行社会交互(中位数:1.9 h vs.1.6 h)和看电影(中位数:1.3 h vs.1.0 h),均P≤0.05.MMI得分与媒体使用的总时间、SSS的放纵欲望和厌恶单调得分、精神质得分、CESD得分、SPIN得分均正相关(r=0.18~0.31,均P<0.05).回归分析表明,在控制感觉寻求和人格等因素后,MMI仍能解释抑郁3%的变异和社交恐怖2%的变异.结论:大学生在一个媒体活动的时间段内平均同时进行多种媒体活动;男生和女生偏好不同的媒体活动.高感觉寻求水平和高精神质水平的个体更倾向于进行媒体多任务操作;媒体多任务操作和抑郁及社交恐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多任务操作 感觉寻求 人格特点 抑郁 社交恐怖 不良情绪 现况调查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珂嘉 王志丹 魏予昕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26-1029,共4页
介绍虚拟现实技术在孤独症患儿情绪障碍、社交障碍、生活技能障碍和恐惧障碍中的应用现状,指出未来虚拟现实技术使用的新方向.帮助孤独症康复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实践工作者更好地了解虚拟现实技术使用的现状和前景,从而为更好地开展孤独... 介绍虚拟现实技术在孤独症患儿情绪障碍、社交障碍、生活技能障碍和恐惧障碍中的应用现状,指出未来虚拟现实技术使用的新方向.帮助孤独症康复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实践工作者更好地了解虚拟现实技术使用的现状和前景,从而为更好地开展孤独症病人的康复与护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孤独症 情绪认知 社交能力 生活技能 特定恐惧 综述
下载PDF
文拉法辛联合团体人际心理疗法对社交恐惧症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感和社会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少华 汪晓泊 +2 位作者 孙晗瑜 沙宏亮 肖何月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6期3147-3150,3200,共5页
目的:探讨团体人际心理疗法联合文拉法辛对社交恐惧症(SAD)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感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SAD患者,根据奇偶数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和联合组49例。对照组给予文拉法辛治... 目的:探讨团体人际心理疗法联合文拉法辛对社交恐惧症(SAD)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感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SAD患者,根据奇偶数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和联合组49例。对照组给予文拉法辛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团体人际心理疗法治疗,对比两组SAD症状改善情况、心理状态、自我效能感和社会功能。结果:两组干预后社交回避、社交苦恼评分均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表达积极、管理沮丧、管理生气自我效能感评分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社会适应能力评定量表(SAFE)评分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体人际心理疗法联合文拉法辛治疗SAD患者,可缓解其抑郁、焦虑症状,提高自我效能感及社会功能,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拉法辛 团体人际心理疗法 社交恐惧症 心理状态 自我效能感 社会功能
原文传递
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社交恐惧症青少年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疗效 被引量:12
6
作者 林子江 王常绿 +1 位作者 林海西 杨闯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9期1507-1511,共5页
目的调查社交恐惧症青少年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状况,探讨其与社交恐惧相关性,并评估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疗效。方法选取了46名于2016年7—8月因"社交恐惧"就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门诊和心理咨询... 目的调查社交恐惧症青少年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状况,探讨其与社交恐惧相关性,并评估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疗效。方法选取了46名于2016年7—8月因"社交恐惧"就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门诊和心理咨询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使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在治疗前、治疗12周后分别评估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社交恐惧症青少年在表达积极自我效能感为(13.91±3.2)分,在管理沮丧自我效能感为(9.80±3.25)分,在管理生气自我效能感为(9.77±3.96)分。表达积极的自我效能感与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社交回避呈显著负相关(P<0.05)。管理沮丧的自我效能感与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社交回避、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管理生气的自我效能感与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社交回避、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治疗组经干预后,表达积极情绪的自我效能感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表达积极情绪调节效能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交恐惧症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偏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社交恐惧症有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后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恐惧症 青少年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团体人际心理治疗
