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草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91
1
作者 高雪岩 王文全 +1 位作者 魏胜利 李卫东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695-2700,共6页
甘草是一味常用大宗药材,来源于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和胀果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茎,其主要活性成分是三萜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溃疡、抗炎、解痉、抗氧化、抗病毒、抗癌、抗抑郁、保肝、祛痰和增强记忆力等多种药理活性。三萜皂苷是... 甘草是一味常用大宗药材,来源于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和胀果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茎,其主要活性成分是三萜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溃疡、抗炎、解痉、抗氧化、抗病毒、抗癌、抗抑郁、保肝、祛痰和增强记忆力等多种药理活性。三萜皂苷是甘草中含量较高的成分,其药理活性研究的较为深入和明确。近年来,甘草黄酮类化合物被证明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后,也成为药理研究的热点之一。作者综述了甘草提取物、三萜皂苷和黄酮类成分近5年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试验研究表明甘草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均具有调节和保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三萜皂苷 黄酮 药理活性
原文传递
甘草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80
2
作者 田庆来 官月平 +1 位作者 张波 刘会洲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43-347,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甘草中有效成分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黄酮类物质、甘草多糖的药理活性。
关键词 甘草 甘草酸 甘草次酸 甘草黄酮 黄酮 甘草多糖 多糖 药理
下载PDF
甘草总黄酮对油脂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50
3
作者 崔永明 余龙江 +2 位作者 敖明章 胡菁 曹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9-121,共3页
以过氧化值(POV)为指标,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了甘草总黄酮对油脂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甘草总黄酮对四种食用油脂均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且对猪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其作用具有剂量效应关系;VC、柠檬酸、酒石酸对甘草总黄酮的抗氧... 以过氧化值(POV)为指标,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了甘草总黄酮对油脂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甘草总黄酮对四种食用油脂均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且对猪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其作用具有剂量效应关系;VC、柠檬酸、酒石酸对甘草总黄酮的抗氧化作用均有协同增效作用;甘草总黄酮与合成抗氧化剂混合使用时,其抗氧化能力均好于只添加单一抗氧化剂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总黄酮 抗氧化剂 油脂
下载PDF
超声波提取甘草黄酮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42
4
作者 曾超珍 刘志祥 +1 位作者 吴耀辉 王晓玲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402-2403,共2页
目的研究甘草中的黄酮提取方法和抗菌活性。方法利用超声波技术通过正交试验提取甘草中的黄酮,杯碟法对其进行抗菌活性的研究。结果超声波最佳的提取条件为功率385W,80%乙醇,料液比为1∶15,提取时间为8 min,黄酮提取率为6.23%。该提取... 目的研究甘草中的黄酮提取方法和抗菌活性。方法利用超声波技术通过正交试验提取甘草中的黄酮,杯碟法对其进行抗菌活性的研究。结果超声波最佳的提取条件为功率385W,80%乙醇,料液比为1∶15,提取时间为8 min,黄酮提取率为6.23%。该提取液对金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黑曲霉、青霉都有明显的抑菌效果,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062 5,0.062 5,0.031 3,0.15,0.25 mg/ml;最小杀菌浓度为0.25,0.125,0.031 3,0.5,0.25 mg/ml。结论超声波技术是提取甘草黄酮的高效方法,甘草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提取 甘草 黄酮 抑菌活性
下载PDF
甘草总黄酮的提取技术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7
5
作者 崔永明 余龙江 +2 位作者 敖明章 杨英 胡菁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38-841,共4页
目的:研究甘草总黄酮的提取技术,并探讨其抑菌活性。方法:对比研究了甘草总黄酮超声提取、酶解提取间的差异、传统搅拌提取及反复冻溶提取,并优化超声提取工艺条件。同时,采用二倍稀释法研究了甘草总黄酮的抑菌效果。结果:超声提取的效... 目的:研究甘草总黄酮的提取技术,并探讨其抑菌活性。方法:对比研究了甘草总黄酮超声提取、酶解提取间的差异、传统搅拌提取及反复冻溶提取,并优化超声提取工艺条件。同时,采用二倍稀释法研究了甘草总黄酮的抑菌效果。结果:超声提取的效果最好,其最优条件为用20倍量30%乙醇提取2次,每次20 m in。此外,甘草总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杆菌,绿脓杆菌和枯草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 IC)分别为:0.03125,0.03125,0.125,0.03125 mg/m l。结论:超声提取是适于从甘草中快速高效提取总黄酮的新方法。甘草总黄酮对上述四种致病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黄酮 超声提取 酶解提取 抑菌活性
下载PDF
甘草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41
