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郁通络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9
1
作者 李庆丽 王贵贤 +2 位作者 王艳捷 杨明 薛中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4-139,共6页
目的:观察解郁通络法治疗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方法:共选择125例符合要求的P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AS软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患者均口服盐酸舍曲林片,25~50 mg/次,2... 目的:观察解郁通络法治疗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方法:共选择125例符合要求的P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AS软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患者均口服盐酸舍曲林片,25~50 mg/次,2次/d。对照组口服舒肝解郁胶囊,2粒/次,2次/d;观察组内服解郁通络汤,1剂/d。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6周。进行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患者健康问卷-9项(PHQ-9),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中医证候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检测治疗前后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清S100-β蛋白(S100-β)和神经元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2. 384,P <0. 01);观察组患者HAMD-17和PHQ-9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HAMD-17评分情况轻于对照组(Z=2. 266,P <0. 05),观察组PHQ-9评分情况轻于对照组(Z=2. 817,P <0. 01);观察组患者的NHISS,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1),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血清5-HT,DA和N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血清S100-β和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1),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在心理治疗和SSRI治疗的基础上,给予PSD患者服用解郁通络汤,可进一步的减轻患者抑郁程度,缓解抑郁症状,还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调节神经递质表达,促进了脑神经组织的修复,临床可取的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解郁通络汤 四逆散 桃红四物汤 神经递质 神经功能 生活活动能力
原文传递
大鼠灌胃四逆散提取物后血浆、尿液、粪便、胆汁中主要代谢产物的鉴定 被引量:28
2
作者 陆林玲 束艳 +4 位作者 钱大玮 宿树兰 段金廒 钱叶飞 薛彩福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74-1379,共6页
采用UPLC-Q-TOF/MS研究四逆散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利用碰撞能量梯度(MSE)和质量亏损过滤(MDF)技术进行分析,鉴定大鼠灌胃四逆散提取物后血浆、尿液、粪便、胆汁中的代谢产物。四逆散提取物中柚皮苷、柚皮素、橙皮苷、新橙皮苷... 采用UPLC-Q-TOF/MS研究四逆散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利用碰撞能量梯度(MSE)和质量亏损过滤(MDF)技术进行分析,鉴定大鼠灌胃四逆散提取物后血浆、尿液、粪便、胆汁中的代谢产物。四逆散提取物中柚皮苷、柚皮素、橙皮苷、新橙皮苷、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酸、甘草次酸、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在大鼠不同代谢途径中推测出原形、羟基化、葡糖醛酸化、硫酸化、葡糖醛酸化与硫酸化结合、羟化葡糖醛酸化等共41个代谢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UPLC-Q-TOF/MS 代谢产物
原文传递
四逆散有效成分对内脏高敏感大鼠5-HT信号通路的多靶点协同调控 被引量:25
3
作者 张婧娴 芮俊乾 +2 位作者 陈逸凡 缪乐涛 杨星昊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115-123,共9页
目的:研究芍药苷、辛弗林、甘草酸对内脏高敏感大鼠5-羟色胺(5-HT)信号通路的多靶点[色氨酸羟化酶1(TPH1)/5-羟色胺转运体(SERT)/5羟色胺3受体(5-HT3R)/5-HT4RI调控,探讨各成分间的协同交互作用,探索四逆散有效成分干预内脏高... 目的:研究芍药苷、辛弗林、甘草酸对内脏高敏感大鼠5-羟色胺(5-HT)信号通路的多靶点[色氨酸羟化酶1(TPH1)/5-羟色胺转运体(SERT)/5羟色胺3受体(5-HT3R)/5-HT4RI调控,探讨各成分间的协同交互作用,探索四逆散有效成分干预内脏高敏感状态的潜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匹维溴铵组(15 mg·kg^-1),芍药苷组(50 mg·kg^-1),辛弗林组(50 mg·kg^-1),甘草酸组(50 mg·kg^-1),芍药苷+甘草酸组(25 mg·kg^-1+25 mg·kg^-1),芍药苷+辛弗林组(25 mg·kg^-1+25 mg·kg^-1),辛弗林+甘草酸组(25 mg·kg^-1+25 mg·kg^-1),芍药苷+辛弗林+甘草酸组(16.7 mg·kg^-1+16.7 mg·kg^-1+16.7 mg·kg^-1),四逆散组(10 g·kg^-1)。采用复合应激法建立肠易激综合征(IBS)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以大鼠一般状态评分和直肠扩张腹壁撤退反射(AWR)的最小容量阈值评价大鼠肠道敏感性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结肠组织5-HT,TPH1,SERT,5-HT3R,5-HT4R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结肠组织TPH1,5-HT3R,5-HT4R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结肠组织TPH1,5-HT3R蛋白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状态评分和最小容量阈值显著下降(P〈0.01),结肠组织5-HT,TPH1,5-HT3R水平显著升高,SERT,5-HT4R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TPH1,5-HT3R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5-HT4R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芍药苷+辛弗林+甘草酸组结肠5-HT,TPH1,5-HT3R水平明显降低,SERT,5-HT4R水平明显升高,TPH1,5-HT3R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5-HT4R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TPH1,5-HT3R,5-HT4R mRNA多靶点纠偏作用明显,最小容量阈值和一般状态评分明显升高(P〈0.05,P〈0.01),组内成分之间存在协同交互作用。结论:芍药苷+辛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辛弗林 甘草酸 5-羟色胺 四逆散
