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6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937
1
作者 陈诗一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55,共15页
在金融海啸凸显实体经济重要性和工业反哺农业时代要求的背景下,本文讨论了以高能耗和高排放为特征的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为此本文构造了中国工业38个二位数行业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库,利用超越对数分行业生产函数估算了中国工业... 在金融海啸凸显实体经济重要性和工业反哺农业时代要求的背景下,本文讨论了以高能耗和高排放为特征的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为此本文构造了中国工业38个二位数行业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库,利用超越对数分行业生产函数估算了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并进行绿色增长核算。本文的结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总体上已经实现了以技术驱动为特征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能源和资本是技术进步以外主要驱动中国工业增长的源泉,劳动和排放增长贡献较低甚至为负。但是,一些能耗和排放高的行业仍然表现为粗放型增长,必须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技术,最终实现中国工业的完全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耗 二氧化碳排放 全要素生产率 工业增长方式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分析 被引量:464
2
作者 韩智勇 魏一鸣 +2 位作者 焦建玲 范英 张九天 《系统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7-21,共5页
协整性分析和因果关系研究方法已经成为国际上研究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重要工具,但迄今为止,尚没有文献报道关于中国能源与经济之间协整性和因果关系的研究工作。本文开展1978~2000年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协整性和因果关系... 协整性分析和因果关系研究方法已经成为国际上研究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重要工具,但迄今为止,尚没有文献报道关于中国能源与经济之间协整性和因果关系的研究工作。本文开展1978~2000年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协整性和因果关系的研究,结论是: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但不具有长期的协整性。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中国在制订能源政策时既要考虑对经济增长目标的冲击,同时也要充分估计能源供应压力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协整性 因果关系
下载PDF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及实证分析 被引量:368
3
作者 朱勤 彭希哲 +1 位作者 陆志明 吴开亚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072-2079,共8页
本文综合考量经济产出规模、人口规模、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能源效率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应用LMDI分解方法对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应用该模型对中国1980年~2007年的能源消费碳排放进... 本文综合考量经济产出规模、人口规模、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能源效率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应用LMDI分解方法对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应用该模型对中国1980年~2007年的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分解分析,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并量化其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产出效应对我国该阶段能源消费碳排放的贡献率最大,达到152.73%,其他各影响因素按贡献率绝对值大小依次是:能源强度效应为-79.93%,人口规模效应为20.20%,产业结构效应为7.78%,能源结构效应为-0.77%。研究认为,产业结构整体变化对该阶段碳排放增长未能表现出负效应,其主要原因是产业规模占GDP近半的第二产业的碳排放呈现长期增长态势,其贡献率抵消了第一、三产业对碳排放增长的负效应。目前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在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及提高能源效率。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节能减排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碳排放 因素分解 Kaya恒等式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
原文传递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内在依从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04
4
作者 赵进文 范继涛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1-42,共12页
学术界对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以线性关系假设为前提,并未对这一假设是否合理进行严格的经济计量学检验。本文率先将近年来发展的非线性STR模型技术具体应用于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内在结构依从关系的研究,... 学术界对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以线性关系假设为前提,并未对这一假设是否合理进行严格的经济计量学检验。本文率先将近年来发展的非线性STR模型技术具体应用于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内在结构依从关系的研究,揭示了二者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变化规律,并得出如下几个结论:(1)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并可以通过LSTR2模型来表达。(2)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当GDP增长绝对下降时,能源消费比GDP有更快的下降速度;当GDP增长率不超过18·04%时,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具有相对稳定性,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弹性为0·9592;当GDP增长率超过18·04%时,能源消费较GDP有更快的增长速度,经济增长完全以能源的高消耗为代价。因此,应尽可能地避免经济的负增长和超高速增长。(3)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1956—1976年间,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在1977—2005年间,则呈现明显的线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能源消费 STR模型 GRANGER检验
