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足三里穴位注射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下肢动脉血流、血液流变学及血管新生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王景 于洋 +4 位作者 张海丽 回雪颖 滕林 郭伟光 孙申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8期81-86,共6页
目的研究足三里穴位注射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DPVD)患者血管新生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4例DPVD患者,简单随机化分组,每组47例。对照组予以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 目的研究足三里穴位注射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DPVD)患者血管新生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4例DPVD患者,简单随机化分组,每组47例。对照组予以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足三里穴位注射银杏叶提取物,共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的疗效,下肢动脉血流指标[波动指数(PI)、踝肱指数(ABI)、平均血流速度(Vmean)、阻力指数(RI)],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V)、高切全血黏度(H-WBV)、中切全血黏度(M-WBV)、低全血切黏度(L-WBV)],血管新生指标[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ABI、Vmean较治疗前升高,PI、RI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对照组治疗2周后,ABI较治疗前升高,RI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Vmean、P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ABI、Vmean高于对照组,PI、R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PV、H-WBV、M-WBV、L-WBV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EPCs、bFGF、VEGF、PD-ECGF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银杏叶提取物可改善DPVD患者下肢血流动力学,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优化微循环,促进血管新生,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三里 穴位注射 银杏叶提取物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血管新生指标
下载PDF
UPLC-MS/MS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10个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6
2
作者 胡蓉蓉 姚鑫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90-95,共6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UPLC-MS/MS)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10个黄酮类有效成分的方法,为科学评价和有效控制银杏叶提取物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UPLC-MS/MS,ACQUITYTM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UPLC-MS/MS)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10个黄酮类有效成分的方法,为科学评价和有效控制银杏叶提取物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UPLC-MS/MS,ACQUITYTM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5 min,90%~70%A;5~8 min,70%~50%A),柱温30℃,流速0.3 m L·min^(-1)。结果:所测定的10个黄酮类有效成分相应的浓度范围(0.01~85.00 mg·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0.999 5~1);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6.10%,96.77%,97.61%,97.83%,100.49%,99.28%,98.29%,101.23%,101.28%,102.25%。不同批次银杏叶提取物之间总黄酮含量差异较大,最低质量分数为89.29 mg·g^(-1),最高质量分数为114.18 mg·g^(-1);同一批次中不同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也比较大,黄酮苷类化合物所占总黄酮的比例较大,木犀草素、芫花素等黄酮苷元含量最低。不同黄酮苷类化合物之间含量差异亦比较明显,双糖苷芦丁以及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4→1)-α-L-吡喃鼠李糖苷含量均较单糖苷(异槲皮苷、槲皮苷)含量高。结论:该操作方法简便,专属性强,可用于银杏叶提取物及其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高效液相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银杏叶提取物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韩书芝 平芬 李贤 《河北医药》 CAS 2007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血小板功能的变化及银杏叶提取物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门诊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选择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40例,随机分常规治疗组(A组)和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B组)2组。所...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血小板功能的变化及银杏叶提取物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门诊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选择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40例,随机分常规治疗组(A组)和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B组)2组。所有受试对象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胞浆内游离钙离子、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同时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观察上述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血小板胞浆内游离钙离子、血小板表面CD62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NO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组治疗后血小板胞浆内游离钙离子、血小板表面CD62p明显低于A组,NO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含有强有力的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可阻止血小板活化因子介导的血小板聚集,能有效对抗肺心病患者肺动脉血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血小板活性 银杏叶提取物