原文传递
四逆散对失眠大鼠睡眠时相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珊珊 李廷利 朱维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5期19-19,36,共2页
目的:探讨四逆散对失眠大鼠睡眠时相的影响,为四逆散改善睡眠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电刺激诱导大鼠失眠,利用脑电图描记的方法,观察给予四逆散水煎液后失眠大鼠睡眠时相的变化。结果:四逆散水煎液可显著延长失眠大鼠的总睡眠时... 目的:探讨四逆散对失眠大鼠睡眠时相的影响,为四逆散改善睡眠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电刺激诱导大鼠失眠,利用脑电图描记的方法,观察给予四逆散水煎液后失眠大鼠睡眠时相的变化。结果:四逆散水煎液可显著延长失眠大鼠的总睡眠时间(TST),在睡眠时相上主要表现为延长SWS2和REMS,对SWS1没有显著的影响,并使觉醒时间(W)显著减少。结论:四逆散能延长失眠大鼠的SWS2和R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睡眠时相 失眠
下载PDF
四逆散对抑郁大鼠BDNF/TrkB,5-HT/5-HT1AR及HPA轴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耀洋 尚立芝 +5 位作者 毛梦迪 王伟杰 陈晓辉 周春雨 张光远 闫鸿豪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40-48,共9页
目的:观察四逆散对抑郁大鼠脑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5-羟色胺(5-HT)/5-HT1A受体(5-HT1AR)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影响,探讨四逆散基于BDNF/TrKB,5-HT/5-HT1AR及HPA轴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120只雄性Wista... 目的:观察四逆散对抑郁大鼠脑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5-羟色胺(5-HT)/5-HT1A受体(5-HT1AR)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影响,探讨四逆散基于BDNF/TrKB,5-HT/5-HT1AR及HPA轴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1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四逆散低、中、高剂量组和氟西汀组,每组2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5组连续21 d采用孤养结合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刺激法(CUMS)制备抑郁大鼠模型。四逆散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ig)四逆散(1.25,2.5,5)g·kg^(-1),氟西汀组ig盐酸氟西汀0.01 g·kg^(-1),正常组和模型组ig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持续干预21 d。干预期间,各造模组大鼠均继续给予刺激。通过糖水偏好和旷场实验评估CUMS模型大鼠抑郁状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及海马匀浆中BDNF,5-HT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海马TrKB,5-HT1AR,糖皮质激素受体(GR)和盐皮质激素受体(MR)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TrKB,5-HT1AR,GR,MR蛋白表达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水偏好率显著下降(P<0.01),旷场实验中水平得分和垂直得分显著降低(P<0.01),血浆CRH,ACTH,CORT含量显著升高(P<0.01),海马BDNF,5-HT含量显著降低(P<0.01),海马TrKB,5-HT1AR和G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M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HE染色结果显示海马神经元结构损伤。与模型组比较,四逆散低、中、高剂量组和氟西汀组糖水偏好率显著升高(P<0.01),旷场实验中水平得分和垂直得分明显升高(P<0.05,P<0.01),血浆CRH,ACTH,CORT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海马BDNF,5-HT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海马TrKB,5-HT1AR和G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MR mR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抑郁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 糖皮质激素受体(GR) 盐皮质激素受体(MR)
原文传递
四逆散对抑郁大鼠NLRP3炎症小体及抑郁样行为的作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威 周艳艳 +3 位作者 喻小明 江晓翠 田代志 萧闵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2-30,共9页
