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9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藁本内酯的稳定性研究及异构化产物的GC-MS分析 被引量:101
1
作者 李桂生 马成俊 +1 位作者 李香玉 刘珂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05-407,共3页
藁本内酯 (ligustilide)分别于室温、4℃、- 2 0℃放置 ,以气相色谱法进行稳定性考察 ,结果表明藁本内酯可在 - 2 0℃稳定保存。通过对异构化产物的 GC- MS分析 。
关键词 藁本内酯 稳定性 异构化 gc-ms分析 中药
下载PDF
大豆根分泌物的鉴定及其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2
2
作者 韩丽梅 王树起 +3 位作者 鞠会艳 阎飞 李国权 阎吉昌 《大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9-125,共7页
采用 GC-MS分析法 ,鉴定了由水培试验方法获得的 2周、8周大豆根分泌物的二氯甲烷提取物 ,并对其化感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能被二氯甲烷提取出来的根分泌物有有机酸类、醇类、酯类、酮类、醛类、酚类、苯类、烃类等有机化合... 采用 GC-MS分析法 ,鉴定了由水培试验方法获得的 2周、8周大豆根分泌物的二氯甲烷提取物 ,并对其化感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能被二氯甲烷提取出来的根分泌物有有机酸类、醇类、酯类、酮类、醛类、酚类、苯类、烃类等有机化合物 ,其中包含一些资料报道过的化感物质。与对照比较 ,2周、8周大豆根分泌物对大豆种子萌发、8周根分泌物对胚根生长未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 ,但 2周根分泌物对胚根生长却表现出极显著的化感抑制作用。上述结果表明 ,大豆根分泌物中存在化感物质 ,2周与 8周大豆根分泌物的种类和数量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分泌物 gc-ms分析 化感作用 鉴定
下载PDF
大豆地上部水浸液的化感作用及化感物质的鉴定 被引量:91
3
作者 韩丽梅 沈其荣 +2 位作者 鞠会艳 阎石 阎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425-1432,共8页
研究了重迎茬大豆花荚期植株地上部水浸液及其提取物对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并鉴定了有明显化感作用组分的物质。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比 ,0 .1 0 g DW/ ml重茬大豆水浸液显著地抑制了大豆胚根生长 ;3 .75× 1 0 - 2g D... 研究了重迎茬大豆花荚期植株地上部水浸液及其提取物对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并鉴定了有明显化感作用组分的物质。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比 ,0 .1 0 g DW/ ml重茬大豆水浸液显著地抑制了大豆胚根生长 ;3 .75× 1 0 - 2g DW/ ml、7.5 0× 1 0 - 2 g DW/ ml正茬、重茬、迎茬大豆水浸液对砂培大豆苗的生长有显著的化感抑制作用 ;重茬、正茬大豆水浸液乙酸乙酯提取的酸性组分、XAD-4树脂提取组分 ,在 0 .6~ 1 .2 g DW/ ml浓度下 ,对大豆种子萌发初期的萌发率及萌发过程中的胚根生长亦表现出显著的化感抑制作用 ;重茬水浸液乙酸乙酯提取的中性、碱性组分在 1 .2 g DW/ ml浓度下 ,对大豆胚根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上述各组分化感作用大小随组分浓度增加而增加。在相同浓度处理下水浸液及其提取物的化感抑制作用有重茬大于正茬的趋势 ,统计检验差异均不显著。 GC-MS鉴定结果显示 ,正茬、重茬乙酸乙酯酸性组分、XAD-4树脂提取组分中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是 :丁二酸、苯甲酸、邻羟基苯甲酸、4-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肉桂酸、2 -甲基苯酚、2 -甲氧基 -4-乙烯基苯酚、间苯三酚、2 -甲基苯甲醛、3 -甲基苯甲醛、5 ,6,7,7a-四氢 -4,4,7a-三甲基 -2 (4 H) -苯并呋喃酮、2 ,4-戊二烯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地上部水浸液 化感作用 化感物质 鉴定 gc-ms分析 重迎茬
下载PDF
大豆根茬腐解产物的鉴定及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9
4
作者 韩丽梅 王树起 +3 位作者 鞠会艳 阎雪 阎飞 杨振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71-778,共8页
