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4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价铬污染对水车前叶片生理生化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0
1
作者 徐勤松 施国新 杜开和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2-96,T001,共6页
以培养在铬 ( VI)浓度梯度的污水中 6 d的水车前为实验材料 ,分析了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变化 ,并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叶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实验结果表明 :( 1 )叶绿素含量在 0 .1 mg/L浓度达到最高 ,而后下降。而可溶性蛋白则一... 以培养在铬 ( VI)浓度梯度的污水中 6 d的水车前为实验材料 ,分析了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变化 ,并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叶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实验结果表明 :( 1 )叶绿素含量在 0 .1 mg/L浓度达到最高 ,而后下降。而可溶性蛋白则一直成下降趋势 ;( 2 ) SOD(超氧化物歧化酶 )、POD(过氧化物酶 )、CAT(过氧化氢酶 )活性影响明显 :三者分别在 0 .1 mg/L、1 0 mg/L、和 1 mg/L处理浓度有抗性峰出现 ,随处理浓度的继续增大则下降 ;( 3)对超微结构造成不可逆损伤 ,特别是对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核 :叶绿体膨胀 ,被膜破裂和消失 ,叶绿体解体 ;线粒体脊突膨胀和空泡化 ;细胞核变形 ,染色质凝集和核质解体 ,核膜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价铬 水车前 叶片 生理生化 超微结构 水质监测 铬污染
下载PDF
多胺型阴离子交换纤维吸附铬(Ⅵ)的动力学 被引量:66
2
作者 孙小莉 曾庆轩 冯长根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51-1957,共7页
以聚丙烯腈纤维为原料,采用化学改性法,制备了多胺型阴离子交换纤维.研究该纤维对Cr(VI)的吸附特性.在研究的温度及浓度范围内,该纤维对Cr(VI)吸附的平衡数据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对Cr(VI)有较强的亲和力,吸附反应易... 以聚丙烯腈纤维为原料,采用化学改性法,制备了多胺型阴离子交换纤维.研究该纤维对Cr(VI)的吸附特性.在研究的温度及浓度范围内,该纤维对Cr(VI)吸附的平衡数据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对Cr(VI)有较强的亲和力,吸附反应易于进行.重点研究了该纤维对Cr(VI)的吸附动力学特性,分别采用Lagergren一级动力学方程、修正伪一级动力学方程、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内扩散方程进行拟合,计算相应的速率常数.研究表明,该吸附是一个快速吸附过程,20min即可接近吸附平衡,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以化学吸附为主,该纤维能够多次反复对Cr(VI)进行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动力学 阴离子交换纤维 多胺 cr(vi) 速率常数
下载PDF
藻类去除水体中重金属的机理及应用 被引量:57
3
作者 支田田 程丽华 +2 位作者 徐新华 张林 陈欢林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82-1794,共13页
重金属污染水体的修复,以及含重金属工业废水的处理关乎地球上生物的健康发展。利用低耗能、高修复效率、环境友好、适用范围广泛的藻类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已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藻类去除水体中重金属的研究进展... 重金属污染水体的修复,以及含重金属工业废水的处理关乎地球上生物的健康发展。利用低耗能、高修复效率、环境友好、适用范围广泛的藻类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已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藻类去除水体中重金属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藻类去除重金属的生化结构;重点阐述了藻类吸附及富集重金属的机理;讨论了活藻体和死亡藻体用于水体中重金属去除的应用及影响因素,并比较了两者的适用范围及筛选标准;最后指出此领域尚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藻类去除重金属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 生物吸附 生物富集 重金属 废水 cr(Ⅵ)
