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LC测定芝麻油中木脂素类化合物含量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黄纪念 宋国辉 +1 位作者 孙强 詹传保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0-123,共4页
建立了HPLC同时测定芝麻油中芝麻素、芝麻林素、芝麻酚和芝麻素酚4种木脂素化合物含量的方法。首先确定了HPLC法分离和测定这4种物质的色谱条件,色谱柱为ODS-C18(250 mm×4.6 mm,5μm);检测波长:芝麻素和芝麻林素为287 nm,芝麻酚和... 建立了HPLC同时测定芝麻油中芝麻素、芝麻林素、芝麻酚和芝麻素酚4种木脂素化合物含量的方法。首先确定了HPLC法分离和测定这4种物质的色谱条件,色谱柱为ODS-C18(250 mm×4.6 mm,5μm);检测波长:芝麻素和芝麻林素为287 nm,芝麻酚和芝麻素酚为293 nm;柱温30℃;流速0.8 mL/min,流动相为甲醇(A)和水(B)进行梯度洗脱,梯度为0 min(A,60%)→6 min(A,60%)→9 min(A,75%)→24min(A,70%)→27 min(A,60%)→32 min(A,60%)。同时比较筛选了皂化法、氧化铝柱层析法和薄层层析法3种去除脂肪类成分的前处理方法,确定薄层层析法为最有效的前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素 芝麻林素 芝麻酚 芝麻素酚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芝麻油中木酚素的含量 被引量:25
2
作者 李丹丹 曾晓雄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21-824,共4页
本文以芝麻油为原料,通过Kieselgel 60预处理得到木酚素混合物,利用Agilent C18分离柱,以无水甲醇-水(70∶30,V/V)为流动相,建立了芝麻油中芝麻酚、芝麻素和芝麻林素3种木酚素同时定量分析的HPLC方法。通过样品分析、重复性实验和回收... 本文以芝麻油为原料,通过Kieselgel 60预处理得到木酚素混合物,利用Agilent C18分离柱,以无水甲醇-水(70∶30,V/V)为流动相,建立了芝麻油中芝麻酚、芝麻素和芝麻林素3种木酚素同时定量分析的HPLC方法。通过样品分析、重复性实验和回收率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法用于分离芝麻油中各木酚素分离效果良好,峰形尖锐,基线平稳,可在10 min内完成,线性范围5~200μg/mL,方法精密度及回收率均较好,定量结果准确可靠,是一种简便、稳定、可靠的木酚素检测方法。同时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对市售20种芝麻油和3种芝麻色拉油中木酚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油 芝麻酚 芝麻素 芝麻林素 高效液相色谱 测定
下载PDF
黑、白芝麻营养成分及品质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贾斌 王允 +8 位作者 尹海燕 尚兵 潘向磊 王会锋 李淑芳 刘冬梅 魏红 冯书惠 刘继红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9-74,共6页
为了明确黑、白芝麻品种的品质性状及营养成分差异,选取317个国内芝麻种质材料,对其含油量以及蛋白质、脂肪酸、氨基酸、芝麻素、芝麻林素等主要品质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根据种皮颜色对黑、白芝麻品种的品质指标差异及其相关性进行初步... 为了明确黑、白芝麻品种的品质性状及营养成分差异,选取317个国内芝麻种质材料,对其含油量以及蛋白质、脂肪酸、氨基酸、芝麻素、芝麻林素等主要品质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根据种皮颜色对黑、白芝麻品种的品质指标差异及其相关性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芝麻种质脂肪酸及氨基酸组分含量有很大差异,黑、白芝麻中含油量以及蛋白质、芝麻素、芝麻林素含量均有显著差异,其中白芝麻中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均显著高于黑芝麻,黑芝麻中芝麻素含量与芝麻林素含量的相关性高于白芝麻。黑、白芝麻中氨基酸含量均以精氨酸和谷氨酸含量较高,且黑芝麻中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含量显著高于白芝麻。黑、白芝麻中含油量与芝麻素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花生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作为主要饱和脂肪酸,芝麻棕榈酸含量与油酸、花生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亚油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不同种皮颜色芝麻品质指标有很大差异,黑、白芝麻中含油量与芝麻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据此可实现高含油量、高芝麻素的同步改良,推动高含油量、高芝麻素含量芝麻新品种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种皮颜色 品质 芝麻素 芝麻林素 脂肪酸 含油量
下载PDF
芝麻种子发育过程中木酚素、脂肪及蛋白质积累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胡华丽 梅鸿献 +3 位作者 刘日斌 彭金砖 郑永战 汪学德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0-194,共5页