采用 GC-MS分析法鉴定了培养试验获得的大豆根茬腐解 2周、4周产生的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组分产物 ,并对腐解 2周、4周、8周各组分产物进行了化感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 :大豆根茬腐解产物 (含微生物菌源根际土中的有机化合物 )十分丰... 采用 GC-MS分析法鉴定了培养试验获得的大豆根茬腐解 2周、4周产生的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组分产物 ,并对腐解 2周、4周、8周各组分产物进行了化感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 :大豆根茬腐解产物 (含微生物菌源根际土中的有机化合物 )十分丰富 ,有酸类、酯类、醇类、醛类、酚类、酮类、烃类等物质 ,其中有些有机化合物已被研究证明是化感物质 ,还有些未见报道 ;不同腐解时间产生的有机化合物有一定差异 ;对腐解产物进行生物检测试验 ,发现大豆根茬腐解 2周、4周、8周产生的有机化合物其酸性、碱性组分均抑制了大豆种子萌发和胚根生长 ;根茬腐解产物酸、碱性组分处理的胚根长与对照比较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酸性组分的化感抑制作用大于碱性组分。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茬 腐解产物 gc-ms分析 化感作用
下载PDF
薰衣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74
5
作者 解成喜 王强 崔晓明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294-296,共3页
采用毛细管气质联用法对薰衣草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 ,共确认了其中 2 1种成分 ,占精油总含量的 96.5 5 % .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芳樟醇 (Linalool) ,乙酸芳樟酯 (Linalyl acetate) ,4-甲基 -1 -(1 -异丙基 ) -3 -环己烯 -1 -醇 (3 -Cyc... 采用毛细管气质联用法对薰衣草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 ,共确认了其中 2 1种成分 ,占精油总含量的 96.5 5 % .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芳樟醇 (Linalool) ,乙酸芳樟酯 (Linalyl acetate) ,4-甲基 -1 -(1 -异丙基 ) -3 -环己烯 -1 -醇 (3 -Cyclohexen-1 -o1 ,4-methy1 -1 -1 (1 -methylethyl) -) ,乙酸薰衣草酯 (Lavandayl acetate)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成分 gc-ms分析 薰衣草 挥发油 气质联用 唇形科 含量测定 芳樟醇
下载PDF
烟草植株间传递的抗病化学信号物质研究 被引量:78
6
作者 张祥民 王力 +2 位作者 张婕 孔凡明 杨光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6-380,共5页
用Tenax作为吸附剂 ,通过吸附、热脱附的方法和GC MS分析 ,测定了烟草幼苗在接种烟草花叶病毒(TMV)后产生的挥发物的组成变化 ,发现了多种与烟草感病过程密切相关的化合物 ,并对其中的化合物水杨酸甲酯 (MeSA)进行了定量研究 ;实验表明 ... 用Tenax作为吸附剂 ,通过吸附、热脱附的方法和GC MS分析 ,测定了烟草幼苗在接种烟草花叶病毒(TMV)后产生的挥发物的组成变化 ,发现了多种与烟草感病过程密切相关的化合物 ,并对其中的化合物水杨酸甲酯 (MeSA)进行了定量研究 ;实验表明 ,TMV接种后 ,MeSA的释放量从感病前低于 1ng/(株·3h)增加到 30ng/(株·3h)的水平 ,并能维持数天 经MeSA诱导处理的植株与对照植株相比MeSA的释放量平均增大了 4倍 ,接种 72h后枯斑平均直径减小了 6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化学信号物质 诱导抗性 水杨酸甲酯 gc-ms分析 烟草 TMV 烟草花叶病毒
原文传递
陈香普洱茶的香气成分研究 被引量:74
7
作者 吕海鹏 钟秋生 林智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9-224,共6页
选用云南省内市售的36个普洱茶样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富集其香气物质并用GC-MS分析香气成分;结合香气感官审评结果,研究了陈香普洱茶的香气成分组成,并比较了陈香普洱茶与其它普洱茶在香气成分上的主要差异。结果表明,通... 选用云南省内市售的36个普洱茶样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富集其香气物质并用GC-MS分析香气成分;结合香气感官审评结果,研究了陈香普洱茶的香气成分组成,并比较了陈香普洱茶与其它普洱茶在香气成分上的主要差异。结果表明,通过感官审评确定了具有陈香的普洱茶样品5个;这些陈香普洱茶的香气成分以杂氧化合物和醇类为主(两种成分之和>40%),主要香气成分有1,2,3-三甲氧基苯、4-乙基-1,2-二甲氧基苯、β-萜品醇、环氧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Ⅰ、3,4-二甲氧基甲苯、1,2-二甲氧基苯、雪松醇、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1,2,3-三甲氧基-5-甲基-苯、β-芳樟醇、1,2,4-三甲氧基苯、β-紫罗酮、α-法呢烯等;与其它普洱茶相比,陈香普洱茶中的β-芳樟醇、癸醛、壬醛、水杨酸甲酯、3,4-二甲氧基甲苯、4-乙基-1,2-二甲氧基苯以及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等成分的含量要明显高于其它普洱茶,而β-萜品醇、雪松醇、β-紫罗酮、1,2,4-三甲氧基苯、1,2-二甲氧基苯、1,2,3-三甲氧基苯以及长叶烯等明显低于其它普洱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香 普洱茶 香气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 gc-ms分析
