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痛泻要方对肠易激综合征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2
1
作者 李佃贵 赵玉斌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81-1685,共5页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对内脏高敏感性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肠慢性刺激法制作内脏高敏感性的IBS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得舒特)组,痛泻要方低、高剂量组。观察各组大鼠肠道内扩...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对内脏高敏感性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肠慢性刺激法制作内脏高敏感性的IBS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得舒特)组,痛泻要方低、高剂量组。观察各组大鼠肠道内扩张引起腹部抬起和背部拱起的容量阈值和大鼠肠道内不同容量下扩张期间腹壁收缩次数,检测5-羟色胺(5-HT)、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行为学和电生理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各治疗组模型大鼠5-HT、SP水平明显下降,CGRP水平增加,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痛泻药方能降低内脏高敏感性IBS模型大鼠血清5-HT、血浆SP水平,增加CGRP水平,大剂量痛泻药方疗效优于得舒特。痛泻药方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模型大鼠血清5-HT、血浆SP水平,减弱背角神经元兴奋性,从而提高内脏痛阈、消除肠道过敏而达到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泻要方 肠易激综合征(IBS) 5-羟色胺(5-HT) p物质(sp)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下载PDF
P物质、白介素6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5
2
作者 舒剑臣 唐小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年第9期825-827,共3页
目的研究P物质(Substance P,S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来自北京航天中心医院经临床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为病例组,选取腰椎爆裂性骨折15例为对照组。于手术中获取病变节... 目的研究P物质(Substance P,S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来自北京航天中心医院经临床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为病例组,选取腰椎爆裂性骨折15例为对照组。于手术中获取病变节段椎间盘、患侧黄韧带和患侧小关节囊等组织,均经-80℃冰箱保存,-22℃下OCT(optim alcutting temperature)包埋冰冻切片,行SP与IL-6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病例组26例组织均可见SP及IL-6染色阳性的组织细胞,15例对照组未见相关阳性染色组织细胞。结论 SP及IL-6等炎症因子在椎间盘及邻近组织的聚集提示其参与了腰椎间盘的退变及神经根性疼痛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腿痛 炎症因子 p物质(sp) 白介素6(IL-6)
原文传递
穴位埋线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3
作者 税典奎 罗诗雨 +4 位作者 陈峭 叶剑 蒋应玲 张丹璇 梁谊深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7期170-173,共4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90例肝郁脾虚型FD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中药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各30例,分别予相应的治疗方法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中脘、关元...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90例肝郁脾虚型FD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中药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各30例,分别予相应的治疗方法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中脘、关元、任督二脉皮温,血浆生长抑素(SS)、P物质(SP)含量的变化。结果: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96.7%)高于西药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穴位埋线组症状积分低于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P<0.05),中药对照组症状积分低于西药对照组(P<0.05)。治疗后,穴位埋线组和中药对照组中脘、关元、任脉及督脉皮温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西药组各穴位皮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埋线组各穴位皮温均高于中药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P<0.05)。治疗后,3组血浆SS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血浆SP含量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穴位埋线组血浆SS含量均低于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P<0.05),血浆SP含量均高于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肝郁脾虚型FD疗效显著,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浆SS及SP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FD) 肝郁脾虚型 穴位埋线 生长抑素(SS) p物质(sp)
原文传递
温针灸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血液中P物质及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陆泰旭 王星璐 +7 位作者 李晓柳 刘洋靖 孟慧 童谦益 赵嫒嫒 刘博鑫 赵博 孙彦辉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3期220-223,共4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大鼠血液中P物质(Substance P,S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毫针组、温...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大鼠血液中P物质(Substance P,S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毫针组、温针组4组,每组15只。正常组大鼠饲以普通饲料,其余各组大鼠在饲料中添加复方苯乙哌啶,剂量为8 mg/(kg·d),连续给药120天,建立STC大鼠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不进行任何治疗,毫针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温针组给予温针灸治疗,每天1次,每次15 min,共治疗15天。治疗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肠道传输功能和血液中SP、VIP物质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明显延长(P <0.05),血液SP、VIP含量明显降低(P <0.05);与模型组比较,毫针组及温针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明显缩短(P <0.05),血液SP、VIP含量明显升高(P <0.05);与毫针组比较,温针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明显缩短(P <0.05),血液SP、VIP含量明显升高(P <0.05)。结论:针灸疗法可以提高STC模型大鼠血液中SP、VIP的含量,改善其肠道功能;且温针灸疗效优于普通毫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STC) 温针灸 p物质(sp) 血管活性肠肽(VIp) 动物实验 大鼠
