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0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治疗COPD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比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素娟 李士荣 +2 位作者 崔立慧 葛明坤 卞庆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3期2494-2498,共5页
目的:对比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60例COPD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纳入研究,通过抽签法分为A组和B组... 目的:对比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60例COPD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纳入研究,通过抽签法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均持续治疗7 d。比较A组和B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一般治疗情况、血清实验室指标、血气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7 d,A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结果分别为93.33%、83.33%,B组为90.00%、7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体温正常时间、白细胞计数(WBC)正常时间、肺部炎症病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68±0.47)d、(5.05±0.53)d、(9.21±1.30)d、(10.02±1.94)d,均明显短于B组的(3.31±0.51)d、(6.52±0.60)d、(10.37±1.88)d、(11.69±1.6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时,A组患者的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分别为(10.38±1.75)×10^(9)/L、(9.75±1.55)mg/L、(1.94±0.31)μg/L,均明显低于B组的(12.10±2.18)×10^(9)/L、(11.18±1.64)mg/L、(2.26±0.29)μg/L,治疗后7 d时,A组患者的WBC、CRP、PCT分别为(6.29±1.40)×10^(9)/L、(5.91±0.77)mg/L、(0.86±0.20)μg/L,均明显低于B组的(7.55±1.37)×10^(9)/L、(7.04±1.29)mg/L、(1.17±0.34)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血氧分压(PaO2)分别为(92.11±3.06)%、(68.37±5.13)mm Hg,均明显高于B组的(88.64±3.18)%、(62.84±3.20)mm Hg,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为(44.12±3.03)mm Hg,明显低于B组的(48.49±4.21)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对COPD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均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及安全性,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缩短恢复时间,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 细菌清除率
原文传递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临床给药方案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
作者 杜春双 娄建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40-1044,共5页
目的:概述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采取延长间隔输注或持续输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近1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相对于常规间隔输注而言,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通过延长输注或持续输注的给药方式... 目的:概述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采取延长间隔输注或持续输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近1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相对于常规间隔输注而言,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通过延长输注或持续输注的给药方式能够获得更高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指标。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延长间隔输注和持续输注给药方案具有更高的优越性,值得临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给药方案 传统输注 延长输注 持续输注 PK/PD %fT> MIC
原文传递
依替米星联合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突变选择窗的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毕玲玲 孙成春 +1 位作者 公衍文 张欣悦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97-601,共5页
目的:探讨依替米星(ETM)与美罗培南(MEM)、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体外联合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耐药突变选择窗的影响,为降低细菌耐药的产生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棋盘法、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24株临床分离MDRP的最... 目的:探讨依替米星(ETM)与美罗培南(MEM)、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体外联合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耐药突变选择窗的影响,为降低细菌耐药的产生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棋盘法、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24株临床分离MDRP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并计算相应的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及选择指数(SI)。结果:ETM联用MEM、TZP后,对标准菌株的MIC、MPC、SI值较单用时明显降低,并表现为协同作用。ETM+MEM与ETM+TZP对24株MDRP有协同抗菌作用的分别占37.50%、33.33%,相加作用分别占58.33%、41.67%,无关作用分别占4.17%、25.00%,均无拮抗作用。ETM、MEM、TZP单用对24株MDRP的SI分别为8~32、8~32、8~32,ETM分别与MEM、TZP联合后各自单药的SI分别为ETM+MEM(ETM-1~8,MEM-1~8)、ETM+TZP(ETM-1~8,TZP-1~16)。结论:ETM与MEM、TZP联合后,可降低各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PC值,缩小MSW,有利于防止细菌耐药突变体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替米星 美罗培南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突变选择窗
原文传递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奚鑫 黄贵丽 +3 位作者 杜倩 李文军 柏占锋 刘松青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17期2988-2991,3000,共5页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导致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ITP)的特点,从而避免因DITP导致严重出血不良事件。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关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DITP的病例报道,剔除重复...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导致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ITP)的特点,从而避免因DITP导致严重出血不良事件。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关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DITP的病例报道,剔除重复病例报道、综述性文章,共搜集到23例个例报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患者(占60.87%)及联合使用氟康唑、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患者更易发生DITP;发生时间主要为用药后2~14 d(65.21%);血小板计数减少至10×10 9/L者占47.83%,其中69.57%合并其他症状;停/换药后血小板计数可恢复,给予其他对症处理可使血小板计数恢复时间明显缩短(≤10 d恢复者69.23%vs.100.00%);再次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会更快、更严重地诱导DITP的发生。结论临床应重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导致DITP的可能性,需及时识别并根据病情给予对症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血小板减少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
