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7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服务均等化、民生财政支出与城市化——基于中国286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动态空间计量检验 被引量:63
1
作者 李斌 李拓 朱业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9-90,共12页
构建指标体系测度我国286个城市2002年-2012年的地区公共服务差异度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分析公共服务均等化及民生财政支出影响城市化发展的机理;构建动态空间自回归及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地区公共服务差异、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及... 构建指标体系测度我国286个城市2002年-2012年的地区公共服务差异度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分析公共服务均等化及民生财政支出影响城市化发展的机理;构建动态空间自回归及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地区公共服务差异、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及民生财政支出对城市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地区公共服务差异是促进人口异地城市化的显著因素;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能有效促进本地城市化发展;民生财政支出通过作用于公共服务加强或抑制上述效应;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影响城市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均等化 民生财政支出 城市化 动态空间计量
下载PDF
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的城乡差距及均等化路径 被引量:60
2
作者 和立道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4-120,共7页
当前,我国城乡之间的医疗卫生服务不均等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医疗卫生费用和医疗卫生资源的城乡数据分析得出城乡之间的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差距巨大,并通过2000—2008年城乡医疗保健费用的泰尔指数分析,发现城乡组间对城... 当前,我国城乡之间的医疗卫生服务不均等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医疗卫生费用和医疗卫生资源的城乡数据分析得出城乡之间的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差距巨大,并通过2000—2008年城乡医疗保健费用的泰尔指数分析,发现城乡组间对城乡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差距的贡献基本上在80%以上,几乎是组内差距贡献的4倍,而从两组的内部差距来看,农村内部的不均等程度要稍高于城市内部的不均等程度,根据分析结果并从财政向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倾斜、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医疗体制的深化改革等方面就如何促进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卫生 公共服务均等化 泰尔指数 体制改革
原文传递
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进展与评价 被引量:58
3
作者 严耕 林震 吴明红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12,12,共6页
美丽中国的实现有赖于全国各省级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本文运用改进了的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ECCI2013),计算出各省份最新生态文明指数和绿色生态文明指数,总结了各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六大类型。文章基于2001-2011年的数... 美丽中国的实现有赖于全国各省级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本文运用改进了的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ECCI2013),计算出各省份最新生态文明指数和绿色生态文明指数,总结了各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六大类型。文章基于2001-2011年的数据,发现新世纪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水平保持稳定上升态势,但环境质量却持续退步。文章还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驱动因素和所处的国际水平。文章最后提出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树立辩证思维、底线思维、系统思维,加强城乡生态文明建设一体化、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以及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指数 评价指标体系 省域
原文传递
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受益均等与城乡收入差距 被引量:55
4
作者 周心怡 李南 龚锋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1-82,共22页
本文致力于探讨新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OLG模型的理论分析表明,在农民工能够同等享有城镇公共服务受益的条件下,新型城镇化推进到一定程度后将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而,利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2—2020年)》提... 本文致力于探讨新型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OLG模型的理论分析表明,在农民工能够同等享有城镇公共服务受益的条件下,新型城镇化推进到一定程度后将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而,利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2—2020年)》提出的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和2020年的目标值,测算出各地区的新型城镇化率,据此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检验新型城镇化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当新型城镇化率超过13.2%后,新型城镇化将有助于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这一效应在区域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本文认为,为有效缓解城乡收入差距,在实施城镇化的进程中,应着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能够同等分享城镇公共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公共服务受益均等 城乡收入差距 面板门槛回归
原文传递
地方财政自给与转移支付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效应——基于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门槛分析 被引量:42
5
作者 曾明 华磊 刘耀彬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2-91,共10页
基于"均等化平均标准"的概念和官员行为理论从理论层面阐释地方政府财政自给能力影响转移支付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效用的作用机理,以地方政府财政自给能力为门槛变量,利用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构建门槛模型从财政... 基于"均等化平均标准"的概念和官员行为理论从理论层面阐释地方政府财政自给能力影响转移支付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效用的作用机理,以地方政府财政自给能力为门槛变量,利用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构建门槛模型从财政自给的视角实证考察1994—2012年中央转移支付与地区间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转移支付制度能够有条件地有效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由于存在着三门槛效应,其均等化效用随着地方财政自给能力的提升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态势。地方政府财政自给能力低下是导致转移支付制度不能有效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原因,增强地方财政自给能力已是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自给 转移支付 公共服务均等化 门槛效应
下载PDF
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中国养老保障方式与路径选择——居家养老服务保障的优势与发展路径 被引量:42
6
作者 胡宏伟 时媛媛 肖伊雪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2年第1期119-123,共5页