原文传递
通便汤从肺论治便秘对慢性传输型便秘大鼠肺肠SP、VIP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郭海霞 钱海华 +1 位作者 张相安 韩海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212-216,260,共6页
目的观察通便汤对慢性传输型便秘(STC)大鼠肺肠组织神经递质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影响,阐明其治疗便秘从肺论治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组,剩余30只用复方苯已哌啶诱导STC便秘大鼠模型,... 目的观察通便汤对慢性传输型便秘(STC)大鼠肺肠组织神经递质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影响,阐明其治疗便秘从肺论治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组,剩余30只用复方苯已哌啶诱导STC便秘大鼠模型,造模时间为120 d。造模结束后,造模组3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治疗药物组(通便汤)、阳性对照组(福松),每组10只大鼠。正常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30 d。记录大鼠体质量变化、24 h大便数量及含水量,测定小肠碳末推进率,观察肺肠组织病理变化,用ELISA测定大鼠肺肠组织SP、VIP含量变化。结果药物干预后,治疗组各组大鼠24 h排便量及大便含水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1),通便汤在改善大鼠排便方面优于福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便汤组碳末推进率与造模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福松组与造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通便汤组在推进小肠推进率方面优于福松组(P<0.05);药物干预后通便汤组及福松组大鼠肺肠组织病理切片细胞形态学改变得到修复,通便汤较福松组修复程度高;通便汤及福松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肺肠组织SP含量均增加(P<0.05);治疗后福松组及通便汤组大鼠肺肠VIP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通便汤和福松干预后两组肺肠SP、VIP含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便汤能够明显改善便秘大鼠的排便功能,其治疗便秘从肺论治可能是通过上调肺肠组织SP含量,下调肺肠VIP含量来达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便汤 慢性传输型便秘 p物质(sp) 血管活性肠肽(VIp)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中医药综合疗法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老年患者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玉红 潘永兴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2期28-31,共4页
目的:观察中医药综合疗法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老年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50例脾肾阳虚型慢性功能性便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片、酚酞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药综合疗法,... 目的:观察中医药综合疗法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老年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50例脾肾阳虚型慢性功能性便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片、酚酞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药综合疗法,包括内服温肾润肠方,将生大黄贴敷于神阙穴,针刺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排便困难、排便时间、粪便性状、腹胀、排便次数]评分、血清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肽(VI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7.33%,对照组8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主要症状(排便困难、排便时间、粪便性状、腹胀、排便次数)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治疗组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血清S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VI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清SP水平高于对照组,VI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药综合疗法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脾肾阳虚证老年患者疗效确切,上调血清中SP及降低VIP水平可能是其疗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功能性便秘 老年 脾肾阳虚证 中西医结合疗法 针刺 p物质(sp) 血管活性肽(VIp)
原文传递
补中益气汤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及对血清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葛建胜 《新中医》 CAS 2015年第3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联合莫沙比利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血清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将功能性便秘患者90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各45例。西医组予以莫沙比利片治疗。中西医组在西医组治疗基础上予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监测2组治疗...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联合莫沙比利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血清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将功能性便秘患者90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各45例。西医组予以莫沙比利片治疗。中西医组在西医组治疗基础上予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监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胃肠激素胃动素(MTL)和P物质(SP)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MTL、SP水平均上升(P<0.05,P<0.01),中西医组改善优于西医组(P<0.05)。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中西医组为95.56%,西医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较显著,能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其作用机制与升高患者血清SP水平、降低MTL水平,改善胃肠动力障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补中益气汤 莫沙比利 胃动素(MTL) p物质(sp)
原文传递