原文传递
社交恐惧症患者父母养育方式与人格特征及心理防御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马玉红 李志榕 杨建华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年第8期924-926,共3页
目的了解恐惧症患者的父母养育方式,探讨其防御机制和人格特征,为临床干预寻求突破。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防御方式问卷(DSQ)及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量表(16PF)对53名社交恐惧症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并分别对53名正常对照组进... 目的了解恐惧症患者的父母养育方式,探讨其防御机制和人格特征,为临床干预寻求突破。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防御方式问卷(DSQ)及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量表(16PF)对53名社交恐惧症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并分别对53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同正常对照组相比,社交恐惧症患者评价父母养育方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父亲的过分干涉(t=3.34,P=0.001)、过度保护(t=3.75,P=0.000)、惩罚严厉(t=4.49,P=0.000)、拒绝否认(t=4.35,P=0.000)4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情感温暖(t=2.98,P=0.00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母亲的过分干涉保护(t=3.44,P=0.001)、拒绝否认(t=3.85,P=0.000)、惩罚严厉(t=3.97,P=0.000)各因子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情感温暖(t=3.66,P=0.00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社交恐惧症患者组的不成熟型(t=4.23,P=0.000)和中间型防御机制(t=3.34,P=0.001)因子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成熟型防御机制(t=2.40,P=0.018)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社交恐惧症患者组人格特征16PF中的乐群性(t=6.64,P=0.000)、稳定性(t=6.11,P=0.000)、敢为性(t=3.66,P=0.000)、独立性(t=6.29,P=0.000)各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1),而敏感性(t=5.83,P=0.000)、怀疑性(t=5.37,P=0.000)、忧虑性(t=7.30,P=0.000)、紧张性(t=7.34,P=0.000)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社交恐惧症患者更多使用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方式,具有病态人格特征和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恐惧症 防御方式 人格特征 父母养育方式
下载PDF
大学生社交恐惧症原因及心理联合中医辨证治疗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想 闫海军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206-209,共4页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社交恐惧症很少被作为主要疾病去医治。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身心健康影响社会甚至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帮助有社交障碍的学生克服人际交往中的各种障碍,意义深远。该文对当代大学生产生...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社交恐惧症很少被作为主要疾病去医治。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身心健康影响社会甚至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帮助有社交障碍的学生克服人际交往中的各种障碍,意义深远。该文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社交恐惧的原因进行初步探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心理联合中医治疗方法,为今后临床上治疗大学生社交恐惧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交恐惧症 原因 心理 中医辨证治疗
下载PDF
沙盘游戏对儿童社交恐惧症及其自我意识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林冬梅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14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沙盘游戏对儿童社交恐惧症及其自我意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78例社交恐惧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沙盘游戏对其进行2个月的临床治疗,比较分析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自我意识及社会适应能力。结... 目的探讨沙盘游戏对儿童社交恐惧症及其自我意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78例社交恐惧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沙盘游戏对其进行2个月的临床治疗,比较分析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自我意识及社会适应能力。结果患儿治疗后的CGI-GI明显低于治疗前,CGI-EI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治疗后的行为、躯体外貌、合群、焦虑、智力与学校、幸福与满足等自我意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治疗后的独立生活能力、运动能力、交往能力、作用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社会适应能力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应用沙盘游戏对社交恐惧症患儿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好,明显改善了患儿的自我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盘游戏 儿童 社交恐惧症 自我意识
