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2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构建快速渗滤污水处理系统的试验 被引量:76
1
作者 何江涛 钟佐燊 +1 位作者 汤鸣皋 陈鸿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9-243,共5页
人工构建快速渗滤系统(CRI)是基于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的一种新型处理技术.通过改进,其水力负荷得到大大提高,并且出水效果良好.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达到2.943m/d时,各污染组分仍可得到较好的去除.CODCr、BOD5去除率分别为70%~... 人工构建快速渗滤系统(CRI)是基于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的一种新型处理技术.通过改进,其水力负荷得到大大提高,并且出水效果良好.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达到2.943m/d时,各污染组分仍可得到较好的去除.CODCr、BOD5去除率分别为70%~90%、70%~ 80%.TN、NH4+的去除率分别为70%~95%、80%~95%.该系统处理效果良好的原因主要在于干湿交替及设置通气管两种复氧方法的共同作用,使系统无论是在淹水期还是落干期都能保证连续复氧的进行.此外,系统的特殊结构设计使系统内好氧带及厌氧带有机结合,保障了系统内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顺利进行,加强了系统对氮的去除能力.CRI系统的特征使其在污水资源化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构建 快速渗滤污水处理系统 试验 废水处理
下载PDF
间歇导尿在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膀胱功能康复的应用 被引量:33
2
作者 高杰 张宏 +1 位作者 刘莉 孟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居家清洁间歇导尿术对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快速康复的作用。方法将132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留置尿管,指导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居家清洁间歇导尿。结果两组干预后比较,观... 目的探讨居家清洁间歇导尿术对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快速康复的作用。方法将132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留置尿管,指导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居家清洁间歇导尿。结果两组干预后比较,观察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总导尿天数、生活质量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肾积水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居家清洁间歇导尿能促进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的快速康复,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根治术 居家清洁间歇导尿 膀胱功能 生活质量 快速康复
下载PDF
前进中的肺移植事业——我国肺移植发展现状及未来 被引量:32
3
作者 胡春晓 李小杉 +1 位作者 卫栋 陈静瑜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4-207,共4页
肺移植作为四大器官移植之一,近年来发展迅速。随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肺移植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的成立、《肺移植技术管理规范》及《肺移植标准流程和技术规范》的制定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我国肺移植的质量和数量均呈稳步上升。建立和... 肺移植作为四大器官移植之一,近年来发展迅速。随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肺移植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的成立、《肺移植技术管理规范》及《肺移植标准流程和技术规范》的制定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我国肺移植的质量和数量均呈稳步上升。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肺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制定肺移植标准流程和技术规范,加强肺移植规范化培训基地的管理,打造多学科联合协作的肺移植团队,构建完备的肺移植数据库,将为进一步推进我国肺移植的发展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绿色通道 快速康复 质量控制 团队建设 数据挖掘 标准流程 技术规范
下载PDF
快速康复理念联合中医护理在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围术期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6
4
作者 高丹 黄金鹏 +3 位作者 周玲霞 毛潇潇 张玥 钟方明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第7期1080-1082,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联合中医护理在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8月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正中切开心包剥脱术围术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联合中医护理在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8月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正中切开心包剥脱术围术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快速康复理念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干预2周后评价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舒适度,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排便时间、自主排尿时间、导管拔除时间、术后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快速康复理念联合中医护理方式对结核性心包炎患者围术期护理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 中医护理 结核性心包炎 围术期
下载PDF
早期营养干预对肺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金瑛 严晓霞 吴哓哓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年第27期3489-3492,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干预对肺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将2017年1—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病区施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9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下的营养支持方案进行护理;将2018年1...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干预对肺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将2017年1—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病区施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9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下的营养支持方案进行护理;将2018年1—10月施行同类手术的9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措施结合早期口服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指标、营养状况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每日下床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拔管时间、有效咳嗽咳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血浆白蛋白水平均有较大幅度下降,但是观察组术后第3天就有明显回升,且与术前比较接近;而对照组术后第3天仍与术前相差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IgG、IgA及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营养干预能够促使肺癌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可以提高患者有效咳嗽咳痰,缩短住院天数,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护理 肺肿瘤 胸腔镜 营养 快速康复 胸外科 下床时间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2