为明确芝麻种子发育过程中木酚素、粗脂肪、粗蛋白质的积累变化规律,以2个高木酚素芝麻品系SJ856、SJ857为材料,研究了其种子发育过程中木酚素、粗脂肪及粗蛋白质的积累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芝麻种子逐渐发育,种子含水量不断下降,种... 为明确芝麻种子发育过程中木酚素、粗脂肪、粗蛋白质的积累变化规律,以2个高木酚素芝麻品系SJ856、SJ857为材料,研究了其种子发育过程中木酚素、粗脂肪及粗蛋白质的积累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芝麻种子逐渐发育,种子含水量不断下降,种子干物质积累量先近似直线上升后下降,授粉后35 d时积累量达最大值(干基千粒质量为2.99 g);粗脂肪、粗蛋白质积累与干物质积累同步,均先近似直线增加后下降,授粉后35 d时积累量均达最大值(1.633 5,0.690 0 mg/粒);芝麻素和芝麻林素积累量也随着芝麻种子逐渐发育而增加,在授粉后35 d时积累量均达最大值(17.103 4,6.134 1μg/粒),而后下降,呈前期积累快、中后期积累慢的特点,且芝麻林素的积累快于芝麻素。总之,在芝麻籽粒发育过程中,木酚素、粗脂肪、粗蛋白质积累变化趋势一致,均随种子发育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授粉后35 d积累至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酚素 芝麻素 芝麻林素 粗脂肪 粗蛋白质 积累
下载PDF
芝麻核心种质芝麻素和芝麻酚林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蕾 黎冬华 +6 位作者 齐小琼 张艳欣 丁霞 王林海 危文亮 高媛 张秀荣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37,共6页
选用来源我国黄河流域至长江流域8省215份芝麻核心种质材料,对其种子中芝麻素(sesamin)和芝麻酚林(sesamolin)含量进行测定,芝麻素平均值5.24mg/g,变异范围为0.88~11.05mg/g,变异系数38.56%,芝麻酚林平均值3.30mg/g... 选用来源我国黄河流域至长江流域8省215份芝麻核心种质材料,对其种子中芝麻素(sesamin)和芝麻酚林(sesamolin)含量进行测定,芝麻素平均值5.24mg/g,变异范围为0.88~11.05mg/g,变异系数38.56%,芝麻酚林平均值3.30mg/g,变异范围为0.93—6.96mg/g,变异系数22.68%,二者均符合正态分布,且相关分析表明两者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采用标记一性状关联分析法,进行芝麻素和芝麻酚林与SSR、SRAP、AFLP标记的关联分析。利用GLM模型共检测到33个标记与芝麻素和芝麻酚林极显著(P〈0.01)关联,同时与两种成分显著关联的有4个;利用MLM模型共检测到8个显著关联的标记,与两种成分显著关联的分别有4个;其中SSR标记SSll82-3在两种模型中同时极显著关联到芝麻素和芝麻酚林,且解释率较高。该研究将为芝麻功能性成分遗传改良和分子标记研究奠定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芝麻素 芝麻酚林 变异 关联分析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芝麻油中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 被引量:11
6
作者 卢跃鹏 胡筱静 +4 位作者 汪芳芳 周原 方慧文 江小明 杨永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97-299,302,共4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芝麻油中芝麻素和芝麻林素的方法。芝麻油中芝麻素和芝麻林素经甲醇提取定容,提取液冷冻去除极少量的甘油酯等杂质。液相色谱条件为Acclaim120,C18色谱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为75...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芝麻油中芝麻素和芝麻林素的方法。芝麻油中芝麻素和芝麻林素经甲醇提取定容,提取液冷冻去除极少量的甘油酯等杂质。液相色谱条件为Acclaim120,C18色谱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为75:25),流速1.0mL/min。结果表明,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分别在0.2~100mg/L、0.4~10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7、0.9999。在0.8~4.0mg/g、0.4~2.4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芝麻素平均回收率为97.8%~100.6%(RSD1.9%~5.3%),芝麻林素平均回收率为96.9%~101.6%(RSD0.8%~4.8%)。该方法芝麻素检出限为0.01mg/g,芝麻林素检出限为0.02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油 芝麻素 芝麻林素
原文传递
芝麻林素对煎炸过程中大豆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丽霞 芦鑫 +3 位作者 宋国辉 王蒙 孙强 黄纪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8-83,共6页
