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g-Zn-Y系合金的铸态组织及其相变点 被引量:23
1
作者 冯娟妮 郭学锋 +1 位作者 徐春杰 张忠明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6-90,共5页
采用Nikon Epiphot型光学显微镜、RigakuD/max-3C型X射线衍射仪(XRD)、带有能谱仪(EDS)的JEOL JSM-6700F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高镁、低锌、低钇三元Mg-Zn-Y系合金的铸态组织及其分布特点。在铸态组织中,钇及锌均聚集于晶界。因此... 采用Nikon Epiphot型光学显微镜、RigakuD/max-3C型X射线衍射仪(XRD)、带有能谱仪(EDS)的JEOL JSM-6700F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高镁、低锌、低钇三元Mg-Zn-Y系合金的铸态组织及其分布特点。在铸态组织中,钇及锌均聚集于晶界。因此在Zn,Y含量相对低时,满足成分条件在晶界形成三元金属间化合物相的成分要求。合金中主要存在的三元相为W(Mg3Y2Zn3)相、Z(Mg3YZn6)相、X(Mg12YZn)相。结合差热分析进一步讨论了合金中相的变化温度。结果表明:W相的共晶熔化温度为520℃;Z相的相变温度为445℃;X相的熔化温度为5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态组织 MG-ZN-Y合金 差热分析 相变点 稀土
下载PDF
NIPA/DMAA共聚物及其水溶液相转变温度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曾钫 刘新星 童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00-103,共4页
合成了不同配比的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共聚物并用红外光谱对它们进行了验证。DSC分析表明,共聚物的Tg随NIPA含量逐渐增大先是显著升高,当NIPA含量为46.5mol%时... 合成了不同配比的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共聚物并用红外光谱对它们进行了验证。DSC分析表明,共聚物的Tg随NIPA含量逐渐增大先是显著升高,当NIPA含量为46.5mol%时,Tg达132℃,随后共聚物的Tg仅有微小的升高。共聚物水溶液的相转变温度比PNIPA均聚物高,当NIPA的含量为46.5mol%时,共聚物的雾点温度高达51.6℃,我们认为这是因为共聚物分子链的疏水性较PNIPA均聚物分子链的低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基 相变 聚丙烯酰胺 共聚物 甲基丙烯酰胺
下载PDF
TA15钛合金β热变形行为及显微组织 被引量:18
3
作者 姚彭彭 李萍 +2 位作者 李成铭 薛克敏 甘国强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67-974,共8页
基于二元相图计算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精确测定了TA15钛合金的相变点。采用热模拟压缩实验、光学显微镜(OM)及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和定量分析法研究了TA15钛合金的β热变形行为,分析了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变形量对其流变应力... 基于二元相图计算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精确测定了TA15钛合金的相变点。采用热模拟压缩实验、光学显微镜(OM)及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和定量分析法研究了TA15钛合金的β热变形行为,分析了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变形量对其流变应力和显微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TA15钛合金在β热变形时,流变应力曲线呈现两种软化态势:高应变速率条件下,流变应力曲线呈现动态再结晶型,而低应变速率条件下流变应力曲线呈现动态回复型;低应变速率下获得极细的片状马氏体微结构,而高应变速率下为粗大的板状马氏体微结构,且大角度晶界比例较低;应变速率对显微组织特征参数(β晶粒大小及不均匀性、β转变组织片层厚度以及长宽比)的影响较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优化TA15钛合金β热变形工艺参数,获得良好的组织形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15钛合金 β热变形 相变点 动态再结晶 显微组织 定量分析
原文传递
钛合金相转变点检测方法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红菊 张东晖 +1 位作者 李璞 王福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9-92,共4页
近年来,国内钛合金成分设计和加工技术不断进步,对于钛合金的测试技术也相应提出更高要求。其中钛合金的相转变点温度是要重点进行表征和测量的参数之一。本文对测试钛合金相转变点温度的多种测试方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钛合金 相转变点 测试
下载PDF
表面扩散对CO氧化反应一级相变点的影响:蒙特卡罗模拟 被引量:5
5
作者 曾健青 张镜澄 +1 位作者 郭向云 钟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83-187,共5页
The influence of adsorbed CO diffusion on the first order phase transition point (y2)of CO oxidation based on Langmuir-Hinshelwood mechanism was studied in detail by Monte Carlo simulation. It was found that CO diffus... The influence of adsorbed CO diffusion on the first order phase transition point (y2)of CO oxidation based on Langmuir-Hinshelwood mechanism was studied in detail by Monte Carlo simulation. It was found that CO diffusion increased the value of the first order phase transition point(y2) and when the ratio(k) of diffusion probability of adsorbed CO to adsorption probability of CO is 100, y2 is equal to 0.642. The correlated y2 value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result(O.65) obtained by Mai when k approaches to infinity lar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扩散 相变点 一氧化碳 氧化 蒙特卡罗法
