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983例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分析及处理措施 被引量:42
1
作者 邱斌 何博 +1 位作者 曾祥凤 张文春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6-687,共2页
目的对广州市771 508名无偿献血者中的3 983名献血不良反应者调查。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们对3 983名献血不良反应者进行分类,对不同诱因引起的反应程度分为轻、中、重3种,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类诱因引起的无偿献血不良... 目的对广州市771 508名无偿献血者中的3 983名献血不良反应者调查。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们对3 983名献血不良反应者进行分类,对不同诱因引起的反应程度分为轻、中、重3种,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类诱因引起的无偿献血不良反应中,精神紧张是造成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最主要原因。各类诱因引起的不同程度的献血不良反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3 983名献血不良反应者中,由精神紧张引起的不良反应共2 612名(65.6%)。睡眠不足或疲劳过度献血引起不良反应544名(13.7%)。空腹献血不良反应322名(8.1%)。晕针晕血献血不良反应131名(3.3%)。纤细的血管穿刺疼痛119名(3.0%)。献血后血肿129名(3.2%)。女性经期献血109名(2.7%)。其他献血17名(0.4%)。不同原因引起的献血不良反应的轻中重程度的构成比例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引起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由于献血者精神紧张,睡眠不足和空腹献血等情况引起。我们应该提高静脉采血技术、优化服务意识、在采血过程中注意与献血者的情感交流,从而提供安全舒适的献血环境,预防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不良反应 处理措施
下载PDF
两种护理模式在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田秀花 王英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护理模式("一对一"护理模式,即一名护士对应一台机器一名献血者;"一对多"护理模式,即一名护士对应多台机器多名献血者)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心理及献血反应的影响,预防和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 目的探讨两种护理模式("一对一"护理模式,即一名护士对应一台机器一名献血者;"一对多"护理模式,即一名护士对应多台机器多名献血者)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心理及献血反应的影响,预防和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采集过程中献血反应的发生,保证献血者身心健康和机采血小板质量。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3月期间接待的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722人,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一对一"护理模式)和对照组(采用"一对多"护理模式),两组献血者在献血小板的同时均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全程"一对一"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并对两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及献血反应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心理状态发生忧虑、紧张、恐惧的比率明显减少,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实验组献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一对一"护理模式可明显改善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并有效减少献血反应发生率,对保证献血者身心健康及血液质量,促进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再次招募及无偿机采血小板工作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对一”护理模式 “一对多”护理模式 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 心理状态 献血反应
下载PDF
我国全血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Meta分析 被引量:27
3
作者 杨俊鸿 陈敏 +1 位作者 何涛 黄霞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76-381,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全血献血不良反应监测情况和发生特征,为开展献血不良反应相关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库检索PubMed、EMbase、CNKI、VIP和WanFang Data,收集观察时间≥6个月的有关中国大陆全血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研究...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全血献血不良反应监测情况和发生特征,为开展献血不良反应相关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库检索PubMed、EMbase、CNKI、VIP和WanFang Data,收集观察时间≥6个月的有关中国大陆全血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时间至2020年6月。通过参考文献追溯和手工检索方法补充文献。由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6篇文献,共计3 769 415名献血者,其中38 403例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Meta分析结果显示,全血献血者总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95%CI(1.19,1.54)]。地域亚组分析显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2%[(95%CI(1.26,1.78)]、1.26%[(95%CI(0.87,1.70)]和0.76%[(95%CI(0.74,1.21)],存在地域差异(P<0.01)。男性和女性全血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9%[(95%CI(0.99,1.39)]和1.26%[(95%CI(1.05,1.48)],女性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P<0.01)。18~24岁、25~40岁、41~55岁年龄段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7%[(95%CI(1.82,2.52)]、0.98%[(95%CI(0.82,1.14)]和0.76%[(95%CI(0.61,0.91)](P<0.01)。18~24岁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25~40岁年龄段(P<0.01)和41~55岁年龄段献血者(P<0.01)。初次和重复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7%[(95%CI(1.35,1.79)]和0.63%[(95%CI(0.56,0.70)],初次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重复献血者(P<0.01)。献血量<400 mL和400 mL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0%[(95%CI(0.90,1.30),P<0.001]和0.87%[(95%CI(0.71,1.03),P<0.001],且<400 mL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400 mL献血者(P<0.01)。结论我国献血不良反应监测需要通过统一献血不良反应监测标准、加强献血不良反应监测相关知识培训、加快信息化建设来探索全国性献血不良反应监测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 献血不良反应 献血反应 发生率 系统综述 META分析
