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0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油橄榄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7
1
作者 宁德鲁 陆斌 +4 位作者 杜春花 李勇杰 廖永坚 张艳丽 陈海云 《经济林研究》 2010年第3期146-149,共4页
为了培植和发展云南省油橄榄种植与加工产业,在收集、整理和分析云南省80多个试验点自1964年以来从国内外引进的60多个油橄榄品种的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保存至今及新发展的油橄榄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云南省油橄榄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 为了培植和发展云南省油橄榄种植与加工产业,在收集、整理和分析云南省80多个试验点自1964年以来从国内外引进的60多个油橄榄品种的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保存至今及新发展的油橄榄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云南省油橄榄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云南省油橄榄产业如何进一步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发展现状 问题 对策 云南省
下载PDF
库源比改变对油橄榄产量及源叶光合作用的调节 被引量:36
2
作者 朱振家 姜成英 +2 位作者 史艳虎 吴文俊 陈年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6-554,共9页
【目的】研究油橄榄库源关系改变后源叶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特性和光合产物积累的长期响应特征及各项参数间的相互关系,以深化对果树库源关系改变中源叶光合作用调控机制的认识。【方法】以‘鄂植8号’油橄榄(Olea europaea L.)为试材... 【目的】研究油橄榄库源关系改变后源叶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特性和光合产物积累的长期响应特征及各项参数间的相互关系,以深化对果树库源关系改变中源叶光合作用调控机制的认识。【方法】以‘鄂植8号’油橄榄(Olea europaea L.)为试材,在初花期通过减源(摘叶)和缩库(疏花)措施处理,研究库源比改变对其产量和源叶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光合产物积累的长期影响。【结果】摘叶处理显著降低了油橄榄果实重量及坐果率;疏花处理明显提高了果实重量,但对坐果率的影响不大。库源比降低后,短期内(处理后7 d)叶片中可溶性糖、淀粉和非结构性糖含量(NSC)显著增加;源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E)显著下降,胞间CO2浓度(Ci)显著升高,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明显下降,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 P)显著下降,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显著升高。处理后30 d,3个处理间叶片中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差异消失,源叶气体交换参数Pn、Gs、E及叶绿素荧光参数ΦPSⅡ、NPQ的差异依然存在;处理后65 d,摘叶处理与对照之间大部分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消失,但疏花处理与对照间Pn、Gs、E、Ci、ΦPSⅡ等参数的差异依然存在;处理后125 d,摘叶处理叶片中可溶性糖、淀粉和非结构性糖含量及大部分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均显著低于对照,而疏花处理ΦPSⅡ依然显著低于对照,Ci依然显著高于对照。库源比改变125 d后,Gs与Pn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E、Fm和ΦPSII与Pn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Ci、NSC与Pn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库源比降低后源叶Pn的下降不能只归结于光合产物的直接反馈抑制,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下降可能是长期响应过程中Pn下降的主要原因。减源处理能在短期内提高油橄榄叶片光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库源关系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光合产物
下载PDF
国内初榨橄榄油品质特性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钟诚 王兴国 +3 位作者 金青哲 薛雅琳 林家永 张东生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5-38,共4页
摘要:以国内种植的油橄榄为原料,研究了油橄榄品种、成熟度以及堆放时间对初榨橄榄油脂肪酸组成、酸值、过氧化值及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油橄榄的初榨橄榄油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差异较大,油酸含量范围65.85%-80.08%,... 摘要:以国内种植的油橄榄为原料,研究了油橄榄品种、成熟度以及堆放时间对初榨橄榄油脂肪酸组成、酸值、过氧化值及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油橄榄的初榨橄榄油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差异较大,油酸含量范围65.85%-80.08%,亚油酸含量范围2.61%-17.18%;初榨橄榄油的酸值随油橄榄成熟度的升高而降低,其中鄂植8号酸值(KOH)从0.35mg/g下降到O.26mg/g;紫果的初榨橄榄油过氧化值低于青红果和红果;油橄榄堆放时间延长会使初榨橄榄油的过氧化值略有增加,而酸值的增加程度因品种而异。不同形式的油橄榄初榨橄榄油在风味上均能很好地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初榨橄榄油 品质 风味 电子鼻
下载PDF
油橄榄果生长与成熟过程中油脂的合成 被引量:26
