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16L与2205不锈钢的腐蚀行为研究现状 被引量:26
1
作者 刘佐嘉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9-153,160,共6页
本文综述了研究316L奥氏体不锈钢与2205双相不锈钢的化学与电化学方法,进一步探索316L不锈钢与2205不锈钢的腐蚀敏感性。并且探讨了316L不锈钢与2205不锈钢的应用和发展以及在应用与发展中遇到的腐蚀问题。大量研究表明,在相同条件下220... 本文综述了研究316L奥氏体不锈钢与2205双相不锈钢的化学与电化学方法,进一步探索316L不锈钢与2205不锈钢的腐蚀敏感性。并且探讨了316L不锈钢与2205不锈钢的应用和发展以及在应用与发展中遇到的腐蚀问题。大量研究表明,在相同条件下2205不锈钢的耐蚀性要比316L不锈钢好得多,2205双相不锈钢以其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在某些低温环境下取代单一相的316L奥氏体不锈钢是完全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奥氏体不锈钢 2205双相不锈钢 腐蚀类型 研究方法 耐蚀性
下载PDF
电弧功率对MIG电弧增材制造316L奥氏体不锈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陈晓晖 张述泉 +1 位作者 冉先喆 黄正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2-49,I0003,I0004,共10页
采用大功率MIG电弧热源熔化沉积316L奥氏体不锈钢金属焊丝制备试样,研究电弧功率对成形试样组织、力学性能以及断裂行为的影响并分析其机理,为高效、低成本电弧增材制造大型金属构件提供技术基础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大功率MIG电弧增材... 采用大功率MIG电弧热源熔化沉积316L奥氏体不锈钢金属焊丝制备试样,研究电弧功率对成形试样组织、力学性能以及断裂行为的影响并分析其机理,为高效、低成本电弧增材制造大型金属构件提供技术基础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大功率MIG电弧增材制造316L奥氏体不锈钢内部形成柱状晶并生成δ相和σ相呈蠕虫状分布在γ基体中.δ相分布在晶内和晶界起强化作用.随着电弧功率从3763 W增加8400 W,316L试样晶粒尺寸变大,δ相含量减少而σ相含量增加,使得材料抗拉强度从578 MPa降低到533 MPa,屈服强度从310 MPa降低到235 MPa,断后伸长率从53%降低到44%,断面收缩率从67%下降到60%.当电弧功率增加到8400 W时,在晶界上形成较多的σ相,试样断裂模式由较低功率时的穿晶韧窝断裂转变为沿晶韧窝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316l奥氏体不锈钢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316L奥氏体不锈钢中时效条件下析出相演变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丁秀平 刘雄 +2 位作者 何燕霖 符仁钰 李麟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9-274,共6页
通过定量金相、SEM&EDS、TEM等实验技术分析316L奥氏体不锈钢中析出相随时效时间、温度的变化,并测定析出相的体积分数与尺寸,结合热力学计算表明:在316L奥氏体不锈钢中,经850℃时效处理后,析出相为M_(23)C_6型碳化物,且随着时效时... 通过定量金相、SEM&EDS、TEM等实验技术分析316L奥氏体不锈钢中析出相随时效时间、温度的变化,并测定析出相的体积分数与尺寸,结合热力学计算表明:在316L奥氏体不锈钢中,经850℃时效处理后,析出相为M_(23)C_6型碳化物,且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析出量明显增多,尺寸增大;经650℃时效处理100 h后,主要析出相类型为x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316l奥氏体不锈钢 时效处理 析出相 M23C6型碳化物
下载PDF
316L钢在含H_2S、Cl^-水溶液中的慢应变速率腐蚀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董绍平 袁军国 +3 位作者 方德明 高增梁 张庆 刘富胜 《化工机械》 CAS 2001年第2期79-81,112,共3页
通过慢应变速率法 (SSRT)应力腐蚀试验 ,得到了 31 6L钢的应力腐蚀敏感性指数 ,回归出计算应力腐蚀敏感性指数的方程 ,表明水溶液中Cl- 对 31 6L钢的应力腐蚀影响较大 ,而H2 S的影响小。
关键词 316l奥氏体不锈钢 应力腐蚀 断口形貌 慢应变速率法
下载PDF
氮离子注入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表面性能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宁 强颖怀 +2 位作者 张春红 牛继南 王夫顺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2-54,57,共4页