下载PDF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23
4
作者 韩慧瑛 《四川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651-655,共5页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本地血站发生不良反应的无偿献血者942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查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观察记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根据...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本地血站发生不良反应的无偿献血者942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查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观察记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结果 18~29岁阶段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学生群体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夏季(6~8月)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献血1次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献血2次以上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种献血不良反应诱因中,以精神紧张所致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远高于其他诱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紧张是引起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多见于学生、年轻献血人群和首次献血者之中,通过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提高采血人员技能水平,可有效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预防措施
下载PDF
基于人文关怀的无偿献血者护理 被引量:21
5
作者 刘苗苗 江玉君 李建华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87-788,共2页
目的总结无偿献血者人文关怀献血过程的经验。方法 2017年3月1日-2017年3月31日街头固定献血点实施人文关怀血液采集281人次,调查满意度,及再次献血意愿。与同期未干预采集的168名献血者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182名既往献血者中,64.5%的... 目的总结无偿献血者人文关怀献血过程的经验。方法 2017年3月1日-2017年3月31日街头固定献血点实施人文关怀血液采集281人次,调查满意度,及再次献血意愿。与同期未干预采集的168名献血者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182名既往献血者中,64.5%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作人员较之前专业,更值得信赖。78.2%被调查者认为工作人员对献血者的沟通能力较之前有所提高。281名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仅为0.71%,所有献血者均愿意再次参加无偿献血。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无偿献血中开展人文关怀护理,有利于提高献血服务质量,提升献血满意度,更有效的保留献血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关怀 护理 无偿献血 献血反应
下载PDF
献血中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孙琼芝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81-1282,共2页
目的调查分析全血献血者献血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寻找应对措施。方法统计2015年1-12月采集全血41 624人次,分析650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全血献血者相关信息。结果 2015年全血采集中发生反应率为1.6%。其中男性408人,女性242人(1.6%对1.5%),... 目的调查分析全血献血者献血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寻找应对措施。方法统计2015年1-12月采集全血41 624人次,分析650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全血献血者相关信息。结果 2015年全血采集中发生反应率为1.6%。其中男性408人,女性242人(1.6%对1.5%),初次献血者561人,89人重复献血者(2.4%对0.5%)。采血车出现反应率最高2.1%,献血屋0.7%,站内0.2%。按年龄段分布情况18-25岁反应率最高3.2%,其次是25-35岁年龄段1.1%。男女性献血者的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和重复献血者、献血者不同年龄段、献血者不同职业和不同采血地点的献血反应发生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季节对献血反应的发生率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血献血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初次,年轻,学生,降低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发生,有助于更好地保留献血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捐献 献血不良反应 献血者
下载PDF
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于献血者降低献血反应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1
7
作者 卢丽霞 曾娟 +1 位作者 劳丽嫦 邢启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681-683,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献血者降低献血反应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站接受献血的献血者510例,按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255)和对照组(n=255),给予对照组常规的献血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在常规的献...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献血者降低献血反应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站接受献血的献血者510例,按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255)和对照组(n=255),给予对照组常规的献血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在常规的献血护理措施上实施心理护理措施。通过对两组献血者干预前和干预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献血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和评估。结果干预前,两组献血者的SAS评分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献血者的SAS评分均有了一定的变化,而观察组的评分情况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32.94%,而观察组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仅为13.33%,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措施可有效的改善献血反应的发生,并促进献血工作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献血反应 焦虑