原文传递
氨基功能化纳米Fe_3O_4磁性高分子吸附剂对废水中Cr(VI)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34
4
作者 赵永纲 沈昊宇 +1 位作者 李勍 夏清华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1509-1514,共6页
采用分散聚合法通过共聚、开环反应,对纳米Fe3O4进行表面功能化修饰,得到富含NH2官能团的纳米磁性高分子复合材料.通过透射电镜(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热重差热分析(TGA)、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等对其进行表征,着重研究... 采用分散聚合法通过共聚、开环反应,对纳米Fe3O4进行表面功能化修饰,得到富含NH2官能团的纳米磁性高分子复合材料.通过透射电镜(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热重差热分析(TGA)、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等对其进行表征,着重研究了其作为吸附剂对Cr(VI)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对Cr(VI)的吸附能在10min内达到平衡;废水溶液pH值能显著影响吸附剂对Cr(VI)的吸附效果,pH为2.5时效果最佳.废水中Cr(VI)的初始浓度、吸附时间、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合相应pH值下Cr(VI)的形态分布,探讨了这种新型材料对Cr(VI)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其吸附机理及吸附容量与废水中Cr(VI)的离子形式有关;吸附过程以离子交换与静电引力为主.等温吸附数据符合Langmuir模型,T=308K,pH=2.5,V=40mL时,吸附剂的饱和吸附容量qm=25.58mg/g.吸附为吸热过程,焓变?H=8.64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纳米Fe3O4 cr(vi) 吸附原理 LANGMUIR模型
原文传递
荞麦皮生物吸附去除水中Cr(Ⅵ)的吸附特性和机理 被引量:34
5
作者 李克斌 王勤勤 +3 位作者 党艳 魏红 罗倩 赵锋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29-937,共9页
农业废弃物荞麦皮作为生物吸附剂去除水中Cr(Ⅵ),研究了荞麦皮对Cr(Ⅵ)的去除动力学以及溶液pH、吸附剂用量和Cr(Ⅵ)初始浓度对去除效率的影响;通过FT-IR,XPS,SEM-EDX对荞麦皮表面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探索荞麦皮去除Cr(Ⅵ)的机理.结果显... 农业废弃物荞麦皮作为生物吸附剂去除水中Cr(Ⅵ),研究了荞麦皮对Cr(Ⅵ)的去除动力学以及溶液pH、吸附剂用量和Cr(Ⅵ)初始浓度对去除效率的影响;通过FT-IR,XPS,SEM-EDX对荞麦皮表面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探索荞麦皮去除Cr(Ⅵ)的机理.结果显示:荞麦皮对Cr(Ⅵ)有很高的去除效率.常温下5.0 g·L-1的荞麦皮在pH=2.0下对100 mg·L-1 Cr(Ⅵ)溶液的去除率可达99.87%.荞麦皮对Cr(Ⅵ)的去除率随溶液pH降低而升高,在pH=2.0时达到最大;随吸附剂用量增加而增大;随Cr(Ⅵ)初始浓度增加而减小.单位质量荞麦皮对Cr(Ⅵ)的去除量随吸附剂用量增加而减小;随Cr(Ⅵ)初始浓度增加而增加,最后趋于稳定.在20℃,pH=2.0,吸附用量为5.0 g·L-1时,荞麦皮对Cr(Ⅵ)的最大去除容量约为36.4 mg·g-1.荞麦皮吸附去除Cr(Ⅵ)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FT-IR,XPS和SEM-EDX分析结果表明:荞麦皮是一个多孔材料,表面存在羧基、氨基、羟基等活性基团;荞麦皮对Cr(Ⅵ)的去除是一个吸附-还原耦合的过程,包括Cr(Ⅵ)在荞麦皮表面上的静电吸附,以及此后的固相还原和对还原态的Cr(Ⅲ)再吸附;Cr(Ⅲ)的吸附主要是通过与荞麦皮表面的羧基、氨基的配位,以及与其中的阳离子发生离子交换作用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皮 生物吸附 cr(vi) 吸附机理 XPS
原文传递
高岭土的改性及其对Cr(Ⅵ)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34
6
作者 张永利 朱佳 +2 位作者 史册 尚玲玲 马瑞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61-568,共8页