4
作者 程子彰 贺靖舒 +4 位作者 占明明 黄乾明 苏光灿 胡伟 陈华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3-131,共9页
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综述油橄榄果在生长、成熟过程中油脂合成的规律,并初步探讨油橄榄果中独特脂肪酸组成的原因,为确定油橄榄果的最佳收获时期和从遗传上对油橄榄在生化、营养上定向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油橄榄 橄榄油 脂肪酸 三酰基甘油 油脂合成
下载PDF
我国油橄榄果及初榨橄榄油品质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张东 薛雅琳 +2 位作者 朱琳 徐冉 柴杰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8-93,共6页
研究了我国8个品种包括鄂植8、城固32、皮削利、莱星、佛奥、阿贝奎纳、皮瓜尔和奇迹油橄榄果及初榨橄榄油的品质。油橄榄果成熟指数介于2.28~6.44,果实纵径和横径分别为15.53~27.18 mm、11.09~19.93 mm,果质量为0.92~5.59 g,果肉率为78... 研究了我国8个品种包括鄂植8、城固32、皮削利、莱星、佛奥、阿贝奎纳、皮瓜尔和奇迹油橄榄果及初榨橄榄油的品质。油橄榄果成熟指数介于2.28~6.44,果实纵径和横径分别为15.53~27.18 mm、11.09~19.93 mm,果质量为0.92~5.59 g,果肉率为78.08%~86.82%,含水率为42.39%~63.23%,含油率为15.11%~30.55%。8个品种橄榄油的饱和脂肪酸为14.72%~18.41%,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分别为63.93%~80.79%、3.29%~20.03%。橄榄油主要脂肪酸为油酸(62.47%~79.28%)、棕榈酸(11.41%~15.06%)以及亚油酸(2.60%~19.09%)。主要甘油三酯分别为OOO(24.73%~48.24%)、POO(19.25%~27.91%)、LOO(6.63%~21.03%)以及POL+SLL(3.14%~12.99%)。α-生育酚含量为126.18~292.77 mg/kg,β-生育酚与δ-生育酚均不超过10 mg/kg,γ-生育酚分布于8.85~42.50 mg/kg之间。角鲨烯含量为2 709.7~7 856.5 mg/kg;城固32甾醇总量最高,接近3 00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果 初榨橄榄油 成熟指数 含油率 脂肪酸组成 甘油三酯组成
下载PDF
我国木本油料发展现状分析与供需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严茂林 张洋 吴成亮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共6页
近年来,我国食用油自给率始终低于40%,对外依存度过高,国家食用油安全问题形势严峻,耕地红线的制约与木本油料的独特优势,使得发展木本油料成为提高我国食用油自给率的最优解。以油茶、核桃、油橄榄为例,利用宏观数据,从供需两端分析了... 近年来,我国食用油自给率始终低于40%,对外依存度过高,国家食用油安全问题形势严峻,耕地红线的制约与木本油料的独特优势,使得发展木本油料成为提高我国食用油自给率的最优解。以油茶、核桃、油橄榄为例,利用宏观数据,从供需两端分析了我国木本油料的发展现状,进一步量化了食用木本油在总体食用植物油中的占比并分析了木本油供需不匹配的原因。研究发现:截至2017年,我国木本油的总供给量在食用植物油总供给量中的占比为4.02%,总需求量在食用植物油总消费量中的占比也仅为3.00%,而且木本油料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供需占比低、空间不匹配,重建设轻管理、缺良种单产低,传统思维影响大、消费结构不合理,企业低效竞争、产品建设不强等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木本油料、积极引导居民消费,强化科技支撑、进行精细化管理,企业加强交流与合作、拓宽产品深加工链等建议,旨在促进我国木本油料产业的发展,提升本土木本油在食用油中的比重,保障国家粮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油料 木本油 发展现状 供需分析 油茶 核桃 油橄榄
下载PDF
油橄榄品种表型性状的多样性 被引量:25
7
作者 吴开志 肖千文 +2 位作者 贾瑞芬 刘盖 金银春 《经济林研究》 2008年第2期48-52,共5页
为筛选油橄榄优良基因型,以便进一步开展油橄榄遗传改良工作,对四川青川县10个油橄榄品种的14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油橄榄表型性状遗传变异丰富,各项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17.59%,叶形指数、核形指数、果形指数、叶柄... 为筛选油橄榄优良基因型,以便进一步开展油橄榄遗传改良工作,对四川青川县10个油橄榄品种的14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油橄榄表型性状遗传变异丰富,各项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17.59%,叶形指数、核形指数、果形指数、叶柄长和花序长是油橄榄品种鉴别与优树选择的重要特征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从样本相关矩阵出发,提出了5个反映油橄榄表型的主成分;经系统聚类,把10个品种大致聚为3类。10个油橄榄品种的表型变异与其地理来源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品种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品种和成熟度的油橄榄果表型性状与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分析 被引量:26
8
作者 闫辉强 后春静 +3 位作者 马君义 邓煜 王茜 金凤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5-111,共7页