采用D/MAX-ⅢB型X射线衍射仪、X射线能谱仪、S-3000N型扫描电镜、HXD-1000TML/LCD数字式显微硬度计、CETR微观多功能磨损实验机和CHI660A电化学工作站对经N离子注入的316L奥氏体不锈钢和Ti6Al4V合金的组织、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进行了... 采用D/MAX-ⅢB型X射线衍射仪、X射线能谱仪、S-3000N型扫描电镜、HXD-1000TML/LCD数字式显微硬度计、CETR微观多功能磨损实验机和CHI660A电化学工作站对经N离子注入的316L奥氏体不锈钢和Ti6Al4V合金的组织、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16L奥氏体不锈钢和Ti6Al4V合金经离子注入后,注入层硬度提高,摩擦系数降低,耐磨性提高,抗腐蚀性增强;且离子注入后Ti6Al4V合金的综合性能明显优于316L不锈钢,钛合金注入N离子的剂量为3.4×1017ions/cm2时,注入层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综合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316l奥氏体不锈钢 TI6A14V 耐磨性 耐蚀性
下载PDF
316L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气体渗碳后的表面特性 被引量:10
6
作者 高峰 巩建鸣 +1 位作者 姜勇 荣冬松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2-106,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气体渗碳工艺,采用该工艺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不同时间的渗碳处理,并对渗碳后不锈钢的表面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渗碳后试样表面晶格发生膨胀,形成了15~35μm的扩张奥氏体层,该层具有高...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气体渗碳工艺,采用该工艺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不同时间的渗碳处理,并对渗碳后不锈钢的表面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渗碳后试样表面晶格发生膨胀,形成了15~35μm的扩张奥氏体层,该层具有高残余压应力、高硬度、高含碳量及良好的韧性,且层中无碳化铬析出,说明该工艺兼顾了奥氏体不锈钢的表面强化与抗腐蚀性能;同时,渗碳时间对表面的强化效果影响显著,表面残余应力、硬度及碳含量等随渗碳时间延长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奥氏体不锈钢 低温气体渗碳 渗碳层 残余应力 硬度
原文传递
高压直流等离子氮化温度对316L不锈钢显微组织和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黎桂江 彭倩 +4 位作者 李聪 王莹 高见 王均 沈保罗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58,共5页
用高压直流辉光放电等离子方法对316LSS进行渗氮处理,研究了氮化温度对渗层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利用XRD衍射仪、光学显微镜、表面显微硬度计和带能谱仪(EDS)的扫描电镜(SEM)分别分析渗氮层的相组成、厚度和显微结构、表面硬度、N和Cr... 用高压直流辉光放电等离子方法对316LSS进行渗氮处理,研究了氮化温度对渗层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利用XRD衍射仪、光学显微镜、表面显微硬度计和带能谱仪(EDS)的扫描电镜(SEM)分别分析渗氮层的相组成、厚度和显微结构、表面硬度、N和Cr原子的浓度。结果表明:当氮化温度350℃≤T≤400℃时,氮化层为单一的S相;温度为480℃时,S相衍射峰消失,仅剩CrN相;氮化后获得约为5~9μm的渗层;渗层深度和表面显微硬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用环块式的方法评价磨损性能的结果表明:不锈钢表面的耐磨性提高一倍以上;未氮化的不锈钢主要存在粘着磨损、氧化磨损和磨粒磨损;等离子氮化的主要存在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奥氏体不锈钢 直流等离子氮化 显微组织 磨损性能
下载PDF
316L奥氏体不锈钢QPQ盐浴复合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黎桂江 彭倩 +5 位作者 李聪 王莹 高见 陈蜀源 王均 沈保罗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3-25,共3页