原文传递
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及其周期性波动研究 被引量:307
5
作者 宋德勇 卢忠宝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24,共7页
基于我国1990-2005年时间序列数据,采用"两阶段"LMDI方法,先将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关影响因素分解为产出规模、能源结构、排放强度和能源强度四个方面;再引入产出结构效应,对减少碳排放起关键作用的变量——能源强... 基于我国1990-2005年时间序列数据,采用"两阶段"LMDI方法,先将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关影响因素分解为产出规模、能源结构、排放强度和能源强度四个方面;再引入产出结构效应,对减少碳排放起关键作用的变量——能源强度进行再次分解。在此基础上,以产出规模和能源效率这两个对碳排放的增加和减少起关键作用的变量为依据,界定"高增长、高效率"、"低增长、低效率"、"低增长、高效率"和"高增长、低效率"四种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划分出不同的时期,分析我国碳排放周期性波动的特征。研究表明,自上世纪90年以来,我国四个阶段不同经济增长方式的差异是碳排放波动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其中2000-2004年"高投入、高排放、低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直接导致了碳排放的显著增加。因此,有效控制和减少碳排放的根本途径在于切实转变增长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LMDI 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下载PDF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与误差校正模型研究 被引量:228
6
作者 马超群 储慧斌 +1 位作者 李科 周四清 《系统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47-50,共4页
详细研究中国从1954~2003年间年度GDP和能源总消费以及能源消费各构成部分(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和水电力等)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研究结果表明GDP分别与能源总消费、煤炭消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而GDP与石油、天然气和水电之间不存在协... 详细研究中国从1954~2003年间年度GDP和能源总消费以及能源消费各构成部分(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和水电力等)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研究结果表明GDP分别与能源总消费、煤炭消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而GDP与石油、天然气和水电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进而分别建立了GDP与能源总消费以及GDP与煤炭消费之间的误差校正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整 GRANGER因果关系 能源消费 误差校正模型
下载PDF
中国旅游业能源消耗与CO_2排放量的初步估算 被引量:292
7
作者 石培华 吴普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5-243,共9页
随着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旅游业对气候、环境的影响日益引起国际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旅游业能源利用及二氧化碳排放是旅游对环境影响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成为近5年来世界旅游研究的新兴热点。旅游产业特点决定了旅游业能源消耗和... 随着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旅游业对气候、环境的影响日益引起国际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旅游业能源利用及二氧化碳排放是旅游对环境影响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成为近5年来世界旅游研究的新兴热点。旅游产业特点决定了旅游业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测算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本文采用"自下而上"法,通过文献研究与数理统计方法,首次系统估算中国旅游业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结果表明,2008年,中国旅游业消耗能源428.30PJ,占中国能源总消耗量的0.51%;排放二氧化碳51.34Mt①,占全国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0.86%。旅游业是低耗能、低排放、低碳产业,是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的优势产业,应该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能源消耗 CO2排放 估算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能源消费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效应研究 被引量:253
8
作者 刘华军 刘传明 孙亚男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3-95,共13页
本文基于1995—2012年中国省际能源消费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对能源消费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效应进行了经验考察。研究发现:①中国能源消费的空间关联呈现网络结构形态;样本考察期内,空间关联的紧密程度逐步提高,等级... 本文基于1995—2012年中国省际能源消费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对能源消费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效应进行了经验考察。研究发现:①中国能源消费的空间关联呈现网络结构形态;样本考察期内,空间关联的紧密程度逐步提高,等级森严的空间网络结构逐渐被打破,网络稳定性逐步增强。②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省份处于网络中心位置,发挥"桥梁"和"中介"的作用。③在能源消费空间关联网络中,环渤海地区属于"双向溢出"板块,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属于"净受益"板块,新疆和山西等资源丰富的省份属于"净溢出"板块,湖南、湖北等中部地区属于"经纪人"板块。④能源消费空间关联的整体网络紧密程度及稳定性的提升、网络等级结构的破除能显著降低能源强度,提高能源消费的空间公平性。而个体网络中心性的提升对能源强度的降低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能源消费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为能源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带来严峻挑战,但为跨区域协同节能机制的构建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空间关联 社会网络分析 能源强度