以添加芝麻林素的精炼大豆油为原料煎炸土豆条,研究芝麻林素对180℃煎炸过程中大豆油理化指标包括脂肪酸组成和VE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芝麻林素对煎炸大豆油的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和黏度的增加以及透光率的降低具有抑制作用,对大豆... 以添加芝麻林素的精炼大豆油为原料煎炸土豆条,研究芝麻林素对180℃煎炸过程中大豆油理化指标包括脂肪酸组成和VE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芝麻林素对煎炸大豆油的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和黏度的增加以及透光率的降低具有抑制作用,对大豆油酸价影响不明显;且芝麻林素能够延长大豆油的氧化诱导时间,减缓大豆油煎炸过程中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降低;芝麻林素还能够延缓(β+γ)-VE和δ-VE的分解率和总VE的分解率,但对α-VE的影响不显著。因此,芝麻林素对煎炸大豆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保护作用,在油脂和食品工业领域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煎炸油 芝麻林素 大豆油 脂肪酸组成 VE
下载PDF
产地及籽粒外观品质对芝麻木酚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高锦鸿 梅鸿献 +3 位作者 刘艳阳 杜振伟 汪学德 郑永战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1-197,共7页
为了研究产地及籽粒外观对芝麻木酚素含量的影响,为芝麻品质遗传改良及高木酚素芝麻商品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从3 800余份芝麻种质资源中选取212份代表性资源,分别在4个不同生态区种植,测定各样品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探讨芝麻不同产地... 为了研究产地及籽粒外观对芝麻木酚素含量的影响,为芝麻品质遗传改良及高木酚素芝麻商品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从3 800余份芝麻种质资源中选取212份代表性资源,分别在4个不同生态区种植,测定各样品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探讨芝麻不同产地、千粒质量及种皮颜色与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各试点含量均值分别为3.52,3.61,3.11,2.43,1.94,1.93,1.78,1.62 mg/g;芝麻木酚素含量存在随纬度升高而增加的趋势;芝麻籽粒颜色L值与芝麻素含量极显著正相关(r=0.296 6,ɑ=0.01),与芝麻林素含量相关不显著;千粒质量与芝麻素含量极显著负相关(r=-0.260 3,ɑ=0.01),与芝麻林素含量极显著正相关(r=0.227 9,ɑ=0.01)。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随产地纬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种皮颜色变深,芝麻素含量逐渐降低;随着千粒质量增加,芝麻素含量逐渐降低,芝麻林素含量不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芝麻素 芝麻林素 产地 千粒质量 粒色
下载PDF
高温下芝麻林素对大豆油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蒙 张丽霞 +2 位作者 黄纪念 宋国辉 艾志录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2-116,122,共6页
以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和全氧化值为指标,通过烘箱高温加热实验研究芝麻林素对大豆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芝麻林素对大豆油经高温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随着芝麻林素添加量的增加抗氧化效果增强;柠檬酸、抗坏血酸... 以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和全氧化值为指标,通过烘箱高温加热实验研究芝麻林素对大豆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芝麻林素对大豆油经高温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随着芝麻林素添加量的增加抗氧化效果增强;柠檬酸、抗坏血酸和磷酸对芝麻林素高温条件下的抗氧化协同增效作用显著,其中磷酸增效效果最好;芝麻林素在高酸价大豆油中的抗氧化活性强于在低酸价大豆油中的抗氧化活性;加热温度对芝麻林素的抗氧化效果影响显著,在120~210℃高温条件下抗氧化作用明显。芝麻林素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在油脂食品高温加工体系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林素 抗氧化活性 天然抗氧化剂 高温
下载PDF
浸出芝麻油中芝麻木酚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闫政 马宇翔 +2 位作者 曾国展 张洪举 汪学德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7-111,共5页
以浸出芝麻毛油为原料,乙醇为提取剂,进行芝麻木酚素的提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芝麻素提取工艺条件,并利用高相液相色谱仪对得到的芝麻木酚素粗品进行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芝麻素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 以浸出芝麻毛油为原料,乙醇为提取剂,进行芝麻木酚素的提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芝麻素提取工艺条件,并利用高相液相色谱仪对得到的芝麻木酚素粗品进行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芝麻素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浸提次数3次、料液比1∶4、提取温度60℃、乙醇体积分数95%、搅拌时间0.5 h、静置时间2 h、搅拌速度400 r/min,在此条件下芝麻素提取率为86.99%;得到的芝麻木酚素粗品中芝麻素含量为48.73%,芝麻林素含量为5.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出芝麻油 芝麻素 芝麻林素 芝麻木酚素 提取