采用逐层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研究了316L奥氏体不锈钢经QPQ盐浴复合处理后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渗层组织由表面约10μm厚的Fe3O4和-ξFe2N混合层组成,最内层为含氮扩展奥氏体(S相),在混合层和S相之间为γ-′Fe4N相。在距离表面约10μm... 采用逐层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研究了316L奥氏体不锈钢经QPQ盐浴复合处理后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渗层组织由表面约10μm厚的Fe3O4和-ξFe2N混合层组成,最内层为含氮扩展奥氏体(S相),在混合层和S相之间为γ-′Fe4N相。在距离表面约10μm的地方,氧含量较高;随着厚度增加并超过10μm时,氧浓度急剧下降,而N浓度随着厚度的增加在约10μm的厚度处达到峰值,之后急剧下降再稍稍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奥氏体不锈钢 QPQ盐浴复合处理 显微组织 X射线衍射 扫描电镜
下载PDF
316L奥氏体不锈钢非对称载荷下的疲劳与循环塑性行为 被引量:8
9
作者 彭剑 高毅 +2 位作者 代巧 王颖 李凯尚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73-782,共10页
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非对称拉-拉疲劳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和循环塑性行为进行研究。通过疲劳寿命、循环应变幅、平均应变、平均应变率和失效应变的差异划分高、低应力区:在高应力区,平均应变、平均应变率和失效应变大,存在显著的循环塑性变... 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非对称拉-拉疲劳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和循环塑性行为进行研究。通过疲劳寿命、循环应变幅、平均应变、平均应变率和失效应变的差异划分高、低应力区:在高应力区,平均应变、平均应变率和失效应变大,存在显著的循环塑性变形,疲劳寿命短;在低应力区,循环塑性变形累积有限,疲劳寿命显著增加。通过失效区域的显微组织观察和断口分析发现:在高应力区断口附近产生了大量的孔洞,断口以韧窝为主要特征;在低应力区存在疲劳裂纹,其扩展方向垂直于加载方向,断口由起裂点、疲劳裂纹扩展区、过渡区和快速断裂区组成。316L奥氏体不锈钢高应力区为循环塑性变形主导区,失效形式为循环塑性累积产生的韧性失效;低应力区为疲劳主导区,失效形式为疲劳裂纹扩展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奥氏体不锈钢 疲劳 循环塑性变形 失效模式
原文传递
316L不锈钢板坯金相组织和夹杂物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田矫健 潘吉祥 +1 位作者 陈兴润 王建新 《铸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9-202,共4页
不锈钢铸坯内部质量直接影响着最终产品的表面质量和力学性能。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板坯中金相组织和夹杂物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316L不锈钢铸坯的表层残留铁素体呈骨骼状分布,角部晶粒细小;铸坯中心残留铁素体相比较分散,呈条状或... 不锈钢铸坯内部质量直接影响着最终产品的表面质量和力学性能。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板坯中金相组织和夹杂物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316L不锈钢铸坯的表层残留铁素体呈骨骼状分布,角部晶粒细小;铸坯中心残留铁素体相比较分散,呈条状或不连续骨架形式分布;铸坯三角区铁素体含量最高为15.17%,明显高于其他部位;铸坯中夹杂物都呈现为球状,类型为A12O3-MgO-CaO-SiO2;三角区5~10μm的夹杂物数量多,心部试样以0~5μm的夹杂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奥氏体不锈钢 金相组织 夹杂物 残留铁素体
下载PDF
不锈钢换热器盘管腐蚀开裂失效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娜 李永德 +4 位作者 时军波 陈立宗 李洪昌 吴晓峰 马虹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4-107,共4页
腐蚀失效是造成换热器事故的主要原因,直接威胁到换热设备的寿命、安全和稳定生产。因此对其腐蚀失效的研究一直是换热设备中一个重要课题。某公司流化床内置换热器盘管为316L奥氏体不锈钢,管内通地下水,设计压力1.0MPa,设计温度18... 腐蚀失效是造成换热器事故的主要原因,直接威胁到换热设备的寿命、安全和稳定生产。因此对其腐蚀失效的研究一直是换热设备中一个重要课题。某公司流化床内置换热器盘管为316L奥氏体不锈钢,管内通地下水,设计压力1.0MPa,设计温度180℃,实际运行压力0.6MPa,工作温度20℃,峰值流速1.5m/s。管外主要介质为食盐,实际运行压力0.1MPa,工作温度80℃,峰值流速1.2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换热器 失效分析 腐蚀开裂 盘管 316l奥氏体不锈钢 腐蚀失效 换热设备 运行压力