6
作者 谢晓燕 程元 +4 位作者 程贤琴 杜蓉 刘晓玲 倪梓桐 潘泓频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122-125,共4页
目的 探讨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42例脑卒中留置气管套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实验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项目(即气管切开护理常规,不进行吞咽训练),而实验组21例在在常规护理项目的... 目的 探讨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42例脑卒中留置气管套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实验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项目(即气管切开护理常规,不进行吞咽训练),而实验组21例在在常规护理项目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意识状况先行吞咽障碍程度的评定和洼田吞水试验,选择性进行直接吞咽功能训练或/和间接吞咽功能训练,观察2组患者的带管时间,一次性拔管成功率和重复置管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平均带管时间为13.200 d,与对照组相比(17.800 d)带管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并且实验组病例1次拔管均成功,而对照组成功率为80.9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42)。拔管后,对照组有5例患者重置管,与实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42)。此外,实验组的肺部感染率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降低(P < 0.05)。结论 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可以减少患者带管时间,增加一次性拔管成功率,降低重复置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对脑卒中后气管置管患者的康复有积极影响,也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气管切开 吞咽障碍 吞咽功能训练 快速康复
下载PDF
袋鼠式护理在婴儿体外循环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7
作者 刘晓瑜 张红 +3 位作者 李秋燕 林飞雪 李鹏 胡艳宁 《护士进修杂志》 2018年第9期841-843,共3页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在婴儿体外循环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或姑息手术的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按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在婴儿体外循环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或姑息手术的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按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袋鼠式护理,对比分析护理后不同时间段两组患儿的心率、呼吸频率、奶摄入量、腹胀发生率、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和ICU治疗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心率、呼吸频率、奶摄入量在不同时间段均存在差异(P<0.05)。48h后观察组患儿腹胀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观察组ICU治疗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在婴儿体外循环术后康复中应用,可有效促进患儿康复,缩短患儿治疗时间,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袋鼠式护理 婴儿 体外循环术后 快速康复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谭红保 陈莉 +3 位作者 赵倩 彭毅梅 肖卫强 黄志达 《中国医药》 2020年第5期745-748,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长沙市第四医院择期全身麻醉下行LC手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4组,每组30例:对照组(C组,给予0.2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长沙市第四医院择期全身麻醉下行LC手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4组,每组30例:对照组(C组,给予0.25%罗哌卡因40 ml)、低剂量右美托咪定组(L组,右美托咪定0.25μg/kg复合0.25%罗哌卡因共40 ml)、中剂量右美托咪定组(M组,右美托咪定0.5μg/kg复合0.25%罗哌卡因共40 ml)、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H组,右美托咪定1μg/kg复合0.25%罗哌卡因共40 ml)。记录各组麻醉时长、手术时长、术中输液量、出血量等;比较各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法评估比较各组患者出手术室时及术后8、24、48 h静息疼痛程度。结果4组患者麻醉时长、手术时长、补液量、出血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组和H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C组[分别为(5.7±0.9)、(5.2±0.9)h比(8.8±1.0)h,(7.8±1.7)、(6.5±1.9)h比(13.5±2.2)h,(5.0±0.4)、(4.9±0.3)d比(6.5±0.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手术室时及术后8、24、48 h时M组、H组静息VAS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能够促进LC患者快速康复,可能机制是通过增强腹横肌平面阻滞镇痛效果。其促进LC患者快速康复作用的最低有效剂量是中等剂量(0.5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腹腔镜胆囊切除 快速康复
下载PDF
早期安全下床评估标准在胃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9
9
作者 邢小利 张淑霞 +1 位作者 尹娅红 郑秀萍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30期4344-4347,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安全下床评估标准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3月胃癌手术患者327例,按照投掷硬币随机分为对照组160例和观察组167例。对照组手术前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胃癌术后早期安全下床评...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安全下床评估标准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3月胃癌手术患者327例,按照投掷硬币随机分为对照组160例和观察组167例。对照组手术前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胃癌术后早期安全下床评估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估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情况和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内完成下床活动比例为80.2%,对照组为4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39,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总满意度95.8%,优于对照组的8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15,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安全下床评估标准有助于促进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开展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疼痛 早期下床 评估标准 快速康复