下载PDF
大学生社交恐惧与网络成瘾关系的追踪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金健 李桂莉 陈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05-809,共5页
目的:考察大学生社交恐惧与网络成瘾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选取江苏省某理工类高校5361名大学生进行4次纵向追踪,每次间隔1年。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中的“社交恐惧”和“网络成瘾”筛查指标进行测查,采用交叉滞后分析探讨社... 目的:考察大学生社交恐惧与网络成瘾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选取江苏省某理工类高校5361名大学生进行4次纵向追踪,每次间隔1年。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中的“社交恐惧”和“网络成瘾”筛查指标进行测查,采用交叉滞后分析探讨社交恐惧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结果:基线时,男生、非独生子女、农村学生的社交恐惧得分高于女生、独生子女、城市学生(均P<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大学生社交恐惧和网络成瘾的时间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大二阶段的社交恐惧、网络成瘾得分最高,大四阶段得分最低。交叉滞后分析表明,控制性别、家庭所在地、是否是独生子女后,前一年的社交恐惧均能正向预测后一年的网络成瘾(β=0.13、0.09、0.08,均P<0.01);前一年的网络成瘾均能正向预测后一年的社交恐惧(β=0.11、0.10、0.11,均P<0.001)。结论:本研究提示大学生的社交恐惧和网络成瘾之间存在双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恐惧 网络成瘾 交叉滞后分析 大学生
下载PDF
老年脑卒中患者社交恐惧现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1
作者 柳桂红 张洁 +4 位作者 李冠霞 张秀娟 杨亚香 张于 高健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24期3745-3747,3751,共4页
目的了解老年脑卒中患者社交恐惧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河北省唐山市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1265名老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社交恐惧量表、社会支持... 目的了解老年脑卒中患者社交恐惧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河北省唐山市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1265名老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社交恐惧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家庭支持量表进行评测。结果老年脑卒中患者社交恐惧得分为(47.561±5.132)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老年脑卒中患者社交恐惧状况与年龄、性别、性格、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收支状况、卒中后遗症、社会支持、家庭支持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关注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健康,预防不良情绪的产生,促进其实现健康老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脑卒中 社交恐惧
下载PDF
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在社交焦虑障碍评定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8
12
作者 潘集阳 张继辉 +5 位作者 马萍 梁华君 王厚亮 陶炯 温盛林 张晋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6-210,共5页
背景在过去20年,越来越多的量表应用于评估社交焦虑障碍。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iebowitzSocialAnxietyScale,LSAS)在临床及流行病学调查中应用广泛,尤其对社交焦虑障碍药物治疗疗效的评估优于其他量表[3],同时该量表是唯一一个将社... 背景在过去20年,越来越多的量表应用于评估社交焦虑障碍。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iebowitzSocialAnxietyScale,LSAS)在临床及流行病学调查中应用广泛,尤其对社交焦虑障碍药物治疗疗效的评估优于其他量表[3],同时该量表是唯一一个将社交焦虑障碍的回避症状及害怕症状分开评定的量表。因此我们探讨LSAS在评定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与正常人群的信度及效度,以及该量表在医生评定及患者自评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别。方法本研究收录在2002年10月至2003年11月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科门诊求诊的未经治疗的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作为患者组,所有患者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社交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共5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40例,女性15例。年龄为18~37岁,平均(26.2±4.8)岁,病程2~12年,平均(5.5±4.3)年,均为社交焦虑障碍的广泛亚型。收录中山大学168名社交恐怖症量表分小于24分的大学生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92例,女76例,年龄为20~22岁,平均(21±0.8)岁。