原文传递
预应变对奥氏体不锈钢力学行为的影响及本构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凯尚 彭剑 彭健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8-154,共7页
以不同预应变量的316L奥氏体不锈钢为对象,研究材料在温度为293~573K和应变速率为0.0005~0.01s^(-1)下的力学性能以及预应变对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预应变量的增加,316L不锈钢的屈服强度显著增大,伸长率明显降低,抗拉强度基... 以不同预应变量的316L奥氏体不锈钢为对象,研究材料在温度为293~573K和应变速率为0.0005~0.01s^(-1)下的力学性能以及预应变对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预应变量的增加,316L不锈钢的屈服强度显著增大,伸长率明显降低,抗拉强度基本保持不变;并且其应变速率敏感性、温度敏感性和应变硬化均会受到预应变的抑制。预应变对力学性能的影响与在预应变过程中产生的位错塞积、机械孪晶有关。根据材料力学行为在不同预应变量下的变化规律,构建了考虑预应变的Modified Johnson Cook(MJC)和Modified Zerilli-Armstrong(MZA)本构模型,由实验对比发现,两种改进的本构模型预测结果和实验数据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奥氏体不锈钢 预应变 拉伸行为 本构模型
下载PDF
铝含量对铸造316L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孟倩 喇培清 +3 位作者 李恒 撒兴瑞 魏玉鹏 郭鑫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4-68,共5页
采用中频无芯感应炉熔炼和砂型铸造的方法,制备了不同Al含量的316L奥氏体不锈钢,利用X射线衍射仪、光学显微镜、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电子探针、拉伸试验和腐蚀试验,研究了Al含量对316L不锈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Al含量增加... 采用中频无芯感应炉熔炼和砂型铸造的方法,制备了不同Al含量的316L奥氏体不锈钢,利用X射线衍射仪、光学显微镜、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电子探针、拉伸试验和腐蚀试验,研究了Al含量对316L不锈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Al含量增加,合金的基体相由奥氏体相转变为奥氏体+铁素体双相组织,并出现少量的氮化物;随Al含量增加,铸态和固溶态的316L不锈钢的屈服强度明显增大、抗拉强度先减小后增大、硬度显著增大,而伸长率降低。铸态316L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先降低后升高,经过固溶处理的合金的抗晶间腐蚀性能明显提高。Al含量为1.5%的固溶态316L不锈钢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和铸态不加Al的316L不锈钢相比,各项性能指标有了很大提高,它对工业的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奥氏体不锈钢 铝元素 固溶处理 力学性能
下载PDF
Cl^-对冷变形316L奥氏体不锈钢在H2S环境下应力腐蚀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宋东东 贾玉杰 +1 位作者 涂小慧 李卫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27,共5页
目的研究H2S环境下不同Cl^-浓度对冷变形316L奥氏体不锈钢应力腐蚀行为的影响,探究Cl^-造成影响的原因,为不锈钢安全服役提供理论数据。方法采用力学方法研究了冷变形316L奥氏体不锈钢的力学行为,通过计算延伸率损失表征材料的应力腐蚀... 目的研究H2S环境下不同Cl^-浓度对冷变形316L奥氏体不锈钢应力腐蚀行为的影响,探究Cl^-造成影响的原因,为不锈钢安全服役提供理论数据。方法采用力学方法研究了冷变形316L奥氏体不锈钢的力学行为,通过计算延伸率损失表征材料的应力腐蚀敏感性,通过电化学手段表征了点蚀电位。最后为了研究点蚀与基体中氢含量的关系,进行了扩散氢含量的测试,通过测量试样的扩散氢含量,进一步理解应力腐蚀行为。结果随着Cl^-浓度的增加,316L奥氏体不锈钢的延伸率损失逐渐增大,应力腐蚀敏感性增强。断口形貌从杯状的等轴韧窝转变为解理型脆性断裂。动电位极化测试表明,Cl^-浓度的增加,点蚀电位逐渐降低,直至–0.0228V,试样更容易发生点蚀。扩散氢含量的测量进一步显示了点蚀坑的存在促进了氢进入到金属内部。结论 Cl^-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在H2S环境中的应力腐蚀行为有重要影响,随着Cl^-浓度的增加,应力腐蚀敏感性增强,结合点蚀电位的测量结果,可能是由于Cl^-破坏金属表面的钝化膜,产生点蚀坑,裂纹形核并扩展,同时点蚀坑还促进了氢进入金属内部,应力腐蚀敏感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氯离子 应力腐蚀 316l奥氏体不锈钢 氢含量