原文传递
微网逆变器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 被引量:18
10
作者 房志学 苏建徽 +2 位作者 王华锋 施永 徐华电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3-149,161,共8页
微网逆变器一般采用下垂控制或虚拟同步机控制,其低电压穿越方式及特性与基于PQ控制的逆变器不同。下垂控制或虚拟同步机控制的逆变器低电压穿越的主要问题是在故障期间逆变器电压与电网电压之间不断产生相位的偏移,该相位偏移会严重影... 微网逆变器一般采用下垂控制或虚拟同步机控制,其低电压穿越方式及特性与基于PQ控制的逆变器不同。下垂控制或虚拟同步机控制的逆变器低电压穿越的主要问题是在故障期间逆变器电压与电网电压之间不断产生相位的偏移,该相位偏移会严重影响并网电流恢复的速度。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在故障期间对功角等变量进行记忆保持的策略,使变量在故障前后基本保持一致,以实现故障后系统的快速恢复。针对故障期间产生的负序分量,采用在双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对正、负序电流进行独立控制并引入电网电压前馈的方法。仿真和实验均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垂控制 低电压穿越 不平衡故障 快速恢复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电针促进腹部手术后快速康复: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5
11
作者 栗浩 文谦 +3 位作者 胡航绮 赫英 潘慧 李宁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5-140,共6页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电针对腹部手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320例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电针组(联合组,80例)、经皮穴位电刺激组(80例,中止1例)、电针组(80例,中止1例)和对照组(80例,中止1例)。对照组患...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电针对腹部手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320例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电针组(联合组,80例)、经皮穴位电刺激组(80例,中止1例)、电针组(80例,中止1例)和对照组(80例,中止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加速康复外科(ERAS)标准化围手术期管理。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经皮穴位电刺激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梁门、大横;电针组采用电针刺激内关、合谷、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联合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电针治疗。予连续波,频率2~5 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30 min,每日1次,自术后第1天开始,至肛门恢复自主排便,并能耐受经口进食固体食物为止。观察各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和耐受经口进食固体食物时间的综合结果(GI-2)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耐受经口进食固体食物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各组患者术后1、2、3 d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治疗结束后评价患者对每种治疗方法的接受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电针组GI-2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耐受经口进食固体食物时间缩短(P<0.05),术后2、3 d疼痛VAS评分降低(P<0.05),且联合组短于、低于经皮穴位电刺激组、电针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电针组住院天数缩短(P<0.05),且联合组短于经皮穴位电刺激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电针能加速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减轻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术后 经皮穴位电刺激 电针 快速康复 加速康复外科(ERAS) 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
原文传递
揿针疗法在围手术期快速康复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6
12
作者 史慧娇 尹尧丽 +2 位作者 李蒙蒙 曹铁民 李玉堂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第4期430-432,F0003,共4页
揿针疗法以浅刺和久留针为特点,临床应用于围手术期患者,可起到镇静、镇痛、降低应激反应、保护胃肠功能、促进术后恢复等效果,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在围手术期快速康复领域的优势,本文对近年来揿针在临床各科围手术期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揿针疗法以浅刺和久留针为特点,临床应用于围手术期患者,可起到镇静、镇痛、降低应激反应、保护胃肠功能、促进术后恢复等效果,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在围手术期快速康复领域的优势,本文对近年来揿针在临床各科围手术期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为围手术期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揿针疗法 围手术期 快速康复 综述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俞建国 杨日辉 +1 位作者 李永军 李成锐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13期2179-218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及镇痛效果。方法选取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分为A组(试验组)和B组(对照组),每组30例。A组插管全身麻醉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每侧注射0.375%罗...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及镇痛效果。方法选取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分为A组(试验组)和B组(对照组),每组30例。A组插管全身麻醉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每侧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复合右美托咪定20μg),B组不予处理。术中调整瑞芬太尼用量维持心率(HR)、血压波动范围在基础值的20%以内。比较两组在入室(T0)、切皮时(T1)、气腹时(T2)、拔管即刻(T3)的平均动脉压(MAP)、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两组术中阿片类药物使用量、拔管时间,术后2、4、8、12、24 h Prince-Henry疼痛评分,以及满意度评分、24 h曲马多镇痛补救次数、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两组在T1、T2的MAP和HR,以及术中阿片类药物使用量、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8、12 h Prince-Henry疼痛评分、满意度评分、24 h曲马多镇痛补救次数、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B可安全地运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使用,增强术中、术后镇痛效果,有利于快速拔管和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腹腔镜手术 疼痛 手术后 镇痛 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 快速康复