胃康宁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十二指肠黏膜神经递质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常玉娟 曹敏敏 +7 位作者 刘燕君 李依洁 Aimin周 陈建德 魏茹涵 张平 魏玮 佟丽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2期245-249,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胃康宁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十二指肠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Ca2+-Mg2+-ATP酶以及相关神经递质的影响,初步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与十二指肠的关系,以及胃康宁治疗F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10日龄Wistar幼鼠50只,随机分... 目的通过观察胃康宁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十二指肠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Ca2+-Mg2+-ATP酶以及相关神经递质的影响,初步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与十二指肠的关系,以及胃康宁治疗F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10日龄Wistar幼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5只、模型组15只、胃康宁组10只和阳性药物组10只。采用0.1%IA灌胃法辅以隔日喂养法诱导FD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十二指肠P物质(SP)、5-羟色胺(5-HT)及血管活性肠肽(VIP)的表达。HE染色并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甲苯胺蓝法染色观察肥大细胞浸润及脱颗粒情况。生物发光法检测Ca2+-Mg2+-ATP酶的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胃康宁方能够上调FD大鼠十二指肠P物质(SP)、5-羟色胺(5-HT)的表达(P<0.05),并可促进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十二指肠组织Ca2+-Mg2+-ATP酶活性升高(P<0.05),亦可使升高的嗜酸性粒细胞下调(P<0.05)。应用图像分析系统,于高倍视野下未观察到明显的肥大细胞浸润。结论 FD的病理生理机制与十二指肠运动障碍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关,胃康宁具有改善胃肠动力、降低胃肠感觉过敏的作用,可能与其调节十二指肠相关神经递质及免疫细胞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康宁 p物质(sp) 5-羟色胺(5-HT) 血管活性肠肽(VIp)
下载PDF
银质针导热疗法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大鼠的疗效及对SP、NGF、IL-1β、TNF-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徐正涛 秦乐 +4 位作者 于子龙 沃春新 陆巍 姚旌 王林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48-253,共6页
关键词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银质针 p物质(sp) 神经生长因子(NGF) 白介素-1Β (IL-1β)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原文传递
腰椎骨折早期便秘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栗志辉 梁池莲 +2 位作者 朱杨滔 马伦 郑丹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观察胃肠激素中的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VIP)和P物质(substance P,SP)在腰椎骨折后的早期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腰椎骨折组为伤后3d内腰椎(胸12~腰2)压缩性骨折患者,非截瘫同时排除原... 目的观察胃肠激素中的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VIP)和P物质(substance P,SP)在腰椎骨折后的早期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腰椎骨折组为伤后3d内腰椎(胸12~腰2)压缩性骨折患者,非截瘫同时排除原有慢性便秘的病例,对照组为同期住院排除原有慢性便秘的肢体骨折取内固定的病例,各25例.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中血管活性肠肽(VIP)和P物质(SP)数据.结果腰椎骨折后早期血管活性肠肽(VIP)和P物质(SP)增高(P〈0.05).结论腰椎骨折后早期血管活性肠肽(VIP)和P物质(SP)均增高,与腰椎骨折后早期便秘有关,胃肠激素分泌的增多引起了排便困难和腹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早期便秘 血管活性肠肽(VIp) p物质(sp) 放射免疫测定
下载PDF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血清中神经生长因子和P物质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0
11
作者 汪鹰 孙小琴 +1 位作者 柳汀 蔡扬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6-370,共5页
目的: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血清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和P物质(SP)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及散射比浊法分析30例OLP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CD16+56+)和体液免疫指标(IgG、IgA、IgM... 目的: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血清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和P物质(SP)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及散射比浊法分析30例OLP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CD16+56+)和体液免疫指标(IgG、IgA、IgM、C3、C4)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OLP患者血清NGF和SP的表达并分析其与OLP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结果:OLP患者CD3+、CD4+、CD8+、C3、C4低于正常值(P<0.05),CD19+、CD4+/CD8+及IgM高于正常值(P<0.05)。OLP组的NGF和SP均高于对照组(P<0.05),糜烂型OLP高于非糜烂型(P<0.05)。OLP组NGF和SP表达呈正相关且二者均与OLP体征计分正相关(P<0.05),与CD19+、IgA含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NGF和SP的高表达可能在OLP中参与了神经系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二者共同参与了OLP炎症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扁平苔藓(OLp) 神经生长因子(NGF) p物质(sp)
下载PDF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梦梦 《新中医》 CAS 2016年第5期83-85,共3页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选择92例F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四磨汤口服液。2组均治疗8周。...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选择92例F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四磨汤口服液。2组均治疗8周。观察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P物质(SP)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SP水平较治疗前上升,NO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实验组血清SP水平高于对照组,NO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四磨汤口服液治疗FD的疗效较单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更佳,能明显上调血清SP,下调血清NO,从而纠正胃肠神经递质功能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FD) 四磨汤口服液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 p物质(sp) 一氧化氮(NO)