下载PDF
热处理对La-Fe-Si合金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肖素芬 陈云贵 涂铭旌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04年第4期168-171,175,共5页
研究了热处理对La Fe Si化合物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保温时间在24h以内及温度在900~1300℃之间,铸态试样在两个温度点发生相变,即900~1200℃为一个相变点,α Fe相从铸态的非主相变为主相;1300℃为另一个相变点。在900~110... 研究了热处理对La Fe Si化合物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保温时间在24h以内及温度在900~1300℃之间,铸态试样在两个温度点发生相变,即900~1200℃为一个相变点,α Fe相从铸态的非主相变为主相;1300℃为另一个相变点。在900~1100℃范围材料中α Fe相的晶胞常数逐渐减小,当热处理温度继续增加,其α Fe相的晶胞常数缓慢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镧-铁-硅合金 热处理 晶体结构 相变点 保温时间 晶胞常数
下载PDF
NM400马氏体耐磨钢静态CCT曲线 被引量:6
7
作者 陈鑫 徐光 +2 位作者 姚耔杉 王俊 魏智睿 《特殊钢》 2021年第3期63-66,共4页
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测定的连续冷却膨胀曲线,得出NM400钢临界相变点Ac_(1)=719.4℃,Ac3=847.8℃,结合金相法,利用Origin软件绘制了试验钢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增大,钢的显微硬度逐渐增大,... 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测定的连续冷却膨胀曲线,得出NM400钢临界相变点Ac_(1)=719.4℃,Ac3=847.8℃,结合金相法,利用Origin软件绘制了试验钢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增大,钢的显微硬度逐渐增大,显微组织逐渐由铁素体和珠光体过渡为贝氏体和马氏体,铁素体量逐渐减少;冷速小于1℃/s珠光体含量逐渐增多,尺寸逐渐减小;冷速大于5℃/s,铁素体和珠光体逐渐消失,贝氏体相变量随冷速增加而减少,马氏体相变量逐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400耐磨钢 CCT曲线 热膨胀法 相变点 组织
下载PDF
超高强锚杆钢CCT曲线的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寻懋年 齐治畔 +4 位作者 刘鹏 宋青松 张晋源 施爱娟 韩培德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8-113,共6页
以超高强锚杆钢为研究对象,利用Gleeble-3800型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冷却速度、连续冷却条件对其膨胀曲线的影响,并结合金相-硬度法绘制出该钢的连续转变冷却曲线(CCT曲线)。结果表明:试验钢的临界相变点A_(c1)和A_(c3)分别为732和883℃;... 以超高强锚杆钢为研究对象,利用Gleeble-3800型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冷却速度、连续冷却条件对其膨胀曲线的影响,并结合金相-硬度法绘制出该钢的连续转变冷却曲线(CCT曲线)。结果表明:试验钢的临界相变点A_(c1)和A_(c3)分别为732和883℃;在冷却速度为0.5~25℃/s的范围内,随着冷却速度的提高,试验钢在连续冷却转变下的组织产物首先是铁素体,而后依次为珠光体和贝氏体,铁素体所占比例不断减少,珠光体的含量不断增加,并有少量贝氏体形成,硬度逐步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杆钢 CCT曲线 硬度 相变点 热膨胀法
原文传递
PCM微胶囊相变储能建筑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璐 《化学与粘合》 CAS 2024年第2期196-199,共4页
为了实现对相变材料的有效封装,充分发挥相变材料的温度调节功能,以OP18E(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相变材料为核心,采用控流操作的方式制备出三种不同核壳比的相变材料微胶囊。通过电子显微镜和差示扫描量热仪获取微胶囊的微观形貌和热特性参... 为了实现对相变材料的有效封装,充分发挥相变材料的温度调节功能,以OP18E(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相变材料为核心,采用控流操作的方式制备出三种不同核壳比的相变材料微胶囊。通过电子显微镜和差示扫描量热仪获取微胶囊的微观形貌和热特性参数。经实验研究发现,研究所制备的相变材料微胶囊具有良好的储能、储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18E 相变材料 热焓值 相变点
原文传递
TA15钛合金α→β相变温度的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冀宣名 向嵩 《现代机械》 2015年第2期85-88,共4页
采用计算法、热膨胀法和连续升温金相法3种方法测定了TA15钛合金相变温度。计算法根据合金元素和杂质对相变温度的影响,推算出TA15钛合金相变温度为989.2℃。热膨胀法根据钛合金发生相变时体积的变化,测得TA15合金相变温度为986.1℃。... 采用计算法、热膨胀法和连续升温金相法3种方法测定了TA15钛合金相变温度。计算法根据合金元素和杂质对相变温度的影响,推算出TA15钛合金相变温度为989.2℃。热膨胀法根据钛合金发生相变时体积的变化,测得TA15合金相变温度为986.1℃。根据前两种方法测的温度确定连续升温金相法的温度选择范围,用此方法测得TA15合金相变温度范围为985℃-995℃。将三种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确定TA15合金相变温度为9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15 相变点 计算法 热膨胀法 连续升温金相法
下载PDF
直流余热锅炉蒸发段长度和位置变动特性的仿真分析
11