原文传递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费变动——基于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78
9
作者 吴巧生 成金华 王华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37,共8页
本文对比分析了美国与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用非农产业就业比重测定的中国工业化水平与能源密度的协整关系表明,中国工业化水平提高1%,能源密度下降0.33%,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从长期来看是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中国人... 本文对比分析了美国与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用非农产业就业比重测定的中国工业化水平与能源密度的协整关系表明,中国工业化水平提高1%,能源密度下降0.33%,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从长期来看是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中国人均能源消费可能会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而提高,这与中国较低的人文发展水平相关,但随着工业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会促进能源密度的下降,从而以较低的能源消费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协整分析 能源消费
原文传递
中国不同产业空间的碳排放强度与碳足迹分析 被引量:203
10
作者 赵荣钦 黄贤金 钟太洋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48-1057,共10页
采用2007年中国各省区不同产业各种能源消费等数据,通过构建能源消费碳排放和碳足迹模型,对各省区化石能源和农村生物质能源的碳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建立了不同产业空间与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对应关系,将产业活动空间分为农业空间、生活与工... 采用2007年中国各省区不同产业各种能源消费等数据,通过构建能源消费碳排放和碳足迹模型,对各省区化石能源和农村生物质能源的碳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建立了不同产业空间与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对应关系,将产业活动空间分为农业空间、生活与工商业空间、交通产业空间、渔业与水利业空间、其他产业空间等五大类;对各省区不同产业空间碳排放强度和碳足迹进行了对比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2007年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为1.65GtC,其中化石能源碳排放占89%;(2)2007年中国产业空间碳排放强度为1.98t/hm2,其中,生活及工商业空间、交通产业空间的碳排放强度较高,分别为55.16t/hm2和49.65t/hm2;(3)2007年中国产业空间碳足迹为522.34×106hm2,由此造成的生态赤字为28.69×106hm2,这说明我国的生产性土地面积不足以补偿产业空间的碳排放,补偿率约为94.5%。各地区碳足迹差异明显,不少省份甚至存在生态盈余。总体而言,从产业活动空间的角度来看,中国目前的碳赤字不大;(4)全国产业空间单位面积碳足迹为0.63hm2/hm2,其中生活与工商业空间的碳足迹最大,为17.5hm2/hm2。不同产业空间单位面积碳足迹大都呈现从东到西逐渐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空间 碳足迹 碳排放 能源消费 中国
原文传递
基于经济模拟的中国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高峰预测 被引量:197
11
作者 朱永彬 王铮 +2 位作者 庞丽 王丽娟 邹秀萍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35-944,共10页
能源消费所产生的碳排放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品,而且碳排放在大气中的积累会使全球气候不断变暖,因此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传统的基于EKC曲线的经济计量学方法一般是对经济与排放历史数据的... 能源消费所产生的碳排放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品,而且碳排放在大气中的积累会使全球气候不断变暖,因此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传统的基于EKC曲线的经济计量学方法一般是对经济与排放历史数据的相关关系研究,不能很好地反映二者之间的动力学机制。为此本文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Moon-Sonn基础上进行改进,首先从理论上得到了最优经济增长率与能源强度之间存在倒U曲线关系的必要条件,即能源的产出弹性小于0.5;接着将投入产出分析得到的反映技术进步下的能源强度代入模型,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路径进行了预测,同时得到了最优增长路径下的能源消费走势,进而通过对能源消费结构和不同能源品种的碳排放系数的预测和估计,以及对分品种能源碳排放的汇总计算得到了中国未来能源消费所产生的总的碳排放走势。结果显示,在当前技术进步速率下,我国分别在2043年和2040年达到能源消费高峰和碳排放高峰。此外,本文对能源强度不同下降速率对能源消费高峰的影响进行模拟发现,当降速为4.5%~5%时,能源高峰将出现在2040年前,此时的人均GDP为10万元左右,与OECD国家的高峰时收入一致;而且分3种情景模拟了可再生能源替代政策对碳排放高峰的影响,发现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可以明显降低碳排放量,但对高峰年份到来的时间影响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经济增长 EKC曲线 能源消费 碳排放 中国
下载PDF
中国氮氧化物排放清单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61
12
作者 田贺忠 郝吉明 +1 位作者 陆永琪 朱天乐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93-497,共5页
根据能源消费历史状况和氮氧化物(NOX)排放因子,估算了近20年来中国NOX的排放变化,并讨论了1995~1998年分省区、分行业、分燃料的NOX排放清单及特征.中国NOX排放总量已由1980年的4.76Mt快速增加到1996年的12.0Mt,之后,NOX排放持续增加... 根据能源消费历史状况和氮氧化物(NOX)排放因子,估算了近20年来中国NOX的排放变化,并讨论了1995~1998年分省区、分行业、分燃料的NOX排放清单及特征.中国NOX排放总量已由1980年的4.76Mt快速增加到1996年的12.0Mt,之后,NOX排放持续增加的趋势得到遏制,1998年NOX排放总量与1996年峰值相比下降了约0.82Mt.NOX排放在燃料、行业及地域分布上均不平衡的特征没有根本改变:燃煤排放NOX一直占总量的70%以上;绝大部分NOX来自工业、电力和交通部门,约占90%左右,且交通部门NOX排放比例逐年上升,已由1995年的10.4%快速增长到1998年的约13.0%;中东部的河北、辽宁、江苏、山东、河南、广东等省区NOX排放量较大,均超过0.5Mt,而宁夏、青海和海南等边远省区NOX排放量很低,小于0.1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排放清单 能源消费 中国 分布特征
