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南桤木(Alnustrabeculosa)的花粉形态与其生态因子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秀侠 周忠泽 汪文革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9-424,共6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产自安徽省岳西县鹞落坪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桦木科江南桤木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花粉粒圆球形至近球形,花粉大小为22.5—35.0μm,平均为31.5μm。赤道面观近扁球形,极面观为四角形...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产自安徽省岳西县鹞落坪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桦木科江南桤木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花粉粒圆球形至近球形,花粉大小为22.5—35.0μm,平均为31.5μm。赤道面观近扁球形,极面观为四角形或五角形。光学显微镜下,4-5孔,孔的结构特殊,内、外层到孔边分离,形成显著的孔室。在光切面看,外层在孔处加厚,孔间带状加厚。同时,在扫描电镜下,萌发孔沿赤道排列,为短萌发孔,萌发孔长轴3.2μm,短轴为1.5μm,其长轴约为短轴的2倍。外壁厚为2.0μm,外壁外层明显厚于内层。外壁纹饰在光学显微镜为不明显的颗粒排列为细条纹,扫描电镜下为微刺。在透射电镜下,花粉壁分为明显的四层,即:覆盖层、柱状层、基层和内层;覆盖层有刺状纹饰等。同时研究了江南桤木花粉的地理分布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根据江南桤木植物赖以生存的生态因子,得出江南桤木花粉分布区的主要生态因子,包括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年降水量、年积温及生境,为利用地层中桦木科化石花粉重建古气候、古环境及气候变迁提供了现代孢粉学资料和依据,也为该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桤木(alnus trabeculosa) 花粉形态 古植被 古气候
下载PDF
桤木地理种源/家系选择试验初报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春惠 谭琼 +2 位作者 熊冬连 张全发 陈旭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4-69,共6页
为选出适宜湖北省发展的桤木优良地理种源/家系,对桦木科桤木属的15个桤木种源124个家系和江南桤木3个种源2个家系总计18个种源126个家系进行了育苗、造林对比试验,并对苗期生长及造林后的幼林生长进行了年度生长测定调查,通过6 a的观... 为选出适宜湖北省发展的桤木优良地理种源/家系,对桦木科桤木属的15个桤木种源124个家系和江南桤木3个种源2个家系总计18个种源126个家系进行了育苗、造林对比试验,并对苗期生长及造林后的幼林生长进行了年度生长测定调查,通过6 a的观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桤木各种源、家系高生长迅速,远远优于江南桤木;桤木各种源之间高生长差异不显著,仅有四川剑阁种源家系间呈现出显著差异;有金堂盐井、金堂长乐、金堂淮口、盐亭、珙县等5个种源长势较优,适宜在湖北省推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遗传育种学 桤木 种源试验 家系选择 江南桤木
下载PDF
杨-桤混交林及其凋落物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冯烨 张焕朝 +1 位作者 杨瑞珍 胡立煌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1-196,共6页
【目的】研究含氮量中等的立地条件下杨-桤混交林相比于杨树纯林能否增加土壤养分,分析桤木是否为合适的固氮树种,探讨桤木与杨树营造混交林以缓解人工林连栽带来的土地肥力衰退问题。【方法】以苏北地区杨树人工纯林以及杨-桤(1∶1)混... 【目的】研究含氮量中等的立地条件下杨-桤混交林相比于杨树纯林能否增加土壤养分,分析桤木是否为合适的固氮树种,探讨桤木与杨树营造混交林以缓解人工林连栽带来的土地肥力衰退问题。【方法】以苏北地区杨树人工纯林以及杨-桤(1∶1)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尼龙网袋法观察两种林分下凋落叶质量分解以及养分释放的过程,比较两种凋落物处理(去除凋落物与保留凋落物)对土壤全氮以及碱解氮含量的影响。采用树脂芯田间原位培养法,研究杨-桤混交林与杨树纯林两种林分在两种凋落物处理下,林地土壤氮年净矿化量的变化。【结果】营造杨-桤混交林显著提高了林地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杨树纯林凋落物分解时需从周围土壤中吸收更多氮素,且分解速率较慢。杨-桤混交林凋落物分解更快进入氮释放状态,因此去除凋落物后混交林土壤碱解氮显著减少。保留凋落物处理下,杨-桤混交林中每公顷土壤氮年净氨化量显著高于杨树纯林中的,去除凋落物后两者差异不显著。【结论】研究发现,桤木是杨树较合适的伴生树种,营造杨-桤混交林可以起到增加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的作用,有助于缓解杨树纯林连栽带来的地力下降问题。混交林凋落物分解速率与氮素释放速率更快,有利于人工林生态系统氮循环。保留凋落物处理下,混交林中每公顷土壤氮年净氨化量显著高于杨树纯林的,而每公顷土壤氮年净硝化量没有显著差异,表明混交林凋落物分解释放的氮素主要促进土壤氨化过程,对土壤硝化过程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矿化 杨-桤混交林 江南桤木 '南林95’杨 土壤 全氮 碱解氮
原文传递
木麻黄和桤木离体根瘤和立地土壤的固氮酶与N_2O还原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马莹玲 朱思佳 +4 位作者 曾思如 马红亮 尹云锋 杨柳明 高人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1-128,共8页
