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rain-gut-microbiota axis in Parkinson's disease 被引量:67
1
作者 Agata Mulak Bruno Bonaz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37期10609-10620,共12页
Parkinson's disease(PD) is characterized by alphasynucleinopathy that affects all levels of the braingut axis including the central, autonomic, and enteric nervous systems. Recently, it has been recognized that th... Parkinson's disease(PD) is characterized by alphasynucleinopathy that affects all levels of the braingut axis including the central, autonomic, and enteric nervous systems. Recently, it has been recognized that the brain-gut axis interactions are significantly modulated by the gut microbiota via immunological,neuroendocrine, and direct neural mechanisms. Dysregulation of the brain-gut-microbiota axis in PD may be associated with gastrointestinal manifestations frequently preceding motor symptoms, as well as with the pathogenesis of PD itself, supporting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pathological process is spread from the gut to the brain. Excessive stimulation of the innate immune system resulting from gut dysbiosis and/or 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 and increased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may induce systemic inflammation, while activation of enteric neurons and enteric glial cells may contribute to the initiation of alpha-synuclein misfolding.Additionally, the adaptive immune system may be disturbed by bacterial proteins cross-reacting with human antigen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brain-gutmicrobiota axis interactions should bring a new insight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PD and permit an earlier diagnosis with a focus on peripheral biomarkers within the enteric nervous system. Novel therapeutic options aimed at modifying the 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 and enhancing the intestinal epithelial barrier integrity in PD patients could influence the initial step of the following cascade of neurodegeneration in 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in-gut-microbiota AXIS enteric nervous system G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黏膜肥大细胞与神经纤维的关联 被引量:37
2
作者 王利华 方秀才 潘国宗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32-335,共4页
目的 探讨肠黏膜肥大细胞与神经纤维之间的关联及其与肠易激综合征 (IBS)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电镜和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技术 ,对 5 6例符合罗马Ⅱ标准的腹泻型IBS患者和 12例非IBS对照组患者末端回肠和直肠 乙状结肠交界部位肠黏膜... 目的 探讨肠黏膜肥大细胞与神经纤维之间的关联及其与肠易激综合征 (IBS)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电镜和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技术 ,对 5 6例符合罗马Ⅱ标准的腹泻型IBS患者和 12例非IBS对照组患者末端回肠和直肠 乙状结肠交界部位肠黏膜内的肥大细胞与神经纤维的关联进行了检测。结果 IBS患者和对照组肠黏膜内多数肥大细胞与神经纤维紧邻。患者末端回肠、直肠 乙状结肠交界处黏膜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P物质、5 羟色胺 (5 HT)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肥大细胞周围NSE、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5 HT的表达也明显增强。IBS患者末端回肠黏膜内肥大细胞的数目 (10 .98± 2 .96 )与对照组 (6 .0 5± 0 .5 1)相比明显增多 (P <0 .0 1)。IBS患者与对照组相比 ,末端回肠内NSE(6 .73± 1.0 2比 4 .2 5± 0 .5 0 )、P物质 (6 .84± 0 .85比 4 .2 8± 0 .4 0 )、CGRP(6 .73± 0 .82比 4 .33± 0 .5 4 )、5 HT(6 .72± 0 .81比 4 .0 0± 0 .6 3)阳性神经纤维紧邻的肥大细胞数目亦明显增多 (P <0 .0 1)。结论 IBS患者肠黏膜内肥大细胞数量的增多及其周围神经肽表达的增强表明 :免疫系统与肠神经丛之间通路的活化可能与IBS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肠黏膜肥大细胞 肠神经丛 电镜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Protective role of berberine on ulcerative colitis through modulating enteric glial cells-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mmune cells interactions 被引量:46
3
作者 Heng Li Chen Fan +6 位作者 Huimin Lu Chunlan Feng Peilan He Xiaoqian Yang Caigui Xiang Jianping Zuo Wei Tang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3期447-461,共15页
