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粤东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曾宪锋 林晓单 +1 位作者 邱贺媛 庄雪影 《福建林业科技》 2009年第2期174-179,249,共7页
通过实地调查和标本采集,共记录粤东地区外来入侵植物126种,隶属于39科99属。分析了粤东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生活型、来源、生境、危害程度及入侵途径等,并提出了防控建议。
关键词 粤东地区 外来入侵植物 防控建议
下载PDF
近30年粤东地区台风灾害风险评估与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陈楷俊 陈艺仪 陈菁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2-366,372,共6页
根据粤东地区各县(区)的1989—2017年台风资料,以自然灾害系统理论为指导,利用GIS技术方法对粤东地区台风灾害危险性、承灾体的脆弱性、减灾防灾能力进行了初步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台风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体系,获得粤东地区各县(区)... 根据粤东地区各县(区)的1989—2017年台风资料,以自然灾害系统理论为指导,利用GIS技术方法对粤东地区台风灾害危险性、承灾体的脆弱性、减灾防灾能力进行了初步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台风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体系,获得粤东地区各县(区)台风灾害风险分布。结果表明:(1)粤东西南地区是台风灾害发生的高频区,也是危险性高值区,这一地区应提高台风警预性;(2)承灾体脆弱性高值区集中分布在榕城、潮阳、金平、龙湖、澄海、南澳,这些地区应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高人口素质和台风灾害的防御能力,从而降低承灾体的脆弱性;(3)陆河的防灾减灾能力最低,该县应加大对医疗卫生投入和提高事业保障能力。根据评估结果,台风灾害风险高值区主要在陆河、陆丰、惠来、南澳,这些地区应成为防御台风灾害的重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灾害 风险评估 粤东地区 GIS
下载PDF
粤东客家武术特点形成的缘由 被引量:18
3
作者 伍天慧 谭兆风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4-65,共2页
从文化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粤东客家武术特点形成的缘由进行了探讨,认为它主要与人文环境和社会背景有关。客家武术的传承,要在突出文化遗产继承的基础上,注重人们现实需要的满足。
关键词 粤东 武术 客家文化
下载PDF
粤东和南海东北部陆坡区中生界及烃源岩特征 被引量:18
4
作者 钟广见 易海 +2 位作者 林珍 金华峰 刘振湖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6-680,共5页
研究区为中国3个海相侏罗系沉积区之一,属特提斯海的一个分支。这里艮口群小水组、蓝塘群上龙水组、吉水门组半深海相黑色泥岩,厚度巨大,达到4000m以上,为良好烃源岩。中、晚侏罗世随着燕山运动的逐渐增强,华南地块抬升为陆,海水从华南... 研究区为中国3个海相侏罗系沉积区之一,属特提斯海的一个分支。这里艮口群小水组、蓝塘群上龙水组、吉水门组半深海相黑色泥岩,厚度巨大,达到4000m以上,为良好烃源岩。中、晚侏罗世随着燕山运动的逐渐增强,华南地块抬升为陆,海水从华南区块向东南退却。粤东地区中侏罗统以湖相沉积为主,塘厦组为深湖相沉积的厚层泥岩,是较好的烃源岩。在潮汕坳陷中、晚侏罗世仍处于浅海环境,向台西南盆地演变为半深海相沉积环境,其陆坡区发育良好的海相烃源岩。白垩纪,在粤东沿莲花山及河源深断裂发育一系列呈串珠状分布的湖盆,以河流和湖泊相沉积为主,夹火山碎屑沉积岩。由于燕山运动第Ⅲ幕的强烈活动,潮汕坳陷和台西南盆地都发生地壳抬升。潮汕坳陷白垩系为河流、湖泊相沉积。台西南盆地仍处于边缘海,发育一套海陆交互环境的沉积。仅在台西南盆地可发育良好的海相烃源岩。南海东北部陆坡区侏罗纪海相沉积具有较大的生油气资源潜力,是有待开拓的一个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 南海 台西南盆地 潮汕坳陷 海相侏罗系 烃源岩 含油气远景
下载PDF
粤东蕨类植物区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曾宪锋 邱贺媛 +2 位作者 钱会莲 庄雪影 唐光大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6-470,480,共6页
通过对粤东蕨类植物的调查和统计分析得出:粤东地区共记录蕨类植物258种,隶属于45科95属,区系较为丰富;粤东的蕨类区系属于东亚植物区向古热带植物区的过渡地带,以水龙骨科、鳞毛蕨科、蹄盖蕨科、金星蕨科等12个科为优势科,以铁角蕨属... 通过对粤东蕨类植物的调查和统计分析得出:粤东地区共记录蕨类植物258种,隶属于45科95属,区系较为丰富;粤东的蕨类区系属于东亚植物区向古热带植物区的过渡地带,以水龙骨科、鳞毛蕨科、蹄盖蕨科、金星蕨科等12个科为优势科,以铁角蕨属、凤尾蕨属、鳞毛蕨属等10个属为优势属。从种的区系成分来看,粤东蕨类植物区系主要是热带成分与东亚成分的综合体,以中国—日本分布、热带亚洲、中国特有种分布为最丰富,反映了东亚与热带亚洲的蕨类植物区系的统一性和紧密联系。特有程度低于当地种子植物区系。与相关的6个地区的比较,说明纬度和海拔高度对区系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 蕨类植物 植物区系