下载PDF
热机疲劳加载后316L拉伸性能与剩余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毅 张威 +1 位作者 尹鹏 周昌玉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8,共11页
研究热机疲劳载荷下不同疲劳周次和应变幅值对316L后续拉伸性能的影响,使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断口以及断口附近表面形貌进行分析,并使用透射电镜观察不同疲劳周次下的位错结构,最后基于拉伸性能提出剩余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研究热机疲劳载荷下不同疲劳周次和应变幅值对316L后续拉伸性能的影响,使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断口以及断口附近表面形貌进行分析,并使用透射电镜观察不同疲劳周次下的位错结构,最后基于拉伸性能提出剩余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结果表明,热机疲劳周次和应变幅值对拉伸性能的影响趋势明显不同,热机疲劳周次对拉伸性能的影响显著大于应变幅值的影响。热机疲劳周次和应变幅值的增加导致试样表面出现明显的宏观裂纹,材料韧性下降,在热机疲劳周次达到50%N f之后,试样的断裂模式由单纯的韧性断裂转变为混合断裂,热机疲劳过程中的位错结构演化是导致材料强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基于均匀延伸率、延伸率、均匀拉伸塑性应变能以及拉伸塑性应变能对剩余疲劳寿命进行预测,其中基于均匀拉伸塑性应变能的预测结果最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奥氏体不锈钢 热机疲劳 拉伸性能 断裂机理 寿命预测
下载PDF
含CO_2气田用316L奥氏体不锈钢的应用边界条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科 施岱艳 +1 位作者 李天雷 曹晓燕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6-28,共3页
结合含CO_2气田的实际工况,在模拟气田冷凝水、气田水溶液中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在不同温度、pH值、氯离子质量浓度、加载应力条件下的抗氯化物应力腐蚀开裂性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含CO_2气田用316L奥氏体不锈钢管的应用边界条件... 结合含CO_2气田的实际工况,在模拟气田冷凝水、气田水溶液中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在不同温度、pH值、氯离子质量浓度、加载应力条件下的抗氯化物应力腐蚀开裂性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含CO_2气田用316L奥氏体不锈钢管的应用边界条件。结果表明:316L奥氏体不锈钢在含CO_2气田中使用时,随pH值的不同,温度、氯离子质量浓度的应用边界条件会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CO_2气田 316l奥氏体不锈钢 氯化物 应力腐蚀开裂 边界条件
下载PDF
固溶热处理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邢梦楠 胡昕明 +2 位作者 杨雨泽 欧阳鑫 刘晨希 《轧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49,58,共7页
为进一步研究固溶热处理工艺对316L低碳奥氏体不锈钢性能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万能试验机等设备研究了不同固溶热处理工艺条件下316L不锈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1080~1150℃固溶... 为进一步研究固溶热处理工艺对316L低碳奥氏体不锈钢性能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万能试验机等设备研究了不同固溶热处理工艺条件下316L不锈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1080~1150℃固溶温度和60~300 min固溶时间范围内,随着固溶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固溶热处理时间的延长,316L奥氏体不锈钢强度降低,伸长率增大,硬度值整体变化不大,冲击功呈上升趋势;316L奥氏体不锈钢组织中小角度晶界和大于45°的大角度晶界占比相对较大,大角度晶界能阻碍裂纹扩展,小角度晶界能降低界面能,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的强化产生积极作用;采用1080℃、60 min固溶热处理后,316L奥氏体不锈钢的屈服强度为264 MPa,抗拉强度为553 MPa,伸长率为61%,布氏硬度值为141HBW,20℃冲击功可达306 J,晶间腐蚀性能合格,综合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奥氏体不锈钢 固溶热处理 力学性能 再结晶 晶粒尺寸 晶粒取向分布