以甘肃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大堡油橄榄品种示范园的4个不同品种不同成熟度的油橄榄果为原料,测定果实的果形指数、单果质量、水分含量、干基含油率和鲜果出油率。利用压榨法提取橄榄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单品种油样中主要脂肪... 以甘肃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大堡油橄榄品种示范园的4个不同品种不同成熟度的油橄榄果为原料,测定果实的果形指数、单果质量、水分含量、干基含油率和鲜果出油率。利用压榨法提取橄榄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单品种油样中主要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其品质。结果表明:4种油橄榄果实单果质量为0. 81~4. 6 g、水分含量为53. 19%~68. 03%、果形指数为1. 12~1. 73,各品种间果实性状参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豆果的干基含油率在第4成熟度达到最大值,为41. 00%;皮瓜尔、柯尼卡和小苹果干基含油率在第5成熟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3. 56%、43. 03%和48. 17%。豆果的最适采收期在第4成熟度,而皮瓜尔、柯尼卡和小苹果的最适采收期在第5成熟度;不同成熟度的4个单品种橄榄油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存在差异,其主要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分别为油酸62. 73%~76. 03%、亚油酸4. 12%~13. 47%、棕榈酸12. 91%~16. 79%、硬脂酸0. 42%~5. 27%,油酸/亚油酸和MUFA/PUFA比值的均值及其变化范围分别为柯尼卡16. 57(14. 96~17. 27)和14. 35(13. 65~14. 85)、皮瓜尔13. 60(11. 64~14. 68)和11. 98(10. 72~12. 86)、小苹果12. 47(7. 41~17. 84)和11. 47(7. 05~16. 17)、豆果6. 31(4. 66~8. 37)和6. 21(4. 66~7. 97),该比值存在品种间差异,可作为单品种橄榄油鉴别的依据;橄榄油脂肪酸组成的主成分分析表明,油酸、亚油酸、硬脂酸、棕榈烯酸、花生烯酸对橄榄油品质的影响最大,4个单品种橄榄油中柯尼卡的品质最好,其次为皮瓜尔、小苹果和豆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品种 成熟度 表型性状 脂肪酸
下载PDF
Olive oil consumption an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被引量:24
9
作者 Nimer Assy Faris Nassar +1 位作者 Gattas Nasser Maria Grosovsk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5期1809-1815,共7页
The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s(NAFLD)derive from their potential to progress to fibrosis and cirrhosis.Inappropriate dietary fat intake,excessive intake of soft drinks,insulin resistan... The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s(NAFLD)derive from their potential to progress to fibrosis and cirrhosis.Inappropriate dietary fat intake,excessive intake of soft drinks,insulin resistance and increased oxidative stress results in increased free fatty acid delivery to the liver and increased hepatic triglyceride(TG)accumulation.An olive oil-rich diet decreases accumulation of TGs in the liver,improves postprandial TGs,glucose and glucagonlike peptide-1 responses in insulin-resistant subjects, and upregulates glucose transporter-2 expression in the liver.The principal mechanisms include:decreased nuclear factor-kappaB activation,decreas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oxidation,and improved insulin resistance by reduced production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tumor necrosis factor,interleukin-6)and improvement of jun N-terminal kinase-mediated phosphorylation of 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Mediterranean diet is derived from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ainly from olive oil.In this review,we describe the dietary sources of the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the composition of olive oil,dietary fa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insulin resistance and postprandial lipid and glucose responses in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that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live oil and NAFLD,and the mechanism by which olive oil ameliorates fatty liver,and we discuss future perspecti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r steatosis Fatty liver olive oil Fatty acids Monounsaturated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LIPIDS Oleic aci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下载PDF