下载PDF
贺兰山东麓地区霞多丽干白葡萄酒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58
8
作者 李华 胡博然 张予林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72-75,共4页
目的:研究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霞多丽干白葡萄酒香气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液萃取法提取霞多丽干白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 目的:研究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霞多丽干白葡萄酒香气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液萃取法提取霞多丽干白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分离出33个峰,鉴定出32个香气化学成分,共占其色谱流出组分总量的98.97%,其中相对含量以3-甲基-丁醇、丁二醇二乙酯、辛酸、苯乙醇、2-甲基丙醇、己酸、2-羟基丙酸乙酯、2,3-丁二醇、癸酸、二氢化-2(3氢)呋喃酮等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酯 甲基 丁二醇 2-羟基丙酸 溶液萃取 氢化 呋喃酮 白葡萄酒 香气成分 gc/ms分析
原文传递
超临界CO_2萃取-分子蒸馏对白术挥发油的提取分离和GC-MS分析 被引量:47
9
作者 张忠义 王鹏 +1 位作者 雷正杰 吴惠勤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1-64,共4页
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提取白术挥发油 ,然后用分子蒸馏对所得的萃取物进行精分离 ,得到蒸出物 ;超临界萃取物收率为2.42 % (w) ,分子蒸馏蒸出物收率26.3% (w) ;对超临界萃取物和分子蒸馏蒸出物分别进行GC -MS分析 ,结果超临界萃取物检测... 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提取白术挥发油 ,然后用分子蒸馏对所得的萃取物进行精分离 ,得到蒸出物 ;超临界萃取物收率为2.42 % (w) ,分子蒸馏蒸出物收率26.3% (w) ;对超临界萃取物和分子蒸馏蒸出物分别进行GC -MS分析 ,结果超临界萃取物检测出33个化合物 ,分子蒸馏蒸出物检测出27个化合物 ,主要成分均为2,7_二甲氧基_3,6_二甲基萘、γ_芹子烯、大根香叶烯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超临界萃取 分子蒸馏 白术 挥发油 提取 分离 gc-ms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法 二氧化碳 中草药
下载PDF
忍冬花挥发油的GC-MS分析 被引量:41
10
作者 吉力 潘炯光 徐植灵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1期40-42,共3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忍冬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芳樟醇、棕榈酸乙酯等47种化合物。并用气相色谱测定了挥发油中各化合物的百分含量。
关键词 忍冬花 挥发油 gc-ms分析
下载PDF
牛羊奶酸奶挥发性风味物质固相微萃取GC/MS分析 被引量:56
11
作者 葛武鹏 李元瑞 +2 位作者 陈瑛 袁雅娟 杨静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4-69,75,共7页
选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富集牛、羊奶酸奶风味物质,并利用GC/MS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牛奶原味酸奶中含有4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羊奶酸奶中含有5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为羧酸类、醇及呋喃类、醛类、酮类、酯类、烃类、含氮化合物、... 选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富集牛、羊奶酸奶风味物质,并利用GC/MS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牛奶原味酸奶中含有4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羊奶酸奶中含有5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为羧酸类、醇及呋喃类、醛类、酮类、酯类、烃类、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8大类。其主要风味物质包括双乙酰、2-呋喃甲醇、3-羟基-2-丁酮等。结果表明,牛、羊奶原味酸奶挥发性风味物质构成种类基本相同,含量分布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风味物质 牛奶酸奶 羊奶酸奶 固相微萃取 gc/ms分析