6
作者 冯薇 王文全 赵平然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608-2610,共3页
目的选择适宜的对照品,建立能够准确测定甘草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方法针对甘草苷、柚皮苷、芦丁3种对照品分别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通过全波长扫描,比较不同对照品和样品与显色前后的最大吸收波长,从而确定适合的对照品。结果甘草苷对... 目的选择适宜的对照品,建立能够准确测定甘草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方法针对甘草苷、柚皮苷、芦丁3种对照品分别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通过全波长扫描,比较不同对照品和样品与显色前后的最大吸收波长,从而确定适合的对照品。结果甘草苷对照品和样品液经过碱处理后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334,334.5nm且全波长扫描后得到峰形基本一致,而柚皮苷对照品经过相同处理后最大吸收波长在419.5nm,芦丁对照品和样品分别经过Al2(NO3)3-NaOH-NaNO2显色后最大吸收波长在510nm和363nm。通过对3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甘草苷为对照品的测定结果分别与另外两种方法差异显著。结论选用甘草苷为对照品应用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草总黄酮成分准确度较高,是切实可行的含量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黄酮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超声法联合提取甘草黄酮和甘草酸的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李炳奇 汪河滨 +1 位作者 李学禹 程鑫 《山东中医杂志》 2005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 :寻找在超声条件下从甘草中联合提取黄酮和甘草酸的优化条件。方法 :采取正交设计法 ,以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提取温度及固液比为因素 ,每个因素 3个水平 ,选择L9(34)正交表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和甘草酸含量作为综合评价指标... 目的 :寻找在超声条件下从甘草中联合提取黄酮和甘草酸的优化条件。方法 :采取正交设计法 ,以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提取温度及固液比为因素 ,每个因素 3个水平 ,选择L9(34)正交表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和甘草酸含量作为综合评价指标。结果 :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 10 0 0W ,超声时间 75 (2 5 ,2 5 ,2 5 )min ,提取温度4 0℃ ,固液比 1∶8;最佳提取条件下黄酮含量为 3.6 12 % ,甘草酸为 9.82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黄酮 甘草酸 超声提取
下载PDF
甘草总黄酮抑制硫代乙酰胺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TGF-β_1及Caspase-3的表达 被引量:37
8
作者 景晶 赵金英 +5 位作者 华冰 薛旻秋 朱亚飞 刘刚 王英华 彭晓东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3034-3040,共7页
目的:研究甘草总黄酮(LF)对硫代乙酰胺(TAA)诱导慢性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对肝脏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半胱天冬酶-3(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LF组(400,200,100,50mg·kg-1&... 目的:研究甘草总黄酮(LF)对硫代乙酰胺(TAA)诱导慢性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对肝脏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半胱天冬酶-3(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LF组(400,200,100,50mg·kg-1·d-1)及水飞蓟素(silymarin,30 mg·kg-1·d-1)阳性药物组共7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按150 mg·kg-1剂量给予腹腔注3%TAA,每周2次,连续12周诱导大鼠慢性肝纤维化模型。期间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灌胃给予1 m L·kg-1·d-1的生理盐水。造模及药物干预后,HE,Masson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及肝纤维化的形成程度;采用生化法检测血清中ALT,AST,ALP及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含量;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的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肝组织中TGF-β1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qRT-PCR方法检测肝组织中TGF-β1的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较,甘草总黄酮能够保护肝组织结构的完整,并能明显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和纤维组织增生程度;甘草总黄酮能够显著降低血清中AST,ALT和ALP的水平;降低血清HA水平的同时降低肝组织中HYP的含量;甘草总黄酮能够剂量依赖性的下调肝组织中TGF-β1,Caspase-3蛋白的表达同时,下调肝组织中TGF-β1的mRNA的表达。结论:甘草总黄酮具有抗硫代乙酰胺诱导大鼠慢性肝纤维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TGF-β1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黄酮 硫代乙酰胺 肝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半胱天冬酶-3
原文传递
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甘草黄酮的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罗锋 汪河滨 +1 位作者 杨玲 周忠波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7-128,共2页