采用煅烧、酸浸的方法对高岭土进行改性,通过对SEM、XRD、FT-IR、EDS、孔结构表征及高岭土对Cr(Ⅵ)的去除能力研究,确定高岭土的改性条件,考察改性高岭土对Cr(Ⅵ)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①高岭土的改性适宜条件为煅烧温度800℃、煅烧时间... 采用煅烧、酸浸的方法对高岭土进行改性,通过对SEM、XRD、FT-IR、EDS、孔结构表征及高岭土对Cr(Ⅵ)的去除能力研究,确定高岭土的改性条件,考察改性高岭土对Cr(Ⅵ)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①高岭土的改性适宜条件为煅烧温度800℃、煅烧时间3 h、c(HCl)为4 mol/L;煅烧使高岭土的结构发生变化,活性增强;酸改使高岭土孔隙通畅,吸附性能增强.②改性高岭土吸附Cr(Ⅵ)的优化条件为粒度0.15 mm、用量10 g/L、吸附温度30℃、吸附时间15 min,该条件下ρ〔Cr(Ⅵ)〕为100 mg/L时废水中Cr(Ⅵ)的去除率可达91.4%.③高岭土对Cr(Ⅵ)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相比于Freundlich方程,其吸附等温式更符合Langmuir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土 改性 cr(Ⅵ) 吸附特性 吸附动力学 吸附等温线 稳定性
下载PDF
纳米零价铁铜双金属对铬污染土壤中Cr(Ⅵ)的还原动力学 被引量:32
7
作者 马少云 祝方 商执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53-1959,共7页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铜双金属(n ZVI/Cu),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其进行形貌观测和表征分析,用制备的n ZVI/Cu修复Cr(Ⅵ)污染的土壤,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修复效果的影响,探讨了还原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n ...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铜双金属(n ZVI/Cu),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其进行形貌观测和表征分析,用制备的n ZVI/Cu修复Cr(Ⅵ)污染的土壤,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修复效果的影响,探讨了还原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n ZVI/Cu对土壤中的Cr(Ⅵ)有很好的降解效果,反应初始p H为7,温度为30℃时,加入2 g·L^(-1)的n ZVI/Cu材料,在10 min内Cr(Ⅵ)含量为88 mg·kg^(-1)的污染土壤中的Cr(Ⅵ)去除率可以达到99%以上.改变n ZVI/Cu加入量、p H值、反应温度以及添加腐殖酸都会对Cr(Ⅵ)的去除效果产生影响.改变p H值和反应温度对去除土壤中Cr(Ⅵ)的影响都比较明显,p H值越小,反应温度越高Cr(Ⅵ)的去除效果越好,添加腐殖酸对去除土壤中的Cr(Ⅵ)有一定的影响.n ZVI/Cu降解Cr(Ⅵ)的过程符合伪一级还原动力学模型,还原速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符合阿仑尼乌斯(Arrhenius)定律,反应活化能Ea为104.26 k 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Zvi/Cu 土壤修复 cr(vi) 还原动力学 降解机制
原文传递
铬污染地下水的PRB修复试验 被引量:27
8
作者 孟凡生 王业耀 +1 位作者 汪春香 陈洪波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05年第2期22-25,共4页
以铬污染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分别用活性炭、零价铁、活性炭+零价铁作为反应介质,设计了渗透反应隔栅(PRB),对PRB治理六价铬污染地下水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对Cr(VI)有一定的吸附作用,零价铁对Cr(VI)有较... 以铬污染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分别用活性炭、零价铁、活性炭+零价铁作为反应介质,设计了渗透反应隔栅(PRB),对PRB治理六价铬污染地下水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对Cr(VI)有一定的吸附作用,零价铁对Cr(VI)有较强的还原作用,零价铁与活性炭配合作用时,二者的配比影响Cr(VI)的去除,零价铁所占质量分数越大,去除效果越好。零价铁、活性炭和石英砂质量分数分别为40%,4%和2%时,可以使Cr(VI)的质量浓度从100mg/L降低到0.05mg/L以下,达到《饮用净水水质标准》。采用PRB技术治理Cr(VI)污染地下水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B 六价铬 零价铁 活性炭
下载PDF
玉米芯吸附水中Cr(Ⅵ)的特性及SEM-EDS表征分析 被引量:28
9
作者 梁龄予 王耀晶 +2 位作者 闫颖 郑基权 刘鸣达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5-309,共5页