下载PDF
粤东桥溪村风水林群落特征初探 被引量:12
6
作者 杨期和 潘素芳 +2 位作者 赖万年 杨和生 况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3-841,共9页
在粤东梅州市桥溪村风水林设立样方,对其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进行调查,分析该风水林的群落特征及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该风水林3 000 m2的样方内,共有维管植物67种,隶属于37个科54个属,其中蕨类植物4科4属4种,裸子植物3科3属3... 在粤东梅州市桥溪村风水林设立样方,对其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进行调查,分析该风水林的群落特征及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该风水林3 000 m2的样方内,共有维管植物67种,隶属于37个科54个属,其中蕨类植物4科4属4种,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30科47属60种。群落分布型以热带性分布占优势,热带属所占比例为74.08%。群落主要优势科为樟科、壳斗科、金缕梅科,优势种为细柄阿丁枫、刺毛杜鹃、鼠刺、阿丁枫。群落为常绿阔叶林,生活型以高位芽为主,占73.13%,其中又以中高位芽类型最多,约占43%。乔木层可分为三层,但以株高6~9.9 m的个体数为最多;藤本的比例高达17.91%。马尾松、杉木、细柄阿丁枫以及阿丁枫都缺少幼苗贮备,其种群属于衰退状态;而刺毛杜鹃、越南山龙眼幼苗贮备较充足,且刺毛杜鹃种群是典型的增长型种群。该风水林群落比周边其他群落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植物多样性,且物种分布较为均匀,种间相遇率较大。在群落不同层中,物种丰富度、Margalef指数、Shannon-Winer指数、Simpson指数、种间相遇机率乔木层均为最高,均匀度指数以灌木层较高,草本层的优势度指数最高。桥溪村风水林与粤东和华南地区的其他常绿阔叶林有很大的相似性。该风水林在粤东地区是一种典型的地带性森林,其树种组成是经过长时间对当地环境适应而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和多功能性,对其研究可为华南地区的植物资源保护、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营造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溪风水林 群落 多样性 生活型 年龄结构 粤东
下载PDF
粤东火山岩盆地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找矿新发现与认识 被引量:11
7
作者 郭锐 卜安 《矿产与地质》 2006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粤东地区燕山期火山岩盆地沿NE向呈带状展布,其中分布有众多的铜-铅-锌多金属矿点,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潜力。近年该区的地质勘查工作取得了突破,发现了尖笔岽、四望坪矿床。矿床为隐伏的脉状充填型热液型矿床。隐伏矿床地表... 粤东地区燕山期火山岩盆地沿NE向呈带状展布,其中分布有众多的铜-铅-锌多金属矿点,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潜力。近年该区的地质勘查工作取得了突破,发现了尖笔岽、四望坪矿床。矿床为隐伏的脉状充填型热液型矿床。隐伏矿床地表常表现为矿化蚀变带或褐铁矿化的小破碎带,土壤次生晕异常形态与隐伏矿体走向一致,异常元素组合和成矿元素一致,是本区隐伏的脉状矿床的有效的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铅-锌多金属矿床 找矿潜力 地质特征 火山岩盆地 粤东
下载PDF
潮汕平原晚第四纪沉积相与古环境演变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建华 郑卓 吴超羽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5-100,共6页
通过潮汕平原第四系一些钻孔的沉积相、孢粉学及14C年代分析,论述了韩江、榕江及练江三角洲的古环境演变,认为有过两次以上的海侵期,而主要的三角洲韩江三角洲的发育可分为前三角洲期、古三角洲期和现代三角洲期。
关键词 沉积相 古环境 第四纪 演化
下载PDF
粤东100种乡土树种分析评价 被引量:8
9
作者 曾宪锋 李静玫 曾庆宜 《广东园林》 2009年第3期45-50,共6页
通过实地调查和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初步确定粤东地区重要的乡土树种(乔木)有100种,隶属于46科。文章对乡土树种的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在粤东的分布情况等作了分析,并对如何发挥乡土树种的优势以及乡土树种的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 粤东 乡土树种 评价 开发利用 建议
