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古族长调演唱方法新探 被引量:5
1
作者 朝鲁 哈森塔娜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2-144,共3页
 蒙古族长调是一种独特的演唱形式,以优美舒缓的旋律和雄浑壮阔的格调构成深邃的意境,无愧为蒙古族音乐之魂。但是,蒙古族长调的演唱方法至今仍处于自然的摸索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的演唱方法教学理论体系,探索蒙古族长调的科学...  蒙古族长调是一种独特的演唱形式,以优美舒缓的旋律和雄浑壮阔的格调构成深邃的意境,无愧为蒙古族音乐之魂。但是,蒙古族长调的演唱方法至今仍处于自然的摸索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的演唱方法教学理论体系,探索蒙古族长调的科学演唱方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长调 演唱形式 演唱方法 教学理论体系 音乐
下载PDF
蒙古族长调民歌马尾胡琴伴奏艺术的调性自洽与类型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劲盛 佟占文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3期99-106,共8页
蒙古族长调民歌马尾胡琴伴奏艺术是蒙古族传统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现象。马尾胡琴在为长调伴奏中,在自身乐器法和演奏法的基础上,结合长调民歌的音域、调式、音列以及歌者的嗓音条件、演唱场域和仪式氛围等,逐渐形成了调性自洽,最终... 蒙古族长调民歌马尾胡琴伴奏艺术是蒙古族传统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现象。马尾胡琴在为长调伴奏中,在自身乐器法和演奏法的基础上,结合长调民歌的音域、调式、音列以及歌者的嗓音条件、演唱场域和仪式氛围等,逐渐形成了调性自洽,最终确定了马尾胡琴类乐器的演奏技法特证和长调的调性特证。对分布于蒙古高原各地的蒙古族长调马尾胡琴伴奏艺术的多种类型的梳理和对其调式自洽的解析,可以一窥蒙古族传统音乐多元文化系统的内在机理和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长调 马头琴 调性自洽 伴奏艺术 技法特征
下载PDF
金色圣山 无字丰碑——悼念蒙古族长调大师宝音德力格尔 被引量:1
3
作者 乌兰杰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7-14,共8页
一颗巨星陨落了! 2013年5月22日上午8点10分,我最敬重的宝音德力格尔老师与世长辞!她是蒙古族长调民歌一代宗师,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长调风格流派的主要奠基者,内蒙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内蒙古草原游牧文化的一颗巨星……宝... 一颗巨星陨落了! 2013年5月22日上午8点10分,我最敬重的宝音德力格尔老师与世长辞!她是蒙古族长调民歌一代宗师,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长调风格流派的主要奠基者,内蒙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内蒙古草原游牧文化的一颗巨星……宝音德力格尔走完了她80年的人生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长调 宝音德力格尔 艺术教育家
下载PDF
在视听盛宴中追忆千古马背文化——大型全景式综艺演出《千古马颂》音乐特色分析
4
作者 路广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94-97,共4页
《千古马颂》以马为叙事核心,讲述了蒙古民族与马相遇、相识、相伴、不离不弃、生死与共的情感历程。该剧以天、地、人、马的寓意为逻辑架构,分为:序"天降神驹"、第一幕"人马情缘"、第二幕"马背家园"、... 《千古马颂》以马为叙事核心,讲述了蒙古民族与马相遇、相识、相伴、不离不弃、生死与共的情感历程。该剧以天、地、人、马的寓意为逻辑架构,分为:序"天降神驹"、第一幕"人马情缘"、第二幕"马背家园"、第三幕"马背传奇"、尾声"千古马颂"五部分。可见,字字紧扣主题。作为一部综艺演出,音乐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针对《千古马颂》的音乐部分谈一点个人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日汀多 节奏 审美特征 审美心理
下载PDF
宝音德力格尔对蒙古族长调(乌日汀哆)发展的贡献
5
作者 赵红柔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20-24,共5页
民族音乐文化大师宝音德力格尔以她神奇的艺术魅力和伟大的人格精神,为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发展竖立了不朽的丰碑。宝音德力格尔以她天才、奇妙、淳朴、执着、炽热的歌声,传播、发展和弘扬了蒙古族乌日汀哆,她通过演唱、教学及社会活动... 民族音乐文化大师宝音德力格尔以她神奇的艺术魅力和伟大的人格精神,为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发展竖立了不朽的丰碑。宝音德力格尔以她天才、奇妙、淳朴、执着、炽热的歌声,传播、发展和弘扬了蒙古族乌日汀哆,她通过演唱、教学及社会活动,用一生去实践这一历史使命。宝音德力格尔作为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的特聘客座教授,为学院的民族音乐教育事业创造了辉煌的业绩。由她执教的“呼伦贝尔学院蒙古族民歌演唱大专班”被专家誉为我国在普通高校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长调 演唱风格 曲目体系 传承方式 人格魅力
