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AP和bFGF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许刚 吴战军 +2 位作者 姜萍 隋瑞林 钟学军 《实用医药杂志》 2006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和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 (bFG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和放射免疫法测定42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AP和bFGF,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和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 (bFG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和放射免疫法测定42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AP和bFGF,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胃癌组治疗前IAP和bFG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临床TNM分期有明显相关性。行根治性手术组术后IAP 和bFGF均显著降低(P<0.05),而姑息性手术组IAP和bFGF则降低不显著(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IAP和bFGF的水平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和病程有关,检测胃癌患者血清IAP和bFGF的变化,有助于估计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于
下载PDF
重组复合异体冻干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陈庆 顾洁夫 蔡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和透明质酸凝胶 (HAG)复合异体冷冻干燥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及作用机制。方法 用新西兰大白兔 5 0只 ,两侧桡骨干处造成 15 mm缺损 ,采用四种不同的处理方法 :A组植入 b FGF、HAG与异体...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和透明质酸凝胶 (HAG)复合异体冷冻干燥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及作用机制。方法 用新西兰大白兔 5 0只 ,两侧桡骨干处造成 15 mm缺损 ,采用四种不同的处理方法 :A组植入 b FGF、HAG与异体冻干骨的复合物 ;B组植入吸附 b FGF的异体冻干骨 ;C组植入含有 HAG的异体冻干骨 ;D组单纯植入异体冻干骨作为对照。每组肢体数为 2 5。在术后 2、4、6、8和 10周进行 X线片 ,组织学和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 ,并测定钙含量。结果  A组在术后不同时间的骨代谢活性 ,新骨生成量和钙含量均高于 B组 (P<0 .0 5 ) ,B组高于 C、D组 (P<0 .0 5 ) ,C组与 D组无明显差异。 A组和 B组缺损分别于术后 8、10周完全愈合 ,而 C、D两组骨缺损在术后 10周仍未愈合。 结论  b FGF作为一种骨生长因子促进新骨生成 ;HAG作为缓释载体提高 b FGF的效能 ,它们复合异体冻干骨后能有效提高骨缺损的修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透明质酸凝胶 异体冻干骨 骨缺损
下载PDF
尿酸性肾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13
3
作者 徐曼 孙锁柱 邹万忠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81-283,共3页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与尿酸性肾病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 )方法 ,观察 30只腺嘌呤致尿酸性肾病模型大鼠肾病变发展过程中 ,IGF 1、bFGF、FGF受体 1(...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与尿酸性肾病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 )方法 ,观察 30只腺嘌呤致尿酸性肾病模型大鼠肾病变发展过程中 ,IGF 1、bFGF、FGF受体 1(FGFR 1)、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及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受损伤及再生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肉芽肿内单个核细胞均有IGF 1mRNA和bFGFmRNA表达及蛋白合成 ,FGFR 1、PCNA和Ⅲ型胶原也广泛表达 ;肾小管间质bFGFmRNA和蛋白、FGFR 1、PCNA和Ⅲ型胶原阳性细胞随病程逐渐增多。结论 尿酸结晶对肾小管的损伤刺激IGF 1、bFGF在肾内表达增强且范围扩大 ,其表达程度与肾病变程度一致 ,提示IGF 1和bFGF在尿酸性肾病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1 BFGF 尿酸性肾病 肾疾病
原文传递
重组bFGF-PLA胶状复合体骨创面止血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刘欣伟 周大鹏 +1 位作者 赵勇 田竞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PLA(聚乳酸)胶状复合体对兔髂骨创面的止血效果及降解后骨修复作用。方法将清洁级日本大耳白兔15只(复制60个骨创面)分为重组bFGF-PLA胶状复合体组(A组,30个骨创面)、骨蜡组(B组,15个骨创面)... 目的探讨重组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PLA(聚乳酸)胶状复合体对兔髂骨创面的止血效果及降解后骨修复作用。方法将清洁级日本大耳白兔15只(复制60个骨创面)分为重组bFGF-PLA胶状复合体组(A组,30个骨创面)、骨蜡组(B组,15个骨创面)、空白对照组(C组,15个骨创面)。于钻孔后1、10 min观察、记录骨创面出血情况。术后4、8、12周分别随机抽取5只动物,再次显露术区,观察并记录各组骨创面愈合情况并将实验区髂骨标本HE染色后观察。结果钻孔后1、10 min观察均可见A、B组止血效果显著,C组无效,B组骨创面止血效果与A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组比较,A、B组止血效果均明显(P<0.05)。术后12周镜下可见,A组缺损区完全由新生骨替代,成骨细胞减少,骨小梁更趋成熟,部分创面可见破骨细胞增生,创面孔洞修复。B组创面边缘骨小梁萎缩,有较多炎性细胞存在,缺损区未见任何组织长入。C组创缘可见成骨细胞增生,新生骨组织填充创面基底,缺损区可见纤维瘢痕组织生长,覆盖创面。结论重组bFGF-PLA胶状复合体既能起到与骨蜡相似的止血效果,又可降解吸收同时利于骨创面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用材料 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胶状复合体 骨缺损 止血 可吸收材料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