为了解非豆科固氮树种的固氮酶和N_2O还原酶(Nos)活性,采用乙炔还原法和乙炔抑制技术对细枝木麻黄(Casuarina cunninghamiana)和江南桤木(Alnus trabeculosa)离体根瘤及立地土壤的两种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离体根瘤只在厌氧条件... 为了解非豆科固氮树种的固氮酶和N_2O还原酶(Nos)活性,采用乙炔还原法和乙炔抑制技术对细枝木麻黄(Casuarina cunninghamiana)和江南桤木(Alnus trabeculosa)离体根瘤及立地土壤的两种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离体根瘤只在厌氧条件下有固氮酶活性,在好氧条件下有Nos活性。根瘤区根际土和非根瘤区根际土的固氮酶活性在好氧条件大于厌氧条件,Nos活性只表现在厌氧条件下。在好氧条件下,根瘤区根际土和非根瘤区根际土的固氮酶活性无显著差异;根瘤区根际土的Nos活性显著大于非根瘤区根际土。除离体根瘤在好氧条件下不表现固氮酶活性外,细枝木麻黄和桤木的离体根瘤、根瘤区根际土和非根瘤区根际土的固氮酶活性均都大于Nos活性。好氧条件下根瘤区根际土的固氮酶活性与非根瘤区根际土的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厌氧条件下根瘤的固氮酶活性与好氧条件下根瘤区根际土和非根瘤区根际土固氮酶活性、好氧条件下根瘤的Nos活性与厌氧条件下根瘤区根际土和非根瘤区根际土Nos活性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这为研究弗兰克氏菌结瘤植物共生固氮体系对N2O汇强度的影响和调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枝木麻黄 江南桤木 共生固氮 离体根瘤 立地土壤 固氮酶 Nos
下载PDF
秃杉、江南桤木引种造林试验与生长效果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程良绥 《防护林科技》 2004年第5期12-14,共3页
在杉木采伐迹地上 ,引进秃杉、江南桤木进行造林试验 ,结果表明 :2个树种都很适合引种区的生态环境 ,表现出良好的生长态势。秃杉、江南桤木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平均达到 98%以上 ,两项指标与杉木 (对照 )相比 ,平均高出 34.1~ 4 0 .6... 在杉木采伐迹地上 ,引进秃杉、江南桤木进行造林试验 ,结果表明 :2个树种都很适合引种区的生态环境 ,表现出良好的生长态势。秃杉、江南桤木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平均达到 98%以上 ,两项指标与杉木 (对照 )相比 ,平均高出 34.1~ 4 0 .6个百分点 ;试验还表明 ,江南桤木年平均树高生长达到 1.5m、秃杉达到 0 .5m以上 ;平均胸径生长也分别达到 0 .98cm和 0 .4 4cm ,而同期营造的杉木平均树高与平均胸径仅为 0 .3m和 0 .16cm ;由于江南桤木年凋落物总量可达 16 .2t·hm-2 ,为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杉 江南桤木 引种试验 造林 生长 成活率 保存率
下载PDF
江南桤木育苗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余忠梅 《安徽林业科技》 2012年第3期23-25,共3页
本文研究了江南桤木不同播种量和不同水分管理方法的育苗效果。结果表明,播种量以45kg/hm2量为宜,苗木高生长、地径生长和优质苗产量均优于其他几种处理方法;水分管理以"湿管法"育苗效果最好,苗木的高生长、地径生长和优质苗... 本文研究了江南桤木不同播种量和不同水分管理方法的育苗效果。结果表明,播种量以45kg/hm2量为宜,苗木高生长、地径生长和优质苗产量均优于其他几种处理方法;水分管理以"湿管法"育苗效果最好,苗木的高生长、地径生长和优质苗产量与"水管法"、常规育苗方法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桤木 播种量 水分管理 苗木产量 苗木质量
下载PDF
江南桤木半木质化嫩枝扦插技术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巫建新 史云光 +4 位作者 郑凯 李文骅 张荣根 黄源 蒋鹏 《江苏林业科技》 2011年第6期16-18,共3页
对影响江南桤木半木质化嫩枝扦插生根效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扦插基质、插穗粗度等因子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光照自动间歇喷雾条件下,江南桤木插条生根率及根系生长等指标因植物生长调节剂IBA的质量浓度、基质的种类及配比组... 对影响江南桤木半木质化嫩枝扦插生根效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扦插基质、插穗粗度等因子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光照自动间歇喷雾条件下,江南桤木插条生根率及根系生长等指标因植物生长调节剂IBA的质量浓度、基质的种类及配比组合和插穗的粗度的不同有明显差异。在生长旺盛夏季的6月至8月,选择0.7~0.8 cm粗度插条,使用800 mg/L IBA浸泡处理1 min后,扦插于泥炭土∶砻糠灰∶珍珠岩体积比为1∶1∶1的混合基质中,45 d成活率可达9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桤木 嫩枝扦插 生根率
下载PDF
不同地下水位水湿地江南桤木造林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江祥庆 《福建农业科技》 2016年第11期8-11,共4页
在福建省沙县进行不同地下水位水湿地营造江南桤木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湿地可以营造江南桤木,且地下水位较低(40~60 cm)的林分生长状况较好,造林成活率94.4%,造林保存率93.8%,10年生平均胸径10.8 cm,平均树高10.8 m,立木材积148.5681 m^3... 在福建省沙县进行不同地下水位水湿地营造江南桤木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湿地可以营造江南桤木,且地下水位较低(40~60 cm)的林分生长状况较好,造林成活率94.4%,造林保存率93.8%,10年生平均胸径10.8 cm,平均树高10.8 m,立木材积148.5681 m^3/hm^2,平均木生物量17.97 kg,乔木层生物量52.005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桤木 水湿地 造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