原文传递
316L奥氏体不锈钢焊接热影响区性能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敏 G.MICHEL J.F.JULLIEN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24-426,共3页
为了研究 31 6L焊接热影响区性能 ,采用特定的热、应力、应变模拟控制曲线 ,对其在 2 0℃、60 0℃、1  0 0 0℃及 1  1 0 0℃几种温度下进行热模拟拉伸试验 ,获得了此种材料在多种应变速率下的应力 -应变曲线 .结果表明 ,在一定的应... 为了研究 31 6L焊接热影响区性能 ,采用特定的热、应力、应变模拟控制曲线 ,对其在 2 0℃、60 0℃、1  0 0 0℃及 1  1 0 0℃几种温度下进行热模拟拉伸试验 ,获得了此种材料在多种应变速率下的应力 -应变曲线 .结果表明 ,在一定的应变速率下 ,31 6L的弹性模量 E及屈服极限 σ0 .2 都随温度升高明显降低 ;在室温及高温下 ,31 6L存在着 σ0 .2 随应变速率提高而提高的应变率效应 ,且应变率敏感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同时 ,还观察到 31 6L在高温 (1 0 0 0℃和 1 1 0 0℃ )塑性状态下由粘塑性引起的应力松弛现象及室温下的加工硬化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奥氏体不锈钢 热模拟 应力-应变曲线 压力容器 焊接 应变速率
下载PDF
核岛冷却系统铜-不锈钢真空钎焊焊接工艺设计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江宽 王宇 +2 位作者 张腾 周友龙 李厚一 《电焊机》 2019年第7期31-35,共5页
在核岛冷却系统中常可见到铜和不锈钢的复合结构。铜导热快,核反应产生的热量通过铜迅速传给不锈钢管,不锈钢管中通入的冷却介质即时带走热量,确保核电系统的安全。对T2纯铜和316L奥氏体不锈钢管的真空钎焊进行了焊接工艺设计。对高精... 在核岛冷却系统中常可见到铜和不锈钢的复合结构。铜导热快,核反应产生的热量通过铜迅速传给不锈钢管,不锈钢管中通入的冷却介质即时带走热量,确保核电系统的安全。对T2纯铜和316L奥氏体不锈钢管的真空钎焊进行了焊接工艺设计。对高精度间隙的接头,采用银铜共晶钎料,在8×10^-3Pa真空下830℃保温30min进行钎焊。通过剪切试验、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试验、热冲击试验、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钎焊接头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铜与不锈钢结合良好,钎缝致密。钎缝中的组织是铜基固溶体和银铜共晶。钎焊接头剪切强度可达176MPa。剪切断裂位置在钎缝,断裂形式为韧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奥氏体不锈钢 纯铜 真空钎焊 间隙精度
下载PDF
温压烧结316L不锈钢组织和耐3.5%NaCl腐蚀行为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文生 邢健 +4 位作者 张杰 宋强 孙永江 成波 何东青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714-4725,共12页
采用温压成形和真空烧结制备316L奥氏体不锈钢,研究烧结温度对材料相组织和硬度、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影响,结合腐蚀失重曲线、阳极极化曲线、Nyquist图、Mott-Schottky曲线分析研究温压烧结316L不锈钢在3.5%NaCl(质量分数)溶液中的浸... 采用温压成形和真空烧结制备316L奥氏体不锈钢,研究烧结温度对材料相组织和硬度、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影响,结合腐蚀失重曲线、阳极极化曲线、Nyquist图、Mott-Schottky曲线分析研究温压烧结316L不锈钢在3.5%NaCl(质量分数)溶液中的浸泡腐蚀行为。利用扫描和激光共聚焦电子显微镜分析表征拉伸断口形貌及浸泡腐蚀形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分析浸泡腐蚀600h后的元素价态及钝化膜成分。结果表明:115℃温压成形、1290℃真空烧结的316L不锈钢密度达到最高7.203g/cm^(3),伸长率65.46%、抗拉强度420.37MPa和洛氏硬度63.1HRB;拉伸试样断口呈现明显的韧性断裂,韧窝深、数量多,韧性较好;在600h浸泡腐蚀后,呈现最小的腐蚀电流密度5.068×10^(-5)A·cm^(-2)和载流子密度0.723×10^(20)cm^(-3),最高的电荷转移电阻8111Ω·cm^(2)和钝化膜电阻14780Ω·cm^(2),耐腐蚀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奥氏体不锈钢 温压成形 烧结温度 机械性能 耐腐蚀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