下载PDF
快速康复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绿色通道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4
作者 于玲玲 王兰芝 +1 位作者 邵巧云 王琼 《天津护理》 2019年第3期286-289,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绿色通道救治快速康复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将2017年5月至12月66例纳入绿色通道救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通过护士专职质控、构建护理路径、优化健康教育及术前准备质控形式等,实施快速康复护理。选...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绿色通道救治快速康复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将2017年5月至12月66例纳入绿色通道救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通过护士专职质控、构建护理路径、优化健康教育及术前准备质控形式等,实施快速康复护理。选取2016年5月至12月收治的60例实施常规护理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髋关节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等待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及出院后3个月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绿色通道救治快速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指标,提升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髋部骨折 绿色通道 快速康复 护理
下载PDF
宫颈癌微创根治术患者术后超早期活动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卉 吴治敏 +4 位作者 刘华英 陈彦丽 吴娇娇 王延洲 邓黎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9-265,共7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微创根治术患者术后超早期(0~6 h)活动方案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本科宫颈癌微创根治术患者118例,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根据患者意愿分为术后超早期(0~6 h)活动组58例和常规活动组60例,均采用妇科快速康复围手术期方案进... 目的探讨宫颈癌微创根治术患者术后超早期(0~6 h)活动方案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本科宫颈癌微创根治术患者118例,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根据患者意愿分为术后超早期(0~6 h)活动组58例和常规活动组60例,均采用妇科快速康复围手术期方案进行。术后,常规活动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案;超早期(0~6 h)活动组根据宫颈癌微创根治术患者特点采用术后超早期(0~6 h)活动方案,由专职健康教育护士,一对一指导及协助患者并评估完成情况。若患者出现自觉体力不支、心慌、头晕、面色苍白或出冷汗,血氧饱和度<94%,心率达到Karvonen法的活动靶心率等情况中任意一项,则立即停止该活动方案。结果超早期(0~6 h)活动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及活动量评分优于常规活动组(P=0.011);两组患者活动前后血氧饱和度(SpO_(2))、脉搏、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术后3 d平均活动水平优于常规活动组(P=0.000);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P=0.020)、最早进食时间(P=0.010)、术后住院天数(P=0.010)均优于常规活动组。结论超早期(0~6 h)活动组患者术后24 h全部能下床活动且术后3 d活动量高于常规活动组,术后超早期(0~6 h)活动方案能有效提高宫颈癌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率,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快速康复 早期下床活动 超早期(0~6 h)活动 健康教育
下载PDF
床旁护理日志表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快速康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畅 公衍英 季艳艳 《中国病案》 2020年第6期103-107,共5页
目的应用床旁护理日志表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护理,研究其康复情况及生存质量。方法选取2018年6月1日-2019年5月31日于某院行胃癌根治术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 目的应用床旁护理日志表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护理,研究其康复情况及生存质量。方法选取2018年6月1日-2019年5月31日于某院行胃癌根治术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床旁护理日志表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指标: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肠鸣恢复时间、饮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服务满意度,同时比较两组入院时及术后3个月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64.35±13.74)小时、首次下床时间(58.64±11.26)小时、肠鸣恢复时间(1.18±0.46)天、饮食恢复时间(2.58±0.97)天及住院时间(10.63±3.37)天,均低于对照组(76.26±16.52)小时、(68.63±18.75)小时、(2.45±0.92)天、(4.39±1.74)天、(16.57±4.15)天,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14%)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t=8.92,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社会功能(67.78±5.47)、心理健康(63.18±7.84)、躯体角色功能(66.59±6.53)、躯体健康(56.29±5.72)、躯体疼痛(68.48±6.34)、情绪角色功能(70.58±7.24)、精力(66.14±6.63)及总体健康评分(66.57±7.82)均高于对照组的(61.37±6.12、57.14±7.45、60.68±5.52、49.36±6.31、60.26±5.75、64.75±7.11、60.64±6.21、60.46±7.45),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4.74±0.41)、护理主动性(4.68±0.89)及人文关怀评分(4.71±0.3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92±0.24、3.83±0.94、4.09±0.43),P<0.05。结论床旁护理日志表可促进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护理日志表 胃癌根治术 快速康复 生存质量
原文传递
营养支持为基础快速康复外科在甲状腺癌根治术后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5
17
作者 郭英 阿依努尔 黄熙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0年第2期236-238,共3页