下载PDF
β-葡萄糖苷酶水解银杏黄酮糖苷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伍毅 王洪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32,共3页
采用β-葡萄糖苷酶水解银杏叶提取物(GBE),使糖苷型黄酮转化为苷元型黄酮。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水解的最佳工艺参数,即温度40℃,酶浓度5×10-3mg/ml,pH值5.0下水解6 h。由HPLC图谱可得该条件下水解的苷元得率9.08%,纯度68.24%。酶解产... 采用β-葡萄糖苷酶水解银杏叶提取物(GBE),使糖苷型黄酮转化为苷元型黄酮。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水解的最佳工艺参数,即温度40℃,酶浓度5×10-3mg/ml,pH值5.0下水解6 h。由HPLC图谱可得该条件下水解的苷元得率9.08%,纯度68.24%。酶解产物中还部分保留了银杏内酯等活性成分,有利于保留银杏叶提取物的综合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黄酮苷元 Β-葡萄糖苷酶 水解
下载PDF
UPLC指纹图谱快速评价银杏叶提取物及制剂的质量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国雄 李华 张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建立银杏叶固体制剂、提取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方法,为建立快速而高效的整体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UPLC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2 m L·m... 目的:建立银杏叶固体制剂、提取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方法,为建立快速而高效的整体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UPLC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2 m L·min^(-1),检测波长360 nm,柱温30℃;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对色谱数据进行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在16 min内完成指纹图谱分析,标出14个共有峰,对4个色谱峰进行了归属;以对照药材、对照提取物生成的对照图谱为参照图谱,相似度考察结果可将样品分成两类,一类为相似度0.312~0.585;一类为相似度0.978~0.993;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的分类结果与相似度考察结果一致。结论:所建立的UPLC指纹图谱和模式识别方法为银杏叶制剂和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银杏叶固体制剂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相似度分析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银杏叶提取物的制备工艺优化及质量控制 被引量:8
6
作者 张育新 刘伟毅 +1 位作者 杨骏 丁越 《中国药师》 CAS 2021年第1期75-80,共6页
目的:优化中药银杏叶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HPLC技术建立银杏叶提取物中总黄酮醇苷和总银杏酸的含量测定方法,以总黄酮醇苷转移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银杏叶提取物的乙醇回流提取工艺,并以总黄酮醇苷的含量和... 目的:优化中药银杏叶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HPLC技术建立银杏叶提取物中总黄酮醇苷和总银杏酸的含量测定方法,以总黄酮醇苷转移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银杏叶提取物的乙醇回流提取工艺,并以总黄酮醇苷的含量和总银杏酸限量为指标成分,建立该银杏叶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方法。结果:银杏叶提取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称取银杏叶药材细粉,采用药材质量8倍量的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合并提取液,过滤,回收乙醇,真空干燥,即得银杏叶提取物。制备的3批银杏叶提取物中总黄酮醇苷含量不低于100 mg·g^(-1),总银杏酸不高于10μg·g^(-1)。结论:本文所建立中药银杏叶提取物的制备工艺简单而稳定,所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可有效用于银杏叶提取物的制备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保障所制备的银杏叶提取物质量稳定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总黄酮醇苷 总银杏酸 乙醇回流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NF-κB活性抑制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南娜 赵萍 张睿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63-167,共5页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炎症的影响及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通路的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RPE-19细胞株,分为正常组(5.5 mmol·L-1葡萄糖),高糖组(30 mmol·L-1葡萄糖)...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炎症的影响及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通路的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RPE-19细胞株,分为正常组(5.5 mmol·L-1葡萄糖),高糖组(30 mmol·L-1葡萄糖),银杏叶提取物不同剂量组组(30 mmol·L-1葡萄糖+12.5,25,50,100 mg·L-1银杏叶提取物)。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炎症因子(NIK/p-NIK,IKKα/p-IKKα,IκB/p-IκB)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F-κB磷酸化及核NF-κB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吸光度A明显降低(P<0.05),细胞TNF-α,IL-1β含量明显升高(P<0.05),p-NIK,p-IKKα,p-IκB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NF-κB,核NF-κB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高糖组比较,12.5,25,50,100 mg·L-1银杏叶提取物组吸光度A明显升高(P<0.05);细胞TNF-α,IL-1β含量明显降低(P<0.05),p-NIK,p-IKKα,p-IκB水平明显降低(P<0.05),p-NF-κB,核NF-κB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通过抑制NF-κB活性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高糖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炎症反应 核转录因子kappaB活性