所有研究对象均填写由作者翻译成中文的LSAS(中文版LSAS)及自编的一般情况量表。在正常对照组中随机抽取31名学生于4周后重测LSAS量表以观其重测信度。在55例患者中随机抽取33例在自己完成量表后和一名精神科医生会晤。该精神科医生就患者的情况使用LSAS量表评分。并比较自评与医评得分的可能差别。结果①患者组及正常对照组的LSAS总分与24条项目的Cronbathα信度系数分别为0.83及0.77;②LSAS总分及各因子分在31名正常对照组4周后的重测信度为0.68~0.79;③LSAS对判别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与在校大学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0.03,以总分大于35分为界来判断有无社交焦虑障碍,其敏感度为0.77,特异度为0.81;④患者组LSAS总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6.6±28.3与29.1±17.3比较;P<0.001);⑤对33例患者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焦虑障碍 社交恐怖症 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解释偏向矫正:“自下而上”地改变社交焦虑个体的解释偏向?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冰茜 李雪冰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59-871,共13页
长久以来,研究者发现社交焦虑个体对模糊的社交情境存在偏向性的解释,而这种解释偏向对于社交焦虑障碍的产生、维持与复发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解释偏向矫正训练,因其能够通过简单的重复性实验"自下而上&... 长久以来,研究者发现社交焦虑个体对模糊的社交情境存在偏向性的解释,而这种解释偏向对于社交焦虑障碍的产生、维持与复发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解释偏向矫正训练,因其能够通过简单的重复性实验"自下而上"地改变焦虑个体的这种解释偏向。与此同时,部分研究人员还发现经过这种"自下而上"的训练之后,焦虑个体的情绪状态也有所改善。然而,解释偏向矫正是一个新领域,存在整体研究异质性高、矫正训练机制不明确等争议。首先,本文总结了该领域的常用研究范式,从被试临床状态与年龄特征两个方面梳理了解释偏向矫正领域的研究现状。其次,本文重点关注了解释偏向矫正训练作用于社交焦虑障碍的起效机制,综合过往研究建立了一个新的"干预作用模型",探讨了可能影响因素(自我意象、自尊、对威胁性刺激的评估、正性评价恐惧、长时记忆、焦虑敏感性和回避行为)。最后,本文从解释偏向、焦虑症状、迁移效应、实验设计和整体领域研究质量等五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争议与问题,同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焦虑障碍 社交恐怖 解释偏向 解释偏差 解释偏向矫正
下载PDF
社交恐怖症患者的MMPI结果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管新丽 华洁 马银枝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5年第1期43-44,共2页
目的 了解社交恐怖症患者的个性特征 ,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 MMPI) ,对 40例社交恐怖症患者进行评定 ,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 男性的 L、F、K、D、Hy、Mf、Pa、Pt、Sc、Si量表高于常模 ( P<0 ... 目的 了解社交恐怖症患者的个性特征 ,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 MMPI) ,对 40例社交恐怖症患者进行评定 ,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 男性的 L、F、K、D、Hy、Mf、Pa、Pt、Sc、Si量表高于常模 ( P<0 .0 5 ) ,女性的 L、F、K、Hs、D、Hy、Pd、Pa、Pt、Sc、Ma、Si量表高于常模 ( P<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恐怖症 MMPI 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 心理干预 个性特征
下载PDF
家庭环境、认知倾向、自尊与青少年社交恐惧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麻爱华 王相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8期58-61,共4页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认知倾向、自尊与青少年社交恐惧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认知倾向问卷(CAOT)、自尊量表(SES)对110例青少年社交恐瞑症患者及142名健康对照进行测查,并对患者进行社交回避及苦恼...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认知倾向、自尊与青少年社交恐惧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认知倾向问卷(CAOT)、自尊量表(SES)对110例青少年社交恐瞑症患者及142名健康对照进行测查,并对患者进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评定。结果病例组CAOT总分、乐观因子分、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娱乐性、组织性因子分和自尊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矛盾性得分高于对照组。病例组SAD分与CAOT总分、乐观因子、亲密度、情感表达及SE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矛盾性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乐观因子、亲密度、情感表达、SE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起病年龄与之呈显著正相关。病程与亲密度、情感表达、自尊评分呈显著负相关,与矛盾性评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消极的认知倾向、低亲密度、低情感表达、高矛盾性及低自尊是青少年社交恐惧症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认知倾向越消极,家庭环境亲密度、情感表达及自尊程度越低,其病情越严重、起病年龄越早。病程长与低亲密度、低情感表达、矛盾多和低自尊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社交恐惧症 家庭环境 认知倾向 自尊
原文传递