下载PDF
机采血小板发生献血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 被引量:18
8
作者 陈侠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年第22期116-118,共3页
目的:通过调查和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原因及临床表现,探讨如何预防和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方法:对机采血小板发生献血反应者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结果:1869人次机采血小板发生献血反应者有37例,发生... 目的:通过调查和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原因及临床表现,探讨如何预防和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方法:对机采血小板发生献血反应者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结果:1869人次机采血小板发生献血反应者有37例,发生率为1.98%,其中轻度反应有32例,占86.49%,中度反应有5例,占13.51%;无重度反应。结论: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普及献血知识,做好心理护理,提高穿刺技术,改善献血环境等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血小板 献血反应 预防措施
下载PDF
心理护理对首次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发生率影响效果评价 被引量:15
9
作者 苏玮 何博 +4 位作者 黎美娜 梁雪开 欧阳剑 戚艳萍 黄晓斌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15期169-170,共2页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首次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血站接收的部分首次献血人员2 400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 200 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人员献血反应发生情况。结...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首次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血站接收的部分首次献血人员2 400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 200 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人员献血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献血人员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提升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首次献血人员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以明显降低献血反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首次献血者 献血反应 影响
下载PDF
发生献血反应的献血人群特征及保留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星星 李长清 +2 位作者 王娅 马莉 张燕萍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675-677,共3页
目的探讨捐献全血出现献血反应高风险人群的特征和献血者保留相关因素分析,为制定献血反应的预防措施以及最大限度地保留献血者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12—2017年全血献血者以及发生不良反应人群的捐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首先采用卡方检... 目的探讨捐献全血出现献血反应高风险人群的特征和献血者保留相关因素分析,为制定献血反应的预防措施以及最大限度地保留献血者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12—2017年全血献血者以及发生不良反应人群的捐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首先采用卡方检验识别献血反应的高风险人群,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献血反应者保留相关因素。结果 2012—2017年本站所有全血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率为0. 28%(220/77 385):其中男性发生率为0. 18%(70/77 385),女性发生率为0. 41%(150/77 385);初次献血者发生率为0. 56%(170/30 411),重复献血者发生率为0. 11%(50/44 974);年龄范围18—24岁的献血者发生率较高0. 45%(80/17 071);体重范围45—55 kg的献血者发生率较高0. 58%(81/14 071)。献血者献血频次、年龄以及体重对献血反应的影响P<0. 05。此外,220名献血反应人群中返回者为36人(占16. 4%),其中年龄范围18—24岁出现献血反应的献血者返回率较低10. 0%(8/80),≥45岁返回率较高40. 9%(9/22),初次献血者返回率11. 8%(20/170),再次献血者返回率32%(16/50)。献血者献血频次和年龄对献血返回的影响P<0. 05。结论女性、年龄阶段为18—24岁、初次献血者以及体重45—55 kg是捐献全血出现献血反应高风险人群的主要特征。此外,年轻、初次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与献血者返回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反应 献血者保留 分析
下载PDF
心理干预降低在校大学生献血反应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黄筱曼 罗志 +3 位作者 马梁红 卢平 吴敬林 潘越飞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了解综合心理干预的实施对降低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采用症状自评表(SCL-90)和自编调查表对首次准备参加献血的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献血前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只... 目的了解综合心理干预的实施对降低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采用症状自评表(SCL-90)和自编调查表对首次准备参加献血的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献血前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一般宣教,在干预前和献血后各进行一次测查。结果收回有效问卷326份,其中干预组228人,有献血反应4例(1.75%);对照组98人,有献血反应7例(7.14%)。2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校大学生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可明显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反应 心理干预 在校大学生 SCL-90
下载PDF