下载PDF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潘小娟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1501-1505,共5页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松阳县人民医院的CAP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予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头孢噻肟钠组予以头孢...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松阳县人民医院的CAP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予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头孢噻肟钠组予以头孢噻肟钠治疗,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临床疗效、影像学治疗效果、血液指标、血气分析与炎性指标。结果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分别为(3.77±1.12)d、(8.44±2.47)d、(1 780±489)元,均低于头孢噻肟钠组的(5.36±1.70)d、(11.37±3.68)d、(2 136±470)元(t=5.523、4.675、3.711,均P〈0.01);治疗显效率为90%,明显高于头孢噻肟钠组的70%(χ2=6.25,P〈0.05);影像学治疗显效率为94%,高于头孢噻肟钠组的68%(χ2=10.981,P〈0.01);治疗后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为(7.30±1.08)×10^9/L、(0.65±0.04),均低于头孢噻肟钠组的(8.66±1.25)×10^9/L、(0.71±0.04)(t=5.821、7.405,均P〈0.01);血氧饱和度为(81.90±6.83)%,高于头孢噻肟钠组的(74.20±6.27)%(χ2=5.873,P〈0.01);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1β与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别为:(6.77±4.06)mg/L、(0.72±0.35)μg/mL、(11.58±3.64)pg/mL、(93.27±10.20)pg/mL,均低于头孢噻肟钠组的(14.87±6.29)mg/L、(0.10±0.06)μg/mL、(17.27±4.07)pg/mL、(120.76±21.54)pg/mL(t=7.651、12.346、7.369、8.156,均P〈0.01)。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CAP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社区获得性感染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头孢噻肟钠 炎症趋化因子类 血气分析 疗效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比较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13
6
作者 杨涛 张彤彤 +1 位作者 粟玲 陆惠平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比较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哌拉西林舒巴坦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非重症)时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基于HIS系统,抽取医院呼吸内科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诊断为"CAP(非重症)"患者的电子病历,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 目的比较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哌拉西林舒巴坦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非重症)时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基于HIS系统,抽取医院呼吸内科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诊断为"CAP(非重症)"患者的电子病历,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病例筛选与信息提取,获得合格病历284份。其中,以"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2.5 g,iv gtt, bid)"为主要抗感染方案的病历182份,为对照组;以"哌拉西林舒巴坦(5 g,iv gtt, q8h)"为主要抗感染方案的病历102份,为实验组。分别以临床疗效和疗程为因变量,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的方法平衡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以及合并用药等混杂因素,考察2组间疗程、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结果匹配疗程等因素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哌拉西林舒巴坦的有效率分别为90.21%和93.2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匹配疗效等因素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哌拉西林舒巴坦的使用疗程分别为(8.64±2.82)d和(8.22±2.66) 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没有发现显著关联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PSM法可有效均衡观察性研究中的组间混杂变量。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2.5 g,iv gtt,bid)与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5 g,iv gtt,q8h)在治疗CAP(非重症)时疗效与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向性评分匹配 哌拉西林舒巴坦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社区获得性肺炎 疗效
原文传递
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左东辉 吕红君 +1 位作者 张曼颖 于海鹰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1年第8期1707-1711,共5页
目的探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吉林大学校医院收治的90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 目的探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吉林大学校医院收治的90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4.5 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桉柠蒎肠溶软胶囊,0.3 g/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症状消失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3(IL-13)、人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细胞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退热时间、止咳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IL-13水平明显升高,MCP-1、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L-1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MCP-1、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提高支气管扩张症的疗效,有效促进临床症状体征恢复,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柠蒎肠溶软胶囊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支气管扩张症 临床症状体征 白细胞介素-13 人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 肿瘤细胞坏死因子
原文传递