下载PDF
粤东龙眼立地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系统调查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建生 张发宝 徐乐然 《土壤与环境》 CSCD 1999年第1期40-44,共5页
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粤东8 片龙眼园土壤进行大、中、微量营养元素含量测定、土壤吸附试验及盆栽诊断试验。结果表明,全部供试土壤均缺 N 和 P,88 % 土壤缺 K 和 Mg ,75 % 土壤缺 Ca 和 S,63 % 土壤... 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粤东8 片龙眼园土壤进行大、中、微量营养元素含量测定、土壤吸附试验及盆栽诊断试验。结果表明,全部供试土壤均缺 N 和 P,88 % 土壤缺 K 和 Mg ,75 % 土壤缺 Ca 和 S,63 % 土壤缺 Cu ,50 % 土壤缺 B。在缺素土壤中若不配施这些元素,指示作物( 高粱) 的干物产量分别下降 N 60 .3 % , P65 .3 % , K 29 .5 % , Ca 46 .2 % , Mg 33 .5 % , Cu 19 .3 % , S17 .9 % , B15 .5 % 。综合各营养元素的施肥效应及缺乏的普遍性显示,粤东龙眼立地土壤养分限制因子排序为: N > P> Mg > K > Ca > Cu > S> B;碱性紫色土则富 C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立地土壤 养分限制因子 土壤养分
下载PDF
粤东晚三叠世小水组早侏罗世金鸡组古气候及构造背景的矿物和地球化学记录 被引量:7
11
作者 许中杰 程日辉 +1 位作者 王嘹亮 张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2-723,共12页
对揭西灰寨剖面上三叠统小水组和惠州黄洞剖面下侏罗统金鸡组采集的泥岩和砂岩样品进行了全岩分析和ICP-MS微量、稀土元素测试和矿物成分分析,根据元素含量及其比值的变化,提出了粤东揭西地区晚三叠世小水组和惠州地区早侏罗世金鸡组水... 对揭西灰寨剖面上三叠统小水组和惠州黄洞剖面下侏罗统金鸡组采集的泥岩和砂岩样品进行了全岩分析和ICP-MS微量、稀土元素测试和矿物成分分析,根据元素含量及其比值的变化,提出了粤东揭西地区晚三叠世小水组和惠州地区早侏罗世金鸡组水体整体为还原、厌氧环境,以干燥炎热气候为主。小水组w(∑REE)较大,轻稀土富集(LREE/HREE为10.86和15.63),重稀土较稳定(w(∑HREE)为6.09×10^-6和7.99×10^-6),Eu负异常(δEu为0.67和0.87);金鸡组轻稀土富集(LREE/HREE=7.29~10.03),重稀土较稳定(w(∑HREE)为(15.39~19.72)×10^-6),Eu负异常(δEu=0.59~0.65)。泥岩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图和源岩判别图解显示,小水组和金鸡组源岩来自上地壳的沉积岩、花岗岩和玄武岩,小水组下部样品沉积物源岩较上部要深,金鸡组上部沉积物源岩较中下部要深。Dickinson图解、K2O/Na2O-w(SiO2)、Zr-Th、La-Th-Sc、Th-Co-Zr/10判别图解和稀土元素特征值显示,晚三叠世揭西地区的构造背景为弧后伸展盆地,有被动大陆边缘特性,但也有大陆岛弧(由安第斯大陆边缘弧转变而来)的特性,其物源来自火山弧造山带。早侏罗世黄洞地区为弧后挤压盆地,具有被动陆缘特性,沉积物物源来自于切割的岩浆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 上三叠统 下侏罗统 小水组 金鸡组 元素地球化学 古气候 构造背景
下载PDF
粤东木荷优树半同胞家系测定与早期选择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汉永 丁文恩 +1 位作者 肖腊兴 张钦源 《广东林业科技》 2013年第1期42-46,共5页
对2005年广东省梅州市梅南林场营造的木荷优树子代测定林进行树高、胸径、材积测定,结果如下:造林7 a各指标在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以材积为主要评选指标,评选出优良家系4个,其树高、胸径、材积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3.7%,12.8%,15.8%;... 对2005年广东省梅州市梅南林场营造的木荷优树子代测定林进行树高、胸径、材积测定,结果如下:造林7 a各指标在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以材积为主要评选指标,评选出优良家系4个,其树高、胸径、材积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3.7%,12.8%,15.8%;同时评选出优良单株7株,其树高、胸径、材积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31.9%,42.6%,5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 木荷 优树 家系 子代测定
下载PDF
粤东代表山地铜鼓嶂的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曾宪锋 庄雪影 +1 位作者 唐光大 李清湖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1-386,共6页