Ulcerative colitis(UC)manifests as an etiologically complicated and relapsing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The 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plays a pivotal role in rectifying and orchestrating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s in ... Ulcerative colitis(UC)manifests as an etiologically complicated and relapsing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The 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plays a pivotal role in rectifying and orchestrating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s in gut tract.Berberine,an isoquinoline alkaloid,is known as its antiinflammatory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in experimental colitis.However,little research focused on its regulatory function on ENS.Therefore,we set out to explore the pathological role of neurogenic inflammation in UC and the modulating effects of berberine on neuro-immune interactions.Functional defects of enteric glial cells(EGCs),with decreased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and increased substance P expression,were observed in DSS-induced murine UC.Administration of berberine can obviously ameliorate the disease severity and restore the mucosal barrier homeostasis of UC,closely accompanying by maintaining the residence of EGCs and attenuating inflammatory infiltrations and immune cells overactivation.In vitro,berberine showed direct protective effects on monoculture of EGCs,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T cells,and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ECs)in the simulated inflammatory conditions.Furthermore,berberine could modulate gut EGCs-IECs-immune cell interactions in the co-culture systems.In summary,our study indicated the EGCs-IECs-immune cell interactions might function as a crucial paradigm in mucosal inflammation and provided an infusive mechanism of berberine in regulating enteric neurogenic inflam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CERATIVE COLITIS BERBERINE MUCOSAL inflammation enteric GLIAL cells enteric nervous system
原文传递
肠神经系统递质和Cajal间质细胞在大鼠慢传输型便秘中的作用 被引量:37
4
作者 包云光 舒小莉 +5 位作者 李小兵 顾伟忠 应爱娟 赵婵 欧弼悠 江米足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1-485,共5页
目的探讨肠神经系统递质一氧化氮(NO)、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和Cajal间质细胞(ICC)在慢传输型便秘中的作用。方法32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便秘组和对照组,分别饲喂含复方苯乙哌啶的混悬液和普通水,每5d记录1次大鼠大便粒数... 目的探讨肠神经系统递质一氧化氮(NO)、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和Cajal间质细胞(ICC)在慢传输型便秘中的作用。方法32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便秘组和对照组,分别饲喂含复方苯乙哌啶的混悬液和普通水,每5d记录1次大鼠大便粒数、大便干重及体重。饲养90d后停药1周,测定肠道传输功能、结肠黏膜肠神经系统递质含量和ICC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c-kit+细胞分布情况。结果便秘组日均粪便粒数小于对照组,平均每粒粪便质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便秘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为430.2±132.1min,长于对照组的337.2±74.7min,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远端结肠黏膜NO含量、SP水平、VIP阳性细胞分布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c-kit+细胞在便秘组的数目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远端结肠黏膜ICC数量减少可能是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肠神经系统 神经递质 CAJAL间质细胞 一氧化氮 大鼠
原文传递
酚酞对大鼠结肠动力及肠神经系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童卫东 张胜本 +2 位作者 刘宝华 张连阳 黄显凯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23-726,共4页
目的 探讨长期应用酚酞对结肠肌电及肠神经系统 (ENS)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泻剂结肠”模型 ,应用电生理、组化及免疫组化技术研究酚酞对大鼠结肠动力、ENS多种神经递质及Cajal间质细胞 (ICC)的影响。结果 大鼠饲以酚酞 3个月后 ,... 目的 探讨长期应用酚酞对结肠肌电及肠神经系统 (ENS)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泻剂结肠”模型 ,应用电生理、组化及免疫组化技术研究酚酞对大鼠结肠动力、ENS多种神经递质及Cajal间质细胞 (ICC)的影响。结果 大鼠饲以酚酞 3个月后 ,结肠慢波频率减慢 ,结肠肌间丛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磷酸黄递酶阳性神经细胞数目增多 ,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神经细胞数目减少 ,一氧化氮合酶免疫反应性增强 ,生长抑素免疫反应性减弱 ,肌间丛ICC分布不均匀 ,突起连接杂乱。结论 长期应用酚酞对结肠动力和ENS有损害作用 ,在临床治疗顽固性便秘时应避免长期应用酚酞等刺激性泻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酞 大鼠 结肠动力 肠神经系统 电生理 慢传输型便秘 泻剂
