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引导下冠状缝前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屈浙 王东 +4 位作者 张金峰 田军 宋春旺 檀浩鹏 李建华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805-808,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冠状缝前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立体定向...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冠状缝前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观察组予以CT引导下冠状缝前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手术疗效、再次出血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再出出血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冠状缝前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与偏瘫恢复时间,有助于保护患者正常脑组织,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冠状缝前入路 神经内镜 血肿清除术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特点与疗效评估 被引量:10
2
作者 单体华 李宏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18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特点与疗效。方法: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手术相关指标、EQ-5D生存...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特点与疗效。方法: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手术相关指标、EQ-5D生存质量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EQ-5D生存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确切,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 开颅血肿清除术
下载PDF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兴河 冯三平 +5 位作者 韩志光 李起超 华红果 韩莹 赵建华 冯继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19期2913-2917,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采用神经内镜治疗为试验组,脑室外引流术治疗34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血肿清除率,手术情况及预后。结果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及再出血发生率低于...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采用神经内镜治疗为试验组,脑室外引流术治疗34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血肿清除率,手术情况及预后。结果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及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复查脑CT,计算血肿清除率,试验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清除率>90%(基本完全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动态监测2组脑CT结果显示,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组患者血肿体积均明显缩小,且试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但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试验组预后优良率为70.83%,死亡率为4.17%;对照组分别为46.67%、10%,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具有创伤小、血肿清除率高、预后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出血 高血压 神经内镜
下载PDF
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黄朝阳 谢伟 曹志恺 《广州医药》 2018年第5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10月—2018年4月我院接诊的20例垂体瘤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观察组...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10月—2018年4月我院接诊的20例垂体瘤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住院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效果(包括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手术前后血清内分泌指标变化情况(包括GH、PRL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手术效果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神经导航辅助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疗效显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可明显改善患者内分泌指标,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神经导航 神经内镜
下载PDF
神经内镜治疗迟发特发性中脑导水管狭窄脑积水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郭文龙 詹升全 +3 位作者 王鹏 周东 唐凯 秦琨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70-673,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ETV)对迟发特发性中脑导水管狭窄(Late—onset idiopathic aqueduct stenosis,LIAS)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5例LIAS患者,...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ETV)对迟发特发性中脑导水管狭窄(Late—onset idiopathic aqueduct stenosis,LIAS)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5例LIAS患者,在神经内镜下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治疗,并利用MRI、临床症状、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在术前和术后对患者进行评估、比较分析,了解LIAS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神经内镜治疗效果。结果15例LIAS患者术前MRI均有可见的中脑导水管狭窄或梗阻,侧脑室和第三脑室扩大,脑组织相对萎缩,无室管膜下渗出;术后3个月MRI显示第三脑室底造瘘口通畅,脑室缩小。MoCA、临床症状评估显示术后3个月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所有病人利用Odom评价标准进行调查,显示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度高。结论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可明显改善LIAS患者的认知功能和临床症状,注意不应该把此类患者定义为静止性脑积水进行保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第三脑室底造瘘术 迟发特发性中脑导水管狭窄