原文传递
三叶汤合复方甲氧那明治疗风燥犯肺型感染后咳嗽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夏欣田 李丽娜 《新中医》 CAS 2017年第10期38-40,共3页
目的:观察三叶汤合复方甲氧那明治疗风燥犯肺型感染后咳嗽(PI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风燥犯肺型PIC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三叶汤加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B组给予三叶汤加复方甲氧那明安慰剂胶囊治疗,C组给予中药安慰剂加复方甲氧... 目的:观察三叶汤合复方甲氧那明治疗风燥犯肺型感染后咳嗽(PI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风燥犯肺型PIC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三叶汤加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B组给予三叶汤加复方甲氧那明安慰剂胶囊治疗,C组给予中药安慰剂加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3组均用药10天。观察3组治疗前后咳嗽积分、痰量积分及血清中P物质(SP)、白细胞介素-4(IL-4)浓度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A组95.0%,B组65.0%,C组70.0%,A组的总有效率高于B、C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痰量积分及咳嗽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B、C2组治疗后比较,A组的痰量积分及咳嗽积分均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3组IL-4及SP浓度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A组IL-4、SP浓度下降比B、C2组更明显(P<0.05)。结论:三叶汤合复方甲氧那明治疗风燥犯肺型PIC疗效显著,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液中SP及IL-4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后咳嗽(pIC) 风燥犯肺型 三叶汤 复方甲氧那明胶囊 p物质(sp) 白细胞介素-4(IL-4)
原文传递
银屑病患者嗜酸性粒细胞P物质及受体神经激肽/速激肽受体1水平升高 被引量:7
14
作者 左哲 王君灵 +3 位作者 张慧云 郑文娇 张泽南 何韶衡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66-970,共5页
目的研究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P物质(SP)及其受体神经激肽/速激肽受体1(NK1R)的表达。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银屑病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SP和NK1R的水平;用(0.1、1)μg/m L的蒿草花粉、梧桐花粉和尘螨过敏源粗提液刺激后,流式细胞术... 目的研究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P物质(SP)及其受体神经激肽/速激肽受体1(NK1R)的表达。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银屑病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SP和NK1R的水平;用(0.1、1)μg/m L的蒿草花粉、梧桐花粉和尘螨过敏源粗提液刺激后,流式细胞术检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SP和NK1R的水平。结果银屑病患者SP+和NK1R+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分别升高2.7倍和0.5倍,平均荧光强度分别增加1.5倍和0.2倍。此外,1μg/m L梧桐花粉过敏源粗提液刺激后,SP+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下调60%,而0.1μg/m L梧桐花粉过敏源粗提液刺激后NK1R+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升高0.6倍。结论银屑病患者血液嗜酸性粒细胞SP和NK1R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嗜酸性粒细胞 p物质(sp) 神经激肽/速激肽受体1(NK1R)
下载PDF
针刺联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不完全脊髓损伤术后膀胱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灵狄 潘军强 +3 位作者 吕雪霞 王法明 毛平安 邓珉珍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10期162-165,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不完全脊髓损伤术后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体内血清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不完全脊髓损伤术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不完全脊髓损伤术后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体内血清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不完全脊髓损伤术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生物电刺激治疗仪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刺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后比较2组单次尿量和尿管留置时间、尿动力学参数及临床疗效,检测2组血清SP和CGRP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5.10%(P <0.05)。治疗后,观察组单次尿量多于对照组,尿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2组最大尿流量、最大尿意膀胱容量、最大尿率时逼尿肌压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1),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减少(P <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最大尿流量、最大尿意膀胱容量、最大尿率时逼尿肌压均上升更明显(P <0.01),残余尿量减少更多(P <0.01)。治疗后,2组血清SP和CGR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1);观察组血清SP和CG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在盆底肌电刺激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不完全脊髓损伤术后膀胱功能障碍,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提高SP和CGRP含量,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脊髓损伤 膀胱功能障碍 针刺 盆底肌电刺激 尿动力学参数 p物质(sp)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原文传递
特应性皮炎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P物质及其受体NK1R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蕊铭 张慧云 +3 位作者 郑文娇 王君灵 张泽南 何韶衡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1-265,275,共6页