目的观察四逆散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诱导的抑郁症大鼠行为学及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3(NLRP3)炎症小体的作用,进一步探讨四逆散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NLRP3抑制剂(MCC950)组、四逆散... 目的观察四逆散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诱导的抑郁症大鼠行为学及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3(NLRP3)炎症小体的作用,进一步探讨四逆散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NLRP3抑制剂(MCC950)组、四逆散低、高剂量,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均采用为期42 d的CUMS诱导各组大鼠抑郁。造模第22天开始药物干预,四逆散低、高剂量每天以四逆散(2.5、5 g·kg^(-1))进行灌胃,MCC950组以每天腹腔注射MCC950(10 mg·kg^(-1))。同时,除MCC950组外,余下4组腹腔注射10 mg·kg^(-1)生理盐水;而模型组、正常组、MCC950组灌胃3 mL生理盐水。21 d后进行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NLRP3、相关斑点样蛋白(ASC)、胱天蛋白酶-1(Caspase-1)、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离子钙结合衔接蛋白1(Iba1)、CD68蛋白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含量。尼氏染色评估大鼠海马CA1区病理改变,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大鼠CA1区凋亡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水偏好率及消耗体积,旷场实验中总距离、中央区运动距离百分比和停留时间百分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四逆散高、低剂量组和MCC950组大鼠抑郁行为,海马CA1区凋亡水平及神经元丢失不同程度的减轻。四逆散可明显降低海马组织IL-1β、IL-18、Bax、Iba1、CD68水平(P<0.05,P<0.01),上调Bcl-2水平(P<0.05,P<0.01),并且抑制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NLRP3、ASC、Caspase-1的表达(P<0.05,P<0.01)。结论四逆散可改善CUMS大鼠的抑郁样行为、海马区神经元病理性损伤,其机制可能与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 神经炎症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 抑郁症 凋亡
原文传递
四逆散对肝郁证模型大鼠胃肠组织细胞形态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邓青秀 彭延娟 +1 位作者 彭成 李武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33-36,共4页
目的:研究四逆散对肝郁证模型大鼠胃肠组织细胞形态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肝郁模型组,四逆散治疗组。通过运用模具加水浴方法制备肝气郁结证候动物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症状表现、胃肠组织形态学变化、胃肠... 目的:研究四逆散对肝郁证模型大鼠胃肠组织细胞形态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肝郁模型组,四逆散治疗组。通过运用模具加水浴方法制备肝气郁结证候动物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症状表现、胃肠组织形态学变化、胃肠超微结构变化,测定大鼠的智力、胃肠激素。结果:四逆散能使模型大鼠活动及体重均增加,学习记忆能力增强,使大鼠胃肠的病理改变得以很好的恢复,能提高血清中胃泌素、血浆中胃动素和血管活性肠肽的含量,降低血浆中生长抑素的含量。结论:四逆散通过保护胃肠黏膜,调节胃肠激素,使肝胆疏泄及脾胃升降恢复正常,气机调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肝郁证 超微结构 胃肠激素
下载PDF
茵陈蒿汤合四逆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8
作者 冯健茹 许光远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61-66,共6页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合四逆散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来源于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共126例NAFLD伴HHcy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脂肪肝对照组(安慰剂)、西药组(多烯...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合四逆散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来源于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共126例NAFLD伴HHcy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脂肪肝对照组(安慰剂)、西药组(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和叶酸片)、中药组(茵陈蒿汤合四逆散方),42例/组,治疗期间无脱落;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有效率,观察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氧化炎症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酶歧化酶(SO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安全性评价指标肾功能(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以及症状评分。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92.86%;西药组总有效率88.1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各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无差异。治疗后中药组、西药组ALT,AST,Hcy,TC,TG,MDA,hs-CRP,症状积分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低于脂肪肝对照组(P<0.05);HDL,SOD明显升高(P<0.05),且高于脂肪肝对照组(P<0.05);与西药组比较,中药组ALT,Hcy,TC,TG,MDA,hs-CRP,症状积分明显降低(P<0.05),SOD明显升高(P<0.05)。结论:茵陈蒿汤合四逆散改善NAFLD伴Hcy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肝功能、血脂以及氧化、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茵陈蒿汤 四逆散
