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39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近50年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51
1
作者 徐宗学 张楠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7-34,共8页
本文简要分析了黄河流域降水空间分布规律,用非参数检验方法(Mann-Kendall法)对流域内77个气象站近50年的降水资料进行了年月降水序列趋势检验,并用线性回归方法与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对于年降水序列,有65个气象台站呈现下降... 本文简要分析了黄河流域降水空间分布规律,用非参数检验方法(Mann-Kendall法)对流域内77个气象站近50年的降水资料进行了年月降水序列趋势检验,并用线性回归方法与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对于年降水序列,有65个气象台站呈现下降趋势,典型月(包括1月、4月、7月、10月)中4月、7月和10月对年降水下降趋势贡献较大,但其趋势空间分布情况存在差异。对于所有月降水序列,全年4~5月以及7~12月降水呈现下降趋势。而其趋势空间分布,黄河上游北纬35。以南地区除7~9月外其余月份降水呈现增长趋势。渭河上游及呼和浩特地区降水趋势随月份时有变化,流域内其他地区降水则呈减少趋势。对比两种方法,Mann—Kendall方法在冬季(12月至次年2月)的检验结果中无变化趋势气象站数明显多于线性回归方法,且后者估计出的趋势变化幅度略大于Mann-Kendall方法所估计出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降水 趋势 MANN-KENDALL检验 线性检验
下载PDF
黄河水流挟沙力的计算公式 被引量:174
2
作者 张红武 张清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7-9,共3页
通常的水流挟沙力公式很难直接应用于黄河。本文从水流能量消耗和泥沙悬浮功之间的关系出发,考虑了泥沙存在对卡门常数和泥沙沉速等的影响,给出了半经验半理论的水流挟沙力公式。经较大范围的实测资料检验,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良好,说明... 通常的水流挟沙力公式很难直接应用于黄河。本文从水流能量消耗和泥沙悬浮功之间的关系出发,考虑了泥沙存在对卡门常数和泥沙沉速等的影响,给出了半经验半理论的水流挟沙力公式。经较大范围的实测资料检验,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良好,说明该公式对不同的河床条件有较强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挟沙能力 黄河 河流输沙 计算
下载PDF
长江与黄河沉积物元素组成及地质背景 被引量:133
3
作者 杨守业 李从先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9-26,共8页
长江与黄河表层沉积物常量及微量元素组成特征明显不同。长江相对富K、Fe、Al等常量元素及绝大多数微量元素,且元素含量变化大;而黄河相对富Ca、Na、Sr、Ba、Th、Zr、Hf等少数元素,元素含量变化较小;长江流域广... 长江与黄河表层沉积物常量及微量元素组成特征明显不同。长江相对富K、Fe、Al等常量元素及绝大多数微量元素,且元素含量变化大;而黄河相对富Ca、Na、Sr、Ba、Th、Zr、Hf等少数元素,元素含量变化较小;长江流域广泛分布的中酸性岩浆岩及复杂的源岩与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决定了长江沉积物的特征元素组成及元素含量变化大的特点;而黄土高原的黄土化学成分与强烈的物理风化作用决定了黄河沉积物的特征元素组成。Cu、Zn、Sc、Ti、Fe、V、Ni、Cr、Co、Be、Li等元素可较好地用来区分长江与黄河沉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元素 表层沉积物 长江 黄河 元素组成
下载PDF
长江与黄河沉积物REE地球化学及示踪作用 被引量:131
4
作者 杨守业 李从先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74-380,共7页