Cr是人和动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工业废水中的高浓度的Cr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为探讨玉米芯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特性,以期为应用玉米芯处理含Cr废水提供理论依据,在本研究中设置了3项试验:不同p H条件下的吸附... Cr是人和动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工业废水中的高浓度的Cr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为探讨玉米芯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特性,以期为应用玉米芯处理含Cr废水提供理论依据,在本研究中设置了3项试验:不同p H条件下的吸附试验、等温吸附试验和热力学试验,并对吸附前后的玉米芯进行扫描与能谱分析,探究玉米芯作为吸附剂对水中Cr(Ⅵ)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低p H有利于玉米芯对Cr(Ⅵ)的吸附,在p H为1.0左右时,玉米芯对Cr(Ⅵ)有最佳吸附效果,最高去除率可达94.35%,最大吸附量可达23.944 0 mg·g-1;玉米芯对Cr(Ⅵ)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Freundlich和Dubinin-Radushkevich等温吸附模型,但以Freundlich模型的拟合效果为最优,1/n为0.887 5,表明玉米芯对Cr(Ⅵ)的吸附强度适中;D-R模型中E=3.152 8 k J·mol-1,表明该吸附主要为物理吸附过程;热力学参数ΔH为-0.272 8 k J·mol-1,ΔS为0.014 3 k J·mol-1·K-1,表示玉米芯对Cr(Ⅵ)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且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过程的进行;通过扫描电镜可以看出玉米芯表面产生了较多空洞结构,可能是酸性吸附质溶液可以使纤维素水解,增大了玉米芯的比表面积,形成了更有利于吸附的条件;另外玉米芯质子化的静电作用以及含氧官能团对阳离子的亲和性分别对阴离子形式的Cr(Ⅵ)和被还原成阳离子的Cr(III)有吸附作用。这些原因促进了玉米芯对Cr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芯 cr(vi) 等温吸附 热力学分析 EDS能谱
下载PDF
核桃壳炭化吸附废水中Cr(Ⅵ)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信欣 何歆 +3 位作者 崔钶 陈红燕 孙美娜 姚力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273-2277,共5页
采用氯化锌活化法制备生物质废物硬壳活性炭,工艺条件为:核桃壳与氯化锌溶液质量比为1∶1.5、氯化锌溶液质量分数50%、炭化温度300℃、炭化时间90 min、活化温度600℃、活化时间60 min。对产品比表面积、孔径和表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 采用氯化锌活化法制备生物质废物硬壳活性炭,工艺条件为:核桃壳与氯化锌溶液质量比为1∶1.5、氯化锌溶液质量分数50%、炭化温度300℃、炭化时间90 min、活化温度600℃、活化时间60 min。对产品比表面积、孔径和表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该核桃壳活性炭吸附废水中六价铬的pH值、废水初始浓度、吸附时间、振动转速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制得的活性炭碘吸附值为1 038.33 mg/g,比表面积为645.36 m2/g,平均孔半径为1.37 nm。当活性炭用量为0.1 g,废水pH=3,吸附接触时间为1 h,取100 mL浓度为50 mg/L的含Cr6+废水时,处理吸附量可达48.57 mg/g。活性炭最大饱和吸附值为80.24 mg/g。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模式,吸附等温方程式为Ce/Qe=0.0083+0.0121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壳 活性炭 cr(vi) 吸附等温方程式
原文传递
铁屑-微生物协同还原去除水体中Cr(Ⅵ)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汤洁 王卓行 徐新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650-2657,共8页
考察了铁屑和微生物对受污染水体中Cr(Ⅵ)的还原去除能力以及Cr(Ⅵ)去除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反应后铁屑表面的组成以及Cr(Ⅵ)还原产物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铁屑-微生物协同处理对水体Cr(Ⅵ)的去除具有促进作用,在18 h内Cr(Ⅵ)去除率... 考察了铁屑和微生物对受污染水体中Cr(Ⅵ)的还原去除能力以及Cr(Ⅵ)去除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反应后铁屑表面的组成以及Cr(Ⅵ)还原产物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铁屑-微生物协同处理对水体Cr(Ⅵ)的去除具有促进作用,在18 h内Cr(Ⅵ)去除率就可达到100%.