蒙特卡罗模拟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初始给药方案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韩冬 寇晨 +2 位作者 李兆娜 刘尊杰 高正平 《中国医药》 2022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应用蒙特卡罗模拟优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初始给药方案,为临床合理制定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的新生... 目的应用蒙特卡罗模拟优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初始给药方案,为临床合理制定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的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药物说明书,制定18种不同初始给药方案,结合对敏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敏感折点,运用蒙特卡罗模拟分析不同给药方案的目标获得概率(PTA)。所有患儿均采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100 mg/kg、每8小时1次静脉滴注1 h的给药方案,拟定疗程为7~14 d。分析治疗期间患儿临床资料、辅助检查及治疗效果。结果蒙特卡罗模拟结果显示,当MIC=0.25 mg/L时,所有给药方案PTA>90%;当MIC=2 mg/L时,除所有每12小时1次给药方案外,其余给药方案PTA>90%;当MIC=16 mg/L时,当前制定的给药方案均不能满足PTA>90%。本研究共纳入33例患儿,其中新生儿宫内感染9例、新生儿肺炎24例。治疗后临床评估有效为33例,症状缓解时间为(1.2±0.6)d,新生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血肌酐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01),血小板计数、丙氨酸转氨酶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蒙特卡罗模拟结果显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初始给药方案应为100 mg/kg、每8小时1次静脉滴注1 h。临床应用结果表明,该给药方案针对敏感细菌治疗有效,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细菌感染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蒙特卡罗模拟
下载PDF
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9
作者 夏静 瞿香坤 +2 位作者 王其凯 曹利芳 张洪波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第7期1233-1236,共4页
目的探讨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AECOPD合并CAP的住院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对照组... 目的探讨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AECOPD合并CAP的住院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对照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每组60例,观察8 d,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第8天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H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PaO_(2)、PaCO_(2)改善程度更明显。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且实验组FEV1、FEV1/FVC、FEV1%预计值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8天,治疗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明显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AECOPD合并CAP能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加速感染指标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社区获得性肺炎 疏风解毒胶囊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下载PDF
不同浓度乙二胺四乙酸在产ESBLs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与左旋氧氟沙星3种药物体外敏感性的恢复作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温庆辉 徐军发 +1 位作者 李燕嫦 黄金印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7期606-60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乙二胺四乙酸(EDTA)在恢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与左旋氧氟沙星3种药物体外敏感性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产ESBLs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杆...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乙二胺四乙酸(EDTA)在恢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与左旋氧氟沙星3种药物体外敏感性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产ESBLs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患者36例。配置低、中、高3种不同浓度的EDTA,添加入调好的相应的菌液中,测定添加不同浓度EDTA前后的肺炎克雷伯杆菌MIC变化。结果加入EDTA后,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与左旋氧氟沙星MIC降低,敏感性恢复。与低浓度EDTA相比,中、高浓度EDTA组MIC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浓度EDTA组与高浓度EDTA组MI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浓度组相比,中浓度、高浓度总有效率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浓度与高浓度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仅低浓度组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中浓度、高浓度EDTA能够恢复产ESBLs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与左旋氧氟沙星药物的体外敏感性,为治疗产ESBLs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以及研发新药提供一个可行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胺四乙酸 肺炎克雷伯菌 多重耐药性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阿米卡星 左旋氧氟沙星
下载PDF
肺泡灌洗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吴海洪 李冀 高芳蝶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231-1234,共4页
目的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气指标变化。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支气管扩张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并给予... 目的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气指标变化。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支气管扩张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并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肺功能指标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P<0.05);观察组在发热缓解时间、咳嗽咯痰缓解时间、肺部湿啰音减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氧合指数(PaO_2/SaO_2)、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_1)均明显提高(P<0.05),ESR、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肺泡灌洗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支气管扩张,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血气及肺功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灌洗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支气管扩张 血气指标
下载PDF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使用强度与常见革兰阴性菌耐药率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涛 邓卫平 +1 位作者 陆怡 陆惠平 《中国药业》 CAS 2021年第3期91-95,共5页