下载PDF
萌芽过程中芝麻主要成分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丽霞 孙强 +5 位作者 芦鑫 宋国辉 麻琳 黄纪念 魏松丽 孙晓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06-211,共6页
为研究芝麻萌芽过程中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采用气相色谱,氨基酸分析仪和液相色谱分别测定芝麻脂肪酸、氨基酸和木脂素的组成和含量变化,并分析了芝麻脂肪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萌芽时间延长,粗蛋白含量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粗脂肪含量... 为研究芝麻萌芽过程中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采用气相色谱,氨基酸分析仪和液相色谱分别测定芝麻脂肪酸、氨基酸和木脂素的组成和含量变化,并分析了芝麻脂肪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萌芽时间延长,粗蛋白含量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粗脂肪含量从萌芽初期的58.5%下降到96h时的27.2%;亚油酸和亚麻酸的相对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在萌芽6h时达到最高,分别为45.30%和0.79%;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酸性氨基酸含量增加,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和碱性氨基酸含量减少;芝麻林素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而芝麻素含量在萌芽初期缓慢上升后逐渐下降;萌芽过程中,芝麻脂肪的酸价、过氧化值持续升高。上述变化规律可以为萌芽芝麻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萌芽 芝麻素 芝麻林素
下载PDF
芝麻林素和芝麻素分离纯化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纪念 宋国辉 +1 位作者 孙强 詹传保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9-82,共4页
以芝麻种子为原料,经萃取、低温沉淀分离、皂化、乙醚析晶和重结晶等工艺制备出纯度达98.35%的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为63.69%的芝麻林素粗品。并以芝麻林素粗品为原料,采用制备性薄层色谱法纯化出纯度达98.81%的芝麻林素。
关键词 芝麻素 芝麻林素 分离纯化
下载PDF
芝麻籽粒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变异及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许方涛 周瑢 +5 位作者 崔向华 高媛 张艳欣 张秀荣 游均 王林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420-2428,共9页
【目的】明确不同芝麻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发掘出高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材料及合理组配亲本,为培育高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品种提供基础材料。【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结合近红外光谱(NIR),对62份地理来源不同且表型变异明显的芝麻... 【目的】明确不同芝麻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发掘出高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材料及合理组配亲本,为培育高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品种提供基础材料。【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结合近红外光谱(NIR),对62份地理来源不同且表型变异明显的芝麻种质材料及18个杂交组合进行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测定分析,并评价其杂种优势,筛选出更多高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的芝麻材料。【结果】62份芝麻材料中芝麻素和芝麻林素的含量在不同年份间极显著相关(P<0.01)。其中,芝麻素含量变异范围在0.51~8.85 mg/g,平均3.56 mg/g,77.42%以上芝麻材料的芝麻素含量分布在2.00~5.99 mg/g;芝麻林素含量变异范围在0.72~3.22 mg/g,平均2.02 mg/g,82.26%芝麻材料的芝麻林素含量分布在1.50~3.49 mg/g。芝麻籽粒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平均值排序均为褐色芝麻>白色芝麻>黑色芝麻,褐色芝麻表现出较高的芝麻素含量变异系数(CV),而黑色芝麻表现出较高的芝麻林素含量变异系数。芝麻育成品种的平均芝麻素含量(3.90 mg/g)高于地方品种(3.44 mg/g),但芝麻林素含量稍低于地方品种。