在25~42℃范围内,温度升高有利于Cr(Ⅵ)的去除;Cr(Ⅵ)还原去除的最适宜初始pH为5.8.Cr(Ⅵ)去除效率随着铁屑投加量和微生物接种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Cr(Ⅵ)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减小.Mn2+、Zn2+、Co2+、Cu2+和Ni2+离子对Cr(Ⅵ)的还原去除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Mn2+的影响最小,Ni2+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XPS分析结果显示,铁屑表面吸附和沉积了Cr元素,且有Cr(Ⅲ)和Cr(Ⅵ)两种价态;Cr2p3/2轨道处的出峰由Cr(Ⅲ)在(576.8±0.1)eV处的峰和Cr(Ⅵ)在(578.1±0.1)eV处的峰叠加而成,还原产物Cr(Ⅲ)极有可能以Cr(OH)3以及铁铬氧化水合物[FexCr1-x(OH)3]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屑 微生物 cr(Ⅵ) 影响因素 XPS
原文传递
膨润土负载纳米铁去除地下水中六价铬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李晨桦 陈家玮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32-938,共7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高强度场地污染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及社会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地下水中的重金属Cr(Ⅵ)污染逐渐受到重视,纳米零价铁可以有效地将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使其沉淀固定下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高强度场地污染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及社会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地下水中的重金属Cr(Ⅵ)污染逐渐受到重视,纳米零价铁可以有效地将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使其沉淀固定下来,从而将污染源区的污染物消减固定,防止其向周围扩散。然而由于纳米铁颗粒微小,易被氧化,极易团聚,自身活性受到限制,因此,纳米铁的分散性、稳定性、良好活性研究至关重要。采用低成本环境友好型粘土矿膨润土作为负载材料制备膨润土负载纳米铁(B-NZVI),批实验和柱实验研究B-NZVI去除模拟地下水中Cr(Ⅵ)。结果表明:(1)自制的膨润土负载纳米铁个体呈球形,呈分散状负载于膨润土;(2)相同铁含量的B-NZVI处理Cr(Ⅵ)的效率远大于纳米铁,还原反应符合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表观速率常数K随着B-NZVI初始浓度的减小而减小;(3)B-NZVI在石英砂柱中基本无迁移,适用于点源污染,Cr(Ⅵ)穿透曲线为B-NZVI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纳米铁 六价铬 批实验 柱实验
下载PDF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制备及对Cr(Ⅵ)吸附的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褚效中 赵宜江 +3 位作者 徐继明 徐芳 胡玉霞 苏伟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5-318,共4页
以椰树壳为原料,运用水蒸汽和二氧化碳复合物理活化法在4 h内制备了2 162.84 m^2/g的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其孔径分布范围为1.12.5 nm。应用此吸附剂考察了溶液pH、吸附剂用量、接触时间和初始浓度对Cr(VI)离子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讨论了... 以椰树壳为原料,运用水蒸汽和二氧化碳复合物理活化法在4 h内制备了2 162.84 m^2/g的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其孔径分布范围为1.12.5 nm。应用此吸附剂考察了溶液pH、吸附剂用量、接触时间和初始浓度对Cr(VI)离子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讨论了固定吸附床中不同溶液流量对Cr(VI)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98 K、溶液pH为1.96、吸附剂用量为0.10 g、铬离子初始浓度为100 mg/L与接触时间为70 min的条件下,活性炭对铬离子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去除率高达99.32%;铬离子在吸附床中的穿透曲线具有陡峭的传质锋面,但随着铬离子溶液流量的增大脱除果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表面积 活性炭 吸附 cr(vi)
下载PDF
多种材料对重金属Cr(VI)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赵勇 魏国良 魏晓慧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5-29,共5页