目的探讨以营养支持为基础快速康复外科在甲状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间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收治的96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营养... 目的探讨以营养支持为基础快速康复外科在甲状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间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收治的96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营养护理,试验组患者采用以营养支持为基础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白蛋白、总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白蛋白、总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低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营养支持为基础快速康复外科能改善甲状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康复效果及白蛋白、总蛋白和前白蛋白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支持 快速康复外科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癌根治术
原文传递
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4
18
作者 石海宁 陈玲 +1 位作者 周丽静 王黎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4-18,共5页
目的构建一套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为护理管理者及临床护理人员科学评价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文献研究、半结构化访... 目的构建一套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为护理管理者及临床护理人员科学评价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文献研究、半结构化访谈、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立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结果共进行2轮专家函询,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1、0.875,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402、0.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形成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9项、三级指标13项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结论构建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规范、实用,符合乳腺专科特色,对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质量安全、规范其护理质量管理、促进其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术后患者 快速康复 敏感指标 护理质量
下载PDF
快速康复联合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9
作者 董殿超 周璇 +3 位作者 周岩岩 刘长宝 郑晨果 卢敏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449-452,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联合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癌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肛肠外科2013年至2015年收住的69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成4组,分别是A(腹腔镜联合快速康复)组、B(开腹联合快速康复)组...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联合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癌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肛肠外科2013年至2015年收住的69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成4组,分别是A(腹腔镜联合快速康复)组、B(开腹联合快速康复)组、C(腹腔镜联合传统康复)组、D(开腹联合传统康复)组,比较4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开始活动时间、总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血CRP浓度。结果:A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开始活动时间及住院总天数均明显短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疼痛评分小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CRP在5 d内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其中A组血CRP浓度回落幅度明显大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术后肛门开始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快速康复可以明显缩短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总天数,减轻术后疼痛,能更早进行术后活动,降低手术创伤带给患者的应激反应等,在患者术后机体恢复方面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 腹腔镜检查 结直肠肿瘤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无管化与常规双腔气管插管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的比较 被引量:14
20
作者 赖习华 吴稚晖 +3 位作者 陈广 彭静 江威霖 李文灿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93-995,1003,共4页
目的探讨无管化操作在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1月单纯自发性气胸行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44例,A组22例(无管化单孔),B组22例(常规双腔气管插管),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 目的探讨无管化操作在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1月单纯自发性气胸行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44例,A组22例(无管化单孔),B组22例(常规双腔气管插管),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气道不适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A组22例均顺利完成无管化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手术,1例因术后气胸再次留置胸腔引流管后复张,其余患者均术后顺利康复出院。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术后住院时间(2.2±0.8)d,显著短于B组(3.3±0.8)d(t=-4.543,P=0.000);A组术后疼痛VAS评分(3.1±0.6)分,明显低于B组(4.1±0.9)分(t=-4.283,P=0.000);A组术后气道不适发生率9.1%(2/22),明显低于B组50.0%(11/22)(χ^2=8.844,P=0.003)。结论对年轻自发性气胸单纯肺大疱患者采用无管化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术后患者胸部切口疼痛感降低,气管舒适性、尿道舒适性良好,住院时间缩短,符合肺大疱切除快速康复理念,可以进一步开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管化 单孔胸腔镜 肺大疱切除 快速康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