原文传递
银杏叶提取物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南娜 赵萍 张睿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68-173,共6页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RPE-19细胞株,分为正常组(5.5 mmol·L-1葡萄糖),高糖组(30 mmol·L-1葡萄糖),银杏叶提取物组(30mmol·L-...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RPE-19细胞株,分为正常组(5.5 mmol·L-1葡萄糖),高糖组(30 mmol·L-1葡萄糖),银杏叶提取物组(30mmol·L-1葡萄糖+12.5,25,50,100 mg·L^(-1)银杏叶提取物)。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相关抗原-2(Bcl-2),白血病/淋巴瘤相关抗原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凋亡相关因子(Fas),Fas受体(Fas L)mRNA和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磷酸化及核JNK表达变化。结果:高糖组吸光度A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12.5,25,50,100 mg·L^(-1)银杏叶提取物组比高糖组A明显升高(P<0.05);高糖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12.5,25,50,100 mg·L^(-1)银杏叶提取物组比高糖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Bax和Caspase-3,Fas和Fas L表达升高(P<0.05),12.5,25,50,100 mg·L^(-1)银杏叶提取物组能降低Bax和Caspase-3的表达,升高Bcl-2表达水平,降低Fas和Fas L表达(P<0.05);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JNK磷酸化及核JNK蛋白水平升高(P<0.05),12.5,25,50,100 mg·L^(-1)银杏叶提取物降低JNK磷酸化及核JNK表达(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通过JNK通路,抑制细胞凋亡,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高糖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细胞凋亡 JNK通路
原文传递
中国药典2015年版银杏叶提取物及相关制剂质量标准修订概况 被引量:6
9
作者 黄琴伟 郑成 +2 位作者 赵维良 张文婷 马临科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2016年第5期615-618,共4页
目的介绍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银杏叶提取物及相关制剂质量标准的修订情况。方法简述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的新技术及其在中国药典2015年版银杏叶提取物及相关制剂(银杏叶片、胶囊、滴丸)质量标准修订中的应用情况。结果将一测多评方法和对... 目的介绍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银杏叶提取物及相关制剂质量标准的修订情况。方法简述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的新技术及其在中国药典2015年版银杏叶提取物及相关制剂(银杏叶片、胶囊、滴丸)质量标准修订中的应用情况。结果将一测多评方法和对照提取物应用于相关质量标准,相应地修订了黄酮醇苷和萜类内酯的含量测定,修订了银杏酸检查方法。结论修订的质量标准可更有效的控制制剂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药典2015年版 银杏叶提取物 银杏叶制剂 修订
原文传递
中药大品种制造关键质量属性表征:粉末物理属性的银杏叶提取物物料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静 祝明利 +6 位作者 林玲 曾敬其 彭潇 姚仲青 李敏 关永霞 吴志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22-1628,共7页
银杏叶提取物物理属性是银杏叶制剂制造过程控制的关键质量属性。该研究以53批不同来源银杏叶提取物生产真实世界物料为研究对象,从3个层次开展研究。首先,基于粉体学评价方法,综合表征了银杏叶提取物生产真实世界物料5个维度共29个物... 银杏叶提取物物理属性是银杏叶制剂制造过程控制的关键质量属性。该研究以53批不同来源银杏叶提取物生产真实世界物料为研究对象,从3个层次开展研究。首先,基于粉体学评价方法,综合表征了银杏叶提取物生产真实世界物料5个维度共29个物理属性的质量参数,共1537个数据点。进一步采用物理指纹图谱技术,结合相似度评价,从整体角度分析了53批银杏叶提取物的粉末物理属性具有明显差异,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876~1.000。其次,构建了系统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HCA)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模型,实现了不同来源银杏叶提取物生产真实世界物料的可靠辨识和区分;并创建多变量统计过程控制(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MSPC)模型,建立银杏叶提取物物料Hotelling T^(2)和平方预测误差(squared prediction error,SPE)控制图,结果发现B_(21)批次的SPE得分远超出99%的置信限22.4959,A_(1)和C_(10)批次的SPE得分超出95%的置信限16.0992,实现了银杏叶提取物生产真实世界物料中异常样品的判定。最终,建立了银杏叶制剂生产过程物料银杏叶提取物的物理质量控制方法,为银杏叶制剂制造过程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大品种 关键质量属性 银杏叶提取物 生产真实世界 粉末物理属性 多变量统计过程控制
原文传递
《中国药典》银杏叶提取物质量标准与《美国药典》,《欧洲药典》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巴晓雨 闫朝雷 +4 位作者 苗秋艳 郝福 张艳侠 高雯 侯金才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80-185,共6页