作者 阳开应 时锦程 +1 位作者 金响亮 高建强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4,共6页
在直流余热锅炉变工况运行过程中蒸发段长度和位置的改变会造成锅炉管壁温度分布、工质出口参数等产生较大的波动,影响锅炉安全运行。以某立式直流余热锅炉为研究对象,建立其动态仿真模型,研究锅炉烟气流量、入口烟温、高压给水流量和... 在直流余热锅炉变工况运行过程中蒸发段长度和位置的改变会造成锅炉管壁温度分布、工质出口参数等产生较大的波动,影响锅炉安全运行。以某立式直流余热锅炉为研究对象,建立其动态仿真模型,研究锅炉烟气流量、入口烟温、高压给水流量和给水温度分别发生阶跃扰动后蒸发段长度及相变点位置的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余热锅炉在设计工况下运行,锅炉入口烟温对锅炉蒸发段长度的影响程度最大,入口烟温阶跃升高10℃后,蒸发段迅速缩短,相变点均向锅炉管内工质入口方向移动,蒸发段长度和相变点位置恢复稳定所需时间相对较短;烟气流量阶跃升高5%后,蒸发段长度迅速缩短而后缓慢增长,沸腾点向管内工质入口方向移动距离大于蒸干点,恢复稳定所需时间较长;给水流量阶跃升高5%后,蒸发段长度迅速增长而后缓慢缩短,蒸干点向管内工质出口方向移动距离大于沸腾点,恢复稳定所需时间最长;给水温度阶跃变化20℃对蒸发段长度和相变点位置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余热锅炉 仿真模型 蒸发段 相变点 变动特性
下载PDF
固溶温度对TB6钛合金动态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昭 郭保桥 +2 位作者 冉春 陈稳 陈鹏万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5-111,共7页
研究了固溶温度对近β相TB6钛合金动态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以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为加载手段,对固溶处理前后的TB6钛合金进行了动态压缩试验。结果表明:固溶处理前后TB6钛合金都具有应变率强化效应,压缩破坏形式为典型的剪切破坏;... 研究了固溶温度对近β相TB6钛合金动态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以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为加载手段,对固溶处理前后的TB6钛合金进行了动态压缩试验。结果表明:固溶处理前后TB6钛合金都具有应变率强化效应,压缩破坏形式为典型的剪切破坏;TB6钛合金由应变硬化效应转变为应变软化效应的固溶温度为700~750℃。光学显微镜观测、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表征结果表明:700℃固溶处理后,TB6钛合金中的初生α相部分溶解,强度下降;750℃及以上固溶处理后,初生α相全部转化为β相,β晶粒长大,强度提升,但塑性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6钛合金 固溶处理 动态力学性能 霍普金森压杆 相变点
下载PDF
45钢控轧控冷工艺模拟试验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莹 骆春民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22年第12期1-3,7,共4页
为提升45钢轧后组织的均匀性和综合力学性能,利用热模拟试验机对45钢进行控轧控冷工艺模拟试验。通过单道次模拟轧制试验,研究45钢轧制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行为,确定临界点及相变点,绘制试验钢的动态再结晶图及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 为提升45钢轧后组织的均匀性和综合力学性能,利用热模拟试验机对45钢进行控轧控冷工艺模拟试验。通过单道次模拟轧制试验,研究45钢轧制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行为,确定临界点及相变点,绘制试验钢的动态再结晶图及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完成45钢控轧控冷工艺窗口设计,为45钢控轧控冷工艺的制定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钢 控轧控冷 热模拟试验 动态再结晶 相变点
下载PDF
固溶时效对Ti-5Al-3V-1Mo-1Zr钛合金钻杆组织演变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春 宋文文 +5 位作者 张凯 刘洪涛 赵密锋 朱丽娟 刘会群 刘乐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95-1803,共9页
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电子扫描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分析相变点上两阶段固溶时效(TSSA)对Ti-5Al-3V-1Mo-1Zr钛合金钻杆片层组织演变规律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采用相变点上TSSA工艺... 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电子扫描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分析相变点上两阶段固溶时效(TSSA)对Ti-5Al-3V-1Mo-1Zr钛合金钻杆片层组织演变规律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采用相变点上TSSA工艺获得了全片层转变组织,随时效温度的升高,全片层转变组织的晶界α相平均宽度由5.5μm增至9.0μm,集束内的α片层平均宽度由2.75μm增至3.95μm,材料抗拉和屈服强度变化幅度均小于0.15 MPa/℃;与原始挤压态相比,钛合金的冲击功增加74.07%,材料冲击功与α片宽度满足Hall-Petch关系;经(1000℃, 1 h,炉冷(FC))→(600℃, 1 h,空冷(AC))+(550℃, 6 h,AC)热处理后钛合金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匹配,其屈服强度为894 MPa,夏比V型缺口冲击功(-20℃)为46 J,伸长率为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5Al-3V-1Mo-1Zr 钛合金钻杆 相变点 固溶时效 片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GB/T 23605-2020《钛合金β转变温度测定方法》标准解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穆丹宁 张宪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21年第8期44-47,57,共5页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钛合金β转变温度的测试标准,并对其内容进行了对比分析。阐述了已作废标准GB/T 23605-2009存在的问题,详细说明了GB/T 23605-2020的特点和主要内容,供材料检测者和科研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 钛合金 相变点 β转变温度 初生Α相 析出α相