下载PDF
鱼腥草中挥发油的提取分析及其抗菌抗病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9
12
作者 张薇 卢芳国 +1 位作者 潘双银 李删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312-316,共5页
目的研究鱼腥草挥发油的提取方法及挥发油的抗菌抗病毒作用。方法以新鲜野生紫色茎鱼腥草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分析检测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含量,运用琼脂扩散法分析检测鱼腥草挥发油的抗... 目的研究鱼腥草挥发油的提取方法及挥发油的抗菌抗病毒作用。方法以新鲜野生紫色茎鱼腥草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分析检测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含量,运用琼脂扩散法分析检测鱼腥草挥发油的抗菌作用,并用鸡胚培养法和微量血凝试验测定了鱼腥草挥发油对流感病毒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与结论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鱼腥草挥发油的最佳条件是将鱼腥草捣碎研磨后,于100℃水浴中,水蒸气蒸馏提取4 h;从提取物中鉴定出了癸酰乙醛、2-十一烷酮等26种化学组分;所提取的鱼腥草挥发油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最大;鱼腥草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药物质量浓度在31.25mg/ml时即能达到抑制病毒的增殖,浓度在250mg/ml时对鸡胚内流感病毒有4倍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挥发油 水蒸气蒸馏法 提取 gc-ms分析 抗菌、抗病毒作用
下载PDF
12个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油的GC-MS分析 被引量:57
13
作者 戴卫波 李拥军 +2 位作者 梅全喜 王贤儿 董鹏鹏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502-2506,共5页
目的:分析12个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12个不同产地艾叶的挥发油,并运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12个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油含量以湖北蕲春艾叶最高;桉油精、樟脑、龙脑、松油醇、石竹烯、... 目的:分析12个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12个不同产地艾叶的挥发油,并运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12个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油含量以湖北蕲春艾叶最高;桉油精、樟脑、龙脑、松油醇、石竹烯、侧柏酮等为各产地艾叶挥发油的主要共有成分;安徽六安、甘肃兰州所产艾叶及山西交城的五月艾所含樟脑、侧柏酮等毒性成分较低;蕲春艾叶移栽至山西的样品在挥发油含量、成分种类及侧柏酮等毒性成分含量方面均优于原产地蕲艾。结论:产地对艾叶挥发油含量、成分种类乃至毒性成分含量均有较大的影响,蕲春艾叶优于其他产地艾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不同产地 挥发油 gc-ms分析
下载PDF
爱格丽白葡萄酒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47
14
作者 李华 王华 +2 位作者 刘拉平 王贞强 淑英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50-1254,共5页