文章主要对比分析了《中国药典》,《美国药典》和《欧洲药典》中银杏叶提取物质量标准的异同,包括检查、含量测定和其他项几个主要指标的色谱条件、定量方法、前处理方法和限度等的分析比较,同时还对比分析了2015版《中国药典》修订内... 文章主要对比分析了《中国药典》,《美国药典》和《欧洲药典》中银杏叶提取物质量标准的异同,包括检查、含量测定和其他项几个主要指标的色谱条件、定量方法、前处理方法和限度等的分析比较,同时还对比分析了2015版《中国药典》修订内容和银杏叶提取物制剂的限度两方面内容。结果发现USP36执行的标准限度最为严格:总银杏酸≤5μg·g-1,总黄酮醇苷22.0%~27.0%,萜类内酯必须满足3个条件,且对银杏内酯J成分进行了检测;异鼠李素与槲皮素的峰面积比值≥0.1;USP36和Ch P2015检验指标较全:规定了农药残留和微生物限度等指标;2015版《中国药典》使用一测多评(QAMS)和指纹图谱等新技术手段:全面评估药品质量;银杏叶提取物不同剂型制剂间限度差异较大:注射剂限度要求更严格。掌握各药典间异同点,为制定一套可靠的质量评价标准提供依据,同时为规范和提高银杏叶提取物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以便更充分理解质量标准提高的必要性和在质量标准制定中需要考虑的问题,防止"银杏叶事件"的再次发生,同时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向国际化标准靠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药典》 银杏叶提取物 质量标准 《美国药典》 《欧洲药典》
原文传递
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对照物质标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燕 聂黎行 林瑞超 《中国药事》 CAS 2011年第7期638-639,共2页
目的探讨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对照物质标定中的应用。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了银杏叶对照药材和银杏叶对照提取物的指纹图谱测定方法。结果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0。结论所建方法可全面客观地反映银杏叶对照药材和银杏叶对照提取物的... 目的探讨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对照物质标定中的应用。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了银杏叶对照药材和银杏叶对照提取物的指纹图谱测定方法。结果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0。结论所建方法可全面客观地反映银杏叶对照药材和银杏叶对照提取物的化学特征,保证其质量稳定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对照物质 银杏叶 银杏叶提取物 指纹图谱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改善微循环治疗亚健康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庆富 周慧敏 +2 位作者 徐彦粉 屠丽红 尹秋雨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亚健康的疗效及其治疗机制。方法选择已确诊的100例亚健康人,其中男50例,女50例,平均年龄36.87±12.46岁。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17.5mg,每日一次,静点,每15d一个疗程。采用WX.9型微循环显微镜...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亚健康的疗效及其治疗机制。方法选择已确诊的100例亚健康人,其中男50例,女50例,平均年龄36.87±12.46岁。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17.5mg,每日一次,静点,每15d一个疗程。采用WX.9型微循环显微镜及微循环图像处理系统,观测100例亚健康人治疗前当天和一个疗程后第一天的足甲襞微循环,对治疗前后的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判断治疗效果。观测指标包括微血管形态、微血流动态、微血管周围状态共三方面17项。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微血管清晰度升高,管襻数增加,输入枝及输出枝长度增长,输入枝、输出枝和襻顶直径增加,血流速度加快,红细胞聚集性降低,襻周渗出和出血减少,亚健康症状减轻,有效率98%。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对亚健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治疗机制是通过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组织器官血液灌流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健康 足甲襞 微循环 银杏叶提取物
下载PDF
RP-HPLC测定含银杏叶提取物的注射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玉彩 李响明 +2 位作者 周永妍 孙胜斌 姜国志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9年第3期380-382,389,共4页
目的:建立含银杏叶提取物的注射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选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乙腈-0.03 mol·L^(-1)磷酸二氢钾水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4~5)(10∶9... 目的:建立含银杏叶提取物的注射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选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乙腈-0.03 mol·L^(-1)磷酸二氢钾水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4~5)(10∶90),流速0.8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在上述色谱条件下,维生素C在0.149 1~4.472 6μg(r=0.999 8),Y=3 055.5X+63.415,线性关系良好。维生素C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5%,RSD为1.12%。结论:本方法可作为含银杏叶提取物的注射液中维生素C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注射液 维生素C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含量测定
下载PDF
UPLC-MS/MS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5种微量银杏酸 被引量:5
15
作者 姚鑫 薛平 +1 位作者 郁丹红 周翔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74-179,共6页
目的:建立UPLC-MS/MS同时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5种微量银杏酸的方法。方法:以UPLC BEH C18(2.1 mm×100 mm,1.7μm)为色谱柱,甲醇-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0.4 m L·min-1,柱温30℃;质谱仪以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方式进行相关... 目的:建立UPLC-MS/MS同时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5种微量银杏酸的方法。方法:以UPLC BEH C18(2.1 mm×100 mm,1.7μm)为色谱柱,甲醇-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0.4 m L·min-1,柱温30℃;质谱仪以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方式进行相关离子检测。结果:测定的氢化白果酸、白果新酸、白果酸、十七烷一烯银杏酸以及十七烷二烯银杏酸在5.0 min内分离良好,在测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0.20~200.00μg·L-1)线性关系良好(r>0.992 3);加样回收率(n=6)RSD均<5%(98.86%~103.30%)。不同厂家银杏叶提取物中的银杏酸含量差异较大(7.58~23.08μg·g-1),最高含量高达百万分之二十以上,仅有8家提取物低于百万分之十,市面不同厂家生产的银杏叶提取物普遍银杏酸含量偏高。在所测定的各批次样品中白果酸、十七烷一烯银杏酸以及中白果新酸平均含量较高,十七烷二烯银杏酸和氢化白果酸平均含量较低。根据8家合格银杏叶提取物厂家的测定结果,建议所测定的5种银杏酸即:氢化白果酸、白果新酸、白果酸、十七烷一烯银杏酸以及十七烷二烯银杏酸的质控范围分别控制在2.94~3.59,0.97~1.18,2.35~2.88,2.94~3.59,0.59~0.73μg·g-1。结论:该方法可用于银杏酸类成分的快速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酸 超高液相色谱 银杏叶提取物