长江与黄河沉积物的稀土元素(REE) 组成特征不同。长江沉积物REE 含量较高, 元素含量变化也大于黄河样品; 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表明长江沉积物的(La/ Lu) N 、(La/Yb) N 、(Gd/ Yb) N 的值也相应地比... 长江与黄河沉积物的稀土元素(REE) 组成特征不同。长江沉积物REE 含量较高, 元素含量变化也大于黄河样品; 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表明长江沉积物的(La/ Lu) N 、(La/Yb) N 、(Gd/ Yb) N 的值也相应地比黄河沉积物中的高10 % 左右,分布曲线均呈明显的右倾状,轻重稀土分馏明显,相对富集LREE,且长江样品比黄河样品更富集LREE,但Eu 亏损不及黄河样品;两者的北美页岩标准化曲线均呈平坦稍右倾状,具弱Ce 亏损,Eu 异常不明显。黄河中游黄土的REE 组成及流域物理风化决定了黄河沉积物的REE 特征;而长江流域复杂的源岩与较强的化学风化控制了长江沉积物的REE 组成特点。长江与黄河沉积物REE 组成特征与世界其他河流沉积物REE 特点一致,它们也可作为河流入海物质组成代表。相对长江沉积物而言,黄河沉积物REE 分布模式与上陆壳的更为相近,可用来示踪上陆壳平均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黄河 沉积物 REE 示踪 地球化学
下载PDF
近15年来长江黄河源区的土地覆被变化 被引量:136
5
作者 王根绪 丁永建 +1 位作者 王建 刘时银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3-173,共11页
基于长江黄河源区土地生态分类,利用1986年与2000年两期TM遥感数据的对比和野外实地调查,采用景观生态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方法,从分布面积变化和类型转移趋向与幅度两方面,分析了江河源区近15年来土地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变化与演变格局,... 基于长江黄河源区土地生态分类,利用1986年与2000年两期TM遥感数据的对比和野外实地调查,采用景观生态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方法,从分布面积变化和类型转移趋向与幅度两方面,分析了江河源区近15年来土地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变化与演变格局,结果表明:高寒草地退化显著,较高覆盖度高寒草原与高寒草甸面积减少了15.82% 和5.15%,高寒沼泽草甸分布面积锐减了24.36%;湖泊水域萎缩了7.5%,以长江源区内流湖泊为主;土地荒漠化发展十分强烈,沙漠化土地面积扩展了17.11%,其中黄河源区沙漠化土地年平均扩展率达到1.83%。高寒草原草地的覆盖度下降与荒漠化、高寒草甸草地的覆盖度下降与草原化以及沼泽草甸草地的疏干旱化是区域土地生态系统空间演变的主要趋向,并由此改变了土地覆被的空间分布格局并使该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被 土地生态 遥感 空间分布 长江 黄河
下载PDF
长江与黄河沉积物中粘土矿物及地化成分的组成 被引量:127
6
作者 范德江 杨作升 +1 位作者 毛登 郭志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12,共6页
采用 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ICP- AES成分分析等方法对长江与黄河沉积物中粘土矿物、地化成分组成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粘土矿物组成上 ,长江、黄河沉积物都为伊利石 +绿泥石 +高岭石 +蒙皂石组合 ,但长江沉积物以伊利石含量高 (约 70... 采用 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ICP- AES成分分析等方法对长江与黄河沉积物中粘土矿物、地化成分组成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粘土矿物组成上 ,长江、黄河沉积物都为伊利石 +绿泥石 +高岭石 +蒙皂石组合 ,但长江沉积物以伊利石含量高 (约 70 % )、蒙皂石含量低 (约 5 %~ 7% )、伊利石 /蒙皂石比值大于 8为特征 ;黄河型沉积物则以伊利石含量低 (约 6 0 % )、蒙皂石含量高 (约 15 % )、伊利石 /蒙皂石比值小于 6为特征。在小于 0 .0 16 m m粒级内残渣态地化成分组成上 ,Ti O2 、Ca O、Na2 O、Mg O、Fe2 O3 、Sr、Ba、L i、Co和 V在长江、黄河两类沉积物中差别明显。黄河沉积物中碳酸盐的含量通常都为长江的 2倍以上 ,而在小于 0 .0 0 5 mm(7.5 )粒级中黄河沉积物碳酸盐的含量约为长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粘土矿物 地球化学 长江 黄河 X射线衍射分析 识别标志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思考 被引量:124
7
作者 王金南 《环境保护》 CSSCI 2020年第1期17-21,共5页