当前,中国老龄化危机严重,如何解决养老问题成为社会难点。以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为视角,以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素作为目前养老方式的评价指标,对比三种养老模式的优缺点,得出居家养老是实现养老服务均等化最优路径。同时,文章统计了老年... 当前,中国老龄化危机严重,如何解决养老问题成为社会难点。以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为视角,以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素作为目前养老方式的评价指标,对比三种养老模式的优缺点,得出居家养老是实现养老服务均等化最优路径。同时,文章统计了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情况,结果显示,需求率高达79.47%。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发展居家养老来解决中国养老问题的路径,以居家养老为主实现养老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了我国老龄社会阶段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大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保障为主的养老服务保障均等化建设是我国转型期服务型政府建构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均等化 养老保障 居家养老
下载PDF
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策略 被引量:37
7
作者 谢宇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4-92,共9页
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老龄化社会问题。积极发展老年教育并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问题应上升为国家战略。破解老年教育的核心在于如何通过为老年人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和适合的教育资源,促进老年人的学习发展,并彰显老年人服务社会的贡献和价... 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老龄化社会问题。积极发展老年教育并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问题应上升为国家战略。破解老年教育的核心在于如何通过为老年人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和适合的教育资源,促进老年人的学习发展,并彰显老年人服务社会的贡献和价值。这一核心理念与我国当前的老年教育政策一脉相承。老年教育作为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追求均等化是其应有之义。促进老年教育发展的均等化包括四个维度,分别是教育权利与机会均等、教育资源配置均等、教育质量均等和教育目标均等。其中教育权利和机会均等是前提条件,资源配置均等和教育质量均等是实现老年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三者形成合力最终有效促进老年教育目标均等实现。当前我国老年教育在均等化的四个维度上均存在深层问题。我国未来应确立老年教育均等化发展战略定位,健全老年教育立法,创新体制机制,构建“需求导向式”供给体系,重点关注城乡社区老年教育建设成效,切实推进老年教育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教育 公共服务均等化 理论框架 发展策略
下载PDF
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32
8
作者 王玮 《财贸研究》 CSSCI 2009年第1期72-79,共8页
经济欠发达、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等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方式的多元化。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只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种调节性手段,仅从此着手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公共服务供给和成本分担机制是实... 经济欠发达、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等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方式的多元化。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只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种调节性手段,仅从此着手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公共服务供给和成本分担机制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性制度规范,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加强对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监管以及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等在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只有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前提下,以基础性制度规范的改革作为基本切入点,同时将调节性制度规范的调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顺利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均等化 路径选择 基础性制度规范 调节性制度规范
下载PDF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以昆山市为例 被引量:35
9
作者 谢天成 施祖麟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21-926,共6页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依托、相互促进。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内容。昆山市作为全国百强县之首和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之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92.39%...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依托、相互促进。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内容。昆山市作为全国百强县之首和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之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92.39%,并进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但也存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质量不高、主体"错位"、"争地"矛盾突出、社会资本"下乡"目标"不纯"等问题和挑战。要结合昆山市实际,探索具有昆山特色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道路,加快机制创新,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以现代产业体系支撑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与农业发展格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用地保障机制、多元化投入机制,尽快建立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实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协调发展 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一体化 昆山市
原文传递
供给需求分析视角下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研究 被引量:30
10
作者 张磊 陈蛟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5-30,共6页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的重要手段,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则是公共服务设施中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基础设施。研究结合常州新北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状况,通过对基于供给方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可...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的重要手段,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则是公共服务设施中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基础设施。研究结合常州新北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状况,通过对基于供给方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和公平性评价以及基于需求方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整体满意度评价的分析,提出在规划中应改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编制方式,创新基于居民需求导向的、可实施的规划编制工作方法,以期为其他城市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公共服务均等化