目的探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β内酰胺酶(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使用强度与常见革兰阴性菌耐药率的关联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2019年医院大肠埃希菌(ECO)、肺炎克雷伯菌(KPN)、铜绿假单胞菌(PAE)耐... 目的探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β内酰胺酶(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使用强度与常见革兰阴性菌耐药率的关联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2019年医院大肠埃希菌(ECO)、肺炎克雷伯菌(KPN)、铜绿假单胞菌(PAE)耐药性变迁情况,以及哌拉西林舒巴坦(PIS)、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头孢哌酮舒巴坦(CSL)在全院平均水平的使用强度(AUD),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上述药物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关联情况。结果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20.47%,18.38%,5.8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AUD与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R=-0.713)及美罗培南(R=-0.766)的耐药率均呈负相关(P<0.05);哌拉西林舒巴坦的AUD与大肠埃希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呈正相关(R=-0.738,P<0.05);头孢哌酮舒巴坦的AUD与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R=0.680)及与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舒巴坦(R=0.670)的耐药率均呈正相关(P<0.05);头孢哌酮舒巴坦的AUD与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R=-0.612)、头孢唑林(R=-0.687)、头孢他啶(R=-0.615)、头孢曲松(R=-0.708)、庆大霉素(R=-0.609)、环丙沙星(R=-0.666)的耐药率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哌拉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AUD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某些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具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舒巴坦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头孢哌酮舒巴坦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革兰阴性菌 耐药 关联性
下载PDF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头孢唑肟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有效性和药物经济学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周艳红 吴梅 张宁 《中国医药》 2022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比较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头孢唑肟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有效性和药物经济学指标。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4例HA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7例。A组予注射用头孢唑肟静脉滴注... 目的比较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头孢唑肟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有效性和药物经济学指标。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4例HA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7例。A组予注射用头孢唑肟静脉滴注治疗,B组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静脉滴注治疗,2组均治疗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实验室指标及药物经济学指标。结果2组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患者咳痰、咳嗽、气促及体温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2组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A组:(10±3)mg/L比(53±6)mg/L、(0.11±0.02)μg/L比(1.12±0.26)μg/L;B组:(10±3)mg/L比(53±7)mg/L、(0.10±0.04)μg/L比(1.06±0.31)μg/L](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直接成本低于A组[(4645±120)元比(5011±122)元],多因素敏感性分析后B组直接成本仍低于A组[(4607±115)元比(4781±100)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头孢唑肟治疗HAP的效果相当,但前者经济学优势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肺炎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头孢唑肟
下载PDF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急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静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5期112-113,共2页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与盐酸氨溴索联合用药在老年急性肺炎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8月-2016年1月收取老年急性肺炎患者89例进行临床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72.7%,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与盐酸氨溴索联合用药在老年急性肺炎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8月-2016年1月收取老年急性肺炎患者89例进行临床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72.7%,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清除率为91.1%,对照组为52.3%,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与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老年急性肺炎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 盐酸氨溴索 急性肺炎
下载PDF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T>MIC%的推导及在方案评价与优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小芳 宋香清 《中国药师》 CAS 2015年第7期1086-1091,共6页
目的:推导并定量分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疗效的PK/PD预测参数T>MIC%,并以此评价和优化用药方案。方法:以一室药动学模型为基础,依据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的PK/PD参数推导T>MIC%的表达式,采用单剂量... 目的:推导并定量分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疗效的PK/PD预测参数T>MIC%,并以此评价和优化用药方案。方法:以一室药动学模型为基础,依据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的PK/PD参数推导T>MIC%的表达式,采用单剂量和多剂量重复多次静滴给药的药动学公式计算常规方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ivd q8h)的T>MIC%并与PK/PD理论认为的该值优化范围比较,分析该方案T>MIC%的达标情况;同时将原方案的间隔时间由8 h延长至16 h,同法考察T>MIC%的达标情况。结果:针对铜绿假单胞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常规方案的T>MIC%,依据单剂量和多剂量重复多次静滴给药药动学公式计算结果分别为99.96%和99.99%,远远超过优化达标范围;间隔时间延长法的T>MIC%为54.7%,达标。结论:药动学公式定量分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PK/PD预测参数,理论上可评价和优化该类感染使用该种药物的临床用药方案,对此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动力学 定量分析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铜绿假单胞菌 PK/PD参数
下载PDF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支气管扩张患者肺功能、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郭龙 朱国清 张亚飞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8年第7期1272-1275,共4页