下载PDF
Emergent symmetry in quantum phase transition:From deconfined quantum critical point to gapless quantum spin liquid
16
作者 Wen-Yuan Liu Shou-Shu Gong +1 位作者 Wei-Qiang Chen Zheng-Cheng Gu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90-196,共7页
The emergence of exotic quantum phenomena in frustrated magnets is rapidly driving the development of quantum many-body physics,raising fundamental questions on the nature of quantum phase transitions.Here we unveil t... The emergence of exotic quantum phenomena in frustrated magnets is rapidly driving the development of quantum many-body physics,raising fundamental questions on the nature of quantum phase transitions.Here we unveil the behaviour of emergent symmetry involving two extraordinarily representative phenomena,i.e.,the deconfined quantum critical point(DQCP)and the quantum spin liquid(QSL)state.Via large-scale tensor network simulations,we study a spatially anisotropic spin-1/2 square-lattice frustrated antiferromagnetic(AFM)model,namely the J1x-J1y-J2 model,which contains anisotropic nearestneighbor couplings J1x,J1y and the next nearest neighbor coupling J2.For small J1y/J1x,by tuning J2,a direct continuous transition between the AFM and valence bond solid phase is observed.With growing J1y/J1x,a gapless QSL phase gradually emerges between the AFM and VBS phases.We observe an emergent O(4)symmetry along the AFM–VBS transition line,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prediction of DQCP theory.Most surprisingly,we find that such an emergent O(4)symmetry holds for the whole QSL–VBS transition line as well.These findings reveal the intrins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QSL and DQCP from categorical symmetry point of view,and strongly constrain the quantum field theory description of the QSL phase.The phase diagram and critical exponent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re of direct relevance to future experiments on frustrated magnets and cold atom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nsor network Quantum phase transition Emergent symmetry QUANTUM spin liquid Deconfined quantum critical point ANISOTROPIC
原文传递
原子核形状相变的玻色子代数模型理论
17
作者 张宇 刘玉鑫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3-100,共18页
原子核结构演化的形状相变理论进一步加深并扩展了人们对复杂核结构现象背后物理规律的认识与理解.基于玻色子代数模型框架,本文对核形状相变的基本概念以及该领域中一些核心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和评述.讨论的主题包括:形状相图、相... 原子核结构演化的形状相变理论进一步加深并扩展了人们对复杂核结构现象背后物理规律的认识与理解.基于玻色子代数模型框架,本文对核形状相变的基本概念以及该领域中一些核心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和评述.讨论的主题包括:形状相图、相变序参量、临界点动力学对称性、相共存与雅可比型相变等,并对形状相变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简要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相变 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 有效序参量 三相点 欧几里得对称性
原文传递
Triple points and phase transitions of D-dimensional dyonic Ad S black holes with quasitopological electromagnetism in Einstein–Gauss–Bonnet gravity
18
作者 牟平辉 蒋青权 +1 位作者 何柯腱 李国平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272-287,共16页