Olive leaf extract inhibits lead poisoning-induced brain injury 被引量:21
10
作者 Yu Wang Shengqing Wang +3 位作者 Wenhui Cui Jiujun He Zhenfu Wang Xiaolu Y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2期2021-2029,共9页
Olive leaves have an antioxidant capacity, and olive leaf extract can protect the blood, spleen and hippocampus in lead-poisoned mice.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effects of olive leaf extract on lead-induced b... Olive leaves have an antioxidant capacity, and olive leaf extract can protect the blood, spleen and hippocampus in lead-poisoned mice.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effects of olive leaf extract on lead-induced brain injury.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determine whether olive leaf extract can inhibit lead-induced brain injury, and whether this effect is associated with antioxidant capacity. First, we established a mouse model of lead poisoning by continuous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f lead acetate for 30 days. Two hours after successful model establishment, lead-poisoned mice were given olive leaf extract at doses of 250, 500 or 1 000 mg/kg daily by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for 50 days. Under th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olive leaf extract attenuated neuronal and capillary injury and reduced damage to organelles and the matrix around the capillaries in the frontal lobe of the cerebral cortex in the lead-poisoned mice. Olive leaf extract at a dose of 1 000 mg/kg had the greatest protective effect. Spectrophotometry showed that olive leaf extract significantly in- creased the activitie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catalase, alkaline phosphatase and acid phes- phatase, while it reduced malondialdehyde content,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Furthermore,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revealed that olive leaf extract dose-dependently decreased Bax protein expression in the cerebral cortex of lead-poisoned mice.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olive leaf extract can inhibit lead-induced brain injury by increasing antioxidant capacity and reducing apop- t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regener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live leaf extract lead brain injury SUPEROXIDEDISMUTASE CATALASE alkaline phosphatase acid phosphatase MALONDIALDEHYDE apoptosis neu-ropathology grants-supported paper NEUROREGENERATION
下载PDF
橄榄油加工废弃物中的活性成分及其综合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1
作者 刘娜 白万明 +3 位作者 韩锐 张瑞 孔维宝 白小勇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4-88,共5页
在橄榄油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富含生物活性物质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均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橄榄油加工废弃物的高值化综合开发利用是实现油橄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结合国内... 在橄榄油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富含生物活性物质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均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橄榄油加工废弃物的高值化综合开发利用是实现油橄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结合国内外研究报道,总结了橄榄油加工废弃物中的活性成分及其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旨在为橄榄油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可行思路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加工废弃物 果渣 废液 活性成分 综合利用