层次聚类分析可将62份材料分为七大类,其中第VII类包含5个褐色芝麻,其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均较高,芝麻素含量高出总体平均值58.74%,芝麻林素含量高出总体平均值22.13%。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的杂种优势主要表现为中亲优势,且以负向优势为主,芝麻素含量的杂种优势变化在-69.63%~31.62%,平均-20.07%;芝麻林素含量的杂种优势变化在-36.48%~25.84%,平均-5.44%。在18个组合仅有5个组合表现出超高亲优势。【结论】芝麻籽粒中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不同基因型间存在明显变异;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的杂种优势主要表现为中亲优势,且以负向优势为主。因此,育种上若要提高目标材料的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应发掘和应用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芝麻素 芝麻林素 含量变异 杂种优势
下载PDF
高温下芝麻林素对大豆油的抗氧化及其作用机理初探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蒙 张丽霞 +2 位作者 黄纪念 宋国辉 艾志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76-80,共5页
以无抗氧化剂大豆油为介质,研究在加热过程中芝麻林素对大豆油的抗氧化性,并采用薄层色谱和HPLC色谱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加热过程中芝麻林素的转化过程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0.2%芝麻林素对大豆油经高温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以无抗氧化剂大豆油为介质,研究在加热过程中芝麻林素对大豆油的抗氧化性,并采用薄层色谱和HPLC色谱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加热过程中芝麻林素的转化过程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0.2%芝麻林素对大豆油经高温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抗氧化效果与同浓度的BHT相当并强于同浓度的维生素E,且芝麻林素与增效剂磷酸复配使用时抗氧化效果显著;加热(180℃)条件下,芝麻林素会裂解为芝麻酚,磷酸的存在会促使芝麻林素水解为芝麻酚并部分转化重排成芝麻素酚,进而发挥其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林素 HPLC 芝麻酚 芝麻素酚 抗氧化性
下载PDF
Separation of Sesamin and Sesamolin by a Supercritical Fluid-Simulated Moving Bed 被引量:2
15
作者 Ming-Tsai Liang Ru-Chien Liang +3 位作者 Li-Rong Huang Ping-Hsuan Hsu Yu-Hsuan Wu Hung-En Yen 《American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2年第12期931-938,共8页
This work shows how the sesamin and sesamolin in sesame seed can be extracted, enriched and purified by the related technologies of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Sesame oil is first obtained from the sesame seeds by s... This work shows how the sesamin and sesamolin in sesame seed can be extracted, enriched and purified by the related technologies of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Sesame oil is first obtained from the sesame seeds by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extraction (SFE);lignans in the oil are enriched and precipitated as the top product by supercritical fluid fractionation technology (SFF);the crude lignans are then separated by supercritical fluid-simulated moving bed chromatography (SF-SMB) to obtain pure sesamin and sesamolin. The simulated moving bed is a continuous chromatography;the use of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as the desorbent simplifies the downstream treatment. By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this work also shows that replacing liquid by SF as the desorbent for the SMB automatically creates a gradient operation for the SMB