By considering the negative cosmological constant Λ as a thermodynamic pressure, we study the thermodynamics and phase transitions of the D-dimensional dyonic Ad S black holes(BHs) with quasitopological electromagnet... By considering the negative cosmological constant Λ as a thermodynamic pressure, we study the thermodynamics and phase transitions of the D-dimensional dyonic Ad S black holes(BHs) with quasitopological electromagnetism in Einstein–Gauss–Bonnet(EGB) gravit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mall/large BH phase transition that is similar to the van der Waals(vdW) liquid/gas phase transition always exists for any spacetime dimensions. Interestingly, we then find that this BH system exhibits a more complex phase structure in 6-dimensional case that is missed in other dimensions.Specifically, it shows for D = 6 that we observed the small/intermediate/large BH phase transitions in a specific parameter region with the triple point naturally appeared. Moreover, when the magnetic charge turned off, we still observed the small/intermediate/large BH phase transitions and triple point only in 6-dimensional spacetime,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previous results. However, for the dyonic Ad S BHs with quasitopological electromagnetism in Einstein–Born–Infeld(EBI) gravity, the novel phase structure composed of two separate coexistence curves observed by Li et al. [Phys. Rev. D105 104048(2022)] disappeared in EGB gravity. This implies that this novel phase structure is closely related to gravity theories, and seems to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the effect of quasitopological electromagnetism. In addition, it is also true that the critical exponents calculated near the critical points possess identical values as mean field theory. Finally, we conclude that these findings shall provide some deep insights into the intriguing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 dyonic Ad S BHs with quasitopological electromagnetism in EGB gra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S black hole phase transition triple point
下载PDF
基于粗粒化分子动力学的自由水与水化硅酸钙孔隙水冻结模拟
19
作者 张浩 田霞 +1 位作者 顾鑫 章青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4-201,共8页
水化硅酸钙是水泥基材料的主要水化产物,其孔隙内的水分是影响水泥基材料抗冻性的主要因素。本文基于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水化硅酸钙孔隙水的冻结机制,针对水的粗粒化P_(4)粒子和水化硅酸钙胶体颗粒,建立了水化硅酸钙孔隙水的冻结... 水化硅酸钙是水泥基材料的主要水化产物,其孔隙内的水分是影响水泥基材料抗冻性的主要因素。本文基于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水化硅酸钙孔隙水的冻结机制,针对水的粗粒化P_(4)粒子和水化硅酸钙胶体颗粒,建立了水化硅酸钙孔隙水的冻结模型。根据此模型计算了不同孔径孔隙水冰点,分析了水泥基材料孔径孔隙在冻融破坏中的危害程度;模拟得到了水化硅酸钙孔隙内水的冻结分布特征和密度分布特征。研究工作表明,本文建立的模型有效提高了分子动力学模拟水化硅酸钙孔隙水冻结问题的规模,为后续进行水泥基材料的冻融破坏分析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硅酸钙 相变特性 粗粒化 分子动力学 冰点
下载PDF
改善电加热管道流动性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武俊宪 周彦霞 +1 位作者 朱瑞华 马强 《石油石化节能》 2013年第12期1-3,52,共3页
为了确保低产低渗透油田得以有效动用,采用了树状电加热集油工艺。由于电加热管是由末端温控器控制,造成了电加热管在高温和低温下运行时间较长,从而影响了电加热管内原油的流动性;而且当油井含水接近转相点时,端点井井口回压会急剧上升... 为了确保低产低渗透油田得以有效动用,采用了树状电加热集油工艺。由于电加热管是由末端温控器控制,造成了电加热管在高温和低温下运行时间较长,从而影响了电加热管内原油的流动性;而且当油井含水接近转相点时,端点井井口回压会急剧上升,生产中应采取措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通过室内实验与现场试验相结合,运用以下措施改善了电加热管流动性,包括:井口加药,防止乳状液形成;补水越过转相点,降低黏度,减小压力损失;利用时控器替代温控器,节约电能,降低施工量和生产管理的维护费用;提高集输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加热集油 流动性 转相点 时控器 温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