采用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从甘草中提取黄酮,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含量。结果:用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测得甘草中黄酮的含量为2.04%,平均回收率为97.64%(n=6)。结论:甘草黄酮的提取可优选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
关键词 甘草黄酮 超声-微波协同萃取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不同附加物对甘草愈伤组织培养中黄酮类化合物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2
10
作者 杨世海 刘晓峰 +1 位作者 果德安 郑俊华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研究了酵母提取物、水解酪蛋白、真菌诱导子、茉莉酸及稀土元素等对甘草愈伤组织中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影响。方法在培养基中添加各种附加物,研究其对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影响。结果 0.1%的酵母提取物可使培养物中黄酮类化... 目的研究了酵母提取物、水解酪蛋白、真菌诱导子、茉莉酸及稀土元素等对甘草愈伤组织中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影响。方法在培养基中添加各种附加物,研究其对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影响。结果 0.1%的酵母提取物可使培养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提高76.8%,甘草查尔酮含量比对照提高7.5倍。水解酪蛋白在0.05%时,培养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达最大值,为对照的1.7倍,其中甘草查尔酮的含量在0.1%时最高,为对照的3.2倍。50 mL培养基中加入真菌诱导子2 mL,甘草培养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为149.58μg·g-1,比对照(85.26μg·g-1)增加75%。10.0μmol.L-1茉莉酸使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比对照提高了41%。低浓度的稀土元素Eu3+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培养基中添加0.1 mg·L-1的稀土元素Eu3+最有利于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此时,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为对照的2.7倍,其中甘草素的含量是对照的4倍。结论在甘草愈伤组织培养过程中,添加酵母提取物、水解酪蛋白、真菌诱导子、茉莉酸及稀土元素等是提高黄酮类化合物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愈伤组织 酵母提取物 水解酪蛋白 真菌诱导子 茉莉酸 稀土元素 黄酮类化合物
下载PDF
微波法提取甘草中有效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阚微娜 谭天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利用微波提取技术同时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和甘草黄酮。方法考察了影响提取率的因素,包括提取溶剂、液固比、微波时间和功率等。结果确定了微波提取甘草有效成分的最佳工艺:70%乙醇为提取溶剂,按10∶1(mL/g)的液固比,微波中高火辐照4... 目的利用微波提取技术同时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和甘草黄酮。方法考察了影响提取率的因素,包括提取溶剂、液固比、微波时间和功率等。结果确定了微波提取甘草有效成分的最佳工艺:70%乙醇为提取溶剂,按10∶1(mL/g)的液固比,微波中高火辐照4 m in,提取3次,甘草酸的提取率为3.06%,甘草黄酮提取率为3.00%,与热回流法提取4 h的结果接近。结论该提取工艺既缩短了提取时间,又提高了甘草药材的综合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微波提取 甘草酸 黄酮
下载PDF
甘草Ri质粒转化及不同理化因子对甘草毛状根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杨世海 刘晓峰 +1 位作者 沈昕 郑俊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75-878,共4页
目的:研究甘草毛状根的诱导及外界因子对其生长的影响。方法:用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LBA9402和R1601感染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外植体。结果:2种发根农杆菌均能诱导甘草产生毛状根,LBA9402比R1601表现出较强的对甘... 目的:研究甘草毛状根的诱导及外界因子对其生长的影响。方法:用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LBA9402和R1601感染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外植体。结果:2种发根农杆菌均能诱导甘草产生毛状根,LBA9402比R1601表现出较强的对甘草的感染能力,下胚轴的转化率高于子叶。在WP培养基上毛状根生长最快。光照对毛状根生长有抑制作用。毛状根中5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总量比愈伤组织中高1.5倍,其中甘草查耳酮含量是愈伤组织中的15.5倍。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甘草毛状根培养系统,为研究甘草毛状根大量培养生产黄酮类化合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发根农杆菌 毛状根 黄酮类化合物
下载PDF
甘草叶总黄酮提取工艺 被引量:23
13
作者 邓引梅 宋发军 +2 位作者 崔永明 李唯 赵侯明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41-43,共3页
为建立一种高效提取甘草叶中总黄酮的方法,对比研究了闪式提取、索氏抽提、搅拌提取、超声波提取4种方法对胀果甘草叶总黄酮的提取效果,并利用正交实验对总黄酮的闪式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闪式提取法所用提取时间短,提取溶剂用... 为建立一种高效提取甘草叶中总黄酮的方法,对比研究了闪式提取、索氏抽提、搅拌提取、超声波提取4种方法对胀果甘草叶总黄酮的提取效果,并利用正交实验对总黄酮的闪式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闪式提取法所用提取时间短,提取溶剂用量少,各因素对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固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最佳提取工艺为固液比1∶40,乙醇浓度70%,提取时间6 min.闪式提取法是一种高效、快速提取甘草叶中总黄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叶 闪式提取 总黄酮 正交实验
