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留置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10
1
作者 陈飞翔 徐超 张存海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MV)患者通过采取鼻肠管留置进行肠内营养(EN)的实施成效.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100例进行MV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胃管管...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MV)患者通过采取鼻肠管留置进行肠内营养(EN)的实施成效.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100例进行MV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胃管管饲EN对照组(鼻胃管组)和经鼻空肠营养管管饲EN组(鼻肠管组),每组5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0 d时观察并比较两组血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MV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和反流误吸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BUN、Hb、Alb、APACHEⅡ评分和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0 d时,鼻肠管组患者BUN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鼻胃管组〔BUN(mmol/L):6.3±1.6比8.0±2.2,APACHEⅡ评分(分):17.9±3.2比20.8±6.3,均P〈0.05〕,而Hb、Alb和GCS评分均明显高于鼻胃管组〔Hb(g/L):125.9±19.7比113.5±19.6,Alb(g/L):35.9±6.2比31.9±6.2,GCS评分(分):9.7±1.9比8.2±5.7,均P〈0.05〕,MV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鼻胃管组〔MV时间(d):14.7±3.4比17.5±2.9,住院时间(d):15.4±5.6比19.2±7.3,均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鼻胃管组〔10%(5/50)比36%(18/50),P〈0.05〕.结论 针对重型颅脑损伤MV患者采用鼻肠管留置的方式进行EN治疗,有助于患者意识恢复,改善营养指标,降低误吸等并发症发生率,缩短病程,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重型 机械通气 鼻肠管留置 肠内营养
原文传递
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留置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志忠 肖红丽 +1 位作者 王艳 王国兴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探讨急诊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鼻空肠管留置给予肠内营养(EN)实施疗效。方法:选择北京友谊医院急诊ICU 2017-09—2018-08期间收治的50例发生呼吸衰竭需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行鼻空肠管留置组(试验组)和行... 目的:探讨急诊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鼻空肠管留置给予肠内营养(EN)实施疗效。方法:选择北京友谊医院急诊ICU 2017-09—2018-08期间收治的50例发生呼吸衰竭需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行鼻空肠管留置组(试验组)和行鼻胃管留置组(对照组),每组25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7、14d观察并比较两组白蛋白(ALB)、前体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机械通气(MV)和住院时间,以及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和反流误吸、胃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例在治疗前年龄、ALB、PA、Hb和病情严重度(通过APACHEⅡ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①营养指标:治疗7、14d时,试验组ALB、PA、Hb高于对照组[7dALB(g/L):(25.8±4.0)vs.(23.9±3.6),PA(g/L):(0.20±0.07)vs.(0.17±0.06),Hb(g/L)(99.6±20.6)vs.(97.8±19.8);14dALB(g/L):(31.7±3.9)vs.(29.8±3.5),PA(g/L):(0.21±0.06)vs.(0.17±0.03),Hb(g/L):(100.5±20.3)vs.(96.5±19.6),均P<0.05]。②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4/25)vs.48%(12/25),P<0.05]。③试验组患者MV时间、住E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MV时间(d):(11.0±1.6)vs.(14.8±2.4),住EICU时间(d):(13.1±1.8)vs.(18.6±2.7),住院时间(d):(25.2±2.5)vs.(31.5±2.8),均P<0.05];试验组患者VAP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减少[24%(6/25)vs.36%(9/25),P<0.05]。结论:对于急诊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鼻空肠管留置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不仅能早期尽快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低胃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鼻空肠管留置 肠内营养
原文传递
床旁超声引导下留置鼻肠管在重症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邱淑芬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3期156-158,共3页
目的:观察床旁超声引导下留置鼻肠管在重症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该院收治的66例重症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鼻肠管留置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床边盲插法留置鼻肠管,... 目的:观察床旁超声引导下留置鼻肠管在重症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该院收治的66例重症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鼻肠管留置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床边盲插法留置鼻肠管,观察组采用床旁超声引导下留置鼻肠管。比较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相关指标(置管成功时间、到达胃部时间、通过幽门时间)水平、置管时生命体征(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置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100.00%(33/33),高于对照组的75.76%(2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成功时间、到达胃部时间、通过幽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时呼吸频率、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06%(2/33),低于对照组的24.24%(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超声引导下留置鼻肠管应用于重症卒中患者可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改善置管相关指标水平,维持置管时生命体征稳定,降低置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优于床边盲插法留置鼻肠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 卒中 床旁超声引导 床边盲插法 留置鼻肠管 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生命体征 置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可视喉镜联合体位改变留置鼻肠管在重症监护病房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廖林凤 刘丽贞 +2 位作者 黄栋梁 莫少芳 方丽娟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6期17-20,共4页
探究可视喉镜联合体位改变留置鼻肠管在重症监护病房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桂平市人民医院2022年2月—2023年8月收治的100例重症监护病房气管插管下留置鼻肠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 探究可视喉镜联合体位改变留置鼻肠管在重症监护病房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桂平市人民医院2022年2月—2023年8月收治的100例重症监护病房气管插管下留置鼻肠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徒手留置鼻肠管,观察组采用可视喉镜配合体位改变留置鼻肠管,比较两种置管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一次性留置成功率、最终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发现,将可视喉镜配合体位改变留置鼻肠管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气管插管患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置管时间,提高置管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喉镜 体位改变 留置鼻肠管 重症监护病房
下载PDF
超微可视化系统引导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鼻肠管留置效果评价
5
作者 杨林 许彬 +5 位作者 毕立清 吴娟 冒萧萧 徐修鹏 侯慧 镇坷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4年第10期730-736,共7页