下载PDF
2004/2005年冬季连江县低温考察和橄榄树冻害指标初探 被引量:21
12
作者 蔡文华 陈惠 +1 位作者 李文 张辉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6年第3期200-203,209,共5页
通过对浦东农场两个山坡地晴天的低温考察得出:相对高差小于50m的山坡,最大的逆温出现在坡顶;相对高差为80m的山坡,最大的逆温出现的坡位约为相对高差的0.88倍处。从坡底到最大逆温效应出现的坡位,最低气温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升高。2004/2... 通过对浦东农场两个山坡地晴天的低温考察得出:相对高差小于50m的山坡,最大的逆温出现在坡顶;相对高差为80m的山坡,最大的逆温出现的坡位约为相对高差的0.88倍处。从坡底到最大逆温效应出现的坡位,最低气温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升高。2004/2005年冬季低温,浦东农场海拔44m以下的橄榄树全部受冻,海拔越低,冻害越严重;68-85m处的橄榄树基本都未受冻,这是坡地逆温影响所致。据对14个考察点附近的橄榄树冻害调查资料和相应的低温资料进行初步分析,得出:当最低气温低于2.0℃时,橄榄树叶片受冻;当最低气温低于2.7℃时,橄榄树末一枝条受冻;当最低气温低于3.0℃时,橄榄树末二枝条受冻,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橄榄的发展、布局和防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 低温考察 冻害调查 指标分析
下载PDF
野生青果的防腐作用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傅遍红 周小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7年第1期92-94,共3页
本文对野生青果的药用成分进行了鉴定及制备,证明了该成分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并同常用的合成防腐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的防腐性能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青果 橄榄 抑菌作用 综合利用
下载PDF
初榨橄榄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鉴定 被引量:18
14
作者 钟诚 薛雅琳 +3 位作者 王兴国 张东 张东生 徐冉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7-82,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分离鉴定了陇南市武都初榨橄榄油和西班牙特级初榨橄榄油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在7个不同品种油橄榄的国产初榨橄榄油中共鉴定出86种化合物,主要是C6的醛和醇,以及它们相应的酯,还...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分离鉴定了陇南市武都初榨橄榄油和西班牙特级初榨橄榄油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在7个不同品种油橄榄的国产初榨橄榄油中共鉴定出86种化合物,主要是C6的醛和醇,以及它们相应的酯,还有一些烯烃和萜烯类化合物.其中(E)-2-己烯醛相对质量分数为7.14% ~ 46.22%;在6个西班牙特级初榨橄榄油中共鉴定出101种化合物,其中(E)-2-己烯醛质量分数(1.76%~5.25%)低于国产初榨橄榄油,而(Z)-乙酸-3己烯酯(7.53%~13.76%)和(E)-2-十二碳烯(5.47%~34.75%)相对质量分数较高.试验结果还表明,初榨橄榄油挥发性风味成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油橄榄品种和产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初榨橄榄油 顶空-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性化合物
下载PDF
不同品种及成熟度橄榄油中角鲨烯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耿树香 宁德鲁 +2 位作者 张艳丽 陈海云 李勇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9-81,共3页
以云南引种的13个不同品种及8个不同成熟度的油橄榄果为原料,通过索氏抽提法提取其粗脂肪,再以气-质联用法定性定量分析该粗脂肪中角鲨烯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13个不同品种橄榄油中,城固32角鲨烯含量最高,莱星含量最低;不同成熟度的3... 以云南引种的13个不同品种及8个不同成熟度的油橄榄果为原料,通过索氏抽提法提取其粗脂肪,再以气-质联用法定性定量分析该粗脂肪中角鲨烯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13个不同品种橄榄油中,城固32角鲨烯含量最高,莱星含量最低;不同成熟度的3个品种(城固32、佛奥和阿斯),橄榄油随成熟度提高,角鲨烯含量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橄榄油 角鲨烯 气相色谱-质谱 测定
下载PDF
普通橄榄和清橄榄果实游离氨基酸差异成分与谷氨酰胺代谢 被引量:19
16
作者 彭真汾 叶清华 +2 位作者 王威 谢倩 陈清西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29-236,共8页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技术测定普通橄榄‘长营’和清橄榄‘清榄1号’果实游离氨基酸的差异成分并对其代谢进行分析,为研究氨基酸在普通橄榄和清橄榄风味贡献上的差异提供依据。通过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投影...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技术测定普通橄榄‘长营’和清橄榄‘清榄1号’果实游离氨基酸的差异成分并对其代谢进行分析,为研究氨基酸在普通橄榄和清橄榄风味贡献上的差异提供依据。