在回顾黄河流域保护治理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点问题,提出新时期推进黄河共同保护和协同治理的总体思路,并从建立黄河流域国土空间生态环境管控制度、制定实施分区分类的生态保护修复制度、严格经... 在回顾黄河流域保护治理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点问题,提出新时期推进黄河共同保护和协同治理的总体思路,并从建立黄河流域国土空间生态环境管控制度、制定实施分区分类的生态保护修复制度、严格经济社会发展生态保护监管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优先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生态保护 环境治理 绿色高质量发展 分区分类
下载PDF
近20年来河南沿黄湿地景观格局演化 被引量:95
8
作者 丁圣彦 梁国付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53-661,共9页
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结合河南沿黄湿地的区域特点,确定了河南沿黄湿地景观分类系统,通过采用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景观破碎化指数、分布质心和扩展度等景观的空间格局指数,比较系统地分析了近20年河南沿黄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变化... 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结合河南沿黄湿地的区域特点,确定了河南沿黄湿地景观分类系统,通过采用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景观破碎化指数、分布质心和扩展度等景观的空间格局指数,比较系统地分析了近20年河南沿黄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河南沿黄湿地的分布面积呈显著下降趋势.1987~2002年湿地面积减少了19.18%,斑块数量增加了21.27%,斑块密度净增加0.5倍.斑块总边缘增加了129 0491 m,斑块平均边缘减少了117.84 m.(2)随着人类干扰强度增加,景观多样性下降,优势度增高.研究区景观多样性指数1987年为1.174,2002年降为0.9803,优势度指数由1987年的0.4355提高到2002年的0.6291.湿地的破碎化程度随着湿地面积的减小和斑块数量的增加,其破碎化程度越来越大,破碎化指数由1987年的0.0141增加到2002年的0.0172.(3)湿地景观要素中,稻田湿地面积在增加,而水库坑塘、河流、滩地、荒草沼泽地面积都在不断减少,其中荒草沼泽(芦苇沼泽)湿地面积减少幅度最大.1987年荒草沼泽湿地占整个湿地地区的0.5%,但到2002年只占0.11%.表明近20年来,人类活动对河南沿黄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程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景观格局 黄河 河南
下载PDF
分布式水文模型在黄河流域的应用 被引量:88
9
作者 杨大文 李翀 +1 位作者 倪广恒 胡和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3-154,共12页
流域的水资源规划和管理都离不开水资源的定量化评估。而准确评估流域的水资源量,尤其是在大流域,必须明晰不同气候、地形、土地利用等自然条件下的水文循环过程。同时农业灌溉及水库调节等人工的直接取水和调控使水文过程变得更为复杂... 流域的水资源规划和管理都离不开水资源的定量化评估。而准确评估流域的水资源量,尤其是在大流域,必须明晰不同气候、地形、土地利用等自然条件下的水文循环过程。同时农业灌溉及水库调节等人工的直接取水和调控使水文过程变得更为复杂。仅依靠气象及水文观测数据,已很难拟合出单一的降雨-径流关系来模拟和预测流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这时就需要一种新型水文模拟手段,它可以利用地理信息来描述流域的空间不均一性,并基于物理控制方程来描述水文过程,这就是分布式水文模型。作者介绍了这种模型及其在黄河流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过程 空间变异性 分布式水文模型 水资源 黄河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中尺度流域产流产沙模拟研究 被引量:67
10
作者 张雪松 郝芳华 +2 位作者 杨志峰 程红光 李道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3年第4期38-42,共5页