原文传递
四逆散对创伤后应激及睡眠障碍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放电频率的作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泽国 曹瑞 +3 位作者 徐富菊 赵中亭 牛江涛 李越峰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50-852,共3页
目的研究四逆散干预创伤后应激及睡眠障碍的电生理机制。方法 SD大鼠50只均分为5组:空白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实验组、对照组。于应激造模前1 h,实验组灌胃四逆散水煎液(含生药0.24 g·mL^(-1)),对照组给与盐酸帕罗西汀水溶液(0... 目的研究四逆散干预创伤后应激及睡眠障碍的电生理机制。方法 SD大鼠50只均分为5组:空白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实验组、对照组。于应激造模前1 h,实验组灌胃四逆散水煎液(含生药0.24 g·mL^(-1)),对照组给与盐酸帕罗西汀水溶液(0.42 mg·mL^(-1))灌胃(10 m L·kg^(-1)),生理盐水组以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7 d。用电流刺激法制备创伤后应激大鼠模型。用在体多通道神经信号采集(M-NEMEA)技术检测海马CA1/CA3区神经信号。结果神经元平均放电频率,模型组CA1/CA3(2.03/1.99 Hz)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CA1/CA3(8.96/9.62 Hz),表明幽闭电击能明显抑制海马区神经元放电频率。实验组CA1/CA3(7.63/7.87 Hz)和对照组CA1/CA3(6.96./7.90Hz)的放电频率明显高于模型组,表明四逆散以及盐酸帕罗西汀能明显改善神经元放电活动。结论四逆散、盐酸帕罗西汀对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放电频率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 睡眠障碍 四逆散 海马区 频率编码
原文传递
不同治法方药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组织PI3K/Akt/mTORC1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倪慧 张铭珈 +2 位作者 敖海清 朱艳芳 徐志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273-3276,共4页
目的:基于PI3K/Akt/mTORC1信号通路,探讨不同治法方药抗抑郁效应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右归丸组、四逆散组、四君子组,建立慢性不可预知应激(CUS)抑郁模型,灌胃42d后检测行为学、海马神经元尼氏染色及通路... 目的:基于PI3K/Akt/mTORC1信号通路,探讨不同治法方药抗抑郁效应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右归丸组、四逆散组、四君子组,建立慢性不可预知应激(CUS)抑郁模型,灌胃42d后检测行为学、海马神经元尼氏染色及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水偏好率显著降低、旷场水平运动总路程显著减少(P<0.01)、海马神经元损伤、尼氏小体减少,右归丸组、四逆散组、四君子组对其均有改善作用;模型组PI3K、Akt、mTOR磷酸化蛋白与总蛋白比值以及Raptor蛋白表达较空白组显著下调(P<0.01,P<0.05),均可被四逆散显著上调(P<0.01),而右归丸组、四君子组仅有mTOR、PI3K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1)。结论:四逆散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m TORC1信号通路来保护海马神经元并发挥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海马 神经元 PI3K/Akt/mTORC1信号通路 右归丸 四逆散 四君子汤
原文传递
四逆散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大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钱元霞 汤玲珺 +3 位作者 钱祯 黄晓凡 高静 徐卫东 《陕西中医》 2019年第8期990-994,共5页
目的:研究四逆散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大鼠的作用,为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NNG造模法复制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模型,以不同浓度四逆散处理大鼠,观察病变大鼠体征、体重、脏器系数、胃黏膜组织的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P... 目的:研究四逆散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大鼠的作用,为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NNG造模法复制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模型,以不同浓度四逆散处理大鼠,观察病变大鼠体征、体重、脏器系数、胃黏膜组织的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PGⅠ、PGⅡ、G-17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PCNA、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四逆散高剂量组体重增长最缓,低、中剂量组对大鼠脏器无明显影响,但高剂量组与正常组相比在肾脏系数,与模型组相比在胸腺系数上有一定差异;四逆散中、高剂量组能降低PGⅡ、升高PGR,四逆散高剂量组能升高G-17浓度;四逆散能降低病变大鼠胃黏膜组织PCNA、Bcl-2的表达,升高Bax的蛋白量。结论:四逆散能抑制或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发生,可能与调控细胞增殖与凋亡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慢性萎缩性胃炎 癌前病变 增殖 凋亡 大鼠
下载PDF
柴胡和白芍醋炙前后组方四逆散对抑郁大鼠粪便代谢组学的比较 被引量:13
12
作者 莫子晴 蔡皓 +5 位作者 段煜 裴科 张雅婷 钮敏洁 王梦晴 于慧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6-224,共9页