原文传递
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病机制与诊治 被引量:36
6
作者 张东旭 朱安龙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47-1450,共4页
慢传输型便秘(STC)是一种特发性、多因素共同干预的复杂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近年来研究报导其可能与肠神经系统(ENS)改变有关,包括肠道神经细胞改变或退变、肠道神经胶质细胞受损和肠道神经递质改变。此外,肠道肌病、C... 慢传输型便秘(STC)是一种特发性、多因素共同干预的复杂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近年来研究报导其可能与肠神经系统(ENS)改变有关,包括肠道神经细胞改变或退变、肠道神经胶质细胞受损和肠道神经递质改变。此外,肠道肌病、Cajal间质细胞减少、自身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泻剂、精神心理因素和饮食运动习惯等因素也可能与STC的发生与加重相关。目前STC的诊断一方面要参考罗马Ⅲ标准的功能性便秘诊断,同时需结合结肠传输实验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STC的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但对于经规范化内科治疗无明显好转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目前较为认可的术式是结肠次全切除术,肠道重建的方式则比较多样,"金陵术" 、"逆袢吻合术"等都能取得不错的预后。但STC的外科治疗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目前STC治疗的发展方向为针对其发病机制开发新型药物。随着更多深入研究不断揭示STC根本的发病机制,相信针对具体病因的治疗手段也将帮助人们解决STC的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发病机制 肠神经系统
原文传递
针刺对便秘模型大鼠PGP9.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1
7
作者 丁曙晴 丁义江 +5 位作者 季新涛 韩惦梅 孙明明 霍维宇 黄书亮 耿建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184-2187,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便秘模型大鼠肠神经系统神经元标志物PGP9.5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按照体质量及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15只,45只大鼠予生大黄水煎液灌胃,开始用量为100g/(kg?d),最后为1280g/(kg?d),45d后造模36只,治疗前处死12只作... 目的:观察针刺对便秘模型大鼠肠神经系统神经元标志物PGP9.5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按照体质量及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15只,45只大鼠予生大黄水煎液灌胃,开始用量为100g/(kg?d),最后为1280g/(kg?d),45d后造模36只,治疗前处死12只作为造模末治疗前组对照,剩余随机分为针刺组和空白治疗组,各12只.针刺组大鼠针刺天枢和足三里,天枢加电针,疏密波刺激10min,每日1次,共计14d;空白治疗组不给予治疗.2组14d后处死,取距离肛门5cm肠管,用HE染色和PGP9.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Image-Pro Plus 5.0计算各组PGP9.5的综合吸光度值(IA值)分析肠神经节细胞的状况.结果:正常组PGP9.5表达的IA值(×104)为47.38±9.04,治疗前组为20.36±9.12,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0);空白组为28.51±9.43,与治疗前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针刺组为41.39±19.56,与治疗前组和空白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有助于改善大黄水煎液灌胃泻剂便秘模型大鼠神经节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慢传输性便秘 模型 肠神经系统 肠神经元 PGP9.5表达
下载PDF
肠道菌群对肠道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其病理生理意义 被引量:29
8
作者 徐翰南 蔡征真 +3 位作者 王云 吴多尔 戎伟芳 张国花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7-360,共14页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胃肠道得以对其吸收的各种食物、遭遇的各种病原体以及在此寄宿的多种微生物作出反应,维持机体的稳态。然而,肠道菌群紊乱可能会通过影响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 ENS)、肠内分泌细...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胃肠道得以对其吸收的各种食物、遭遇的各种病原体以及在此寄宿的多种微生物作出反应,维持机体的稳态。然而,肠道菌群紊乱可能会通过影响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 ENS)、肠内分泌细胞和免疫细胞的活动引起或加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将围绕肠道菌群对肠道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其病理生理意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肠神经系统 肠内分泌细胞 肠免疫细胞
原文传递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癌前病变病理变化与中医证型及TRPV1、TRPM8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王俊 黄雅慧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4年第24期2627-2630,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病理变化与中医证型及瞬时电位受体(TRPV1、TRPM8)表达的相关性,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方法选取内镜确诊CAG及病理确诊为CAG伴不典型增生或不同程度肠上皮化生患者317例,... 目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病理变化与中医证型及瞬时电位受体(TRPV1、TRPM8)表达的相关性,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方法选取内镜确诊CAG及病理确诊为CAG伴不典型增生或不同程度肠上皮化生患者317例,选取常规体检发现的无症状性浅表性胃炎10例作为对照,并进行TRPV1、TRPM8受体表达检测及CAG中医证型辨证,分析CAG的病理变化与中医证型及TRPV1、TRPM8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1CAG前病变中医证型按照所占比率排序为脾虚气滞>脾胃湿热>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胃阴不足>胃络瘀阻。