下载PDF
财政支出、标尺比较与公共服务满意度:基于县级医疗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王哲 周麟 彭芃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9-54,共6页
已有文献发现,地方政府民生财政支出水平与民众的公共服务满意度之间缺乏显著相关性,这意味着单独提高民生公共财政给付水平无法提高民众的公共服务满意度。使用县级医疗公共服务满意度嵌套数据,本文研究发现,民众会将本地区民生财政支... 已有文献发现,地方政府民生财政支出水平与民众的公共服务满意度之间缺乏显著相关性,这意味着单独提高民生公共财政给付水平无法提高民众的公共服务满意度。使用县级医疗公共服务满意度嵌套数据,本文研究发现,民众会将本地区民生财政支出水平与毗邻地区进行标尺比较,比较的结果显著影响民众对医疗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这意味着影响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可能主要不是地区内绝对财政给付水平,而是地区间相对差异。本研究提示我们,通过增加财政投入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努力虽然不会提升发达地区民众对公共服务满意的概率,但会降低落后地区民众对公共服务不满意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满意度 标尺竞争 公共服务均等化 财政支出
原文传递
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共同富裕:教育视角 被引量:24
12
作者 袁志刚 阮梦婷 葛劲峰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3-53,共11页
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是共同富裕的一体两面,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好蛋糕的前提还是要继续做大蛋糕。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教育共享,一方面可以促进需求并带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是高质量就业的保证。近年来,我国公共服务... 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是共同富裕的一体两面,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好蛋糕的前提还是要继续做大蛋糕。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教育共享,一方面可以促进需求并带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是高质量就业的保证。近年来,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是教育的均等化程度仍有提升空间。回顾西方国家教育均等化的发展历史,本文发现教育共享离不开政府和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最终形成以机会均等为目标,以优质、均衡、一体化为特征的教育供给模式。最后,本文总结和归纳了现有文献,分析财政体制对教育供给的影响,并对我国的教育均等化实践提供了三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公共服务均等化 教育 财政体制
原文传递
医疗资源可达性与居民就医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3
作者 申悦 李亮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5-92,共8页
医疗资源配置与居民就医行为分别反映了医疗系统的供给和需求两个侧面,相关研究对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医疗资源的供需结构性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地理学长期关注医疗资源的可达性,但对于就医行为的关注有所不足;而医疗和公共... 医疗资源配置与居民就医行为分别反映了医疗系统的供给和需求两个侧面,相关研究对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医疗资源的供需结构性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地理学长期关注医疗资源的可达性,但对于就医行为的关注有所不足;而医疗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空间视角相对缺乏。本研究对地理学和医疗卫生领域已有的医疗资源可达性和就医行为研究进行了梳理,构建了"空间-就医-健康"研究框架,以人文地理与城市规划的学科理论为基础,将行为主义、可达性模型、就医行为决策模型等方法论相结合,从微观个体的视角出发,试图探讨医疗资源可达性、就医行为、健康3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设施 就医空间 行为地理 公共服务均等化 健康
原文传递
排他性机制的重构和准公共产品受益的均等化——一种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新路径 被引量:21
14
作者 叶航 王国梁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90,共10页
排他性作为准公共产品的一项技术特征,其机制设计决定于准公共产品的本质属性,即其社会性,这就要求排他性机制的设计必须与包容性增长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相适应。对准公共产品的排他性机制进行重构,应依据该类产品的公共性、排... 排他性作为准公共产品的一项技术特征,其机制设计决定于准公共产品的本质属性,即其社会性,这就要求排他性机制的设计必须与包容性增长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相适应。对准公共产品的排他性机制进行重构,应依据该类产品的公共性、排他性的强弱以及消费过程中的不均等性对个人效用、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大小,分别设计不同的排他性机制,并从根源上摒弃原有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公共产品 排他性机制 公共服务均等化 本质属性 包容性增长
下载PDF
县域政府购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的空间差异——以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为例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家合 杨硕 +2 位作者 杨德燕 姜庆志 柯新利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5-172,共8页
基于购买主体、承接主体、服务对象三位一体理念和"投入—过程—产出—结果"逻辑框架,构建县域政府购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的9个乡镇为研究区,对政府购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进行评估。... 基于购买主体、承接主体、服务对象三位一体理念和"投入—过程—产出—结果"逻辑框架,构建县域政府购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的9个乡镇为研究区,对政府购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进行评估。结果显示:①政府购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整体绩效有待提升,受文化资源条件、地方经济基础、政府宏观措施等因素影响,区域内绩效水平差距显著,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中西部乡镇绩效水平普遍优于东南部乡镇。②政府购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购买主体资金投入有限且保障机制不健全,服务监管力度以及信息公开程度不够;承接组织社会知晓度低且公信力不强,供给质量有限;作为服务对象的农村群众参与意识不强,满意度有待提升。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提高购买绩效并关注弥合空间差异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购买服务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绩效评价 县域政府 乡村振兴战略 公共服务均等化
原文传递
基于服务设施布局视角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以长春主城区为例 被引量:20
16
作者 申庆喜 李诚固 刘倩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9-135,共7页
以长春主城区6类共2 418个服务设施网点为基础数据,采用ArcGIS 10.1软件,引用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圈层分析法等空间计量方法,基于服务设施布局视角讨论了主城区的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结果表明:服务设施网点所折射的城市用地结构以... 以长春主城区6类共2 418个服务设施网点为基础数据,采用ArcGIS 10.1软件,引用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圈层分析法等空间计量方法,基于服务设施布局视角讨论了主城区的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结果表明:服务设施网点所折射的城市用地结构以"单中心"集聚为主,同时外围也出现了扩散的再集聚,分层级呈现出"轴向式"与"跳跃式"并存的扩散格局,整体上形成了4级集聚中心;服务设施网点分布与建设用地整体上存在"偏差",其集聚程度显著高于城市建设用地,"西南—东北"两翼的服务设施网点配套明显不足;服务设施高密度区主要集中于"三环"以内,与建设用地的扩展相比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城市外围因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导致的城市功能缺失问题普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设施 城市形态 城市空间结构 公共服务均等化 布局优化 ARCGIS 10.1 长春市