本文以废物资源化为目的 ,以寻找廉价而有效的吸附材料为出发点 ,分别对活性炭、粉煤灰、蛭石、蜂窝煤渣、废酵母等五种材料吸附 Cr(VI)的效果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 :(1 )每种吸附剂的剂量与铬去除率之间均成正相关关系 ,铬的去除率随... 本文以废物资源化为目的 ,以寻找廉价而有效的吸附材料为出发点 ,分别对活性炭、粉煤灰、蛭石、蜂窝煤渣、废酵母等五种材料吸附 Cr(VI)的效果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 :(1 )每种吸附剂的剂量与铬去除率之间均成正相关关系 ,铬的去除率随吸附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2 )作为参照物的活性炭吸附效果最好 ,对 Cr(VI)的去除率可达 99.78% ,而啤酒酵母、改性蜂窝煤渣、粉煤灰、蛭石的最大吸附量分别可达到活性炭最大吸附量的 94.84% ,52 .37% ,45.1 1 % ,37.67% ;(3)所选用实验材料的吸附性能由优到劣的排序为 :啤酒酵母 >改性蜂窝煤渣 >粉煤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吸附材料 cr(vi) 废水 固体废物 污染 啤酒酵母
下载PDF
Mg-Al水滑石“记忆效应”及其对Cr(Ⅵ)阴离子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赵策 曾虹燕 +3 位作者 王亚举 刘平乐 李玉芹 杨永杰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74-880,共7页
采用尿素法制备高结晶度Mg-Al水滑石(MAH),系统研究了Mg-Al水滑石"记忆效应"及其对Cr(Ⅵ)阴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XRD、FT-IR、SEM、DSC以及去卷积分析对MAH、重构"记忆"MAH(RMAH)以及MAH的金属氧化物(MAO)、RMA... 采用尿素法制备高结晶度Mg-Al水滑石(MAH),系统研究了Mg-Al水滑石"记忆效应"及其对Cr(Ⅵ)阴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XRD、FT-IR、SEM、DSC以及去卷积分析对MAH、重构"记忆"MAH(RMAH)以及MAH的金属氧化物(MAO)、RMAH的金属氧化物(RMAO)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重构的"记忆"RMAH和前体MAH均具高结晶度水滑石层状晶体结构特征,两者晶体结构和层板电荷密度几乎无差异.MAO仍保留层状结构,而再次重构的RMAO中MgAl2O4尖晶石晶相增多,仍有层状结构残留.由于水滑石强结构"记忆效应",使Mg-A1 LDOs(MAO和RMAO)对Cr(Ⅵ)阴离子吸附能力大大强于Mg-A1 LDHs(MAH和RMAH).MAO对Cr(Ⅵ)阴离子吸附能力高于RMAO,可能由于RMAH焙烧形成的RMAO中MgAl2O4尖晶石含量增多及层状结构消减,导致其"记忆效应"重构能力衰减,从而使RMAO对Cr(Ⅵ)阴离子吸附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AL水滑石 记忆效应 铬(vi) 吸附 衰减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改性膨润土吸附Cr(VI)的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永好 陈建中 +3 位作者 高绍康 赵剑曦 黄长沧 叶雅珍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12-215,共4页
研究了膨润土原土及2种经不同表面活性剂改性的膨润土在不同的pH值、不同的用量等条件下对Cr(VI)的吸附情况,以及3种土达到吸附平衡所需的时间.还研究了3种土对Cr(VI)的等温吸附.结果表明,1827改性的膨润土吸附效果好,平均去除率为93%,... 研究了膨润土原土及2种经不同表面活性剂改性的膨润土在不同的pH值、不同的用量等条件下对Cr(VI)的吸附情况,以及3种土达到吸附平衡所需的时间.还研究了3种土对Cr(VI)的等温吸附.结果表明,1827改性的膨润土吸附效果好,平均去除率为93%,且几乎不受pH值和时间的影响.其中2种改性膨润土对Cr(VI)的吸附为Freundlich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改性 吸附 去除率 cr(vi)
原文传递
典型农业废弃物对水中Cr(VI)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王开峰 彭娜 +1 位作者 涂常青 王凯荣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8-62,共5页
