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以“新工科”建设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变革 |
吴爱华
杨秋波
郝杰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80
|
|
2
|
新工科:从理念到行动 |
叶民
孔寒冰
张炜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72
|
|
3
|
勇立潮头,赋能未来——以新工科建设领跑高等教育变革 |
吴岩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06
|
|
4
|
新工科专业建设:内涵、路径与培养模式 |
李正良
廖瑞金
董凌燕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04
|
|
5
|
新工科和新工科建设的内涵解析——兼论行业特色型大学的新工科建设 |
刘吉臻
翟亚军
荀振芳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88
|
|
6
|
智能时代新工科——人工智能推动教育改革的实践 |
李德毅
马楠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37
|
|
7
|
跨学科多专业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李丽娟
杨文斌
肖明
章云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31
|
|
8
|
工程教育认证与产教融合共同驱动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
施晓秋
徐嬴颖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26
|
|
9
|
新工科模式和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工科‘Π型’方案” |
徐晓飞
沈毅
钟诗胜
姜永远
张策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24
|
|
10
|
“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工程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
周珂
赵志毅
李虹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12
|
|
11
|
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和新工科建设的若干问题思考 |
王武东
李小文
夏建国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06
|
|
12
|
现代产业学院协同共建的新模式——以东莞理工学院先进制造学院(长安)为例 |
孙振忠
黄辉宇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01
|
|
13
|
新工科背景下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裴钰鑫
汪惠芬
李强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87
|
|
14
|
以新工科教育引领高等教育“质量革命” |
李家俊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83
|
|
15
|
新工科建设内涵解析及实践探索 |
郑庆华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83
|
|
16
|
新工科背景下跨学科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
郝莉
冯晓云
宋爱玲
李君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76
|
|
17
|
新工科人才的新能力及其培养实践 |
龙奋杰
邵芳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72
|
|
18
|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周世杰
李玉柏
李平
肖鸣宇
黄廷祝
曾勇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72
|
|
19
|
培养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兼备的工程师——兼论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
项聪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71
|
|
20
|
面向新工科的实践教育体系构建——以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为例 |
仝月荣
陈江平
李翠超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6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