and enlarges the separable range of the operating conditions. Both the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the SF-SMB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SF-SMB to the separation of sesamin and sesamolin provides a novel example for demonstrating the diversity of SF and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natural produc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botanical dru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CRITICAL FLUID Simulated-Moving BED SESAMIN sesamolin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UPERCRITICAL FLUID FRACTIONATION
下载PDF
盐碱胁迫下芝麻种子萌发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动态变化规律 被引量:5
16
作者 许兰杰 梁慧珍 +6 位作者 余永亮 杨红旗 董薇 牛永光 芦海灵 曹杰 吕爱淑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48,共6页
为明确盐碱胁迫下芝麻种子萌发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动态消减规律,以芝麻栽培品种豫芝11号为试验材料,在23℃条件下分别用1、2、3 g/L的NaCl及NaHCO_3在芝麻种子萌发过程中进行盐碱胁迫处理,于萌发24、48、60、72、84 h分别测定发芽种子的... 为明确盐碱胁迫下芝麻种子萌发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动态消减规律,以芝麻栽培品种豫芝11号为试验材料,在23℃条件下分别用1、2、3 g/L的NaCl及NaHCO_3在芝麻种子萌发过程中进行盐碱胁迫处理,于萌发24、48、60、72、84 h分别测定发芽种子的根长、鲜质量以及可溶性糖、蛋白质、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发芽种子根长、鲜质量、可溶性糖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蛋白质、芝麻素、芝麻林素含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3种质量浓度NaCl和NaHC_O3处理对芝麻种子的萌发率没有明显影响,但不同程度地延迟了发芽芝麻种子的根长生长和鲜质量增加;经过1、2、3 g/L NaCl和NaHCO_3胁迫的发芽种子蛋白质、芝麻素、芝麻林素含量比对照(蒸馏水处理)增加;根长、鲜质量、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降低。相关分析表明:萌发时间与发芽种子根长、鲜质量、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芝麻素、芝麻林素、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盐碱质量浓度与发芽种子根长、鲜质量、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芝麻素、芝麻林素、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盐碱胁迫 种子萌发 可溶性糖 蛋白质 芝麻素 芝麻林素
下载PDF
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芝麻油中生育酚、芝麻素及芝麻林素含量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东 段章群 +2 位作者 李秀娟 朱琳 薛雅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1-134,共4页
建立了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芝麻油中生育酚(α-、β-、γ-、δ-生育酚)、芝麻素及芝麻林素含量的方法。样品经正庚烷溶解后,在二醇基硅胶色谱柱上以四氢呋喃-正庚烷溶液洗脱、荧光检测器分析。结果表明:芝麻素及芝麻林素荧光特... 建立了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芝麻油中生育酚(α-、β-、γ-、δ-生育酚)、芝麻素及芝麻林素含量的方法。样品经正庚烷溶解后,在二醇基硅胶色谱柱上以四氢呋喃-正庚烷溶液洗脱、荧光检测器分析。结果表明:芝麻素及芝麻林素荧光特性良好,样品分析在20 min内完成;方法学评价结果显示生育酚在1.0~5.0μg/m L、芝麻素及芝麻林素在0.1~5.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生育酚、芝麻素以及芝麻林素的检出限为0.29~0.74 mg/kg,定量限为0.91~2.10 mg/kg;6种化合物加标回收率为83.47%~104.57%,相对标准偏差为0.38%~6.55%。采用该方法分析了12个芝麻香油、冷榨芝麻油、浸出成品芝麻油中生育酚、芝麻素以及芝麻林素含量,发现芝麻油中生育酚以γ型为主,芝麻素、芝麻林素含量较高。该方法简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芝麻油中生育酚、芝麻素及芝麻林素含量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油 生育酚 芝麻素 芝麻林素 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反应介质对芝麻林素转化生成芝麻素酚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雪芳 黄纪念 +2 位作者 张丽霞 宋国辉 艾志录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1-115,共5页