26种证型在TRPV1、TRPM8表达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RPV1的表达的中医证型排序为脾胃湿热>胃阴亏虚>肝胃不和>胃络瘀阻、浅表性胃炎>脾虚气滞>脾胃虚弱;TRPM8表达的中医证型排序为脾胃虚弱>脾虚气滞>胃络瘀阻、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胃阴亏虚>脾胃湿热。TRPV1以脾胃湿热表达最为明显(415 bp),TRPM8表达以脾胃虚弱最明显(387 bp)。胃络瘀阻型近似于浅表性胃炎胃黏膜表达。3同一证型在不同程度肠上皮化生分布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不同证型在同一程度肠上皮化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证型在轻度异型增生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在中、重度分布上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且以脾胃虚弱、胃阴不足及胃络瘀阻三型在重度异型增生时分布较高;各证型在轻、中、重度萎缩程度分布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 CAG癌前病变与中医证型之间及瞬时电位受体(TRPV1、TRPM8)表达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病理程度较轻时以实证为主,并伴有TRPV1受体表达增高;病理程度中、重度时以虚为主,虚实夹杂表现多见,并伴有TRPM8表达增高。本研究为该病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为CAG中医辨证提供了更多的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癌前病变 中医证型 TRPM8 TRPV1
下载PDF
脑肠轴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0
作者 苗继文 程波 +3 位作者 李娜 李岩松 王强 李爽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2-426,共5页
脑肠轴是肠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通路,肠道功能障碍可增加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病风险,改善肠道功能可减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但其调控机制仍不明确。本文围绕脑肠轴中肠道对... 脑肠轴是肠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通路,肠道功能障碍可增加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病风险,改善肠道功能可减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但其调控机制仍不明确。本文围绕脑肠轴中肠道对脑功能的调节机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肠轴 迷走神经 肠神经系统 肠道微生物
原文传递
VIP在慢性便秘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杜丽娟 唐学贵 +1 位作者 吴至久 李敏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15期1755-1756,共2页
目的:观察VIP在慢性便秘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中的表达情况,探讨VIP在其发病中作用。方法:复方地芬诺酯建立慢性便秘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的表达情况,应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 目的:观察VIP在慢性便秘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中的表达情况,探讨VIP在其发病中作用。方法:复方地芬诺酯建立慢性便秘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的表达情况,应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MD)进行半定量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正常对照组和慢传输型便秘模型组大鼠的结肠肌间神经丛内均有VIP表达;检测两组中免疫组织化学VIP阳性表达平均吸收光密度值,发现模型组MD值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活性肠肽的分布异常可能与慢性便秘的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便秘 血管活性肠肽 结肠 肠神经系统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2
作者 方秀才 《胃肠病学》 2020年第6期321-325,共5页
肠易激综合征(IBS)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近年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改变、炎症、饮食、应激等因素引起的肠道黏膜屏障损伤和黏膜通透性增加,以及肠神经系统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在IB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上述IBS发病机制相关研究进展作一... 肠易激综合征(IBS)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近年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改变、炎症、饮食、应激等因素引起的肠道黏膜屏障损伤和黏膜通透性增加,以及肠神经系统功能和形态学改变在IB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上述IBS发病机制相关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微生态 肠黏膜屏障 肠神经系统 发病机制
下载PDF
伴有胃肠动力障碍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结肠肠肌间神经丛一氧化氮合成酶神经元的变化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颖 林中 +1 位作者 胡琼花 郑清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目的观察伴有胃肠动力障碍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结肠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肌间神经丛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神经元的变化,以探讨SAP胃肠动力障碍的神经机制。方... 目的观察伴有胃肠动力障碍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结肠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肌间神经丛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神经元的变化,以探讨SAP胃肠动力障碍的神经机制。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和SAP组,逆行胰胆管穿刺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作SAP模型。检测腹部X线、小肠推进比,胰腺病理评分。制作肌间神经丛全层标本,应用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NOS神经元的形态及占总神经元的百分比。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SAP组大鼠肠管明显扩张,SAP组小肠推进比显著降低(P<0.01),胰腺病理评分明显增高(P<0.01),NOS神经元胞体大而染色深,结间束NOS神经纤维粗大,NOS神经元比例为(40.74±5.15)%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结肠肌间丛NOS神经元表达增多可能是大鼠SAP胃肠动力障碍神经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胃肠动力障碍 肠神经系统 肌间神经丛 一氧化氮合成酶神经元