研究了4种典型农业废弃物(花生壳、柚子皮、稻草和玉米芯)对模拟废水中Cr(VI)的吸附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4种吸附剂都具有吸附Cr(VI)的能力,在Cr(VI)初始质量浓度为20mg.L-1的溶液中,吸附率可达到97%以上;pH在1.0~6.0,Cr(VI)的吸附量... 研究了4种典型农业废弃物(花生壳、柚子皮、稻草和玉米芯)对模拟废水中Cr(VI)的吸附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4种吸附剂都具有吸附Cr(VI)的能力,在Cr(VI)初始质量浓度为20mg.L-1的溶液中,吸附率可达到97%以上;pH在1.0~6.0,Cr(VI)的吸附量随pH升高而下降,最佳吸附pH为1.0~2.0;吸附在30 min左右达到平衡且符合拟2级动力学方程;最大吸附量的顺序为:花生壳(3.19 mg.g-1)>柚子皮(1.46 mg.g-1)>稻草(1.22 mg.g-1)>玉米芯(1.20 mg.g-1),吸附过程既符合Freundlich方程又符合Langmuir方程。综合比较,花生壳和柚子皮具有较强的吸附废水中Cr(VI)的能力,可作为废水铬净化剂使用,而稻草和玉米芯的吸附能力相对较弱,不是理想的净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玉米芯 cr(vi) 吸附
下载PDF
钢渣颗粒对水中Cr(VI)的吸附与还原作用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杨慧芬 傅平丰 周枫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99-503,共5页
以钢渣颗粒为水处理剂,分析了其组成和结构,研究了钢渣颗粒直接吸附去除水中Cr(VI)的工艺过程及机理.结果表明,钢渣颗粒在适当的粒度与用量下,经10min搅拌处理,水中Cr(VI)浓度由200mg/L降低到0.5mg/L,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 以钢渣颗粒为水处理剂,分析了其组成和结构,研究了钢渣颗粒直接吸附去除水中Cr(VI)的工艺过程及机理.结果表明,钢渣颗粒在适当的粒度与用量下,经10min搅拌处理,水中Cr(VI)浓度由200mg/L降低到0.5mg/L,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钢渣颗粒对水中Cr(VI)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过程,对Cr(VI)的饱和吸附量达6.878mg/g.化学分析和XPS分析均表明,钢渣颗粒对水中Cr(VI)具有吸附与还原的联合作用,吸附后钢渣颗粒中Cr(III)含量由0.0985%提高到0.39%,而FeO含量由9.20%下降到8.35%.吸附后钢渣颗粒表面形成了Cr(OH)3,说明钢渣颗粒中FeO充当了还原剂,将水中Cr(VI)吸附于钢渣颗粒表面并还原成了低毒的Cr(OH)3随钢渣颗粒沉降直接从水中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六价铬 还原 吸附 直接去除
下载PDF
含Cr(VI)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9
作者 马前 宋卫峰 +2 位作者 吴斌 李义久 倪亚明 《四川环境》 2001年第4期19-22,共4页
本文综述了微生物还原处理含六价铬的废水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影响微生物还原Cr (VI)因素包括生物体密度、初始Cr (VI)的浓度、碳源、pH、温度、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含氧阴离子和金属离子。微生物还原Cr (VI)技术作为一种富有创新的... 本文综述了微生物还原处理含六价铬的废水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影响微生物还原Cr (VI)因素包括生物体密度、初始Cr (VI)的浓度、碳源、pH、温度、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含氧阴离子和金属离子。微生物还原Cr (VI)技术作为一种富有创新的研究应用于Cr (VI)污染的环境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还原 生物处理 含铬废水 废水处理 重金属污染
下载PDF
微生物还原Cr(VI)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0
作者 高小朋 张欠欠 +1 位作者 许平 冯进辉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20-824,共5页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水环境中的重金属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其中的Cr(VI)具有强烈的毒性。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可以将Cr(VI)还原为Cr(III),有效降低Cr(VI)的毒性。本文从可还原Cr(VI)的微生物、微生物还原Cr(VI)的机理、还原...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水环境中的重金属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其中的Cr(VI)具有强烈的毒性。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可以将Cr(VI)还原为Cr(III),有效降低Cr(VI)的毒性。本文从可还原Cr(VI)的微生物、微生物还原Cr(VI)的机理、还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还原 cr(vi)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