对初次献血者进行音乐干预的做法与效果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杨青成 陈耀秀 +1 位作者 徐娟 陈艳春 《护理管理杂志》 2014年第1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对初次献血者进行音乐干预的做法与效果。方法将3 967名初次献血者按献血日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献血程序进行无偿献血,观察组在执行常规献血程序的同时进行音乐干预,观察两组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献... 目的探讨对初次献血者进行音乐干预的做法与效果。方法将3 967名初次献血者按献血日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献血程序进行无偿献血,观察组在执行常规献血程序的同时进行音乐干预,观察两组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献血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音乐干预能显著降低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可保证无偿献血者安全,建议在无偿献血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干预 无偿献血 献血反应
下载PDF
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12
13
作者 林菊 桑列勇 +1 位作者 杜冬芬 李素娥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30期-,共3页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的发生原因及对策。方法总结2012年1月至2015年11月9903人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干预及护理方法,收集53人次献血反应者性别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1月至2015年11月献血反应发生率为0.54%(53/9903...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的发生原因及对策。方法总结2012年1月至2015年11月9903人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干预及护理方法,收集53人次献血反应者性别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1月至2015年11月献血反应发生率为0.54%(53/9903);其中男12人次,女41人次,女性献血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χ2=78.36,P<0.01);3种血细胞分离机中Amicus 14人次,MCS+27人次,Trima12人次,MCS+献血反应发生率最高,Trima最低(χ2=29.20,P<0.01);首次献血5人次,再次献血48人次,首次和再次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P>0.05)。程序运行结束前5 min内发生献血反应34人次占64.2%。结论献血反应与性别、分离机型、处理血量、精神因素等有关,为献血者提供优质护理和服务,创造良好的献血环境,有利于预防和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成分献血 献血反应 对策
原文传递
献血反应的研究与处理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英民 李菲 《实用医技杂志》 2002年第1期62-63,共2页
献血反应是献血中易出现的临床症状 ,及时处理献血反应症状 ,有利于献血工作的开展 。
关键词 献血反应 病理生理 处理措施 临床表现
下载PDF
认知干预在高校学生初次献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左超越 姚新 李翥峰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553-555,共3页
目的本研究意在探讨认知干预在高校学生初次献血者无偿献血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8月~9月在长春市某高校自愿参加无偿献血的140例初次献血的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献血前根据1周内的实际情... 目的本研究意在探讨认知干预在高校学生初次献血者无偿献血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8月~9月在长春市某高校自愿参加无偿献血的140例初次献血的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献血前根据1周内的实际情况自行填写SAS焦虑自评量表,全程给予常规采血护理;观察组在献血前给予认知干预,干预后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填写SAS焦虑自评量表,并联合常规采血护理;献血后2组分别填写满意度调查表。对比2组焦虑量表得分情况、献血量变化情况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得分为明显低于对照组、献血总量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通过对高校初次献血者实施认知干预,降低了这部分献血者的心理焦虑程度,提高了献血总量以及献血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干预 无偿献血 紧张焦虑 献血反应
下载PDF
2019年东莞地区献血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叶柱江 秦艳兰 +1 位作者 么俊卿 雷扬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964-967,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9年东莞地区献血不良反应的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9年东莞地区无偿献血不良反应记录,统计献血不良反应的相关数据,分别从献血类型、性别、献血史、反应类型、反应诱因等...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9年东莞地区献血不良反应的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9年东莞地区无偿献血不良反应记录,统计献血不良反应的相关数据,分别从献血类型、性别、献血史、反应类型、反应诱因等因素比较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88 998例献血者中共有647例出现献血不良反应,占0.73%(647/88 998);捐献全血的不良反应率为0.75%(627/83 994),捐献血小板的不良反应率为0.40%(20/5 004);男性献血人群中不良反应率为0.71%(413/58 341),女性献血人群中不良反应率为0.76%(234/30 657);献血不良反应在不同年龄组的发生率分别是,18—25岁占1.30%(321/24 754),26—35岁占0.74%(209/28 075),36—45岁占0.32%(85/26 209),45—55岁占0.32%(31/9 782),55岁以上占0.56%(1/178),在发生不良反应的献血人群中初次献血占77.59%(502/647),重复献血占22.41%(145/647),团体献血占68.16%(441/647),个人献血占31.84%(206/647),其中高校献血占30.91%(200/647);在反应类型中头晕占93.04%(602/647),出冷汗占2.63%(17/647),恶心呕吐占1.39%(9/647),轻度晕厥占1.85%(12/647),肌肉痉挛或抽搐占1.08%(7/647);在反应诱因中精神紧张占68.93%(446/647),空腹占7.26%(47/647),劳累占4.95%(32/647),睡眠不足占7.73%(50/647),其他占0.11%(72/647)。结论 2019年东莞地区献血不良反应以全身表现为主,主要由精神紧张、睡眠不足、空腹以及劳累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性别无关,与献血类型及年龄有相关性,初次献血比重复献血、团体献血比个人献血以及捐献全血比捐献血小板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 不良反应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广东省高校5564名学生无偿献血反应及相关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彩莲 叶美兰 余洪兰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571-1573,共3页