下载PDF
肠神经系统在功能性胃肠病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14
作者 方秀才 《胃肠病学》 2009年第2期65-68,共4页
肠神经系统对胃肠道运动、分泌和血液供应具有独立的调节作用,功能性胃肠病(FGIDs)的慢性症状如腹泻、便秘和疼痛与肠神经调控的胃肠道功能异常有关。某些FGIDs存在肠神经递质表达异常,甚至神经元退行性改变;肠神经系统与肠道Cajal间... 肠神经系统对胃肠道运动、分泌和血液供应具有独立的调节作用,功能性胃肠病(FGIDs)的慢性症状如腹泻、便秘和疼痛与肠神经调控的胃肠道功能异常有关。某些FGIDs存在肠神经递质表达异常,甚至神经元退行性改变;肠神经系统与肠道Cajal间质细胞、胶质细胞和免疫细胞连接和功能的异常亦可能参与了FGIDs的发病;脑-肠轴功能紊乱是应激和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之一。肠神经系统在FGIDs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以肠神经为靶点为开发治疗FGIDs的有效药物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神经系统 功能性胃肠病 脑-肠轴 发病机制 治疗
下载PDF
老年人消化道动力异常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小雯 郑松柏 《胃肠病学》 2014年第12期746-749,共4页
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在自然老化过程中,消化道发生一系列退行性改变,这些改变是老年人诸多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基础。深入研究老年人消化道动力异常及其发生机制,对提高相关疾病的诊治水平... 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在自然老化过程中,消化道发生一系列退行性改变,这些改变是老年人诸多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基础。深入研究老年人消化道动力异常及其发生机制,对提高相关疾病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消化道(包括口咽、食管、胃、小肠、结肠、直肠和肛管)动力的增龄变化及其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活动 肠神经系统 CAJAL间质细胞 老年人
下载PDF
Cajal间质细胞与胃肠动力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泽培 邱野 彭燕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983-986,共4页
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是胃肠慢波的起搏细胞,具有产生慢波、传导慢波电位、调节神经递质等功能,是调节胃肠动力的重要环节。ICC在维持正常胃肠动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其形态、数量及分布的改变会导致多... 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是胃肠慢波的起搏细胞,具有产生慢波、传导慢波电位、调节神经递质等功能,是调节胃肠动力的重要环节。ICC在维持正常胃肠动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其形态、数量及分布的改变会导致多种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一些以ICC为靶向治疗胃肠动力性疾病药物的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就近年来ICC与胃肠动力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JAL间质细胞 肠神经系统 胃肠动力
下载PDF
重视研究肠道神经系统在炎症性肠病发病中作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德奎 甘华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8期3200-3203,共4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因主要涉及遗传,免疫异常,感染,环境和精神因素等多方面,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最近有多项研究表明在炎症性肠病中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因主要涉及遗传,免疫异常,感染,环境和精神因素等多方面,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最近有多项研究表明在炎症性肠病中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结构和功能表现异常,损害ENS可引发鼠类肠道出现腹泻,血便等肠炎的表现,均提示ENS调控异常参与了的IBD发病,本文就目前炎症性肠病ENS调节异常的研究现状作简要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肠神经系统 肠胶质细胞
下载PD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basis of chronic constipation: Taking the functional/idiopathic label out 被引量:9
18
作者 Gabrio Bassotti Vincenzo Villanacci +2 位作者 Dragos Cretoiu Sanda Maria Cretoiu Gabriel Bechean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26期4099-4105,共7页