原文传递
我国城镇化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提升效应研究——以重庆户籍人口为例 被引量:20
17
作者 邹文杰 蔡鹏鸿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22,共8页
理论上城镇化与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契合点,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那么在实践中,我国城镇化对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否具有提升效应?文章运用Geweke因果关系分解检验了1992-2012年我国城镇化对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均等化... 理论上城镇化与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契合点,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那么在实践中,我国城镇化对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否具有提升效应?文章运用Geweke因果关系分解检验了1992-2012年我国城镇化对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与不同领域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因果关系存在很大差异:城镇化与基础教育均等化存在均衡关系,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城镇化与基础教育均等化双向因果关系显著;城镇化与医疗卫生均等化具有长期因果关系,但短期即时因果关系不显著;城镇化对社会保障均等化不存在长期和短期因果关系,但社会保障对城镇化的长期反馈作用明显。因此,我国在实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应极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并针对不同领域公共服务的特殊性制定差异化战略,注重城镇化与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的衔接与吻合,充分发挥城镇化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公共服务均等化 Geweke检验
原文传递
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与机制 被引量:16
18
作者 孙志远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40,共13页
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深刻改变城市与农村生产及生活方式,对城乡高质量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9—2022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及西藏地区)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门限效应模型,实证检验... 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深刻改变城市与农村生产及生活方式,对城乡高质量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9—2022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及西藏地区)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门限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产业结构升级、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资源要素配置优化在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促进作用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产业结构升级、资源要素配置优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对这种非线性影响具有强化作用。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具有地区异质性,从线性影响看,在东部地区最强,在中部地区其次,在西部地区最弱;从非线性影响看,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存在单一门限效应,在中部地区存在双重门限效应。为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应积极推动生产要素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新质生产力形成;驱动产业结构升级,为城乡高质量融合提供动力;畅通资源要素流动渠道,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加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助力公共服务均等化;结合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培育数字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产业结构升级 资源要素配置优化 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高质量融合
下载PDF
上海市长宁区外来流动孕产妇保健管理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19
19
作者 白雪林 陆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3498-3501,共4页
目的了解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服务利用的现状,完善公共卫生管理职能提出合理化建议,为进一步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技能,创造健康支持环境,提供公平、安全、有效的全程管理和服务,提高孕产妇保健意识和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市... 目的了解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服务利用的现状,完善公共卫生管理职能提出合理化建议,为进一步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技能,创造健康支持环境,提供公平、安全、有效的全程管理和服务,提高孕产妇保健意识和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市长宁区新泾镇户籍孕产妇与外来流动孕产妇保健现况和服务利用度进行社会公平性分析和客观评价,分析现行管理体制的运作难点,就如何完善公共卫生管理职能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外来流动孕产妇早孕(妊娠<12周)建册率为22.5%,远低于本市户籍的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产后访视率为93.5%,低于户籍产妇的9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受产前检查平均次数为4.4次,有22.0%的孕产妇未进行产前检查,其中53.5%不知道产前检查的意义,38.1%认为费用贵,8.4%觉得交通不方便;产前检查平均费用1 085.31元,平均分娩费用2 524.49元,最高7 000.00元。妊娠期间孕产妇期望的平均产前检查费用为459.00元,期望的平均分娩费用1 563.00元。结论建议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管理,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增加政府投入,从立足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统筹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创造健康支持环境,提高外来流动孕产妇的保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流动孕产妇 孕产妇保健 公共服务均等化
下载PDF
户籍制度改革的新突破与新课题 被引量:19
20
作者 侯力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2-29,共8页
我国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展开的户籍制度改革,在体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权益、土地权利与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脱钩、支持和鼓励家庭整体迁移,以及明确政府财政支持责任五个方面具有重... 我国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展开的户籍制度改革,在体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权益、土地权利与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脱钩、支持和鼓励家庭整体迁移,以及明确政府财政支持责任五个方面具有重大突破。但不容忽视的是,此次户籍改革制度在实施中还面临着按城市规模确定落户条件难以得到有效实施、政策协调性存在问题、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面临巨大困难,以及城市人口规模确定存在技术性困难等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制度改革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新型城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