目的应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探究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抑郁大鼠粪便代谢组学的变化,评价柴胡和白芍醋炙前后组方四逆散的抗抑郁作用,并探讨四逆散中君药柴胡和臣药白芍醋炙的增效机制及炮制内涵。方法利用CUMS程序建立大鼠抑郁模... 目的应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探究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抑郁大鼠粪便代谢组学的变化,评价柴胡和白芍醋炙前后组方四逆散的抗抑郁作用,并探讨四逆散中君药柴胡和臣药白芍醋炙的增效机制及炮制内涵。方法利用CUMS程序建立大鼠抑郁模型,以1H-NMR为技术手段研究不同给药情况下抑郁大鼠粪便代谢组学的变化。结果CUMS抑郁大鼠模型复制成功。代谢组学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中共有17种代谢物水平发生变化。与模型组比较,四逆散组及柴胡和白芍醋炙后组方的四逆散组干预后的抑郁大鼠代谢发生显著变化。与四逆散组比较,柴胡和白芍醋炙后组方的四逆散组干预的抑郁大鼠粪便中乳酸、α-葡萄糖、β-葡萄糖、甲酸、乙酸、苏氨酸6种代谢物的水平发生变化,同时对丙酮酸代谢、糖酵解与糖质新生代谢、甲烷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氨酰合成代谢共6条代谢通路产生影响。结论柴胡和白芍醋炙后组方的四逆散抗抑郁作用更佳,这可能与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免疫调控及肠道菌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白芍 醋炙 四逆散 抑郁症 代谢组学
下载PDF
四逆散加减治疗肠易激惹综合征103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3
作者 梁红 《山西中医》 2005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 :观察四逆散加味治疗肠易激惹综合征 (IBS)临床疗效。方法 :将 14 3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10 3例用四逆散加味治疗 ,辅以饮食调理、心理治疗 ;对照组 4 0例单纯用西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愈 6 3例 ,显效 2 0例 ,有效 12例 ... 目的 :观察四逆散加味治疗肠易激惹综合征 (IBS)临床疗效。方法 :将 14 3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10 3例用四逆散加味治疗 ,辅以饮食调理、心理治疗 ;对照组 4 0例单纯用西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愈 6 3例 ,显效 2 0例 ,有效 12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 92 .2 % ;对照组临床治愈 7例 ,显效 8例 ,有效 12例 ,无效 13例 ,总有效率为 6 7.5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 .0 5 )。两组主要症状疗效比较 ,各项均有统计意义 (P <0 .0 5 )。结论 :四逆散加减治疗肠易激惹综合征疗效确切 ,优于单用西药常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惹综合征 四逆散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四逆散治疗Graves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马文欣 朱晓云 +5 位作者 徐婧 付守强 焦烁颖 杨九天 郑宇然 汤阳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2年第5期931-941,共11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索四逆散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的潜在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代谢通路,为四逆散治疗Graves病的临床应用和深入阐明四逆散干预Graves病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运用TCMSP平台及查...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索四逆散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的潜在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代谢通路,为四逆散治疗Graves病的临床应用和深入阐明四逆散干预Graves病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运用TCMSP平台及查阅文献筛选四逆散的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以“Graves’disease”为关键词,挖掘GeneCards、CTD、DisGeNET、OMIM、TTD和DrugBank数据库中Graves病的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运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互相作用(PPI)网络。运用Metascape平台对共同靶点通过GO数据库和KEGG数据库进行注释和富集分析。在RCSB PDB和PubChem数据库中获得成分和靶点的结构,利用pymol软件和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四逆散治疗Graves病的主要活性成分可能为槲皮素、山柰酚、芹菜素、异鼠李素、柚皮素、异甘草素、木犀草素、葛根素等,PPI网络中关键靶点为AKT1、TNF、INS、IL6、VEGFA、TP53、JUN、CASP3、IL1B、MAPK3等。GO与KEGG分析主要代谢通路可能有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细胞凋亡、Th17细胞分化、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等。四逆散治疗Graves病的作用机制可能有调节免疫失衡、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抗氧化应激、抑制甲状腺血管新生和减轻外周组织器官损伤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四逆散主要成分与治疗Graves病的关键靶点结合活性较高且对接构象较稳定。结论四逆散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影响多条代谢通路发挥治疗Graves病的作用,为四逆散治疗Graves病的作用机制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槲皮素 山柰酚 芹菜素 异鼠李素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四逆散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毕艺鸣 殷贝 +1 位作者 夏亚情 范冠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69-177,共9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四逆散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作用机制,旨在为其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多个数据库检索并筛选四逆散中不同药物的活性成分及其与T2DM的交集靶点,通过Cytoscape分别构建药物、靶点、疾病靶点...