目的检测特应性皮炎(AD)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P物质(SP)和NK1受体(NK1R)的表达,并分析其在AD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集健康对照组(HC)及AD患者的外周静脉血,用尘螨、蒿草花粉和梧桐花粉过敏原粗提液刺激1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嗜... 目的检测特应性皮炎(AD)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P物质(SP)和NK1受体(NK1R)的表达,并分析其在AD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集健康对照组(HC)及AD患者的外周静脉血,用尘螨、蒿草花粉和梧桐花粉过敏原粗提液刺激1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SP和NK1R的表达。结果与HC组比较,静息状态下AD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NK1R^+细胞的比例升高了41%(P=0.001),SP^+细胞的比例减少了1.17倍(P<0.001),SP^+细胞的MFI降低了55%(P<0.001)。过敏原对HC和AD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SP及NK1R表达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AD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NK1R表达上调,提示嗜酸性粒细胞表面的NK1R可能在特应性皮炎中起重要作用;NK1R拮抗剂或阻断剂可能是治疗AD的有效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嗜酸性粒细胞 p物质(sp) NK1R 过敏原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美白程序对牙髓组织及P物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春年 武明轩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391-395,共5页
目的:观察使用半导体激光美白程序对大鼠牙髓组织的影响及其牙髓组织中P物质(SP)表达的变化。方法:将3月龄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3组,A组(n=10)不作任何处理,直接取样;B组(n=40)用半导体激光美白程序中的7 W、20 Hz、15 s连续频率、C... 目的:观察使用半导体激光美白程序对大鼠牙髓组织的影响及其牙髓组织中P物质(SP)表达的变化。方法:将3月龄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3组,A组(n=10)不作任何处理,直接取样;B组(n=40)用半导体激光美白程序中的7 W、20 Hz、15 s连续频率、C组(n=40)用7 W、20 Hz、30 s、1/2间断频率照射其上颌第一、二磨牙,于术后即刻、1 d、3 d、7 d时B、C组各处死大鼠10只;取上颌骨制作组织切片,用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牙髓组织的变化及牙髓组织中SP表达的变化。结果:B、C各组的牙髓组织充血情况均高于A组(P<0.05),B组高于C组。B、C各组牙髓组织中的P物质表达水平均高于A组(P<0.05),且从即刻组开始升高,3 d组达最高,然后开始降低;同时段内B组的SP水平高于C组(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美白程序连续频率的刺激性高于间断频率,激光照射后3 d内会使牙髓组织中疼痛递质的表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 美白程序 牙髓组织 p物质(sp)
下载PDF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液嗜酸性粒细胞NK1R水平增加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维 张慧云 +1 位作者 郑文娇 何韶衡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08-1112,1117,共6页
目的检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P物质(SP)和神经激肽/速激肽受体1(NK1R)的表达。方法收集CSU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用(0.1、1)μg/m L蒿草花粉、尘螨和梧桐花粉过敏原粗提液刺激,流式细胞术检测嗜酸性粒细... 目的检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P物质(SP)和神经激肽/速激肽受体1(NK1R)的表达。方法收集CSU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用(0.1、1)μg/m L蒿草花粉、尘螨和梧桐花粉过敏原粗提液刺激,流式细胞术检测嗜酸性粒细胞富集群中SP及NK1R的表达。结果与健康人相比,CSU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加1.2倍,NK1R+嗜酸性粒细胞上调66%,而SP+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下调40%。0.1μg/m L尘螨过敏原可诱导CSU患者NK1R的表达上调1.11倍。结论 CSU患者嗜酸性粒细胞NK1R表达上调,阻断NK1R可用于CSU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嗜酸性粒细胞 p物质(sp) 神经激肽/速激肽受体1(NK1R)
下载PDF
腹安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0例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杰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36-1737,共2页
目的:探讨腹安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用腹安汤,对照组用匹维溴胺,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浆VIP、SP水平。另... 目的:探讨腹安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用腹安汤,对照组用匹维溴胺,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浆VIP、SP水平。另选20例体检健康者作正常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VIP、SP水平在治疗组用药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组用药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安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浆中VIP、SP的分泌而达到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腹安汤 血管活性肠肽(VIp) p物质(sp)
下载PDF
旋覆代赭汤治疗脾胃虚弱型糖尿病胃轻瘫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国永 贾锐馨 +3 位作者 侯超 李玉华 张聚梅 吕秀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2231-2232,共2页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在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患者促胃肠动力作用量-效关系研究。方法:将108例脾胃虚弱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大剂量54例(一两为15.625g)和对照组剂量54例(一两为3g),对照组;治疗组药物口服旋覆代赭...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在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患者促胃肠动力作用量-效关系研究。方法:将108例脾胃虚弱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大剂量54例(一两为15.625g)和对照组剂量54例(一两为3g),对照组;治疗组药物口服旋覆代赭汤,每日1剂,连用4周。免疫组化法观察治疗前后血浆中P物质(substance P,S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nal peptide,VIP)的分布变化以及治疗前后各组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浆中SP、VIP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治疗前后各组胃电图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组间餐后正常慢波百分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覆代赭汤的促胃肠动力作用可能与血浆中SP和VIP的表达降低有密切关系,量-效关系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胃轻瘫 旋覆代赭汤 p物质(sp) 血管活性肠肽(VIp) 胃电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