中介效应模型下声景观对旅游社交心理的影响分析——以厦门鼓浪屿为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俊杰 张捷 +1 位作者 曾湛荆 张卉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0-116,共7页
以厦门鼓浪屿为案例地,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了566份有效问卷,利用结构方程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声景观对旅游社交心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旅游安全感是声景感知和地方依恋影响旅游者社交直觉的中介变量,声景感知程度和地方依恋的加深将显... 以厦门鼓浪屿为案例地,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了566份有效问卷,利用结构方程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声景观对旅游社交心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旅游安全感是声景感知和地方依恋影响旅游者社交直觉的中介变量,声景感知程度和地方依恋的加深将显著提高旅游安全感并最终影响旅游者的社交直觉。其中,声景感知对社交焦虑的影响同时具有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表明声景感知通过旅游安全感对社交焦虑的影响为部分中介效应。地方依恋对社交恐惧的影响则完全通过旅游安全感进行传导,对社交恐惧的直接效应不显著,表明地方依恋通过旅游安全感对社交恐惧的影响为完全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依恋 社交恐惧 旅游社交 中介效应 厦门鼓浪屿
下载PDF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吕建周 杨静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5年第2期115-116,共2页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的效果。方法  5 1例社交恐怖症患者被分为认知行为组 (3 1例 )和氯硝西泮组 (2 0例 )治疗 8周 ,进行疗效评定 ,同时采用社交回避苦恼量表 (SAD)进行评定 ,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认知行为组疗效明...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的效果。方法  5 1例社交恐怖症患者被分为认知行为组 (3 1例 )和氯硝西泮组 (2 0例 )治疗 8周 ,进行疗效评定 ,同时采用社交回避苦恼量表 (SAD)进行评定 ,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认知行为组疗效明显优于氯硝西泮组 ,8周后的 SAD评分认知行为组较氯硝西泮组下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 社交恐怖症 氯硝西泮 心理状态
下载PDF
大学生“社恐”的群体性特征、归因及引导策略--基于结构化理论视角 被引量:7
18
作者 温欣 王晓恬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43-51,共9页
从大学生“社恐”的现实问题出发,运用田野观察和网络民族志的方法,基于吉登斯结构化理论视角分析该现象的社会根源、系统特征与行动者因素。大学生“社恐”现象具有身份符号的工具性、行为的表演性和系统的脱嵌性等群体性特征。“加速... 从大学生“社恐”的现实问题出发,运用田野观察和网络民族志的方法,基于吉登斯结构化理论视角分析该现象的社会根源、系统特征与行动者因素。大学生“社恐”现象具有身份符号的工具性、行为的表演性和系统的脱嵌性等群体性特征。“加速社会”下科技发展、社会变迁和生活步调的加速是大学生“社恐”问题的社会根源;制度的个体化所带来的人际关系的离心化和社会交往的消费化是其系统特征;个体层面,大学生“社恐”是一种安全感缺失的焦虑应对方式和社会信任不足时自我低欲望的表现。大学生“社恐”现象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异化,面对大学生“社恐”问题,需要从社会结构、社会系统与大学生群体自身入手,构建包容性社会结构,建立健康有序的社会交往系统,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推动其积极参与社会交往,回应数字化社会大学生的主体性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恐” 结构化理论
下载PDF
系统脱敏与冲击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亚林 杨德森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88年第6期250-252,255-288,共5页
使用系统脱敏疗法和冲击疗法各治疗一组社交恐怖症,随访一年,两组疗效比较,治愈率系统脱敏组为30.7%,冲击组为26.6%。差异不显著(u-0.2397,p>0.05),而系统脱敏疗法循序渐进、病人乐意接受,冲击疗法,虽疗程较短,但患者心理似不易承受.
关键词 系统脱敏疗法 冲击疗法 社交恐怖症 疗效比较
下载PDF
社交焦虑:概念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美雯 吴善玉 +3 位作者 郭泽英 刘飞 王佳媛 许惠靖 《循证护理》 2024年第4期632-635,共4页
目的:通过文献对社交焦虑的发展状况、应用、定义属性、案例、前因、后果等进行系统分析,从大学生的角度厘清我国社交焦虑的概念内涵。方法:依据Walker及Avant概念分析法,进行社交焦虑的概念分析。对社交焦虑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的... 目的:通过文献对社交焦虑的发展状况、应用、定义属性、案例、前因、后果等进行系统分析,从大学生的角度厘清我国社交焦虑的概念内涵。方法:依据Walker及Avant概念分析法,进行社交焦虑的概念分析。对社交焦虑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描述。结果:根据几个与社交焦虑相关的定义、相关文献研究中重复出现的社交焦虑特点以及DSM-Ⅴ社交焦虑诊断标准,得出社交焦虑概念的特征是主观上表现为对负面评价的恐惧、过分害怕别人凝视、出现生理反应(表现为面色发红、颤抖、出汗)。结论:通过Walker及Avant的概念分析法,得出了一个清晰的社交焦虑概念。理解社交焦虑的特征、前因及后果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提高认识,更好地识别社交焦虑,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典型案例的描述有助于更好地识别社交焦虑的特征。进行社交焦虑的概念分析,可有效开展心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识别高危人群,提高社交焦虑人群的社会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焦虑 社交恐惧症 社交焦虑障碍 概念分析 大学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