下载PDF
我国各省区碳排放量状况及减排对策研究 被引量:182
13
作者 王铮 朱永彬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8年第2期109-115,共7页
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已为世界所公认,其中又以CO2气体的排放为主。本文针对主要排放源——能源消费导致的碳排放进行核算,并在省级尺度上对中国1995—2006年的碳排放进行对比发现,碳排放较高的省份集中在消费结构以煤为主的地区,... 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已为世界所公认,其中又以CO2气体的排放为主。本文针对主要排放源——能源消费导致的碳排放进行核算,并在省级尺度上对中国1995—2006年的碳排放进行对比发现,碳排放较高的省份集中在消费结构以煤为主的地区,如山西;以及第二产业比重较大的地区,如山东、河北、江苏等省。而一些经济发达、科技领先的省市,如北京和上海碳排放有明显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排放系数 能源消费 省级尺度
下载PDF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基于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 被引量:167
14
作者 汪旭晖 刘勇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62,共6页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能源经济学的一个热点研究问题。但是研究选取国家的不同、同一国家时间间隔的不同或者所采用的检验方法的不同,所得到的结论也存在着差异。本文以1978年~2005年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和GDP的数据为基础...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能源经济学的一个热点研究问题。但是研究选取国家的不同、同一国家时间间隔的不同或者所采用的检验方法的不同,所得到的结论也存在着差异。本文以1978年~2005年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和GDP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在短期内,我国能源消费与GDP之间存在波动关系,但是从长期来看,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存在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这说明随着国家能源政策的调整,能源利用效率在不断提高,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在逐渐减小,但是在能源消费持续增长,能源供给不足的现实条件下,继续强调节能优先的能源政策,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加快经济结构向能源节约型和集约化转变,建立能源生产消费监测和预警机制以及增强能源利用技术的创新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协整 误差修正模型 因果关系
下载PDF
基于能源消费的江苏省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碳足迹 被引量:172
15
作者 赵荣钦 黄贤金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39-1649,共11页
采用2003~2007年江苏省能源消费和土地利用等数据,通过构建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模型,对江苏省5年来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了核算,并通过土地利用类型和碳排放项目的对应,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及碳足迹进行了定量分析。结论如下:(1)... 采用2003~2007年江苏省能源消费和土地利用等数据,通过构建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模型,对江苏省5年来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了核算,并通过土地利用类型和碳排放项目的对应,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及碳足迹进行了定量分析。结论如下:(1)江苏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从2003年的8794.24万t上升到2007年的16329.85万t,涨幅达86%。其中,终端能源消费碳排放占53.6%。(2)江苏全省土地单位面积碳排放从2003年8.24t/hm2上升到2007年15.53 t/hm2,增幅为88.5%。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单位面积碳排放最大,为95.62 t/hm2。(3)江苏全省能源消费碳足迹大于生产性土地的实际面积,由此造成的生态赤字达1351.285万hm2。(4)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足迹大小顺序为: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未利用地及特殊用地〉农用地和水利用地,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碳足迹高达10.89 hm2/hm2。(5)江苏全省单位面积碳足迹也呈明显的扩大趋势,从2003年的0.938hm2/hm2上升到2007年的1.769 hm2/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土地利用 碳排放 碳足迹 江苏省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脱钩分析 被引量:164
16
作者 王崇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37,共3页
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经济发展模式也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向集约式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但是,目前产业结构仍以能源消耗较大的工业为主。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经济发展模式也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向集约式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但是,目前产业结构仍以能源消耗较大的工业为主。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研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脱钩,有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利用脱钩理论评价模式,基于脱钩指数分析目前我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联,以1990-2007年历史数据为样本,得出结论:在一定阶段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处于绝对脱钩和相对脱钩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能源消耗 脱钩