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爱格丽白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共检出32个峰,鉴定出21种香气化合物,占总含量的99.58%。主要含有正戊醇、丁二酸二乙酯、苯乙醇、(+)-羟基丁二酸二乙酯、4-羟基-苯乙醇、2-羟基-3-甲基-丁酸二... 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爱格丽白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共检出32个峰,鉴定出21种香气化合物,占总含量的99.58%。主要含有正戊醇、丁二酸二乙酯、苯乙醇、(+)-羟基丁二酸二乙酯、4-羟基-苯乙醇、2-羟基-3-甲基-丁酸二乙酯、3-甲硫基丙醇、5-氧化四氢呋喃-2-甲酸乙酯、5-乙基二氢化-2(3H)-呋喃酮和酒石酸二乙酯。与对照白玉霓白葡萄酒相比,香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葡萄酒 香气成分 gc/ms分析 爱格丽 丁二酸二乙酯 溶剂萃取法 香气化合物 联机分析 气相色谱 甲酸乙酯 四氢呋喃 苯乙醇 正戊醇 羟基 甲硫基 酒石酸 呋喃酮 白玉霓 典型性 甲基 氢化 乙基 相比
下载PDF
东方美人茶和铁观音香气成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1
15
作者 钟秋生 吕海鹏 +2 位作者 林智 谭俊峰 郭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82-186,共5页
选用东方美人茶和铁观音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富集其香气物质和GC-MS进行香气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东方美人茶和铁观音在香气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东方美人茶的香气成分比铁观音丰富,以醇类化合物为主,其醇类、酮类... 选用东方美人茶和铁观音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富集其香气物质和GC-MS进行香气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东方美人茶和铁观音在香气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东方美人茶的香气成分比铁观音丰富,以醇类化合物为主,其醇类、酮类和酚类化合物含量均高于铁观音,而酯类和碳氢化合物等含量低于铁观音;东方美人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香叶醇、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β-芳樟醇、反式-氧化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Ⅰ、2,6-二甲基-3,7-辛二烯-2,6-二醇等;而铁观音的主要香气成分是反式-橙花叔醇、α-法呢烯、吲哚、丁酸-2-甲基-2-苯乙酯、丁酸苯乙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美人茶 铁观音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 香气成分 gc-ms分析
下载PDF
干制条件对红枣香气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7
16
作者 闫忠心 鲁周民 +2 位作者 刘坤 焦文月 赵佳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89-392,共4页
为探索干制条件对红枣香气品质的影响,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coupl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pectrometry)技术分析鉴定了50、60、70℃热风干燥,自然阴干和糖心枣5种红... 为探索干制条件对红枣香气品质的影响,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coupl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pectrometry)技术分析鉴定了50、60、70℃热风干燥,自然阴干和糖心枣5种红枣样品的香气成分及相对质量分数,对红枣中7类主要香气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表明影响红枣香气品质的主要香气物质种类为酯类、醛类、酸类和酚类;自然阴干的红枣香气品质较差,采用热风干制可有效提高红枣的香气品质;60℃热风干制的红枣香气成分综合得分最高,优于50℃和70℃热风干制红枣的香气品质,为红枣的干制工艺提供技术依据。主成分分析法可实现对红枣干制条件的区分,并能较好评价红枣的香气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品质控制 农产品 红枣 香气成分 gc/ms分析
下载PDF
紫苏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及抑菌评价研究 被引量:46
17