下载PDF
音乐创作与理论研究的融合——李世相蒙古族民歌研究的途径及成果
6
作者 张鑫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86-94,共9页
李世相对蒙古族民歌的研究,基于长调民歌与短调民歌的音乐形态与演唱技巧特点,并结合蒙古族音乐发展的历史,融入了个人的长期音乐创作积累与理论探索的真知灼见。通过对蒙古族民歌的历史渊源、风格流变、旋律特征、结构特点、调式特点... 李世相对蒙古族民歌的研究,基于长调民歌与短调民歌的音乐形态与演唱技巧特点,并结合蒙古族音乐发展的历史,融入了个人的长期音乐创作积累与理论探索的真知灼见。通过对蒙古族民歌的历史渊源、风格流变、旋律特征、结构特点、调式特点、艺术特色等方面的深入探索,使其形成一套多维度、多层面的蒙古族民歌理论研究体系,对不少致力于对蒙古族音乐文化进行研究与蒙古族音乐创作的学者和艺术家,均有重要的启迪的意义。本文以李世相的理论著述《蒙古族长调民歌概论》与《蒙古族短调民歌研究》为例,对李世相蒙古族民歌的学术思想与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尽可能全面准确地对其意义与贡献进行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世相 蒙古族长调民歌 短调民歌 研究 评述
下载PDF
蒙古族长调的传承与保护 被引量:11
7
作者 博特乐图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42-52,共11页
内蒙古各地长调民歌曲目的传承情况并不乐观,而且其传承情况因地而"异"。长调民歌的式微,不仅表现在曲目的流失和歌手的减少等方面,而且表现在与牧民现实生活的脱离、社会观念与价值观的改变、技艺与风格的变异等一系列问题... 内蒙古各地长调民歌曲目的传承情况并不乐观,而且其传承情况因地而"异"。长调民歌的式微,不仅表现在曲目的流失和歌手的减少等方面,而且表现在与牧民现实生活的脱离、社会观念与价值观的改变、技艺与风格的变异等一系列问题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和动态因素十分复杂。长调民歌相关研究工作的滞后是目前保护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将保护工作当成纯行政行为而忽视科学研究在保护工作中的基础性意义,是目前一些部门制定措施以及工作实施中的一个误区;另一个误区是将蒙古族各地长调看作是铁板一块,而不注意其内部各地分支系统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长调 传承情况 问题 建议
下载PDF
蒙古族长调区域分布及生存现状 被引量:6
8
作者 博特乐图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62-75,共14页
蒙古族长调民歌的丰富性首先表现在其区域风格的多样性上。部落传统、地缘环境、历史境遇、生活背景等因素,形成了蒙古族长调不同的区域传统和风格。新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以及新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蒙古族长调赖以生存的社会文... 蒙古族长调民歌的丰富性首先表现在其区域风格的多样性上。部落传统、地缘环境、历史境遇、生活背景等因素,形成了蒙古族长调不同的区域传统和风格。新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以及新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蒙古族长调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生活结构发生改变,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生存状况也随之沉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长调 区域分布 社会转型 生存现状
下载PDF
试论蒙古族长调功能性保护的意义及路径 被引量:2
9
作者 乔玉光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40-43,共4页
在蒙古族游牧社会中,长调不仅承担着艺术表达和情感表达的作用,同时也承担着重要的生产性和生活性的社会功能。在当代,长调深层次的危机表现在社会功能的弱化与丧失。对长调的保护,既要注重对音乐风格、演唱特点等内容的保护传承,更要... 在蒙古族游牧社会中,长调不仅承担着艺术表达和情感表达的作用,同时也承担着重要的生产性和生活性的社会功能。在当代,长调深层次的危机表现在社会功能的弱化与丧失。对长调的保护,既要注重对音乐风格、演唱特点等内容的保护传承,更要着眼于长调在生产生活中功能作用的保护与传承,把对长调社会功能的保护措施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长调 社会功能 保护 传承 路径
下载PDF
民俗文化视域下的蒙古族长调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新和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44-49,共6页