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四逆散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作用机制,旨在为其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多个数据库检索并筛选四逆散中不同药物的活性成分及其与T2DM的交集靶点,通过Cytoscape分别构建药物、靶点、疾病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的PPI网络,利用CytoNCA进行网络拓扑分析,利用Cluster Marker进行网络模块化分析,再通过ClueGO进行基因功能(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合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四逆散中筛选得到137个活性成分,涉及T2DM靶点110个;CytoNCA分析筛选出12个关键靶点。Cluster Marker分析提示,交集靶点分别涉及4个模块,GO分析结果显示:模块一主要涉及急性炎症反应、乙酰胆碱受体信号通路等生物学过程;模块二主要涉及类固醇刺激的反应,对外源性刺激的反应等;而模块三主要参与细胞对各种营养物质的代谢反应以及对缺氧的调控反应等。KEGG分析主要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受体通路、凋亡通路、炎症通路、细胞周期以及各种代谢通路高度相关。结论:四逆散治疗T2DM可能是其综合调控炎症、细胞凋亡、物质代谢等的结果。该研究不仅揭示了四逆散治疗2型糖尿病的潜在机制,还揭示了四逆散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认知障碍及恶性肿瘤的关系,为四逆散的基础研究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网络药理学 潜在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经方四逆散对肝损害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国骏 王东强 +2 位作者 史丽萍 阚湘苓 马东明 《天津中医药》 CAS 2004年第6期503-504,共2页
[目的 ]观察经方四逆散对肝损害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方法 ]采用石胆酸灌胃造成肝损害 ,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谷胱甘肽 (GSH)、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MDA)水平 ,并作肝组织病理学... [目的 ]观察经方四逆散对肝损害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方法 ]采用石胆酸灌胃造成肝损害 ,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谷胱甘肽 (GSH)、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MDA)水平 ,并作肝组织病理学观察。 [结果 ]经方四逆散能降低石胆酸灌胃造成肝损害小鼠血清ALT、AST、MDA升高的水平 ,能升高石胆酸灌胃造成肝损害小鼠血清SOD、GSH降低的水平 ;经方四逆散能使肝损害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程度明显减轻。四逆散药粉 +米汤降AST、MDA明显 ,四逆散煎剂降ALT明显。 [结论 ]经方四逆散具有一定的保肝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 四逆散 肝损害 石胆酸
下载PDF
四逆散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ICAM-1和VCAM-1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卢健 王凌志 +2 位作者 马骥 范颖 林庶茹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08-211,共4页
目的:探讨四逆散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VCAM)-1的影响,以及君臣配伍在组方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50只,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四逆散组、柴芍枳组和柴芍组;采用免疫法造模,用... 目的:探讨四逆散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VCAM)-1的影响,以及君臣配伍在组方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50只,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四逆散组、柴芍枳组和柴芍组;采用免疫法造模,用家兔新鲜结肠黏膜制备抗原乳化液,分别于造模第1,10,17,24天注射于大鼠的双侧足跖、腹股沟及背部皮内,造模第2天分组给药,正常组与模型组按照10 mL·kg-1蒸馏水ig;四逆散组按照1.75 g·kg-1四逆散溶液ig;柴芍枳组按照1.31 g·kg-1ig;柴芍组按照0.88 g·kg-1ig;第29天给药后,取材,处死大鼠;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及结肠黏膜组织ICAM-1和VCAM-1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CAM-1(64.60±4.81)μg·L-1明显高于正常组(42.35±3.02)μg·L-1,P<0.05;VCAM-1(0.29±0.01)μg·L-1显著高于正常组(0.20±0.02)μg·L-1,P<0.05;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VCAM-1(1.82±0.19)μg·mg-1显著高于正常组(1.29±0.10)μg·mg-1,P<0.05;经灌服四逆散后,实验大鼠血清ICAM-1(53.87±2.60)μg·L-1、VCAM-1(0.22±0.01)μg·L-1,结肠黏膜组织VCAM-1(1.41±0.08)μg·mg-1含量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四逆散能够抑制UC大鼠炎性细胞浸润,减轻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实验大鼠ICAM-1和VCAM-1的表达有关,方中发挥主要作用的药物可能为柴胡、枳实和芍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溃疡性结肠炎
原文传递
四逆散合四君子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家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2期81-82,共2页