目的分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支气管扩张患者肺功能、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7月—2017年8月马鞍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患者12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 目的分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支气管扩张患者肺功能、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7月—2017年8月马鞍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患者12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均连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发热、咳嗽咯痰、肺部湿啰音、肺部炎症缓解时间、痰液性质、肺功能指标、ESR、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热、咳嗽咯痰、肺部湿啰音、肺部炎症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痰液性质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黏液体积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黏液密度、脓性黏液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ESR、CR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SR、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VC、FEV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支气管扩张可改善患者痰液性质和肺功能,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抑制患者ESR、CRP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支气管扩张 痰液性质 肺功能
原文传递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兰花 《当代医学》 2019年第24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按用药不同分为3组,观察组(30例)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A(30...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按用药不同分为3组,观察组(30例)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A(30例)单纯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对照组B(30例)单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对比3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A、对照组B,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A、对照组B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安全且有效,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左氧氟沙星 慢性支气管炎
下载PDF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脓毒症的疗效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大鹏 陈贵艳 +2 位作者 周景霞 刘春涛 武会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3553-3557,共5页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脓毒症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生长抑制特异性基因6(growth arrest-specific gene,Gas6)、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脓毒症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生长抑制特异性基因6(growth arrest-specific gene,Gas6)、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sTREM-1)表达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承德市中心医院于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与试验组41例。对照组行液体复苏、抗感染、血管活性药物、糖皮质激素、抗凝治疗、肾脏替代治疗及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经验性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肺损伤评分(Murray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状况评分系统(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ing system II,APACHE II)评分、序贯器官功能障碍评分(Sequential organ dysfunction score,SOFA)、HMGB1、Gas6、sTREM-1、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0.49%(P<0.05);试验组患者Murray评分(1.49±0.27)分、APACHE II评分(8.39±1.08)分和SOFA评分(4.09±0.7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08±0.38)分、(12.64±2.16)分和(5.89±1.09)分(P<0.05);试验组患者血清HMGB1(54.32±7.82)μg/L和Gas6(20.38±2.46)ng/ml,均低于对照组(78.18±10.29)μg/L和(26.57±4.10)ng/ml(P<0.05);试验组患者血清sTREM-1(24.35±8.79)pg/ml、CRP(6.71±1.87)mg/L和PCT(2.63±0.46)mg/L,均低于对照组(37.81±5.42)pg/mL、(19.98±2.06)mg/L和(3.87±0.71)mg/L。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脓毒症患者疗效良好,可降低血清HMGB1、Gas6、sTREM-1、CRP和PCT水平,且预后良好,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脓毒症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生长抑制特异性基因6 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预后
原文传递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文灯 郑向真 卢蔚薇 《中国医药》 2024年第8期1155-1159,共5页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9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静脉滴注治疗,均连续治疗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气指标以及血清sCD40L、MMP-9水平变化情况,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8%(46/48)比80.9%(3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与用力肺活量比值以及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H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sCD40L、MMP-9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AECOPD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肺功能以及血气分析结果,降低患者血清sCD40L、MMP-9水平,其机制与其能有效控制炎症反应以及抑制气道重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盐酸氨溴索 可溶性CD40配体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炎琥宁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小琴 陈邦其 刘金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22期44-45,共2页
目的观察炎琥宁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医院收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观察组给予炎琥宁联合哌拉... 目的观察炎琥宁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医院收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观察组给予炎琥宁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咳嗽气喘缓解时间、热退时间及肺啰音明显减少或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效果较佳,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琥宁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小儿支气管肺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