作者 林硕 邵平 +1 位作者 马新 孙培龙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7-481,共5页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分别提取紫苏叶和花中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面积归一法测定了挥发油中各种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利用抑菌贴片法、MIC法和光电浊度法分别对枯草芽孢杆菌...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分别提取紫苏叶和花中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面积归一法测定了挥发油中各种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利用抑菌贴片法、MIC法和光电浊度法分别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进行了抑菌性研究。结果显示,从紫苏叶和花水蒸汽蒸馏所得挥发油中分别检测出12种和10种化合物,其中叶中主要成分为紫苏醛(75.88%)、柠檬烯(3.82%)、石竹烯(9.87%)和法呢烯(3.21%);花中主要成分为紫苏醛(49.23%)、石竹烯(18.53%)、法呢烯(8.99%)、芳樟醇(11.3%)和姜黄二酮(4.55%)。紫苏精油对两种细菌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但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能力要明显强于对大肠杆菌的抑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挥发油 水蒸汽蒸馏 gc/ms分析 抑菌能力
下载PDF
金银花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33
18
作者 狄留庆 蔡宝昌 +1 位作者 李伟东 杨光明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91-492,共2页
目的 :比较水蒸气蒸馏法 (SD)和超临界CO2 萃取法 (SFE)所提金银花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 (GC MS)进行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所得挥发油在成分和含量上均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SFE CO2 法提取效率高 ,提取成... 目的 :比较水蒸气蒸馏法 (SD)和超临界CO2 萃取法 (SFE)所提金银花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 (GC MS)进行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所得挥发油在成分和含量上均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SFE CO2 法提取效率高 ,提取成分比较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挥发性成分 gc-ms分析 水蒸气蒸馏法 超临界CO2萃取法
下载PDF
光皮木瓜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37
19
作者 史亚歌 刘拉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3-166,共4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光皮木瓜挥发油,经GC-M S分离与分析,鉴定出46种化合物。主要成分包括4-甲基-5-(1,3-二戊烯基)-二氢呋喃-2-酮、4-(3-羟基-3-甲基-1-丁炔)-苯甲酸甲酯、γ-癸内酯、正己醇、a-杜松醇、顺-11-十六烯酸、辛酸己酯等,...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光皮木瓜挥发油,经GC-M S分离与分析,鉴定出46种化合物。主要成分包括4-甲基-5-(1,3-二戊烯基)-二氢呋喃-2-酮、4-(3-羟基-3-甲基-1-丁炔)-苯甲酸甲酯、γ-癸内酯、正己醇、a-杜松醇、顺-11-十六烯酸、辛酸己酯等,涉及内酯类、酯类、酸类、醇类、酚醚类等化合物,另外还有少量烃、醛、酮、杂环以及含氮化合物。内酯及酯类共计20个组分,含量合计40%以上,为光皮木瓜挥发油主要组成部分。内酯及酯类、酸类、醇类、酚醚类等作为重要的香料物质,它们的共同作用形成光皮木瓜特有的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皮木瓜 挥发油 gcms分析 水蒸气蒸馏法 内酯 酯类
下载PDF
信阳毛尖茶叶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被引量:39
20
作者 霍权恭 杨京 +1 位作者 刘钟栋 陈肇锬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7期108-110,共3页
采用SDE蒸馏萃取方法提取信阳毛尖茶叶的挥发性成分,用气质联用仪及SE-54和强极性BPX70毛细色谱管柱进行分离分析比较,中等极性SE-54毛细色谱管柱分离效果较好,春茶挥发性成分中共分离并鉴定出47个峰;夏茶挥发性成分中共分离并鉴定出64... 采用SDE蒸馏萃取方法提取信阳毛尖茶叶的挥发性成分,用气质联用仪及SE-54和强极性BPX70毛细色谱管柱进行分离分析比较,中等极性SE-54毛细色谱管柱分离效果较好,春茶挥发性成分中共分离并鉴定出47个峰;夏茶挥发性成分中共分离并鉴定出64个峰。对比夏茶与春茶在香气成分上的差异,综合评价春茶的香气品质优于夏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成分 信阳毛尖 gc/ms分析 茶叶 气质联用仪 分析比较 萃取方法 分离效果 香气成分 综合评价 共分离 SDE 春茶 夏茶 管柱 色谱 极性 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