[目的]观察四逆散合四君子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对6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三组(20例/组),均给予西药常规基础治疗,分别加用四逆散、四君子汤及四逆散合四君子汤,连续治疗... [目的]观察四逆散合四君子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对6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三组(20例/组),均给予西药常规基础治疗,分别加用四逆散、四君子汤及四逆散合四君子汤,连续治疗3个月为1疗程。观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连续治疗2疗程(6个月),判定疗效。[结果]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各组均明显改善(P<0.01);四逆散+四君子汤组优于单一四逆散组和四君子汤组(P<0.01);四逆散组和四君子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四逆散合四君子汤联合西药可显著改善肝纤维化指标,延缓肝纤维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四君子汤 四逆散 透明质酸 血清Ⅲ型前胶原 Ⅳ型胶原 中西医结合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四逆散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及睡眠障碍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放电波幅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越峰 司昕蕾 +4 位作者 曹瑞 牛江涛 张泽国 边甜甜 严兴科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03-1205,共3页
目的研究四逆散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及睡眠障碍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放电波幅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平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空白组正常饲养,阴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0m L·kg^(-1),灌胃,不复制... 目的研究四逆散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及睡眠障碍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放电波幅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平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空白组正常饲养,阴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0m L·kg^(-1),灌胃,不复制模型。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于应激造模前分别给予盐酸帕罗西汀4.2 mg·kg^(-1)和四逆散2.41 g·kg^(-1)治疗,每天1次,连续7 d。用电流刺激加黑暗幽闭禁锢法复制模型。用在体多通道神经信号采集系统记录各组大鼠海马CA1/CA3区神经元放电波幅值。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CA1/CA3区神经元放电波的波幅值分别为63.73±5.80,63.24±6.29,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的90.95±5.94,91.16±8.18(P<0.01);阳性对照组CA1/CA3区神经元放电波的波幅值分别为87.12±8.14,87.21±7.94,实验组分别为91.63±7.30,91.39±7.64,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幽闭电击对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放电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四逆散和帕罗西汀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放电波幅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创伤后应激障碍 海马区 放电波幅
原文传递
四逆散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睡眠障碍大鼠睡眠时相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曹瑞 牛江涛 +3 位作者 司昕蕾 边甜甜 徐富菊 李越峰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886-1889,共4页
目的基于动物脑电技术研究四逆散干预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所致大鼠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数表法将SD大鼠分为5组,每组10只:对照组、模型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复制模型。对照组只埋置电极,... 目的基于动物脑电技术研究四逆散干预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所致大鼠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数表法将SD大鼠分为5组,每组10只:对照组、模型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复制模型。对照组只埋置电极,正常饲养;模型组不接受治疗;阴性对照组灌胃等体积0.9%Na Cl;阳性对照组灌胃盐酸帕罗西汀溶液0.42 mg·m L^(-1);实验组灌胃四逆散水煎液(含生药0.24 g·m L^(-1));于应激造模前1 h灌胃给药10m L·kg^(-1)。每天灌服1次,共计7 d。第7天干预结束后18:00插上电缆,设定软件记录程序,次日记录08:00-20:00睡眠脑电,同时开启监控摄像系统。结果对照组大鼠脑电图波形整齐,均匀规律。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大鼠脑电波波形模糊、频率高低夹杂。阴性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变化特征与之相似。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大鼠脑电波的波形较清晰,混杂的高频波明显减少,清晰易辩。结论四逆散对PTSD大鼠的睡眠时相有明显的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创伤后应激障碍 睡眠时相 脑电图波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