原文传递
银杏叶提取物中掺伪标志物槐角苷检查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颖 宋彬彬 +2 位作者 付龙 高青 钱忠直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16年第4期257-263,共7页
目的:对银杏叶提取物中疑似掺伪的标志物槐角苷检出方法进行研究。方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Shield RP18(2.1mm×100mm,1.7μm);高效液相色谱柱为Shield RP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以乙腈为... 目的:对银杏叶提取物中疑似掺伪的标志物槐角苷检出方法进行研究。方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Shield RP18(2.1mm×100mm,1.7μm);高效液相色谱柱为Shield RP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以乙腈为流动相A,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260nm。结果:高效液相色谱在2.2~43.9n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加样回收率为101.5%,其RSD为2.1%;超高效液相色谱在0.40~6.5n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加样回收率为104.0%,其RSD为1.6%。结论:所建方法前处理简便易行,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迅速,节能环保,适合于应急快速检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用性好,适合常规检验;两种方法均有很好的重复性,可作为银杏叶提取物中槐角苷的补充检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槐角苷 超高效液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二乙烯苯的残留量 被引量:2
17
作者 温恺嘉 王小妹 +4 位作者 钟鸣 李菁 李咏华 陈亮 刘春芳 《今日药学》 CAS 2018年第11期730-732,748,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二乙烯苯残留量的方法。方法利用顶空-气相色谱法,以5%苯基-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液(HP-5)的非极性石英毛细管柱,柱温为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为160℃,火焰离子检测器温度为200℃,氮气流速为1.0 m L·min^(-... 目的建立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二乙烯苯残留量的方法。方法利用顶空-气相色谱法,以5%苯基-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液(HP-5)的非极性石英毛细管柱,柱温为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为160℃,火焰离子检测器温度为200℃,氮气流速为1.0 m L·min^(-1),顶空平衡温度为90℃,平衡时间为15min,进样量为1 mL。结果本方法中二乙烯苯在0.24~7.6μg·m L^(-1)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12.332 7X+0.806 3(r=0.997 9),回收率、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的RSD均<10%。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二乙烯苯的残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烯苯 银杏叶提取物 树脂残留 顶空进样 气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银杏叶提取物结果初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红菱 龚坚 刘先林 《郧阳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28-29,共2页
分别以丙酮-水,乙醇-水为溶媒提取银杏叶,所获得提取物收率在1.27%~2.98%;以比色法测得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在14.75%~20.27%。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制备 含量测定 总黄酮 提取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及其制剂中染料木素的检测
19
作者 黄海燕 饶伟文 +1 位作者 钟建理 韦宜欢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16年第5期353-356,共4页
目的:对银杏叶提取物及其制剂中非法添加染料木素进行鉴定和检测。方法:采用HPLC-DAD法,色谱柱为DIKMA Inertsil ODS-3(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50∶50),流量1.0 m 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60nm... 目的:对银杏叶提取物及其制剂中非法添加染料木素进行鉴定和检测。方法:采用HPLC-DAD法,色谱柱为DIKMA Inertsil ODS-3(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50∶50),流量1.0 m 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60nm,并同时采集210~400 nm的光谱图,对银杏叶、银杏叶提取物及其制剂中的染料木素进行定性分析。结果:部分银杏叶提取物和银杏叶制剂样品HPLC色谱图中出现与染料木素对照品保留时间一致的色谱峰,DAD光谱一致。结论:部分厂家生产的银杏叶提取物及其制剂中含有染料木素,为生产时添加了其他含染料木素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银杏叶提取物 银杏叶制剂 染料木素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中的芦丁含量测定
20
作者 吴红菱 黄良永 +1 位作者 刘先林 龚坚 《郧阳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68-69,共2页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芦丁的含量,结果表明:以60%丙酮或70%乙醇提取银杏叶,所得提取物的芦丁含量为33.27%~43.38%。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芦丁含量 乙醇提取 紫外分光光度法 测定 丙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