调查结果表明,铜鼓嶂植物区系种类丰富,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63科598属1166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5属6种,被子植物158科593属1160种,含有16种广东省新记录植物。铜鼓嶂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区系中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同时也受到温带成分... 调查结果表明,铜鼓嶂植物区系种类丰富,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63科598属1166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5属6种,被子植物158科593属1160种,含有16种广东省新记录植物。铜鼓嶂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区系中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同时也受到温带成分一定程度的影响,铜鼓嶂植物区系与热带植物区系联系强于温带地区。铜鼓嶂特有科仅有大血藤科(Sargentodox aceae)1科,中国特有属8个,在种的水平上特有现象很强,中国特有种515种,占44.9%,其中中国温带-热带亚热带特有种25种,中国热带亚热带特有种490种(包括广东特有种9种,粤东特有种6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鼓嶂 粤东 种子植物 植物区系
下载PDF
试论粤东闽语区的形成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榕青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8-13,共6页
粤东闽方言区至迟在13~14世纪已初步形成,潮州与梅州语言出现分异.在潮州政区范围内,始终未能形成为统一闽语分布的语言格局,仍有相当部分地域属非闽语区,而粤东的闽语区也不以潮州为限,方言界线与政区界线并未能重合.
关键词 粤东 潮州 方言 闽语(方言)区
下载PDF
清末粤东地区书院到学堂的蜕变研究——以惠潮嘉师范学堂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榕青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43-51,共9页
在全国教育改制的大背景下,清末粤东旧式的韩山书院虽然几经周折,但最终从名实上完成了从书院到学堂的蜕变。今赖保存相对较为完整的清末《岭东日报》等报章与档案,得以揭示其清晰的演变脉络。惠潮嘉巡道褚成博于光绪三十年(1904)四月... 在全国教育改制的大背景下,清末粤东旧式的韩山书院虽然几经周折,但最终从名实上完成了从书院到学堂的蜕变。今赖保存相对较为完整的清末《岭东日报》等报章与档案,得以揭示其清晰的演变脉络。惠潮嘉巡道褚成博于光绪三十年(1904)四月将道属的韩山书院改办为新式师范学堂,初名为"韩山师范学堂"或"潮州师范学堂",最终官方才定名为"广东省惠潮嘉官立初级师范学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粤东 书院 学堂 《岭东日报》
下载PDF
粤东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4
16
作者 雷新勇 岳书仓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3年第2期13-22,共10页
粤东花岗岩类的SiO_2、K_2O及ALK值偏高,Al_2O_3、Fe_2_O_3、FeO及MgO偏低,ANKC值、Na/K比及CaO、Na_2O含量介于华南改造型花岗岩和同熔型花岗岩之间;负铕异常明显,轻稀土显著富集,中稀土(Tb—Tm)略有亏损;铅同位素高于地幔铅和下地壳... 粤东花岗岩类的SiO_2、K_2O及ALK值偏高,Al_2O_3、Fe_2_O_3、FeO及MgO偏低,ANKC值、Na/K比及CaO、Na_2O含量介于华南改造型花岗岩和同熔型花岗岩之间;负铕异常明显,轻稀土显著富集,中稀土(Tb—Tm)略有亏损;铅同位素高于地幔铅和下地壳铅同位素组成,略低于华南中生代上地壳铅同位素组成;锶、氧同位素具正相关关系,不相容元素比与其他元素间无相关关系。其岩浆起源于上、下地壳间的过渡带,该过渡带由上地壳物质及侵入其中的幔源物质组成,岩浆上升定位过程中,未发生过明显的分异结晶一同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岩石化学 稀土族 同位素
下载PDF
粤东产重瓣臭茉莉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永利 郭守军 郭劲刚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9-412,共4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粤东产重瓣臭茉莉(Clerodendrum chinense(Lour.)Merr.)挥发油进行提取,并运用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分离出31个峰,确定了31种化合物,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成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所鉴定化合物的...