通过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投影判别分析和显著性分析确定差异成分,并进行对象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普通橄榄‘长营’和清橄榄‘清榄1号’果实中游离氨基酸成分存在差异,差异氨基酸为呈甜味的丝氨酸(Ser)、谷氨酰胺(Gln)和呈鲜味的谷氨酸(Glu),且三者均以‘清榄1号’含量居高,使‘清榄1号’Ser、Gln和Glu对风味的贡献大于‘长营’,与其鲜食品质一致,其中2 个品种平均含量排名为Glu>Gln>Ser,差异倍数排名为Ser>Gln>Glu,综合2个指标以Gln为重要氨基酸;‘长营’Gln含量与天冬酰胺合成酶(asparaginesynthetase,AS)呈显著(P<0.05)负相关(r=-0.792),与可溶性糖呈显著(P<0.05)负相关(r=-0.711),与蔗糖和还原糖相关性不显著(P>0.05),‘清榄1号’Gln含量与AS活性相关性不显著(P>0.05),与蔗糖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r=0.953),与可溶性糖呈显著(P<0.05)正相关(r=0.791),与还原糖呈显著(P<0.05)负相关(r=-0.780),2 种橄榄Gln含量与其代谢酶和糖类的相关性存在差异;综上揭示了游离氨基酸对普通橄榄和清橄榄风味贡献存在差异,特别是Gln对2类橄榄的影响且其可能通过调控AS活性和糖代谢来实现对其含量的调控进而影响果实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差异氨基酸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不同插穗处理对油橄榄温床扦插生根率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陈炜青 姜成英 +3 位作者 吴文俊 赵梦炯 吴平 梁丹丹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63,共4页
为了提高油橄榄扦插育苗的生根率,缩短育苗周期,降低育苗成本,采用温床和冷床两种扦插苗床,就不同粗度与长度和带侧枝及与不带侧枝的插穗对油橄榄扦插育苗生根率的影响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以油橄榄扦插温床育苗的育苗周期比常规... 为了提高油橄榄扦插育苗的生根率,缩短育苗周期,降低育苗成本,采用温床和冷床两种扦插苗床,就不同粗度与长度和带侧枝及与不带侧枝的插穗对油橄榄扦插育苗生根率的影响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以油橄榄扦插温床育苗的育苗周期比常规扦插短,插后40d就可生根,且生根率高达91.0%以上;以粗为0.4~0.6cm、长为13~15 cm的带侧枝条小枝作插穗,扦插前用100 mg/L的吲哚丁酸浸泡2 h的扦插生根率为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温床 扦插 生根率
下载PDF
武都主栽油橄榄品种的果实品质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孔维宝 李万武 +6 位作者 邢文黎 董妙音 韩锐 赵维 白万明 白小勇 张继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7-92,共6页
分析了甘肃省武都区主栽的佛奥、莱星、皮削利、鄂植8号、科拉蒂、皮瓜尔和柯基等7个品种油橄榄的果实品质。结果表明,测试品种的果实单重为0.98~6.29 g,果肉含量为70.63%~83.90%,含水量为51.59%~71.27%,果形指数为1.34~1.89,各品种间... 分析了甘肃省武都区主栽的佛奥、莱星、皮削利、鄂植8号、科拉蒂、皮瓜尔和柯基等7个品种油橄榄的果实品质。结果表明,测试品种的果实单重为0.98~6.29 g,果肉含量为70.63%~83.90%,含水量为51.59%~71.27%,果形指数为1.34~1.89,各品种间的果重和果形参数存在显著性差异;果肉干基油脂含量在43.44%~57.50%之间,主要脂肪酸含量为油酸〉棕榈酸〉亚油酸〉硬脂酸〉棕榈油酸;果实中总叶绿素含量为47.74~191.39μg/g,类胡萝卜素为9.75~50.25μg/g;果实纯水提取物中的总黄酮含量较60%乙醇提取物中的高,而后者的总多酚和总皂苷含量较纯水提取物高,各品种果实黄酮、多酚和皂苷的含量总体差异较大。综合果实品质分析认为,皮瓜尔适合作为果用品种,其他6个品种具备优良油用品种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主栽品种 果实品质 活性成分
下载PDF
国家储备林项目经济收益渠道分析——以甘肃省陇南市为例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宇昂 肖彤宇 王旭 《森林防火》 2022年第2期110-113,共4页
国家储备林建设周期长,贷款额度高,生态效益高,商品材前期收益不足以偿还贷款,前期还款收益来源设计及分析是规划及可行性研究的重点。以陇南市为例,分析了全国及甘肃省木材生产情况、全国碳交易情况以及陇南市特色产业市场情况,为国家... 国家储备林建设周期长,贷款额度高,生态效益高,商品材前期收益不足以偿还贷款,前期还款收益来源设计及分析是规划及可行性研究的重点。以陇南市为例,分析了全国及甘肃省木材生产情况、全国碳交易情况以及陇南市特色产业市场情况,为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储备林 木材 碳汇 油橄榄 经济收益渠道
下载PDF
橄榄星室木虱的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佘春仁 潘蓉英 蔡美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77-182,共6页
记述橄榄星室木虱PseudophacopteroncanariumYangetLi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天敌种类和药剂防治试验。此虫在福州一年发生7~9代,第一代成虫始见于4月下旬,世代重叠明显,一年中的7月上旬至9月上旬先后出现三个成虫高峰,而以9月上... 记述橄榄星室木虱PseudophacopteroncanariumYangetLi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天敌种类和药剂防治试验。此虫在福州一年发生7~9代,第一代成虫始见于4月下旬,世代重叠明显,一年中的7月上旬至9月上旬先后出现三个成虫高峰,而以9月上旬的成虫数量最多。药剂防治试验表明,20%灭扫利防效最好,喷药后第2d药效达96.5%;其次是10%溴氟菊酯,喷药后第2d药效达到93.8%;此外,2.5%敌杀死、40%氧化乐果与80%敌敌畏等药效也在81%~90%。天敌种类繁多,诸如瓢虫、草岭、郭公虫、蜘蛛与捕食螨等。尤以瓢虫的种类和数量都相当多,在抑制橄榄星室木虱的种群消长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研究工作还包括首次引用绿僵菌属(Metarhizium)于橄榄星室木虱之防治,开辟了该虫防治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星室木虱 橄榄害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