目的探讨广东省5 564名高校学生献血反应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本文采用回顾分析的方式,选取广东省高校5 564名在校献血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每个调查对象性别、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等基本资料。结果男生组2 590人,献血反应120人(4.... 目的探讨广东省5 564名高校学生献血反应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本文采用回顾分析的方式,选取广东省高校5 564名在校献血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每个调查对象性别、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等基本资料。结果男生组2 590人,献血反应120人(4.63%);女生组2 974人,献血反应129人(4.34%),男女生献血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明显(χ2=0.28,P〉0.05);献血200 ml 4 798人,发生献血反应216人(4.50%);献血300~400 ml 766人,发生献血反应33人(4.31%),献血量与献血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P〉0.05);首次献血4 394人,献血反应217人(4.94%),非首次献血1 170人,献血反应32人(2.74%),是否首次献血反应发生率差异明显(χ2=20.95,P〈0.01)。结论高校献血者性别与献血量(200~400 ml)对献血反应无明显影响,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有相关性,故对符合献血300~400 ml条件的学生,每年可鼓励献血1~2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生 献血者性别 献血量 献血次数 献血反应
原文传递
2015年东莞市团体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11
18
作者 钟炽辉 王玲玲 +5 位作者 张玉曌 何子毅 黄志森 贝孟辉 郭鹏豪 曾涛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930-932,共3页
目的分析团体无偿献血人群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及提升献血服务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5年东莞市参加团体无偿献血的15 898名志愿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228位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不同诱因、... 目的分析团体无偿献血人群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及提升献血服务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5年东莞市参加团体无偿献血的15 898名志愿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228位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不同诱因、年龄、性别、职业、献血频次、季节气候等因素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无偿献血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为精神紧张(占62.28%);年轻献血者(18-25岁年龄段)、高校学生、首次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其他献血者高;夏、冬季节献血反应率较春、秋季节高;献血反应主要发生在采血过程中。结论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者年龄、职业、献血经历及所处的气候环境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我们应加强献血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建立年轻、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提升献血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被引量:11
19
作者 蔡澍 罗均 陈彩云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4期396-397,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保证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安全与健康。方法统计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站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总人数和各型献血反应人次,并就出现献血反应的诱因进... 目的通过分析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保证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安全与健康。方法统计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站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总人数和各型献血反应人次,并就出现献血反应的诱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 206例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133例,总反应率2.14%,其中轻度献血反应108例(1.74%)、中度献血反应19例(0.31%)、重度献血反应6例(0.10%),各类比率均逐年下降,但仍以轻度献血反应为主,枸橼酸盐中毒、心理、精神因素为献血反应的最主要诱因。结论献血反应与枸橼酸盐中毒、心理、精神因素密切相关。因为献血反应的产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医务人员应具备识别特征表现应对处理的能力,同时血站应该加强献血知识宣教,从而避免献血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献血反应 处理措施
下载PDF
西安市高校无偿献血大学生献血反应发生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裴静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995-997,共3页
目的探讨西安市3860名高校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后献血反应的发生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7月西安市3860名高校在校无偿献血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性回顾法分析所有大学生的临床资料,记录所有大学生的一般临床... 目的探讨西安市3860名高校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后献血反应的发生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7月西安市3860名高校在校无偿献血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性回顾法分析所有大学生的临床资料,记录所有大学生的一般临床特征、献血情况和献血反应的发生率,并比较所有大学生上述资料的差异性,其通过非条件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影响献血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研究3860名无偿献血的大学生发生献血反应184名(4.77%),发生率较低,以轻度献血反应为主;通过非条件单因素分析可得,献血次数、精神紧张、饥饿、睡眠不足或疲劳、晕针晕血及穿刺疼痛均可能为影响献血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通过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得献血次数、精神紧张、饥饿、睡眠不足或疲劳、晕针晕血及穿刺疼痛均为献血反应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精神紧张影响最大,其次为献血次数(P<0.05)。结论西安市高校在校无偿献血大学生其献血反应发生率较低,以轻度献血反应为主,首次献血,精神紧张、饥饿、睡眠不足或疲劳、晕针晕血及穿刺疼痛均为献血反应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献血反应 发生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