蒙古族长调的抢救与保护是一项规模宏大、内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对文化环境与传承环境的保护是基础性工作。长调保护应该建立在民俗地理、民俗文献和民俗生活基础之上。"学院式"的研究与保护非常重要,而支撑学院式研究的基础... 蒙古族长调的抢救与保护是一项规模宏大、内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对文化环境与传承环境的保护是基础性工作。长调保护应该建立在民俗地理、民俗文献和民俗生活基础之上。"学院式"的研究与保护非常重要,而支撑学院式研究的基础是田野与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长调 遗产保护 民俗文化 视域
下载PDF
美声唱法与蒙古族长调的艺术特点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史永清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37-41,共5页
运用声乐研究和民族音乐学的相关研究方法,对蒙古族长调民歌与意大利美声歌唱艺术两种艺术形式进行比较,总结其各自的发展规律和特性,以使蒙古族长调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
关键词 蒙古族长调 美声唱法 艺术特点 比较
下载PDF
乌珠穆沁民歌《乌林达瓦》的相关传说及地名缘由
12
作者 朝克图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35-37,共3页
蒙古民歌是蒙古族音乐文化的核心,是民族民间艺术的精髓,民歌展示了蒙古民族音乐创造的最高艺术成就。千百年来,蒙古族民歌伴随着这个民族,渗透到他们日常生产与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民歌优美的曲调因其发自于蒙古民族内心又传达出这个民... 蒙古民歌是蒙古族音乐文化的核心,是民族民间艺术的精髓,民歌展示了蒙古民族音乐创造的最高艺术成就。千百年来,蒙古族民歌伴随着这个民族,渗透到他们日常生产与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民歌优美的曲调因其发自于蒙古民族内心又传达出这个民族的情感而独具魅力,其中,歌词记录并积淀着蒙古民族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长调 乌珠穆沁民歌 《乌林达瓦》 传说 地名 缘由
下载PDF
经验与启示——蒙古族长调民歌的保护与传承经验两例 被引量:12
13
作者 博特乐图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67-71,共5页
蒙古族长调民歌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的两个成功例子,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新中国成立之初开始的长调民歌的舞台化、课堂化实践,通过专业团体为发展平台,以艺术院校为传承渠道,对长调民歌进行传承和发展,从而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 蒙古族长调民歌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的两个成功例子,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新中国成立之初开始的长调民歌的舞台化、课堂化实践,通过专业团体为发展平台,以艺术院校为传承渠道,对长调民歌进行传承和发展,从而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融的一个成功范例;而"乌珠穆沁模式",是在特定区域中的多种群体、多个部门协调参加的工作模式,通过小区域中大多数成员参与的社会文化互动,以达到长调民歌整体性、原生性保护与传承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长调 保护 传承 专业化实践 乌珠穆沁模式 整体性 原生性
下载PDF
贵州山地文明与内蒙古草原文明的比较分析——以侗族大歌和蒙古族长调民歌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秦塔娜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5-18,共4页
研究贵州山地文明与内蒙古草原文明发展现状,对比分析侗族大歌与蒙古族长调民歌,对于全面了解中国民族文化的传统特色、推动我国民族文化的建设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尽管两种民歌产生的地理环境与演唱形式不同,但它们都表达了人类... 研究贵州山地文明与内蒙古草原文明发展现状,对比分析侗族大歌与蒙古族长调民歌,对于全面了解中国民族文化的传统特色、推动我国民族文化的建设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尽管两种民歌产生的地理环境与演唱形式不同,但它们都表达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侗族大歌与蒙古族长调民歌不仅仅是两种艺术形式,同时也具有显著的社会功能。因此,保护这两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山地文明与草原文明受到了外界的冲击,两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面临着传承断裂与文化生态破坏的危机。经济发展程度与生态文化观念的差异使二者受到的保护方式有所不同。保护好两种文化的生存环境,加大政府方面的投入,提高宣传和保护的力度,加快培养两种非物质民歌的传承人、继承人,是传承这两种文化遗产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大歌 蒙古族长调民歌 生态文明理念 保护意义 保护措施