目的探讨超微可视化系统引导下鼻肠管留置法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留置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合理的操作方法,比较其与传统盲插方法的优劣。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0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 目的探讨超微可视化系统引导下鼻肠管留置法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留置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合理的操作方法,比较其与传统盲插方法的优劣。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0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需要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128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盲插组和可视化组各64例,盲插组通过传统盲插方法进行鼻肠管置入,可视化组通过超微可视化系统引导下鼻肠管留置法进行置入。评价2组患者首次置管成功率和置管时间、并发症、置管期间生命体征的变化和置管结束后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盲插组患者男35例,女29例,年龄(59.44±13.84)岁;可视化组男41例,女23例,年龄(58.28±12.08)岁。可视化组首次置管成功率为96.8%(62/64),高于盲插组的82.8%(53/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P<0.05);可视化组置管时间(20.08±2.69)min,短于盲插组的(38.19±3.79)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9,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置管期间生命体征的变化和置管结束后营养指标的变化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传统盲插鼻肠管相比,超微可视化系统引导下鼻肠管留置法能提高首次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尽管目前在并发症发生率、置管期间生命体征的变化和置管结束后喂养指标的变化方面无差异,但相信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升级,会进一步体现出该技术的优势,值得在临床进一步试验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学) 超微型 可视化系统 留置鼻肠管 重症患者
原文传递
颈椎脊髓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鼻肠管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健 周秋香 +1 位作者 闫月月 瞿金龙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2年第2期207-211,共5页
目的 探讨颈椎脊髓损伤机械通气(MV)患者留置鼻肠管进行幽门后肠内营养(EN)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70例围手术期进行MV治疗的颈椎脊髓损伤患者,通过随... 目的 探讨颈椎脊髓损伤机械通气(MV)患者留置鼻肠管进行幽门后肠内营养(EN)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70例围手术期进行MV治疗的颈椎脊髓损伤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经鼻肠管饲养EN组(研究组)和经鼻胃管饲养EN组(对照组),其中4例退出,最终将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1例纳入研究。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 d、7 d以及出院前观察并比较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A)的水平,MV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以及反流、腹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在出院前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39.2±105.7)mg/L比(286.5±86.5)mg/L](P<0.05),其余营养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MV时间缩短[3.0(2.0,8.0)d比6.0(3.0,11.0)d],腹胀发生率降低[14.3%(5/35)比35.5%(11/31)],住院时间缩短[9.0(8.0,12.0)d比12.0(9.0,15.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鼻肠管进行EN治疗可改善患者营养情况,缩短MV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胃肠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脊髓损伤 机械通气 鼻肠管留置 肠内营养
下载PDF
留置鼻空肠管对减少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意义
7
作者 明志红 郭宓嫣 +3 位作者 陈勇华 梁衍胜 召杰 高瑞雪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10期40-42,46,共4页
目的分析留置鼻空肠管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卧床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行留置鼻空肠管... 目的分析留置鼻空肠管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卧床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行留置鼻空肠管的为观察组(40例),行鼻胃管留置的为对照组(40例)。分析留置鼻空肠管对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置管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对照组老年卧床患者在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第7、14、21天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2.50%、20.00%、15.00%;观察组老年卧床患者在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第7、14、21天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5.00%、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5、4.507、5.165,P<0.05)。两组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较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鼻空肠管有助于减少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鼻空肠管 长期卧床 吸入性肺炎 老年患者
下载PDF
全胃切除术后经留置鼻空肠营养管与空肠造口行肠内营养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8
8
作者 姚卫洲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780-782,共3页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经留置鼻空肠营养管与空肠造口行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实施全胃切除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54例,按肠内营养方法不同分为留置鼻空肠营养管组(A组)32例和空肠造口组(B组)22...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经留置鼻空肠营养管与空肠造口行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实施全胃切除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54例,按肠内营养方法不同分为留置鼻空肠营养管组(A组)32例和空肠造口组(B组)22例。比较两组肠内营养完成情况、肠功能恢复时间和营养指标变化。结果:A组有3例改行肠外营养,B组全部顺利完成。B组不良反应较A组明显减少(P〈0.05),而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肛门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明显早于A组(P均〈0.05),两组营养指标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经空肠造口行肠内营养,操作简便,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且相比留置鼻空肠营养管,患者痛苦更小,胃肠功能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胃切除术 留置鼻空肠营养管 空肠造口 肠内营养
下载PDF
择期全胃切除术后不留置鼻肠减压管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张鑫 朱冰 李仕青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15期1877-1879,共3页
目的探讨择期全胃切除术后不留置鼻肠减压管对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胃肠外科收治的98例择期行全胃切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观察组不置鼻肠减压管,对照组置鼻... 目的探讨择期全胃切除术后不留置鼻肠减压管对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胃肠外科收治的98例择期行全胃切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观察组不置鼻肠减压管,对照组置鼻肠减压管。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如: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恶心呕吐、鼻咽部不适、肺部感染、切口愈合情况、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夜间睡眠、丢失消化液情况(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患者舒适度评分、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恶心呕吐、鼻咽部不适、咳嗽咳痰、肺部感染、夜间睡眠情况、电解质情况、患者舒适度评分、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切口裂开及吻合口漏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择期行全胃切除术后不留置鼻减压管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增加术后患者的舒适度,临床上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胃切除术 不留置鼻肠减压管 疗效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