以干燥的甲苯、石油醚、丙酮为反应介质,研究不同反应介质对磷钨酸催化芝麻林素转化生成芝麻素酚的影响。在反应温度55℃,反应底物浓度3 mmol/L,催化剂用量0.5 g/L的条件下,分别在不同时间取样并利用HPLC分析芝麻素酚的生成率和反应进程... 以干燥的甲苯、石油醚、丙酮为反应介质,研究不同反应介质对磷钨酸催化芝麻林素转化生成芝麻素酚的影响。在反应温度55℃,反应底物浓度3 mmol/L,催化剂用量0.5 g/L的条件下,分别在不同时间取样并利用HPLC分析芝麻素酚的生成率和反应进程,结果表明:在研究时间内,不同介质中芝麻素酚生成率依次为石油醚(26.3%)>丙酮(18.4%)>甲苯(15.2%),且石油醚为介质的反应中生成的副产物少,因此选择石油醚作反应介质,并在下一步研究中优化反应条件,以期提高芝麻素酚的生成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介质 磷钨酸 芝麻林素 芝麻素酚 转化反应
下载PDF
高温条件下芝麻林素转化为芝麻酚的规律及其反应机制
19
作者 于渝梦 马宇翔 +1 位作者 张晨霞 汪学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23,共8页
本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高温条件下芝麻林素转化为芝麻酚的影响及其转化动力学,并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分析相关转化路径。结果表明:丙三醇是芝麻林素转化为芝麻酚的理想介质... 本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高温条件下芝麻林素转化为芝麻酚的影响及其转化动力学,并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分析相关转化路径。结果表明:丙三醇是芝麻林素转化为芝麻酚的理想介质,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芝麻酚生成率影响显著;在160~200℃范围内,芝麻林素的转化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特征,且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呈正相关,半衰期和十分之一衰期与温度呈负相关,通过阿伦尼乌斯方程计算出该反应活化能为(104.50±4.32)kJ/mol;LC-MS/MS分析结果表明以芝麻林素为底物的反应系统包括芝麻酚的生成和转化两条转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芝麻林素 芝麻酚 转化 动力学研究
下载PDF
芝麻林素对皮肤光老化小鼠AQP3表达和Nrf2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
20
作者 韩耕涛 董卓 姚韧辉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1-438,共8页
研究芝麻林素(Sesamolin,SES)对紫外线B(UVB)诱导的皮肤光老化小鼠的影响。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n=12):Control组、UVB组、低剂量SES组(L-SES)、中剂量SES组(M-SES)和高剂量SES组(H-SES)。其中Control组小鼠不进行UVB照射,其他组小鼠均进... 研究芝麻林素(Sesamolin,SES)对紫外线B(UVB)诱导的皮肤光老化小鼠的影响。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n=12):Control组、UVB组、低剂量SES组(L-SES)、中剂量SES组(M-SES)和高剂量SES组(H-SES)。其中Control组小鼠不进行UVB照射,其他组小鼠均进行8周UVB照射。此外,照射当天开始,L-SES组、M-SES组和H-SES组小鼠分别灌胃0.5 mL20,40和80 mg/(kg·d)的芝麻林素溶液,共给药8周。给药结束后,分别测定各组小鼠的表皮含水量。通过HE染色评价皮肤组织形态,通过Masson三色染色评价胶原蛋白沉积。测定皮肤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SOD、CAT、GSH-Px和MDA)水平。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皮肤组织中MMP-1、Collagen I、Nrf2、Keap1、HO-1、AQP3的mRNA或蛋白水平。结果显示,与UVB组比较,L-SES组、M-SES组和H-SES组小鼠表皮含水量升高,表皮厚度降低,皮肤病变减轻,胶原纤维排列整齐,胶原密度升高,MM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Collagen I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SOD、CAT和GSH-Px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Nrf2和HO-1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Keap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AQP3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表明芝麻林素可剂量依赖性的提高小鼠表皮含水量和抗氧化能力,减轻皮肤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上调AQP3的表达和激活Nrf2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林素 紫外线B 皮肤光老化 皮肤含水量 抗氧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