以黄河下游小花间(小浪底-花园口)区域洛河卢氏水文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在GIS技术支持下,应用分布式模型SWAT(SoilandWaterAssessmentTool)进行了流域产流产沙模拟。采用卢氏水文站1992~1997连续6年的实测月均径流和泥沙数据对模型进... 以黄河下游小花间(小浪底-花园口)区域洛河卢氏水文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在GIS技术支持下,应用分布式模型SWAT(SoilandWaterAssessmentTool)进行了流域产流产沙模拟。采用卢氏水文站1992~1997连续6年的实测月均径流和泥沙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校准:在模型校准过程采用自动数字滤波技术将径流总量划分为直接径流和基流,并分别对直接径流和基流进行了校准,以达到径流总量的拟合,在此基础上对流域泥沙负荷进行了校准;采用1998~1999连续2年的实测月均径流和泥沙数据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采用相对误差(RE)、决定系数(R2)以及Nash-Suttcliffe效率系数(Ens)作为模型适用性的评价系数,结果表明SWAT模型在研究区对流域长期连续径流和泥沙负荷模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 中尺度流域 黄河 径流 泥沙
下载PDF
渤海底质沉积物粒度特征及输运趋势探讨 被引量:100
11
作者 乔淑卿 石学法 +6 位作者 王国庆 杨刚 胡宁静 刘升发 刘焱光 朱爱美 李朝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9-147,共9页
基于对渤海17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测试结果,使用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方法,研究了渤海底质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和输运趋势,结果表明:渤海粗粒级沉积物主要分布于辽东和渤中浅滩附近,在滦河口和黄河口也有零星分布;细粒级沉积物... 基于对渤海17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测试结果,使用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方法,研究了渤海底质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和输运趋势,结果表明:渤海粗粒级沉积物主要分布于辽东和渤中浅滩附近,在滦河口和黄河口也有零星分布;细粒级沉积物主要分布于渤海湾中部和南部,并呈条带状向辽东湾方向延伸;细粒级沉积物分选较粗粒级沉积物好,偏态系数较低;渤海细粒级沉积区为渤海的现代沉积中心,周边沉积物有向这个沉积中心汇聚的输运趋势。这种沉积物分布格局和输运趋势主要受潮流和渤海环流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黄河 沉积物 粒度趋势分析
下载PDF
黄河、长江、中国浅海沉积物化学元素丰度比较 被引量:82
12
作者 赵一阳 鄢明才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3期1202-1204,共3页
<正> 黄河以输沙量居世界第一而著称于世,长江为世界第三大河而举世闻名,二者源源不断地每年约以5×10~8t(长江)至10×10~8t(黄河)的泥沙输入到海,对我国大陆架浅海沉积作用有着巨大的贡献,本文旨在提出黄河、长江、中国... <正> 黄河以输沙量居世界第一而著称于世,长江为世界第三大河而举世闻名,二者源源不断地每年约以5×10~8t(长江)至10×10~8t(黄河)的泥沙输入到海,对我国大陆架浅海沉积作用有着巨大的贡献,本文旨在提出黄河、长江、中国浅海沉积物60种元素丰度,这不仅为地球化学研究提供最基础的资料,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可供参考的背景值,同时试图通过三者元素丰度的比较,探讨彼此内在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度 黄河 长江 沉积物 化学元素
原文传递
黄河天然径流量年际变化过程分析 被引量:89
13
作者 穆兴民 李靖 +1 位作者 王飞 徐学选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3年第2期1-5,共5页
河川天然径流量变化与趋势预测研究对陆地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研究和水资源利用等均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河干流的陕县水文站为代表,根据79年(1919—1997年)天然径流量序列资料,对黄河天然径流量年际变化和未来趋势进行了分析。采用“距平... 河川天然径流量变化与趋势预测研究对陆地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研究和水资源利用等均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河干流的陕县水文站为代表,根据79年(1919—1997年)天然径流量序列资料,对黄河天然径流量年际变化和未来趋势进行了分析。采用“距平累积”为参数的阶段性辨析方法,分析指出黄河天然径流量年际变化存在明显的阶段性;谐波分析表明,黄河天然年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存在39年、26年、15年、4年和3年等的显著周期。对现有资料的趋势分析,指出:目前黄河仍处于枯水期,预测在2010年天然径流量开始恢复到多年平均水平,目前的枯水状况还要持续10年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天然径流量 年际变化