下载PDF
信息与通信技术是否降低了企业能源消耗——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的证据 被引量:156
17
作者 张三峰 魏下海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5-173,共19页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国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考察了企业生产运营中应用信息与通信技术对企业能源消耗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控制其他条件不变,企业在生产运营中应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程度和能源强度之间存在显著且稳健的负向关...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国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考察了企业生产运营中应用信息与通信技术对企业能源消耗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控制其他条件不变,企业在生产运营中应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程度和能源强度之间存在显著且稳健的负向关系。考虑模型的内生性问题后,工具变量法回归结果表明,企业生产运营中应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程度每增加1倍的标准差,企业能源强度将降低0.23倍的标准差;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回归结果还表明,企业信息与通信技术投资与其他生产机器及设备投资之比每提高1%,则企业能源强度降低5.88%。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企业应用信息与通信技术会通过促进企业技术、机器设备的更新和提升生产制造的柔性化,引致技术进步和结构优化,进而降低企业能源强度。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这两种中介效应可以分别解释企业应用信息与通信技术总节能效应的5.99%和12.32%。本文证实了企业层面"两化融合"深度化的节能效应,为"互联网+"促进中国企业节能减排提供了微观经验证据,也为中国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与通信技术 能源强度 能源消耗
原文传递
作为温室气体排放衡量指标的碳排放强度分析 被引量:146
18
作者 何建坤 刘滨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40-743,共4页
针对美国政府提出的以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下降率作为其减排目标的建议 ,分析了影响碳排放强度下降率的因素。利用历史统计数据 ,定量研究了碳排放强度下降率与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增长率、碳排放增长对 GDP的弹性、能源消费强度以及能源... 针对美国政府提出的以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下降率作为其减排目标的建议 ,分析了影响碳排放强度下降率的因素。利用历史统计数据 ,定量研究了碳排放强度下降率与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增长率、碳排放增长对 GDP的弹性、能源消费强度以及能源消费的碳强度等相关关系。对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国家的碳排放强度以及碳排放强度下降率进行了规律性分析 ,从而得出结论 :以碳排放强度作为各国减缓气候变化贡献的衡量指标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 ,可以承认和反映其对减缓气候变化的贡献 ;对发达国家来说 ,则不能只谈这一单一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与环境 气候变化 碳排放强度 能源消费 温室气体排放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空间面板分析 被引量:138
19
作者 王火根 沈利生 曹宇(校对)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8-107,149,共11页
近年来面板数据广泛应用于各类统计分析,但变量的空间相关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引入空间面板回归模型研究中国各省市区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的关系。利用matlab软件及其spatial econometric模块建立和比较传统面板回归模型与空间面... 近年来面板数据广泛应用于各类统计分析,但变量的空间相关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引入空间面板回归模型研究中国各省市区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的关系。利用matlab软件及其spatial econometric模块建立和比较传统面板回归模型与空间面板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空间面板回归模型较传统面板回归模型优越,本文的研究为空间面板数据分析提供了一个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能源消费 空间面板自相关 空间面板回归
原文传递
中国能源消费与GDP关系的再检验--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28
20
作者 吴巧生 陈亮 +1 位作者 张炎涛 成金华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7-40,共14页
本文选取中国各省1986~2005年的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异质面板协整和基于面板的误差修正模型重新检验中国能源消费和GDP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中国总体存在能源消费与GDP的双向因果关系,同时从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只存... 本文选取中国各省1986~2005年的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异质面板协整和基于面板的误差修正模型重新检验中国能源消费和GDP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中国总体存在能源消费与GDP的双向因果关系,同时从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只存在从能源消费到GDP的单向因果关系,而中西部地区则存在从GDP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就短期而言,中国总体及东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与GDP无因果关系,而中部地区则存在能源消费和GDP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板单位根 异质面板协整 GDP 能源消费 因果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