下载PDF
寻访蒙古国长调民歌的足迹——蒙古国境内长调民歌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2
15
作者 盛丽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46-52,共7页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跨境分布的一种民族音乐形式,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2008年根据中蒙两国达成的联合协议,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派出专家组,与蒙古国同仁一道,对蒙古国喀尔喀部长调民歌进行了实地的田野调查...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跨境分布的一种民族音乐形式,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2008年根据中蒙两国达成的联合协议,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派出专家组,与蒙古国同仁一道,对蒙古国喀尔喀部长调民歌进行了实地的田野调查,初步了解了三个风格区的区域分布、历史渊源、社会习俗、音乐形态、传承人的状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长调民歌 蒙古国 风格区 田野调查
下载PDF
蒙古族长调民歌与游牧文明的渊源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萨日娜 乌尔茜娅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8-112,共5页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游牧生产生活中创作的草原代表性音乐形式,亦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纵观蒙古族长调民歌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均与北方草原游牧文明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本文从游牧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古代北...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游牧生产生活中创作的草原代表性音乐形式,亦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纵观蒙古族长调民歌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均与北方草原游牧文明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本文从游牧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民歌遗产、北方草原生态环境及其传统习俗、蒙古族游牧生产生活方式中探寻蒙古族长调民歌的风格形成、旋律结构、题材形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长调民歌 北方草原 游牧文明
原文传递
蒙古族长调民歌歌词的艺术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萨日娜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53-58,共6页
蒙古族长调民歌不仅具有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旋律悠扬、节奏自由舒缓等独特的音乐美,而且其歌词还具有修辞艺术含蓄美和衬词艺术韵味美的特点。各种修辞手法在长调民歌歌词中巧妙得体的运用,使歌曲的主旨更为鲜明,情感的表达更为委婉... 蒙古族长调民歌不仅具有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旋律悠扬、节奏自由舒缓等独特的音乐美,而且其歌词还具有修辞艺术含蓄美和衬词艺术韵味美的特点。各种修辞手法在长调民歌歌词中巧妙得体的运用,使歌曲的主旨更为鲜明,情感的表达更为委婉、含蓄;而衬词艺术的运用,起到了引出主曲、装饰旋律、扩充曲调、增强韵味及使歌词富有变化的作用,表现出浓郁的蒙古民族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长调民歌 歌词 修辞手法 衬词
下载PDF
试析蒙古族长调民歌的意境美
18
作者 萨日娜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65-67,共3页
意境美是中国文学艺术所追求的最高艺术标准。意境论很早就渗透到蒙古族文学艺术领域中。蒙古族长调民歌自由而悠长的旋律与简洁精练的语言(歌词)完美统一表达最丰富的精神内涵,营造高而悠远的意境。其意境特点是声情并茂,情景交融,虚... 意境美是中国文学艺术所追求的最高艺术标准。意境论很早就渗透到蒙古族文学艺术领域中。蒙古族长调民歌自由而悠长的旋律与简洁精练的语言(歌词)完美统一表达最丰富的精神内涵,营造高而悠远的意境。其意境特点是声情并茂,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激发听众的不尽联想和想象,具有超越语意性和造型的深广的艺术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长调民歌 意境创造 意境特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