下载PDF
风沙对黄河内蒙古河段河道泥沙淤积的影响 被引量:98
14
作者 杨根生 拓万全 +7 位作者 戴丰年 刘阳宣 景可 李炳元 张欧阳 吕荣 胡莉芬 涛娅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2-159,共8页
通过对黄河内蒙古河段河道淤积泥沙打钻采样,以及黄河沿岸及支流产沙地层采样分析对比,暴雨、洪水等分析追踪河道淤积泥沙源地表明,黄河内蒙古河段河道泥沙淤积主要来源于乌兰布和沙漠及十大孔兑(沟谷)的库布齐沙漠和丘陵沟壑梁地。通... 通过对黄河内蒙古河段河道淤积泥沙打钻采样,以及黄河沿岸及支流产沙地层采样分析对比,暴雨、洪水等分析追踪河道淤积泥沙源地表明,黄河内蒙古河段河道泥沙淤积主要来源于乌兰布和沙漠及十大孔兑(沟谷)的库布齐沙漠和丘陵沟壑梁地。通过输沙平衡法计算该河段河道泥沙淤积量得知,1954—2000年该河段淤积泥沙总量约20 11亿t,其中大于0 1mm的粗沙为15 57亿t,占总量的77 424%;小于0 1mm的泥沙约4 54亿t,占总量的22 57%。风成沙入黄淤积量是:乌兰布和沙漠6 0552亿t;库布齐沙漠5 8499亿t;二者约占大于0 1mm粗泥沙总量的76 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 黄河 河道泥沙淤积 暴雨 洪水 输沙平衡法 河道冲淤量
下载PDF
黄河晋陕峡谷河流阶地和鄂尔多斯高原第四纪构造运动 被引量:86
15
作者 程绍平 邓起东 +1 位作者 闵伟 杨桂枝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38-239,共2页
本文通过黄河晋陕峡谷河段21个地点的阶地横剖面观察和阶地对比研究,确定出6级宽谷阶地序列,同时,依据17个放射性测年数据对阶地定年。6级宽谷阶地序列揭示了鄂尔多斯高原第四纪区域造陆隆起和局部构造变形,区域造陆隆起的发生时间... 本文通过黄河晋陕峡谷河段21个地点的阶地横剖面观察和阶地对比研究,确定出6级宽谷阶地序列,同时,依据17个放射性测年数据对阶地定年。6级宽谷阶地序列揭示了鄂尔多斯高原第四纪区域造陆隆起和局部构造变形,区域造陆隆起的发生时间比之青藏高原隆起要滞后0.113~0.25Ma,而且,平均区域造陆隆起量比之青藏高原的内部和边缘的隆起量小得多。晋陕峡谷河段发生过3期加积作用幕,指示着造陆隆起景观中的气候变化时间线。渭河盆地北缘的韩城断裂悬崖带记录着构造基准面下降,影响的河流长度仅为21~127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晋陕峡谷河段 河流阶地 第四纪 构造运动
下载PDF
黄河包头段水-沉积物系统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79
16
作者 何江 王新伟 +1 位作者 李朝生 孙卫国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3-57,共5页
以系统的形态分析实验研究为基础 ,结合上覆水、悬浮物、沉积物及孔隙水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 ,评价了黄河包头段水体中重金属 (Cu、Pb、Zn、Cd)的潜在危害程度 .结果表明 ,黄河包头段干流沉积物中Pb、Cd等重金属具有较大的潜在生态危害... 以系统的形态分析实验研究为基础 ,结合上覆水、悬浮物、沉积物及孔隙水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 ,评价了黄河包头段水体中重金属 (Cu、Pb、Zn、Cd)的潜在危害程度 .结果表明 ,黄河包头段干流沉积物中Pb、Cd等重金属具有较大的潜在生态危害性 ,更易造成污染 ;包头市工业废水对黄河干流水体重金属污染有明显的迭加作用 .此外 ,分层位 (按深度 )计算的SQC值结果揭示 ,用表层沉积物或不同层位 (深度 )的混合沉积物所得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代表某一区域或河段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有一定的风险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特征 重金属污染 水-沉积物系统 黄河 包头段 分布特征 水质评价
下载PDF
灰关联分析方法用于指标体系的筛选 被引量:81
17
作者 沈珍瑶 杨志峰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28-732,共5页