原文传递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中鞍底支撑 被引量:5
6
作者 赵新虎 张溢华 +4 位作者 王昊 贺绪智 梁鸿 徐伦山 许民辉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443-446,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时颅底重建时不同鞍底支撑物的临床特点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经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治疗的50例垂体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两组患者的性...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时颅底重建时不同鞍底支撑物的临床特点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经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治疗的50例垂体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内分泌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切除肿瘤过程中采取双鼻孔经鼻蝶窦入路内镜下操作技术,结合4B暴露技术和"假包膜外切除"技术,根据颅底重建时采用鞍底支撑物的不同,随机分为纳吸绵支撑组和纱条支撑组各25例。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纳吸绵支撑组无需拔除填塞物,但需在门诊行鼻腔清理;纱条支撑组5 d左右拔除鼻腔填塞物。鼻部舒适度评估:纳吸绵支撑组优于纱条支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蝶窦脂肪+纳吸绵填塞以及碘仿纱条填塞,两种鞍底支撑物在术后早期可抵抗来自于鞍底腹侧脑脊液搏动等对颅底薄弱重建物的冲击,均是重要的鞍底重建辅助技术。但碘仿纱条填塞作为支撑物会增加患者不适感,应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鞍底支撑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神经内镜 经蝶窦手术 鞍底重建 纳吸绵
下载PDF
导水管梗阻所致巨大脑室脑积水的内镜治疗 被引量:5
7
作者 郑佳平 梁晖 +2 位作者 陈国强 肖庆 冯增伟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1-444,共4页
目的探讨导水管梗阻所致巨大脑室脑积水手术治疗的指征及并发症预防。方法神经内镜下共治疗32例巨大脑室脑积水患者,其中25例行经额入路第三脑室底造瘘术,1例行经额小脑上池囊肿造瘘术,5例行枕下入路内镜下后颅窝囊肿切除、囊腔枕大... 目的探讨导水管梗阻所致巨大脑室脑积水手术治疗的指征及并发症预防。方法神经内镜下共治疗32例巨大脑室脑积水患者,其中25例行经额入路第三脑室底造瘘术,1例行经额小脑上池囊肿造瘘术,5例行枕下入路内镜下后颅窝囊肿切除、囊腔枕大池造瘘,1例行经枕下入路导水管成形术。结果术后随访1—4年,32例具有行走不稳、尿失禁、智商下降、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的患者中,26例症状明显改善,6例症状未继续进展。6例术前存在高颅压症状患者术后症状改善,除1例出现硬膜下积液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巨大脑室脑积水并非内镜手术治疗禁忌,凡影像检查确定为导水管梗阻所致的巨大脑室脑积水,均应积极手术治疗,改进手术方法可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脑积水 神经内镜 脑导水管 梗阻性
原文传递
导航内镜下经鼻齿状突切除术治疗颅底凹陷畸形 被引量:2
8
作者 余勇 胡凡 +6 位作者 张晓彪 葛俊琦 顾烨 谢涛 王学建 姜晓幸 蒋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37-442,共6页
目的介绍于神经导航引导下单纯内镜下经鼻腔行齿状突切除术治疗颅底凹陷畸形的手术方式,阐明与传统经口腔入路相比较的优势。方法自2009年9月-2010年2月共对2例先天性颅底凹陷畸形患者施行神经导航内镜下经鼻腔入路齿状突切除手术,其中... 目的介绍于神经导航引导下单纯内镜下经鼻腔行齿状突切除术治疗颅底凹陷畸形的手术方式,阐明与传统经口腔入路相比较的优势。方法自2009年9月-2010年2月共对2例先天性颅底凹陷畸形患者施行神经导航内镜下经鼻腔入路齿状突切除手术,其中例2同期接受经后路枕颈固定融合术。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17分法)系统评价手术前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变化。结果患者均于麻醉清醒后早期拔除气管插管,次日即可经口进食。术后头部CT重建和MRI扫描显示,硬脊膜压迫完全解除,减压效果满意。例2患者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经腰椎穿刺引流10d治愈;术后无一例发生伤口感染。随访24个月以上,神经功能恢复良好,JOA评分分别从术前的12和8分恢复至最近一次随访的17和15分。结论于神经导航内镜下经鼻腔行齿状突切除术可以成功解除颅底凹陷畸形对延髓颈髓的压迫。相对于传统的经口腔入路,其微创优势包括改善术中视野、减轻舌体水肿、减少牙齿损伤、避免长时间插管或气管切开、无需鼻胃管营养,以及不影响术后发声功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 先天畸形 颅骨切开术 神经内窥镜检查
下载PDF
脑室铸型血肿的软性神经内镜治疗
9
作者 焦永辉 肖庆 +7 位作者 王林 王晓松 郑佳平 孙基栋 黄乙洋 郭宇鹏 王宁 陈国强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6年第6期694-697,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软性神经内镜治疗脑室铸型血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6年1月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软性神经内镜治疗11例脑室铸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手术时间、术后脑室外引流时间,额外的脑脊液分流手术,术后3个月... 目的探讨应用软性神经内镜治疗脑室铸型血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6年1月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软性神经内镜治疗11例脑室铸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手术时间、术后脑室外引流时间,额外的脑脊液分流手术,术后3个月结果和相关并发症。结果在发病后第4天和第5天接受软性神经内镜手术的2例患者需要随后的脑脊液分流手术。相比之下,在发病当天接受内镜手术的9例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因为纤维粘连导致继发性梗阻,需要额外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术后3个月,所有6例mRS评分为2~3分的患者符合以下标准:初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高于8分,在发病当天接受软性神经内镜手术,并且脑室外引流时间小于4d。结论使用软性神经内镜早期干预和术后短时间脑室外引流对于脑室铸型血肿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神经内镜 脑室铸型血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