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粤东产重瓣臭茉莉(Clerodendrum chinense(Lour.)Merr.)挥发油进行提取,并运用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分离出31个峰,确定了31种化合物,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成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所鉴定化合物的含量占全油的100%,其主要成份1-辛烯-3-醇(蘑菇醇)(49.50%)、(E)-3-己烯-1-醇(青叶醇)(13.39%)、芳樟醇(9.41%)、环己醇(3.37%)、3-辛醇(1.69%)、n-正戊酸-(Z)-3-己烯酯(1.42%)、1-己醇(1.38%)、糠醛(1.37%)和α-萜品烯醇(1.17%)等9种化合物占全油的81.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瓣臭茉莉 粤东 挥发油 化学成分 GC—MS
下载PDF
粤东地区入侵植物的克隆性与入侵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慧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5期199-206,共8页
为了研究粤东地区外来种的入侵机制,通过野外调查与文献查阅,对粤东地区入侵植物的入侵性与克隆性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粤东地区入侵植物种类丰富,隶属38科约127种,其中70.08%的植物原产美洲,尤其是南美洲(51.18%);各入侵性(强、... 为了研究粤东地区外来种的入侵机制,通过野外调查与文献查阅,对粤东地区入侵植物的入侵性与克隆性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粤东地区入侵植物种类丰富,隶属38科约127种,其中70.08%的植物原产美洲,尤其是南美洲(51.18%);各入侵性(强、中、弱)包含的入侵植物种数依次为22、42、63种;具有克隆性的入侵植物共约55种,占全部入侵植物的43.31%;在强、中、弱3种入侵性中,具有克隆性的种数分别为10、15、30,所占比例分别为45.45%、35.71%、47.62%。粤东地区入侵植物的克隆性与入侵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具有克隆性的植物能快速的增大植株和累积生物量而成为入侵群落中的单优种群,因此克隆性是部分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粤东地区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地区 入侵植物 入侵性 克隆性 入侵机制
下载PDF
粤东地区野生珍稀濒危植物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林强 肖绵韵 李镇魁 《广东林业科技》 2005年第1期44-47,共4页
粤东地区共有野生珍稀濒危植物 33种 ,约占我国珍稀濒危植物的 8.5 %。其中蕨类植物 1种 ,裸子植物 5种 ,被子植物 2 7种 ;濒危 2种 ,渐危 18种 ,稀有 13种。这些珍稀濒危植物具有种类组成丰富、热带性质明显、起源古老、特有现象突出... 粤东地区共有野生珍稀濒危植物 33种 ,约占我国珍稀濒危植物的 8.5 %。其中蕨类植物 1种 ,裸子植物 5种 ,被子植物 2 7种 ;濒危 2种 ,渐危 18种 ,稀有 13种。这些珍稀濒危植物具有种类组成丰富、热带性质明显、起源古老、特有现象突出、经济用途广等特点。文章在分析其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保护这些资源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珍稀濒危植物 特有现象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蕨类植物 粤东地区 种类组成 热带 经济用途 保护
下载PDF
粤东甲子附近海域潮流特征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伦宇 郑斌鑫 +2 位作者 曾志 何佳 陈志杰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1-141,共11页
针对2012-04—07甲子以东海域3个站的潮位和海流连续观测资料,采用潮汐和潮流调和分析、海流旋转功率谱等方法,研究了它们的潮汐和各层潮流的分布特征,探讨了这些特征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1)甲子港及其以东40km海域典型日潮的形成是由... 针对2012-04—07甲子以东海域3个站的潮位和海流连续观测资料,采用潮汐和潮流调和分析、海流旋转功率谱等方法,研究了它们的潮汐和各层潮流的分布特征,探讨了这些特征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1)甲子港及其以东40km海域典型日潮的形成是由于M2分潮的无潮点的存在和潮能在甲子外海的辐散两种原因引起的;2)日潮海域的潮流则是正规半日潮流的性质;3)研究海域的潮波较为复杂,驻波性质不明显,前进波性质较为突出;4)通过类比黄河口M2分潮的无潮点,认为该海区存在一个退化到岸上的M2无潮点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 甲子海域 潮流 潮流谱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