下载PDF
甘草黄酮对荷瘤(S180)小鼠免疫细胞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刘强 陈兴兴 +2 位作者 孙学刚 黄辉球 陈志良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04-906,共3页
目的:研究甘草黄酮对荷瘤(S180)小鼠免疫细胞数量的影响,探讨甘草黄酮抗肿瘤作用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取荷瘤(S180)小鼠,随机分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甘草黄酮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灌胃给药9天后,采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液中白细胞... 目的:研究甘草黄酮对荷瘤(S180)小鼠免疫细胞数量的影响,探讨甘草黄酮抗肿瘤作用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取荷瘤(S180)小鼠,随机分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甘草黄酮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灌胃给药9天后,采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液中白细胞、淋巴细胞的数量;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百分率。结果:甘草黄酮最佳抑瘤率为52.3%(高剂量组);甘草黄酮组血液中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均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高剂量组增加最多,P<0.01;甘草黄酮给药组CD4+/CD8+T细胞比值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以高剂量组为最高,P<0.01。结论:甘草黄酮增加荷瘤(S180)小鼠效应免疫细胞的数量,从而达到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黄酮 肿瘤 免疫细胞
下载PDF
人为扰动对乌拉尔甘草不同部位甘草酸与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赵则海 于景华 +2 位作者 杨逢建 祖元刚 曹建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799-2803,共5页
人为扰动对甘草不同部位甘草酸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均有较大的影响。即使是轻度的人为扰动 (土壤翻松 1次 )也会导致野生甘草的甘草酸含量明显下降 ,尤其对地下根茎 (兼有运输和储存功能 )中的甘草酸的积累影响最大。重度扰动栽培甘草各部... 人为扰动对甘草不同部位甘草酸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均有较大的影响。即使是轻度的人为扰动 (土壤翻松 1次 )也会导致野生甘草的甘草酸含量明显下降 ,尤其对地下根茎 (兼有运输和储存功能 )中的甘草酸的积累影响最大。重度扰动栽培甘草各部位的甘草酸含量均较低 ,相对而言黄酮类物质的积累速率高于甘草酸 ,表明土壤扰动因素对甘草酸的形成与积累的影响大于总黄酮的形成与积累。无扰动野生甘草和轻度扰动野生甘草总黄酮含量从地上到地下呈下降趋势 ,而重度扰动栽培甘草的叶和不定根各有一个含量较高的部位 ,据此推断叶和不定根 (含毛状根 )是黄酮类物质的主要产生部位 ;具有输导功能的地上茎、复叶柄中总黄酮含量较低且波动较大。人为扰动对不同土壤深度甘草主根中甘草酸含量和甘草总黄酮含量的变化规律影响较小。无扰动野生甘草和轻度扰动野生甘草主根在 1.0~ 2 .0 m深度甘草酸含量分布较高是对该生境不同土壤深度长期适应的结果 ,而重度扰动栽培甘草主根可能尚未达到相应的土壤深度 ,因而表现为 1.0 m以下深层土壤中甘草酸含量较高。总之 ,旨在改善甘草生长条件的人为扰动对甘草酸和总黄酮的积累具有消极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尔甘草 人为扰动 甘草酸 总黄酮
下载PDF
甘草中黄酮的超声提取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21
16
作者 汪河滨 李炳奇 +2 位作者 李学禹 刘红 郁晓艺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815-816,共2页
目的 :提取甘草中的黄酮 ,并测定其含量。方法 :运用超声技术提取甘草黄酮 ,用比色法测定黄酮含量。结果 :室温下超声提取 80 min较为合适。此时黄酮的含量为 1.311% ,平均回收率为 99.10 % ,RSD=0 .90 % (n=6 )。结论 :运用超声技术提... 目的 :提取甘草中的黄酮 ,并测定其含量。方法 :运用超声技术提取甘草黄酮 ,用比色法测定黄酮含量。结果 :室温下超声提取 80 min较为合适。此时黄酮的含量为 1.311% ,平均回收率为 99.10 % ,RSD=0 .90 % (n=6 )。结论 :运用超声技术提取甘草黄酮速度较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提取 甘草 黄酮
下载PDF
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张霞 张芳 +4 位作者 赵建军 雍婧姣 高晓娟 张文华 王汉卿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29-1534,共6页
目的:分析、预测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潜在药理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依据中药整合药理学计算平台(TCMSP)等数据库,以化合物的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L)>0.18为标准,筛选甘草中的黄酮类化... 目的:分析、预测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潜在药理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依据中药整合药理学计算平台(TCMSP)等数据库,以化合物的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L)>0.18为标准,筛选甘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采用药效团匹配与PharmMapper数据库预测其潜在的作用靶点,随后借助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V6.8(DAVIDV6.8)分析工具对获得的靶点蛋白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数据库(KEGG)信号通路分析和基因本体(GO)生物过程富集分析(以P<0.05为标准判断相关),并运用Cytoscape3.5.1软件构建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靶点蛋白-信号通路网络图。