In recent years, the improvement of technology and the increase in knowledge have shifted several strongly held paradigms. This is particularly true in gastroenterology, and specifically in the field of the so-called ... In recent years, the improvement of technology and the increase in knowledge have shifted several strongly held paradigms. This is particularly true in gastroenterology, and specifically in the field of the so-called "functional" or "idiopathic" disease, where conditions thought for decades to be based mainly on alterations of visceral perception or aberrant psychosomatic mechanisms have, in fact, be reconducted to an organic basis (or, at the very least, have shown one or more demonstrable abnormalities). This is particularly true, for instance, for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the prototype entity of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where low-grade inflammation of both mucosa and myenteric plexus has been repeatedly demonstrated. Thus, researchers have also investigated other functional/idiopathic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found that some organic ground is present, such as abnormal neurotransmission and myenteric plexitis in esophageal achalasia and mucosal immune activation and mild eosinophilia in functional dyspepsia. Here we show evidence, based on our own and other authors' work, that chronic constipation has several abnormalities reconductable to alterations in the enteric nervous system, abnormalitie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a constant decrease of enteric glial cells and 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and, sometimes, of enteric neurons). Thus, we feel that (at least some forms of) chronic constipation should no more be considered as a functional/idiopathic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 but instead as a true enteric neuropathic abnorm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TIPATION enteric GLIA enteric nervous system enteric neurons 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p Neurogastroenterology
下载PDF
电针对帕金森病小鼠便秘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亚楠 汪瑶 +5 位作者 张小蕾 胡梦妮 祁玲 郭磊 余沛豪 马骏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2-108,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帕金森病(PD)小鼠便秘症状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鱼藤酮灌胃法构建PD小鼠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2只。电针组电针"风府""太冲"&qu... 目的观察电针对帕金森病(PD)小鼠便秘症状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鱼藤酮灌胃法构建PD小鼠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2只。电针组电针"风府""太冲""足三里",正常组和模型组每日同一时间与电针组同步固定,但不予治疗。30 min/次,1次/d,连续治疗14 d。比较各组小鼠12 h的粪便排出质量及各组小鼠肠道推进能力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中脑黑质及结肠组织中的α-突触核蛋白(α-syn)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各组小鼠肠道中乙酰胆碱转运酶(ChAT)、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酪氨酸羟化酶(TH)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排便质量减少(P<0.01),小肠推进率降低(P<0.01);中脑黑质与结肠组织α-syn平均光密度均升高(P<0.01);结肠组织TH、ChAT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nNOS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排便质量增加(P<0.01),小肠推进率提高(P<0.01);中脑黑质与结肠组织α-syn平均光密度均降低(P<0.01);结肠组织TH、ChAT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nNOS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结论电针"风府""太冲""足三里"通过减少α-syn聚集,调控ChAT、TH、nNOS表达,改善帕金森病小鼠的便秘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电针 便秘 肠神经系统 小鼠
原文传递
肠脑轴与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0
作者 何屹 余刚 +1 位作者 郑鹏 王昊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20-1023,共4页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的病理改变是脑黑质致密部α突触核蛋白的异常聚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在大脑之外(包括肠神经系统)也有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微生物-肠-脑轴是将大脑和肠道功能整合的双向信息...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的病理改变是脑黑质致密部α突触核蛋白的异常聚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在大脑之外(包括肠神经系统)也有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微生物-肠-脑轴是将大脑和肠道功能整合的双向信息交流系统,肠道与大脑之间主要依靠神经通路、内分泌途径以及免疫途径进行信息交流。肠神经系统可能作为α突触核蛋白播散的渠道,通过迷走神经播散至中枢神经系统,因此有学者认为PD发病最初可能起源于肠道。本文就近年来针对肠脑轴在PD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现状做一简要综述,将有助于进一步阐明PD的可能发病机制以及解释部分临床表现,并可能为P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肠神经系统 神经免疫调节 微生物-肠-脑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