灰关联分析方法作为一种在指标体系筛选中应用的定量方法 ,实际应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要谨慎选择作为母序列的指标 ;2要考虑与总体目标的关系 ,当子序列与总体目标的关系和母序列与总体目标的关系不相一致时 ,在无量纲处理时应采用不... 灰关联分析方法作为一种在指标体系筛选中应用的定量方法 ,实际应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要谨慎选择作为母序列的指标 ;2要考虑与总体目标的关系 ,当子序列与总体目标的关系和母序列与总体目标的关系不相一致时 ,在无量纲处理时应采用不同的方法 ;3最好结合其他定量分析方法与定性分析方法来综合筛选指标体系 .文中结合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筛选工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关联分析方法 指标体系筛选 黄河 水资源
原文传递
小波分析在水文序列趋势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72
18
作者 薛小杰 蒋晓辉 +1 位作者 黄强 王煜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26-428,共3页
根据水文时间序列的频率分布特性 ,运用小波分析将不同频率成分组成时间序列按尺度分解成低频和高频成分 ,然后依据小波系数的重构原理还原时间序列的趋势成分 ,从而可以判断水文时间序列的趋势变化 .以黄河上中下游四个水文站的实测年... 根据水文时间序列的频率分布特性 ,运用小波分析将不同频率成分组成时间序列按尺度分解成低频和高频成分 ,然后依据小波系数的重构原理还原时间序列的趋势成分 ,从而可以判断水文时间序列的趋势变化 .以黄河上中下游四个水文站的实测年径流序列为例进行了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势分析 小波分析 趋势变化 水文时间序列 黄河 小波分解 小波重构
下载PDF
黄河置换水量的水权分配方法探讨 被引量:70
19
作者 裴源生 李云玲 于福亮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2-37,共6页
为了促进西部开发 ,在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开始发挥效益和西线工程尚未建成之前 ,可在东线和中线的受水区范围内置换出一部分引黄水量 ,重新分配给黄河上中游使用。黄河置换水量的分配是一个特殊的水的使用权的分配问题 ,也是一个多... 为了促进西部开发 ,在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开始发挥效益和西线工程尚未建成之前 ,可在东线和中线的受水区范围内置换出一部分引黄水量 ,重新分配给黄河上中游使用。黄河置换水量的分配是一个特殊的水的使用权的分配问题 ,也是一个多地区、多目标的决策问题。该文首先探讨了水权的基本理论和使用权的分配原则 ,即有效性、公平性、可持续性的原则 ,并依据这些原则 ,构建了水量分配的一整套指标体系。为解决这一多地区多目标的决策问题 ,研究提出了根据水权分配指标体系 ,应用层次分析和模糊决策理论相结合的模式进行了水权分配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对黄河置换水量进行了分配决策 ,获得了较为合理和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水权 水量分配 层次分析 模糊决策
下载PDF
黄河水沙变化与治理方略研究 被引量:88
20
作者 胡春宏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1,共11页
"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本文在黄河治理历史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近几十年来黄河水沙变化及河道冲淤演变特征,针对黄河水沙大幅减少、河道淤积萎缩、"二级悬河"加剧、滩区发展与治河... "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本文在黄河治理历史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近几十年来黄河水沙变化及河道冲淤演变特征,针对黄河水沙大幅减少、河道淤积萎缩、"二级悬河"加剧、滩区发展与治河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明确了新水沙条件下黄河治理的总体思路,提出了黄河治理方略"调控水沙关系、改造下游河道",以及相应采取的治理措施"建设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塑造与维持黄河基本的输水输沙通道、中游降低潼关高程、下游改造河道、河口相对稳定流路"。论文试图为黄河综合治理、长治久安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水沙变化 冲淤演变 治黄方略 水沙调控 改造河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