结果:共从甘草中筛选出了19个黄酮类化合物(如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等),涉及细胞视黄酸结合蛋白2、脑啡肽酶等78个靶点蛋白(共188次),以及胰岛素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等40条信号通路(其中与癌症相关的通路8条、与内分泌系统相关的通路7条、与信号转导相关的通路6条、与传染病相关的通路5条、与代谢相关的通路3条等);所建黄酮类化合物-靶点蛋白-信号通路网络图显示,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可通过多个靶点作用于不同的疾病代谢通路。结论: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对癌症、内分泌系统、传染病、代谢系统等方面疾病可能具有治疗作用,且可能有潜在的抗帕金森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网络药理学 黄酮 靶点蛋白 信号通路
下载PDF
甘草黄酮提取方法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汪河滨 周忠波 +1 位作者 罗锋 杨玲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106-2107,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甘草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法、超声波、微波、超声-微波协同萃取4种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甘草黄酮,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用活性氧法测定黄酮粗品的抗氧化活性。结果4种方法提取的甘草黄酮含... 目的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甘草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法、超声波、微波、超声-微波协同萃取4种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甘草黄酮,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用活性氧法测定黄酮粗品的抗氧化活性。结果4种方法提取的甘草黄酮含量分别为1.78%,1.85%,1.92%,2.04%。抗氧化活性为常规水浴提取法>微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结论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甘草黄酮效果好。4种提取方法所得的甘草黄酮粗品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黄酮 超声-微波协同萃取 抗氧化性
下载PDF
培养基中碳源和氮源对甘草愈伤组织生长和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杨世海 陶静 +2 位作者 刘晓峰 果德安 郑俊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1857-1859,共3页
目的:研究碳源和氮源对甘草愈伤组织生物量积累和黄酮类化合物形成的影响。方法: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蔗糖和果糖以及不同比例的NH^4+和NO^3-,进行甘草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培养,并用HPLC检测愈伤组织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 目的:研究碳源和氮源对甘草愈伤组织生物量积累和黄酮类化合物形成的影响。方法: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蔗糖和果糖以及不同比例的NH^4+和NO^3-,进行甘草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培养,并用HPLC检测愈伤组织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结果:2种碳源中,甘草愈伤组织生物量积累和黄酮类化合物合成均以果糖为碳源时高。在用2%果糖作为碳源时,培养物中5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总和是3%蔗糖作为碳源的2倍。果糖作为碳源,在2%-6%时,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加,培养物中5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总和呈下降趋势,但其中甘草查尔酮的含量却增加5倍以上。硝态氮有利于甘草愈伤组织生长和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当NH^4+/NO3^-浓度比例为1/2时,甘草愈伤组织中5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总和达最大值,为151.47μg·g^-1铵态氮抑制甘草愈伤组织生长和黄酮类化合物的形成。结论:果糖作为碳源最有利于甘草愈伤组织生物量积累和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硝态氮有利于甘草愈伤组织生长和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愈伤组织 碳源 氮源 黄酮类化合物
下载PDF
复合酶法提取甘草渣中黄酮类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张志东 王玮 +3 位作者 楚敏 茆军 唐琦勇 娄恺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4期729-732,共4页
甘草黄酮是一类极其重要的化合物,可用于医药、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等领域。研究利用复合酶法结合醇提法提取甘草废渣中甘草黄酮。通过对不同酶的添加、酶的添加量、酶的配比、作用温度、pH、时间等单因素对甘草废渣中甘草黄酮提取条件... 甘草黄酮是一类极其重要的化合物,可用于医药、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等领域。研究利用复合酶法结合醇提法提取甘草废渣中甘草黄酮。通过对不同酶的添加、酶的添加量、酶的配比、作用温度、pH、时间等单因素对甘草废渣中甘草黄酮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复合酶处理条件,即纤维素酶添加量为50 U/mL,果胶酶100 U/mL,反应pH 6.0、温度55℃,作用120 min,最终得率达到2.25%。较直接醇提,用该法甘草渣中黄酮得率提高了2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渣 酶处理 黄酮 提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